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赚钱的
㈠ 投稿可以赚钱吗
1、概率论
稿费:400-800元/篇
要求:文章观点独特、创意,大多关于时事热点。
2、独角文化
稿费:100-200元/篇
要求:包括情况、都市男女、闺蜜等
3、一禅小屋
稿费:50-500元/篇
内容:关于情感、热点事件、人物等
4、古人很潮
稿费:100-150元/篇
内容:题材不限,与中国历史有关,语言风趣易懂。
5、漫心情
稿费:200-300元/篇
内容:包括美文、情感散文、国学经典等;贴合社会热点,能被大众接受。
6、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稿费:150-500元/千字不等
字数:5000字以内
要求:无论采用与否,所有投稿文章会尽量在24小时内查看回复,时效性高。
7、读文摘精选
稿费:100元/篇
类型:哲理、故事、感情、婚姻
优点:编辑很好的一个平台
8、懒觉大妈
稿费:300/篇
写实实在在生活中对自己感触很大的事情
优点:时效性好,1-2天内回复稿件采纳。
9、隽语先生
稿费:200元/篇
有情情感励志热点电影短评,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特点:各种稿件都收,而且量大。
10、真实故事计划
稿费:300-1000元/千字(首发)
特点:5000字以内,以故事为主,提倡第一人称叙事。
11、初芒
稿费:100-300元/篇
字数1500-5000以内
特点:时效性一般,最多不超过15天
12、丁香园
稿费:500-1000元/篇(分首发和非独家)
特点:若3日内稿件未被采纳可以转投其他。
㈡ 现在干什么挣钱
你好亲,现在做什么行业比较挣钱?相对来说,如果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话,从事外卖人员或者是快递小哥的收入都是非常不错的。
㈢ 丁香园的薪酬待遇如何
2015 年我来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源 21966 元,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的人均收入达到 4-5 万元。相比而言,医生的人均收入已不算低。然而考虑到从医所需要付出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比如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为接受高等教育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长期以来受医闹影响而需要承担的人身安全风险,大部分医生认为收入与付出之间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平衡。有 7% 的医生每日工作时间超过 12 小时,然而他们的年收入却只有 7.2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医生超负荷工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78% 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了 8 小时。
㈣ 2022读中职校什么专业最赚钱
可以学习大数据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
中职赚钱专业
一、云计算:
发展现状:云计算是助力企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作为一种IT资源的服务获得和交付模型,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业务绩效,并提供IT资源成本。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SaaS(软件即服务的简称)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发展现状:大数据产业发展了两年之后,从探索阶段进入了应用阶段。数据被定义成重要的资源,正在得到企业的重视,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职高比较好的专业
1.医药卫生类专业
女生读职高可以选择医药卫生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等,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很不错的。
2、IT专业
虽然有人觉得IT业适合男生学,但实际上女生学IT业也是很有前途的,IT业连续超过金融业,成为各行业平均薪资的首位。女生学IT业也是有很多优势的,如工作环境好,现代化办公环境,无需在外风吹日晒雨淋;专业技术人员,受社会尊重,名声响,待遇福利高;IT行业是朝阳产业,薪资水平和涨幅都高于社会平均工资。
㈤ 丁香园文献求助为什么需要丁当了
以前不需要是因为网站宣传,现这个方面已经被大家认可了,一方面网站可以赚钱,一方版面权网站通过丁当这个虚拟钱币进行各个方面的衔接运作,就像其他购物网站一样。怎么才能获得免费文献,首先先在网络、谷歌等各个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其次求助你的大学同学,一般各个高校会购买不同文献资源可以下载全文。
㈥ 丁香园的翻译兼职容易通过吗
不容易。
丁香园是医疗健康科技企业。招聘的翻译是为了翻译大量的医学文献以及医学文章,不仅需要大量的医学词汇积累,医学知识和英语翻译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才能通过。
丁香园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医疗健康科技企业,通过专业权威的内容分享互动、丰富全面的医疗数据积累、高质量的数字医疗服务,连接医生、科研人士、患者、医院、生物医药企业和保险企业。成立20年来,服务上亿大众用户,并拥有550万专业用户,为企业、机构合作提供了专业、优质的平台。在大众端,丁香园覆盖了优质健康科普、大众知识服务、在线问诊平台、健康产品电商及线下诊疗等多个健康应用场景。在医生专业端,丁香园紧紧围绕医生的职业成长路径展开,满足了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用药指导、职业发展等多个专业需求。
