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丁香素材
Ⅰ 关于丁香的名句有哪些
关于丁香的名句有:
1、摘一片枫叶,采一朵丁香,愿您生活的诗行留下芬芳。
2、两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3、紫丁香花瓣是春天的琴,在记忆的绿叶上弹奏着心音。
4、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5、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山麊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Ⅱ 含丁香的相关诗集,丁香被赋予怎样的含义
诗词中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内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别恨。容
相关诗词: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代赠》
原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释义: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
(2)丛生丁香素材扩展阅读:
丁香花自古以来的寓意:
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辉的人生。
Ⅲ 关于丁香的诗句有哪些
《江头五咏·丁香》
【唐】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这首丁香诗是诗人杜甫晚年在成都所作。使人观察入微,描写细腻,前两句写丁香花的形状:丁香花纤小柔弱,错乱纠结在一起,反而垂挂下来,枝条不得不作为承托;叶片纤小,上面略到纷飞的柳絮毛,在枝叶之间,花朵扶疏,颜色素雅,非常艳丽。后两句写感慨:自己把丁香花栽在书斋的后面,读书的时候离的很近可以独自领略丁香的倩丽韵味(幽人是诗人自称,幽居之士。),夜晚丁香花凋谢,然而散发出犹如兰麝般的香气,丝毫没有对自己凋零感到遗憾。杜甫这首丁香诗,高度赞美了丁香花的倩丽幽香,圣洁高雅,对自己的凋零并没有哀怨,反而是散发出兰麝般的香气洒向人间。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首《代赠》,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描写春日黄昏,相聚无望的情人望眼欲穿,可惜就像玉梯虚设,弯月如钩,无法攀登,无由相会,就像蕉心未展的芭蕉和错乱扭结的丁香一样,在春风里各自愁闷,把情人之间的哀怨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丁香》
【唐】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是唐朝著名的农学家诗人,屡次进士不举,过期隐居生活,然而内心自然并未平复,这首《丁香》借以自喻。大意是:丁香长在江边,无人问津,自己远离尘俗,隐居生活,已到中年,两者都是无人欣赏,愁闷烦结,自己聊发情趣,将丁香花结解开,让丁香花随意开放,表达了诗人渴望被赏识而施展才华的心志。
Ⅳ 丁香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版间深重的离愁别恨权。
相关诗词: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代赠》
原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释义: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
(4)丛生丁香素材扩展阅读:
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
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
Ⅳ 丁香在古典诗歌中的芳香之旅
一、丁香之结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杜甫《江头五咏·丁香》
春天,丁香花绽放在枝头,花朵细小而繁密,色泽有纯白、淡黄、淡紫、蓝紫、紫红,清艳雅丽,素香远溢,是人们喜欢的观赏植物。但在中国文人的眼中,它却成了寄托情感和梦想的载体。在诗歌的国度里,丁香再也不是丛生落叶灌木,而是充满生命,充满了细腻情感,是丰富、敏感的生命存在。
宋代理学家邵雍有首诗叫《善赏花吟》,诗这样写道:“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邵雍所说的花的精神,其实是指诗人在审美观照自然中的花朵。诗人在听,在看,在与花朵对话,花朵成为诗人生命之花。
暮春使人落寞,而黄昏时分更使人孤寂。一位女子倚楼而立,不知不觉间已是如钩弯月高挂天上。芭蕉未展,丁香不开,此情此景让与情人不能相见的女子牵肠挂肚,愁肠百结。
李商隐在这样言说: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是李商隐《代赠》诗二首的第一首。丁香未开时,花蕾密布枝头,称丁香结。于是丁香结就成为郁结的愁思,难以排解的离愁别恨。也就自唐李义山始,诗人们开始用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用丁香结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
五代牛峤有“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感恩多》)的词句;宋代钱惟演有“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无题》)的诗句。细细品味这些诗句,“丁香结”在我们的心中已构成一幅人物相融、情景相生而且相互增色的诗意画面。从中我们也能真切地品味出诗人审美化的生活及其情趣。
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代词人贺铸与一个女子相爱,久别之后,那个女子孤苦无依,思之甚切,作诗表达思念之情:
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铸见到此诗,感而写下《石州引》词:
薄雨收寒,斜厢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两人诗歌唱和,聊寄愁思郁结的离愁别绪。贺铸巧借了李商隐的诗句,同时也化用了那女子的诗句,表现了浓郁的愁情。丁香结,演绎了如此感人的故事。
