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诊祟
❶ 原版《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在折目上与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原版的牡丹亭55折,分别是:
第01出 标目 第02出 言怀 第03出 训女
第04出 腐欢 第05出 延师 第06出 怅眺
第07出 闺塾 第08出 劝农 第09出 肃苑
第10出 惊梦 第11出 慈戒 第12出 寻梦
第13出 诀谒 第14出 写真 第15出 虏谍
第16出 诘病 第17出 道觋 第18出 诊祟
第19出 牝贼 第20出 闹殇 第21出 谒遇
第22出 旅寄 第23出 冥判 第24出 拾书
第25出 忆女 第26出 玩真 第27出 魂游
第28出 幽媾 第29出 旁疑 第30出 欢挠
第31出 缮备 第32出 冥誓 第33出 秘议
第34出 诇药 第35出 回生 第36出 婚走
第37出 骇变 第38出 淮警 第39出 如杭
第40出 仆侦 第41出 耽试 第42出 移镇
第43出 御淮 第44出 急难 第45出 寇间
第46出 折寇 第47出 围释 第48出 遇母
第49出 淮泊 第50出 开宴 第51出 榜下
第52出 榜下 第53出 硬拷 第54出 闻喜
第55出 圆驾
如果演员一刻不停的演也要演十天十夜,因此白先勇精简到二十九折,分别是:
上本
第一出 训女
第二出 闺垫
第三出 惊梦
第四出 言怀
第五出 寻梦
第六出 虏谍
第七出 写真
第八出 道觋
第九出 离魂
中本
第一出 冥判
第二出 旅寄
第三出 忆女
第四出 拾画
第五出 魂游
第六出 幽媾
第七出 淮警
第八出 冥誓
第九出 回生
其中的游园和惊梦捏成了一折,拾画叫画捏成了一折,所以看起来是27折,实际还是29折~~
下本
第一韵 婚走
第二韵 移镇
第三韵 如杭
第四韵 折寇
第五韵 遇母
第六韵 淮泊
第七韵 索元
第八韵 硬拷
第九韵 圆驾
❷ 《牡丹亭》总共几回
《牡丹亭》 明·来汤显祖
第一源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诇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❸ 牡丹亭与青春版牡丹亭的区别
原版的牡丹亭55折,分别是:
第01出 标目 第02出 言怀 第03出 训女
第04出 腐欢 第05出 延师 第06出 怅眺
第07出 闺塾 第08出 劝农 第09出 肃苑
第10出 惊梦 第11出 慈戒 第12出 寻梦
第13出 诀谒 第14出 写真 第15出 虏谍
第16出 诘病 第17出 道觋 第18出 诊祟
第19出 牝贼 第20出 闹殇 第21出 谒遇
第22出 旅寄 第23出 冥判 第24出 拾书
第25出 忆女 第26出 玩真 第27出 魂游
第28出 幽媾 第29出 旁疑 第30出 欢挠
第31出 缮备 第32出 冥誓 第33出 秘议
第34出 诇药 第35出 回生 第36出 婚走
第37出 骇变 第38出 淮警 第39出 如杭
第40出 仆侦 第41出 耽试 第42出 移镇
第43出 御淮 第44出 急难 第45出 寇间
第46出 折寇 第47出 围释 第48出 遇母
第49出 淮泊 第50出 开宴 第51出 榜下
第52出 榜下 第53出 硬拷 第54出 闻喜
第55出 圆驾
如果演员一刻不停的演也要演十天十夜,因此白先勇精简到二十九折,分别是:
上本
第一出 训女
第二出 闺垫
第三出 惊梦
第四出 言怀
第五出 寻梦
第六出 虏谍
第七出 写真
第八出 道觋
第九出 离魂
中本
第一出 冥判
第二出 旅寄
第三出 忆女
第四出 拾画
第五出 魂游
第六出 幽媾
第七出 淮警
第八出 冥誓
第九出 回生
其中的游园和惊梦捏成了一折,拾画叫画捏成了一折,所以看起来是27折,实际还是29折~~
下本
第一韵 婚走
第二韵 移镇
第三韵 如杭
第四韵 折寇
第五韵 遇母
第六韵 淮泊
第七韵 索元
第八韵 硬拷
第九韵 圆驾
❹ 《牡丹亭》中的猥亵语
《牡丹亭》中的猥亵语
摘要:本文通过对“猥亵语”的定义,以及“猥亵语”与健康爱情描写的区分,对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猥亵语做了分类与列举。简述了《牡丹亭》中猥亵语的研究状况,并从时代背景、戏曲套式以及个人心理方面对其作出解释。
关键词:《牡丹亭》,猥亵语,解释
