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牡丹
A. 为了祝贺世界和平大会召开,有一位画家画了和平鸽表达热爱和平的愿望,这位画家是谁
画家齐白石。
1955年,91岁的齐白石与陈半丁、何香凝等画家集体创作《和平颂》,献给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
《和平颂》作品的主体是15只象征和平的鸽子,紧扣主题。7只飞姿各异,展翅翱翔在五彩缤纷的百花丛中与壮美的松石和溪流之间。其余8只形态各异地散落在地面的和平鸽,有的在花丛草地之上,有的在溪流巨石之间,错落有致。这些和平鸽或觅食、或休闲、或嬉戏。这种轻松、优雅的环境氛围的营造,正体现了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向往的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15只和平鸽以白色为基调,和作品配景中重墨的巨石、黑色的劲松和墨绿色的大片牡丹叶,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更突显出15只和平鸽。同时,配景中又利用多种不同的四季花卉、草木的表现,与巨石溪流相呼应,使画面整体具有了层次感。
作品表现手法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双钩填色,没骨点染以及小写意的手法,既丰富多彩,又统一协调;既发挥了艺术家们的各自专长,又能使整个画面水乳交融、整合无间。画面情致朗逸疏松又精严不苟,满足了主题性巨幅绘画作品中应具备的整体气势,以及厚重、恢宏、强力的艺术特征。
B. 田世光的作品收藏
田世光的作品早在40年代就广为国内、国际人士收藏。50年代与郭沫若先生合作“百花齐放”大型画册,由郭沫若写诗,田世光作画达72幅,并与齐白石、何香凝、陈半丁等共同创作大幅中国画《和平颂》,为《世界和平大会》献礼。田世光是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国画家。许多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南海紫光阁及许多省市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均有珍藏。他的作品曾多次在日本、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展览和出版,以及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珍藏并获奖。
作品有《英姿万古》(藏于中国美术馆)、《春晖》、《幽谷红妆》、《山雀》等 。曾举办个人画展多次 。出版有:《田世光花鸟画集》、《田世光画集》。
印鉴:公炜、田、田世光、百花齐放、世光、田世光印、花间鸟语、柳浪西园。
邮票名作
1964年中国邮政采用田世光绘制的17款牡丹图案发行了志号为特61的牡丹小型张和15枚邮票,该套邮票因绘画艺术高超、印制水平精细和富贵吉祥的内涵广受集邮爱好者追捧,田世光也因此被尊称为“牡丹之父”。在邮票画面中田世光采用工笔画手法,用双勾重彩描绘盛开的牡丹,表现出了牡丹婀娜多姿、雍容华贵的风范,极具艺术价值。邮票采用彩色影写版,精美的印刷使邮票更加色泽鲜亮,层次丰富。1980年牡丹邮票曾被评为“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15枚套票也高达2000多元。
中国邮政在2009年的世界集邮展览上将田世光绘制的牡丹邮票与新发行的牡丹邮票(《国色天香图》小型张)一起开发为《国邮·国花牡丹》大邮票,《国邮·国花牡丹》大邮票首次采用书画高仿工艺,将牡丹邮票放大为高706毫米、宽400毫米的巨幅邮票,并采用传统书画装裱方式将牡丹大邮票装裱成画轴式邮票,牡丹大邮票分为丝绢版和宣纸版两种,分别采用高级传统书画专用丝绢和专用宣纸;为便于保存和长久收藏,邮票采用防水油墨,对宣纸版还进行了最新的防水技术处理,理论上可以保存数千年。《国邮·国花牡丹》大邮票还是中国第一套采用古画高度仿真工艺制作的国画邮票,兼具书画和邮票双重收藏价值。
《国邮·国花牡丹》大邮票的发行具有特殊意义,受到2009世界邮展国内外集邮专家的高度评价,并作为邮展评审委员会和征集委员会委员专享国礼。
C. 有名的牡丹画家
唐玉润
唐玉润 字秋山,1924年生于古都咸阳,后移居郑州商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美学学会理事,并兼任郑州大学、山东大学、郑州教育学院教授等职。其书画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出,受到好评,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画家。
早年曾习工笔,50年代又师承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陈半丁、齐白石等大家,画风为之一新。先生的花鸟画以牡丹著称,素有“唐牡丹”之誉。
1994年,唐老的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众赞如潮,张爱萍、谷牧、方毅、贺敬之等都亲往参观并给予很高评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和中央电视台都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人民画报》、《当代中国》等报刊多有刊载;山东、江苏、河南及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等都有专题报道其书画艺术成就;作品收录于《天安门珍藏书画集》、《中南海珍藏书画集》等大型画册,著名作家姚雪垠欣然题词曰“书画传世”。近年,唐老的新作《牡丹》又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中展出并收入《二十世纪中华画苑缀英》。
