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丁香园采访

丁香园采访

发布时间: 2022-05-21 05:42:33

Ⅰ GBN特写 | 不可复制的马斯克

作者?| 吴 静
编辑?|?Jane
出品?| 帮宁工作室(gbngzs)
“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就。谁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无法进步。”这是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里主人公的一句经典自白。
《徒手攀岩》记录的是主人公Alex Honnold(亚历克斯·汉诺德)在2017年6月,无保护攀登(没有绳索、安全带或任何防护装备)高达900米的酋长岩的故事。
这座坐落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巨大岩石,在屏幕下绚丽而巍峨。但它近乎光滑的花岗岩岩壁、极窄的落脚点,以及各种严峻的地势,都让众多徒手攀岩者望而却步。因而,Alex挑战前尚无人徒手成功登顶。
挑战酋长岩50多条攀岩路线中最难的路线之一,Alex仅用时3小时56分钟,全过程仅有的保护只是一双攀岩鞋和防滑粉。这一壮举被另一位著名攀岩人Tommy Caldwell(汤米·考德威尔)称为“无保护攀登界的成功登月”。
“一旦出发,就没有回头路,稍有闪失,就会粉身碎骨。”硅谷资深人才专家、Tesla前亚太区高级顾问Tom Zhang博士看完这部惊心动魄的纪录片之后,在其新浪微博中感叹道,“特斯拉创始人Elon·Musk(埃隆·马斯克),就像这个攀岩者。”
作为Tesla亚太区第一个HR,Tom Zhang协助组建了Tesla在中国大陆、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的早期团队。
如果非要在风云诡谲的商业世界寻找一位“亚历克斯”,马斯克或许是最合适人选。正如Tom Zhang所言,他们就像平行时空里的两个翻版,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的忠实信徒。
亚历克斯简直就是为使命而活。他在乎的全部事情,似乎只有攀岩本身。为此,他住在房车里,吃简单的食物,没有碗,就用平底锅炒点青菜,直接就着锅吃……他不在乎是否拥有财富,是否娶妻生子,如何调和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等。
而马斯克偏执而狂傲,经常游走于舆论界的两个极端。在经历炼狱般的种种磨砺后,他和特斯拉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2020年6月10日,特斯拉股价涨幅5.5%,总市值达1839亿美元,超过丰田汽车1814亿美元——这是一个将被铭记的历史时刻,继超越大众汽车集团后,特斯拉市值首次超越丰田汽车,坐上全球市值最高汽车企业之巅。
更多数字在为个迎接这个时刻而准备。今年3月,Model 3首次单月销量突破1万辆,两个月后,Model 3再次以11095辆位居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第一。没有人知道,倘若其二期工程建成,产能满负荷运转,特斯拉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市场上还会创造什么奇迹?
马斯克已经创造了人类奇迹。5月底,美国宇航局(NASA) 与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联手,商业载人航空计划(CPP)首次载人试航成功,开启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新时代。人类航天史就此被改写。
为什么是马斯克?为什么是特斯拉?中国企业应该向不可复制的马斯克和特斯拉学什么?
01.
为什么是马斯克
“中国成功的企业家,无论是科技、金融、地产,还是汽车,基本无人愿意真正投入到可能要经历巨大失败、经济损失、多年嘲讽和很可能无法规模盈利的事情之中。大家都努力在产品和人之间,做流通效率和生产关系及服务体系的优化,很少人真正从最源头最底层做事情。”
这段评述来自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创业者马斯克的最好注脚。
28岁时,马斯克以3亿美元卖掉他创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Zip2;31岁时,又以15亿美元卖掉他和彼得·蒂尔联合创办的第二家互联网公司paypal。实现财富自由后,他将全部财产投入新一轮创业潮,自杀般地同时从事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这三个极其“烧钱”的高科技行业。
最艰苦的2008年,他几乎同时面临两家公司倒闭的危险。
这一年5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汽车真相”网站甚至开设一个名为“特斯拉死亡倒计时”(Tesla Death Watch)栏目,且红极一时。
“人们像看笑话一样关注‘特斯拉死亡倒计时’,但其实非常残酷。”马斯克的弟弟金巴尔·马斯克说道,“有一天,甚至同时出现了50篇谈论特斯拉会如何灭亡的文章。”
这是马斯克创业期间的常态。即便屈辱在左,压力在右,他也竟然奇迹般地把三家公司向前推进——SpaceX成为航空航天业最稳定的运营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酷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太阳城目前是最大商用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供应商。
为什么是马斯克?
