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i百合
❶ 郁金香杂色病毒病的症状寄主及传播防治方法是什么
郁金香杂色病毒病:病叶呈淡绿色或灰白色条斑,花瓣出现碎色斑点或条斑。病株生长不良,鳞茎逐年减少(张建如等1984)。传播方法:汁液传,蚜虫非持久性传毒,嫁接传。传毒介体:至少经4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其中桃蚜Myzus.persicae效率最高,其次为棉蚜Aphis.gossypii、豆卫矛蚜Doralis.fabae和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solanifoli。McKenny-Hughes(1931,1934)报道,Yezabura.tulipae可在郁金香鳞茎储藏期间传毒,但未被他人证实。桃蚜饲毒前饥饿1~2h,可增强传毒能力,最佳饲毒时间2~5min。自然寄主:百合属Lilium和郁金香属Tulipa,有麝香百合L.longiflorum、台湾百合L.formosanum和L.elegans等寄主。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病毒只侵染郁金香属和百合属植物。病害的防治:病球茎的繁殖活力逐渐退化,应拔除田间病株。
❷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的
发生危害:病株感病的严重程度与株高、分枝、节数、单株荚数、茎秆重、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均呈反相关,与褐斑粒呈正相关。每增加一感病等级,株高降低6.4cm,分枝减少0.61,节数减少0.61,单株荚数少9.12,茎秆重少3.34g,单株粒重少5.04g,百粒重减0.90g,褐斑粒增加1.41g。大豆感染期与褐斑粒的多少有关,花期以后感染比苗期感染的褐斑粒多,但在鼓粒盛期后感染的病株,褐斑粒又急剧下降。因病减产25%~80%,根瘤约减少70%,均取决于品种和侵染时间。种子出油率也减少(Suteri,1980)。真叶期接种SMV的病株感病等级与株高、分枝、节数、单株荚数、茎秆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均呈负相关,与褐斑粒呈正相关。每增加一感病等级,株高降低8.5cm,分枝减少0.74,节数减少0.8,单株荚数少11.7,茎秆重减4.49g,单株粒重减6.1g,百粒重减1.26g,褐斑粒增1.55g。陈怡等(1986)采用单株病情严重度5级分级标准,测定各级病株的产量损失和对籽粒品质的影响并建立Y(产量损失)=(∑各级病株率*相应病级产量损失率)*100和Y=a+bx两个计算式,可用以测定品种的抗病程度(侯庆树等1985)。
传播方法:蚜虫非持久性传毒、汁液传、种子传、花粉传。
传毒介体: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传毒不需辅助病毒的存在。有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m、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异名Macrosiphum pisum、Acyrthosiphon destructor、Acyrthosiphon onobrychis)、豆蚜Aphis craccivora(异名Doralida leguminosae)、金雀花蚜Aphis cytisorum、蚕豆蚜Aphis fabae(异名Doralis fabae)、大棉蚜A.frangulae gossypii、大豆蚜Aphis glycines、棉蚜Aphis gossypii(异名Doralina gossypii、Doralis frangulae、Cerosipha gossypii)、北美鼠李蚜AphisNasturtii、暗点白星海芋蚜Aulacorthum circumflexum、茄沟无网蚜Aulacorthum solani(异名Aulacorthum pseudosolani、Dysaulacorthum pseudosolani、Dysaulacorthum vincae)、豚草指管蚜Dactynotus ambrosiae(异名Uroleucon ambrosiae)、苣荬指管蚜Dactynotes sonchi、Doralis rhamni、Histeroneura setariae、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芜菁蚜Lipaphis pseudobrassicae、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异名Macrosiphum solanifolii、Illinoia solanifolii)、蔷薇长管蚜Macrosiphum rosae、巢菜修尾蚜Megoura viciae、堇菜瘤蚜Myzus ornatus(异名Myzus portulacae)、桃蚜Myzus persicae、百合新瘤蚜Neomyzus circumflexus、玉米缢管蚜Rhopalosiphum maidi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ium、橘蚜Toxoptera citricis、褐蓟蚜Uroleucon sonchi(异名Dactynotus sonchi)。
