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画牡丹
1. 画牡丹花用什么笔比较好
朋友你所说的画牡丹不知是油画还是国画(要是国画也分好多类)?一般画油版画用有油画权笔就可以了。如国画那也看你所花的画面大小来用笔,如用一般的宣纸来画牡丹你可以用工笔(线描笔、或勾线笔)、小号毛笔来画(这是工笔画)要是国画那就用稍大一点的毛笔来画就可以了,这需要看你所画的牡丹花在你想象中的美和情,在这一句两句说不请的!你可以买一本有关书籍参考一下再来花牡丹花把!
2. 郝良彬的作品年表
1981年7月作品《盼亲人多打胜仗》参加山东省大型综合性美展。
1982年7月作品《又为祖国立新功》参加山东省美展和全军美展。
1983年5月作品《小河边上》参加山东省青年美展并获奖。
1984年4月作品《花乡喜照全家福》参加山东美展。
1985年6月《春色满乾坤》获全国中堂画征稿一等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同年投师著名花鸟画大师田世光先生
1986年6月作品《松鹤富贵图》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青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天津杨柳青书画社,农村读物出版社都出版他的工笔国画。
1987年6月作品《花鸟挂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等多家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中堂画,同年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图片编辑室特聘为美术编辑。
1988年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郝良彬牡丹画选》等作品,加入中国美协山东美术家协会。
1989年12月应邀为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做《和平富贵图》等国画
1990年6月应邀为国谊宾馆做《国色锦羽图》《颂和平》等大幅工笔花鸟图,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论著《天香画谈》。
1990年11月为中国军事博物馆作巨幅国画《松云山泉图》,《孔雀牡丹图》。
1991年7月为国务院北戴河管理处作巨幅国画《黄山烟云图》《国色飘香满神州》等。
1991年9月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四季花鸟屏》等。
1991年10月《今日中国》杂志用七种文版向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郝良彬与牡丹》并发表他的文章《我与牡丹的情和缘》。
1991年12月为日本东京四季饭店作《玉兰·孔雀·牡丹》。
1992年3月为国务院西山管理处作巨幅国画《富贵长春图》。
1992年4月为天安门城楼作巨幅国画《国色锦羽庆繁荣》等,同年《郝良彬画集》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1993年3月12 日海南日报发表田溪的文章《墨精意足与花魂》介绍郝良彬的书画艺术。
1993年3月15日海南侨报发表刘丽萍的文章《牡丹王的风采》介绍郝良彬画牡丹的艺术特色。
1993年5 月其作品《国色锦羽庆繁荣》入选天安门藏画集大型画册。
1993年6月徐震时、郝良彬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3年10月《郝良彬书画集》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
1994年作品《春艳》入编日本日中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CHINA—ART‘94
1994年9月作品《松鹤同春》入选国家文化部,国家出版总署,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年画展览会。
1994年10月郝良彬传略入编《中国著名书画家润格大全》大型辞书。
1995年1月作品《牡丹》入编日本日中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CHINA—ART‘95。
1995年10月作品《锦绣国色图》参加世界华人书画艺术作品大赛,获金牌奖。
1996年4月《郝良彬行书诗册》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1996年4 月《为国色天香传神添香——记画家郝良彬》一文由国务院台办台生杂志发表,并刊登郝良彬作品专版。
1996年7月8日郝良彬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十字会救灾中心举办的《湘西救灾工程文化名人书画义卖》活动中捐赠价值22000元的书画作品。
1996年7月26日书法作品获全国文联举办的《首届扇子艺术大展》优秀奖。
1996年10月郝良彬传略入编《世界当代书画家篆刻家大辞典》。
