2课丁香花
『壹』 第2课预习作业丁香花和丁香苞分别是什么样子
丁香花: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贰』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有哪些好词好句
《丁香结》好句:
1、月光的潇洒,紫的朦胧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这段话主要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它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它的特点。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好词:茂盛、朦胧、幽雅、妩媚、愁怨。
《丁香结》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叁』 六年级上学期第2课《丁香结》主要内容是什么
现在成立和校园有很多丁香花有白丁香,研究制定下丁,先开个荷包水也很香,丁香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肉,皮厚的容易倾倒盘花扣。
『肆』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花中的丁花香本义指什么,比喻什么
丁香花这一首课文,原来的丁香花就是指圆圆的,原本的丁香花,后来他比喻嗯,心里的解不开的结
『伍』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上的第二课丁香结中的六个成语有哪些
没有6个,断断续续,细雨迷蒙,平淡无味。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这篇散文的蕴意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人们对这篇文章也有较好的评价。
相关信息:
宗璞散文的特点是清新轻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是很贴切的。宗璞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在一个中国哲学家庭受到传统哲学文化很深的熏陶。
然而,她的散文创作却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的从笔端流出的心灵之语,《丁香结》正是这样的作品。
『陆』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课文1一3自然段是从丁香花的_、_和气味。等方面的对丁香花进行描写
颜色、香味、形状
课文《丁香结》第1~3自然段从颜色、香味、形状三个方面着力描摹丁香花,写出了丁香花的美丽。
『柒』 二课丁香花是不是情景交融
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幽雅、伏案、恍然”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4.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5.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第 1 页
『捌』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丁香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课通过对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对丁香花的感悟,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对困难、忧愁的无畏无惧、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质。
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梦》《后门》《知音》等。
『玖』 丁香花是几年级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
一、多音字:
1、糊hú(糊涂)hù(糊弄)
2、担dān(担当)dàn(担子)
3、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近义词:茂盛—茂密格外—分外仔细—认真
反义词:茂盛—稀疏仔细—马虎笨拙—灵巧
二、词语解释:
1、朦胧:不清楚;模糊。
2、幽雅:幽静而雅致。
3、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4、窥着: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课文赏析
作者笔下的丁香,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春天一来,丁香,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读起来,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