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历史
A. 牡丹之城是哪个城市
您好,牡丹之城指的是河南省洛阳市哦。传说,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在殿内无事,逛至后花园。只见花园内一片凋零气息,毫无生机。她就想,要是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岂不美哉。自己又是一国之君,下一道圣旨,这花园的花谁敢抗旨不开放?于是她对百花下旨道:“明天朕还要到花园赏花,给你们一夜的时间,不要再等待春天再开了”。武则天下了圣旨之后,百花都十分焦急,虽然现在是寒冬腊月,但是既然皇帝以及下旨,又有谁敢违抗?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武则天发现有一朵花不但没开花,连绿叶都没有。看到这情景武则天十分生气,就问这是什么花,有人回答说这是牡丹。武则天便下令把牡丹贬到洛阳去。谁知,这牡丹刚到洛阳,便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武则天知道后更加生气了,下令火烧牡丹。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这也是牡丹被称为“焦骨牡丹”的原因。牡丹由于其凛然正气和对权贵不低头的傲骨被尊为百花之王。慢慢的,洛阳牡丹闻名天下。
B. 牡丹之乡的山东菏泽
菏泽古称曹州、曹南,菏泽裁培的牡丹亦称曹州牡丹和曹南牡丹。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1237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早在清道光年间,菏泽牡丹就曾作为贡品运送进京。解放后更是不断引种,点缀于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等重点风景游览区。北京、机关、工厂、院校的牡丹均从菏泽引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仅解放后就引植菏泽牡丹多达12万株,200多个品种。上海、天津、洛阳、西安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也均大批引种菏泽牡丹。菏泽牡丹的年销量也从前些年的近10万株增长为100多万株。 菏泽牡丹历史悠久。《曹南牡丹谱》载:“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明万历三十年进士谢肇浙在《五杂俎》中写道:“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种之,若蔬菜然。.....在曹南一诸生家观牡丹,园可五十多亩,花遍其中,亭榭之处,几无尺寸僚地,一望云锦,五色夺目。” 光绪十一年本《菏泽县志》称:“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辙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以上记载,真实生动的描述僚故事菏泽“家家植牡丹,户户飘花香,大地铺锦绣,彩霞自天降”的绝佳景象。不仅如此,明时,歌剧千秋的曹州牡丹名园已星罗棋布。如:“凝香园”、“万花村”、“张花园”、“巢云园”、“郝花园”、“毛花园”、“赵花园”、“桑梨园”、“铁藜寨花园”、等不下十多处。明人描述:各园主“雅歌投壶,认客所适。....夜色浩月,照耀如同白昼,欢呼谑浪,达旦给归,衣上系香,经数日而不散也。”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把曹州牡丹珍品“葛巾紫”、“玉版白”神话为仙女,写了脸炙人口的名篇《葛巾》。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菏泽牡丹逐渐恢复并发展到3000多亩,300多个品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开始兴建曹州牡丹园,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曹州牡丹园占地面积为1600亩,种植牡丹品种1237多个,近80万株,是世界上的最大的牡丹园。该院两座彩绘门楼,都是高8米,宽10.5米,为十斗三昂重翘庑殿顶式仿明建筑,上面绘有八色牡丹,中间“曹州牡丹园”五个镏金大字,系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书。两旁是歇山式配房,朱红色的八字墙左右列开,实蔚为壮观,尤如给牡丹带上了一顶富丽堂皇的桂冠。该大门已成为菏泽的标志性建筑。在建设曹州牡丹园的同时,恢复了以松遍松艺动物造型为特色的“古今园”,新批了曹州牡丹新老品种荟萃的“百花园”,三园要相辉映,美不胜收,成了菏泽牡丹集中观赏区的点睛之笔和必游之地。每年谷雨花节,园内外游客云集,花海人潮,盛况空前。花大、型美、色艳,是菏泽牡丹的显著特点。古人曾用“花大盈尺”,形容其大;“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技绛点灯煌煌”描述其形貌瑰丽。菏泽牡丹分单辩、复辩、千辩三类。花型分为单辩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挂型、金环型、台阁型、黄花型、皇冠型和绣球型等九种。花色分黄、红、兰、白、黑、绿、紫、粉、复九色。各色又都有数10个或上百个品种,可谓千姿百态,各俱风韵。红的如“锦袍红”、“春红娇艳”,灿若烟霞,灼灼生辉;黄的如“姚黄”、“金玉交”,端庄典雅,紫貌绝伦; 白的如“冰壶献玉”、“昆山夜光”素洁无暇,清爽袭人;兰的如“兰田玉”、“雨后风光”,静谧淡雅,姿容清秀;粉的如“赵粉”、“酒醉杨妃”,娇嫩妩媚,色乡间倍;紫的如“乌龙捧盛”、“紫燕夺珠”,品居上乘,华而不俗;绿的、黑的、和复色的如“豆绿”、“冠世墨玉”、“二乔”等,更是色奇出众,别有风韵。 菏泽牡丹还在国内外重大花展中连连获奖,盛誉海内外。在一、二、三、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夺得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科技进步奖,优质展品奖计26个;在三次香港国际花展中,菏泽牡丹引起轰动,夺得冠军奖一个,一等奖三个, 在法国波尔多市国际花卉博览会和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分别夺得竞赛总分银质奖和牡丹芍药干鲜花银质奖。在第四届全国花博会上,菏泽牡丹独领风骚,一举夺得唯一的一个“景点特别奖”和六个单项奖。
