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清任熊牡丹图

清任熊牡丹图

发布时间: 2022-06-04 14:02:12

A. 有人清楚任伯年树叶人物画吗家里有一套老人留下的

任伯年(1840-1896),名颐,浙江山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任颐是近代杰出画家。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浙江山阴人,因此他的画署款多写山阴任颐。任伯年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
女任霞,善画;子任董,工诗文、书法。
任伯年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等人。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董,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岩)笔意,更加简逸灵活。传神作品如《三友图》、《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 谓神形毕露。
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
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 、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数量很多,但从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没有超出80年代,但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特别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的佳境。
作品流传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为光绪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个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陈小蓬斗梅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光绪三年(1877)作《五十六岁仲英写像》、《雀屏图》。光绪七年(1881)作《牡丹双鸡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渔归图》,收入《陆氏藏画集》;仿《宣和芭蕉图》,收入《南画大成》。次年作《人物册》,收入《南画大成》。十一年(1885)作《壮心不已图》、《墨笔人物山水册》、为外祖赵德昌夫妇写像。

B. 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和交河故城就会更加个好成绩个和成绩合格海关监管

C. 梵高同时期的抽象画家

荷兰画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和他同时期的画家有:

居廉(1828~1904),清代画家。字古泉,自号隔山老人。居巢之弟。工花鸟、草虫、人物,尤以写生见长。笔法工整,设有色妍丽。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创造了撞水和撞粉法。作品有《花卉草虫图册》和《牡丹双蝶图轴》等。

罗清(1821~?),清代画家。字雪谷。擅长指画。作指画时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七十四岁双目失明时,仍能以指头画兰竹。其作品笔墨变化,浓淡交融,别有意趣。作品有《兰竹石图轴》等。

赵之琛(1781~1860),清代画家。字次闲,号献父。工书法,善画山水、花卉、佛像。山水师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用笔萧疏、幽澹。花卉用笔潇洒,着色淡雅。作品有《双勾竹石图轴》、《梅花山茶图轴》等。

刘彦冲(1809~?),清代画家。号泳之。工诗文,善画山水、人物、花卉。师法朱昂之而青出于兰,是晚清杰出的画家之一。作品有《山水图轴》等。

虞蟾(约1785~1864),清代画家。字步青,号半村老人。早年画北宗工细山水,画笔苍莽雄肆。壮年入供奉局,晚景凄凉。作品有《丹枫绝壁图轴》等。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兼长,尤以人物画著称。人物学陈洪绶,风枚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意味。其绘画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性。作品有《瑶宫秋扇图轴》、《少康像》等。

任熏(1835~1893),清代画家。字舜琴、阜长。任熊之弟。善画人物 、山水、花卉、禽鸟。亦长于园林设计。其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任熊,然奇躯伟貌,别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花鸟画则工写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作品有《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等。

任颐(1840~1895),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后改名颐。擅长画肖像、人物、花鸟。其人物画题材广泛,尤善写真术。其花鸟画,手法多样,博采众长,无论是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均能运用自如,多用湿笔,运用淡墨尤有独到之处,能在写意画中掺和水彩画法,风格清新活泼。其山水画,气象万千,别具丘壑。作品有《饭石山山农像轴》、《芭蕉红叶图轴》、《仿高克恭云山图轴》、《酸寒尉像轴》等。

虚谷(1824~1896),清代画家。俗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出家后以虚谷为名,号紫阳山民、倦鹤。工诗,善画花鸟、蔬果、人物肖像。其人物肖像画造型准确,面部有一定立体感,刻画较精细,而衣纹及背景用笔简率,但仍能融为一体。其花鸟草虫则善用枯笔逆峰作颤动的线条,似断似续,韵味十足。作品有《杂画册》、《花鸟水族图册》、《枇杷图轴》和《梅花金鱼图轴》等。

朱偁(1826~1900),清代画家。早年名琛,后更名为偁,字梦庐,号觉未。善画花鸟,晚年画艺大进,然未脱霸气。作品有《桃花白头图轴》等。

赵之谦(1829~1884),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撝叔。工篆刻、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师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继承陈淳、“扬州八怪”的传统,并融合金石篆刻,笔势流动,结构新颖,是近百年来著名书画家之一。作品有《积书岩图轴》、《古柏图轴》等。

蒲华(1830~1811),清代画家。字作英、胥山外史,原名成,字竹英。工书画,早年花卉学徐渭和陈淳,晚年画竹学文同,山水、树石取法石涛、石溪,笔法淋漓潇洒,不拘成法。作品有《山晴水明图轴》等。