1996年10月作品、《和平颂》选入《世界书画艺术博览大典》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公司出版。
1997年6月作品《牡丹图》入选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
1999年10月1日,郝良彬传略入选《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一书。
1999年11月8日,作品《春风里》《多买胭脂画牡丹》入选首届《国画家》中国水墨精品展。《郝良彬书法集》由亚太国际出版公司出版。
2001年5月作品《国色天香》获文化部出版署,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年画铜奖,《牡丹玉语争春晖》获优秀奖,《鹤舞丰年》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奖。同年由山东美术家协会转入北京美术家协会。
2002年3月入住国务院二拓半年创作《孔雀牡丹图》《江南春色》等十余幅大型美术作品。
2002 年11月作品《微风吹动荷花香》一画被中央电视台收藏。
2003年作品《春色芳韵》入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鸟画名家技法分解图典(下)》。
2004年6 月作品《富贵图》被伊犁哈萨自治州政府收藏。
2004年8月作品《闲立荷塘烟淡淡》入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
2004年11月10日其中国画作品获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金奖。
2005年1月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其大四开工笔牡丹画法(3)(美术教学)示范作品。中国书画报道杂志发表《郝良彬书画艺术市场潜力》一文并发表作品8幅。
2005年4月郝良彬《行书历代名文选》由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年5月作品《松鹤牡丹》《松鹤图》《颂和平》《国色锦浓春意浓》入编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珍藏《名人绘画书法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郝良彬工笔牡丹线描画谱》。
2005年6月作品《春酣》《墨云堆秀》入选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牡丹画库丛书》(上)
2005年3月郝良彬捐赠中国画3幅给山东省慈善总会。
2006年3月艺术收藏杂志第十四期发表田溪。尚青的文章《郝良彬对于花鸟的继承和发展》一文,并发表其作品7幅。2006年3月16日其《春灿烂》被中央电视台收藏。
2006年4月《郝良彬花鸟作品选》中国画精品系列丛书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2006年6月作品《傲立苍茫云海间》《春江翠烟》入编《翰墨丹青映国电》大型画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主办)。其书法作品在“首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大展”中荣获二等奖。
2006年7月1日其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书法作品集。
2006年8月中国美术家协会齐鲁创作中心举办《中国百家扇面作品集》其作品《兰竹》被参展并入编。
2007年2月画界杂志发表方彦方的文章《郝良彬书画的艺术魅力》一文并发表其作品五幅。
2007年3月13日郝良彬向澄海莲花古寺赠送作品,光念大师回文致谢。
2007年6月其作品《春和景明》入选河北美术出版社新编花鸟花品丛书。
2007年6月中华翰墨名家杂志发表禾字的文章《非凡的气韵——访著名画界郝良彬先生》并发表作品23幅
2007年4月《郝良彬绘山水树石画法》《中国画技法丛书》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2007年7月画界第四期总第十二期刊登蔡 的文章《郝良彬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发表作品五幅。
2007年11月《华夏骄子》发表其作品13幅。
2008年1月中国艺术鉴藏杂志发表郝良彬的文章《齐白石纪念馆的联想——感悟笔墨》一文,并发表作品五幅。2008年4月《郝良彬绘彩墨松树画法》《中国技法丛书》由杨柳青出版画社出版。
2008年5月其作品《松鹤牡丹图》《牡丹其国色》参加当代中国画50加画展并入选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荣誉证书表彰郝良彬为四川汶川灾区救灾创作捐赠作品。
2008年8月烟台山东宾馆收藏郝良彬《玉堂富贵图》。
2008年10月其作品《幽兰放清香》入选中国画百家扇面精品展。
2008年11月《当代书画名家》杂志发行《当代著名画家郝良彬专集》。