1999年4月30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爆出的第一个赛讯不胫而走在刚刚产生的l19枚牡丹单项奖中,菏泽牡丹以绝对压倒优势夺冠.囊括了81枚。其中三枚大奖,菏泽“曹州牡丹园”和“乔子红” 牡丹各夺l枚;12 枚金奖,菏泽牡丹“黑花魁”、“曹州红”等摘取l0枚;36枚银奖,菏泽牡丹“胡红”、“兰田玉” 等拿来26枚;60枚铜奖,菏泽牡丹“花二乔”、“黄花魁”等获43枚:专家评委一致评价“菏泽牡丹花大、色艳、开得饱满,不愧为国色天香”。
2001年9月—10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以其华贵、典雅的风彩赢得专家青睐。花博会设牡丹专项奖26枚,其中金奖3枚,菏泽牡丹共获奖牌22枚,其中金奖3枚,银奖5枚,囊括了专项奖中的全部金奖,获奖总数占牡丹专项奖总数的85%。这届花博会山东省荣获团体一等奖,菏泽牡丹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金牌和近三分之一的奖项。
2002年2月初,菏泽牡丹再次称雄首届全国牡丹花展,共荣获128枚奖牌中的86枚,其中分别夺得13枚金牌中的8枚,38枚银牌中的22枚,77枚桐牌中的56枚,菏泽牡丹获奖牌总数超过洛阳牡丹一倍多,从而再次验证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不争事实。
曹州牡丹园是菏泽牡丹最多的地方,来菏泽不可不去牡丹园。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2012年3月16日,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之都”,这使得菏泽牡丹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根据《中国花卉协会命名授牌管理办法》,经菏泽市人民政府申报,中国花卉协会组织专家考察、评审,决定命名菏泽市为“中国牡丹之都”。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每年4月中旬,牡丹花盛开时,菏泽都要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彭州又名天彭,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距成都市34公里,蜀中膏腴之上地,物华天宝,民殷物阜,素有“花州”之称,为中国牡丹的主要原产地之一。
天彭牡丹因其发源地丹景山麓湔江口天彭门而名,人工栽植观赏始于唐,至宋就与洛阳牡丹齐名,大诗人陆游《天彭牡丹谱》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当时就享有“牡丹乡”之美名。南宋时期独领风骚,彭州成为当时“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
天彭牡丹在中国牡丹品种分类学上为西南牡丹品种群。西南牡丹品种群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牡丹品种群之一,中国四大牡丹品种群为北方的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南方为西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西南牡丹品种群以彭州为其栽培中心,另外四川其它各地和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有栽培。
天彭特点是园艺化程度高,花型演化程度高,高度重瓣化,有的花瓣可多达880余瓣,花径甚至大到35厘米,植株较高大,浅根系,耐湿热,适宜于多雨湿热地区栽培。在观赏上,尤以天然野趣独步天下,艺术巨匠陈子庄云:彭州丹景山“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 当彭牡丹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牡丹已作为彭州市市花,已作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丹景山景区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建设,这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唯一把牡丹作为景区特色的风景区。1999年,丹景山送展昆明世博会的天彭牡丹获得了国际奖项之后,更是名声大震,现丹景山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中心。
彭州从1985年以来已连举办了十七届彭州牡丹花会,彭州牡丹花会已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三家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彭州牡丹花会)之一。每年春日会期,彭州尤其是丹景山牡丹遍山漫野,千姿百态,野趣昂然,游人如潮,纷沓而来,为中外游人所赞美,国际树木协会副主席G·L·奥斯蒂博士上山考察天彭牡丹,欣然题词赞誉这里为“人间天堂”。