吴昌硕(1844~1927),清末民初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俊卿,初字香补,中年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别号老苍、石尊者、苦铁等。工篆刻、书画。其画取法赵之谦,上追八大、石涛、陈淳、徐渭,并以金石、书法的笔法入画。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诗文和不凡的书法,并加盖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作品有《桃实图轴》、《葫芦图轴》、《梅花图轴》和《菊花图》

D. 问: 我想下载一些古代的画作,高清的,在什么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到

wikiart,维基艺术网络,在网络上搜可以搜到,不过搜画得搜英文,比如搜中国画(Chinese painting),维基里全是高清图没有水印,内容特别全面专业

E. 哪位童鞋能告诉我有关花的书法作品及美术作品的由来和简介啊!!!!多一点,要简单明了,我不甚感激……

有关花的部分民间故事:
1、花神之并蒂莲:
传说很早以前有这么个村庄,村中有一口大水塘,塘里年年长满荷花,人们都叫它荷花塘。这塘东住着一个姓洪的员外,家里很有钱,可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女。这一年,员外妻子怀了孕,洪员外日夜烧香敬神,求菩萨保佑他生个儿子,可是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孩。洪员外闷闷不乐。他妻子为了安慰员外,便和员外商量,把这个女孩当儿子来养,对外人就说生了个男孩子,并给孩子取名叫“赛郎”。后来赛郎慢慢长大了,装束打扮就一直象男孩子一样。十二岁时,洪员外在荷花塘前面立了个书馆,请塾师教赛郎读书。外面人都以为赛郎是男孩子。再说这塘西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老夫妻俩生活还过得去,就是没有儿子。他老婆曾生过三个儿子,都没活过周岁便死了。为这事老白曾经几次找人算过命,都说他俩是“命里无儿”。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儿还能活,若生下个男孩来怕又保不住。他妻子想了个办法:“若生下儿子,只把他当女儿养,就不会再死了。”后来,真的又生了个儿子,夫妻俩便给这孩子戴了耳环,取名叫“贞娘”。贞娘长到十三岁,穿戴打扮起来比女孩子还标致。老夫妻疼儿子,想尽办法要供贞娘读书,听说东村洪员外家立了书馆,便求人说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贞娘送去读书。外面人都以为贞娘是女孩子。贞娘到了学堂,和十几个孩子在一起很合得来,特别和赛郎更要好,每天上学在一个书桌上读书,下学时两个人要在荷花塘边玩一阵子才分手回家。同学们看他俩那样亲近,有一天趁老师不在,就闹着玩,要赛郎、贞娘拜花堂,直到老师回来了,才跑回桌去读书。谁也不知道赛郎是女,贞娘是男;赛郎也以为贞娘真的是女孩,贞娘也以为赛郎真的是男孩。一晃三年,赛郎和贞娘的年龄都大了,在一起读书、玩耍也越来越亲近。老师看不过去了,劝他俩以后不要再手拉手地跑出去玩,免得人家说闲话。他两个表面上都答应了,心里却不愿听。贞娘想:先生不知我和赛郎两个都是男子,两个男子在一起有什么关系?赛郎也想:先生不知我和贞娘都是女子,别人笑怕什么!洪员外虽说常见他俩在一起玩,心里反觉得女儿和贞娘在一起倒好,免得她和男同学在一起惹事生非。老白夫妻当然也是同样的心思。这时候赛郎已十五岁了,贞娘是十六岁,两个人时常想起刚入学时玩拜花堂的事来。赛郎心想:贞娘这个人又聪明又和气,才学又好,将来谁要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贞娘也这样想:自己若真是女子,一定要嫁给赛郎。转眼又过了三年,学生们都要分手了。赛郎对贞娘说:“学业期满,从今以后你、我恐怕不能常见面了。”说着流下泪来。贞娘说:“赛郎弟弟,不要难过,我家离你那儿不远,可以经常来往。”可赛郎心里晓得:自己年纪大了,从今后就要被父母关到绣房里不能出门了;再说自己和贞娘都要嫁人,谁晓得嫁到哪里去呢?好对贞娘说:“我俩结拜做姊妹吧!”贞娘想:两个男子拜姊妹,岂不笑话?连连摇手:“不、不、不,还是结拜做兄弟吧!”争了半天,最后都说:“算了,就是结拜好了!”就这样,两个人糊糊涂涂地在荷花塘边结拜了。赛郎回家后便换了女装,整天呆在绣房里,时常想念贞娘。贞娘在家,也总想着赛郎。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亲就让贞娘摘掉耳环,换上男装,要他给老白穿孝打灵幡,送老白入土。直到这时,全村人才晓得贞娘原来是男的。消息传到洪员外家里,赛郎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同窗多年竟不晓得他是男子;喜的是,遇见了贞娘这样可亲的人。可是洪员外听了这个消息竟大发脾气,叫人把贞娘的母亲喊来,当面骂了她一顿:“你家养了儿子,谁还会抢了你的?为什么男扮女装送到我家书馆来读书?整天与赛郎在一起,败坏了我家门风!”贞娘的母亲听得糊涂了:“我家贞娘与赛郎在一起,有什么败坏门风的哪?”员外老婆在旁一说,她才晓得赛马郎原来是个女的,也免不了吃了一惊。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讲道理。