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野菜
㈠ 谁知道牡丹江的海林是到底怎么样
北方木业地板加工基地
【海林自然状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90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国际空港20公里。滨绥、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可直达天津、北京、大连等地。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区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7万亩,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3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4%。市区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有朝鲜、满、回、蒙等1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2.5%,其中朝鲜族占8%。海林市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热点区域之一,靠近国家一类口岸,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及投资商的关注。
【海林地理】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地理座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最高西南部老秃顶子海拔1687米,最低东北部木兰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3.6℃之间,年日照2300-2600小时,无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
【海林历史】
海林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海浪河流域生息繁衍。境内已发现14处自商周时期以来的历史遗迹、遗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汉、满民族特点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文化,铸就了海林人侠义正直、性格豪爽、粗犷奔放、热情忠厚的品格。
海林县制几经更迭,1948年9月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立海林县,隶属松江省,1954年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撤销县制,1962年10月恢复县制,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8镇,123个行政村,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
【海林资源】
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林木资源富饶,境内林地面积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6%,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平方米。林木树种繁多,主要有红松、水曲柳、柞、桦等针阔叶树种约20科120多种。动植物资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獭、獐、鹭等野生动物;盛产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类、野果、山野菜等100余种;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多种。矿产资源多样,有金、铁、水晶、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矿藏36种。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已开发利用56万千瓦,其中莲花水电站装机55万千瓦,并在境内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莲花湖。
【海林交通】
海林区位条件优势,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会城市哈尔滨286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珲春口岸274公里。铁路有滨绥、图佳、牡长线穿越境内,公路有301国道横贯东西。距牡丹江国际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设施发达,光缆已连接全市城乡,各种数据通迅可满足用户国内国际通讯需要。
【海林发展】
海林的30年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1983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全面展开,拉开了我市改革发展的序幕;随后,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这期间,我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1988年,海林县被省委确定为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县,当年就实现了财政收入、工商税收“双超亿”,成为全省第一个“双超亿”的县份。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市全面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18号,海林正式撤县建市,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3年,海林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特别是1992—1995年海林连续4年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之首”。1995—1997年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城市特有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显现,企业兼并破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任务。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为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正是这一机遇,我们全面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体出售、破产、兼并为主要形式,对全市90%的乡(镇)及乡(镇)以上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实现了调整中发展向发展中调整的重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2年海林经济开发区正式辟建到2005年,我市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12月,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追赶跨越,振兴崛起”,以“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作风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环境上项目、正作风树形象,强势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加速提速、领跑争先的强劲态势。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海林经济总量只有2.74亿元,财政收入只有1770万。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达到7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长11.4%和1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100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三次产业发展也更加协调。到2007年,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转变为22.25:48.9:28.8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开发逐步加快,并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显著提升。顺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不断扩大开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国雪乡”、“中国虎乡”、“中国猴头菇之乡”已成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试点市、全国经典旅游景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首届“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等多项殊荣,海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集聚了财气和人气。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30年的发展,主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老城区全面对接,城区棋盘式道路骨架全面拉开,实现了通乡公路硬质化,明年将实现村村通硬质路。特别是今年城市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是过去10年的总和。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长为“舒适、干净”和初具中等城市雏形的现代城市,正向着建设北方生态明珠城的目标迈进。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科教文卫事业明显进步。城乡中小学校结构日趋合理,初步构建起以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基础,以在职教育、老年教育为补充的城市教育体系。