C. 谁知道菏泽牡丹花的来历!!
菏泽抄牡丹是从唐朝开始的。我听老年人说,我们这里的李集和黄河边上的李庄集是一李家。从我们这里往西四五十里地的黄河边上有个李庄集,从前不叫李庄集,那里是徐懋功的老家,徐懋功是唐朝的大功臣,为唐朝打天下出过大力,后来,皇帝李世民很感激他,就赐他国姓“李”,于是他改名叫李懋功。后来,徐懋功老了,告老还乡,回到了徐庄集,所以,他的村也改名李庄集了。李懋功回来时,把他喜欢的牡丹花也从长安带回家来,栽在老家的田地里。可是,那牡丹长的很赖,一点都不好,因为他那边的水土不适合牡丹生长。后来,有人把牡丹移栽到我们这边的土地里栽种,唉!牡丹就长的很好、很旺,开的花也很好看,这说明我们这里的土质好,适宜牡丹生长,就这样,慢慢地越栽越多。从此以后,我们这一带就开始种植牡丹了,并且发展成了大田地里种牡丹。 !!!你可以去菏泽牡丹网里面收索一下关于菏泽牡丹的讯息。。
D. 牡丹花的历史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位居十大传统名花之首,誉为“花王”。“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国色天香,契合了人们祈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是国人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象征。其色、姿、香、韵个佳。花开时节、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香怡人。花调之后,依然气宇轩昂,婀娜多姿。寒冬叶落,更现枝干苍奇,苍桑挺拔,铁骨铮铮。 1、牡丹的栽培史 1.1野生到引种栽培阶段 牡丹、芍药均为芍药科芍药属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为木本,后者为草本。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药而无牡丹的记载。 人们最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了牡丹。在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栽。牡丹名字来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茎,故谓‘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红故谓‘丹’。牡丹别名又称:木芍药、富贵花、鹿韭、鼠姑、百两金、唐狮子、据宋朝余仁中本《顾虎头列女传》有画面描绘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药,顾虎头即顾恺之(约344—405年在世),由此可知牡丹观赏栽培始期距今约有1600年。 1.2逐步发展时期 隋朝时已出现了不少牡丹品种,如“飞来红”、“天外红”、“一拂黄”、“颤风娇”等,这些栽植于御苑,这是中国牡丹由乡间进入城市、由民间田园进入皇家宫苑之开端,自此牡丹开始了她的“富贵历程”。 唐代牡丹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牡丹至少有了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还出现了重瓣品种唐代宫廷中还注重牡丹插花,并对摆设环境、剪截工具、容器、几架都有严格要求。在欣赏牡丹插花的同时,还要绘画、奏曲、饮酒赋诗,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发展,国都长安人们喜欢牡丹如痴如狂, 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生活情调的热烈使长安人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牡丹的国色天香,雍荣华贵,正迎合了大唐盛世人们的心态。同时,帝王文人雅士带头喜爱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牡丹文化氛围,不断掀起观赏牡丹、咏颂牡丹的热潮。唐代国都长安牡丹兴盛。逐渐波及到其它地方,首先,洛阳牡丹得到发展,长安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东北牡丹江一带也曾有过牡丹栽培。 1.3兴旺发展时期 宋朝牡丹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阶段,尤对牡丹的珍爱不逊于唐人,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至南宋时天彭(今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当时人们已熟悉牡丹习性,栽培技术更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栽培规模扩大了,出现了牡丹专类园,并形成了庞大的花会,花市。牡丹的切花保鲜技术也进一步提高。用蜡封花枝切口,再将装花的竹笼用菜叶填充,覆盖运输时尽量不颠簸,花朵能保鲜数天。这个时期有不少牡丹种植高手用自然变异(芽变、枝变)和天然杂交进行新品种选育。嫁接技术这时开始出现,并受到重视。人们用野生牡丹或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分株繁殖。其中嫁接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园艺技术,在欧阳修著文总结牡丹嫁接技术的800年后,英国人罗伯特·福琼于1845年来华搜集我国珍贵植物资源时,首次把我国南宋时用芍药根嫁接繁殖牡丹的技术带回国,这才解决了引种牡丹在英国生长不良的问题,为欧洲牡丹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宋代人们不仅继承了唐人爱牡丹的传统,还开始撰文系统地总结牡丹种植经验。986年僧人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为牡丹作谱,现已残缺不全。0034年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是现在看到的世界上最早一部牡丹专谱,他不但系统介绍种花、爱花、赏花的盛况,还相当专业地记述了牡丹的育种方法,花型演化趋势,特别对播种选育新品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元朝,牡丹与中华文明一同处于暂时性的低潮。
