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手工制作
① 牡丹花怎么折
牡丹花的折法如下:
1、准备制作材料:细皱纹纸、加厚皱纹纸、白胶水、手工专用剪刀、纸包花杆线。
2、首先取一张珊瑚红色的细皱纹纸,裁剪出一块小矩形,然后拉伸矩形的顶边,在矩形下方的2/3处涂上一些胶水,将它包裹在花杆线上,皱纸的1/3需要延伸超出花杆线,然后再将包裹在花杆线上松散的皱纹纸紧紧裹捏。
6、之后我们需要对花瓣进行边缘处理,要注意每一层花瓣的颜色和形状都是一样的,从中心向外辐射状展开。
7、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对剪好的花瓣的顶端进行轻轻的拉伸,这样就能呈现出一个凹形牡丹花瓣。
8、以花蕊为中心,然后我们相互错开着把每一片花瓣均匀的粘上去,第一层粘贴成圆锥形,以此逐层粘贴。
9、在把所有的花瓣粘好以后,我们再使用酒红色的纸剪出3片短萼片黏在牡丹花的底部,再剪3片长萼片粘在短萼片之间。
10、取一张酒红色的纸,剪几个宽0.6cm、长30cm的长条,涂上胶水用它来包住花朵底部的花萼,然后慢慢的将它缠绕在花茎上。
11、最后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整理,让使每片花瓣之间的距离合适,看起来自然立体,花瓣的颜色也由内而外的呈柔和过渡的渐变。
② 牡丹花怎么折
首先准备材料
10cm正方形手工彩纸N张(如图所示)
第十一步:开始整理花瓣。把最外层向外翻,动作要小心,用指甲顶住一点点翻,别拆散结构,也别撕坏纸张。四片都尽可能地翻出来
第十二步:开始处理第二层,先把角向外折下来,角的上端做垂直山折(捏一下即可)捏住角的上端向外翻。
最后一步:对12个角(3层,每层四个角)进行圆润化处理(用指甲在背面刮。)
大功告成啦!
③ 牡丹特色
岁月拾遗优选推文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属于这个城市独特的美,独特的旅游纪念品。而洛阳以牡丹为名片,以焦骨牡丹为骄傲,自然衍生出许多牡丹自身的伴生品。
牡丹全身都是宝
牡丹以美颜佳品号称于世。由牡丹做主料的许多种品,都有美颜的功效。
最为常见又简易可行的就是牡丹花茶。牡丹花茶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对改善贫血及养颜美容大有助益。因牡丹花瓣通经络,利关节,也常用作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妇女经闭腹痛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牡丹花蕊更是牡丹精华之精华。被称国花蕊,也称“植物黄金”。长期饮用可降脂降糖,美颜是所有牡丹产品的基本功效!
近年来牡丹籽油横空出世,因营养丰富又独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坚果油,被称“世界上最好的油”。从医学上看它也可看作是保健品,不仅可以进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炒、煎、炸、蒸、凉拌,还可以直接口服。
提炼的牡丹精油富含牡丹多酚,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高度保温,保持弹性和活力,是护肤品的上选。其实籽油也可以直接当做护肤品使用的。
看,牡丹全身是宝呢,花可食,茎叶根皆可入药,籽可油,当真是一点浪费也没有的。
民以食为天,这是个吃货的世界
清《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牡丹皆可入味而来。虽说这国色天香拿来入口,实在有点暴殄天物,奈何民以食为天,一切皆可试以食用佳品。
牡丹花瓣自然首当其冲,先是一直盛行的牡丹饼。和牡丹花一样,牡丹饼也与中国惟一的女皇武则天有关。当年武则天在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借花消遣,以牡丹花瓣、豆子、红枣等为原料制作香甜素饼。后取代李唐执政后,常令御厨取嫩花做成精美甜点---牡丹饼以供赏花时品尝。后来,这种甜点工艺传至民间,由洛阳至全国,由唐代至后世流传至今。
再是腌治的牡丹花脯,酸甜可口,美味养颜。看着亦是赏心悦目。
在民间更是将这牡丹花的功能发挥的彻底。牡丹种植区,花将败落时,大片大片连绵的花田里,农户多将花瓣采收,以水氽之,然后拌以肉馅,蒸包子,做饺子,别有风味。吃不完的可以晒干,像槐花一样,以后吃的时候泡一泡,依旧淡淡花香。赏花雅事,民以食之,可将雅而俗之也!
