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遂昌牡丹亭

遂昌牡丹亭

发布时间: 2022-10-14 23:40:02

A. 《牡丹亭》游园作者是谁

《牡丹亭》游园作者是汤显祖。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于1598年创作的,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牡丹亭》此剧原名《还魂记》。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1591)上疏抨击时政,矛头直指当权者申时行,结果降职为边远之地广东徐闻典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因抑制豪强、整顿税制招致非议,他苦于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响,49岁时愤然辞官回归故乡临川。不朽杰作《牡丹亭》就创作于这期间。

后世影响:

《牡丹亭》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牡丹亭》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B. 遂昌因汤显祖的《牡丹亭》而闻名,真的可以俯瞰全城

是的,可以俯瞰全城,因为这里的地势比较高,也比较漂亮。

C. 《牡丹亭》是谁的作品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D.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牡丹亭原文及翻译介绍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出自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2、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赏析
《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E. 《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还魂记》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F. 第三十九章 汤显祖之《牡丹亭》

        许多人经常把汤显祖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实莎士比亚(公元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比汤显祖晚出生十几年,还比汤显祖早去世几个月,应该把莎士比亚誉为英国的“汤显祖”才对。汤显祖(公元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朝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的文学成就,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描写了南安太守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成眷属。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在《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重阳节,《牡丹亭》在南昌刚建成的滕王阁首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连演不衰。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公元1578年-1642年)在《顾曲杂言》中作如下记录,“《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汤显祖在开篇的《牡丹亭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就是说《牡丹亭》的故事来自于这两个传说:武都守李仲文的故事出自东晋陶潜的《搜神记》卷四,广州守冯孝将的故事出自南朝刘敬叔《异苑》卷八。按理说,作品的故事来由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学者根据明代目录学家晁瑮编撰的《宝文堂书目》中的话本《杜丽娘记》和明何大抡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中《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故事,认定这是《牡丹亭》故事的源头。这样说来两个太守儿女为爱死而复生的故事,似乎是汤翁卖的一个关子。

        江西大余县牡丹亭文化研究专家谢传梅在《中国文学网》曾发表文章介绍,《牡丹亭》剧故事发生地大庾(今大余)确实有女魂恋人的传说故事,有两起被宋代学者洪迈(公元1123年-1202年)记载在他的名著《夷坚志》中。大庾当地流传多个版本女魂恋人的传说故事:一说某郡守的女儿与某书生在府署后花园相会,女儿被责骂后忧郁成病,终至命赴黄泉:另一说是,南安府后花园一株几百年的番蕉感受日月精华竟然成精,常常变成英俊男子,与府衙小姐幽会,事败后,小姐羞愧忧郁之中逃出闺房投井而死却尸身不腐,托梦于路过南安(此处说的南安非福建南安,为南安府治——现大余县城南安镇,下同)的举子,许以婚配,最终还魂后与书生成亲团圆。洪迈在其著作《夷坚志》中,记载了一则谪居在南安的太尉解元的孙子解俊,遇到前抗金将领邵宏渊女儿鬼魂的历史传奇故事。《夷坚志.支甲》则记载张太守亡女在南安嘉祐寺变成厉鬼,去迷惑解潜的孙子,两个故事大体相似。解潜、解元、邵宏渊都是当时有一定名气的人物,而且确是在南安呆过一段时间,传说故事中的宝积寺、嘉祐寺是南安有名的寺庙。故事的作者洪迈数年出任赣州知府,并在南安府大庾有过多次活动。《夷坚志》成书二三百年后,出现了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夷坚志》所记南安府大庾人鬼情爱故事和流传在大庾的民间传说,既是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源头,也是《牡丹亭》故事最早的源头。大庾无疑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谢传梅据此撰写了论文《牡丹亭探源》,随后撰写成学术专著《<牡丹亭>之谜》。在“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谢传梅提出了“大余是《牡丹亭》故事策源地”的新观点,用翔实的素材,确凿的证据,引证了这个观点,得到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

        在这里,有必要重提汤显祖的一段经历。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论辅臣科臣疏》奏折激怒当朝皇帝,被贬到岭南徐闻县做典史小官,途经大庾过梅岭,并留下《秋发庾岭》诗,“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晻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花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万历二十一年升调浙江遂昌知县,又一次过梅岭到大庾,因水涸待舟逗留了一段时间。谢传梅考证的当地传奇故事应该就是这个时候进入他的视线。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籍记载故事、话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心中逐渐构成。七年后,汤显祖把那段感天动地的爱情传奇发生地放在了大庾的南安府,而不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广东南雄(与大余相邻)。并在《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借杜丽娘念诵的《乌夜啼》词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以及杜丽娘生前常向梅树倾诉、死后安葬在梅树下面等多个情节。可见这两次大庾之行对汤显祖印象至深。

