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细辛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 2022-09-25 16:55:33

A. 细辛与丁香酒精泡后有什么功效

答:丁香、细辛泡酒精有麻醉止痛作用,可用于牙痛,早泄。外用中药建议外敷看有无刺激性,功效因人而异,建议在医嘱指导下用药。

B. 丁香细辛是什么意思

两种中药
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不强。

C. 丁香的作用与功效,食用丁香能养胃吗

一、
丁香有哪些功效?
第一,丁香有助于预防胃溃疡,保护肠胃。因为它当中的挥发油、丁香酚,可促进胃黏液的分泌,而酸度却不会增加。
第二,丁香还有防治腹泻的效果,丁香水提物和丁香酚这两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番泻叶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肠性腹泻与肠腔积液。推荐一个丁香治疗腹泻的方法:准备15g丁香,3g肉桂,然后将这两者中药材放到一起,研磨成细的粉末,然后倒入适量的凉开水,搅拌调成糊状,贴到肚脐上,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的症状。
第三,丁香还有抑菌杀菌的功效,它当中的丁香油、丁香酚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有效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链球菌等。
第四,丁香也有助于口臭的去除,因为它的芳香气,可以有效抑制住因为胃火上升等原因引起的口臭气。这里简单介绍一款去除口臭的调理方:准备沉香、丁香、细辛各5g,藁本、升麻各8g,然后放入锅中煎制,取其汤汁来漱口,每天饭后使用,坚持一周,可有效改善口臭的问题。
第五,丁香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凝血、预防血栓的功效,对心脏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并可逐渐减慢心率,从而降低血压。
其实,丁香的功效还远远不止这些,它还有健胃、镇痛、解热、抗炎等多种功效,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再去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丁香的食用禁忌,因为丁香很多人可能听过是听过,但是并不知道它是食用禁忌,最后盲目食用,危及到了身体。
食用丁香需要注意哪些?
1、阴虚体热的人群不建议服用丁香,可加重体内内热现象。
2、不可大量食用丁香,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3、胃热、胃火旺的人也不建议食用丁香,以免加重症状。
4、婴幼儿以及孕妇为了安全起见,也不建议食用丁香茶。
5、丁香的搭配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丁香和郁金,不可同用。

D. 丁香和细辛有什么功效

可以治疗虚寒型胃痛以及关节冷痛等症状.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具体的对症应用,否则容易产生副作用.

E. 中药材细辛和丁香搭配有什么功效

问题分析:
细辛和丁香搭配具有温肺化饮,行气燥湿的功效,多用来治疗寒饮咳喘,风寒感冒,

意见建议:
气滞所致身体疼痛胀串以及湿气阻滞等作用。

F. 丁香与细辛配伍有何功效

细辛丁香汤,出自《本草纲目》,治疗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现多用于外用治疗早泄、冻疮等。

G. 丁香,细辛泡酒有什么用

丁香主要功效是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治: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肾阳回虚之答阳痿、宫冷。丁香泡酒的话一般是外用。细辛主要功效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主治: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痿外感;鼻渊头痛;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寒饮咳喘。细辛泡酒后,可以增强祛风散寒的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H.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毫米,节间长1-2厘米,有多条须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功效作用

1、细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2、细辛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日华子本草》

3、细辛又谓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开通诸窍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窍,必无是理,盖辛散升发之药,岂可久服哉。细辛,其性升燥发散,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别录》

4、细辛主少阴苦头痛。《珍珠囊》

5、细辛治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陶弘景)

6、细辛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李杲)

7、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其诸主治,收眼泪、利鼻壅、去口臭、除齿痛、通经脉,皆其行郁破结,下冲降逆之力也。《长沙药解》

8、细辛治脑风头痛:细辛(去苗叶)、高良姜、瓜蒂各0.5g、硝石25g,上四味捣研为细散。每用新水满含一口口畜药半字入鼻中良久即定。(《圣济总录》点头散)