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海林”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0200元、6200元。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水平显著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系列学教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着力打造了与众不同的海林作风,各级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为加速振兴崛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团结、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大好局面。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简介】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海林城区北侧,紧邻301国道,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处于东北亚经贸大通道中心地带和全省重点打造的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上。该园区始建于2002年6月,2005年底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规划有“十二纵四横”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划为东、中、西三个分区。东区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食品、药品等出口产业;中区为商服、居住、行政办公和配套服务区;西区为海林国际木业城,重点发展木业产业。
2004年7月,海林市政府引进北京泛华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采取BOT方式建设经营开发区,实现了政府职能公司化运作。市政府与泛华集团共同组建新城区经济开发公司,由泛华控股,公司代表泛华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进行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给予其10年的经营期,以土地经营收入和入区企业税收地方分成部分返还作为公司收入。通过政企合作建立起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建设经营机制,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目前,已完成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累计投入4.2亿元,完成征地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建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和铁路物流专用线,年内力争完成12平方公里道路建设和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已引进企业34户,合同引资额21.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税收2—3亿元以上,创汇能力1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开发区将建成海林的新城区,新增税收4—5亿元,城市建设和商饮服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以木业加工为主的北方制造业名城,建成生态优良、经济繁荣、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海林新城区。2006年4月15日,省委书记钱运录到海林视察工作时,给予开发区建设充分肯定,称赞其“起步早、机制好、定位准、潜力大”,并指示要以开发区建设为龙头、为牵动,带动海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杨子荣烈士陵园】
杨子荣烈士陵园是杨子荣的安葬地,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由纪念园区、植物园区、碑林园区三部分组成,每年接待全国各地谒陵群众7万多人次,对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AAA级景区。
杨子荣烈士纪念馆是杨子荣陵园的核心。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03年,海林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总投资1080万元,为依山半地下建筑,馆碑相映,浑然一体,造型壮观,独具一格。馆内设序厅、陈列厅、多功能厅、4D影院及观众休息室、贵宾室等。新馆在省内外、军内外、各相关单位踊跃捐款和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半,于2005年8月1日正式落成,成为历史上修建杨子荣烈士纪念馆社会各界参与程度最高、投资规模最大、展陈内容最权威、布展水平最高的一次,达到省内同类馆一流水平。
目前,子荣陵园已经成为海林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东北地区剿匪文化重点展区和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简介】
海林市山市镇属于深山区和浅山区交汇处,周边市县及接壤省份吉林省也多属深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产品资源丰富。辖区内驻有山市种奶牛场及山市、奋斗、密江、青岭子四大省直森工林场及地方林业局所属四个林场。共有红松果林2.9万公倾,产果林2.4万公倾,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新栽植红松果林6300亩,采取嫁接方法可新增红松果林4200亩。每年红松果林可产松籽5000吨。辖区广阔的山林、荒坡等地带,每年自然生长大量的蘑菇、蕨菜、猴头、黄花菜、黄瓜香、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山野菜。年产蕨菜600吨以上,黄花菜300吨,刺嫩芽等其它种类山野菜达1000吨,蘑菇产量1500吨以上。人工地栽木耳1000万袋以上。滑菇800万袋以上。为我们创办山产品交易市场提供了原材料的基础保障。
多年以来,山市镇已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山产品经纪人队伍,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广泛的市场空间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信息联系,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占有着大量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近几年也创建了部份山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始终以小规模大群体的较为原始的方式经营,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这支队伍进入大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将会给我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必将推动大市场的迅速成熟。
目前,山市镇的山产品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同时也占有这些市场的大量份额,以黑木耳,蘑菇为例,据统计,北京市市场80%以上的黑木耳来自山市,其余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威海、大连、沈阳等城市的黑木耳市场,山市镇也拥有40%以上的份额,如此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原材料供给渠道,将会为市场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并且由粗放型经营,转化为精深加工,创建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加工增值,占有市场先机。
山市镇交通便利,滨绥铁路从镇中心穿过,省级通乡公路全线贯通,镇址内主干道建成白色水泥路面。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位于海林市山市镇内通乡公路南侧,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设计有50-20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68户,分为交易区、加工区、仓储区、综合管理区四个部分,是集山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加工、储藏、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市场。
市场将于11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实行集中供暖,统一物业管理,并将工商、税务、卫生等一切面向业户收取的费用合为一费制收取,将最大限度的降低业户经营成本。
目前,黑龙江地区同等功能的市场只此一家,将成为影响省内,辐射东三省的山产品交易加工基地。
【海林食用菌】
海林市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基础,遍布全市各乡镇,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一批种植大户。2005年初,我市将其列为全市农业重点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食用菌协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菌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措施,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栽培菌类已发展到猴头、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黄蘑、鸡腿菇等十多个菌类,全市食用菌发展到1.44亿袋(椴)。2006年全市栽培总量为15969.7万袋,约1.6亿袋。2007年全市栽培总量为25089万袋,约2.5亿袋。2008年全市栽培总量预计为3.28亿袋。平均每年以31.2%递增.