根据:
http://ke..com/view/1172760.htm?fr=ala0_1
现在好多自称张牡丹,李牡丹,但并非公认。
D. 齐白石生平事迹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904年,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
1925年,大病,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
1928年,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
1933年,印行《白石诗草》。
1955年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
1957年的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
同年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
(4)陈半丁牡丹扩展阅读:
齐白石的事迹和他的个人成就都非常突出,为了纪念他的奉献,人们将他生前所在的居所保护成为了他的故居,也算是表达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齐白石的故居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
故居坐西朝东,面积204平方米,是一座三合院带跨院的住宅。 齐白石自50岁后直至逝世前寓此。
3间北房是当年的 “白石画屋”,因屋前安有铁栅栏,又称铁栅屋。北房檐下 悬挂有齐白石篆刻的长3.3米、高0.84米的篆体“白石画屋”横匾。
故居门向东开,是一座有东、西、北屋的院落,面积约600余平方米。北面的三间屋子,分别是齐白石生前的画室、卧室和饭厅。
1937年“七·七”事变后,靠卖画为生的齐白石,在这里闭门谢客,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索画,也不卖画,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据现居住在故居中的齐白石的第四子著名画家齐良迟介绍,齐白石在故居共作画2万多幅。
E. 齐白石生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生平简介详细
1864年1月1日(农历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可以乱真。
1900年,居住于莲花峰下梅公祠,自称“百梅书屋”,并在院内盖一小屋,名“借山吟馆”。致力于绘画、作诗。
1902年,应夏午诒邀请,赴西安教画。在西安结识樊樊山,尽观樊所藏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书画。是年,其花鸟画风一变,走上写意画路径。
1903年,从西安到北京,结识曾熙、李瑞荃等,期间夏午诒拟向慈禧太后推荐齐白石做内廷供奉,坚辞之。夏天,从北京过上海,回湖南,此为“五出五归”的第一次远游。
1904年,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
1905年,赴广西,游桂林。与蔡锷、黄兴相识。
1906年,春节后,过梧州经广州到钦州,郭葆生留其教画。饱览郭所藏徐渭、八大、金农诸名家真迹。用功作画,其间常为郭代笔。秋,回湘潭,以教画薪金购置旧屋并数十亩水田。
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钦州,游肇庆、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春天即赴广州。是年,仅回湘潭小住几天,其余时间皆在广州度过。
1909年,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期间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诒、郭葆生等往来甚密。并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其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是年冬,离京返湘,乡居一年。
1919年,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
1923年,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1925年,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
1926年,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刻印。
1927年,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手写本影印)
1933年,印行《白石诗草》(八卷铅印本)
1936年,游四川。在川结识黄宾虹。
1937年,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心情悲愤,轻易不见客。
1940年,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1944年1月,继室胡宝珠病故。6月,拒绝北平艺专配给用煤。