除外界普遍认为的勤奋和野心外,在一些资深硅谷观察者眼中,马斯克的成功,一方面源于他所具备的且十分罕见的“当代爱迪生”特质——不断创新,不断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他能调动各方面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背后折射的是,马斯克在公司内部成功地打造了一种让大家挑战不可能的文化。曾在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马斯克身边都工作过的乔治·布兰肯希(George Blankenship)表示,特斯拉的理念是,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只是还没有完成而已(It’s not possible – it just hasn’t been done yet.)。
乔治认为,乔布斯和马斯克很相似。“他们俩就像从不同的时间穿越到现在,试图把我们带到他们知道我们可以去的地方。为他们工作都非常疯狂,有时令人沮丧,有时令人振奋,但是当你完成了你之前认为不可能的工作之后,与他们一起工作的成就感非常酷。”
在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看来,马斯克永远会要求员工考虑“实现路径”,而不是和周围人争论“是否可行”,这就是一个创业家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
02.
为什么不可复制
在中国,特斯拉以及执掌者马斯克成为科技界、汽车界和财经界媒体追逐报道的对象。他们不仅适合被报道,还适合被谈论,其热度甚至超过其他国家对他的关注。
很多人都想不通,如果在特斯拉身上出现的调价、减配等类似风波,发生在任何一家中国传统汽车制造商身上,无疑都将带来巨大杀伤力。但令人奇怪的是,放到更长远的时间里看,特斯拉的市场号召力,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多大影响。
一位长期关注特斯拉的资深人士分析认为,最主要原因是,马斯克始终在给消费者传递一个强烈信号——特斯拉不是一个汽车公司,而是一个科技型公司,特斯拉本身是一个科技产品。这种科技自豪感带给用户的结果是,拥有一辆特斯拉的价值远远高于拥有一辆座驾本身,亦因此,大家对马斯克的容错程度相对更高。
马斯克确确实实颠覆了传统造车理念。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一方面,特斯拉开创了软件定义汽车性能与驾乘体验之先河。主要体现在整车、电池及电传动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工程水平,以及智能化软件及软硬件协同水平,尤其是OTA大大超出用户的体验预期。
另一方面,特斯拉树立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产品标杆。具体特质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以电传动系统为核心的整车设计理念。二是,实现“双M”设计构想,即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最大化,机器占用空间最小化。三是,通过优化整车结构和新型轻质材料运用,最大限度实现整车轻量化。四是,极简的智能座舱设计。五是,高效的Pack及BMS(电池管理系统)。六是,高水平的整车管理系统、电传动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以及三者的协同。
亦因此,特斯拉在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折损较少,电池寿命相对较长。综合概括,对产品和技术的极致追求,显然是特斯拉成功的根基。
中国企业应该向特斯拉学什么?上述行业人士认为,特斯拉在研发资源上的配置理念和行为,引领了行业的转型升级。特斯拉60%-70%研发人员是做软件开发的,传统的硬件主要整合全球资源,将硬件软化形成记忆,借助人工智能使企业研发体系具有自学能力,如Model 3车体设计和工艺工程技术进步就很值得传统汽车制造商学习和借鉴。
我们来看看马斯克自己的评价。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要不是来到美国,我肯定做不到。”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在阿什利看来,马斯克的成功不可或缺地还有硅谷这个肥沃的土壤。他在《钢铁硅谷侠》里写道,硅谷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容忍各种异类,许多怪才、极客是在马斯克的感召下来到SpaceX和特斯拉。他们愿意忍受各种艰苦的条件,长时间勤奋工作,因为他们愿意去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创新事业,马斯克本身就是一个顶级怪才、超级极客。
更重要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无论一个人的肤色、语言、宗教、身价、性取向如何,也不管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缺点,只要能做出伟大的、能改变世界的产品,这个人就是英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马斯克,但这一千个人在一个问题上,却不可思议地达成了一致——马斯克的成功不可复制。正如丁香园CTO冯大辉所说,你可以从这个奇人身上得到一些启迪,但不要梦想成为这样的人。
这和Tom Zhang的思路不谋而合。他认为,就像徒手攀岩一样,马斯克这段冒险之旅,即便重新再来一次,结果可能也会全然不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丁香园董事长称男人最适合穿裙子,为何这么说

