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杯
⑴ 菏泽牡丹花会起源哪一年
阳春四月,正是菏泽牡丹怒放的时节。围绕牡丹文化资源,菏泽市本着牡丹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先后举办了12届牡丹花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刊记者一行三人受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的邀请,有幸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创出历届成果之最 四月间,迎春花已谢,人们略有“春去”之感。这时,在山东菏泽(古称曹州),却色香骤起,春意盎然,盛开的牡丹将这春光留驻。 2004中国菏泽投资贸易洽谈会是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一大重头戏。菏泽牡丹自明清以来就比较发达,但地处鲁西南,地理相对比较偏僻,名声一直不如洛阳牡丹大。直到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条贯穿城市的京九铁路的出现,才让菏泽“飞”动起来。 从1992年第一届花会开始,全市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前十二届花会平均每届到会外商300多人,十几个省市的客商云集菏泽,对菏泽的投资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签订合同、协议,要求来菏泽投资兴业。 记得菏泽刚开始举办花会的时候,人们有不少怀疑。那时,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已经举办了22届。菏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有何胆量去挑战洛阳的牡丹?几年办下来,它的“战况”如何?这些问题都长久地萦绕在笔者心头。 在第十三届菏泽国际花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放眼望去,座无虚席。最耀人眼目的是鲜艳欲滴的牡丹。与牡丹争艳的,是几名来自韩国和西班牙身着盛装的女客商。参加本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中外客商达1500多人,其中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400余人。 在曹州牡丹园宽阔广场上,神色匆匆的各国客商穿梭其间,据大会组委会透露,就在本届洽谈会期间,全市共签订利用境外资金合同31项,合同境外资金25450万美元,这可创出了历届洽谈会合同数量、引资数额、投资领域、项目质量之最。 老庄主的“神仙生活” 牡丹象征富贵祥和,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 菏泽牡丹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牡丹花香滋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也涌现了一批关于牡丹栽培、牡丹文化的著作。 在菏泽笔者见到这样一位爱花的老花农,陪同笔者去的当地宣传干部介绍他是侍弄牡丹的行家里手。大家笑称他“老庄主”,可不,虽然他没有名花牡丹那般秀丽的容颜,但一双看上去捻得起的浓眉上挑着,眼睛也炯炯有神。那种爽朗和开怀的神情让笔者们这些常年呆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很是羡慕。 笔者问他眼前这园中名目众多的牡丹都是他亲手种植的?他笑得得意极了,却也不脱淳朴的本质。笔者很久没有看见这种笑了,便一见如故地同他攀谈起来。谈话间,他把笔者引到家中。一排红砖房里,屋中的陈设大方而讲究,凡是大都市里人所追求的家用电器在这里基本上俱全了。 好客的“庄主”夫人为笔者端来茶水和点心。她微笑着把茶杯放在笔者的手上,笔者起身道了一声“谢谢”,低头看那茶,细白瓷的茶杯中荡漾碧绿的茶汤,凑近一闻,有淡淡的草叶般清香,细品之下,苦尽而甘来,原来这是用院中的银杏叶泡的。好一对神仙夫妇! “老庄主”将多年栽培经验和科研成果整理写成技术资料。看笔者来了兴趣,便让老伴取来自己发表在国内各专业刊物上的文章让笔者指教。“指教”哪里谈得上,却让笔者看到了牡丹爱好者的炽热之心。 只有政府大力鼓励像“老庄主”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收集、整理菏泽牡丹方面的历史资料,总结外地的最新栽培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菏泽的牡丹才会越开越美丽。 花卉“绣”出民俗长卷 鉴于牡丹的独特影响,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突出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的主题,每届都有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地区等国内外的数百万客商前来观光旅游和开展经贸活动。 在国际牡丹花会的推动下,群众的参与性越来越强烈,以前沉寂于民间村落的秧歌、竹马、高跷、唢呐、“羊抵头”等民间文化活动也纷纷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巨野县的农村,放下锄头提起笔头的人越来越多了,牡丹工笔画成了许多农民习以为常的掌上“玩物”,一部分农民靠画牡丹走上了致富门路。据市场调查结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牡丹工笔画约占80%的份额是出自巨野农民之手。为此,这个县也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 为期3天的中国(鄄城)第二届国际人发风情节也与菏泽国际花会联手打造“经济套餐”。菏泽市鄄城县是全国最早从事人发收购和加工的地区之一,往往不被人重视的“人发”在这里变成了“乌金”。经过30多年发展,鄄城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发原料集散地。这些或乌黑亮丽、或金光灿灿、或银丝飘逸的发制品,大多销往美洲、欧洲、非洲等地,成了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据初步统计,在这次人发风情节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共达成了15个合作意向,涉及金额达2亿元。 在菏泽的几天里,无论是质朴无华的宣传部长那充满改革意识和现代术语的建设前景的讲话;无论是在荒僻的土地建起的格局讲究的曹州书画院,描绘出的笔调细腻、仪态妩媚的工笔画;还是那衣着朴拙的农家孩子为笔者表演武术的精彩,都会吸引住笔者的眼光。 当笔者乘火车离开菏泽时,不由得默默祝福:愿牡丹这个以往只存在于温室暖房中的花中贵族,在这片纯朴的土地上开得更艳,“走”得更远。