以豆蚜传毒力最高为58.3%,其次为桃蚜47.6%,大豆蚜33.3%,茄无网蚜23.7%,玉米蚜12.9%,棉蚜4.3%。其他甜菜蚜、金雀花蚜、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也可传毒。在田间以大豆蚜飞翔量占绝对优势,为SMV的主要介体。其传毒蚜占总传毒蚜量的74%,豆蚜占15.5%,桃蚜占5.6%,茄无网蚜占2.1%(郭井泉、张明厚1991)。
通过对大田繁殖危害和迁飞着落蚜虫种类,及其迁飞着落数量与病害流行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大豆花叶病流行危害模型的日侵染率、显症率、寄主发育期、日单株面积有翅蚜迁飞着落量、种子传毒率以及产量损失预测等子模型(郭井泉、张明厚1989)。
种传寄主:种胚和子叶都带有病毒,带毒率16%~20%,在病株乳熟期测定含毒很高。种子带毒率80%以上,种子成熟时则带毒率明显下降,在贮藏期测定有的品种继续下降,有的品种没有明显差别(薛宝梯1984)。
种传率受大豆品种、病毒分离物、感病早晚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供试的12个品种中最高为47%,最低25%。东北SMV的1号、2号、3号三个株系群的8个分离物在东农64-3513上种传率的变化范围为1%~33%,在抗霉2号上为9%~48%。在开花前感染种传率可达45%,开花后感染基本不能种传。种子斑驳率因大豆品种和病毒株系而异,但病株的斑驳种子与非斑驳种子的种传率基本相同,不能从种子斑驳率推测种子传毒率(葛莘、张明厚1986),除大豆外,白羽扇豆也可种子带毒。
自然寄主:大豆Glycine max、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豌豆Pisum sativum、白羽扇豆Lupinus alb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隐症带毒有乌苏里大豆Glycine ussuriensis。
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直生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藜Chenopodium album、昆诺藜C.quinoa、美丽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瓜尔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双花扁豆Dolichos biflorus、D.falcatus、扁豆D.lablab、乌苏里大豆Glycine ussuriensis、Glycine wightii、Hippocrepis multisiliquosa、硬毛木蓝Indigofera hirsuta、长萼鸡眼草Lespedeza stipulacea、L.striata、欧洲百脉根Lotus tetragonolobus、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luteus,硬皮豆Macroptiloma unifolium、Mucuna deeriagiana、M.utilis、假酸浆Nicandra physarodes、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烟草N.tabacum、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尖叶菜豆Phaseolus acutifolius、大翼豆P.lathyroides、棉豆P.lunatus、P.nigricans、P.speciosus、菜豆P.vulgaris、豌豆Pisum sativum、Scorpiurus sulcatus、大果田菁Sesbania exaltata、绒毛黧豆Stizolobium deeringianum、Trigonella coerulea、葫芦巴T.foenum-graecum、蚕豆Vicia faba、法国野豌豆ViciaNarbonensis、豇豆Vigna sinensis。