汤显祖的《牡丹亭》成书于万历二十六年,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得意的一部剧作。此书一出,“几令《西厢》减价”,受到时人及后世读者的推崇。由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均于1616年逝世,中国学者们更以“东方的莎士比亚”来称汤。有趣的是,“临川四梦”与大部分的莎剧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两者都是由既成故事改编而来,二是两者都含有大量的“猥亵语”。比较文学学界对于《牡丹亭》与莎剧的比较方兴未艾,且取得了有益的成果。鉴于已有论文为莎剧中的“猥亵语”做了大致的梳理,1本文秉承前者的观点和方法,为《牡丹亭》一剧中的猥亵语略做分类,并揣摩汤显祖写下这些猥亵语的原因。
“猥亵语”一词由梁实秋提出,梁为莎剧翻译大家,他为那些频频出现于莎剧中的“黄段子”命名为“猥亵语”。在古汉语《辞源》中,“猥亵”释为“琐碎、下流”。其中引有古籍例句:“李义府,为宰相,言词猥亵。”可见该词贬义鲜明,尤指身份地位高贵人士说的下流话。《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猥亵”之义有二:(1)<形>淫乱的,下流的(言语或行为)。(2)<动>做下流的动作。综上,我们将“猥亵语”解释为:带有粗俗、下流、淫秽性质的人的语言。
我们为“猥亵语”下了定义之后,再来将之与“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做出区分。朱光潜先生在《文学中的十种低级趣味》一文中说:“文学的功用本来在表现人生,男女的爱情在人生中占极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常用爱情的母题,本也无足深怪。”但爱情描写一定要经过作家艺术的表现,“爱情在文艺中只是一种题材,像其他题材一样,本身只像生铜顽石,要经过熔炼雕琢,得到艺术形式,才能成为艺术作品。”朱光潜先生举了《西厢记》的例子来说明恰当的爱情描写应有的品质:“《西厢记》里‘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几句所指的是男女交媾。普通男女交媾是一回事;这几句词不只是这么一回事,它在极淫猥的现实世界之上造成另一个美妙的意象世界。”2总结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则为:文学作品中存在色情描写本无可厚非,但要通过艺术的表现,赋予其一定的形式,与实际人生见出距离,方可透露出美感而不致淫猥。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以为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的交欢以及后来的幽媾,都是符合人性的健康的爱情描写,读者通过这些香浓婉丽的诗词体会到杜丽娘爱情的温存。因此《牡丹亭》中的爱情描写与猥亵语迥乎有别,我们不认同道学家所谓“此词一出,令天下多少闺女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对其中有美感的爱情描写一并打杀。下文我们按照对猥亵语的定义,并排除掉健康的爱情描写,将《牡丹亭》全书中的猥亵语分类标出。
第一类,咒骂语。(1例)
【尾声】〔贴作背后指末骂介〕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
第七出《闺塾》
第二类,和性有关的双关秽亵语。(5例)
【梨花儿】小花郎看尽了花成浪,则春姐花沁的水洸浪。和你这日高头偷㫰㫰,嗏,好花枝干鳖了作么朗!〔贴〕待俺还你也哥。
【前腔】小花郎做尽花儿浪,小郎当夹细的大当郎?〔丑〕哎哟,〔贴〕俺待到老爷回时说一浪,〔采丑发介〕嗏,敢几个小榔头把你分的朗。
第九出《肃苑》
【风入松】大便孔似“园莽抽条”,小净处也“渠荷滴沥”。只那些儿正好叉着口,“钜野洞庭”;偏和你灭了缝,“昆池碣石”。虽则石路上可以“路侠槐卿”,石田中怎生“我艺黍稷”?······许了个大鼻子的女婿,“器欲难量”。······天呵,瞧了他那“驴骡犊特”;······你可也“靡恃己长”。三更四更了,他则待阳台上“云腾致雨”,怎生巫峡内“露结为霜”?······他没奈何央及煞后庭花“背邙而洛”,俺也则得且随顺乾荷叶,和他“秋收冬藏”。······
第十七出《道觋》
【前腔】〔末〕便依他处方。小姐害了“君子”的病,用的史君子。《毛诗》:“既见君子,云胡不瘳?”这病有了君子抽一抽,就抽好了。〔旦羞介〕哎也!