因为男人的个子一般都比较高挑,而且男人的胯都比较大,所以穿裙子看起来也很性感。

Ⅲ 大家是怎么样看待营养师呢

营养师专题资料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营养师。日本法律规定,100人以上的食堂必须配备1名营养师。可以说,这项举措是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这一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问题,已将营养立法提到了议事日程。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营养专业人员还不到4000人,每30万人才拥有一名营养师,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相适应。经权威机构预测,营养师职业将是我国新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1. 《国民营养条例》即将出台

《国民营养条例》于3月完成起草工作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发生与“不会吃饭”有密切关系,为此我国正在起草首部专管吃饭的法规——你会吃饭吗?

吃饭人人都会,但把饭吃得科学,就不一定人人都会了。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 这些慢性病的发生与“不会吃饭”有密切关系。日常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是“罪魁祸首”。专家们普遍感觉,尽快出台《国民营养条例》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条例》让专业营养师走进百姓生活

我国首部《国民营养条例》将力图解决目前我国在膳食营养方面最迫切的问题,涉及营养调查和监测、食品标准须注明营养成分、婴幼儿、妇女等特殊人群的营养等问题。该《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让专业营养师走进百姓生活,以改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的现状,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比如,条例中将规定所有的幼儿园和学校都要配备专业营养师,在社区内也要配备营养师,定期向居民讲解营养知识。通过立法来规范“吃饭”的做法,在国外已不鲜见。由中国营养学会起草的《条例》(草案)已进入专家讨论阶段,并有望于3月完成起草工作.

吃饭随意难免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

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进食不足或进食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或因为慢性疾病消耗较大。营养过剩是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不良,对身体都会造成损害。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头娃娃”就是一种典型的营养不良———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有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脂肪肝、糖尿病等。

营养问题危害严重

目前我国营养不良的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每年因此带来的损失约3000亿—5000亿元。因为营养过剩,全国有1.6亿成人血脂异常,另有1.6亿成人患高血压,2000多万人患有糖尿病。在大城市中,每100个成人中就有30个人超重。

营养师带给我们什么?

专业营养师对人体营养摄入“量体裁衣”,指导人们合理饮食。专业营养师常驻社区,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出门可及、量身定做的营养咨询,而且对建立社区人群营养档案和监控膳食结构很有帮助。

2.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往许多人往往看重营养不良的危害,认为营养不足可致体弱多病,会影响人体健康;相反对营养过度及营养不平衡的危害却认识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往人们往往认为肥胖是福相、富贵体型,是营养好的象征和健康的标志,而实际上肥胖是热量入超导致的营养不平衡的结果。肥胖有许多危害,使活动能力减弱自不必说,还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讲究营养要讲合理营养,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摄入营养物质要适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缺则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严重时可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和生化活动异常,甚至发生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影响人体健康;过了也会引起机体异常改变,或体内积聚过多,或干扰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使代谢异常,有时甚至可产生中毒现象,而这对人体的危害也绝不能低估。近年来被人们称为现代文明的疾病,其中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在内,就同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有关。老年时期这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对健康的危害就更大。这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总之,合理的营养能促进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营养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合理营养是指膳食营养在满足机体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说由膳食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保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1)膳食中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必须能满足人体生理和劳动的需要。即膳食中必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纤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过剩。因此,食物应多样化。因为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所以多样化的食物是保证膳食平衡的必要条件。
(2)合理的饮食制度。如餐次安排得当,可采取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
(3)适当的烹调方法。要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良好的食品感官性状,能刺激食欲为原则。老年人的膳食宜嫩、软,容易消化,一般应限制油腻食物。
(4)食品必须卫生且无毒。
当然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等也千差万别,对营养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根据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按照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健康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安排好每日膳食,才能真正达到合理膳食的要求。

3.营养师行业前景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三大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要实现这一宏伟 目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保证。根据西方学者马斯诺著名的“需要五层次论”,当人的最低级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时,就会向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所奉行的营养概念及生活方式也开始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人们迫切希望有来自营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意见,以帮助解决日常饮食 营养失衡、预防各种慢性病、消除亚健康等切身问题。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急需营养专业人才来指导大众科学膳食消费,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实现良性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和要求下,一项全新的资格认证方式——营养师资格认证— —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

营养师——一次投入、终身受用的绝佳机会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梦想,营养师的使命正是帮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合理搭配膳食、远离疾病、延缓衰老。均衡营养有助于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有助于维持机体营养摄入平衡,更有助于预防并辅助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和人体机能需要的关系,指导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营养师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膳食搭配方式、保持机体健康。与其他职业技能认证相比,营养师资格认证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它不仅是个人职业技能的证明,更有助于提升个体生命质量。

营养师—— 未来的强制准入工种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专门化,对职业的专业性要求也日趋增强。拥有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将成为进入食品、保健、医药等朝阳产业的“敲门砖”,与之相关的保健医师和营养配餐人员等必须通过营养师资格认证方可上岗。即将出台的《营养法》还要求服务行业、学校食堂、烹饪学校、家政服务等相关产业也必须配备通过营养师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一旦拥有营养师资格认证证书将极大提高个体的职场竞争力。

