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八角丁香
1. 八角,丁香,肉桂,小茴香,陈皮,丁香,甘草花椒这几料君臣佐使如何搭配
八角,丁香桂这些城乡他们要搭配的话,看你自己喜欢怎么搭配呀,有些东西他放在一起还是有香味的。这些作料还是比较好的。
2. 十三香中最主要的香料配方及比例是怎么做的
根据公开的十三香配方,其中包含了多种香料,包括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干姜等。比例分别是: 花椒5份,干姜4份,肉桂3份,良姜2份,八角1份,山奈1份,小茴香1份,豆蔻1份,阵皮1份,白芷0.5份,木香0.2份,丁香0.1份,大料1份。
3. 桂皮,八角,丁香,肉桂等产地
桂皮:广东省桂皮一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产。
八角:全球80%的八角来自中国,而全国八角产量的85%出自广西.广西悟州的苍梧、藤县、蒙山等县是广西又一个连片香料生产基地,目前八角种植面积已增至50多万亩,正常年景产干果4950吨左右,约占广西总产量的30%。这里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深受国内外商家的青睐。
丁香:丁香全世界约27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中亚和欧洲的温带地区。 中国是丁香的自然分布中心,有野生种类22种,其中18种为特有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
肉桂:广西肉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亚热带地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
4. 请问谁知道自然香料八角,三奈,肉桂,丁香等等的用途
1、八角
食用:八角为著名的调味香料,味香甜。八角果实在日常调味中可直接使用,如炖、煮、腌、卤、泡等,也可直接加工成五香调味粉。茴油和八角油树脂则通常用于肉类制品、调味品、软饮料、冷饮、糖果以及糕点、烘烤食品等食品加工业领域。
药用:八角供药用,有祛风理气、和胃调中的功能,用于中寒呕逆、腹部冷痛、胃部胀闷等。
2、三奈
食用:在烹调中多用于烧、卤、麻辣火锅,用量多在5~10克之间。广东人把沙姜用于制作盐焗鸡。四川江湖菜中有“三奈菜”的制作,即是说主料加上大量的三奈和干红辣椒、干花椒烹制而成。
药用: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3、肉桂
香料:枝、叶、果实、花梗可提制桂油,桂油为合成桂酸等重要香料的原料,用作化妆品原料,亦供巧克力及香烟配料,药用作矫臭剂、驱风剂、刺激性芳香剂等,并有防腐作用。
药用:肉桂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
其它:肉桂材质优良,结构细致,不易开裂,可制作高档家具。肉桂树四季常绿,枝叶繁盛,生物量和落叶量大,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
4、丁香
药用: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4)肉桂八角丁香扩展阅读
八角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南亚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占80%。在东南亚产区,主要以中国为主,其次是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菲律宾的加里曼丹等地区和国家。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海地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
主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宁、钦州、梧州、玉林等地区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600米。桂林雁山和江西上饶陡水镇都已引种,并正常开花结果。福建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也有种植。
5. 提鲜增香的香料有哪些
中餐干货调味料主要有:花椒(有时用麻椒)、大料、胡椒、干辣椒、桂皮等,这几样是最常用的;此外还有陈皮(或山楂)、丁香、豆蔻、山奈、良姜、小茴香、白芷、砂仁、香叶、甘草、木香、草果等,数一下,大概有十几种之多。(其他不属于干货调味料的主要指葱、姜、蒜等。)
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烧鱼用山奈和生姜,既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拓展资料:
香料(Perfume) 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或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除了个别品种外,大部分香料不能单独使用。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其中天然香料包括动物性天然香料和植物性天然香料;人造香料包括单离香料及合成香料。