9、细辛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本经逢原》

10、细辛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

11、细辛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麻黄(去节)200g、细辛100g、五味子半升、桂心、干姜各50g、半夏八枚(洗去滑),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即卧。令人汗出不得卧 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升增,日再。(《古今录验》沃雪汤)

12、细辛治肺寒卒咳嗽方 :细辛25g(捣为末)、杏仁25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件药于铛中熔蜡25g, 次下酥0.5g,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13、细辛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细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14、细辛治因风眉骨痛不止者:川乌、草乌各5克 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细辛、羌活、片芩(酒拌炒)、甘草(炙) 各2.5g,上为细末,分二服,清茶调下。(《丹溪心法》羌乌散)

15、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16、细辛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17、细辛治头面风痛。《本草衍义》

18、细辛用于痰多咳嗽: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细辛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细辛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19、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本草经疏》

20、细辛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药性论》

21、细辛治卒暴中风、昏塞不省、牙关紧急、药不得下咽者: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5g,研为细末,每用少许,以纸捻蘸药入鼻,俟喷嚏,然后进药。(《济生续方》)

22、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纲目》

23、细辛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4、细辛治口舌生疮,大使燥结,起目中倒睫。《纲目》

25、细辛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6、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本经》

27、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别录》

28、细辛治鼻塞、不闻香臭:细辛(去苗叶)、瓜蒂各0.5g、上二味捣,罗为散,以少许吹鼻中。

29、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

30、细辛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本草经百种录》

31、细辛治脾胃虚弱、呕哕寒痰、饮食不下:细辛(去苗叶)25g、丁香0.5g,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10g,煎柿蒂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辛香散)

32、细辛治风寒在脑或感湿邪头痛头晕及眉棱眼眶痛者:川芎15克 细辛(洗去土)、白术各15g、甘草5g,水二盅 姜三片, 煎八分,食远服。(《妇人良方》小芎辛汤)

33、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药品化义》

34、细辛主风寒湿头疼,痰厥气壅。《本草通玄》

35、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

食用方法

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一钱)、白术(去芦,一钱)、独活(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肉桂(一钱)、防风(去芦,一钱)、厚朴(姜制,二钱)、麻黄(去节,二钱)、枳实(麸炒,半钱)、甘草(半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主治:脾脏中风,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腠理开,汗大泻,脾肉色不泽,唇鼻黄色。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叶)1两、荆芥(去梗)1两、莽草1两、升麻1两、胡桐泪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用5钱匕,水2盏,加槐枝10数茎,盐2钱匕,同煎令浓,热漱冷吐。

主治:牙齿浮动,宣露疼痛。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芎1两、赤茯苓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发歇寒热,唇口干焦,毒气攻四肢浮肿。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肉桂(去皴皮)1两、独活1两、秦艽(去苗)1两、麻黄(去根节)1两、菖蒲1两、红兰花1两、薏苡仁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锉,微炒)1两、萆薢(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中风,手脚不遂,筋脉拘急,不能言。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3分(锉)、荆芥1两、白术1两、赤芍药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1两(去芦头)、桂心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3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烦疼,壮热头痛。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锉)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以葱汁和1钱匕,绵裹塞耳中。

主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

细辛汤

组成:细辛(去苗叶)3分、防风(去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柏子仁(研)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山茱萸3分、甘草(炙,锉)3分、蔓荆实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数沸,去滓,取7分,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细辛茶

材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主治: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细辛粥

组成:综辛3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细辛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2剂,连续2--3天。

功效: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牙痛,痰饮咳嗽,痰白清稀,鼻塞等。

提示:

1、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不宜选用;

2、历代中医认为,"辛不过钱",故临床使用时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大黄丸

组成:细辛、大黄、枳实、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每服1钱,重者2钱,再重3钱,淡姜汤送下,稍冷服之。