⑵ 菏泽国际牡丹节的简介
菏泽是中国的“牡丹之乡”,是目前世界上栽培历史最长、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菏泽牡丹栽培始于明代嘉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100个品种。曾多次在国内外花卉展评中获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的110项花卉单项奖中,菏泽牡丹夺得81个奖项,充分显示了"菏泽牡丹甲天下"的实力。
中文名
菏泽国际牡丹节
成立时间
1992年
举办时间
每年4月16日
举办地点
菏泽
节日类型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
目录
1 简介
2 发展由来
3 第23届
简介
成立时间:1992年
举办时间:每年4月16日
举办地点:菏泽
节日类型: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
节日内容:40余项活动涵盖主体节庆、经贸、文体旅游、地方文艺联合汇演等几大板块
发展由来
自1992年起,经国务院批准,菏泽每年在4月——5月之间,举办一届菏泽国际牡丹花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2013年起,“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更名为“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并将4月16日固定为以后每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时间。
菏泽市还是国务院命名的“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和“戏曲之乡”。
据此,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每届都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和大批的经贸文化活动。2006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期间,举办了开幕式暨大型广场明星演唱会、投资项目洽谈会、中国国际龙狮锦标赛、中国(鄄城)人发风情节、房产交易展示会、“花乡之春”音乐会、第四届“牡丹杯”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中、日、韩三国书画家邀请赛》及系列书画展、国花婚礼大典、第四届中国牡丹插花艺术展、“花之魂”地方戏演唱会、 “中华牡丹仙子”暨菏泽“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大赛等。
菏泽是中华先民的聚居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它有着深厚、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节”,雍容华贵的菏泽牡丹将走出菏泽,进一步扩大菏泽牡丹文化的影响力,拉动菏泽牡丹及其菏泽经济的快速增长,让华贵的牡丹花常开在广大爱美者心里。
第23届
编辑
第2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节”将于2014年4月16日开幕。本届开幕式上不再按历届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取而代之的将是31项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出活动。
菏泽市副市长黄秀玲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本届牡丹文化旅游节以“热烈、喜庆、务实、简朴”为原则,活动不搞大场面、不请明星、不讲排场、不搞虚假宣传,总体共策划活动31项,将充分反映菏泽“一都四乡”的文化和非遗文化特色。除了剧目《古城女人》、鲁西南鼓吹乐《唱大戏》等2013年十艺节获奖作品将进行展演,第十二届“牡丹杯”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菏泽地方民俗文化戏曲展演、戏曲票友大赛等活动也将同期举行。
此节日从1992年举办以来,至2014年已是23届,每年4月16日固定为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时间。截止2013年,累计共接待中外游客5211多万人次,经济贸易成交额近1118亿元,签订利用外资合同410余项,对外合作领域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40多个行业门类。
菏泽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和“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曹州牡丹甲天下,国色天香冠群芳“是对菏泽牡丹的精辟描绘。目前该市牡丹种植面积46万亩,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有9大色系,10个花型,1237个品种。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80%,远销荷兰、日本、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菏泽花农掌园传艺的专业牡丹园。菏泽也由此成为目前中国牡丹最大的出口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繁育、科研、观赏基地。[1]
网络
http://ke..com/link?url=_KQ4iQJin9s8EYos_ONC0l05baVI32u4VIr_
⑶ 书画艺术之乡的菏泽书画发展史