香料是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被味觉尝出的香味的物质,是配制香精的原料。香料是精细化学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和单离香料3个部分组成。
古罗马诗人Statius在一首诗中对一场为宠物鹦鹉举行葬礼的讽刺,主人在他那宝贝过世之后还要举行一个类似于凤凰涅槃般的葬礼仪式,让它在用桂皮点燃的葬火中获得重生。
可以说,像桂皮这样的香料,在这个轮回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至少在香料被食用之前,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追起各种香料和调料是如何被人们认识利用的,会发现事实更加惊人。
6. 红酒用桂皮、八角、丁香煮熟的酒叫什么名字
丁香肉桂红酒丁香肉桂红酒具有开胃消食、振奋精神、疏筋活血、散寒暖胃内之功效,可作为胃虚容寒、冠心病患者辅助食疗品。
材料
主料:丁香1克,红葡萄酒1000克,肉桂5克
调料:白砂糖200克
做法
1、 将红葡萄酒、白糖、丁香末、肉桂肉四味原料合并混合。
2、 上锅隔水炖热,过滤即成。
(6)肉桂八角丁香扩展阅读
专为圣诞节诞生的肉桂热红酒,是西方传统的一款家庭聚会的酒精饮料。在宴席的厨房台上,在圣诞集市的摊位上,一桶桶冒着热气的红酒,漂浮着诱人的柑橘类水果,飘散出令人难以抵抗的香味。
美酒和美食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但美食与美酒若不能很好地搭配在一起,就很容易让人乘兴而至,败兴而归。因此,掌握一些餐酒搭配的基本规律便十分重要:最简单的有“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更深入一点有“风味呼应或风味互补搭配法”。
7. 13香中一共有几种香料 分别是什么
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杰克·特纳《香料传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
■ 胡椒、肉桂、丁香、生姜这些如今随处可见的烹调香料,在几个世纪前却昭示着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先声。
香料指在常温下能发出芬香,具有挥发性并能用以配制香精的芬芳有机物质,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大类。天然香料又分动物香料和植物香料两类。动物香料包括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海狸香等。植物(或作物)香料又分两类,一是用作芬芳、美化、装饰作用的,如取之玫瑰、蔷薇、香圆(橼)等的香精油,沉香、檀香等;二是用作吃食美食的。在吃食美食植物香料中,又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供人们闻香,如香草(香子兰)、薄荷、香茅、香青兰等,用于糖果糕点饮料的提香;另一部分用作烹调佐料,如丁香、胡椒、茴香、小茴香(莳萝)、香菜(胡荽、芫荽)、生姜、肉桂等。
■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三位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在成为地理大发现者之前是香料搜寻者。
如今随处可见的香料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们昭示着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先声。15~16世纪,西欧人冒死从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前往东方,进行航海大探险、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为了越过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等的掌控,直接获取东方的黄金、香料、珠宝以及其他特产等。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漫长时间中,世界远比它现在的样子要广袤和神秘。在西欧人眼中,香料是与其想象中神秘而华贵的东方形象联系在一起的。香料和香料贸易除了意味着惊人丰厚的利益之外,它们唤起的景象也是神奇而诱人的:“飘荡在热带海洋上的独桅帆船,东方集市的阴凉角落,大漠中逶迤而行的阿拉伯人骆驼商队,闺房中撩人欲望的馨香,蒙兀尔人宫廷的香筵……”西欧人因此对香料充满渴望,而他们所渴望的香料,便是今天我们主要用作烹调佐料的那些香料。
■ 古罗马壁画:落下风帆的古罗马船只停泊在港湾中。古罗马通过水路获得中国的丝绸和亚洲的香料。
1500年之后,凡在卡利卡特所得之胡椒无不浸染着红色血迹。——伏尔泰《通史论与民族的道德精神》
