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的儿媳妇画牡丹
㈠ 王雪涛牡丹画图片
这张我挺喜欢,你看行吗?
㈡ 1978年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批印刷品王雪涛的画作牡丹值钱吗
都说了,是印刷品。或许过个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就成为古董也说不定
㈢ 王雪涛风格牡丹画法祥解(连载二)
第一章 牡丹花苞的画法(一)
写意作为中国画特殊的表现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用它自己的语言诉说着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借物抒情,是画也是诗。
写意牡丹花苞不是对自然物像的简单描摹,是经过提炼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所以有它自己的表现规律。对国画作品而言,先别问像不像,最重要的是好不好,不迁于物乃境界也!
这是真实牡丹花苞的照片
这是大师王雪涛先生的牡丹花苞,明显看出两者是不一样的。画家王雪涛对牡丹物像的描绘也不是凭空捏造的,也是来源于生活,他常常到牡丹园去写生或观察回来默写,但都不是照葫芦画瓢,有提炼有概括有夸张有变形,比自然物像更活泼更有生命力。
学习画王雪涛风格牡丹,用的毛笔不是画界画牡丹花常用的大提斗笔,而是一般的大 羊豪或兼豪毛笔,我想王老用小笔画大花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牡丹用一两种颜色表现出特别丰富的色彩就和工具有关。
所以,我们在学习他的画法时也如法炮制,用一般的大羊豪或兼豪,初学最好用兼豪,兼豪吸水量适中便于掌握。
平时练习用颜料不要太多,会一种就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下面的练习用的颜料,花苞用暑红、胭脂,白粉;画托用墨、赭石(或蕉茶)藤黄、花青,三绿。
第一步:用大羊豪笔蘸白粉和暑红,先画出花苞的基本轮廓,不拘泥几笔,要圆中带方,取势取形,含水量要适中,宁干勿湿。
第二步:笔尖蘸暑红画画苞内部,还是不拘小节,要大关系,有里外的区分即可。不要特别用心找花瓣,象征性的点到为止。
第三步:蘸胭脂画更深部分,注意虚实变化,强调结构关系,用笔不要累同。
第四步:用淡绿加赭石湿笔随意点三两点为花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大小聚散等变化。整理花苞,或用暑红,或用胭脂,或用白粉,该实得实,该虚得虚。
第五步:调整完后,蘸赭石加墨或加胭脂画托外面的小叶,完工。
总结:首先要圆中带方,用笔要强调重点,始终不忘大关系大结构。二不要把瓣分得一清二楚,瓣与瓣的界限不要太实,否则就容易犯板结的毛病。三是用粉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则飘太厚则腻,这是学王雪涛牡丹的难点。最后效果,既要活泼生动有要厚实稳重。
最后是笔者画的牡丹花苞练习,抛砖引玉共同学习。
㈣ 北京画院一个画牡丹叫什么
北京画院一个画牡丹叫温瑛。
温瑛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版画家彦涵先生。曾任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副主任擅长绘画牡丹等花鸟画。近四十年活跃于北京画坛,成其王雪涛花鸟画派的重要传人之一,并回归传统、融西入中,形成富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2001年,名家绘画技法丛书《温瑛画牡丹技法》出版。
温瑛画牡丹风格:
温瑛是中国画艺术名家王雪涛的学生、儿媳,得其指授,深谙传统绘画精髓,画风清新自然、纵恣豪放、独具特色。
雪涛学白石,进而创造出牡丹红花墨叶一派,温瑛则为光大之。她画牡丹得雪涛心法,作花头色彩浓郁,落笔纷披而饱满丰厚,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方与不方之间,勾筋点叶由浓而淡,稍经审视落笔迅疾而力度颇重,后作枝干则审计黑白疏密,适当穿插,或直或曲,信笔由之。
㈤ 一九二一年王雪涛画牡丹吗
这个不好说的,1921年,他才18岁,对于早期作品会有争议的,上图看看吧
㈥ 请会鉴别字画的朋友们帮忙鉴别一下王雪涛这幅作品的真伪。
这幅照片拍得不够清晰,但可以从一些关键部位判断其真假:一、此作题款为“大富贵亦寿考”,年份为壬戌年,正好是王雪涛先生逝世当年,月份是“嘉月”,也就是说是当年春天的作品。此时的雪涛先生罹患癌症,但就艺术上而言却是晚年大成之时,笔墨老辣、干练、苍劲,设色典雅脱俗。观此作的书法,结体、力道都去雪涛先生远甚,此为最大破绽之一;二、所画内容为牡丹,这是雪涛先生最为擅长的题材之一,自陈白阳、吴昌硕以下,雪涛先生当为现代画牡丹之第一高手,但此作之牡丹,设色含混,花朵的造型不准,布局欠妥,石头的线条也绵软无力。综上所述,当为赝品无疑。实话实说,仅供参考。若有疑虑,可径送大型拍卖公司(勿轻信小拍卖公司,以防上当)鉴定,一般不会有差错。
㈦ “牡丹仙子”——名副其实
关于牡丹花,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相传,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东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之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的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被烧焦,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
一身傲骨,凛然正气,说的是牡丹的“一身”品质。而它的寓意却是人们最喜欢的东西:高贵,典雅,有气质。升华一步可以喻意祖国的繁荣昌盛,较多的体现物质文明一面,是物质文明的象征。
