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谁写的

牡丹亭谁写的

发布时间: 2022-12-22 13:50:33

1. 《牡丹亭》是谁的作品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2. 《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2020年4月,《牡丹亭》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3. 牡丹亭是谁写的呢

《牡丹亭》是汤显祖写的。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江西临川县,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人物事迹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贬任徐闻典史时,有感于当地士子轻生,因而倡建贵生书院。

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

4. 《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嘉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1591)上疏抨击时政,矛头直指当权者申时行,结果降职为边远之地广东徐闻典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因抑制豪强、整顿税制招致非议,他苦于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响,49岁时愤然辞官回归故乡临川。不朽杰作《牡丹亭》就创作于这期间。

主要成就

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写作时代可确考外,其余“三梦”都不易确定写作时间,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

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6岁时刊印第1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3部诗集名《问棘邮草》。

汤显祖在戏曲批评和表、导演理论上,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董解元的《西厢记》、王玉峰的《焚香记》等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剧创作的新见解。

5. 《牡丹亭》的作者是什么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后世影响

《牡丹亭还魂记》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将现实社会同阴曹地府统一起来,将人与鬼统一起来,从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6. 《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玉茗堂四梦”。

文学地位: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此剧在明末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7. 《牡丹亭》是谁写的呢

《牡丹亭》明代汤显祖写的。写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梦中与柳梦梅相爱,醒后感梦愁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来到安葬杜丽娘的南安梅花观养病,与丽娘鬼魂自由相爱。

后梦梅掘坟,丽娘复生,结为夫妇,偕逃临安。梦梅去淮扬拜见岳父,杜宝拒不相认。直到梦梅状元及第,经皇帝调解,杜宝才认亲,以全家大团圆受封作结。

剧作内涵

作品揭露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热情歌颂杜丽娘、柳梦梅为追求自由幸福所作的不屈斗争,比同时代的爱情剧有着更为进步的意义。情节富于幻想色彩,性格刻画细腻深刻,曲词清丽,对后来戏曲文学的影响很大。

明吕玉绳、沈璟、臧懋循、冯梦龙、硕园等人都有改编本。昆剧常演出的有《闺塾》(习称《春香闹学》或《学堂》)、《游园》(习称《游园惊梦》)、《拾画》、《玩真》等出。

8.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

《牡丹亭》的全称是《牡丹亭还魂记》,也被叫做《还魂梦》,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明朝时期的剧作家汤显祖,他出生书香门第,一生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最多,其戏曲作品还有《紫钗记》、《南柯记》等。

《牡丹亭》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生活在明朝政治最为腐败的时代,而汤显祖虽然是朝廷的官员,但其性格淳朴而孤傲,富有正义感,这自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无奈之下只得辞官归隐,历经数10年写下了轰动一时的《牡丹亭》,汤显祖向人们传达的主题,是渴望挣脱封建牢笼,追求个性解放,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做法即便是以卵击石,也要努力的尝试。

400年过去了,《牡丹亭》没有被历史所遗弃,反而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被改变的昆曲《牡丹亭》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人们展现了一段艺术化而浪漫的爱情故事,难怪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9. 牡丹亭是谁的作品

汤显祖。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性传奇 (戏剧)作品,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玉茗堂四梦”。

故事梗概: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之独女杜丽娘,在听闻家庭教师陈最良的诗经《关雎》一课之后,居然动了怀春之情,于梦中邂逅一书生,醒后因思念梦中情郎,郁郁寡欢而亡。杜宝赴淮阳升任安抚使前,将杜丽娘葬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梅花庵,嘱一道姑守之。

杜丽娘的灵魂来到地府,判官却查出她命不该绝,命定有一段姻缘,便放她回返人间。后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却因故寓于梅花庵,并因此与杜丽娘游魂相遇相知。其后杜丽娘指示柳梦梅掘坟,开其棺木,并利用自己的尸体复活,两人结为夫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

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往淮阳见杜宝时,杜宝不相信杜丽娘复活,欲将柳梦梅除之而后快,判处就地正法。在紧急关头,知情者急告杜宝以实情,并指出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不宜杀之。杜宝却怀疑柳梦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此后全案归朝廷处理,皇帝查明真相,柳梦梅终于与杜丽娘相聚,杜宝也与女婿尽释前嫌,全剧欢喜而终。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性传奇 (戏剧)作品,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玉茗堂四梦”。

文学地位

《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此剧在明末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10. 《牡丹亭》是谁写的

《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汤显祖辞官回乡后,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于是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观,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思想与要求,反映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汤显祖也曾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这样说过:“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之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从中都可看出,汤显祖是以“情”为核心进行剧作的写作,有意识地将 “情”与“理”形成一对矛盾冲突贯穿于全文之中。

强调“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且在描写情与理的斗争中,通过艺术的想象,让这种“情”战胜了维护封建礼教的“理”。同时也把杜丽娘塑造成为了一个反对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真情”的叛逆者形象。

热点内容
一个梅花鹿是什么牌子 发布:2025-08-30 06:02:17 浏览:687
随心悦花艺 发布:2025-08-30 05:58:10 浏览:972
新青年花艺培训学校 发布:2025-08-30 05:37:35 浏览:895
我是一朵迎春花 发布:2025-08-30 05:36:48 浏览:416
公鸡情人节 发布:2025-08-30 05:36:48 浏览:65
开个淘宝绿植店怎么样 发布:2025-08-30 05:07:12 浏览:927
紫根牡丹 发布:2025-08-30 04:58:55 浏览:846
大门两侧茶花 发布:2025-08-30 04:46:31 浏览:220
说兰花的香 发布:2025-08-30 04:29:05 浏览:45
陈小云梅花 发布:2025-08-30 04:19:14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