侵染循环:带毒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田间分布呈分散型,蚜传病株率(Y)距毒源远近(X)呈梯降趋势,(Y=15.1048-0.1578X)(罗瑞悟等1989)。田间杂草不传病,蚜虫前期传播多发生在邻近植株之间,后期有翅蚜盛发,传病距离越过100m的几率也很小。采用隔离种植,用种传率低的种子,适期播种及苗期拔除病株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可减轻91.6%,种子斑驳下降76.6%,种传率为0,增产83.5%。(张明厚等1986)。在大豆田整个生长季节中诱集到四十余种蚜虫,以大豆蚜频率最高(88%),黑龙江从6月后有翅蚜显著增加,7月上旬后猛增,7月中旬达最高峰。田间接种2.5%区,6月20日始病,7月30日达100%,而相距10m的未接种区7月23日始病,8月14日达100%。发病期晚一个月,发病盛期晚半月,表明传毒距离较近。从发病趋势看,先出现中心病株后向周围传播最后扩展全田。因此种传病苗,在全田流行起一决定作用(孙永吉等1987)。
病害与环境及流行:病害传播初期,病株有明显的梯降分布,说明除早期出现的种传病苗外,没有其他自源传染。病害的传播距离不远,多数在5~15m以内,垄间和逆风向传播距离更短。带毒种子形成的病苗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母种传毒率(X)、流行始期病株率(X0)发病率达50%的天数(Xd50)、子种传毒率(Y)及花期病株率(XF)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母种传毒率越高,流行开始越早。花期病株率可以指示子种传毒率,Y=1.0449+0.6817XF。此法在种子生产中可通过田间病株率估测种子传毒率。(张明厚、魏培文、郭井泉、刘学敏等1989,郭井泉等1991)。
大豆植株的生育期对大豆花叶病的发展程度和危害性有显著影响,单叶期侵染潜育期最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抗性随生育年龄增长而提高,开花结荚后感病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种子带毒形成的病苗,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病害的早期传播主要集中在毒源中心的周围,将近90%的病株在距毒源中心10m以内,40%~70%在5m以内,20%~30%在2m以内。垄内传播比垄间传播多而远,顺风传播比逆风传播多而远。以毒源为中心呈明显的梯降,说明田间早期发病属自源侵染(张明厚等,1986)。
病害的症状和发病指数受植株、分离物和环境影响,大豆的品种、熟期、播期、受病期、病毒株系、气候条件都影响病症和发病指数。北方正常播种的豆田,受病越早发病越重。晚播和南方夏播大豆发病最重,因此时蚜虫已大量发生。大豆品种对SMV的抗病性、褐斑粒的发生程度及种子传毒力分别受不同基因控制,病株所结种子并不一定全部为褐斑粒,褐斑粒种子不一定全部带毒,非褐斑粒种子也可带毒(葛莘等1986,陈新等2000)。据多年鉴定资料,认为Merit、紫金4号,对抗病性、褐斑粒、种子传毒力等均具有较好抗性。
接种浓度可影响病株的显症率,低浓度不能使接种株完全发病,病株在系统显症前汁液接种能传染,但蚜虫刺吸不能得毒。接种稀释10倍的SMV粗汁液,与介体蚜虫传毒的显症率基本一致。温度对显症影响很大,显症起始温度为9℃,最适26℃。积累显症率与积累有效积温的相关点图呈S型曲线分布。选择8个函数分别拟合R1-R2和R3-R5时期植株的积累显症率结果。Gomperts对R1-R2时期拟合最好,Weibull对R1-R2时期拟合最好(郭井泉、刘燕龙、张明厚1989)。
❸ 被子植物门的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在阶层系统中的地位和名称至今意见不一,有的作为门,有的作为亚门或纲。除了少数分类系统外,被子植物通常被分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部分,但不同的分类系统给予这两大类群以不同的等级和名称——有的作为纲,即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有的则作为亚纲,即双子叶植物亚纲(Dicoty-ledonidae)和单子叶植物亚纲(Monocotyledonidae)。这两大类群彼此以若干性状相区别,但孢粉学资料并未提供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界线的证据。分支系统学家则认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是非单元发生的并系类群,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应予排除。