1946年,抗战结束,复又在琉璃厂挂润格,恢复卖画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全部卖出,带回一捆捆“法币”,如同废纸,竟买不到10袋面粉。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950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届全国人代会。
1955年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1957年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拓展资料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社会评价
毕加索: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朗绍君:在吴昌硕之后,齐白石将中国传统书画推进一步,输入新的生命血液。齐白石是全才,齐白石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齐白石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余秋雨: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齐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齐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仲: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这是齐白石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
绘画理论:
1.本质论
齐白石在北京定居后,内心却是“故里山花此时开也”的思想轨迹。齐白石不可能将家乡草木赶过黄河带到北京,但家乡草木却作为一种自然信息随齐白石来到北京,并化作艺术信息传达出来,以实现齐白石心理的平衡。齐白石刻了许多寄托着怀乡之情的闲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齐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题。
齐白石写了许多的怀乡诗,如:“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又如“饱谱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这些诗句是齐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时所些的肺腑之语。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念乡心。
2.造型论:
每个造型艺术家都有自己造型上的美学尺度。当齐白石画牵牛花,时叶皆作正面观,花皆作侧面观,花苞皆直如红烛,这是局部的一致和整体气势的统一,是造型的特色。
而牡丹花的丰艳,棕树冲天的意趣,不倒翁的泥玩具样式,背向的牛那浑圆的形,侧向的虾那狭长的形,猫头鹰的类如轴承结构般的眼,这些纯造型上的表现,既与物形有关,也与画家的感受方式有关。
齐白石描绘工细草虫的本领带有民间手艺人炫耀技能的因素,那些粗笔枝叶与工细草虫在同一画幅中的出现,体现出了对比的美,这种美是齐白石农民兼文人的双重人格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构成论
强化色彩表现力,把黑作为一种色彩和其他色彩的对照,海派艺术家已经有所突破。齐白石海派的基础上大胆地引进了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色,使色调更加纯化。齐白石保留了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并以此树立形象的骨干,而对花朵、果实、鸟虫往往施以明亮的饱和的色彩,是将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和民间泥玩具的彩绘构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
齐白石作品《荷塘翠鸟》中的墨叶、红花、翠羽,《荷花鸳鸯》中的焦墨叶、深红花,黑色、黄色、绿色合成的彩羽,《好样》中的墨叶子、黄葫芦、红瓢虫,这些都是典型的齐白石色彩构成。它属于形式,也属于内容,因为那是对乡间风物本身色彩的提炼,是一种热烈的乡思情感的流露。
齐白石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4.思维论:
欣赏齐白石的画虾、山川、草木、鸡鸭鱼虫,会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来画的。作品《齐白石日相呼》中的两只小鸡就是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作品《自称》中的鼠儿就是生活中喜欢称体重的小孩!把青蛙的一只腿用草拴住,看它怎样地呼叫挣扎,本身就是齐白石早年的恶作剧。
齐白石作画思维方式和做诗的思维是一致的,和齐白石在诗歌中把春雨梨花视作垂泪送别人,和“梨花若是多情种,应忆相随种树?”的诗句,是一样的构思方法。它不仅是拟人的,而且是倾注着情感的拟人化方式,也是齐白石的精神寄托。
特别是在那些小鸡、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身上,最见齐白石的一片童心,最见齐白石对儿童生活的怀恋,最见齐白石的天真、可爱。在这类作品里,可看齐白石从根子里所保持的民间艺术风味不仅是拟人化,而且充满了艺术幽默。齐白石悟出了此中奥妙。