营养师——400万个工作机会虚席以待 目前,我国以营养师为主体的营养指导专业人士奇缺,全国现有营养师不到4000人。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按照其每300人配备1名营养师的现行比例推算,我国营养师行业有400万个工作机会虚席以待。权威机构预测,营养师将是我国未来最热门的职业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及良好的就业前景。

4.我国营养师职业缺口巨大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尽管大多数人对营养问题表示关注,但是仍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虽然吃得很好,但并未吃出健康,大多数人都营养过剩,而与此相关的职业——营养师却极其缺乏,其数量与人口总数比例严重失衡。在国外,由营养师调理人们日常的膳食并不算稀奇,然而在中国,营养师职业却面临着严重的缺口。

三十万人一名营养师

卫生系统内部将营养师分为公众营养师与临床营养师,通常所说的营养师是指公众营养师,非典以后,人们开始真正关注营养,这也把营养师的缺乏推向了风口浪尖。
世界健康咨询师联合会的魏跃先生透露,我国营养保健专业人员现在有4000人左右,即每30万人一名营养师。在这有限的4000人当中,也是半路出家的居多,专业人士很少。这与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日本的营养师数量在40万人以上,平均三四百个人就有一个营养师。
不只是幼儿园和学校遭遇营养师难求的尴尬,医院、社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中国营养学会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访的403所医院中,只有47%设有营养科,一半以上的医院根本没有营养科,营养师的配备更无从谈起。医院里与营养有关的工作人员共1722人,而真正具备营养师资格的只有392人,仅占22%。社区工作繁多而琐碎,营养师的问题更是无暇顾及。

认识误区亟待突破

许多医院的营养科形同虚设,众多的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的保健医师和营养配餐人员也不真正懂营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营养事业没有发展起来呢?
据报道,我国营养学人才教育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短暂的繁荣,当时从事营养专业学习的大有人在,由于后来基层医院、社区、学校、幼儿园一直没有营养师岗位的法定设置,我国百姓对营养知识了解还不多,营养师这个职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毕业学生就业困难,并最终导致了营养学教育的门庭冷落。营养专业学生求职遭遇尴尬,最后不得不转行做其他工作。
北京某健康咨询中心的刘经理表示,目前,仍有很多的人在营养膳食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老百姓传统的饮食习惯与科学的膳食观念之间也有着不小的冲突,通过营养师对此进一步加强科学的引导很有必要。有专家认为,人均GDP指标由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的时期,是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迅速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加以正确的营养指导,将明显提升我国居民的体能和智力水平。
医院、学校、幼儿园、宾馆、饭店、运动队、食品企业、健身俱乐部、美容院、社区、养老院等都对营养师有强烈的需求,这一需求量至少要在400万人以上。有关部门已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制订相关法律,以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并将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

5.中国缺少400万营养师
我国有几千年的饮食文化,“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食补”应该怎么补,却很少有人说得清,这就需要营养师的专业指导。

营养师不仅仅是“熬粥的”

10月30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随机采访了一些行人,发现大家对“营养师”的概念都不清楚。“营养师是医院里给病人做饭的吧?”“营养师教我们如何做出有营养的饭菜,和一般的厨师不一样。”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委员、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主任于贵祥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对营养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老百姓对此了解甚少,有时连营养师自己都自嘲地说:“我们就是某某医院里熬粥的。”
实际上,营养学是一门学问,专门研究营养搭配、营养互补和营养平衡等。营养师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和人体机能需要的关系,也就是指导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如果按照研究领域和内容的不同划分,营养师又可以细分为研究儿童营养、青少年营养、老年营养的营养师,研究治疗膳食的临床营养师和针对更广泛人群研究普通膳食的营养师等。总之,一个合格的营养师应该是医师、营养师、厨师的“三位一体”,而不仅仅是“熬粥的”。

日本百人食堂必须配备营养师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意识到,“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膳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前途”。二战后,日本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那就是抓教育和国民素质。1947年,日本颁布了《营养师法》,1952年又制定并推行了《营养改善法》。法律规定,凡能容纳100人就餐的食堂必须配备至少1名以上的营养师。目前,日本拥有专业营养师40万人,与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1∶300。营养师广泛分布在医院、学校、食堂、宾馆、食品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为全国民众及时提供营养指导。
据悉,在美国,营养师很“吃香”,想要获得营养师资格很不容易。只有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相关工作领域见习至少两年才有资格参加注册营养师的考试,通过统一考试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此外,以后每5年还要接受75小时的再教育,以便及时更新知识,更好地指导群众。不过,一旦有了从业资格,营养师便可拥有和医生一样让人羡慕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在美国人眼中,私人诊所是否配备营养师是衡量这个诊所是否完善、专业的重要指标,人们非常在意营养师的意见,而且已形成了随时向营养师咨询的习惯。