便也气愤地说:“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装去读书,为什么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装去读书呢?”洪员外无言可答,命人把贞娘的母亲赶出了大门。贞娘听母亲说赛郎是女子,高兴极了,立志要娶她。母亲晓得洪家不会答应,不肯找媒人。于是贞娘整天闷闷不乐。过了几天,忽然洪家丫环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赛郎写来的。信上说她被父母关在绣房里,如何想念贞娘;又说她知道了贞娘是男的,心里如何高兴。贞娘看了信,知道赛郎待他有心有意,高兴得不得了,忙写了封回信,叫丫环带回去。从此后,两个人便你来我往地通起信来。一天晚上,贞娘又要母亲托媒去提亲,母亲心疼儿子,答应试试。没想到媒人未进洪家大门就被赶了出来。媒人对贞娘说:“死了心吧!员外说了,一则嫌你家穷,养不起他女儿,二则你俩原是同学,如今嫁给你就是‘无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门风。”贞娘见事情不能成功,忧愁成病;他母亲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说赛郎听得白家托媒提亲被父母回绝一事,也急得闹起病来。洪员外为了让女儿死了这条心,偷着叫人把白家母子赶出村去。赛郎听到此消息,气得索性连饭也不吃了,从此病情一天重似一天。再说贞娘母子被洪家赶出村,搬到四十里外的城里去住。过了不久,贞娘的病稍好些了,谁知母亲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贞娘只好靠每日做些小生意维持生活。过了几个月,母亲死了,贞娘安葬了母亲,决心回村去找赛郎。他把家里破烂东西卖掉,办了一些花线等货物,打成包袱,扮成“卖货郎”,回到村中,住在破庙里。 一天,他摇着手中的拨郎鼓,偷偷地绕到洪家后园门前。赛郎的丫环听到鼓声出来买花线,一见是贞娘,惊喜万分,急忙跑进去告诉赛郎。赛郎随即写了封信,让丫环交给贞娘,叫他快些离开这里。贞娘跑回庙里,打开信一看,原来赛郎约他今夜三更在荷花塘相会。贞娘高兴啊,眼睁睁地盼着天黑。三更时分,荷花塘边,赛郎和贞娘一见面就抱头大哭起来。哭症哭着,赛郎对贞娘说:“爹爹心狠,我俩今生难成夫妻。望你保重身体,不要再挂记我了。”说完就往水里跳。贞娘一步上前拖住她,哭着说:“我俩生不能在一起,情愿死在一起。”说完,抱起赛郎一同跳入水中。丫环等到鸡叫还不见赛郎回来,知道还了事,也不敢声张。第二天,洪家上下各处寻找,找到荷花塘边,见有赛郎的一只绣鞋,知是跳了水。洪员外急忙命人打捞上来,只见贞娘、赛郎两个人紧抱在一起,几个人用力拉也拉不开,洪员外便命人将他俩埋在荷花塘边。当晚只听得响雷打闪,下了一夜大雨。等到天明,只见荷花塘水一直涨到赛郎、贞娘坟前,将坟围了起来;坟上长着的荷花,花茎比人的大拇指还粗,顶上开了两朵花,一红一白紧紧地靠在一起,人们便叫它“并贴莲”,以后便叫成了“并蒂莲”。
2、花神之牡丹花:
牡丹因其雍容华贵,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我国的国花。相传在很早以前,洛阳邙山脚下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药砍柴,妻子在家纺纱织布,日子过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两人爱如至宝,取名叫英哥。英哥九岁时,他爹死了,后来,他妈又得了个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发热,白天发冷,面黄饥瘦,四肢无力。为了治好妈妈的病,英哥到处请医生看病抓药,可是跑遍了周围九乡十八镇,还是没把病治好。后来,英哥自己也累病了,他妈说啥也不让他再去请医生了。这一天,英哥听别人说,邙山顶上有个仙人台,台旁长有灵芝草,谁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瞒着他妈,偷偷地向山里走去。他走啊走啊,不知翻了多少山,路越走越陡,有些地方得脚蹬手攀地向上爬。当他快爬上山顶时,头也晕,心也跳,肚子饿得咕咕叫;脚一抖,手一软,“骨碌碌”从上面摔下来,昏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英哥见身边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他赶紧爬起来,问那老头哪里有灵芝草。那老头问他要灵芝草干啥,他说:“俺妈得了一个奇怪的病,俺要找灵芝草给他治病。”那老头听了,摇摇头,说:“灵芝草也治不好你妈的病。”英哥一听,伤心地大哭起来。那老头点点头,从身边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铁棍,递给他说:“你把它磨成一块一分厚,一寸长工的小铁片,到那时我就有办法。”英哥接过铁棍,二话没说就走了。他在小溪边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来。磨呀磨呀,胳膊累肿了,手也磨烂了,一滴一滴的血不信地滴到铁棍上。谁知那血一滴到铁棍上,铁面无私棍就缩小一点。滴着滴着,那铁棍突然“啪”一声裂开了,从里面跳出一把金光闪闪的小钥匙。英哥慌忙拾起来,正要去找那老头,不料一转身,发现老头就站在自己身后。老头笑嘻嘻地说:“好孩子,真有决心!好了,好了,你可以去了。那天上有个瑶池,瑶池里有个王母娘娘,在王母娘娘的花园里,有一间小房子,那是王母娘娘的炼丹房。你只要进去拿到一粒仙丹,就能治好你妈的病。”