二、象外之象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煜《浣溪沙》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这样说:“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凄惋”二字,切中了这首词的意境。一个女子,手卷珠帘,向远方遥望,绵绵春恨,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女子的愁思深广渺杳没有尽头。其中“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成为继李商隐之后,又一著名的意象。丁香之结,已不在黄昏春风之中,而是在花愈离披,春愈阑珊,愁愈深切的雨中,愁增雨势,雨添愁情,丁香空结,自然融合在读者的心眼中。
我们知道,意象在心理学中是指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和回忆。这种重现和回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有嗅觉的、触觉的、味觉的等等。那在诗学中,意象是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它是诗人“心物交融”的产物。是艺术创造的结果。它绝不是自然物象的复制和照搬,而是融合了诗人感情的“象外之象”。
丁香,花蕾缄结不开,含苞未吐,这是“象”,人的愁怀郁结,就使在细雨迷蒙中丁香的花蕾更让人看成“愁结”,这样的“象”,就成为“象外之象”了。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的:“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于意象具有心物交融的特点,那么,品评“意象”,就可以体会诗歌的美。看五代毛文锡的《更漏子》:
春夜阑珊,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粱间双燕飞。
思妇独守空闺,那静夜里的子规啼鸣,勾起孤寂之感,面对红纱笼罩的孤灯,使人倍感凄凉。“庭下丁香千结”,暗喻思妇愁肠千结。词中“丁香千结”,既是实景,又不是实景,它已成为引发愁情的触媒,成了审美的“象外之象”。
丁香独特的形象,成了反映人们在离愁别绪的重重困扰下,暗结于心头不招即来,却挥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妻子去世,相思难忘,心绪惆怅,挥笔写下了这首《点绛唇》: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自,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王国维明知相思无益,决心将其放弃,但相思又难“抛掷”。诗人魂牵梦萦,醒来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暮春时节花开繁茂的丁香,在凄凉的月色中,就如同冰雪一般。这种时令的错位、似乎无理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词人思念亡妻的悲怆冷寂心境。后人是这样评价的:“君词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沉,直而能曲,不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三、女性的化身
子规啼梦罗窗晓。开奁拂镜严妆早。彩碧画丁香。背垂裙带长。 钿铮寻旧曲。愁结眉心录。犹恨夜来时。酒狂归太迟。
——贺铸《菩萨蛮》
在多雨的季节,丁香花一串串地开起来。主梗很是柔软,总擎不起那繁密的花束,所以丁香的花总是弯弯地下垂着。丁香的枝条也很柔软,在雨中也总是弯弯地下垂着,如同婀娜的女子。于是在中国文人的跟中,丁香便成了哀怨而美丽,柔弱而多情的女子的化身。
李珣的《河传》: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游子在外,对佳人便有了拳拳的思慕。此时的佳人就在明月、春风、花下,也同样愁肠郁结。丁香,那柔软的花蕾,芬芳的味道,不就是佳人的写照吗?
李煜的《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襄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在这首词里,写了一个歌女从化妆出场到终场赴宴的全过程,突出了女主人公妩媚的神态。“向人微露丁香颗”就是美人唱歌的神态。丁香再一次幻化为女性的形象。
丁香,冷艳幽香,心中有化不开的愁结,纤手柔条,依槛望月。这不就是文人心中的佳人?
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审美者不仅可以由所感知的自然对象联想到另一个自然事物。而且可以由自然对象联想到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也就是感受到意象的“韵外之致”。由丁香的花蕾密布,联想到愁思郁结,由丁香的娇美的、诗一般的花朵和淡淡的芬芳联想到美丽的女子,自然和人、客体和主体在美的创造和欣赏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说的:“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舍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四、丁香的理趣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嗅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
——元好问(金)《赋瓶中杂花》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丁香花是柔弱的,是愁怨的化身。这已然成为丁香花留给我们的固有形象。但高洁素雅的丁香花,不仅仅给我们以韵致,还给我们带来理趣,也传达出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哲理感悟。丁香花就在诗意的世界中既给我们以审美,也给我们以精神。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丁香》诗: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这首诗中也有“丁香结”的意象,但却不是忧愁郁结,而是无牵无挂、恬淡闲适。诗人无所事事,浪迹江湖。饮酒放达,襟怀高远。他看到丁香千结,就殷勤地去解开她,让丁香花在春天的枝头自由自在的开放,诗人是多么洒脱的情怀!