目前我国营养师不足4000人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我国营养师的现状不容乐观。于贵祥主任介绍说,目前我国营养师不足4000人,如果按照日本营养师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即每300人配备一名营养师来推算,我国缺少近400万名营养师。而且,在这有限的4000人当中,也是半路出家的居多,专业人士少。中国营养学会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403所医院中,只有47%设有营养科,一半以上的医院根本没有营养科建制,营养师的配备更无从谈起。医院里营养方面的工作人员共1722人,而真正具备营养师资格的只有392人,仅占22%。最需要营养师的医院尚且如此,食堂、宾馆、学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记者走访了北京长安街上的多家餐馆,发现这些餐馆里不乏特级、一级厨师,却没有一家配备营养师。原因非常简单———有没有营养师对餐馆的利润没有影响。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营养师受到冷落?

营养师能帮人们预防“富贵病”

于贵祥主任告诉记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从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转变为以肉类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但是,这种快速变化是人体机能一时难以接受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疾病。片面强调“口福”和不良饮食习惯,使我国居民出现了个别营养素缺乏和总体营养过剩并存的怪现象。据2002年国民身体素质调查显示,我国目前5岁以下儿童身高不达标的占总人数的35%,儿童佝偻病患者占30%,缺碘人群占33%,缺铁性贫血占20%。全国肥胖的人超过3000万,超重的人达2.4亿。患“富贵病”的人数也在大幅上涨,以糖尿病为例,197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占总人数的0.67%,1998年该比例上升到3.21%,目前北京糖尿病患者已占到6%。
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数字在提醒人们: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预防、治疗疾病的组成部分,不能等到得了糖尿病、冠心病或肿瘤,必须接受膳食治疗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想到营养师。
于贵祥主任还认为,中国营养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营养师后备队伍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只有专业营养师在我国普及了,人们才有可能在采购食物、烹饪、就餐、购买保健品等方面得到正确的指导。

6.餐饮业呼唤营养师

目前,日本有40万名营养师,每330人就有1名营养师,而我国营养师不足4000人,每30万人才有1名营养师。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医院等机构,为特殊人群服务,鲜有面向普通大众的。国外营养师的工作重点是在公共营养这一领域,医学营养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前不久,卫生部透露,以后集体供餐单位都应配备营养师,有关营养师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正在起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柳启沛教授因此建议:饭店最好也能配备专职的营养师。

营养师人才后继乏人,随着专业院校取消医学营养专业,眼下科班出身的医学营养师越来越少,更别说是公共营养师了。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只有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设有营养专业。因为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好。专家建议,营养师不必拘泥于医科背景,国外不少面向公众的营养师都是由农学院、食品加工专业培养的。

7.美国营养师好赚钱

美国食品超市的货架上常有杂志出售,其中很大一部分和营养、减肥有关。

最近,记者在网上看到一篇国内媒体的文章说,美国流行请营养师、上营养课,几乎每个人都聘有私人营养师,营养师地位受尊崇等等。

虽然其中有借美国人来造势的成分,事情也远远没有这么“热火朝天”,但根据记者在美国几年的经验,美国人的确很重视营养的摄入,很重视营养师的意见,美国营养师的确地位不低、赚钱也不难。

美国营养师就是医生的一种,执照很难拿

营养学可以被划分为临床营养学和一般营养学等。在美国,营养师就是医生的一种,而绝非推销营养品的招牌。敢挂牌做临床营养咨询的,都是经过严格考试,获得专门执照的人。美国的医师执照难拿是众所周知的,要获得一个营养师的执业资格,同样绝非易事。

从社会地位上来讲,美国营养师的地位和其他医生的地位一样,不高也不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美国的综合性大医院里通常都有专门的营养门诊,也有少量独立营业的营养咨询门诊。

不久前,记者因为头发大量脱落,就跑到医院里去看医生。在外科、皮肤科检查了一大圈之后,医生建议:去看看营养科。到了营养师那里,又是一大堆检查、化验,最后开出了长长的一串药品、食品单子。营养师解释说:你目前缺乏几种维生素、缺乏几种矿物质,补充的比例分别应该是多少等等。听得记者晕头转向,但心里还是很佩服营养师的专业水平。

营养师的收费同样很贵,记者去的是一家相对便宜的公立医院,大半天折腾下来,花掉了200多美元。如果是私人的营养师诊所,每小时通常要120—150美元左右,除非有很好的医疗保险,否则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负担不起,人人聘请私人营养师更无从谈起。

