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株高
『壹』 有关牡丹花的资料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牡丹
牡丹自古以来皆用其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佳”。丹皮用量很大,国内年需要量在2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50万公斤。曹州牡丹为药用观赏两用品种,所产“曹丹”皮厚粉足质量好,为全国丹皮四大产区之一。牡丹根皮外层为木栓层,由多列木栓细胞组成细胞壁,呈浅红色;内层为皮层,由数列切向延长的薄皮细胞组成,皮层内韧皮部,占根的绝大部分,中心为木质部及髓。牡丹根的韧皮部及皮层薄壁细胞和细胞间隙中,聚集有较多的草酸晶簇,并含有很多淀粉。鲜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H28O12)约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C9H10O3),为带有光泽的针状结晶,可溶于水及一般溶剂,还含有芍药甙(Paeonorin)、苯甲酸,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牡丹酚为主要药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丹皮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白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水剪汤剂还有降血压作用。丹皮呈圆筒状、半圆筒状或破碎的片状,有纵向裂隙,两面向内卷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红,内层棕色或土黄色,有细顺纹,质而脆,容易折断,断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异香气为了便于运输和贮藏,加工后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长的小段,装在木箱或竹篓、条筐里,放在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贮藏期间要注意防潮。受潮后其断面由原来的粉白色奕马红色,如转成黑色即已表明已变质。如发现受潮应立即放在阳光下摊晒,晒干后再轻轻装起,缓缓加盖,以免压碎。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滞经闭,经前发势,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发势,无汗骨蒸。临床上主要用于清肝火和凉血散瘀(消炎、降压),如因肝郁火而致的发热、盗汗、自汗、头痛目涩、月经不调,常配栀子、柴胡等,方如“丹栀逍遥散”。取其热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阑尾炎常配大黄、金银花等,方如“大黄牡丹汤”加减。因高血压和动脉化而瘘有肝郁积热症者,可配野菊花、石决明等降压。如阴虚发热,可配“青蒿鳖甲煎汤”。热症出血,可助犀角、生地凉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伤后有瘀血作痛者,方剂中加丹皮、赤艾以凉血去瘀。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烦热,祛血瘀或瘕积聚的常用药物。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药物水煎汤剂用于治疗一般急性疾病,还可制成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且服用、携带、贮存方便的丸剂和片剂。如山东菏泽制式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中就有曹州粉丹皮。该药为6g重的小密丸。因其整个配方选用“道地”药材,以优质枣花蜂蜜为辅料,丸药质好,对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等症疗效显著。该厂又在本方的基础睛,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工出“杞菊地黄丸”。主治因肾阴虚而导致的眼花岐视,或枯涩疼痛等症状,是中老年眼疾患者的理想药物。山东菏泽健民中药厂生产的浓缩“咽炎片”,方剂中加丹皮以取其清热泻火之效,辅佐玄参、板兰根增强滋阴解毒作用。该药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镇咳止痒功能,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痒、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总领群芳,国色天香。我国国花。象征荣华富贵和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
独立冰霜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但经过园艺家们的辛勤培植,改变日照条件,也有五月开花的五月菊,七月开花的七月菊。根据花径大小区分,花径在10厘米以上的称大菊,花径在10—6 厘米的为中菊,花径在6 厘米以下的为小菊。根据瓣型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菊花,是非常美丽的一种植物。
独立傲霜,千姿百态。象征君子气质。
从容优雅 兰花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美誉。中国兰又名地生兰,按其形态,可分为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我国云南、四川、广东、福建,中原及华北山区均有野生。兰花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适宜在疏松的腐殖质土中生长、分株繁殖,要求适量施肥和及时浇水。一般来说,“五一”之后需将苗盆移至通风凉爽的荫棚下,进行养护管理,立秋后再搬入室内,这样有利于花芽形成,适时开花。兰花可以装点书房和客厅,还能净化空气。兰花的花枝可做切花。从容优雅,王者之香。象征无人亦芳,清寒不萎的高尚人格。
热情如火 月季
