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池湘牡丹
① 粤剧黛玉葬花歌词
歌名:粤剧黛玉葬花
演唱:王文娟
作词:李池湘
谱曲:冯刚毅
歌词:
忍见落花满地愁
令我凄然恨难休
涕泣泪盈眸
只影独自荷锄
埋红向花荫走
秋风扑面
送入我衿袖
轻拂翠柳秋风似送
似送丝丝哀愁
念我忧郁困红楼
念我孤舟逐浪浮
异乡里怀故旧
哪堪病魂梦里泣
看落红恨计春秋
唉飞花点点舞深秋
频儿着意收
荷锄凿垅丘
他朝春死我归幽
香消梦断薄命休
葬身葬身想谁求
我岂愿残红
残红葬污垢
我愿我愿有双翼
跟飞花远去
远去远去天涯
望有香丘我停留
玉洁冰清弃浊流
淑女耻见尘世陋
今朝葬花谁明黛玉
红楼又添悲秋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② 黛玉葬花 歌词
歌曲名:黛玉葬花
歌手:缪晓铮
专辑:红楼十二钗
黛玉葬花
绕绿堤,
拂柳丝,
穿过花径,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
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
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看风过处落红成阵,
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
七条琴弦谁知音,
我只会惜猩猩怜同病,
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
且收拾起桃李魂,
自筑香坟埋落英。
http://music..com/song/399240
③ 郑培英的个人作品
1、牡丹亭之拾画--关国华.郑培英
2、陈世美不认妻之闯宫(关国华,郑培英)
3、陈世美不认妻之诉苦(关国华,郑培英)
4、真假牡丹之追鱼—关国华、郑培英
5、牡丹亭—还魂—关国华、郑培英
6、搜书院之初遇诉情—李池湘/关国华
7、救风尘之盼儿智赚_关国华、谭玉真、文觉非
8、碧海狂僧--泣红(交响乐伴奏)关国华
9、游园惊梦(上)--林小群关国华
10、游园惊梦(下)--林小群关国华
11、上林苑和诗--七绝诗和(关国华黄少梅)
12、上林苑和诗--同游上苑(关国华黄少梅)
13、红线女、关国华、王中玉《沙家滨之智斗》
14、潞安州--彭炽权,郑培英
15、银河抱月归__彭炽权、郑培英
16、江上琵琶--陈笑风郑培英
17、枯井葬芳魂(清宫怨)--李宝莹郑培英)
18、洒泪别长亭--郑培英彭炽权
19、牡丹亭之杜丽娘写真--郑培英
20、丁山梨花闹洞房(选段)--郑培英姚志强
21、白居易与琵琶女--黄少梅郑培英
22、《胡不归慰妻》--罗家宝、郑培英
舞台之上人生谢幕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昨夜仙逝
昨夜今晨
羊城晚报讯记者何裕华报道:若生命终止在此生最热爱的事业上,或许,已称得上无憾。昨夜,一生钟情粤剧,为粤剧传承与发展贡献毕生精力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在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演出期间,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8日晚上10时40分与世长辞,享年80岁。广东粤剧院于当晚发文称:“郑培英老师一生对粤剧艺术贡献良多,她的离世是粤剧界的一大损失。”
走得突然但安详
据了解,当晚,郑培英在参加《红船星辉》叶兆柏专场演出中作为嘉宾接受访谈,面对满场观众,与主持人和老搭档叶兆柏追忆演艺生涯的点点往事,郑培英的情绪愈发激动。“突然一句‘我晕啦’,坐在她身边的我和现场几百观众开始以为她在入戏,没想到(她)随即真的晕倒在沙发上。”节目主持人廖伟斌表示。医生随后前来对其进行抢救,最终于一个多小时后宣告郑老师离世。
羊城晚报记者立即与郑培英女儿静文联系,身在韩国的静文显得十分焦急。“现在导游帮我订了明天的机票回来。”静文懊恼道,“我一次次阻止她参加演出活动,都不成功。听哥哥说,她上台讲得激动过头了,在台上晕倒。妈妈总以为自己身体好,也重情,这个不想推,那个不能推。都是我不好,这场演出没能及时阻止她……”
据悉,除了大女儿静文,郑培英的儿子和小女儿都在演出现场陪伴着她。
“虽然很突然,但她走得安详,嘴角是微微上扬的。”现场的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列东说。
至情至性传承人
其实,静文的懊恼正诠释着郑培英一家人那种浓厚的感情,所谓至情至性,至为动人。借2014年6月推出的羊城晚报文化品牌栏目——“羊城留声机”,记者也曾数次采访郑培英,向她以及她的徒弟进行专访。在记者眼里,郑培英是一个认真、执着的艺术家,即便退休多年,她仍不断收徒、著书。虽然当时的她向记者表示“要停下来享受一下人生了”,但每每说起粤剧唱腔流派的断层与行当弱化等业内隐忧,她始终难掩心头的痛。
此外,郑培英也一直心系粤剧传承,每年,她都会和16名徒弟在广州举行一次师徒聚会。只要她一声号令,众人总能如约从香港、四川、珠海、韶关等四面八方赶来。在2014年10月的聚会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年近八旬的郑培英仍能清楚记住每一个徒弟何时何地如何入的门,如今在何岗位怎样从事与粤剧相关的工作。
那次聚会中,郑培英向徒弟们大派红包,并说:“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政府今年给了我一定的传承经费,你们是我的徒弟,也在各自生活工作领域里用不同方式宣扬着粤剧,这些钱我也跟你们一起分享。”一言一行,尽露一颗奉献粤剧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