英哥问:“天那么高,我咋去呢?”老头说:“这好办。”说着,从腰间摸出一只小葫芦,从里边倒出一颗红药丸,递给英哥,说:“你把它吞下去。”英哥吞下那颗药丸,顿时觉得体轻似燕,飘飘欲飞。他向老头拜了三拜,然后身子一纵,冲天而去。不一会,英哥只见一大片亭台楼阁在五彩云中时隐时现,阵阵仙乐随风飘来,近前看时,门额上写着“瑶池”两个金字。英哥按照白胡子老头说的,左拐右弯来到王母娘娘的花园。只见花园里面奇花簇簇,异草铺地,一座小房子金光四射,房门上写着“丹房”二字,一人比头还大的石锁锁在门上。英哥欢喜异常,急忙掏出钥匙,朝石锁孔里一拧,那石锁“哗啦”一声自动落了,房门也跟着不推自开。英哥进得门去,见桌上放着很多长脖子细瓷瓶,瓶里装满了仙丹。他想:凡间有很多人,我应该多带些回去,送给他们一点,如果他们以后得这种病,也能治好。想着就脱下身上的布衫,狠命包起来。就在这时,只听“镗镗镗“一阵锣响,英哥情知不妙,背起衣兜就跑。原来,王母娘娘听到丹房有动静,带人直奔这里而来。英哥来到南天门后,见王母娘娘带阒人仍紧追不放,心里想:背得多了跑不快,还是把这东西扔到人间去,不管谁拣着,都能治病。看看快到邙山了,后面王母娘娘已经追了上来,衣兜一抖,尽数倒了下去,想到只要妈妈拣着一粒,就能治好莱坞病,心也宽了。王母娘娘见英哥把仙丹全部撒到人间,勃然大怒,举剑朝英哥头上砍去。不料那剑却被拂尘挡住了,原来是那位白胡子老头来了。王母娘娘气得双脚直蹦:“好哇!又是你这个老头,你还我的仙丹!”老头哈哈一笑,说:“圣母息怒,只因天下百姓有灾难,玉帝让老朽拯救,老朽才命英哥来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听说玉帝有令,只好作罢,悻悻回天廷去了。原来这老头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对英哥说:“你撒下去的仙丹已入土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的根皮剥下来煎成汤,你妈一喝就好了。”英哥回到家里,见母亲昏倒在门口,急得手足无措,忽然想起南极仙翁的话,慌忙到外边去找,只见房前屋后,溪边路旁,长满了很多没有见过的鲜花,那花千姿百态,鲜艳无比。英哥知道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汤让他妈喝。他妈喝下去果然灵验,毛病很快就好了。当时有很多人也害这种病,英哥也让他们喝,他们的病也很快都好了。因为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们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灵气,开的花异常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花草,世上都称它“天香国色”。后来,人们又发现这花分为睢雌、雄两种,雌的称“牝”,雄的称“牡”。雌的慢慢演变成了芍药;雄的,人们又给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们还称牡丹和芍药是姊妹花。
3、花神之菊花:
中国是最早种植菊花的国家。早在基督教诞生前五百年,孔夫子已描述过黄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广之花。关于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十二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面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 ,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十六瓣菊花。
4、花神之玉簪花:
相传王母娘娘对女儿的管教非常严,小女儿性格刚烈,自小喜欢自由,向往人世间无拘无束的生活。一次,她趁赴瑶池为幕后祝寿之机,她想乘机下凡到人间走一遭。不想王母娘娘早就看透她的心事,使她不得脱身。她便将头上的白玉簪子拔下,对它说:“你代我到人间去吧。”一年后,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长出了象玉簪一样的花,散发出清淡幽雅的香味。人们喜欢它花形的脱俗,称它为“江南第一花”。宋朝诗人黄庭坚有诗道:“宴罢瑶池阿母家,嫩惊飞上紫云车。玉簪落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5、花神之山茶花
山茶顶风冒雪,不怕环境的恶劣,能在严寒冬天久开不败,战斗的人民都赞扬它是胜利花。山茶被称为胜利花,还有另一传说:明末代皇帝崇祯手下的总兵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吴三桂投降清军,并引进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充当先锋,杀死明桂王,清封他为平西王,守云南。吴三桂在云南,横行霸道,在五华山建宫殿,造阿香园,传旨云南各地献奇花异草。陆凉县境内普济寺有一株茶花,高二丈余,花呈九蕊十八瓣,浓香四溢,为天下珍品,陆凉县令见到旨谕,使到普济寺,迫令寺旁居民挖茶树。村民不服,直到天黑。无人动手下锹。这天夜里,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一位美丽姑娘走来,手里拿着一枝盛开的茶花,对老人说:“村民爱找,培育我,我的花只向乡亲们开放,吴三桂别想看到我一眼。你们留我留不住,执意抗命会使百姓吃苦。