亚纲又进一步被分为超目和目。超目这个介于亚纲和目之间的分类阶元已被现代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普遍采用。
科是植物学家和非行家最常用的高级分类阶元。但被子植物科的数目依不同的分类系统及各学者对科的范围看法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一般在300~450之间,1987年A·л·塔赫塔江画分为533个科。被子植物科的内容变化也很大,从只含一个属和一个种的单型科如昆栏树科(Trochodendraceae)和杜仲科(Eucommiaceae)到属以百计和种以千计的庞大的多型科如菊科(Aste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尽管科的数目和内容有较大的变化,但学者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大约有200左右的科是“核心的科”。
P·H·戴维斯和J·克伦的《有花植物科的鉴定》第二版(1979年)、R·基辛格等修订的《桑纳有花植物科解析检索表》(1981年)以及A·克朗奎斯特的《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1981年)载有迄今最完备的世界有花植物的分科检索表。然而,目(甚至超目)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不仅数目相差悬殊,而且名称和内容大相径庭。目除了用在分类系统的正规描述中外,并非广泛使用。许多分类学家喜欢非正式地应用科以上水平的分类学单位。 自达尔文始,已有30多位学者提出了被子植物的(有的是种子植物或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但由于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中普遍存在的:①镶嵌进化或异级度性;②趋同进化;③生殖阻障的起源和表征的分化之间存在着某种独立性;④由杂交、异源多倍化、遗传物质的非谱系传递(如通过病毒)、以及很不相同的分类群的共生性“融合”所造成的非趋异性网状进化,使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地增加了。但一般对被子植物的单元发生、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木兰目和与其近缘目的原始性、具退化单性花的风媒传粉科的次生性质等许多问题,现已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认识。
几个现代著名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不仅有形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基本原理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有关分类群的范围方面,有的使用范围较大的高级分类群来更好地表示亲缘关系(如R·F·索恩系统,1983年;A·克朗奎斯特系统,1981年),有的则使用范围较小、特征较明显的、无疑具有共同祖先的高级分类群(如R·达尔格伦系统,1983年;A·л·塔赫塔江系统,1980年、1988年)。克朗奎斯特系统着重于形态性状和实际应用方面,检索表一直到科。对比之下,达尔格伦系统更重视化学、超微结构和胚胎学性状,显然不那么容易被野外和标本室分类学家所理解。
A·克朗奎斯特(1981年)分类系统的系统大纲是:将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又称木兰门,Magnoliophyta)分为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Liliopsida)。双子叶植物纲分为6个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将单子叶植物纲分为5个亚纲:泽泻亚纲(Arismatidae)、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槟榔亚纲(Arecidae)、姜亚纲(Zingiberidae)和百合亚纲(Liliidae)。