第十八出《诊祟》
【前腔】〔丑上〕帐莲深拥,压寨的阴谋重。〔见介〕大王兴也!你夜来鏖战好粗雄。困的俺垓心没缝。大王夫,俺睡倦了。
第三十八出《淮警》
【凤凰阁】〔看介〕“臣闻天子之守国,如女子之守身。”也比的小了。再看第三卷,到是主战。〔看介〕“臣闻南朝之战北,如老阳之战阴。”此语忒奇。
第四十一出《耽试》
第三类,粗俗语。(5例)
【前腔】······〔末〕俺看小姐一肚子火,你可抹净一个大马桶,待我用栀子仁、当归,泻下他火来。这也是依方:“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贴〕师父,这马不同那“其马”。〔末〕一样髀秋窟洞下。
第十八出《诊祟》
【女冠子】〔末〕是寡妇床头土。男子汉有鬼怪之疾,清水调服良。〔净〕这布片儿何用?〔末〕是壮男子的裤裆。妇人有鬼怪之病,烧灰吃了效。〔净〕这等,俺贫道床头三尺土,敢换先生五寸裆?〔末〕怕你不十分寡。〔净〕啐,你敢也不十分壮。
第三十四出《詗药》
【字字双】〔丑扮疙童,持锹上〕猪尿泡疙疸偌卢胡,没裤。
【金蕉叶】〔净扶旦介〕且在这牡丹亭内进还魂丹,秀才翦裆。〔生翦介〕〔丑〕待俺凑些加味还魂散。〔生〕不消了。快快热酒来。
第三十五出《回生》
【前腔】笑花牵柳眠,笑花牵柳眠。〔贴〕昨日有个鸡,不着裤去了。
第五十二出《索元》
第四类,狎昵语(1例)
【胜如花】〔旦〕秀才忙待怎的?也曾落几个黄昏陪待。〔生〕今夕何夕?〔旦〕直恁的急色秀才。〔生〕小姐捣鬼。〔旦笑介〕秀才捣鬼。不是俺鬼奴台妆妖作乖。〔生〕为甚?〔旦羞介〕半死来回,怕的雨云惊骇。有的是这人儿活在,但将息俺半载身材。〔背介〕但消停俺半刻情怀。
第三十六出《婚走》
第五类,直露的性描写。(3例)
【后庭花滚】〔末〕合欢花。〔净〕头懒抬。〔末〕杨柳花。〔净〕腰恁摆。〔末〕凌霄花。〔净〕阳壮的咍。〔末〕辣椒花。〔净〕把阴热窄。〔末〕含笑花。〔净〕情要来。〔末〕红葵花。〔净〕日得他爱。〔末〕女萝花。〔净〕缠的歪。〔末〕紫薇花。〔净〕痒的怪。〔末〕宜男花。〔净〕人美怀。〔末〕丁香花。〔净〕结半躧。〔末〕豆蔻花。〔净〕含着胎。〔末〕奶子花。〔净〕摸着奶。
第二十三出《冥判》
【醉太平】睡则那,把腻乳微搓,酥胸汗帖,细腰春锁。
第三十出《欢挠》
【雁儿落】我为他启玉肱、轻轻送,我为他轻温香、把阳气攻,我为他抢性命、把阴程迸。神通,医的他女孩儿能活动。通也么通,到如今风月两无功。
第五十三出《硬拷》
有关《牡丹亭》中的猥亵语学界论之甚少,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骆玉明版《中国文学史新稿》对此皆只字不提,为《牡丹亭》作注并撰写了《汤显祖评传》的徐朔方为此还指责汤显祖,“当作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时,使陈最良居然在杜丽娘面前说出‘君子抽一抽’之类的下流话(《诊祟》),陈最良的形象就被歪曲了。描写石道姑的《道觋》这出戏充塞了猥亵的双关语,使人难以卒读。”3徐朔方对石道姑的言辞还阐明了自己的主张,“本出所有词句都别有所指,流于猥亵,是作品中的糟粕。以后如有同样的情况,除难词略作解释外,不再注明。”4白先勇本着“只删不改”的原则筹划出《青春版牡丹亭》,而原剧中的石道姑等大量的猥亵语被通通删除。学者们谈到《牡丹亭》都是所谓的推崇“至情”,而对其中大量的猥亵语因避讳而视而不见。我们不惧浅陋,试着解释汤显祖在“这首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情颂歌”,“中国戏剧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经典曲目”中写下众多猥亵语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言:“故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爰发苦言,每极峻急,然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而之所以会有很多的“猥黩”之语,是因为“而在当时,实亦时尚”。后面举例论述了晚明重“闺帏方药”的社会风气,“风气既变,并及文林”。5汤显祖《牡丹亭》成书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徐朔方考),而《金瓶梅》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写给董其昌的信中。我们可以判断两书出于同时,最多也不超过20年,那么鲁迅先生对《金瓶梅》所作的晚明社会背景分析对于《牡丹亭》也同样适用。在晚明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淫书”迭出,其中更有大量不堪的性描写,相比之下,《牡丹亭》中的猥亵语似乎倒显得平常而“清新”了。
另外《牡丹亭》作为一部戏曲,并不呈现出单一的文人化倾向,其中角色众多,妍丑同台,而台词中的猥亵语多由净、末、丑等角说出。如春香(贴)、陈最良(末)、石道姑(净)、李全(丑)、花郎(丑)等。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言:“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如在花面口中,则唯恐不粗不俗;一涉生、旦之曲,则宜斟酌其词。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春容之度;即使生为仆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以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故也。”6可以说汤显祖正是通过这些净、末、丑之口将《牡丹亭》作为“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7中““趣”和“闹”生动得表现出来。