菏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以国花牡丹名闻天下,而且以其繁荣发展的书画艺术饮誉海内。 菏泽书画历史渊源流长,名人辈出。据宋史.燕肃传载:燕素(曹州人),长诗文书画,其作品多入妙品,以及北宋晁补之兄弟(钜野人)、元代商挺(曹州人),至明代曹州何氏家族(何永匀,何永健四代孙)以诗书艺传家,历代不衰。清代马延熙、郭如仪、刘琨、田如烩等皆为当时书画名家。近代以来,著名书画家牛千古、郑树屏、李楣川等都为菏泽地区的书画艺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建国以来,菏泽的书画艺术有了更快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有较高艺术水平和影响的书画家,如中国版协付主席、北大荒创始人晁楣先生、著名国画艺术家田伯平先生、著名雕塑家庞媛女士,以及何方华、鲁风、吴东魁等。他们在国内或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名气。目前,我区有国家级画家5人,分别是许汝良、梁兆存、王福增、黄恩涛、上官超英,省级画家88人,如李荣海、董洲、成弘夫、王进、周庆汉等,地区级200多人。
各种类型的书画组织遍布菏泽,美协、书协、文化艺术单位和民间书画组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画组织网络。现有各类书画协会、学会、画店等100多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数曹州书画院。
菏泽书画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全国、省级美术协会员近300人,参加全国书画函授学习的达3000多人,参加地市级书画培训班的达数万人。目前,书画作品业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经济交往,联谊会友的重要礼品。为满足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需求,菏泽每年都举行近百次不同规格的书画展览,推动了书画艺术的提高和普及。 菏泽市巨野县农民书画展饮誉省城巨野县民间书画艺术展览08年在省美术馆开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副省长蔡秋芳、省文化厅厅长张长森等领导同志和省内书画界部分知名人士参加了展览活动。
巨野县民间书画艺术展览作为山东省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成果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省文化厅主办。此次展览汇集了巨野县39位书画家的340多幅作品,代表了巨野县书画创作的最高水平。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基层群众的现实生活,生动反映了在新的时代农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在展览开幕式上,朱正昌、蔡秋芳、张长森等为展览剪彩,并向参展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曹州书画院创建于1985年10月,占地一万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九千多平方米,是集书画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的文化事业单位。目前为全国地市级规模最大的画院。
曹州书画院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藤廊、亭台、假山、喷泉、千字文石刻壁,松竹斗奇,百花争艳,景观幽雅,宜书宜画,已成为菏泽对外开放的窗口,书画活动的中心,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爱国注意教育基地,并常年对外开放。东西两大展厅,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先后承办、举办各种展览二百多场次;曹州碑廊全长四百多米,内容以反映菏泽风光、赞美曹州牡丹为主题,并刻制了部分历史名人的肖像和事迹。作品多出自当代书画名家之手,也刻制了数位伟人和先贤的手迹,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地方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曹州书画家作品陈列馆陈列的作品均系菏泽书画名家之精心创作,代表了菏泽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所藏80幅精品是晁先生无偿捐献的,作品以当年人们开垦北大荒热火朝天的创业精神和壮丽景观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性、艺术性为一体,展示了晁楣先生高超的版画艺术水平。由此,书画院被誉为艺苑奇葩、画宫无双、民族文化的基地,书画艺术的殿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赞道:灵根天降鲁西南,魏紫姚黄墨牡丹。更著曹州书画府,莅临皆有十分缘。书画院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宾。建院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游客人八十余万人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李锡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先后视察了曹州书画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曹州书画院1985年聘请舒同先生为首席顾问,苏毅然、崔子范、许麟庐、于希宁、刘炳森、刘艺为名誉院长,院外画师120多名。两次应邀赴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创作书画作品65幅。15年来,在中央、省级报刊发表书画作品二千余幅,入选国家、省级展览六百余幅,外出办展六十余次。先后编辑出版了《刘炳森楷书曹州书画院碑记》、《当代中国花鸟画集》、《牡丹杯大奖赛作品选》、《曹州碑林作品集》和《曹州书画院》等大型精装画册。2000年4月举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大型牡丹摄影作品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日本有关新闻机构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对书画院及书画家进行了专题介绍或新闻报道。
另外,建于书画院内的赵登禹纪念馆,以大量翔实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再现了菏泽籍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赵登禹将军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
