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丁香姑娘雨巷

丁香姑娘雨巷

发布时间: 2022-09-18 04:52:41

1. 戴望舒《雨巷》中“丁香姑娘”这一形象的象征意味什么

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原诗句: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2. 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什么形象

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2)丁香姑娘雨巷扩展阅读: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 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

首先,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

3. 《雨巷》这首诗中塑造的丁香姑娘有怎样的特点

丁香姑娘——象征和戴望舒一样的知识分子要苦苦追寻的救国理想。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寻找的救国之路,也象征着中国的希望。

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南唐李璟有“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句,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3)丁香姑娘雨巷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作品赏析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

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就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4. 《雨巷》中“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丁香姑娘——象征和戴望舒一样的知识分子要苦苦追寻的救国理想。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寻找的救国之路,也象征着中国的希望。

雨巷表达了戴望舒失落、惆怅、迷茫的情感。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丁香姑娘雨巷扩展阅读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5. 分析《雨巷》一文中,雨巷与丁香姑娘、油纸伞三个意象

1、雨巷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2、姑娘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内理想。容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帐,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3、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迷蒙的特点。和幽深、寂静,又朦胧的小巷结合起来,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5)丁香姑娘雨巷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6. 雨巷中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象征内涵

雨巷中丁香姑娘看似指的是诗人所思慕的人,实则是用来作为梦中情人、革命或一切美好理想、事物的象征内涵 。

丁香自古以来便是淡雅、忧愁的象征,教师可以引入李璟《浣溪沙》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中的“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两句古诗均以丁香结喻心情的郁结,塑造了一个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

“ 姑娘”和“美人”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往往代表着美好的理想与追求,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运用的“美人”意象:“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丁香姑娘雨巷扩展阅读:

《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

《雨巷》不论是认为表达了失恋的苦闷和失望的爱情诗说,还是认为这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 典型情感” 的言志说。

亦或是认为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生旅途所产生的迷茫、哀怨和彷徨等复杂情感的哲理说,都反映了在该诗中蕴含着一种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的追寻境界,即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企慕情境”。

7. 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的原型可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的原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

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他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但随后又提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

想必绛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会写诗,她对经济上的担忧过重了。戴望舒为了一份爱情,不情愿又必须地踏上了"达特安"邮船赴法留学。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在巴黎一年,他几乎没有去听过教授讲一堂课,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译书稿换生活费。这时,远在国内的施蛰存给戴望舒邮寄过他的工资作生活费。

而绛年呢?在与戴望舒分别之后,据说她与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上了。当年冰箱推销员是个比较时髦的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绛年与推销员在一起,感觉非常好。这一切施蛰存当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诉戴望舒呢?这不好的消息却传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国外风闻。这样,他就更没心思读书了。

他在国外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倒是翻译了很多书。他回国后,找到绛年,当得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难以压抑心中怒火,当着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绛年一巴掌,既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八年的恋爱。戴望舒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却加深了他内心自卑的情绪。

自小长相上的缺陷本就让他自卑,爱的女人跟别人跑了更让他的自尊受到打击。他内心依然深爱着绛年,但已经没有用了。就在他以后的婚姻中,绛年留给他的阴影总是时不时出现,以至他与穆丽娟婚后,很快就冷淡她,不与她说话交流,当她是个局外人。

穆丽娟晚年时依然对戴望舒耿耿于怀。她说:"他对我没有感情,他的感情完全给了施绛年去了。"一场不对等的初恋,让戴望舒永坠于悲剧之中。他与穆丽娟的婚姻结束了,与杨静的婚姻也结束了。这也是戴望舒与徐志摩不同的地方。

徐志摩不会在不爱自己的女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会强扭一份得不到的感情。不爱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再重新开始。每一场恋爱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戴望舒不。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去一生的时光。

8. 为什么戴望舒在雨巷中用的是丁香姑娘

因为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9. 戴望舒《雨巷》中“丁香姑娘”这一形象的象征意味什么

象征意义: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和戴望舒一样的知识分子要苦苦追寻的救国理想。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寻找的救国之路,也象征着中国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放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9)丁香姑娘雨巷扩展阅读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

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热点内容
微信盆栽货源 发布:2025-09-11 23:35:53 浏览:997
新种植樱花 发布:2025-09-11 23:35:45 浏览:1000
梅花二香 发布:2025-09-11 23:21:55 浏览:112
荷花求歌名 发布:2025-09-11 23:07:46 浏览:853
玫瑰按摩香膏 发布:2025-09-11 22:58:55 浏览:737
男人送茶花 发布:2025-09-11 22:58:54 浏览:784
关于七夕的宣传语 发布:2025-09-11 22:54:01 浏览:410
梅花泪意境 发布:2025-09-11 22:53:03 浏览:172
雨中的百合花 发布:2025-09-11 22:44:23 浏览:82
绿植摆放租赁税率 发布:2025-09-11 22:35:21 浏览: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