海林猴头菇的特点:毛短、单个重量大、内部实心硬实、口感好、无苦味、营养丰富。
近年来我市主打猴头菇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2005年制定了海林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2006年在海林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牡丹江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海林猴头菇凭借其优良品质享誉全国,2005年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定为国家级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海林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认定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境内海林镇被评为“猴头菇特产镇”。产品销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2008年政府投入100万元,个人投入270万元新建一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租地6万平方米,完成水、电、路建设,同时建设30栋标准化菇棚,9月中旬可投产。预计2009年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3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菌种厂;2010年三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10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食用菌科普馆。同时正在进行猴头菇有机产品认证及海林猴头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东北部,是国家重点工程莲花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湖面133平方公里,全长99.9公里,平均水深40米,景区控制面积1900平方公里。
莲花湖风景区以森林、湖泊岛屿和峰崖石壁为主体蠊观,景区内有三大峡谷、四大湖湾、五大蠊区、七岛屿和三十多个主要蠊点。百里长湖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莲花湖两岸峰峦叠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鹰嘴峰、神龟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蠊观为蠊区增添了灵性与神韵。山中平湖碧波如镜,水中群山倒影摇摇,波光山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莲花湖四季风光各异,蠊色宜人。春日,峰岭鹅黄,山花万点,相映成趣;入夏,山水雍容,林波同碧,生机盎然,是消夏避暑、疗养怡情的绝好去处;金秋,霜崖秋山,层林尽染,山珍与湖鲜并出,为旅游、美食佳季;隆冬,雪原林海,银装素裹,是观赏北国风光和冰雪游乐的理想胜地。
景区内植物丰茂,乔、灌、藤、草等各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松、椴、柞、桦、水曲柳等林木,有山参、北芪、五味子等野生中药材,有薇菜、蕨菜、松籽等山珍野果。在巍峨苍茫的群山中繁衍生息着大量的走兽、飞禽,有虎、豹、貂、獭、狍、鹿、獐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和鹭、雉、斑鸠等野生鸟类。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现存虎70余只,林中观虎,举世罕有,兽王神威,近在咫尺。省级保护鸟类——苍鹭,现有4000余只,在青山碧湖之间,风姿优雅,翔飞翩翩。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著名作家曲波所著《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河神庙、老道庙、锅盔山、奶头山、猴石等蠊观均处于风景区内。威虎山、夹皮沟等地留下了英雄金代江东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迹依然尚存。风景区交通、通讯发达,与滨绥、牡佳、牡图三条铁路和301国道比邻相接,距牡丹江机场和牡丹江市区仅50 公里和40 公里,牡丹江至群力码头旅游专线1998年全线开通。有两条环湖公路贯通、环绕全湖,程控电话延伸到各蠊区、蠊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开发软、硬环境良好。 威虎山下创伟业,莲花湖畔绘宏图。诚邀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到莲花湖旅游观光和开发建设。美丽温馨的莲花湖恭候您,淳朴好客的海林人民欢迎您。
㈡ 牡丹江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绿色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农业是牡丹江全市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肉牛内、食用菌、果菜、生猪四容大产业占全市农业收入的 52.5% 。