曹州书画院被评为地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下乡先进集体、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收入《中国旅游信息库》;1997年,入编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主编的《中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大观》,被列入全国著名景区景点500家;2000年中国文联在曹州书画院设立中国文联文艺家生活创作基地。
位于曹州书画院的曹州碑廊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两期施工落成,全长近500米,刻碑四百余块,目前为全国最长的碑廊。碑廊内容多以赞颂国花牡丹的历代诗词和牡丹风采为主,其中有部分历史名人和伟人的手迹,也有舒同、启功,藏克家、黄苗子、唐云,沈鹏、刘炳森、武中奇、沙孟海等现代名家的作品,同时还刻制了数块反映曹州历史名贤和名贵牡丹品种的绘画作品,以丰富多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集现代书法家作品之大成,熔牡丹文化于一体的亮丽景观,吸引着上万游客前来观光,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书画艺术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巨野县的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宋代,颇具建树,清代和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刘藻为代表的一个书画家群体,留下了大量的碑贴、画本。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巨野县以黄恩涛、王世超、董森、梁福根、邹德玲、刘新义、王广云、李世群为代表的广大书画艺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传统书画艺术,植根巨野这片沃土,用丹青绘志抒怀,把全县的民间书画艺术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和省级美协会员二十多人,市县级会员九百多人,市级以上参展作品一千余幅,群众性的各类书画组织遍布全县,书画研究会、美术家协会、麟州书画社等组织已成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场所。全县集创作、销售、装裱于一体的大型绘画点达三十余处,以姚贵元、王传学、黄呈进、常进等为代表的农民绘画创作学习班、加工点和以工笔牡丹为主的产销网络,遍布全县十多个乡镇,独山镇刘庄村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专业村。全县常年在外地从事书画销售的人员达六十余人,年销售书画作品二十余万幅,年产值达二千余万元。
巨野县书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占祥发来了贺信。绘画之乡的命名提高了巨野农民书画的知名度,为巨野县农民书画走向市场、形成书画产业奠定了基础。
2001年,中国巨野农民书画家协会、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销售总公司成立。为了向外界充分展示巨野书画艺术的风采,该县多次远赴上海、嘉兴、西宁、西安等地组织农民画家举办作品展览,并与香港、北京等地的艺术中介机构保持热线联系,积极开拓书画市场。
2002年,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院暨巨野农民书画研究会成立,为菏泽文化大市的创建添了新的亮点。两个组织荟萃巨野书画精英,集研究、创作、培训、销售功能于一体,内靠基地,外联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当巨野县书画产业“桥头堡”,打响“中国巨野农民书画”品牌,从而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⑷ 当导游介绍菏泽的一些景点
曹州书画院:
创建于1985年10月,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是集书画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的文化 事业单位。目前为全国地市级规模最大的书画院。
曹州书画院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藤廊、亭台、假山、喷泉、千字文石刻壁,松竹斗奇,百花争艳,景 观幽雅,宜书宜画,已成为菏泽对外开放的窗口,书画活动的中心,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常年对外开放。东西两大展厅,面积900多平方米,先后承办、举办各种展览200多场次;曹州碑廊全长400多米,内容以反映菏泽风光、赞美曹州牡丹为主题,并刻制 了部分历史名人的肖像和事迹。作品多出自当代书画名家之手,也刻了数位伟人和先贤的手迹,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地方性和高超的 艺术性;曹州书画作品陈列馆陈列的作品均系菏泽书画各家之精心创作,代表了菏泽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所藏80幅精 品是晁先生无偿捐献的,作品以当年人们开垦“北大荒”热火朝天的创业精神和壮丽景观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性、艺术性为一体,展示了晁 楣先生高超的版画艺术水平,由此,书画院被誉为“艺苑奇葩”、“画宫无双”、“民族的文化基础,书画艺术的殿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柄森先生赞道:“灵根天降鲁西南,魏紫姚黄黑牡丹,更著曹州书画府,莅临皆有十分缘。”书画院的独特魅力, 吸引着八方来宾。