营养师的执照难拿,但拿到后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了。除了开营养门诊外,美国大大小小的体育运动队里都聘有营养师,街头处处可见的健身俱乐部里,也聘请营养师做指导等等,他们的收入不菲。

营养师帮你找到保持健康的最适合的饮食、运动方法

好的营养师不仅能指导你的日常营养配给,而且还能帮你找到保持健康的最适合的饮食、运动方法。

去找一个临床营养师的时候,他首先会对你的营养状况和饮食起居习惯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首先,他要参照你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确定你的营养标准,确定适合于你的活动量。在饮食上,他可以告诉你,根据你的情况,你应该吃什么,如何吃法。例如,一个怀孕妇女比一个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锌来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而一个老年人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硒来保护前列腺,一个青少年则需要更多的钙和维生素D来促进骨骼的生长等等。

与其他医生的看病开药模式有区别的地方是,营养师通常要给顾客设计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特别是对于因营养不平衡或营养不良而带来严重健康问题的情况。营养师开出的处方基本上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所以时间一般较长,从几个星期到几年时间的都有可能。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平衡的营养摄入是身体健康的关键,而身体的健康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当美国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时候,营养师也就越来越受欢迎了。

在美国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都看得到营养师的影子

除了像记者这样感觉身体有小问题的人之外,经常光顾营养师那里的还有下列几种人: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的真正病人,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的患者;一些专业人士,如对体能有很高要求的运动员、对外貌有严格自我要求的演艺界人士;对健康要求很高、想追求长寿的有钱人以及无数为了减肥而费尽心思的美国大胖子等等。

在美国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都看得到营养师的影子。比如媒体,在美国的食品超市里通常会有一排货架专门来卖书,其中约1/3的杂志是关于饮食和减肥的,买了食品、日用杂货后,很多人习惯性地随手翻一翻或买一本杂志,里面自然是大量的食品广告,穿插在中间的文章多半是那些营养师们写的,反复地教给你食品的营养搭配、如何边吃边减肥等等。电视上,干脆有一个全国性的有线频道“食物”,除了教你做饭的手艺,就是营养师们走马灯一样地轮番登场讲营养之道。

与之相配套的,是美国的所有食品、营养品都非常详细地说明了食物所含营养成分。比如含卡路里多少、蛋白质多少、矿物质多少等。这是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硬性法律规定,但同时也配合了营养师的工作。只要你愿意,营养师可以把你的饮食结构比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上。

不过,定期去听营养师讲课的人倒很少,更谈不上流行上营养课。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营养师开课很贵,其次是大多数美国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听课,而特别有兴趣、有需要的人则干脆去找营养师看门诊,用不着听营养课,没兴趣、没需要的人自然更不会去听课。

美国学生的配餐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营养师的要求

美国学生的配餐营养要求非常严格,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营养师的要求。凡是考察过美国中小学学生配餐的人对此印象都十分深刻,学生配餐不见得很好吃,但却保证了营养的平衡。

在公立学校,有的州规定学校负责供应早餐和午餐,有的州规定只供应午餐。学生配餐一般要收3—5美元费用,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可以申请免费餐食。免费和交钱的学生配餐是完全一样的。

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配餐供应不同的饭菜品种和数量。中学生的午餐通常是两片面包、一片牛肉、配上蔬菜沙拉、果酱,再加上牛奶、黄油、果汁等。小学生还会多加一餐牛奶。

私立学校如果供应饭菜的话,同样要按照营养师的要求来做,但基本没有免费的。还有些私立学校不愿承担其中的成本和责任,就要求学生自己带饭,那就由家长自己掌握了。

美国当地的学区和学校会定期请营养师对学生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摄入进行评估,定期进行调整。近年来很多中国孩子到美国中小学念书,常常会觉得美国学校的食物难以适应,很大的原因是美国学校的午餐注意了营养而忽视了口味。

美国成年人和中国儿童有类似的饮食偏好

尽管美国人重视看营养师,但是并不保证他们真的就按营养师的要求去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也就不能保证他们的营养保持均衡。

一位美国营养师在谈到美国人与中国人的营养和饮食结构时评价说: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营养结构好得多,中国成人却不比美国成人营养结构差多少。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校园里的小胖子越来越多,而美国街头的超级大胖子随处可见。这和不同的人种基因有关系,但最主要还是因为美国成年人和中国的儿童有类似的饮食偏好。