2008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在军事博物馆开展,其作品《国色飘香》入展并入编大型画册。
2008年12月《当代书画名家》杂志社出版《当代著名书画家郝良彬》书法专集。
2009年6月中共中央党刊《求是》杂志第十一期封三刊登郝良彬作品《一江秀色画中游》。
2009年7月大连航天疗养院请其作《松龄万古春》和《锦绣富贵春长在》等画。
2009年8月烟台东山宾馆请郝良彬巨幅国画《满园春》和《春艳图》。
2009年12月其作品《墨写竹枝报平安》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锦绣中华盛世水墨》作品展。
2009年12月作品《国色飘香》被2010全军财经知识台历收藏。2010年1月第一期中共中央党刊《求是》杂志封三登其作品《碧水青山画中游》。
2010年2月作品《春浓山溪》《富贵大吉图》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画典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作品集》。
2010年4月扬州博物馆收藏其作品《春风飘香图》。
2010年5月作品《墨竹》入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活力常州,2010中国书画艺术展”并编入大型画册。
2010年6月作品《深山之春》荣获“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封会国际美术展“最佳作品奖,并随胡锦涛主席代表团访问乌兹别克斯坦。
2010年6月作品《牡丹》入选《首届中国当代花鸟画学术邀请展》。
3. 工笔画牡丹蓝色叶子的画法及配料
工笔画讲究三矾九染,是需要一遍遍染色的不能急躁,操之过急就会使染得颜色脏,并且不通透。第一遍可以用很淡很淡的花青染色,可以多染连三遍,然后根据你的范本看看叶子具体偏向哪种颜色,慢慢地一遍遍染色。个人建议不要调好一个颜色多染,比如你要绿色,可以先染花青再染藤黄,不要用花青和藤黄在盘子里调好了染,用之前的方法可以让叶子的变化丰富一些,这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4. 牡丹写意画的技法是什么
牡复丹写意画的技法:制
侧锋用笔,顺着花瓣的方向运笔。
笔上先调浅颜色,再调深颜色,笔尖颜色深,笔肚、笔根颜色越来越浅,水分不能太多,蘸上颜色后不往下滴就行。
但还需要作者对牡丹的基本结构、生长规律、色彩、生活环境等有更深的了解,把握其精神、品格、物质,即首先掌握其物理、物情、物态,在苦练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胸有成竹。
5. 比较线描,工笔,写意作品之间的区别
线描:有铅笔、炭笔线描,毛笔线描。一般是简单结构线和轮廓线的绘画。
工笔:工笔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笔触细腻,轮廓鲜明,色彩自然。
写意:重点是在意向话,不拘一格,色彩浓重,色彩层次感较强,没有细腻的轮廓。
下面看几张图
1、线描牡丹
6. 工笔牡丹画法
准备工作:将素描纸固定到画板上,大小根据你要绘制的画幅大小,一般初学画幅不宜过大;临摹范本,一般开始学画都要先临摹,然后是写生和创作。
7. 儿童画教程|春季趣味线描课程《花儿朵朵开》
课程提示
1.课程类型 春季创意线描画课程
2.参考课时 90分钟
3.工具材料 镜片纸或厚宣纸、卡纸、记号笔、水彩笔
课程提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春日》中描述得这般,暖暖春日,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景象。那么小朋友们,你们在春日里,遇到了哪些漂亮的花朵呢?
花朵有丰富的颜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哪些在春天开放的花朵呢?春天开放的花朵有许许多多种,比如有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清秀高雅的玉兰花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朵为春天带来了鲜明的色彩。不过,尽管春天的色彩纷繁,我们也可以将它简单地归类,比如有的花朵颜色看起来炙热温暖,有的花朵看起来沉静素雅,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暖色的,冷色的,中性色;有的花朵看起来明亮,有的花朵看起来暗沉,可以分为浅色的,深色的等等。
花朵也有多样的姿态。我们被花朵所打动的,不仅因为它们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因为花瓣围绕花蕊形成的美丽形状。有的花朵硕大,有的花朵精巧,有的看起来圆圆鼓鼓的,有的看起来瘦瘦长长的......不同花朵的形状,衬托以绿叶,点缀以花蕊,真是美丽极了。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绘画课程中,就让我们运用美丽的色块,结合丰富的线条和形状,来画一画春日里美丽的花朵吧!
