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国色天香的来源
⑴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哪全文是什么
这句诗出自《赏牡丹》。
原文: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1)牡丹国色天香的来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开成元年(836年),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直至晚年,刘禹锡在洛阳常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
开成二年(837年)五月辛未,适逢牛僧孺为东都留守,在洛阳南郭建造别墅,并把任淮南时,嘉木怪石,置之阶廷,庭中种植大量牡丹,牛僧孺常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此诗即为刘禹锡此时所作。
刘禹锡此时期有多首赏牡丹诗词,《思黯南墅赏牡丹》即是本文《赏牡丹》的姊妹篇。
赏析: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言绝句,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
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⑵ 国色天香是指什么植物吗
国色天香是指牡丹花,出自唐朝李正封的诗句: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这是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的来历。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意思就是:早晨天际被红霞染遍,聚会开始,大家举杯,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衣服被各色的酒香、花香沉浸。
⑶ 牡丹国色天香是哪个诗人所作
牡丹国色天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
⑷ “国色天香”原意形容的是花还是人
“国色天香”最早是用来形容牡丹花的,后来才被用来形容人。“国色天香”这一词源自于唐朝时期一位名叫李正封的舍人所作的《牡丹诗》。这首诗中有一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自古以来便因花色艳丽,观赏性高而颇得人们喜爱,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将牡丹当做观赏植物进行种植。等到了唐朝时期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他们对牡丹的喜爱更甚于前人,所以这个时期的牡丹诗也是非常高产的。
牡丹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花卉,很大一部分人都将它视为中国的国花。去年的时候,牡丹就曾以将近80%的支持率从《我心中的国花》这一评选中胜出。
⑸ 国色天香指的是什么植物
花中之王和国色天香指牡丹,这一般大家都知道,这里讲讲这提法来源,花中之王美誉在唐朝己流传,唐诗人皮日休有诗赞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夭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这诗中提到百花王,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提法来源,唐太和年间,唐文宗李昂在花园赏花,看到牡丹时问身边的程修已,"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程回答,中书舍人李正封有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听了赞叹不己,后人从诗中摘取国色天香形容牡丹。李正封原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李正封,元和二年进士,当过中书舍人,在中书省负责拟草诏旨的官,有文学资望者才能充任,还当过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位不高权重,唐时是分道负责,设十五人。
⑹ 牡丹为什么被称为“国色天香”
唐代,牡丹首先受到皇帝的青睐。
高宗皇帝曾召聚群臣宴赏双头牡丹专。武则天亦下命令将属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内廷。
开元中,皇宫内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牡丹盛开,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乘夜游赏,诏来翰林学士李白命赋诗助兴,李白即以牡丹喻贵妃,遂成“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清平调》辞三章,极是脍炙人口。
太和、开成间,唐文宗特地打听京城传唱的牡丹诗中,谁者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书舍人李正封,句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闻之嗟赏移时。
从此,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
⑺ 牡丹为什么被称为“国色天香”,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说起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诗歌当然是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文化符号,不过名花也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环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是初唐诗人卢照邻写下的千古名句。他还有一首《元日述怀》,里面有这么一句:“花舞大唐春。”淋漓痛快地道破了大唐是个勃然生气的朝代,如热烈和饱含希望的春天一样,名花自然也是大唐气象不可或缺的点缀。每个人对花的好恶不同,有人喜爱淡雅的菊花,有人喜爱亭亭玉立的荷花,今天我们谈起国花,却都会说是雍容富贵的牡丹,所谓“国色天香”嘛,这个成语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有挑剔牡丹颜色,不喜欢寻常大红大紫的诗人,也有品味独特,能品出牡丹除了国色天香和艳丽富贵之外的魅力,自然要数罗隐的《牡丹花》了:“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将明艳动人,解为无情而动人,境界翻入另一层,堪称警语。
⑻ “国色天香”出自哪篇古诗
“国色天香”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⑼ 牡丹为什么在中国可以达到“国色”的地位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为了评选,中国花协专门于2019年2月成立了国花评审小组。6月29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花卉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花评审专家研讨会,32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确定中国国花进行研究讨论。此次投票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授权。投票一经发出,引起网友热议,大量网民投票参与。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7日,中国花卉协会的工作人员董燕向记者表示,截至7月16日晚上11点,总共有6万多的投票,投票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选择牡丹。此次投票“只是收集民情民意”,把意见收集起来供上级参考,国花最终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
⑽ 牡丹花素有国色天香的美称是诗人谁的所作
刘禹锡《赏牡丹》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因为最后两句,我们都会把刘禹锡当作“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的第一位知音。
其实成语见于唐人李浚的笔记作品《松窗杂录》,说是大和、开成年间,某年暮春,当时的皇帝和妃子们在宫廷内殿欣赏牡丹花。皇帝是个文化人,平常喜欢诗画,看见牡丹如此鲜艳可爱,就问旁边的一个画师叫程修己的,说:“如今京城都邑之中牡丹花也处处盛开,听闻传唱的有好些文人作的牡丹诗,哪一首写的最好啊?”
程修己善画,诗画相通,自然也是个明白人,就回奏皇帝:“臣曾经听闻公卿之间都在吟唱玩赏一首牡丹花诗,是中书舍人李正封所作,臣记得其中两句是这样说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皇帝一听,也觉得写得好,真是贴合牡丹花的气质,玩赏之间,抬眼望到一旁正得自己恩宠的妃子,笑着便说:“爱妃若在梳妆镜子前饮上一杯紫金盏酒,那才更像李爱卿诗中所言一般哪!”以后别人若提到牡丹“国色天香”,大家就知道出处是唐代诗人李正封的诗句了,虽然可惜全诗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