还是让那县令送我去吧,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定能胜利归来。”老人伸手去握姑娘的手,一惊醒来,原来是一个梦。第二天老人将梦情告诉村民,大家认为是茶花仙子托梦,就照她的意见办吧!县令亲自押送村民将茶树送到吴三桂的阿香园,谁知茶树刚放下,巳便听“哗”的一声,茶树叶子全部脱光。吴三桂大怒,责怪县令一路保护不周。谋臣进言:“一路日晒,常有此情况,栽下去仍然可活的。”到了春天,茶树长了一身叶,就是不开花。吴三桂向茶树抽了一鞭,留下一道伤痕。第二年春天,吴三桂带众姬妾,到阿香园赏花,见茶花只有几朵瘦小的花,吴三桂愤愤地说:“这是什么举世名花!”举鞭又抽去,茶树干上留下第二道伤痕。第三个春天,吴三桂见园中一片凋零,什么花也不开,茶树上蹲着一只乌鸦,向他直叫。吴三桂怒火直冒,挥鞭又向茶树抽去,第二道伤痕上渗出鲜血。吴三桂下令把花匠抓起来办罪。茶花仙子为搭救花匠,不顾自已伤痛,来到吴三桂梦中唱道:三桂三桂,休得沉醉; 不怨花王,怨你昏愦。 我本民女,不求富贵, 只想回乡,度我穷岁。 吴三桂举起宝剑,向茶花仙子砍去。"咔嚓"一声,宝剑劈在九龙椅上,砍下一颗血淋淋的龙头。茶花仙子冷笑一声,又唱道: 灵魂贱卑,声名很臭。 卖主求荣,狐群狗类! 枉筑宫苑,血染王位。 天怒人怨,必降祸祟。 吴三桂听罢,吓得一身冷汗,便找来一个圆梦的谋臣,询问吉凶。谋臣说:“古人有言,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伏。茶树贱种,入宫为祸,出宫为福。不如贬回原籍,脱祸为福。”吴三桂认为有理,便把茶树送回陆凉。茶树回乡,村里男女老少都出来迎接。大家摸着树干鞭痕,悲喜交集,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夜,村民们做了一个大家相同的梦:茶花仙子对大家说:“与敌人作斗争,要耐心、要韧桂,我虽伤痕累累,但我终于回来了,我是胜利者。”从此,在云南都称山茶花为胜利花,山茶花开,总是显示了人们战斗胜利的喜悦。
6、花神之水仙花:
中国水仙花属石葱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生得颇象洋葱、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 代称“天葱”。之后,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这里有着许多关于水仙花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据说,宋朝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带回培植。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 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请假回乡,船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传下。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朝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 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只行经长江口,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希腊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而有一次,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水仙花早在宋朝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洋了。“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寒冬时节,百 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 ,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 ,没有明显的付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布的范围极小,只 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园山挡住了烈日,园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较短,为水仙花栽培创造了有利格条件。当地有歌云:“园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 出了水仙头。”
14玫瑰花:初恋。玫瑰的总体象征是美,爱,恋。白花表示恋情,诚心相爱;红花则是贞洁,艳丽的意思;黄花则表示嫉妒不贞,所以送花时应对不同的花色含义区别清楚,十五世纪英国发生了一场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玫瑰是英国的国花,当时互相敌对的王族约克家族和兰加斯特家族为了争夺王位彼此攻杀,兰加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章,约克家族则以白玫瑰为标志。因此这场长期的流血战争在历史上被叫做“玫瑰战争”。