情景描述
花朵有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形状,因为有了它们,春天也变得更加美丽起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的花朵又会是什么模样的呢?一起展开你的创作吧!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花朵的颜色,感受自然中的色彩美感,学习运用丰富鲜明的色块,通过拼贴的方式表现花朵的花心,形成色块鲜明的碰撞,培养幼儿对色彩对比的初步认识。
要说到花朵的颜色,那可真是万紫千红,丰富多彩。不过,我们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纷繁的颜色进行简单地归纳。比如,有的花朵颜色看起来炙热温暖,有的花朵看起来素雅沉静,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暖色的,冷色的,中性色;有的花朵看起来明亮,有的花朵看起来暗沉,可以分为浅色的,深色的等等。在绘画中,我们不妨学习运用卡纸色块的搭配,通过冷与暖、明与暗的对比,来表现色彩鲜明的花心,感受色彩碰撞之美以及色彩对比关系。
2.以环绕的方式组织线条,添加花朵的花瓣,通过线条花纹的组织,构成富有美感的画面。
花朵除了丰富的颜色,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的花朵硕大,有的花朵精巧,有的看起来圆圆鼓鼓的,有的看起来瘦瘦长长的......它们就好像性格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在绘画中,我们不妨展开大胆的创想,围绕花朵鲜艳的花心通过线条与图案的组织排列,画出花朵不同形状的花瓣。画面通过色块与线条的组合,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构成富有美感的画面。
绘画教程
准备一些彩色的卡纸
将卡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形
以同心圆的方式将大小的圆形色块
按照一定的规律粘贴布置在画面不同的位置
运用记号笔以环绕排列的方式
为每组色块添加不同形状的花瓣
展开丰富的创想
为每一组花朵的花瓣进行点线面的装饰
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与整体
使画面中的线条充满疏密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可以围绕花朵
添加出花朵的枝干和叶子
在绘画枝叶的时候
枝叶线条之间的穿插以及花朵之间的遮挡关系
准备深浅不同的绿色水彩笔
在底部的空白处随机地排列线条
在画面背景中排列线条时
注意画面整体的留白和构图美感
最后用笔蘸取清水染一染
使水彩笔的线条在纸上晕染出丰富的色块
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使作品更加完整美观
课后点评
8. 古代线描名画有哪些
《奔马》
近代 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 纵130厘米 横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
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
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
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四十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奔马》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中奔马四蹄腾空,急驰而至。
准确的骨骼结构,逼真的外形动态,一气呵成,
水分充足的泼墨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徐悲鸿画马模式,
从而对传统画马有所超越和发展。
《蝙蝠迎风图》
近代 高剑父 1945年 李时佑藏
《蝙蝠迎风图》似乎很少从过去的中国画中见到,
唯民间画工有“五蝠捧寿”、“蝠来吉祥”等彩画。
此图将蝙蝠的头部用深墨大点,因宣纸的洇透,
四周有毛茸茸的感觉,蝙蝠的鼻尖上翘,
两点深墨画出二只大耳朵,左右翼的设置,
根据蝙蝠双翅的结构,翼尖加深墨,蝙蝠的形象颇为生动。
画面右旁,数株柳条,中锋出之,添上叶子,画面重点突出,富有新意。
《苍松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苍松图》画两棵松树,并列直干冲出画面,相互映衬,
在画松树主干时一笔直下,不作屈曲,再在主干上画出枝干,
在画松针时用浓墨深墨,再以干笔画出鳞片,使主干显出苍老斑剥,
再加深墨点苔,枝叶错落,有聚有散,益显郁勃古朴,苍劲浑雄,
形似狂怪,如若怒龙伏虎之态。吴昌硕在一幅巨松树上曰:
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
是时春暖冰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
《风雨鸡鸣》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纵132厘米 横76.6厘米
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
题诗取自《诗经》风雨篇而另有寓意。
1937年(丁丑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画家借“风雨鸡鸣”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冠红似火的大白雄鸡,
挺胸昂首望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
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
《枫鹰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图画一截粗大的枫树,横斜于画面,
着意表现倚枫栖立的老鹰若有所思的神态。