最后,汤显祖出生在读书世家,承袭了四代习文的家风,5岁就能属对联句,10岁学古文词,对文选颇为喜爱。这在《牡丹亭》中时有表现,如“腐儒”陈最良所讲的《诗经》,石道姑出场的那段《千字文》等。徐朔方说《牡丹亭》第八出《劝农》所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中就有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的影子8,又有汤显祖的第一位老师陈良傅对其进行“仙道”的影响。9我们能否说“腐儒”陈最良的原型就是陈良傅呢?抑或就是汤显祖本人?我们在读书中倘若遇到某处诗文因谐音而导向猥亵,不也是会心一笑,并与朋友交流吗?如陈最良见《诗经》“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想到“君子抽一抽”。“腐儒”之“腐”恐怕亦是人之常情吧,在这一点上丝毫也不损汤显祖的不朽文名,反而多了份亲切与可爱。
注释:
1.缪晶晶:《莎剧“猥亵语”雅俗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本文关于“猥亵语”的定义以及相关研究方法多承袭此文。
2.朱光潜:《谈读书》,漓江出版社,2011年,第25、26页。
3.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34页。
4.徐朔方:《论牡丹亭》,《说戏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9页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年,第113页。
6.李渔:《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4页。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15页。
8.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6页。
9.同上,第11页。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徐朔方、杨笑梅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缪晶晶.莎剧“猥亵语”雅俗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金玉锦.在《牡丹亭》显示的石道姑之人物形象[J].韩国.全北大学中文系
4.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❺ 牡丹亭的戏折列表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专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惊属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诇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❻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牡丹亭记题词》是《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的一篇散文。《牡丹亭记》又名《牡丹亭还魂记》,或简称《牡丹亭》或《还魂记》,是汤显祖最得意的代表作。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原文
牡丹亭记题词
作者: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汤显祖诗文集》
〔明〕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注释
(1)弥连:即“弥留”,言久病不愈。《牡丹亭·诊祟》旦白:“我自春游一梦,卧病至今。”
(2)手画形容:指亲手为自己画像。见该剧第十四出《写真》。
(3)溟莫:指阴间。溟,同“冥”。
(4)荐枕:荐枕席。宋玉《高唐赋》:“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李善注:“荐,进也,欲亲近于枕席,求亲昵之意也。”
(5)挂冠:谓辞官。密:亲近。
(6)形骸:形体,对精神而言。意谓肤浅之说。
(7)晋武都守李仲文:《搜神后记》卷四:“武都太守李仲文丧女,暂葬郡城之北。其后任张世之之男子常,梦女来就,遂共枕席。后发棺视之,女尸已生肉,颜姿如故。但因被发棺,未能复生。”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冯孝将为广州太守时,他的儿子梦见一女子说:“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今已四年,为鬼所枉杀。……应为君妻。”后来在本命年的生日,掘棺开视,女子体貌如故,遂为夫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又见《异苑》及《幽明录》等。
(8)汉睢阳王收考谈生:《列异传》:“汉谈生,四十无妇,夜半读书,有女子来就生为夫妇,约三年中不能用火照。后生一子,已二岁,生夜伺其寝,以烛照之,腰上已生肉,腰下但有枯骨。妇觉,以一珠袍与生,并裂取生衣裾而去。后生持袍诣市,睢阳王家买之。王识女袍,以生为盗墓贼,乃收拷生。生以实对。王视女冢如故。发现之,得谈生衣裾。又视生儿正如王女,乃认谈生为婿。”又见于《搜神记》。
