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代森联
❶ 那些农药属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啊
您找的是这个吗?
1. 杀虫剂:按组成成分的分类
A 有机磷类 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焦磷酸酯
B 氨基甲酸酯类 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二甲基氨基甲酸酯
C 有机氮类 脒类、沙蚕毒类、脲类
D 拟除虫菊酯类 光不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E 有机氯类
F 有机氟
G 无机杀虫剂 是以天然矿物质为原料的无机化合物
H 植物性杀虫剂
I 微生物杀虫剂
J 昆虫生长调节剂
K 昆虫行为调节剂
2. 杀菌剂:
A 有机磷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氨基磺酸类、硫代磺酸酯类、三氯甲硫基类
B 有机磷酸酯类
C 有机砷类
D 有机锡类
E 苯类
F 杂环类 苯并咪唑类、!噻英类、嘧啶类、三唑类、吗啉类、吩嗪类、吡唑类、哌嗪类、喹啉类、苯并噻唑类、呋喃类
G 无机杀菌剂
H 微生物杀菌剂
3. 除草剂:
A 酰胺类
B 二硝基苯胺类
C 氨基甲酸酯类
D 脲类
E 酚类
F 二苯醚类
G 三氮苯类
H 苯氧羧酸类
I 有机磷类
J 杂环类
K 磺酰脲类
L 咪唑啉酮类
M 选择性除草剂
N 灭生性除草剂
4. 杀鼠剂:
A 有机磷酸酯类
B 杂环类
C 脲类、硫脲类
D 有机氟
E 无机化合物
F 急性杀鼠剂
G 抗血凝杀鼠剂
http://www.yyagri.gov.cn/nszn/cout.php?articleID=450
1、农药按主用途不同,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2、按来源不同,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
矿物源农药是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它包括砷化物、硫化物铜化物、磷化物和氟化物,以及石油乳剂等。目前使用较多的品种有硫悬浮剂、波尔多液等。
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包括动物源农药(如杀虫双、烯虫酯、昆虫性引诱剂、赤眼蜂等)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素、印楝素、丁香油、乙烯利等)、微生物源农药(井冈霉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
化学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其品种繁多(常用的约300种)应用范围广,药效高。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maize.com.cn/wgh/glbfk/172-5.htm
❷ 黄瓜是不是发了的病,还能打好那
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常发生在定植到结瓜期,以叶片受害为主。
初期病叶叶脉位置出现水渍状的斑点,而后逐渐扩大,但受叶脉限制。潮湿状态下,叶子背面病变斑比较突出,后期叶片变黄后整株枯死。
防治药剂: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烯酰·锰锌、烯酰吗啉、氟吗啉等
02
枯萎病
病原菌为黄瓜枯萎病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结果期更为常见。
初期植株似失水状萎蔫,早晚可自行恢复。随病情发展,茎部则会出现严重的变色且收缩开裂,植株最终枯萎死亡。
防治药剂:初期可用甲霜恶霉灵或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灌根
03
白粉病
病原菌为单丝白粉菌,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受害为主。
病片的正面和背面会出现白色圆形的小粉斑,严重时病斑相连,整叶附满白粉。
防治药剂:乙嘧酚、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等
04
疫病
病原菌为甜瓜疫霉菌,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在黄瓜定植时较为常见。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病斑呈不规则水浸斑,湿度大时发展迅速,干燥时并不干枯破裂;茎部发病,会缢缩,上部叶片枯萎;果实发病,软腐,生白色霉状物。
防治药剂:唑醚·代森联、王铜·甲霜灵、烯酰·甲霜灵、嘧菌酯、甲霜霜脲氰等
05
灰霉病
病原为灰葡萄孢菌,主要危害的是瓜条,在花期就会开始发病,花瓣会出现严重的萎缩和脱落,最明显的特征是着色灰霉。
防治药剂:嘧霉胺、唑醚·氟酰胺、啶酰菌胺、腐霉利、腐霉利等
06
炭疽病
病原为葫芦科刺盘孢,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