月季不但是我国传统名花,而且是世界著名花卉,世界各国广为栽培。月季按花朵大小、形态性状,可分为:现代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四类。月季顾名思义,它是月月有花、四季盛开。现代月季由中国月月红小花月季与欧洲大花蔷薇杂交而成,花期以5月和9月开花最盛。藤本月季枝条呈藤蔓状,花朵较大。丰花月季花朵中等而密集,花期从5月中一直能开到10月。微型月季株型低矮,花朵亦小,终年开花,适宜室内盆栽。月季在园林中多用于庭院绿化,亦可种植在专类园。扦插、嫁接繁殖,可以芽接亦能靠接。月季花可提取香精,用于食品及化妆品香料;花入药有活血、散瘀之效。热情如火,姿容优美。象征此花无日不春风的长期奉献的品格。
『贰』 牡丹花的介绍 牡丹花的详细介绍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生长普遍,历史悠久,花色艳丽,用途广泛。中国是牡丹资源丰富的大国。据调查,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甘肃、安徽、贵州、新疆、青海、宁夏、湖南、广西、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海南等均有牡丹的种植,可分为野生种,半野生种和园艺栽培种。下面详细了解下牡丹花。 一、牡丹简介 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大巴上一带山区,至今这个地区仍然长有野生单瓣的牡丹品种。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速度缓慢,株型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色艳丽,富丽端庄,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自古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牡丹最为出名。 牡丹花色丰富,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瓣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花萼有五片。牡丹的分辨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株型、芽型、分枝习性、花色、花期和花型等分类。牡丹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100多个。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着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二、牡丹花的由来 牡丹为暖温带、温带观赏与药用双美的中国传统名花。传说为百鸟之王凤凰所衔的不死仙丹于人间灵地所化生。牡丹最早见于《诗经*郑风*溱洧》,先人最早是利用它来治病的,并载入《神农本萆经》造福于华夏子孙。自此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972年在甘肃省武威柏树乡发掘的东汉早期的墓葬中所出土的医简巳有以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南北朝时,牡丹就已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唐朝皇室在骊山开辟牡丹园,特别珍视牡丹。明清两代栽植,赏玩牡丹的风气也很盛。欧阳修着《洛阳牡丹记》记录了洛阳24个着名的牡丹品种,并描述了洛阳人赏花、种花、养花的习俗和经验。 中国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主要集中并交叉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川滇交界的西部和北部以及秦巴山地和黄土高原一带。现在,这些地区仍有野生牡丹种分布。牡丹家族有个野生种与变种均原产于中国。牡丹按花瓣的层数可分为单瓣与千层,而千层型中又有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台阁型、绣球型、金杯型、皇冠型、金蕊型、金心型、托桂型,真可谓绚丽多姿、仪态万千。 除华南地区外,几乎遍及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曹州),迄今仍是中国牡丹的主要生产基地、良种繁殖基地及游览观赏中心。如今在日本、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有牡丹的足迹,这些牡丹都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三、关于种植牡丹花 牡丹也和其他植物一样,在进化过程中,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条件相统一的习性。菏泽牡丹(古称曹州)位于北纬35°20′,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平均年温度为13.6℃,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为2.3℃,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2689℃。年降雨量为706.68毫米,70%集中于6~8月份。土层深厚,为黄河泛滥沉积而成的沙质壤土,土质疏松。适于牡丹根部的生长发育,根深、叶茂、花大、色艳。 牡丹对其生态温度、湿度、降水、光照、风霜、土壤的综合运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在某一发育阶段中有的因子是起主要作用的。据其习性,可以看出牡丹生存条件中湿度(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是起主导作用的。牡丹性宜燥惧湿,宜栽植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ph值在6.5~7.5)沙壤土中,才能根深叶茂,花大色艳。温度在牡丹个体发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枝叶不到一温度不会发芽生叶,没有一定的温度积累,花朵就不会开放,不达到一定的温度,种籽也不会生根。牡丹对栽培的土壤条件,可以忍受干旱、瘠薄的土壤,但如果不断改善栽培,使之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则能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牡丹还具有春发枝,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的习性。 最后,牡丹花的相关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牡丹花是花中之王,非常好看,而且有富贵、圆满等美好寓意,如果喜欢牡丹花的不妨在家居布置中运用上,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叁』 如何栽培牡丹