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长万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宋平,原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廖汉生、李锡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王光英、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先后视察了曹州书画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曹州书画院1985年聘请舒同先生为首席顾问,苏毅然、崔子范、许麟庐、于希宁、刘炳森、刘艺为名誉院长,院外画师120多名。书画院画师两次应邀赴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创作书画作品65幅。在中央、省级报刊发表书画作品2000余幅,入选国家、省级展览600 余幅,外出办展60余次,先后编辑出版了《刘炳森楷书曹州书画院碑记》、《当代中国花鸟画集》、《牡丹杯大奖赛作品选》、《曹州碑林 作品集》和《曹州书画院》等大型精装画册。2000年4月举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大型牡丹摄影作品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 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日本有关新闻机构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对书画院及书画家进行了专题介绍或新闻报道。
另外,建于书画院内的赵登禹纪念馆,以大量翔实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再现了菏泽籍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赵登禹将军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
曹州书画院被评为地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下乡先进集体”、“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收入《中国旅游信息库》;1997年,入编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协会、中国博物馆 协会主编的《中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大观》,被列入全国著名景区景点500家;2000年中国文联在曹州书画院设立“中国文联文艺家生活 创作基地”。
位于曹州书画院的曹州碑廊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两期施工落成,全长近500米,刻碑400余块,目前为全国最长的碑廊。碑廊内容多以赞颂国花牡丹的历代诗词和牡丹风采为主,其中有部分历史名人和伟人的手迹,也有舒同、启功,藏克家、黄苗子、王个簃、唐云、沈鹏、刘炳 森、武中奇、沙孟海等现代名家的作品,同时还刻制了数块反映曹州历史名贤和名贵牡丹品种的绘画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 式形成了一个集现代书法家作品之大成,熔牡丹文化于一体的靓丽景观,、吸引着上万游客前来观光。
2、单县浮龙湖旅游度假区:
浮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境内,周围有京九铁路、105国道、砀定公道、单虞省道相通,距单县城20公里,菏泽80公里,商丘(河南)50公里,徐州(江苏)9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浮龙湖是明朝黄河决口冲击而形成的平原湖泊,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10公里,由浮龙湖、月亮湾两部分组成。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25平方公里。浮龙湖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黄河故道湿地景观区、浮龙湖水上休闲娱乐区、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区。
度假区建立以来,始终把握“回归自然、保护生态、休闲度假”的开发思维和功能定位,积极贯彻为鲁、苏、豫、皖四省周边旅游服务的建设宗旨,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旅游功能不断完善。核心区内集中了浮龙湖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的精华,体现了浮龙湖的主体风貌和功能。主要包括人造沙滩游泳区、垂钓区、水上乐园、游艇俱乐部、康乐养生园、生态观鸟区、森林野营体验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在景区的建设中分别突出了自然生态、鲁西南地方特色、现代元素和历史古迹的特点。
⑸ 有哪些关于“菏泽牡丹”诗句
1、牡丹
唐代: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译文
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2、牡丹
唐代: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译文:
在桃花、杏花盛开时它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慢慢开始绽放。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洁净清凉的露水,傍晚幽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香风争惹。
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
3、红牡丹
唐代: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译文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4、牡丹
唐代: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译文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5、
减字木兰花·花
宋代:苏轼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
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