老鹰头朝下视,两爪扒住枫树,双翅振起,
像似刚刚落下,形态、神情俱自然。手法上,与高剑父有很大的不同。
奇峰对画面的处理,笔法更加趋向精巧。
枫树老节,用浓墨重笔以撞水、撞粉法。
显然在居廉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借以获得更加悦目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树干和树叶的处理,充分利用撞水法,
不仅使树干立体,而且有水彩画和没骨法效果,
树枝两边深,中间淡,工秀而有变化。
《孤猿叫雪图》
近代 高奇峰 1916年
画家着重描写了高山深谷的环境,一枝松树垂下,树枝上厚厚的积雪。一只猿猴,吊在树枝的末端,前肢抓着树干,左足蹲在枝干上,右足凌空,气氛紧张,尤其是猿张着嘴巴,眼睛朝上,正在喧啼的真实情状,以及刻画猿的脸部毛发很有天然浑成的效果。从画法及表现技巧看,还未能充分利用撞水、撞粉法,主要是传统的笔墨,但全画的渲染,为了突出一个“雪”字,以渲染整个的环境氛围。
《荷》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5年
张大千(1899—1983),画荷叶大笔劈扫,把用于山水画上之“荷叶皴”,加以粗放,回用到荷叶自身,顿觉别具神采。接着,复以工笔画花,挺秀劲健;画叶放笔直干,痛快淋漓,似瀑布般奔腾着、呼啸着、宣泻而下,势不可挡,以其写意性和阳刚气控制着画面,生机勃发;而画花却婀娜写实,饱满丰腴,晶莹而妩媚。她不仅展示着秀色可餐的柔美,更显示了同墨叶互补的大气,复笑着,摇曳着,将缕缕幽香溢满乾坤。
《荷花蜻蜓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39厘米 横35厘米
齐白石诗词、篆刻、书法无不精工,山水、花鸟、
昆虫、人物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此画构图奇特,一花、两叶,穿插得非常巧妙,
尤其是几片朱红的花瓣,掩映于墨色的荷叶之中,
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十分谐和。
叶间蜻蜓,款款而飞,俯视荡漾的微波,真使人夺“十里荷塘”之想。
《荷蛙》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4年 北京荣宝斋画店收藏
齐白石天赋聪颖, 又勤奋刻苦, 他幼时涂鸦,
就喜欢表现周围熟悉的环境, 十多年的雕花艺匠经历,
画像经历, 数以千万计的写生、临摹和默画,
培养了他对人物特别是乡村自然物像惊人的洞察力和记忆力。
鱼、虾、蟹、蛙, 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
他笔下的青蛙, 活泼可爱, 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
《荷蛙》是画家91岁高龄所作, 描绘秋田的荷塘, 四只青蛙自由自在, 活泼可爱。
《红荷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红荷图》似不经意,布局却很别致,仅画三张荷叶,
占有画面绝大部分,因他用羊毫软笔,画荷叶、
荷梗任情挥洒,奔放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
深而不板,刚柔相济,润而不洇,笔笔有力,墨法笔滋,意境清新、静穆。
二朵红荷敷薄色,质朴而惹人注目,芦苇纯以淡色出之,与荷叶深墨成对比,
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气势磅礴,是真正的大写意,具有独特的格调。
《红梅顽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吴昌硕画梅花,有缘物寄情、写物附意的特点。
他曾在一幅梅花上题云:“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
《红梅顽石图》据跟随他多年的学生、
最具有代表性的继承人赵云壑的题跋,可知是吴昌硕的晚年之作。
一块石头,水墨淋漓,数株梅枝蟠曲向上,铁骨铮铮,似作家之法画之。
花似锦,红艳欲滴,千姿百态,有含苞等放的,有盛开吐蕊的,
仿佛使人感到凌风傲霜,能闻到一缕缕的清香。
《葫芦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此画其用笔灵活,似漫不经心,随手点染而神采天然,
尤以叶子和藤蔓,表现活脱、自然,下面几只葫芦饱满而憨态可掬。
恣纵的笔路,虽然纷披满纸,仍然可以识得他形笔运墨的踪迹。
《花卉》
近代 吴昌硕 王一亭合作 纸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艺术家们雅集一堂时所绘。
王一亭画水仙、佛手、盆架。吴昌硕画梅花。
王一亭所绘水仙用没骨法,笔力不如吴昌硕老到古朴。
吴昌硕画梅花,圈花点蕊苍劲简老。
《花鸟》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4年
1934年,张大千与其兄善孖北上,9月9日,北平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有张大千的作品40件。此幅《花鸟》系应友人之邀所画屏风之一,画家自谦地说:漫画“曩素所不习者。呈正。人好用其短,可笑也夫。”在其屏风画疏淡的装饰味道上又不难让人想起他早年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的经历。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诸类画种,各种流派,无分亲疏。由石涛、朱耷追徐谓、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从他这幅36岁时的《花鸟》,到他46岁时的《白头红色叶》,即可明鉴其变化轨迹。
《花鸟》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幅《花鸟》是高奇峰为岭南大学上海分校所作,可谓精品。
画右伸出的树枝,运用撞水、撞粉法,先以深墨,再以撞水、
撞粉、颜色在干燥过程时沿所描写的事物边缘累积,
树叶勾茎,技法变化繁多。树枝上停着一只白翁,
张嘴,眼旁黑色与嘴相连,颈至背黄赭墨相混,
右翅膀扇开,歪斜的身子与左翅相交,
尾巴垂下一条硬而细的小腿扒着树枝。