学名:PaeoniaSuffruticosa,
科属:芍药科、芍药属
观赏特性:
牡丹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园、椭园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cm,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程式为:K5G2~5:1:2~5,花径10~30cm;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cm,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一.株型
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1.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cm,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cm,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cm,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cm。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cm,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cm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cm。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cm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cm,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类型:
1.单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焰”、“脂红”等。
五.叶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大形圆叶型
全叶大而圆,长40cm以上,宽25cm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小叶圆叶型
全叶较小,长约20~30cm,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小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中形叶型
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cm,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中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六.叶柄
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cm,短者不过10cm;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
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七.花儿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观赏特性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近几年来,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生态习性:
牡丹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生育与其周围环境条件相统一的习性。
1.中国牡丹属于典型的温带树种。
它们都集中地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高山与中北部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尽管西南部地区位于暖温带至亚热带的气候带内,但是,这里的牡丹却都生长在海拔2500m以上的山地,与分布在我国中北部的牡丹一样,都是长久地生长在温带型的环境中。因此,它们都适应于温带的气候特点,并形成了喜欢温和凉爽,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宜高燥惧湿热;喜阳光稍耐半阴的共同生态习性。
2.中国牡丹栽培品种既有典型的生态习性,又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虽然它们的原种分布既集中又相邻并多有重叠,然而由于种源不同,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不同以及具体土地环境条件不同等等,从而形成了难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品种群,并使它们具备了各自典型的生态习性。
中国牡丹野生种群除了具前述共同的生态习性之外,种群间还存在有两类不同的生态型。一类是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年降雨量约1000mm之内,绝对最高温度大于30℃,绝对最低温度高于~19m℃生境条件下的矮牡丹、紫斑牡丹以及杨山牡丹(分布在较高纬度内),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生态习性,以更喜欢冷凉和干燥的气候为突出特点,耐寒性和耐旱性均强,对夏季和炎热也有一定的忍耐性;另一类则是分布在海拔约2000m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绝对最高温度小于30℃,绝对最低温度低于~10℃生境条件下的紫牡丹、黄牡丹、大花黄牡丹以及四川牡丹等,其彼此间生态习性相似,与前者相比,更喜欢比较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耐寒性、耐旱性以及夏季炎热的忍耐性均较差。