        《牡丹亭》是汤显祖毕生精力和全部艺术才华的结晶,其中表现的不仅仅只是他本身的艺术成就,也是我国历代文化艺术厚重积淀的集中体现。汤显祖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仍追求爱情的杜丽娘形象,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发展的最高峰,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提升了明清戏曲的文学品味、构建了明清戏曲的审美视界,而且扩大了戏曲艺术在文坛的影响面,有效地提高了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牡丹亭》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在Daniel 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还魂记》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

        据史料记载,《牡丹亭》问世后,已有舒啸阁、绿荫亭、玉池、玉池精舍、吟风弄月台、蕉轩等园林建筑的南安府衙后花园,增建了牡丹亭、芍药栏、丽娘冢、梅花观等,遂成十景。牡丹亭作为十景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历尽沧桑,屡兴屡废。清顺治康熙年间,府衙园林进行过三次整修扩建。同治年间重修牡丹亭,知府杨椁作《重修牡丹亭记》。从光绪元年(1875年)至1918年的四十多年中,牡丹亭就修缮达六次之多。1929年牡丹亭在战乱中遭焚毁。为了纪念《牡丹亭》,作为故事策源地的大余于1995年在县城章江河畔的老东山公园旧址上重建牡丹亭,使昔日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再现人间,成为凭吊牡丹亭、品味牡丹亭剧情的文化景观。重建后的牡丹亭,基石由花岗岩精砌而成,基高2米。台基之上为牡丹亭,其结构形式一如旧时,但规模更为扩大,亭高8.2米,包括台基达10米。牡丹亭建筑精巧,八角形,双重檐,内外八柱,“亚”字形花格窗棂、“X”字纹栏杆,立柱红色油漆,绿色琉璃覆顶,葫芦瓶顶,十分壮观。正南面亭眉悬挂曹禺题“牡丹亭”匾,正北面亭眉悬挂沙孟海题“牡丹亭”匾。内外柱有楹联,为钱塘许庚身写的“光照临川笔  春分庾岭梅”和镇洋杨椁写的“辟径又栽花,想见瑶台月下  新亭仍旧址,非关玉茗风流”。2017年12月,在原牡丹亭公园基址上扩建成占地1200亩的中国牡丹亭文化园。

G. 汤显祖的《牡丹亭》发生在中国哪个地方

汤显祖的《牡丹亭》发生在中国江西大余县。

明代万历十九年辛卯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皇帝朱翊钧大怒,把他贬职到徐闻县去做小官。汤显祖第一次经大庾(今大余县)过梅岭;半年后汤显祖升调浙江遂昌,又一次经大庾过梅岭。

汤显祖并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时间,在与当地贤达文人的闲聊中,汤显祖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了解到《夷坚志》中谪居南安的邵宏渊笄女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

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籍记载故事、话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渐构成,至辞官归里后写成戏剧《牡丹亭》。

(7)遂昌牡丹亭扩展阅读

《牡丹亭》的作品主题:

《牡丹亭》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

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H. 《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嘉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1591)上疏抨击时政,矛头直指当权者申时行,结果降职为边远之地广东徐闻典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因抑制豪强、整顿税制招致非议,他苦于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响,49岁时愤然辞官回归故乡临川。不朽杰作《牡丹亭》就创作于这期间。

主要成就

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写作时代可确考外,其余“三梦”都不易确定写作时间,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

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6岁时刊印第1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3部诗集名《问棘邮草》。

汤显祖在戏曲批评和表、导演理论上,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董解元的《西厢记》、王玉峰的《焚香记》等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剧创作的新见解。

I. 牡丹亭是在哪写的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第十出 惊梦

影响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着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戏剧

《牡丹亭》是昆剧中的经典剧目。石凌鹤改编的赣剧弋阳腔《还魂记》,被拍摄成彩色电影,亦曾被台湾导演陈国富引申发展出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

又名《还魂记》,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甚至有读者为之断肠而死。 据比汤显祖稍晚的沈德符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这充分体现了《牡丹亭》的艺术魅力。《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热点内容
油用牡丹新闻 发布:2025-09-07 12:32:12 浏览:44
莫奈玫瑰花 发布:2025-09-07 12:18:44 浏览:201
蜡染牡丹花 发布:2025-09-07 12:18:43 浏览:848
太白兰花烟 发布:2025-09-07 12:04:52 浏览:889
牡丹区委书记 发布:2025-09-07 12:04:50 浏览:503
茶花快递运输 发布:2025-09-07 11:57:35 浏览:479
梦见盆景树断 发布:2025-09-07 11:55:27 浏览:487
七夕说说难过 发布:2025-09-07 11:42:03 浏览:434
各各花语 发布:2025-09-07 11:39:10 浏览:69
七夕送15件礼物被扔 发布:2025-09-07 11:38:35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