(9)通人:学通古今的人。
(10)格:推究。[2]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记题词作品赏析
它通过女主角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杜丽娘的至情,歌颂了反道学、反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精神。这篇题词作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在作者在遂昌弃官返临川后数月写成。文中强调情的神奇作用,并以“情”驳“理”,表现了作者新的思想观点。
牡丹亭记题词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称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1583年(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1591年(万历十九年),因抗疏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家,不再做官。
汤显祖以戏剧名世,著有“临川四梦”,包括了《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
❼ 传奇剧本《牡丹亭》的作者是: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
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
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人物解读 杜丽娘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追求爱情上的大胆而坚定,缠绵而执着。可谓至情至性,“一灵咬住”,“生生死死为情多”。 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说:“杜丽娘隽(同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冥,獠牙判罚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
柳梦梅
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他的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春香
春香——是一位活泼可爱的丫鬟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春香的导引与陪衬,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这一对少女珠连壁合般的联袂登场,与后来舞台本中花神圣母般的形象交相辉映,将女性美的群体阵容渲染得靓丽如画。
杜宝
杜宝——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坚决的正统主义者。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为了使女儿他日嫁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还故作镇定,以致断送了女儿的生命。
陈最良
陈最良一一个十足的迂腐、庸俗、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行动充满着酸溜溜的味道。在这个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会一般知识分子的很多弱点,结合明代嘉靖以后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实际情况来看,陈最良这个形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思想内容 《牡丹亭》《牡丹亭》之相关图图册《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3]
《牡丹亭》[汤显祖著作] - 艺术特色 《牡丹亭》《牡丹亭》之相关图图册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剧作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四、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的争议。《牡丹亭》文词典丽为案头典范,但人们认为此剧的曲词多处任意用韵,不合音律,不易场上搬演。吴江派的沈璟就对 《牡丹亭》进行改窜。汤显祖不悦:“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4] ”
《牡丹亭》[汤显祖著作] - 作品影响 《牡丹亭》《牡丹亭》之相关图图册《牡丹亭》是汤显祖最着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後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1]