中国牡丹栽培品种不仅保留有其原种新本的习性,而且在长期自然杂交和人工栽培选育下,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生态型的品种群。它们要求各自最适宜的生境条件,表现了各自突出的生态习性。如中原品种群,由其栽培中心地的菏泽、洛阳及北京的主要气象因子中可以得知:这一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季则寒冷晴燥,具暖温带气候特点,由此也形成了中原品种群性喜温和,具一定耐寒性、忌酷热,宜高燥惧湿涝的典型生态型的品种群。西北品种群由其主产地的气象因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该品种群具较强的适应性,与中原品种群相比,它们更喜欢冷凉,更耐寒耐旱,可列为冷凉型品种群。而江南品种群,因其主产地的宁国和铜陵,都地处皖南的低山丘陵地带,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较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湿,空气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生长在当地的牡丹都很健壮繁茂、花朵艳丽、花期早、枯叶晚,说明该品种群更喜欢相对温暖湿润的气修,能耐高温多湿,具备高温多湿生态型的特点。西南品种群,目前品种数量虽不多,亲缘关系也不十分清楚,但品种习性颇有特色,即耐寒性不强,惧夏季炎热和强光照射,要求空气湿度高,喜欢更疏松并呈微酸性的土壤。这是它们长期适应其主产地四川彭州地区和云南丽江等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生境条件的结果,当属于高山温暖多湿生态型的品种群。
综前所述,可知影响中国牡丹正常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应当是温度和湿度(主要为空气湿度),不同的种和品种群对它们的反应都比较敏感,都有其适应的范围,超出此范围时,生长发育便会受到影响,如西南品种群向中原地区引种,常因夏季炎热,能开花。又如中原品种群内许多品种向青海与黑龙江北部地区引种,常因冬季温度过低,无法自然露地越冬或地上部分枯死而呈宿根状态,因此必须保护越冬才能正常生长;而向江南地区引种,又因高温多湿,致使生长发育不良,但某些品种却能适应并正常开花。这说明,同一品种群的不同品种间对同一生态因子的反应与适应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牡丹各品种群对光因子与土壤条件的要求均不甚严,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绝大多数品种喜欢阳光充足,稍耐半阴,如在花期有侧方遮荫,开花效果更好,花期亦可适当延长,特别是对一些不耐日晒的品种更是必要。西南品种群向北方地区引种栽培时,亦有较强的适应性。
繁殖与栽培:
繁殖:
时间在9月下旬(秋分)到10月上旬(寒露)。将4~~~5年生母株全株掘出(注意保持根系完整)。去掉根部附土,然后按生长纹理,顺其长势,用双手掰开,或用刀劈开,一分为二。生长势强,枝条多的可分为三或四苗。每株苗要有一个以上的枝条和部分根系。
1.接法:
牡丹可以掘出嫁接,也可就地居接,时间在9月上旬(白露)至10月上旬(寒露)。砧木为芍药根或2~3年生实生牡丹苗。以长15cm以上,直径1.5~3cm为宜,接穗用当年生壮枝,长6~10cm,带有健壮顶芽和1~2个侧芽。也可用只有饱满侧芽的枝条。嫁接用嵌接法,先将接穗下部削成长2.5~3cm的楔形,再把根砧顶端削平,削一侧面由上向下纵切一条长2.5~3cm的裂缝,把接穗插入,使两者的形成层对准密接,用麻皮或塑料薄膜绑紧,再用湿泥涂抹接口,稍阴干后栽植。栽时接口要低于地面2~3cm,并培10cm高土堆保护越冬。
2.播种法:
牡丹为异花授粉植物,实生苗易有变异。因此播种一般用于新品种选育和繁殖砧木。种子要在八、九月成熟,种皮完全变黑时采收。采后摊放在通风处干燥,8月下旬到9月下旬播种。充分老熟和前一年采收的种子出苗率很低,一般不要采用。播种前用70℃湿水浸种24~30小时,视播种量可用盆播、箱播或露地播。
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深翻整地耙平后用畦,按行距30~40cm开深2cm左右的播种沟,沟内每隔3~5cm播种一粒。也可直接在大田按行距50cm,开宽10cm,深2cm的播种沟,在沟内两侧每隔4~5cm播种一粒,成双行,播后复土2~3cm,再用细土培高10cm的土梗保墒。
牡丹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后,当年只生根而不发芽。翌年三月中旬(春分前)扒去土埂,以利幼苗出土。生长2~3年进行苗木移栽,按行距50cm,株距30cm分栽,一般再经2~3年培养,就能开花。
栽培管理:
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以表土为壤土,底土为砂壤土,PH值7左右最相宜。低洼地,粘重土和盐碱土均不适于栽植牡丹。
栽前半月,要先施有机肥,深耕耙平。9月上旬(秋分)至10月上旬(寒露)为适栽期,栽植可按株行距各80cm定点刨穴;也可筑面宽60cm,埂宽20的畦,花株中间按畦距80cm定点栽植。每亩约栽一千株。观赏用适当增大株行距。根据木大小刨宽20~50cm见方,深40cm的栽植穴。栽植观赏用苗木可适当保留花芽,栽植繁殖用的分株苗,可保留基部腋芽或土芽,将上部枝条剪去。栽植前苗木用500倍多菌灵或瑞枯霉药液浸泡半小时,向上轻提苗木,稍向左右摇动,再将土填平,用木棍捣实。栽植深度以根颈深于地面2~3cm为宜。过浅不利生根成活,过深成活后生长不旺。土壤干旱时,栽后立即浇水,待水渗下后,封土堆保护苗木越冬。第二年早春随着松土将土堆扒去一半,任其自然生长出土。为防治地下病虫,可结合栽植,施入辛硫磷杀虫剂和浇灌多菌灵、瑞枯霉等杀菌剂。
1.施肥、松土、浇水:
施肥一般从栽后第二年开始,每年施三次。第一次在开花前15~20天,第二次在花谢后半月,第三次在秋后封冻前。肥料种类以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大粪肥、豆饼、油渣等为主,适当掺施复合肥。方法用全园普施或株施。普施时先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里,一般亩施堆肥五、六千斤或饼肥三百斤左右,然后用锄松土。株施即将肥料撒于植株四周,然后松土;或在牡丹两侧20~30cm处,开深10~12cm的穴施入腐熟的豆饼或油渣。3~4年生牡丹株施2~3两,施后复土。
松土除草:一般开花前进行二、三次,谢花后每月一、二次。下雨后待土壤略干即锄地松土。锄地深度5~10cm,再深易伤根系。为了保墒宜稍深锄,为排湿可浅锄。
2.整枝、拿芽、摘蕾:
整枝拿芽又称定股拿芽,其目的是通过去掉冗枝废芽,使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和枝条,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平衡,集中养分供应开花和长根。定股是根据用途确定留枝数量,高低位置和分布方向。繁殖用的多留,观赏用的少留,两者兼顾的可留5~8个。拿芽是剥去从根颈和枝条上发出的无用芽。牡丹分栽后第一年任其生长。到第二年三月下旬(春分)至四月上旬(清明)选留生长健壮、分布匀称的枝条5~8个,其余枝条全部剪除。再拨开根际土壤,除因预留枝数不够,要留作补充的外,其余萌发的新枝、新芽,都从基部除去。