清代诗人陈至言的《咏自丁香花》:
几树瑶花小院东,分明素女傍帘栊;冷垂串串玲珑雪,香送幽幽露簌风;
稳称轻奁匈粉后,细添簿鬓洗妆中;最怜千结朝来坼,十二阑干玉一丛。
曲径通幽,深深的小院之东,静静亭立着几树琼瑶般的丁香;远远望去,就像素雅高洁的女子依傍着帘栊,默默无语又脉脉含情。那已经开放的丁香花,一串串垂首低眉,如雪雕一般玲珑剔透,洁白冷艳,矜持不苟;微风吹动绿叶白花,发出簌簌的声响,送来了缕缕清雅的幽香。那美丽素洁的丁香花,就像刚刚打开梳妆匣,均匀地敷上淡粉的姑娘,又像细细打扮之后,容光焕发的美女,楚楚动人。
诗人写丁香晶莹如白雪,高洁如玉璧,香幽如清风,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
古今文人骚客对丁香倾倒,钟爱、吟咏,托丁香而言志,借丁香而抒情,使丁香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
五、结语
丁香,她的花蕾,她的花枝,她的芬芳,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拥有了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审美意趣,形成了富有诗意、令人遐思的意象。丁香拥有了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哲学,成了诗人凝神观照的对象。当审美者以心灵的烛照使丁香成为一种被感情再造的美丽世界,一种审美化的理想也就在中国文人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丁香在诗人的记忆中含苞吐蕊,在诗人的感情世界中摇曳生姿,和谐共舞,共同构筑了一个审美化的自由国度。
Ⅵ 含丁香的相关诗集,丁香被赋予怎样的含义
诗词中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回深重的离愁别恨答。
相关诗词: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代赠》
原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释义: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
(6)丛生丁香素材扩展阅读:
丁香花自古以来的寓意:
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辉的人生。
Ⅶ 有关丁香花的资料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Ⅷ 作者是怎么描写丁香花的丁香花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丁乡情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
《丁香花》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我会写:
缀zhuì(点缀、连缀、后缀)
幽yōu(幽雅、幽静、幽美)
雅yǎ(雅致、雅观、雅俗共赏)
案àn(书案、教案、图案)
拙zhuō(手拙、笨拙、拙见)
薄bó(淡薄、单薄、厚积薄发)
糊hú(模糊、糊窗户、稀里糊涂)
蕾 lěi(蓓蕾、花蕾、芭蕾)
襟jīn(衣襟、前襟、大襟)
恍huǎng(恍然、恍惚、恍然大悟)
怨yuàn(抱怨、怨恨、任劳任怨)
多音字:
糊hú(糊涂)hù(糊弄)
担dān(担当)dàn(担子)
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近义词:
茂盛—茂密 格外—分外 仔细—认真
分辨—辨别 梦想—理想 确实—的确
反义词:
茂盛—稀疏 仔细—马虎 笨拙—灵巧
平淡无味—有滋有味
理解词语:
朦胧:不清楚;模糊。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窥着: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愁怨:忧愁怨恨。
词语扩展:
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彩斑斓、花红柳绿、绚丽多彩
姹紫嫣红、青红皂白、灯红酒绿
课内词语: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句子解析:
1.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这段话主要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它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为第1~3自然段,着力描摹丁香花。其中,第1自然段写城里的开得繁茂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简洁地从花色、花香写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第3自然段细写斗室外与作者生活紧密联系的三棵白丁香。
第二部分为第4-6自然段,着力感悟“丁香结”。从古人“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中的丁香花,写到自己在偶然的观察中明白“丁香结”说法的来由,最后从丁香结寄予的愁思想开去,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文主题:
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颜色、形状、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花的美,表达了对丁香的喜爱之情,并由古人诗句联想到结着愁怨的丁香结,感叹人生如果没有任何困难,反而平淡无奇,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课后习题答案:
一、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颜色: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二、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积雪”指簇簇白花堆叠的丁香花。从下文中的“雪色”“香气”等词语可以看出来,雪是没有味道的,“我”却闻到了香气,说明这并不是真的雪,而是盛开的簇簇白色的丁香花像极了团团白雪。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了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具有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吸引人)的特点。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与平时不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让人仿佛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美,所以这样说。
Ⅸ 有关丁香花的资料
紫丁香(Syringa oblata)亦称“华北紫丁香”、“丁香花”。木樨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圆卵形至肾形,通常宽大于长,厚纸质,无毛。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香气。蒴果。原产中国北部,现广为栽培。用分根、压条、扦插或嫁接法繁殖。可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嫩叶晒干后可代茶,叶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能。变种白丁香花(var.affinis),花白色。(《辞海》词条)
紫丁香,木樨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L.)。顶生或侧生圆锥花序,花序长8-20厘米或更长;花小,芳香,白色、紫色、紫红色或蓝色。紫丁香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现已成为庭园中著名的花木。全属约30种,中国产24种,分布以秦岭为中心,北到黑龙江,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温带地区,有栽培品种1000个以上。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法繁殖。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移栽3年-4年生的大苗,需强修剪,通常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每年注意灌水、施肥和修剪,春季可开出繁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