F. 洛阳牡丹画谁画的最好
唐玉润,早就被美术界誉为“唐牡丹”。见网络----
字秋山,1924年生于古都咸阳回,后答移居郑州商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美学学会理事,并兼任郑州大学、山东大学、郑州教育学院教授等职。其书画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出,受到好评,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画家。
早年曾习工笔,50年代又师承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陈半丁、齐白石等大家,画风为之一新。先生的花鸟画以牡丹著称,素有“唐牡丹”之誉。
1994年,唐老的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众赞如潮,张爱萍、谷牧、方毅、贺敬之等都亲往参观并给予很高评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和中央电视台都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人民画报》、《当代中国》等报刊多有刊载;山东、江苏、河南及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等都有专题报道其书画艺术成就;作品收录于《天安门珍藏书画集》、《中南海珍藏书画集》等大型画册,著名作家姚雪垠欣然题词曰“书画传世”。近年,唐老的新作《牡丹》又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中展出并收入《二十世纪中华画苑缀英》。
G. 中国近代书画家谁画的牡丹比较好看
近代以来著名的牡丹画家有:齐白石《群芳争艳图》 、《绶带牡丹》张大千《白牡丹》,黄山寿《牡丹》,陈半丁《牡丹》王雪涛《牡丹蝴蝶》中青年画家中杨雪岩
参考来源: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1484/2007/0928/11315/content_11315.htm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杭州图书馆
H. 皮卡堂国画牡丹多少
白蕉
C 陈衡恪 陈独秀 蔡元培 陈子奋 陈大羽 程十发 陈毅 陈半丁 程砚秋 楚图南
D 董作宾 邓散木 董必武 邓尔疋
F 丰子恺 方地山 费新我 溥儒 傅斯年 傅增湘 冯友兰
G 高二适 郭沫若 葛介屏
H 黄宾虹 胡小石 胡适 何香凝 华世奎 韩登安 黄葆戉 黄节 胡问遂
J 蒋中正 蒋经国 简经伦 蒋梦麟
K 康生
L 李瑞清 李叔同(弘一法师) 鲁迅 林散之 李大钊 陆维钊 刘孟伉 来楚生 李苦禅 刘海粟 罗家伦 林语堂 林长民 刘伯承 梁实秋 老舍 梁漱溟 林徽音 陆俨少 罗敦曧 罗敦爰 罗叔重 吕凤子 李鹤年 刘文玠 李可染 李百忍
M 毛泽东 马公愚 茅盾 马一浮 马叙伦 马相伯 梅兰芳
N
P 潘天寿 庞白虹 潘龄皋 潘伯鹰
Q 齐白石 钱穆 钱君陶 秋瑾 瞿秋白
R 容庚
S 孙中山 沈尹默 沙孟海 舒同 宋美龄 沈从文 沈延毅 司徒越
T 谭延闿 谭泽闿 陶博吾 唐云 田汉 台静农 谈月色 陶行知
W 王国维 王世镗 王震 王福庵 王蘧常 王力 吴湖帆 吴玉如 卫俊秀
X 萧娴 徐悲鸿 徐生翁 萧蜕 谢无量 徐特立 夏丏尊 谢稚柳 徐无闻 谢瑞阶 徐世昌
Y 于右任 杨度 叶恭绰 应均 于非暗 郁达夫 易孺 叶圣陶 叶公超 姚茫父
Z 章炳麟 张大千 周恩来 赵时棡 曾熙 郑诵先 郑孝胥 章士钊 朱德
周作人 朱光潜 朱复戡 邹梦禅 张元济 赵元任 张宗祥 赵昌燮 张伯英
当代书画家:
白砥 白爽 白谦慎 白煦
C 曹宝麟 曹寿槐 陈振濂 陈永正 陈奋武 陈金言 崔志强 程良曜 蔡梦霞 陈忠康 储云 陈大中 程十发 丛文俊 崔学路 陈景舒 陈巨锁 陈初生
D 段成桂 丁振来 戴家妙 丁骏 邓代昆 戴小京
F 范曾 樊运琪
G 古泥 顾工 郭列平 郭子绪 管峻 郭仲选 顾翔
H 韩天衡 何应辉 黄敦 华人德 何道宽 侯林保 洪厚甜 胡朝霞 何连海 黄胄 黄学江 何来胜 胡圣明 洪亮 侯开嘉
J 蒋维崧 金伯兴 蒋瑾琦 纪光明 金意庵
K 康殷 康庄 孔维克
L 李刚田 林岫 刘炳森 刘江 刘正成 刘一闻 刘云泉 刘小晴 刘月忠 伦杰贤 李铎 李强 刘新德 林邦德 乐泉 刘彦湖 刘灿铭 洛齐 刘有林 凌卓平 芦荻 刘开强 刘颜涛 吕如雄 柳倩 赖少其 林剑丹 李骆公 连登 李小如 梁鼎光 卢有光 卢乐群 骆恒光 刘洪彪 连家生 林鹏
M 马学智 梅墨生 马士达 马世晓 毛峰 闵祥德
N 聂成文
O 欧阳中石 欧广勇
Q 启功 邱振中 权希军 邱世鸿
S 沈鹏 石开 孙伯翔 孙晓云 申万胜 宋久军 苏金海 邵岩 孙其峰 沈定庵 苏华 申西岚
T 谭以文 田树苌 田绍登
W 王学仲 王澄 王镛 王冬龄 王治国 王朝瑞 王祥之 王宝贵 尉天池 沃兴华 王朝晖 文永生 王友谊 汪永江 魏哲 王南溟 吴振立 吴勇 王刚 王学雷 王楚材 王岳川 吴丈蜀 王乃勇 文永生 吴东民 吴善璋 翁闿运 武中奇 吴行
X 旭宇 薛龙春 薛夫彬 薛明辉 徐海 许雄志 徐本一 徐思寒 谢冰岩 徐正濂 徐世平 肖弟 熊伯齐 谢云 徐利明
Y 于小山 余正 于明诠 袁绍明 尹海龙 郁民华 杨仁恺 言恭达 颜家龙 姚奠中 恽建新
Z 张飙 张海 张旭光 朱关田 钟明善 周慧珺 张继 张虎 曾翔 张羽翔 曾来德 祝遂之 庄天明 张强 赵雁君 周俊杰 朱敏 祝嘉 周志高 张华飚 钟国康 张六弢 朱寿友 周树坚 张桂光 赵冷月 赵绪成 周祥林 周德聪 赵永金 张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