明代,牡丹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栽培中心转移到亳州,曹州还有国都北京,江南的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等地也繁盛起来。牡丹在私人宅第、农家院落获得大发展。据《亳州牡丹史》记载,园艺品种增至340余个,黄、白、粉、红、紫、黑、蓝、绿等花色已基本齐全。由于宫廷用花需求,牡丹催花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明末亳州牡丹衰落。
明末清初,曹州(今菏泽)取代亳州成为牡丹栽培中心,至今菏泽仍是全国乃至全球牡丹生产基地,并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曹州城因各地花农广植牡丹芍药,以养花为业,正如“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余鹏举《曹州牡丹谱》),这也是第一部全面介绍菏泽牡丹的专谱,再后,赵孟俭原著,赵世学新增《桑篱园牡丹谱》记载曹州牡丹240个品种,据清时老花农王文德记忆,曹州历史上最高栽培面积达33.3hm2,品种300多个。曹州牡丹有较大规模种植,早已形成商品。曹州牡丹集中在城东北一带,这里牡丹园星罗棋布,且多为明代所建,著名的园子有桑篱园、绮步园、玉田花园等。清代、人们对牡丹喜爱更甚,冬季赏“富贵花”成为宫廷中固定制度,因此“变花催花法”常用不缀,而菏泽花农,为取求利,每年秋冬季将牡丹从青岛经水陆远至广州,在当地就地催花出售,至今,菏泽人仍每年到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作冬季催花,且不断摸索,改进催花品种和技术,并实现了牡丹“花随人意开”,周年开花的技术。
1.4全面发展新时期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菏泽牡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品种达1156个,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发展规格化种苗基地200亩,专业种植户1.58万户,从业人员3.5万人,并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成功举办了17届牡丹花会。尤其近几年牡丹要求量扩大,供不应求,每年出口达百万株。在牡丹资源方面,又从日本美国、汉国等引进纯黄、纯墨、正红等品种,用于定向授粉作杂交试验,发生自己的优等品种。
1978年以来,菏泽先后在各大城市举办花展。1978年1月在澳门举办:中国牡丹花展览会,观众达40万人次,被称为“四百年首见”。1992年在法国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银奖。
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奖牌111枚中的奖牌中81枚,高居奖牌榜首。在2002年参加了广州陈村举办的首届全国冬季牡丹催花大赛中参展了近百个品种,获金奖5枚、银奖26枚、铜奖35枚,在牡丹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春在北京新东安市场展览了600余盆盆栽牡丹,20余个品种受到北京市民的好评,在各届花博会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E. 菏泽的牡丹的历史和成名的原因
山东菏泽当选“中国牡丹城”
山东菏泽当选“中国牡丹城”
洛阳商都信息港BBS摄影在线版主老牛率先转发了“‘中国牡丹城’花落菏泽”的帖子。让他没想到的是,该帖当晚就引起了1000多名洛阳网友的关注。据了解,为促进和带动全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弘扬牡丹文化,经有关专家审定,山东菏泽市近日被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牡丹城”。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我省洛阳、山东菏泽、甘肃兰州、四川彭州、江苏盐城和安徽亳州6个城市都提出了“中国牡丹城”的申报请求。“中国牡丹城”称号有效期5年。
有报道称,山东菏泽当选“中国牡丹城”的理由主要有:生产规模大,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全国牡丹生产、交易中心;牡丹产业化程度高,精深加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能不断培育新品种和提高栽培水平,对中国牡丹品种的发展和栽培技艺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悠久的牡丹生产栽培史和深厚的牡丹文化底蕴。
洛阳落选只因没有优势
“‘中国牡丹城’为什么不是洛阳,看来要好好地反思了。”网友海角说。11月16日至今,已有4133位洛阳网友对此表示关注,他们大都认为“洛阳牡丹甲天下”。138位网友回帖称,此结果很“遗憾”,值得洛阳人“深思”。
据史料记载,洛阳牡丹最早种植于隋朝,兴盛于唐代,宋代“甲天下”,历来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1982年,牡丹被洛阳市正式命名为市花,同时决定每年举办一次牡丹花会。目前,洛阳牡丹在海外20多个国家生根开花。
“无话可说,实在意外,以后洛阳牡丹算什么?”网友翼行说。
网友NQW929认为,洛阳牡丹只能在公园里见到,而菏泽的牡丹呢?
网友花花瘦身称,洛阳只是牡丹的品相多而数量并不多,春天到菏泽就像到了牡丹花的海洋,整个城市种的都是,牡丹一年出口几十亿元;而洛阳牡丹又能出口多少呢?“许多游客到洛阳后都会问:‘洛阳牡丹甲天下,作为牡丹故乡,怎么街上看不到呢?’听到这种话,很是汗颜!”网友洛阳中旅的看法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F. 长安牡丹,菏泽牡丹和洛阳牡丹有什么历史渊源