这鸟从技法看似水彩画,但却坚实浑厚,
既有中国传统花鸟的技法,又吸取了西洋技法,
从而使鸟成为画眼。
《鸡菊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纵132.6厘米 横46.3厘米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江西义宁人。
与齐璜交往甚深。人物、山水、花卉俱有功力,尤长写意,师事吴俊卿,
出入陈淳、徐渭、李鳝、赵之谦诸家,而又具有自家面目。
此图意境新颖,笔墨超远,富有独特的情趣。
《蕉雀图》
近代 陈树人
陈树人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写生,
他常说:“写生绘画的基础,能写生詹后画中有物。”
《蕉雀图》不受传统技法的束缚,是对景写生之作。
他画蕉树干,一笔到底,用笔的变化不多,
但却注意被折断了的黄叶子,已垂下伤失生命枯槁发蕉的叶子……
干上的叶子,由于对景写生,状态各异,那弯曲垂下的叶枝上,
站着一只麻雀,我们仿佛听到他喳喳的叫声。
画家那清新、刚健、质朴感人的物象,使人感到亲切而新鲜。
《菊石图》
近代 陈师曾 1916年
一块大石布满了画面绝大部分,钩花点叶,
布列有序,黄、红、白三色,各色菊花艳丽芳菲,
争妍斗奇,形成一幅缤纷斑斓的立体画卷。
陈师曾画菊有时寓有身世之感,如他为贺吴成再婚画的一幅菊花上题菊花诗云:
“事往去年花,今年岂无再?
从容续坠欢,俯仰发新慨。写此诗赠君,愿与人常在。”
画家悼亡两次,结婚三次,对于朋友的再婚,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感慨。
他画菊,有时以草书笔法,一气呵成,可谓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给人美的享受。
《菊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菊石图》是吴昌硕以惯用的斜对角章法而作,
集中在画面左边,靠顶角画有姚黄大菊,双钩花瓣,
浓墨点叶,枝干上有两个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块,数朵魏紫,
中间隔着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风姿绰约,浓墨深叶衬托着花朵,
花枝扶疏,画之右下角点着大小不同的墨点,各种盛开的菊花,
呈现出鲜艳多姿,神韵秀丽,凌风傲霜,
可见画家寄托着他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兰花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33厘米 私人收藏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后最富有创造性的传统型画家。他的艺术渊源广而杂,其所吸取却专而精。他一方面学习以吴昌硕为首的金石笔法,自己也研究篆刻、摹写墓碑;另一方面则宣布承继浙派,要一味霸悍。潘天寿是一位喜欢倔强、雄健、深沉、奇伟的人。《兰花图》却讲究大小、疏密、正斜、错落等章法结构,从而使得小品也隽永,韵致独到,生动洗练,应了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
《兰石图》
近代 潘天寿 纵95厘米 横34.5厘米 私人收藏
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深受中和思想的影响,总要求刚与柔、拙与巧、似与不似、实与虚、情与理、平与险的平衡与和谐。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兰石图》体现了潘天寿那种“用小构图不大幅”的创作原则,择其精华,去其芜杂,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笔愈简而气愈壮,而且气盛、势旺、力足,近世罕有与匹者。
《荔枝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09厘米 横34厘米 私人收藏
吴俊卿(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号缶庐,又号苦铁,浙江安吉人。
工篆刻、书法,善画花卉,近效赵之谦、张学广,远师陈淳、徐渭、朱耷、原济。
墨笔设色,无所不工,又常以篆法入画,笔力雄健,气韵磅礴,为近代画家之一。
是继任伯年而起的海派主将。
吴昌硕工诗书纂刻,擅石鼓文,善画花卉竹石,
被称为“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
图中荔枝,直干耸出,迥殊凡态;
枝头果实实,信手点染,表现得十分腴润。
《岭南春色图》
近代 陈树人 1929年
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
陈树人的艺术风格超然于传统的束缚,更加重视现实对象的写生。
陈树人曾对高剑父说:“子为其奇,我为其正,奇峰先生则执中。”
就把他们三人不同的风格谈清楚了。
《岭南春色》截取红木棉树之局部,巨柯挺立,
满树猩红的花朵,艳丽引人。
红木棉树是岭南著名的花树,人们称誉它为“英雄树”。
开起花来,正像诗人们赞颂的“红花朵要破春寒,挂满枝头百尺竿”。
《梅花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59.2厘米 横7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图》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
右上侧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
梅花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干梅枝的处理,
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
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
画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
此画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墨荷图》