美国中小学生在学校的配餐有营养师把关,营养很均衡。但中国小孩子的食物里却过多地充斥着冰激凌等甜食、五花八门的零食、没有蔬菜搭配的肉食,加上缺乏运动,也就有了无数个超重的小胖子。同样,美国成年人的饮食结构大多数也并不科学,例如,正餐吃进大量的黄油、牛肉,餐后80%以上的美国人一定要吃一份冰激凌,然后男人坐在沙发上喝着啤酒看电视,女人靠在沙发上吃着薯片或玉米花看电视。结果是一个个大胖子常常把前来访问的中国客人惊得目瞪口呆。

8.私人营养师身价看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对吃开始“挑剔”起来,不只要吃饱,还要吃好,但如何才能吃好,就需要请教专业人士了,因此,营养师就日渐成为受宠的职业。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批能够提供上门服务的私人营养师在岛城悄然出现,而且身价看涨。
据本市一家饮食营养健康咨询中心的负责人介绍,私人营养师在国外非常普遍,但在国内却少有耳闻。事实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一些经济上有实力的人也在寻找这样的专职营养师为自己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他们中心推出的营养师就是为这些有需求的人提供专职服务。服务内容具体到减肥如何吃,怀孕怎样吃,常年吸烟、在酒桌上打拼的人怎样补充营养等等。提供服务的营养师都具备营养师上岗资格,同时具备行医资格,具有十年以上的临床行医经验,一旦与客户签约,可以为客户全家进行具体的健康指导。

虽说一些 宾馆、健身会馆、营养餐公司、餐饮企业,甚至包括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都有自己的保健医师和营养配餐人员,但他们中真正懂营养的还不多,真正有营养师资格的就更少了。“物以稀为贵”,岛城私人营养师开出了8万多元的年薪。

建议报考劳动部的公共营养师认证,本科毕业应该可以报高级营养师,我考过,比较容易,尤其你是学医出身,很多课程以前都学过的
参考资料:www.wangxufeng.com

Ⅳ 医疗剧为什么拍不好

1首诊

拍摄医疗剧的一大关键在于剧本是否严谨精良,这就像患者第一次去医院看病,首诊正确的话既不会延误病情(开拍顺利),也能快速地予以治疗(方向正确)。

写剧本有时一句话打磨数小时

“医疗剧剧本创作对编剧有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了解一个科室的全部运作流程,并且写明每一个手术动作细节。”

“剧本难”首先就是制作者面临的第一座大山。这也是想要拍摄医疗剧的导演很多,但真正敢于接拍的人却很少的原因。

3治疗

除了在医院取景、配备专业的医疗器械以外,为保证专业性,邀请专业医生作为医疗顾问也是拍摄医疗剧时一道必要工序。他们对于拍摄所起的作用,就像医生治疗患者一样,指出“病灶”所在并予以“治疗”。

“导演导戏,顾问却在‘导’导演”

“《产科医生》拍摄中我也问过医疗顾问‘剧组给你们多少钱’,他说没有钱,都是医院派来的,晚上还要上夜班,只能白天来看一下。”

“在拍摄《外科风云》的两个月前,正午阳光就先找到了我。”韩志义告诉记者,此次他担当了《外科风云》的医疗顾问,主要负责《外科风云》的手术戏部分。“我会先看剧本。比如场景需要什么设备,我们去协调;手术室哪儿是无菌区,我们提前划分;灯光怎么摆,手术器械、甚至垃圾桶的摆放位置,都需要我们演示。”韩志义表示,为了保证每一个近景的真实,他也为这部剧担当了“手替”的工作,“里面一些近景的打结、下刀、牵引,演员不可能马上学会,所以手部特写是我们来做的。”

无独有偶,《急诊科医生》在筹拍前,郑晓龙也邀请了协和医院的急诊科主治医生、医学博士作为医疗顾问,“当时协和医院专门派了专业医生和护士团队全程驻组,甚至有些地方他们直接参与了拍摄。”郑晓龙笑称,拍摄医疗剧,“我们导演在导戏,但顾问却是在‘导’我们导演。”

但《产科医生》的编剧张作民也透露,很多医疗剧提到的“医疗顾问”也有水分。真正的医生非常忙,三个月全程驻组几乎不可能。“《产科医生》拍摄中我也问过医疗顾问‘剧组给你们多少钱’,他说没有钱,都是医院派来的,晚上还要上夜班,只能白天来看一下。”因此相较请医疗顾问,《产科医生》选择邀请护士做群众演员来参与拍摄。《产科医生》手术室的部分,几乎每一位器械护士都是真正的护士,他们在拍摄时就如同平时上手术台工作,既当群演,同时监督并保证了拍摄的专业性。