导读: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此时去洛阳赏析牡丹正当时。
G. 菏泽牡丹花会的历史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多至600余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国花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自1992年起,我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每至花会,各种商贸活动、文艺活动珠联璧合,游客如织,商家云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牡丹产业已成为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花随人意,四季常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已成为菏泽人的骄傲,并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牡丹的栽培历史
牡丹产我国,原系野生,分布在我国西北高原的陕甘宁盆地,巴郡山谷,秦岭一带,散生于 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曹州引进牡丹品种。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光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宝红”两种,也产于曹州。他如《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牡丹产我国,原系野生,分布在我国西北高原的陕甘宁盆地,巴郡山谷,秦岭崐一带,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崐,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牡丹作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文献上多有记载。刘宾客《嘉话录》说:“北齐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谢康乐更具体指崐出种植的具休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这和中 国牡丹的种植历史大体相符。 及至隋代则规模更大,《玉海》记载:“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间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日牡丹华”。 唐代(公元618-907年)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洛阳有个名叫宋单父的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郦山种牡丹一万多本,颜色各不相同(《龙城录》崐)。李白作“清平调”三首咏牡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长安牡丹盛况空前,诗人多有佳作:“庭前芍崐药妖无格,池上芙蕖争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崐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欧阳修说:“洛阳家家有花,而少大树,尽其不接则不佳。”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崐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四川天彭(在今四川省彭县境内)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崐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妖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崐有天香一品,石榴红,妖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颇称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时殆遍,率以两色并作一束,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束,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实开中国插花艺术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牡丹也发展起来了。 至于曹州牡丹始于明代何时,从何地引进,志书多略而未载,仅云由来已久。根据当地逐代相传的说法,曹州牡丹始于嘉靖(1522-1566年)间,从赵楼村开始,当时有个叫赵瑞波的,情喜好花,终身行医,到过西北,路过秦岭采集药材,得红、白、紫、粉四色牡丹,以此为母,得以繁衍。到了万历年间,赵瑞波又亲去洛阳,寻得姚黄、魏紫、二乔等十数种归,从而曹州牡丹开始繁盛起来。 如今,曹州还保有“帮宁紫”这一品种。“帮宁紫当地农民公认是赵帮宁用种子育成的。赵帮宁系嘉清初人。可见曹州牡丹栽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即使是明代种植牡丹有盛名的亳州,也曾从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至四十亩者,......多至一,二千株。”(《五杂俎》)。 