胡椒是名气最大的烹调用香料。胡椒(Peper nigrum L.)为胡椒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在多雨的热带地区。其未成熟果实干后果皮皱缩而黑,称“黑胡椒”;成熟果实脱去皮后色白,称“白胡椒”。
胡椒原产于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喀拉拉邦。上古时代就已传播到阿萨姆和缅甸北部。公元前6~5世纪胡椒籽作为药品和香辛料已为波斯人所知。在西方,公元前1213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鼻孔里就塞入了黑胡椒,作为把遗体处理成木乃伊的一道程序。古希腊人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便已知晓了胡椒的用途,尽管只有少数富翁才享用得起。据公元前后的斯特拉波之《地理学》记载,罗马帝国初期几乎每年都要派出一支由上百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航行到印度、东南亚、中国南海,收购采买东方的土特产、各种香料,其中就包括胡椒。返回时便利用可预知的季风,横渡阿拉伯海,再驶入红海北上,然后卸货上岸,走陆路到达尼罗河中下游。接着操驳船顺流而下,到亚历山大港又换乘海船。最后过地中海把货物运回意大利罗马。一次远航往返要花一年时间。这条东西方的主要海上贸易路线一直兴盛到中世纪后期、新航路开辟之前。
■ 位于热带地区的香料种植园。
老普林尼的《自然史》记下了公元77年罗马的胡椒市价:白胡椒每罗马磅(合327克)7第纳里银币(约重50克),黑胡椒每罗马磅4第纳里。3世纪的美食家阿皮修斯(G.G.Apicius)在1世纪的一本烹饪手册基础上编著了一本新的厨师手册,其中的大多数菜谱都包含了用胡椒调味。5世纪初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围攻罗马城,在谈判中要求的赎城退兵费就包括3000磅胡椒。胡椒的名贵程度可见一斑。元初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多次赞叹东南亚的胡椒等香料:秦海(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例如胡椒,色白如雪,即在此类岛屿也。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开后,直接燃起西欧人对东方黄金、香料等财富的渴望,是引起地理大发现的导因之一。1498年,达·伽马率葡萄牙船队开辟欧印新航路终于成功。当他们登陆进城后,一个在卡利卡特港城会说西方语言的阿拉伯商人问他为何远渡重洋而来。达·伽马的回答颇有代表性:“我们为寻求基督徒和香料而来。”
■ 东西方之间获利丰厚的香料贸易,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诱因之一。
胡椒果实至迟在汉代就传入了中国。《后汉书》卷八《西域传》有最早的记载:天竺“又有细布、好、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和帝时,数遣使贡献……至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这里,“胡”指来自域外,“椒”是对辛辣花椒属植物的通称。到了唐代,已有了对胡椒的性状描写。《酉阳杂俎》卷十八《广动植》载:“其苗蔓生,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这时已明确了胡椒用作烹调佐料,且透露出中国已可能在南方适宜地区零星栽培的信息。至宋代,胡椒作为东南亚的热带特产,出现在占城、三佛齐、阇婆等东南亚朝贡使团的贡品清单上。且数量巨大,动辄以万斤论。宋代还从占城、爪哇、三佛齐这三个国家大量输入胡椒颗粒。元末数次访问过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汪大渊在其《岛夷志略》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南海和北印度洋的胡椒产区,称爪哇的上好胡椒“每岁万斤”;印度的下里“地产胡椒,冠于各番,不可胜计……它番之有胡椒者,皆此国流播之余也”;古里佛“地产胡椒,亚于下里,人间俱有仓廪贮之”。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时,便在东南亚、南亚等地与番人互市,收购当地盛产的胡椒等香料。随行翻译马欢在《瀛涯胜览·古里国》中多有记述:古里国(今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多“胡椒,山乡住人置园多种。到十月间椒熟,采摘晒干而卖。自有收椒大户来收,上官库盛贮……各处番船到彼,王亦差头目并写字人来眼同而卖,亦取税钱纳官”。
■ 采摘胡椒的印度人。胡椒原产于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喀拉拉邦,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胡椒产地和主产地。
胡椒系中国饮食文化和烹调技术中的主角之一,胡椒入华后也成为传统中药之一,《唐本草》认为它主下气、温中、祛痰、除脏腑中风冷;《日华子本草》称它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