说到食物,更有驰名中外的牡丹燕菜,却实实在在的是萝卜制作切丝而成,与牡丹无关。牡丹燕菜是洛阳水席四道大菜中的头牌名菜,是河南洛阳独具风格的传统名菜。属豫菜系。原称洛阳燕菜,以白萝卜切细丝、浸泡、控干、拌上好之绿豆粉芡上笼稍蒸后,再配以蟹柳、海参、火腿、笋丝等物再次上笼蒸透,然后以清汤加盐、味精、胡椒粉、香油浇入即成。其味醇、质爽、十分利口。
1973年周总理陪加拿大总理食此菜,见洛阳燕菜被洛阳名厨王胡子以鸡蛋蒸制牡丹花点缀其上,一朵色泽夺目娇黄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花艳、菜香、汤鲜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适口。周总理遂戏言道“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来”,自此,易名为牡丹燕菜。
历史悠久的唐三彩与现代牡丹瓷的争相辉映
洛阳同样有独属于自己的手工纪念品。
唐三彩历史悠久,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洛阳出土最多亦最早,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做为中国唐代的传统艺术精华,因技术精湛、造型优美而闻名中外。
我家老屋正中至今还有唐三彩的牡丹瓷匾,当年还是紧俏品,不知姥爷从哪里淘来的,六块一体的两朵牡丹挂上去,老屋都亮堂了不少,当时还颇有些邻居去参观眼羡呢。现在呢,民间作坊太多,地摊货摆了满大街,它被迫从高高的艺术殿堂走了下来。想看的话,神州牡丹园内还有世界上最长的百米国粹长廊唐三彩牡丹壁画,颇为壮观!
现在是新派陶瓷艺术的牡丹瓷当家,它以具有牡丹纹饰的瓷器为样本,继承以唐代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兼具唐三彩传统技艺,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众家所长,采用全手工制作而成,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牡丹瓷诞生后,成为继中国“五大官窑”之后独具特色的新派艺术瓷种。国瓷国花,永恒绽放。
不可再生资源牡丹石
牡丹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或白或粉绿的花朵随意分散在黑色的大理石中,状如牡丹,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亲朋好友来游玩时,在游览区也多带走小的牡丹石饰品,牡丹石的平安扣,吊坠,手镯等皆很受欢迎。花会期间也经常会有奇石展出,大点的天然石块经艺术加工,实在美不可方物,我有时间就会跑去一饱眼福。遇老板闲适,也会大话奇石由来,常不思家去。沉浸于赏美石听奇闻,不亦乐乎!
牡丹石产地世界唯一,就是中国河南洛阳偃师冠店镇五龙村。牡丹石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奇石,国际石材界公认其为世界奇石,储量稀少,富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
对应洛阳牡丹的悠久文化历史,被视为洛阳最具特色的特产了。
牡丹自身国色天香,又有这众多特色产品辅持,一条新的产业链正在无形中形成。期待这张名片的浓墨淡彩的涂划……
④ 手工做的,牡丹,荷花,菊花,大丽花可以教师节送给老师吗
当然可以。
菊花的主要价值
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一株菊花经多次摘心可以分生出上千个花蕾,有些品种的枝条柔软且多,便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菊篱、菊亭、菊门、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悬崖菊、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多变,蔚为奇观,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无数的观赏艺术品。
菊花能入药治病,久服或饮菊花茶能令人长寿。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菊花可以做成精美的佳肴。“菊花肉”是经过长期摸索制作成的一种菊菜,它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菊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菊花锅子”(即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