清代(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锥下,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崐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尽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曹州东北各村,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崐养牡丹、药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蓠园牡丹谱》,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在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裹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一隅,鲁山之阳,节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宜。”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 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崐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收益亦大。当地农崐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牡崐丹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加上曹州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曹州牡丹久盛不衰。目前曹州牡丹采用了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发展了牡丹种植业。过去,这里只靠分株繁殖,现在发展用嫁接、畦种、扦插、压条多种方法;过去牡丹只靠天然交杂,结实很少,目前采用人工杂交,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使原来一些不结种子或结种子少的重瓣花,也结了种子。这不但加速了牡丹栽培面积的扩大,而且也促使花色品种的迅速增加。每年四月二十日“谷雨”前后,曹州举行“牡丹花会”。方圆数十里大小牡丹园里万紫千红万枝牡丹争奇斗艳,确是名扬中外的牡丹之乡。
H. 菏泽牡丹花会起源哪一年
阳春四月,正是菏泽牡丹怒放的时节。围绕牡丹文化资源,菏泽市本着牡丹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先后举办了12届牡丹花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刊记者一行三人受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的邀请,有幸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创出历届成果之最
四月间,迎春花已谢,人们略有“春去”之感。这时,在山东菏泽(古称曹州),却色香骤起,春意盎然,盛开的牡丹将这春光留驻。
2004中国菏泽投资贸易洽谈会是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一大重头戏。菏泽牡丹自明清以来就比较发达,但地处鲁西南,地理相对比较偏僻,名声一直不如洛阳牡丹大。直到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条贯穿城市的京九铁路的出现,才让菏泽“飞”动起来。
从1992年第一届花会开始,全市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前十二届花会平均每届到会外商300多人,十几个省市的客商云集菏泽,对菏泽的投资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签订合同、协议,要求来菏泽投资兴业。
记得菏泽刚开始举办花会的时候,人们有不少怀疑。那时,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已经举办了22届。菏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有何胆量去挑战洛阳的牡丹?几年办下来,它的“战况”如何?这些问题都长久地萦绕在笔者心头。
在第十三届菏泽国际花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放眼望去,座无虚席。最耀人眼目的是鲜艳欲滴的牡丹。与牡丹争艳的,是几名来自韩国和西班牙身着盛装的女客商。参加本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中外客商达1500多人,其中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400余人。
在曹州牡丹园宽阔广场上,神色匆匆的各国客商穿梭其间,据大会组委会透露,就在本届洽谈会期间,全市共签订利用境外资金合同31项,合同境外资金25450万美元,这可创出了历届洽谈会合同数量、引资数额、投资领域、项目质量之最。
老庄主的“神仙生活”
牡丹象征富贵祥和,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
菏泽牡丹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牡丹花香滋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也涌现了一批关于牡丹栽培、牡丹文化的著作。
在菏泽笔者见到这样一位爱花的老花农,陪同笔者去的当地宣传干部介绍他是侍弄牡丹的行家里手。大家笑称他“老庄主”,可不,虽然他没有名花牡丹那般秀丽的容颜,但一双看上去捻得起的浓眉上挑着,眼睛也炯炯有神。那种爽朗和开怀的神情让笔者们这些常年呆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很是羡慕。
笔者问他眼前这园中名目众多的牡丹都是他亲手种植的?他笑得得意极了,却也不脱淳朴的本质。笔者很久没有看见这种笑了,便一见如故地同他攀谈起来。谈话间,他把笔者引到家中。一排红砖房里,屋中的陈设大方而讲究,凡是大都市里人所追求的家用电器在这里基本上俱全了。
好客的“庄主”夫人为笔者端来茶水和点心。她微笑着把茶杯放在笔者的手上,笔者起身道了一声“谢谢”,低头看那茶,细白瓷的茶杯中荡漾碧绿的茶汤,凑近一闻,有淡淡的草叶般清香,细品之下,苦尽而甘来,原来这是用院中的银杏叶泡的。好一对神仙夫妇!