F. 海上画派的创始人是谁

清末民初,继“扬州八怪”之后,出现了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海上画派。海派画家群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代表画家有:
任伯年(1840—1895),名颐,浙江绍兴人。四十多岁,艺术成熟,名声大噪。任伯年练得能悬腕中锋画极细之处。他还学习民间绘画和西洋水彩画,注重写生。吸收素描、色彩的技法,加强中国画写实成分。任伯年重视观察生活,采访民情,通过表现某些历史题材,以借古喻今的方式创作了具有爱国主义情绪的作品,如《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莫干炼剑》等。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22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无意仕途,仍潜心研究艺术。据说他在30岁时,任伯年见到他的画,认为其笔墨已很有功夫,竟拍案叫好。吴昌硕从篆刻书法入手,把金石篆籀笔法引入花鸟画中,形成“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的风格。吴昌硕画梅,苍劲老辣,雄健凝重,画兰于苍健中透出秀丽、高雅。他画牡丹,施用浓艳的洋红,与墨色对比,透明强烈,艳而不俗。
任熊(1822—1857)、任薰(1835—1893)两兄弟曾师法明末画家陈洪绶,精于人物、山水、花鸟,他们对任伯年早期绘画有一定影响。任熊、任薰、任伯年以及任薰之子任预,并称“四任”。
虚谷(1874—1896)颇受扬州画派影响,得罗聘神韵,喜用枯笔焦墨,于侧逆中求方正,他的花鸟画很有个性。
赵之谦(1829—1884)书法承北碑,篆隶师邓石如,长于花卉。
除上述画家外,海派的主要画家还有胡公寿、蒲华、钱慧安、吴友如等

G. 张熊的生平简介

他 喜爱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版“沪上寓权公之冠”。张熊最擅长画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幛,以寻丈计者愈见力量。他画的花鸟、草虫、蔬果、人物、山水都很有功力,精篆刻,绘画注重写生,亦善八分书。花鸟画初亦宗恽南田,后自成一家,富于时代气息,极受社会称赞。张熊的绘画用色艳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赏,带动了一批画家活跃于画坛,时称鸳湖派,是当时在上海、苏杭一带比较流行的画风。从其学画者甚众,授徒自有一套由浅入深的方法,其课徒画稿200余页,民国时期由中华书局印行,今犹再版行世。清同治中(1862—1874),宫廷征画士,潘祖荫举荐张熊,推辞不赴,以鬻画终其身。 卒年八十四。妻钟惠珠,字心如,嘉兴人。工画梅竹及著色花卉,娟秀有致。咸丰九年(1859)作《花卉图》,有称于世,别有传。与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张熊亦工诗,著作有《题画集》、《银藤花馆诗钞》 。