王震 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81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梅花馆主、
海云楼主。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北郊白龙山麓,
故四十岁始以白龙山人为号。平生信佛,法号觉器。
山水、花卉、翎毛、佛像兼长。
此画中荷花师从吴昌硕,为大写意,笔力虬劲而老辣。
《牡丹水仙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博物馆藏
《牡丹水仙图》画面下端为二排由左向右斜的水仙花,
钩叶填石绿,花正盛开,画面中间为一块大石头,
石后为一排大写意牡丹,红花钩叶,三段式的构图,
穿插有致,前后错落。
画家在谈创作牡丹的经验时说:
“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避免这种弊病。”
此画颇有气势,水仙、石头、牡丹三者结合,
整体感很强,显得生机蓬勃,光彩照人。
《枇杷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17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清代恽寿平曾画折枝枇杷,并在画上题有:
“笔端乱掷黄金果,不屑长门买赋钱。”
吴昌硕在另一幅《枇杷图》上有:“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
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
枇杷鲜果,盛产苏州洞庭东山,有白沙庐橘,小者味甘美,
大而白者极酸,树叶可做药材。
《枇杷图》,枝干从上而下,笔能力透纸背,并列树枝,
相互衬托,树干桠杈,果实累累。
他画枇杷,一笔圈成,在纸未干时,点上墨点,
使黄金果更加惹人注意,并具有新鲜欲滴、饱含水分的感觉。
《牵牛花》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牵牛花》是他晚年之作,
画跋云:“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
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
由此可知,画家所画之物,是他早年时的稿本中得来。
他还曾为梅兰芳画过牵牛花,“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
余画此最小者”。
《牵牛花》用笔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讲究,
笔力健爽,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
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清供图》
近代 陈师曾 1918年
此图画一陶盆,以重墨画石头,旁养盛开的水仙花,盆后有瓶,插有二朵菊花。
菊极淡,数叶稍深,疏朗且有清逸之趣。整幅画静谧清雅、高洁。
用笔宛转,潇洒流利,笔简而不空,层次有条理,
既有成法,又不拘于成法,任意为之,自饶清逸,
独有风貌。同时配上他的题画短句:
“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
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
题句清新隽逸,与画互相映衬。
《秋虫菊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98.9厘米 横33.2厘米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
篆刻家, 原名纯芝, 后名璜, 字渭清, 又字兰亭,
号濒生, 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农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馆就学木匠, 给人作雕花家具。
此幅作品,笔墨与构图,俱臻佳妙,一叶红菊,
斜垂画中,色彩鲜妍,视以淡墨石头,气势峭拔,
石上著一纺织娘,更添生趣,
自题云:“满地红云粲菊英,题诗牵动故园情,
十年百劫家难想,可有山中纺绩声。”
《秋荷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1916年
画家在画上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面构图饱满,莲梗莲叶布局别致,荷叶有的已枯萎,
有的正富生命力,莲蓬挺立。
用笔秀逸多姿,刚健活泼,矩法森严,精气内涵,毫无剑拔弩张之气。
坚实沉著,锋芒尽敛。用墨又能燥湿浓淡,任情挥洒,画面生动自然。
画家在诗旁盖有朱文“深知身在情长在”的印章。
这是他有感而发。
这颗印章是陈师曾为纪念他的亡妻汪春而作的,章的边款:
“师曾悼亡乃有此作,灯前自赏,不禁泫然。”
《秋实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横35厘米 纵101厘米 私人收藏
齐白石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 他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
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 有时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
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
此《秋实图》笔简而意俱到,画家从精微处着手,
将挺立在枝叶上的螳螂和麦穗下双飞的彩蝶,
描绘得风姿生动,意趣横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构图也很奇巧,右边饱满而左边空旷,空白处签上
“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画面显得整体疏宕,节奏感极强。