“老庄主”将多年栽培经验和科研成果整理写成技术资料。看笔者来了兴趣,便让老伴取来自己发表在国内各专业刊物上的文章让笔者指教。“指教”哪里谈得上,却让笔者看到了牡丹爱好者的炽热之心。
只有政府大力鼓励像“老庄主”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收集、整理菏泽牡丹方面的历史资料,总结外地的最新栽培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菏泽的牡丹才会越开越美丽。
花卉“绣”出民俗长卷
鉴于牡丹的独特影响,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突出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的主题,每届都有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地区等国内外的数百万客商前来观光旅游和开展经贸活动。
在国际牡丹花会的推动下,群众的参与性越来越强烈,以前沉寂于民间村落的秧歌、竹马、高跷、唢呐、“羊抵头”等民间文化活动也纷纷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巨野县的农村,放下锄头提起笔头的人越来越多了,牡丹工笔画成了许多农民习以为常的掌上“玩物”,一部分农民靠画牡丹走上了致富门路。据市场调查结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牡丹工笔画约占80%的份额是出自巨野农民之手。为此,这个县也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
为期3天的中国(鄄城)第二届国际人发风情节也与菏泽国际花会联手打造“经济套餐”。菏泽市鄄城县是全国最早从事人发收购和加工的地区之一,往往不被人重视的“人发”在这里变成了“乌金”。经过30多年发展,鄄城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发原料集散地。这些或乌黑亮丽、或金光灿灿、或银丝飘逸的发制品,大多销往美洲、欧洲、非洲等地,成了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据初步统计,在这次人发风情节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共达成了15个合作意向,涉及金额达2亿元。
在菏泽的几天里,无论是质朴无华的宣传部长那充满改革意识和现代术语的建设前景的讲话;无论是在荒僻的土地建起的格局讲究的曹州书画院,描绘出的笔调细腻、仪态妩媚的工笔画;还是那衣着朴拙的农家孩子为笔者表演武术的精彩,都会吸引住笔者的眼光。
当笔者乘火车离开菏泽时,不由得默默祝福:愿牡丹这个以往只存在于温室暖房中的花中贵族,在这片纯朴的土地上开得更艳,“走”得更远。
I. 菏泽牡丹的栽培历史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早在南宋就记载,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独领风骚500余年,2012年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12万余亩。《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即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
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同时,让牡丹冬季开放的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了菏泽花农的一门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和空气,使牡丹隆冬发育,春节怒放。
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2012年菏泽牡丹种植约十二万余亩。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时候,千顷牡丹,一望无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好似人间仙境一般。2012年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2012年,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2012年,菏泽供应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几十万株,品种达200余个,除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阳、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12年,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品种多至1237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J. 菏泽牡丹的由来
菏泽牡丹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菏泽牡丹已经发展为花色有粉色、红色(含紫红色)、紫色、蓝色、黄色、白色、黑色、绿色、复色总九大色系,各色系有深、淡、浓之分。根据花朵形态和雌雄进化程度,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蔷薇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干台阁型、楼子阁型共十个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