A·克朗奎斯特的基本观点是:①被子植物起源于一类已经绝灭的种子蕨;②现代所有生活的被子植物各亚纲都不可能是从现存的其他亚纲的植物进化来的;③木兰亚纲是被子植物基础的复合群,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毛茛复合群,花被十分发育,雄蕊多数、向心发育,具2核花粉和单淘花粉,雌蕊由单心皮组成,2层珠被,厚珠心胚珠,除樟科外都具内胚乳,它是被子植物中原始的一个亚纲,木兰目(Magnoliales)是现存的最原始的被子植物;④金缕梅亚纲是一群花减化(无瓣、生在柔荑花序上)的风媒传粉群,在将一些无关的科如杨柳科(Salicaceae)移出之后,这个亚纲主要还是传统的“柔荑花序类”植物;⑤石竹亚纲是由石竹目和与该目有直接亲缘关系的类群组成,这个群趋向于具有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许多成员都含有甜菜碱,这在其他亚纲中是不存在的,该亚纲仅有几个科是合瓣的;⑥蔷薇亚纲的成员具有多数雄蕊,雄蕊向心发育,比较进步的成员强烈地趋向于具单胚珠的室和由于一轮雄蕊退化而形成蜜腺盘,绝大多数是离瓣的,只有少数成员是合瓣的或无瓣的;⑦五桠果亚纲具有多数雄蕊,雄蕊离心发育,通常每室的胚珠多于一枚,偶尔有由雄蕊起源的蜜腺盘,该亚纲较进化的科中有合瓣的成员;⑧菊亚纲包括了进化较高级的合瓣科,雄蕊数很少多于花冠的裂片数,具薄珠心胚珠和一层珠被;⑨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Nymphaeales)的双子叶植物,这群植物为水生、花具有离生心皮、具有普通的花被、单孔花粉、片状胎座、失去或一开始就不具形成层和导管系统等,因此认为泽泻亚纲是单子叶植物基础的一个类群;⑩单子叶植物的5个亚纲开拓了不同的生态龛或一组生态龛:泽泻亚纲主要是水生的,其他亚纲则主要是陆生的;典型的槟榔亚纲植物有大而通常具柄的叶,常为乔木状、花聚生成肉穗花序,除天南星目外,有很发达的导管系统,棕榈类是该亚纲的顶峰;鸭跖草亚纲开拓了花的退化和风媒传粉的途径,一直发展到禾本科和莎草科;姜亚纲的绝大多数成员分布于热带,既有陆生也有附生,以花具蜜腺和上位花(子房下位)、花整齐或不整齐而不同于其他单子叶植物;百合亚纲开拓了高度发展的虫媒传粉途径,具花瓣状的萼片和花瓣、合生心皮,大多数成员是陆生或附生草本,常有鳞茎、块茎或球茎,而兰科是发展的顶峰。
但后来的植物基因遗传学分类研究(被子植物APG 分类法)逐渐让植物学家认知,单子叶植物实际是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单子叶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的其中一个特化分支,这使传统的双子叶植物分类成为一个并系群而不再被视为有效分类。 又分为异体受精和自体受精两部分。
⑴异体受精植物
异体受精植物往往具有许多防止自体受精的机制,即不亲和性系统。根据有无形态效应可把不亲和性系统分为:同形不亲和性系统和异形不亲和性系统。异形不亲和性系统大约涉及24个被子植物的科,花柱异长,特别是两型花柱,是一种主要的异形不亲和性系统,其中种的群体是由具长花柱和一组短雄蕊的花和具短花柱和一组长雄蕊的花的植物所组成,具体例子有报春花属、耳草属、睡菜属、连翘属等。受精作用仅仅发生在两种类型植物之间的传粉以后,而不是在同一植株上。三型花柱(Tristyly)是花柱异长的另一种型式,包括3种不同类型的花:①长花柱型,柱头下方有2组花药;②中等花柱型,柱头的上、下方各有1组花药;③短花柱型,两组花药都在柱头上方。三型花柱的种仅在酢浆草科、雨久花科和千屈菜科内发现。种内传粉后受精的程度以花粉与柱头在同一水平者为最高。因此,如中等花柱型的花只有在由长花柱型或短花柱型花中的中等高度的花药传粉以后才能产生种子。几乎任何一个两型花柱或三型花柱的属内都有一些植物,它们的花药和柱头位于同一水平上,即使不是真正自花传粉的话也是自交可亲和的。这种花柱同长的植物的分布往往比其花柱异长的植物宽广,如果以自花受精为主,则它们的花可能远较小。
另一类促进异花受精的机制是雌雄异株、雌雄同株,以及它们的各种取代。雌雄异株的分类群可能是从有花植物不同类群的雌雄同株情况下独立发展的——不是直接来自雌雄同株,就是间接通过雌性两性异株,雄性两性异株或雌雄同株等中间阶段而来。通常认为雌雄异株或可以导致雌雄异株的各种中间阶段的进化是有利于异型杂交的选择压力引起的,但还可能包括许多其他的因素。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绝大多数雌雄异株的被子植物是风媒传粉的,现 在知道它们大多数是以动物为传粉媒介的。在分类学上,要把雌雄异株种的雄株和雌株配在一起有时很困难。相反,在酸模属、玉叶金花属和羊蹄甲属等植物中,性的这种分离只有为分类提供用来区分近缘种的有用的鉴别依据。
⑵自体受精植物
自体受精植物又叫近亲繁殖植物。由于这类植物的种内或分类群内个体的基因型都多少不相同,而每一个个体又能保持其遗传性多代不变,结果往往形成许多纯系或同形小种。闭花受精是一种有利于自体受精的现象,植物的形小而不引人注目的花在花期保持不开放并进行自花传粉和受精。在通常情况下,闭花受精花与开花受精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例如堇菜属、酢浆草属、胡枝子属、活血丹属、野芝麻属、四棱草属和莸属。闭花受精有时与生态条件紧密相关,长时期的多雨天气如同极度荫蔽一样,似有利于产生闭花受精的花(如宝盖草)。这可能是因为在遮蔽状况下传粉昆虫常变得稀少的缘故。堇菜属的闭花受精在高海拔地区较频繁的事实显然应归于光周期反应。福斯卡尔鸭跖草生长在地下的闭花受精的花在曝光条件下可变成开花受精。J·S·赫克斯利认为闭花受精的形成是由生态压力引起的花不能开放(假闭花受精)结果导致自花传粉,继之以花瓣和雄蕊体积的缩小和最后花粉在原来位置上萌发而不从花药上释放等的进一步适应。