《牡丹亭》[汤显祖著作] - 文化意义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熙清新的春风。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用程朱理学来遏止人欲毕竟过于抽象,于是便用太后、皇妃的《女鉴》、《内则》和《女训》来教化妇女。当然最为直接。生动、具备强烈示范意义的举措是树立贞节牌坊。明代的贞节牌坊立得最多,这些牌坊下所镇压着的,是一个个贞节女性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的灵魂。《明史·烈女传》实收308人,估计全国烈女至少有万人以上。一出《牡丹亭》,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卫道士们痛感“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其间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销魂,一方人不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这正是慑于《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烈震撼力的嘤嘤哀鸣。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父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父的呵责,并连带埋怨其“娘亲失教”。请教师讲书,原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可怜杜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限。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汤显祖所师事的泰州学派、所服膺的李贽学说乃至达观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汤显祖没有像李贽、达观那样去硬拼,但他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牡丹亭》[汤显祖著作] - 戏折名称 原著的牡丹亭共有五十五出,由标目、言怀到肃苑、惊梦、到婚走、骇变、到最后的圆驾为止。经过了近代昆剧的改革,改编成十二出的剧目,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冥判、拾画、叫画、幽媾、冥誓、回生、婚走。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诇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❽ 孔爱萍的省昆孔爱萍石小梅版《牡丹亭》
五个小时,演到回生。
应该说,剧本改得不错。先是肃苑一出,由陈最良出场批驳一通伤春,初见礼教与爱情之对立;接着是游园与惊梦合为一出。然后是训女简化为杜宝训妻,老夫人训春香,矛盾逐渐迫近杜丽娘。这样,惊梦的感伤成病就很有说服力了。下半场改动最多的是盟誓一出,增加了一个在杜丽娘启发下二人同忆当年梦中情缘的情节,无伴奏,慢慢吟出当时诗句,深情款款,所以柳梦梅惊怕一句也就自然没了。这样的处理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入情入理,唯一的缺陷是给柳梦梅添了几句原本子没有的词,雅致上稍欠(为什么不请散曲专家润色一下呢)。
省昆的虽然有改动,反觉得更为本色。因为人物性格保留得比较完整,特别陈最良一角,青春版中与春香一迂一谐一道活跃气氛,是个虽则迂阔但还可爱的人物。既然可爱,就不免减弱了原来人物的迂。省昆抓住了陈的迂,如诊祟中陈的表现。严父母加上迂塾师,杜丽娘确实生活得了无意趣。
对于演员,第一次看孔爱萍的演出。没有很多经验,说不出什么行话来。只觉得她嗓子真是好,声音的表现力很强,高音低音力气使得均匀,显示出技巧的娴熟。石小梅,我喜欢听她唱,她唱得字字到位韵足,但不喜欢她的念白和笑,我觉得她的白缺乏抑扬顿挫,而笑则可怖。再用力模仿,也不如真的男声来得自然、有力。
今早又把青春版的重要段子看了一遍。虽然女主角的唱功有欠,但是两个人配戏配得很好,舞蹈胜着一筹。特别如杭那段,真有小夫妻居家过日子的美满和谐。
❾ 牡丹亭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段子
楼主可参考以下资料: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杜丽娘与柳梦梅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诇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❿ 昆曲牡丹亭全部的名字
桃花扇:孔尚任的[[桃花扇]]。记叙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内
春江月:名曲容[春江花月夜]
花为媒:吴祖光作品:评剧《花为媒》
打金枝:戏剧[醉打金枝]
定军山:讲述
玉堂春:曲段[苏三起解]的戏曲名
牡丹亭:汤显祖写的戏剧。讲的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白朴的[长生殿]。记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
麒麟阁:麒麟阁》又名《激秦三挡》
昆曲戏 作者是那个一人永占的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