在客厅或者卧室里面,挂上一幅牡丹图,不仅能陶冶身心,更能体现出你是一个有品位,有涵养的人。
有这么一位“牡丹仙子”,除了人长得漂亮之外,那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更是让人称赞,最重要的是,从她手中画出的牡丹,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魅力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牡丹,代表着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冯译娴(牡丹仙子),字一闲,号天香斋主,擅长花鸟画的写意创作,所绘梅兰竹菊和牡丹,高雅富贵,美而不俗。尤擅画牡丹,得到了王雪涛大师的再传,关山月大师的嫡传,被业界人士雅称为“牡丹仙子”。
她所绘画的牡丹,在业内拥有众多评价:“人美花儿更美”、“我隐约感觉到,牡丹的气质在她身上若隐若现,那种凛然,那种高雅,啧啧啧”、“这牡丹画的,脂粉艳丽,明明净净,不为尘染”······牡丹花没有梅花那样坚强,没有菊花那样楚楚动人,但它依然非常自信,它生长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和其他花儿争相斗艳。牡丹,之所以是我们的花中皇后,是因为它有勇于挑战的精神,才会成为花中皇后。它有一个信念,无论做什么时候必须要赢,不能输。
一朵花儿都有这样的精神,你还有什么资本不去努力呢!?
㈧ 郑萍的牡丹画有没有收藏价值
有。郑萍的牡丹画被许多的书画爱好者收藏,所以有收藏价值。郑萍,女,重庆市人,是王雪涛再传弟子,王雪涛儿媳温英的得意门生,以牡丹最为著称。
㈨ 王雪涛风格牡丹画法详解(三)
牡丹花苞的画法(二)
王雪涛风格牡丹画法,更注重写意性、整体性,而不被现实牡丹所束缚,对一瓣一瓣等小的细节不精雕细刻,只是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整个花苞的神态和风韵。其效果则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画法概括的说也就是,大胆下笔,细心收拾。
看图:
这是开始几笔,是不是不怎么样?但大的结构关系有了,一个圆涨了两个翅膀,一大一小。看神态还行,势也说得过去。
下面是细心收拾的过程
用暑红画深色区域,还是注意大关系,没有特意去找瓣,也就是一般人们常说的切瓣,用笔也不是笔尖老对着花苞的根部,灵活随意。随意是写意画追求的东西,平常说的手要松,意要到,此之谓也!
用更深一点的颜色胭脂深入,一是强调结构关系。二是丰富色彩变化,每个地方都不是一个颜色,有深有浅,忌平忌板。要有一定的厚度, 这是王雪涛牡丹与众不同 之所在。最后用白粉提亮,该弱化的弱化,该强化的强化,该实的实该虚的虚。
最后再上几个练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看到了吧,开始都不是很好,最后效果还行吧?结论:大胆下笔,细心收拾!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㈩ 王雪涛牡丹的技法
王雪涛牡丹的技法:
(1)花头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画面上点画。传统的点牡丹方法是一笔紧挨一笔,整个花头是由一笔笔由浓到淡的色点组成。花头完成后,乘颜色尚未干时,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处用胭脂加墨的重色进行调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动。待颜色七、八成干时,用石青在花蕊处点上颜色,再用藤黄调白粉点花蕊。点花蕊时要按三笔一组的组织结构进行点画,千万不能无组织地随意点画。
(2)牡丹花朵画法:
花朵和花头的画法相近,不同之处在于花朵有花萼和托叶,画时一定要从花朵的整体考虑,使花萼和托叶成为花头的有机整体。
(3)牡丹叶片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蘸花青加藤黄的淡绿色,在调色碟上调和,再用笔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笔上原有的颜色融合,用侧锋干净利落地在画面上画上叶片。画叶片要成组地进行,以三笔为一组由规律地点画,这样画出的叶片就不会杂乱无章。写意画的魅力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笔触,活泼的形象,还体现在滋润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上,所以画叶片时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笔时色墨要饱和,下笔要迅疾,用一笔颜色画一片叶片,这样从起笔到收笔,自然就形成了干湿浓淡的变化。叶片色墨点画完成后,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时,用较重的墨(色)勾勒叶脉。勾叶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叶片的转折向背以及组织结构都是由它决定,因此要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出发进行调整,不能只从局部考虑。
(4)牡丹枝干的画法:
在一般情况下,枝干在画面上与花头和叶片相比,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在描绘时千万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随意点画,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和生长特征,画时才能表现出主干和嫩叶的不同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