二型花严格说来是指闭花受精的花与开花受精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但闭花受精和二型花现象有时不易分开。例如,在水金凤中,除了完全着生小形的闭花受精花的植株和完全着生形大美丽的开花受精花的植株外,有些植株两者兼备。有时二型花植株在群体内呈多态现象,如卡罗来纳紫草。 无融合生殖植物包括任何类型的无性繁殖。可分为两大类:营养繁殖和无融合结籽。
⑴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又叫营养体无融合生殖,是指完全靠匍匐茎、根状茎、块茎、珠芽和冬芽等营养体传代的生殖方式,是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某种特殊组织产生新植株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不涉及性细胞的融合,所以是无融合生殖的一种方式,属于广义的无性生殖范畴。如果人为地取下植物体的部分营养器官或组织,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成新植株,则称人工营养繁殖。
植物有性繁殖的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容易发生变异,而营养繁殖则不然,如高度杂合的木本多年生植物(如果树),通过人工营养繁殖可保持母本的优良遗传性状。营养繁殖实质上是通过母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后代一般不发生遗传重组,在遗传组成上和亲本是一致的。
不同植物类群,有不同的繁殖方式。低等植物通过孢子(无性孢子)或植物体碎片和裂片形成新个体。有些苔藓植物表面可以产生一种特殊器官——胞芽杯,由它长出绿色胞芽。胞芽成熟后从植物体上脱落,遇到适当条件便可长成新的配子体。
种子植物的茎段,是多数植物繁殖的有效器官。例如,草莓属的匍匐茎,即一种细长而沿着地表生成的茎,是从莲座状叶腋中长出,它的每个节都可以长出新的植株。用这种方式繁殖的还有蛇莓、狗芽根、白三叶草、筋骨草和虎耳草等。许多草本多年生植物可通过变态的茎繁殖,如鳞茎、球茎、块茎和根状茎,这些变态茎具有贮藏食物的功能,也是营养繁殖的器官。鳞茎实际上是短而膨大的竖立苗端,肉质叶鳞包围其生长点和花原基。由叶鳞腋间产生小鳞茎,最终脱离母鳞茎形成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见于洋葱、水仙、郁金香、风信子、百合、大蒜和贝母等。有的百合叶腋可以长出零余子,即小鳞茎,又叫珠芽,它脱离母体后可以长成一个新植株。唐菖蒲、藏红花和小苍兰贝的茎是球茎。唐菖蒲球茎上有4个芽原基,这些芽原基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育形成新球茎,以后老球茎开花后死亡。在每个新球茎周围,又可长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小球茎,当他们生长1~2年以后也可达到开花阶段。块茎为肉质地下茎缩短膨大的产物,把具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栽培时,从芽眼可长出苗,再由苗端下部长出不定根。根状茎是地下水平生长的主茎,具节和节间,叶、花轴和不定根等可从节上发生。如鸢尾、美人蕉、竹子和有毒杂草、阿拉伯高粱等都有根状茎。许多重要经济植物如香蕉、姜、蕨类和某些禾本科植物也是靠根状茎繁殖的。
根是营养繁殖的另一种重要器官。例如:玫瑰、杨树、覆盆子和悬钩子等植物的水平根系上可产生不定芽(根出条),并可以陆续发育出新植株。每个带新根的苗都可移植成株。块根为膨大肉质的变态地下根,如果把白薯可食部分的块根放在苗床上,可长出不定芽,由不定芽茎部长出不定根,种植后由不定根又可膨大形成新的块根。
叶和芽也能繁殖。如落地生根的肉质叶缘每一缺刻都能产生“胚”,这种胚发育到一定程度,小苗就可落地生根,并发育为独立的新植株。过山蕨和鞭叶铁线蕨的叶轴顶端尖细,并延伸成鞭状,着地后即可生根,长出新的植株。浮萍和凤眼蓝等水生植物还可由叶子茎部的侧芽产生新植株。龙舌兰在开花死后,新植株可由老叶的腋芽产生。
著名的例子有伊乐藻(只存在一个性别的雌雄异株的种)、水剑叶(Stratiotes aloides)、黑藻等以及浮萍科的某些种,它们在北欧完全是营养繁殖,在别处却是正常的有性繁殖。假胎生现象是一种繁殖体发生在花内部而且代替了花的营养繁殖方式,在虎耳草属、龙舌兰属、葱属、蓼属以及禾本科的早熟禾属和羊茅属等属内很有名。但其中有些种在同一花序上兼有有性的和假胎生的花(如拳参和薤白)。
⑵无融合结籽