H. 任熊的年表

1823年 清道光三年(癸未)1岁
六月十二日,生于浙江萧山,名熊,字渭长,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为民间画师。
1826年 道光六年(丙戌)4岁
自幼喜涂抹,从张雅堂夫子读,偶检其书包下,皆画稿耳。从村塾师习画。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13岁
弟任熏(阜长)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后拜任熊为师。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16岁因早年丧父,家境清贫,弟妹年幼,约在此时,开始卖画自给,承担家计。
1840年 道光二十年(庚子) 18岁
作《楷书七言联》纸本立轴: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岁
作《仕女图》,后周闲题《昭君怨》词于其上。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岁
在宁波、杭州、苏州、上海一带,卖画维生。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岁
在定海观吴道子画石刻,力摹唐人笔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岁
与同乡陆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圣音寺观五代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寝卧其下,临摹不辍,对唐人画法的认识更进一步。(见吴恒仲英跋任渭长《松阴图》:道光丙午偕陆次山侨寓西湖,得贯休十六尊者像,寝卧其下。)
作《仿贯休十六罗汉图》大册页(现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岁
夏五月,作《采药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自题五言律诗一首,诗格不俗。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岁
始与周闲(存伯)订交于钱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终日临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再易一缣,必胜乃已。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任处士传》)
作《钱江龙见图》赠周闲。记二人于八月钱塘观潮之事。
作《博古图》,后流入日本。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岁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图》四屏。作《烟柳兰舟扇》并题词一阙,调寄《江南好》。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28岁
寄居周闲范湖草堂,初识诗人画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号大梅山人)。春,与友人共游镇江之金山、焦山与北固山。继游明州(宁波,镇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险奥,一树一石有奇致,亦必流连其间,曰:'此天生画本也'。
秋,寄居宁波姚燮之大梅山馆,朝夕诗画切磋,越二月有余,摘梅伯各色诗句,绘成《大梅山民诗中画》6册,120页。是册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鸟、虫鱼、走兽、鞍马、山水、楼台、宫室等等,诗奇画绝,珠联璧合;一册之中,工笔写意,错杂出之,光怪陆离,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册页,当推此为第一。此图之六册装原本,现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册装摹本(或为陆恢所摹),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铜雀春深》团扇,赠姚燮。
作《宋元词句仕女》册页,十六开。为姚景皋(姚燮长子)所请。
作《梅花仕女图》纸本横披于立秋第二日,于大梅山馆。(见《南画大成》卷七202页,又见《海上名画》6页。现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图》(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凤凰牡丹图》、《斗母天尊图》(现藏上海博物馆)、《花鸟图册》20开、《花卉图册》20开、《玉兰双鸾图》(现皆藏南京博物院)、《瑶台祝寿图》(六条通景挂轴)、《宋元词句仕女图》(26幅)、《山水图》(现藏上海朵云轩)、《柳林仕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桃花锦鸡图》(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补景仕女图》(现藏浙江天一阁博物馆)、《琵琶半掩图》(纨扇)。
秋,为浙秋作《百花图卷》于大梅山馆。(图见香港佳士得拍卖图录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归萧山,与里中曹峋(子嶙)订交,于时,里中人始重其所为画。杜门者一年。
1851年 咸丰元年(辛亥)29岁
正月十五日,书引首并自跋《大梅山民诗中画》图册。
咸丰初年(应该约在1853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得江山之助,笔法愈健。既归,鬻画苏州以自给,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见《萧山县志稿》)。
初识张熊子祥(1803~1886年),并过访之。作《梅花灯烛图》。
冬,周闲自楚还,遂重访周之范湖草堂。(见《任处士传》)
作《端午锺进士进爵图临陈章侯》纸本立轴(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梅竹双清图》纸本立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湘湖记游图》(现藏上海文管会)、《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醉酒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图》册页(现藏镇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 咸丰二年(壬子)30岁
应周闲之约,游吴(苏州),一至沪渎(上海)。有大腹贾,欲以千金交,不乐其请,拒之而去(见《任处士传》)
渭长之在吴也,闻粤西变,日与周子存伯论兵,有请缨志。(见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华阳道院,与畲镛、黄鞠、杨韫华、韦光黼、孙聃、齐学裘,结书画之社于蓬莱阁,公推为主持,并先后作《蓬莱阁雅集图》、《晚晴楼七夕小宴图》等手卷,录其盛况,分别由姚燮作记系之图后。六月,周闲至,同游苏州之灵岩、虎丘。当时,吴之人辇金币、丐笔墨者,踵相接也。(见《任处士传》)时吴人怀白金荐绢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绘事日益工,众乃尼之,戒勿轻出(见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进入创作旺盛期。任熊与刘文起之孤女结婚。太平军拟攻南京,江南一带告急,友人黄鞠公寿(1796~1860年),为渭长礼聘刘氏孤女为妻。因时事紧急,黄飞书招任熊至,合卺于妇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云:金陵警告,羽檄纷布,居者惊走。公寿亟寓书招之,合卺于妇家,挈以归。刘公孙,字文起,有倚马才,下笔万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独奇周闲,千里贻书缔交。後刘文起死,其孤女留吴中。作《树下听琴仕女图》、《吹箫弄潮图》团扇、《桐荫抚琴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调琴啜茗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绿荫昼静图》(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煮药图》(现藏武汉文物商店)、《花鸟杂画册八开》(支那南画大成出版,现为私人收藏)。
1853年 咸丰三年(癸丑)31岁
二月,再至苏州,接刘氏女归萧山。
十月,至沪上,作《熏笼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作《菊石图》、《柳燕图》、《锦鸡图》、《紫薇图》(现皆藏故宫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花卉图册》、《麻姑献寿图》(现皆藏浙江省博物馆)、《兰亭秋会第二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镌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图》。
1854年 咸丰四年(甲寅)32岁
至吴中(苏州)与沙馥(山春)订交,并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胜。又收潘椒石为弟子,画花卉果品,笔极疏秀,而章法颇奇。(见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
春,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云: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预(立凡)生。于弥月汤饼之会上,以《列仙酒牌》镌刻印片,分赠诸亲友。作《锺馗图》(见《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花卉图》四屏(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鹰树图》、《富春山图》(现皆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王锡龄家藏)。
1855年 咸丰五年(乙卯)33岁
夏,应周闲之邀,与陈埙同游焦山,得驻军将领款待,尊为上客。
周闲从楼船诸军,扼京口,驰书相招。岁乙卯夏,偕陈埙重游焦山,总帅周公士法,副帅雷公以缄,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见《任处士传》)
入向荣戎幕,然时间应极短,不过月馀而已。咸丰初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见《萧山县志稿》)。
任熊随周闲返钱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为周闲(周氏的《范湖草堂记》要在三年后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图》手卷,长二丈,乃任熊山水画之代表作之一,亦为晚清山水画之重要作品。作《福禄寿三星图》纸本立轴,为此时人物画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瑶宫秋扇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临院本山水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四红图》(现藏中国美术馆)、《麻姑献寿图》(现藏上海朵云轩)、《元女授经图》(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仕女图》(现藏苏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吴,再与黄鞠、畲镛、孙聃诸人游。十二月,归萧山,又杜门一年。
1856年 咸丰六年(丙辰)34岁
在萧山杜门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剑侠传》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属首,并作记云:蓝叔子属渭长画,蔡容庄雕,时在咸丰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兰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黄菊酒谢蟹图》,并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为任熊仅存传世之印。
作《自画像》,并题十二时长调一阙,为渭长人物画精品。亦为中国历代画家画像及自画像中之代表作。作《于越先贤传》图80幅。作《补衮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丁兰叔三十岁小像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蕉荫睡猫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周星诒小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十万图册》十开(现藏故宫博物馆)、《少康小像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枯木竹石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论古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罗浮仙影图》与费以耕合作(现藏浙江嘉兴市博物馆)、《临陈无名人物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1857年 咸丰七年(丁巳)35岁
四月,次子立墉生。
闰五月,任熊染疾,病体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话图》纸本立轴,并自题七绝一首(现藏故宫博物馆)。八月,周闲过萧山,约游,不果。九月,周闲自天台还,任熊留之宿,谈燕浃旬。谓湘云寺后,岩石壁立,作种种云头皴,为天下第一奇胜,不可不游。时其疾未瘳,(周闲)辞俟后约,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后,酌鹦鹉杯,相赏甚乐。晚过曹氏(曹峋)葺苍草堂饮。任熊自有疾,不出户者五阅月。周闲来,始偕出,寻故人,揽名胜,兴致顿佳(《任处士传》)。作《椿萱并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秃树寒山图》(现藏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湖石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于家,年35。
卒之日,吴越之民,皆叹息不已。遗作《高士传》绘图未完,仅得26幅,尚缺披衣、颜子两图,由蔡照初镌版后,任淇属扉页,由王锡龄出资刊行。杨韫华、韦光黻倾资助其丧。故后,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尽师法。
周闲作《任处士传》,哀挽挚友之早逝. 周闲, 作为晚清著名词人与早期海上名家,为后世留下了有关任熊生平与二人友谊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图《于越先贤传》80幅,由蔡照初镌板,任淇书签,有王锡龄(啸篁)序,并出资刊行。
冬,同里王锡龄(啸篁)出资重刻任熊《剑侠传》图,并重刻其传于后。