叶片受害后病斑近圆形,边缘有黄晕,有时相连成块,叶片干枯;瓜条受害,病斑为黑褐色凹陷状,有时可见粉色黏质物。
防治药剂:苯醚甲环唑、苯甲溴菌腈、氟硅唑咪鲜胺、戊唑醇、代森锰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07
褐斑病
病原为多主棒孢霉,常在黄瓜的生长中期或者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根据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大斑型、小斑型及多角斑型等,上图为小斑型。
防治药剂:氟菌·肟菌酯、唑醚·代森联、苯甲·咪鲜胺、恶酮·锰锌等
08
细菌性角斑病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主要危害叶片。
该病与霜霉病易混淆,一般来说,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会小一些且呈多角形,在叶背上少见霉层,干燥后会破裂。
防治药剂:春雷·王铜、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09
茎软腐病
病原主要是软腐果胶杆菌,可危害黄瓜的果实、茎杆、叶片。
果实发病,初期表面流出白色至浅黄褐色的脓状物,之后果实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呈开裂状;茎杆发病,流胶开裂严重;叶片发病有多种表型,如“V”型病斑、褪绿腐烂、角斑状、叶脉发病等。
防治药剂: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噻唑锌、络氨铜、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等
10
病毒病
常见的如小西葫芦黄花叶病、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绿斑驳花叶病等,在叶片、茎杆、花果上均有一定的表征,如皱缩畸形、生花斑等。
目前无根治方法,应注意保持良好株势,同时防好同翅亚目害虫如蚜虫等传播媒介,发病初期可尝试用盐酸吗啉胍+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叶面型缓解。
❸ 黄瓜什么病害,怎么治疗
你好,是黄瓜霜霉病。
防治措施
在选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改善栽培条件,创造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并结合及时药剂保护的综合措施
1、品种目前保护地种植的黄瓜抗病品种较多,如津研、津春、津优等系列
2、生态防治即利用棚室的密闭条件,根据黄瓜与霜霉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科学控制棚室温、湿度,使其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菌发生发展,达到防病目的。
秋冬茬黄瓜生长前期室外气温较高,开花坐果后,1——2月份气温很低,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温、提温、降低湿度。如地面覆膜、拉天帘、多层覆盖等方法增加棚室内温度。早晨揭棚后拖擦棚膜,增加透光量,使棚室温度迅速增至25——30摄氏度,湿度降至75%左右,实现温、湿度双控制;下午使棚温下降至20——25摄氏度,湿度降至70%左右,实现湿度单控制,且此温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
上半夜降至15——2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下半夜降至11——13摄氏度,低温对霜霉病发生不利,对黄瓜生理活动也无影响。当夜间棚外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可整夜放风,实现温、湿度双控制。
还可采用高温闷棚。即选择晴天中午,将棚室密闭,使黄瓜生长点部位温度迅速上升到44——45摄氏度,保持2小时,然后多点缓慢放风,降温,可杀灭病菌。如高温闷杀与药剂防治、灌水相结合,防效更好。
3、加强栽培管理采用滴灌、渗灌、膜下暗灌,以降低湿度,减少发病;行间铺草或铺膜,可保温、降温、增加二氧化碳,提高黄瓜的抗病力;从定植到根瓜采收一般不灌水,盛瓜期需灌大水时,选择晴天早晨,灌后关闭棚室,使棚温上升至30摄氏度,维持1小时后再通风排湿;
适当推迟育苗时间,避开病菌传播高峰期,减少苗期感染;苗床上清除病苗、病叶,进行药剂保护,使幼苗不带菌。定植缓苗后,利用前期高温、低湿的有利时机,培育健壮幼株,推迟发病时间;摘除下部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湿度。
❹ 黄瓜十大病害
你好,以下是常见的黄瓜十大病害。
01、霜霉病
常见的如小西葫芦黄花叶病、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绿斑驳花叶病等,在叶片、茎杆、花果上均有一定的表征,如皱缩畸形、生花斑等。
给黄瓜施肥具体用哪种肥料好要看所处的阶段。要是发现小苗生长瘦弱,缺肥,建议喷施海餐沃粉剂磷酸二氢钾就行。要是生长期追肥,主要选氮肥,盛果期的时候再补施一次海餐沃水溶肥,促使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