《秋蟹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其画破常规、创新格,布局敢于造险、破险,笔墨浓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单纯,气势雄阔。书法从钟繇、颜真卿、史孝山人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画中题识,疏斜跌宕,有黄石斋(道周)风。善诗,能治印。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这幅作品画一只肥大的螃蟹从盛蟹的竹篓里爬出来,很有生趣。竹篓用淡墨勾勒,清劲潇洒,螃蟹用重墨,笔笔写出,形象生动。淡色竹篓和重墨螃蟹,形成了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日长如小年》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1931年
此画左下角题:“日长如小年。
辛未夏至写第二幅。元作赠宗白华兄矣。
静文爱妻存。悲鸿。”
以往不少人画鹅多画鹅群在水中游泳嬉戏的情景,
此画所选取的描写角度和意境完全不同。
画中的三只白鹅卧于岸边的沙土上休息,
呈相互关爱状,画面充满阳光感,背景是一片生长茂盛的芦苇。
画面色调给人一种暖融融的审美感受,
画家借描写鹅与鹅的相互关系,
似乎在抒发人与人之间相互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的情怀。
此画在笔墨及设色上既有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特色,
又借鉴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技法特点,
如在环境色对鹅的白色羽毛用色的影响等。
《荣贵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荣贵图》是以芙蓉和桂花相结合的谐音。
画家用大写意的传统笔法,写出六朵红艳艳芙蓉花。
白粉钩瓣,耀眼夺目,并以墨绿的叶片扶衬,下面一枝红桂,
浓墨钩茎点叶,枝叶间朱红添苍,红、绿色鲜明不让,
显示出荣贵的高雅格调,并傲秋霜。画家以折枝的形式,
结构严谨,主要通过活泼多姿的笔墨钩染,花繁野密,富有生意。
因为陈师曾是学生物的,他对花草的实物形态结构组织,
知之甚深,固能在笔力中求气势,比较真实的画出芙蓉和桂花的自然形态。
《芍药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艺术学院藏
吴昌硕画花卉手法也像“百花争妍”那样丰富多彩,
种类繁多,有桃花、辛荑、芙蓉、牡丹、芍药较为艳丽、富贵;
另一类取梅、兰、竹、菊较为清疏淡雅,尤为吴昌硕所崇尚,喜爱。
芍药具有艳丽富贵、姹紫嫣红的品格,在花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芍药在吴昌硕晚年的作品中大都烂漫开放,用鲜艳的胭脂红来设色、
花瓣含有充分的水分,故能显出动人的光彩,再加茂密的枝叶陪衬,
很有生气,使大写意花卉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世世太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白石老人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农家里,
一生饱经饥寒患难,憎恨旧社会的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并亲自体会到人民的痛苦。
因此绘画上能爱憎分明。
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能同广大劳动人民相一致。
《世世太平》就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学理想,
也是画家对人民、对祖国、对和平充满热爱,充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世世太平》画家用羊毫大笔画出二只柿子,篮里盛着二只大寿桃。
为了画好鸽子,老人还买来鸽子,养在家里,日夕观察其特征。
他看了毕加索画的鸽子,创作《和平来临》,
他说“毕加索画鸽子飞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
我画鸽子飞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
《双马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高奇峰(1889—1933)画马与中国传统的画马方法不同,
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
他画马具有逼真的本领。《双马图》画两匹马,
前一匹棕褐色,后一匹为灰白色,根据对马的结构、
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
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各部位的体积感、
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画得油光锃亮,不同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念的现代美术。
他的作品具有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四季图》
王震 屏 纸本水墨设色 尺寸不详 (日)私人藏
王震早年得任伯年指点,后师吴昌硕,构图奇崛,笔墨雄劲,
设色浓艳,肖似吴氏,为海派最后一位领袖。
此四屏幅饱醮浓墨,酣畅淋漓,很有气势。
在此选二屏,一屏题:“珠光鱼影。癸亥冬仲。
白龙山人写。”二屏题:“百丈松能拔地起,一声鹰欲凌霄鸣。
9. 牡丹画 李兰牡丹画
李兰牡丹画,分工笔、没骨、写意三种。
李兰的工笔作品,任何一个细节和局部都经得起推敲,任何一个局部截取下来也都是一个完整的画面。李兰画的牡丹花朵硕大雍容,叶子舒展张扬,给人一种春天血脉舒张、人生事业昂扬向上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