I. 清代有哪些著名画家

一、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有四王四僧。
1、四王分别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受皇室扶植,是清初朝野共赏的画界正统派。四王强调谨守历代大家笔墨之法,所作多注仿某某笔法。章法也基本墨守陈规。虽然偶有写真山水,笔法上却也题上某某章法或笔法,以此表明正宗。
2、四僧分别是:渐江、髡残、八大、石涛。其中八大先出家为僧,后因参加反清暴动未遂而无法继续为僧,改为信道,故三僧加一道(八大山人),亦有戏称为三个半和尚的。四僧都擅于山水画,创作中强调直抒胸臆,反对食古不化,艺术上不为旧法所囿,笔法墨法借有所创新,对后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借鉴之路。而八大山人的大写意花鸟,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花鸟画家,至今仍发挥着极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二、以花鸟画为主的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扬州八怪画风大胆,针砭时弊,勇于创新,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三、宫廷画家。
1、雍正四年最高等级的画家有丁裕、詹熹、丁观鹏、程志道和贺永清五人;
2、乾隆六年有金昆、孙祜、丁观鹏、张雨森、余省和周鲲等六人,乾隆十六年增加了张宗苍、徐扬二人。
3、以郎世宁为代表的一批外国画家。

热点内容
试着画荷花 发布:2025-10-12 21:35:48 浏览:951
粉樱花清雅 发布:2025-10-12 21:13:56 浏览:961
黄心茶花 发布:2025-10-12 21:13:54 浏览:750
耐寒耐阴花卉 发布:2025-10-12 20:51:28 浏览:119
梧桐和荷花 发布:2025-10-12 20:46:00 浏览:746
雪梅花卉 发布:2025-10-12 20:38:06 浏览:530
朝鲜山茶花 发布:2025-10-12 20:23:08 浏览:917
樱花新餐厅 发布:2025-10-12 20:22:27 浏览:855
海棠柳天赐 发布:2025-10-12 20:17:27 浏览:279
52牡丹江麻将充卡 发布:2025-10-12 20:07:07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