㈦ 有哪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快手、火山小视频、拼多多、糖豆、美篇等。
1、微信公众号。
随着内容型聚合平台的崛起,订阅号的阅读量存在分流下降的趋势,但某些针对中老年用户群体的订阅号依旧保持着超高的活跃度、互动性。部分账号文章阅读量篇篇十万+,留言互动不亚于小型社区讨论。
这部分针对老年人的文章深受老年人的喜欢。
2、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快手、火山小视频等新闻内容聚合类/短视频平台
此类产品很适合老年人作为日常消遣,基本上,老年人只要会翻页,就能熟练地掌握此类app,这也是老年用户手机软件必备产品之一。因为新闻资讯内容的分发以及短视频的普及,让这批产品快速吸引老年用户的关注。
3、拼多多
因为拼多多里的商品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物美价廉,所以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符合广大中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适合老年人使用。
4、糖豆
广场舞深受中国老年人的喜爱,这是一款可以让老年人学习跳舞的平台。
广场舞一个可以代表部分中国大妈的退休生活的娱乐活动,糖豆广场舞就从此切入,在猎豹大数据2018上半年运动健身类APP中,糖豆的周活渗透率0.3449%,周人均打开次数50.9次,位列第一位。
5、美篇
对于老年的来说,该软件以诗意聚集地”图文形式的文字图片创作社区,产品聚集了众多老年文艺爱好者,其中以摄影爱好者为主、散文诗歌等文字创作者为辅。
产品中圈子功能同“社区”将同类爱好者网罗到一起交流互动,产品内容种类少,创作方向单一主要集中在摄影、旅行和文学上。创作门槛也相对较高,生活化内容同糖豆、彩视相比较少。
㈧ 丁香园是谁创建的这个网站的创建目的究竟是什么
丁香园是由李天天创建,他是有名的医学领域的高材生,他创建这个网站的最初目的是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给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以及一些相关领域的人才等,算是一个互联网线上平台。
不只为专家们提供交流平台,一些学习医学的学生们,或是一些对医术有兴趣的人们,都可以进入网站,了解各方面的医学信息,网站是全透明化的,信息全都公开有效,足以让人信服,这也是丁香园的强大功能之一,给大众了解医学的机会。
不得不说,李天天的这个创意对中国的医疗界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㈨ 有什么赚钱的小兼职,或者公众号投稿吗
㈩ 李天天的站长十年
丁香园的商业化运作始于2006年,彼时,创始人李天天手拎皮箱一只,南下杭州寻找丁香园可能的落户之地。虽然距离网站初创已经过去6年,但丁香园的账面资金盈余仍是个0。哪怕只是想把丁香园继续做下去,也不得不考虑怎么赚钱的问题了。
2000年,丁香园起步于为医药专业人士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两年之后,转型做专业论坛;在做论坛的过程中发现医药人员除学术交流之外的科研合作需求,丁香园基于后台数据分析,为注册会员推荐可能需要的潜在合作伙伴。直到现在,这也是丁香园目前专注的产品之一。
在此期间,网站一直靠李天天等创始人的自有资金滚动发展,也有天使投资人投了一点钱,维护网站的各论坛版主则是撒豆成兵的全国志愿者。李天天算了笔账,加上服务器托管等费用,2006年之前的投入也就15万块左右。
这对各论坛版主意味着“我的地盘我说了算”,没有盈利压力和商业束缚,他们专注于学术研究交流,是论坛的意见领袖,一呼百应。所以当丁香园站在商业化转型的洞门之前时,他们拒绝跨出这一步——他们担心商家的引入会影响学术的中立性,“然后网站就变味了”。
那段时间,李天天跑遍全国会见各路豪杰,苦口婆心地劝说讲解丁香园商业化的重要性,不做就等于在等死。最后,版主们表示理解并支持,李天天则投桃报李,保证丁香园将继续保持学术的纯洁性。此后,丁香园开始走学术和商业相互独立的两条线管理模式:论坛由七人管理委员会组成的最高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所有丁香园公司的员工都不得进入管委会。如果公司要借助丁香园论坛的人气进行商业广告或项目运作,事先必须在管委会备案,版主同意则项目放行,以此来避免伤害学术独立性的事件发生。早期的丁香园由用户生成内容,后期又依靠用户建立了一套供长期发展的制度。
尽管进行商业化的工作已经一切就绪,但李天天们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挣钱。通过论坛后台的用户搜索关键词开发人才招聘和生物试剂耗材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则是后话了,逐渐地他们才开始把知识竞赛、会议直播、专家调研等隐性广告的运作方式纳入到盈利模式里面。
但是等他们回过神来时,也发现包括丁香园在内的医药行业网站经过数年积累,已经形成“栏目严重雷同,创新严重不足”的局面。李天天分析认为,“未来网站的创新应该会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国内做内容创新很难,一些科研成果的突破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李天天所说的技术应用是指对论坛的文献管理和用户交流这两块。
他也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三到五年之后,技术与内容对接不存在问题。但关键是,做什么内容,给谁看。他们还没有想清楚。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应用也只是集中在患者进行的自我管理,信息通过移动设备达到医生,如果有问题,医生给予反馈。但李天天认为,医患应该是双向而非单向传递。针对大众,移动终端要解决互动对接问题,面向专业人士则考验内容创新。李天天认为那些在Ipad和Iphone很酷很炫的应用,对专业人士的帮助还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