主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昏沉者。

细辛五味子汤

组成:北细辛(去苗)1两、半夏(洗7次)1两、甘草(炙)1两半、乌梅(去核)1两半、五味子3两、xx壳(去蒂盖)3两、桑白皮(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水2盏半,加生姜10片,煎至1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2服滓并作1服,再煎。

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者。

菟丝细辛粥

材料: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功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肾虚型: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经常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遗精早泄,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杜仲细辛酒

材料:杜仲半斤、丹参半斤、芎劳五两、桂心四两、细辛二两

功效:治疗突然腰痛。

用法:随多少饮服。

制法:上药切细,用酒一斗,浸五宿。

禁忌:忌生葱、生菜。

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

禁忌: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独活细辛汤

组成: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

加减: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细辛附子狗肉汤

材料:狗肉150克、细辛6克、熟附子9克、熟地18克、八角、茴香6克

做法:

1、狗肉洗净、切块;细辛、熟附子、熟地、八角、茴香分别用清水洗净。

2、起油锅,下狗肉爆香,与其它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肾助阳、化浊开窍

主治:老年耳聋属于肾阳不足、痰浊蒙窍者。症见听力减退,对语言的理解力亦日见下降,伴有神志呆滞,腰酸膝冷,夜尿清长,形体虚胖,舌胖淡,苔白浊,脉迟弱。

牛膝细辛酒

组成:牛膝一两、秦艽一两、天门冬(去心)一两、薏苡仁二两、独活一两、细辛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五加皮一两、桂心一两、丹参一两、杜仲(去粗皮)一两、酸枣仁一两、仙灵脾一两、晚蚕沙(微炒)二两。

制法:上药细锉,用生绢袋盛,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用法:每日不计时候温饮一小盏,常令有酒气为佳。

主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收、顽麻不仁、筋脉拘急、不能运动。

吴萸细辛理中汤

组成:党参、白术、生姜各9克,细辛1.5克,吴茱萸、炮姜各6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益补肾气。适用于肾虚作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者。

当归细辛汤

组成:当归12g、桂枝(去皮)9g、芍药12g、细辛3g、炙甘草6g、木通6g、大枣9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症见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者;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者。

细辛天麻鹿肉汤

材料:鹿肉120克、细辛3克、天麻24克、熟地30克、砂仁6克、生姜少许。

做法:

1、将鹿肉洗净,切块;砂仁洗净,打碎;天麻、熟地、生姜洗净。

2、把全部用料(除砂仁外)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人砂仁,再煮半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细辛性味辛温,人肾经,长于止痛,兼能开窍,对于少阴(肾寒或肾虚)头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天麻性味甘平,熄风止痉,助细辛之止痛;熟地性味甘而微温,补肾滋阴,益精填髓,与细辛共用,有标本兼顾之效;鹿肉性昧甘温,善于补肾益精,肾精足,脑海得养则头痛可愈;生姜助天麻之祛风,并可调味。

用药禁忌

1、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细辛。

2、风热阴虚禁用细辛。《得配本草》

3、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细辛。《本草经疏》

4、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本草别说》

5、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注解伤寒论》

I. 丁香加细辛同用有什么作用

有麻醉止痛作用可用于牙痛,早泄

热点内容
我想要的情人节 发布:2025-09-10 17:05:03 浏览:129
花艺前沿 发布:2025-09-10 17:04:11 浏览:896
牡丹配色表 发布:2025-09-10 16:31:11 浏览:80
牡丹江市公安局地址 发布:2025-09-10 16:31:10 浏览:460
金瓶花花语 发布:2025-09-10 16:26:14 浏览:796
拿钱叠玫瑰 发布:2025-09-10 16:21:59 浏览:497
恐怖校园白色情人节h 发布:2025-09-10 16:21:10 浏览:795
梅花纂字 发布:2025-09-10 15:59:28 浏览:321
一朵祥云飘 发布:2025-09-10 15:56:04 浏览:836
默写荷花句子 发布:2025-09-10 15:56:02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