无融合结籽包括用无性方法产生胚胎和种子的任何类型,其特点是绕过减数分裂和受精,因此最后形成的胚胎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型与母株完全一样。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不定胚生殖。胚胎直接由作为二倍性孢子体母体组织的珠心或珠被产生,完全避开配子体阶段。以柑橘属为最著称;还发生在冬青叶山麻杆、甜味大戟、齿叶金莲木、蒲桃、桃叶野扇花、橙黄仙人掌,以及玉簪属、葱属和绶草属等植物内;②无孢子生殖和双倍孢子生殖。前者是由珠心或内珠被营养细胞经过多次体细胞分裂而直接产生胚囊;后者是胚囊虽由大孢子母细胞产生,但产生过程中或则根本没有减数分裂,或则减数分裂大为变样,以致染色体不进行配对或减数。从形态学观点看,这两种无融合生殖方式仍有孢子体与配子体的世代交替,但因绕过减数分裂而使配子也是二倍性的;③假受精。通过授粉作用与花粉管发生使卵受雄配子的刺激后形成种子,但雄核绝不与卵融合,所以种子后代的基因型与母株相同。
无融合生殖按其在个体发生上的不同程度又可分为专性无融合和兼性无融合两大类。前者是指整个植株完全是无融合生殖的(如大蒜);后者是指同一植株上既有无融合生殖又有有性生殖(如薤白和拳参)。由于兼性无融合的有性过程能产生一系列新的无性系,从而在新、老无性系之间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关系:虽有稳定的性状区别,但这种区别非常微小,以致很难作为分种的依据。再有,因无融合生殖常与种间杂交和多倍化现象密切相关,使变异式样更为复杂,形成被称为“无融合复合种”的,分类学上十分困难的类群,如还阳参属、早熟禾属、委陵菜属、悬钩子属、银胶菊属、蒲公英属和山柳菊属等。
❹ 垃圾赛尔号
楼主放你马勒个屁的。你吃屎啊你。你个小赤佬给你劳资好好看完这个:赛尔号,这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有趣的名字呀,(标点问题咱就不说了)
还记得吗?英勇赛尔,智慧童年这个称号(这是口号,不是称号= =)
赛尔号,曾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欢笑,太多的乐趣,它让我们对外星球渐渐充满了情趣(情趣。。。呃,少儿不宜啊)
但是,可想而知(呵呵,既然你都可想而知了,当初还玩啥啊,可想而知,指的是想想就能知道)
随着岁月的流失(是流逝,字词不及格)
淘米,也就是创作赛尔号的集团,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他让原本能让孩子们欢笑的游戏再也笑不出来了(你是说游戏笑不出来了?游戏本来就不会笑,你个蛋疼的孩纸)
为什么?它变了,变得太多了,大家似乎也能够感觉得到,淘米,开始对钱发生了偏爱,他开始不顾一切的榨取我们孩子的钱财(你们孩子,你是家长么?如果是家长,语文水平真是和学中文的老外差不多了。。)
尽管有人已经戒告(告诫吧。。错的真离谱)过淘米了
但是,淘米似乎为曾(又是错别字,是未曾吧)有过响应(又是用词不当,回应吧,还响应,响应号召、回应评价,这些小学的内容知道么)
还是义无反顾的进行着他们的原有计划(呵呵,这里又说淘米的计划是有道义的,真是前后矛盾,义无反顾指的是为了道义不犹豫、回顾)
记得吗?想起了吗?猛虎王,远古鱼龙,上古炎兽,玄武,淘米正是借用(借用,你借啥啊,是利用吧你个蛋疼的孩纸)我们想要拥有超强精灵的特点(之前说是你们孩子,现在又成你们了,到底是你们还是你们生的孩子?这,是个问题)
一步一步地想(错别字,不解释,是向)我们伸出了邪恶的魔掌(重复了,魔掌都是邪恶的,还能有伟大的?病句还挺多)
特别是玄武,听说过吗?有人打败了玄武,但是,谁也无法预料,玄武竟是一只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精灵(本帖仅讨论病句和错别字等,这个等会说)
可打败玄武的那个人却用了五百块将它打招(是打造,打招,我还大招呢)成了满个体极品(重复,极品就包含满个体了)精灵
最终他什么也没得到,付出的却是父母含辛茹苦挣来的五百块钱(本帖仅讨论病句错别字等)
有人说淘米是黑米,他们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向我们索取钱财,没错,淘米,也许真的变了(你是说“说淘米是黑米的人”要向你索取钱财,还是淘米向你索取钱财?说清楚)
变的不可理喻(你跟淘米“理喻”了么,上来就“黑米”),变的丧心病狂(呵呵,我似乎在关于日本鬼子的造句里才看到这个词唉,淘米杀 人 放 火了么?用词不当不解释)了
赛尔号,曾经是一个让我为之痴狂的小游戏(用词不当,赛尔号是网页游戏,不是小游戏)
但是,我想,现在,再也不是了(什么再也不是了?指代不明啊)
赛尔号变了,摩尔庄园,也变了. 唉............(扯远了啊,关摩尔庄园什么事,离题不解释)
我晕了,一个中国话都说不清楚的人,有啥资格骂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