响水大米、白灵菇、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菇、中药材、山野菜等享誉国内外。
㈢ 牡丹江挖野菜的地方,有没有乘坐公交车可以到的
公园空地小林里。
㈣ 牡丹江有什么特产
牡丹江市资源富集在牡丹江市那连绵起伏的山脉里,在纵横交错的江内河中,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间,珍容藏着大自然的多少康慨赠予:莽莽上百万公顷的茂密森林、洋洋数千种野生经济植物和50多种珍奇动物、78种矿产及尚待开发的110万千瓦水能资源┅据统计,目前,牡丹江市现有林业用地290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6%;林间2000余种野生经济植物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达1100余种,素有黑龙江“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称,其中药用植物900余种,主要有山参、平贝、东北细辛、北五味子、刺五加、东北黄芪、三棵针等约50余种;矿产中,原煤、黄金、大理石、泥碳、花岗岩、珍珠岩储量巨大。
㈤ 一种野菜叫繁缕是什么野菜
繁缕,别名:鹅肠菜、鹅耳伸筋、鸡儿肠,拉丁文名:Stellaria media (L.) Cyr.石竹科、繁缕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俯仰或上升,基部多少分枝,常带淡紫红色,被1 (-2) 列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近心形,全缘;基生叶具长柄,上部叶常无柄或具短柄。疏聚伞花序顶生;花梗细弱,蒴果卵形,稍长于宿存萼,顶端6裂,具多数种子;种子卵圆形至近圆形,稍扁,红褐色,直径1-1.2毫米,表面具半球形瘤状凸起,脊较显著。花期6-7月,果期7-8月。
㈥ 牡丹江的特点
1、地形特点
市区中部是牡丹江河谷盆地,整个地区凸现山势并且连绵起伏,亦纵横河流,被称为“九分山水一分田”。地形则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种地质形态。全市平均海拔高度230米,牡丹江地区的海拔最高处位于张广才岭的白突山,其海拔高度为1686.9米;而海拔最低地区则是位于绥芬河市与俄罗斯的边境地区,为86.5米。
2、气候特点
牡丹江市东南濒临日本海,相距1000km。受海陆巨大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海洋(半湿润型)中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热多雨。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牡丹江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四季分明。西部山脉阻挡沙尘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区免受沙尘天气。
3、自然资源特点
全市共有林地面积24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3%。树种有25科百余种,主要优质木材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水曲柳等。林区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可开发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2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500余种,年贮量20余万吨,主要品种有山参、细辛、刺五加、黄芪、杜鹃、五味子、桔梗、防风等。可食用的山野菜有80余种,其中蘑菇、木耳、松茸、蕨菜、薇菜、刺老芽等被视为山珍、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
㈦ 牡丹江大山笨是做什么的
它的全名来是:牡丹江市大山源笨绿色食品展示中心,牡丹江市大山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配送中心,展销牡丹江市和全国各地绿色、有机、无公害、特色食品,面粉、米、油、茶、山产品、林产品、农产品、肉食类、蛋类等100多种品种。还可以加盟,而且他们现在个还推出了加盟政策 1.免费铺货2.免费送货3.免费宣传4.免费调货5.补助柜台费,特别好的机会
㈧ 牡丹江市的自然资源是怎样的
牡丹江市共有林地面积24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树种有25科百余种,主要优质木材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水曲柳等。林区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可开发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2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500余种,年贮量20余万吨,主要品种有山参、细辛、刺五加、黄芪、杜鹃、五味子、桔梗、防风等。可食用的山野菜有80余种,其中蘑菇、木耳、松茸、蕨菜、薇菜、刺老芽等被视为“山珍”、“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畅销海内外,年蕴藏量40万吨。可开发利用的山野果有红松籽、榛子、山核桃、山葡萄、刺玫果等15种,年贮量15万吨。此外,在林区还栖有东北虎、梅花鹿、狍子、黑熊、野猪、狐狸等18科53种珍稀野生动物。鸟类资源有48科256种。