菊花菜谱
菊花鸡汤
将菊花撕瓣清洗干净,晾干,然后将生鸡肉刀切成薄片;用暖锅盛着预先清炖的鸡肉(骨)汤,原汁原叶,并调料用植物油、特等鱼露、少许味精等,当加热汤沸之时,投下鸡肉片滚烫熟后酌量投入—撮菊花瓣于汤中,拌匀即成,入口鸡肉嫩滑爽口,菊瓣美味清香。这道名馔也即时尚的“菊花火锅”,清香可口,惹人馋涎。
菊花肉丝
将菊花清洗干净,晾干、撕成丝,选用瘦猪肉切成肉丝,用豆粉或薯粉加入精盐和水份充分拌匀。然后以铁锅置于旺火上,投入花生油旺火炒至肉丝松散发白时,再加点特级鱼露、味精,再投入菊花丝略炒代拌合均匀即成,黄白菊丝,鲜美艳丽,美味清香,嫩滑爽口,令人喜爱。
菊花虾仁
鲜虾仁切一口,剔去肠中内容物(勿剖开成片)用生葱、生姜切成丝适量,将黄白菊花洗净撕丝。用铁锅置于炉上旺火加油炒至虾仁肉质变红之时,以鱼露、味精及点食醋为调味料,此时速将菊花丝投入,略炒均匀即成,虾仁嫩滑,秋菊香美,海鲜美味,口感殊佳,食家无不赞美。
菊花鲈鱼
清秋鲜鲈肥美,肉白如银,嫩滑清香。先将鲈鱼刮去鳞、除去内脏、洗净、浸渍后沥去水分、置于盘中,用生葱红辣椒、生姜切丝,与酱油、味精调料,并用黄白色菊花撕瓣相间铺放于鲈鱼身上,隔水旺火蒸10至15分钟即熟,色泽鲜艳,菊鱼味香,入嘴更觉清香爽口。
菊花粥
大米100克,冼净,加水煮成粥,当白稀粥将粘稠之时,将清洗干净的黄白色菊花切碎约20克加入稀粥中,拌匀即成。美食菊花粥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清热、轻身耐老延年之功效。
⑤ 手工牡丹花制作方法简单
手工牡丹花制作方法:
1、首先在白纸上剪出如图所示形状的纸片,再以这些纸片为模板,在不同颜色皱纹纸上剪出多种同样花瓣。可以用牙签或笔稍微在花瓣外侧折出一点弧度。瓣一片片粘贴在细铁丝上。
4、最后将所有做好的牡丹花放入花瓶即可。
⑥ 以某某东西的制作过程为题的650字作文
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很惊讶吧?牡丹的花期一般十五天左右,怎会有永不凋谢的牡丹花呢?带着疑问和好奇,5月26日上午,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盛唐牡丹瓷的生产基地参观体验牡丹瓷的生产过程。
进入生产车间,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五颜六色的牡丹花盘成品和人物塑像,看上去花色自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旁边的架子上放了一层又一层的半成品。叔叔阿姨们都在忙碌着,有的在编盘,有的在做花瓣,有的在做叶子,有的在做釉......
公司负责人杜培兵阿姨首先给我们讲了盛唐牡丹瓷的来历和制作程序:洛阳是牡丹的故乡,也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宋氏第三十三代传人,牡丹瓷的创始人宋胜利先生,潜心研究学习多年,采用唐白瓷材料配比,拌桨滤泥,经过搓条、编盘、速烧成型、拉花、制作花蕊、捏花成型、花盘结构等程序做出了牡丹瓷盘,由于工艺继承了唐代官窑白瓷的生产技艺,所以叫“盛唐牡丹瓷”。
接着小记者们开始体验牡丹瓷的制作,我来到一位“师傅”的桌子旁,“师傅”面前放着竹签、锯条、小刀、水等工具,我向她“拜师学艺”,她向我详细的解说了牡丹的制作过程:全是手工制作,一个盘子里一般有一朵大牡丹,两朵小牡丹。由里往外捏花蕊,再捏花瓣,共有五层,每层的花瓣从里向外增大,第一层的做法和其他不一样,先拿一些“泥”搓成约3厘米的条,再捏扁一边,用竹签把头刮尖,再刻上纹。第二层是把“泥”搓成长条后,把一边捏出三个角,再用竹签刮成花瓣的形状,捏制需要两个小时,真是个认真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我做的时候,第一次做的太长,太薄,花瓣立不起来,经过师傅反反复复的指点,终于做成一个花瓣。我还做了一片叶子,首先拿一片真的牡丹叶子,在油里泡泡,然后拿一团“绿泥”,揉圆,捏扁,再把真牡丹叶放上去,按出纹路,捏制造型,最后拿刀子将叶片分离。我做的叶子“四不像”,又厚又没造型,看着“师傅”形象逼真的叶子,真是打心里佩服!
最后。我参观了烧制瓷盘的炉窑,一位叔叔正在讲解:编好的盘子自然晾干后,放入炉窑烧10个小时左右,花盘组装后,还要放在1300度高温的炉窑里烧制和烘烤,这样出来的牡丹瓷才会永久鲜艳!
这次活动让我体验了牡丹瓷的制作过程。还让我了解了牡丹永不凋谢的秘密!真是受益匪浅!祝愿“永不凋谢的牡丹”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