为了集中养分供应开花和促使生长健壮,当年生栽植苗保留一、二朵花观赏,将多余的花蕾摘除。若生长弱时,可将花苗全部摘去。药用栽培的,可于春季及早摘除花蕾促使长根。
病虫害:
牡丹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可从五月中旬开始,每隔15~20天,喷布一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0~600倍多菌灵防治。秋后清理田园,剪除和摘拾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可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主要虫害有中华锯花天牛和蛴螬等地下害虫。中华锯花天牛以幼虫在根部越冬,可在五、六月间用细铁棍在牡丹根部附近土壤中打2~3个(在植株两侧或呈三角形)深20cm小孔,每个孔内投入一片磷化铝,随即踩实土孔,熏蒸药杀。防治蛴螬可在栽植穴内施毒饵,或用2000倍辛磷药液浇灌根部药杀。
园林用途:
牡丹在园林绿化中,无论孤植、丛植、片植,都很适宜。在较小型的古典园林或居民院落,可选景点突出的位置,筑以牡丹台进行台植。花台不宜过高,以50~70cm为宜。
在文化休息公园可以开辟牡丹花坛,收集较多品种,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观赏价值。由于牡丹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应适当提高花坛的标高,以利排水。花坛面积以1000~3000平方米为宜。
在大型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可建立牡丹专类园。
牡丹盆栽应用更为灵活方便,可以在室内举办牡丹品种展览,也可在园林中的主要景点摆放,还可成为居民室内或阳台上的饰物。
『肆』 牡丹花的基本信息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株型分为直立型,疏散型,开张型,矮生型,独干型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中国全国各地不同花色(如: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不同花型(如:单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楼子型、绣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100余个。
牡丹品种多样,最为有名的有葛巾紫等,古代以姚黄,魏紫代指牡丹。牡丹可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药用栽培者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李时珍谓:“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还认为野生单瓣者入药为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
『伍』 牡丹花有哪些株型
由于品种的不同,牡丹的株型也各有不同。其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如果按形状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五大类。
1.直立型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型的枝条是直而挺拔并且有一定的高度。其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度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都属于此类。
2.疏散型
这类枝条较多并且非常疏散,多以弯曲的形态向四周伸展。其株的幅度大于株的高度,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这类枝条生长健壮挺拔,但并非直挺向上而向四周斜伸开张,其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此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这类枝条分布的非常紧凑并且短小,生长的速度也较为缓慢。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这种类型,一般都是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它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上述的所有类型中,由于品种的不同,也会出见高矮、直立度、斜伸度的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所以品种的不同不与花枝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陆』 牡丹花形态特征简介
牡丹花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
牡丹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程式为:♂*K5C∞G2~5:1:2~5,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以下是更详细介绍:
一、株型
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1、 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o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 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 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 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类型:
1、单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焰”、“脂红”等。
五、叶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大形圆叶型