威虎山影视城坐落于威虎山风景区301国道210公里处,以《林海雪原》一书文脉为底蕴,逼真地再现了林海雪原的历史风貌和英雄剿匪的光辉业绩。
吊水楼瀑布,因吊水楼瀑布居镜泊湖北端,又名镜泊湖瀑布。火山爆发,熔岩遇江水形成一道天然大坝。坝上为湖,坝下为江。镜泊湖出口,水流深切玄武岩石中,形成瀑布。瀑布四周布满黑色的火山岩,落差20米,幅宽40米,洪水期瀑布宽达100多米。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和镜泊湖区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共同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境内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处,坐落在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内,海拔1000米左右。
横道滑雪场是牡丹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综合接待能力最强的雪场。 横道滑雪场分游乐区、综合服务区和别墅区三部分。游乐区“ S”形专业雪道总长为1800米,是黑龙江省旅游雪场单条雪道最长的一条,分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地区为主体建立的“海东盛国”,初称“震国”,后改称“渤海国”。渤海国共设“五京”。“上京”即为其都城,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
宁古塔遗存,宁古塔系中国明末、清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旧城在今海林市旧街,新城即今宁安市区,现存大石桥、泼雪泉、望江楼等历史遗迹。
中东铁路遗存,1903年,沙俄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今海林市横道河子镇成为了当时哈尔滨之外中东铁路咽喉重镇,大量俄罗斯人涌入,纷纷在此经商建厂,修别墅建公寓,许多建筑都存留至今。横道河子镇有保存完好的东正教堂、大白楼、机车库和俄罗斯老街建筑200余栋。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中东铁路建筑群首次作为工业遗产名列其中。
㈨ 牡丹江周边那挖野菜好
牡丹江挖野菜必须要到野外去挖啊,也就是要出牡丹江,到山上去才会有野菜啊!
㈩ 三道通镇的牡丹江市林口县三道通镇
三道通镇村屯和耕地分布在牡丹江沿岸地带,山区属冷凉湿润霜冻区。高于或等于10℃年活动积温2 200—2 600℃;年日照2 600—2 650小时;年降水量540—570毫米;无霜期115—135 天,初霜日平均在9月中旬至下旬出现;生长期120—140天。主栽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小麦、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该乡耕地和村屯集中分布在牡丹江沿岸地带,这里地势平坦,形成大片河谷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宜人,适合农作物生长,素享“林口粮仓”之称。主栽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白瓜、北药等。 三道通镇在古代、近代有牡丹江水路和沿江陆路交通,在古代、近代有牡丹江水路和沿江陆路交通,为交通便利之地。现代以来随着县内铁路修建,反成为交通不便之地。建国后,70年代“四大线”地方道建成通车。90年代“三新线”地方道建成通车,与境内乡路联络成网,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1992年全镇有公路44公里,主要乡路 6条,每日有长途客运班车往来。为交通便利之地60年代省级方虎公路建成通车,成为通往林口县、依兰县、方正县一、哈尔滨市的交通枢纽。使交通更加发达。2004年,已经完成通县、通乡、通村公路规划编制和上报工作、方虎公路东方红大桥至大罗密段(白色路面),莲花镇至三道通镇旅游公路又黑色路面),即将动工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工程,
三道通镇境内最高的山峰是大综顶子山,海拔1357米、也是全县最高点。最低的谷地是大屯村,海拔114米,也是全一县的最低点。最大的河流是牡丹江,流经段38公里。全镇水域面积17万亩,居全县各乡镇之首林地面积1.450万亩,森林覆盖率80%,居全县各乡镇之首。 在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上百种野生动物,主要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啥俐、梅花鹿、一马鹿、黑熊、野猪、璋子、抱子、紫貂、水獭、林蛙等。主要飞禽有一飞龙、野鸡、沙史鸡、鹤鹑、鸳鸯、野鸭、松鸭等。 在茂密的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山产品资源。可食用的野果有10多种,如山葡萄、称猴桃、松籽、棒子、山核桃等。药用植物达200多种,如人参、党参、五味子、刺五加、枸杞、黄芪、元术、桔梗、满山红、冬青等。可食用的野菜有50多种,如放菜、微菜、猴腿菜、刺老芽、黄花菜、黄瓜香、婆婆丁等。菌生植物有10多种,如木耳、猴头、元蘑、棒蘑、榆黄蘑、松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