4术后观察

患者做完手术,需要术后观察,而医疗剧拍出来,获得的反馈和出现的问题也都需要好好总结。

不专业就没人相信你的故事

“你要是不专业,观众不相信你的专业性,也就不相信你的人物故事,本身这样的剧就会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拍摄的医疗剧至少有15部,2017年就至少有三部医疗剧播出。医疗题材似乎始终站在行业剧的大风口。但即便如此,何时能够做出一部专业如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的剧,似乎仍是未解之题。微博“丁香园”曾调查了2012名医生。其中虽然有94%的人看过医疗剧,但85.8%的医生都在看医疗剧时发现过错误。由此看来,医疗剧即便把控每一个环节,但似乎都很难做到专业,这也令诸多创作者闻医疗剧色变。

1定位不清

张作民表示,很多人拍不好医疗剧,或与其对剧的定位不清有关。在他看来,目前业内可分为医疗剧和医生剧两种。医生剧即主人公的职业是医生,拍摄场景是医院,反映的是医生个人命运。医疗剧是以医疗事件为主线的电视剧。张作民认为,目前国内的医疗剧最大的诟病就是过分体现个人的恩怨情仇,而非通过真实病例表现人性关怀,在编剧结构上就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剧真相查明了、仇报了以后,故事就结束,但《实习医生格蕾》演了不少年。”

2跟不上需求

李雪则曾在采访中透露,他认为目前国内观众的审美水平提升也很快,但国内整个电视剧行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够,医疗剧在技术、制作能力上达不到标准。“像《黑色警报》搭的场景,我们编剧朱朱看了都说这真的是美国真实医院的样子。但我搭不起,只能用实景,这是现实,所有影视同行心知肚明,这不是想拍就能拍到的东西。”

3道具不到位

张作民表示,想做没有专业诟病的医疗剧,对制作团队每一环要求都极高。例如《产科医生》拍摄时,原本应该是麻醉师说的台词,却变成主演,即主刀大夫的台词,这是导演或演员的临时变动;张作民也要求删了很多生命监测仪的镜头,因为病人血压应当异常时,监测仪上的数字却显示正常。“有资料显示美剧每一集的投入到了500万美元,但我们现在最贵也就是在二三百万人民币。”

对于医疗剧的前景,也有一些创作者表示乐观。郑晓龙表示,他拍摄医疗剧就不担心被观众纠错。“同样一个病,不同医生处理方式不一样,只要在专业正确范畴内,这种纠错我们就不太在乎。拍医疗剧,专业性就必须严格做到。你要是不专业,观众不相信你的专业性,也就不相信你的人物故事,本身这样的剧就会有问题。”

Ⅳ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大奖为何会被质疑

7月12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有网友指出,这样的科研水平,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背后肯定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呼吁严查。”

一所985大学在读博士生李玲表示,根据陈同学的实验记录,刚开始他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在水木社区论坛里,网友跟帖评论,“牛,直接进中科院读博士吧。这得从小在实验室做实验,听报告长大的。关键是要有狂热的兴趣才能实现。”“这一看就是父母研究这一块的啊,这篇大概是个医学硕士生的水平了。”

知名医疗媒体账号“丁香园”评论说,“纵观整个获奖项目,不论是项目的立意,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都和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5)丁香园采访扩展阅读

网传获奖学生父母是中科院研究员

网络上有传言称,陈同学的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的两位研究员,陈同学正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课题研究。

有科研人员发文表示,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9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遗传机制的个性和共性特征,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

根据这篇论文的介绍,C10orf67是一个受到正选择的与低氧耐受相关的基因,可以减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凋亡率,并认为C10orf67或许会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潜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论文的作者,正是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两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多次拨打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位研究员的办公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相关采访邮件截止发稿时也未收到回复。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组委会,对方表示对于相关情况应联系云南赛区组委会。云南赛区组委会则称,接受采访的权限在云南省科协。

云南省科协负责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相关的舆论讨论,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去年比赛时陈同学的答辩通过了,云南这边就把他的项目推荐到了全国赛。”

对于公众关心的相关比赛中是否存在学术造假等问题,云南省科协相关人士没有正面回复。

热点内容
家庭常用插花 发布:2025-10-07 09:50:35 浏览:299
瓶里插花图片 发布:2025-10-07 09:49:04 浏览:994
三维花卉 发布:2025-10-07 09:39:17 浏览:733
煮一壶花语茶 发布:2025-10-07 09:23:20 浏览:769
牡丹花多少钱一盆 发布:2025-10-07 09:18:14 浏览:833
昆明食用玫瑰 发布:2025-10-07 09:16:52 浏览:384
日式风格插花 发布:2025-10-07 09:16:43 浏览:187
松果壳花语 发布:2025-10-07 09:09:57 浏览:446
皮肤梅花症 发布:2025-10-07 09:05:35 浏览:129
兰花土碗 发布:2025-10-07 08:59:0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