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小叶圆叶型
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小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中形叶型
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中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六、叶柄
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
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近几年来,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1、 单瓣
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赛珠盘”、“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结实能力较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雪莲”、“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或减少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4、 蔷薇型
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花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瑞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6、 金环型
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极少,以“白天鹅”、“俊颜红”品种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排列规则,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或曲皱花瓣,瓣群稠密耸起,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8、绣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或椭圆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似“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9、千层台阁型
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较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10、楼子台阁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进程中,有些品种同株、同枝常开2-3花型或更多种花型。如“赵粉”、“青香白”、“白鹤卧雪”、“山花烂熳”等,同株可开“皇冠”、“托桂”、“单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确定某一品种的花型时,应以该品种演化达到最高的花型为标准。
八、果实种籽
单瓣花结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牡丹品种的识别
春日牡丹竞芳菲。倘若你徜徉于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惊叹花的娇艳,还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携友赏花,你能说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几多风雅和无限乐趣。其实,多数牡丹花是不难鉴别,只要有心,便能结识她。
从花上鉴别
花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牡丹与其它花卉一样,其主要特征集中于花冠上,欲分辩品种先要看花冠。
从花型上分
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以下举例说明。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银粉金鳞”、“胜丹炉”。
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柒』 牡丹在什么季节开花
牡丹一般在春季5月份开花,花期通常只有30天,6月底会全部凋谢;牡丹的株高一般在2米左右,花朵形状端庄,牡丹花的颜色随品种的不同而变化;在牡丹开花期需要把气温恒定在22℃,并且定期的修剪没结花苞或者花苞很弱的枝条。
牡丹在春季开花
牡丹在开花前,需要把它生长的气温恒定在22℃,并提前在土壤中埋入稀释后的磷肥,最好不要使用氮肥,因为使用氮肥后牡丹会只长叶不开花;还要经常让牡丹受到6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长。
要想牡丹开出的花朵花香四溢,需要定时的修剪牡丹的枝条;把没结花苞或者花苞很弱的枝条全部剪断,并且在切口处涂抹消炎水,避免牡丹枝条滋生细菌;在开花时需要把花朵凋谢的枝条剪去三分之二,能有效保留牡丹的养分。
『捌』 关于牡丹花的资料
牡丹花的别名其实还是挺多的,而人们比较熟悉的有富贵花、洛阳内花,还是一些是容鲜为人知的,比如百雨金、木芍药、白茸、鹿韭、鼠姑等。
牡丹花的资料之品种,在品种方面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多,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的牡丹花品种有超过四百多种。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在花色上牡丹花可以说也是不少,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据说可以按颜色来分的话,它也可以分成上百个品种哦。而其中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拓展资料
牡丹花的分布可以说是比较广,因为它不仅仅是我国才有,国外的一些国家也有,比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就有一百多个品种,而我国分布也是相当广,几乎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