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名片
㈠ 牡丹江白酒都有啥
“牡丹江” “上善若水”、“如歌岁月”、“野狼嚎”等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上善若水”定位为城市的名片;“如歌岁月”定位为中高级费白酒,推广诉求“人生像一坛老酒,须认真仔细品味”;“如歌岁月”系列产品分为三年陈立志篇,五年陈磨练篇,八年陈成功篇;“野狼嚎”定位为大众白酒,推广诉求“呐喊一声,我行”。
牡丹江白酒(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32年,是在原国有大型企业牡丹江酒厂的基础上,经整体改制组建的酒业公司。公司占地面积7543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现有员工22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53人。
牡丹江白酒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公司始终以信誉为根,质量为本,建立了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白酒生产坚持传统的“老五甑”工艺,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采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优质白酒的企业。以优质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长达90天的固态发酵,其品质优于国家标准。
白酒产品历来就有两种属性,一种是物质属性(如酒精度、香型、口感等),其二是精神属性(文化内涵、情感诉求等)。三款新品的上市大大地提高了牡丹江白酒厂的品牌内涵,牡丹江白酒厂产品提档升级,沉寂了百年的牡丹江白酒厂要华丽转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牡丹江白酒厂
㈡ 吉林市与牡丹江城市对比
牡丹江
㈢ 牡丹江一盒名片多少钱在哪能制
复印社就可以 普通10元每盒 彩色 视样式而定20——30不等
㈣ 求牡丹江旅游景点排名,哪些比较推荐
牡丹江旅游景点排名是镜泊湖、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威虎山城,雪乡、黑宝熊乐园、亿龙水上风情园、八女投江纪念群雕,比较推荐镜泊湖、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威虎山城。
1、镜泊湖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
镜泊湖是5000年前经多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床而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南浅北深,湖面海拔350米,最深处超过60米,最浅处则只有1米;湖形狭长,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面积约91.5平方公里。景区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容水量约16亿立方米。
3、威虎山城
威虎山城是东北第一家影视城,是按照小说《林海雪原》和海林市旧城的模式兴建的,为了满足《林海雪原》及旧东北山区小城镇题材影视拍摄而兴建的外景基地,影视城占地24万平方米,城内主要由城门楼、林海镇、夹皮沟、神河庙、威虎厅等景观。
㈤ 在牡丹江做点什么小生意好呢
牡丹江市的发展势头挺不错的,创业能选择的项目也真的不少了,可以先在牡丹江市的市版场做一下调查看看,权去看一下市场上面现在对什么样的产品比较有需求,能接受什么样的产品,那就可以去做什么产品,可以去做那种投入小的新产品,因为投入小,所以风险会很低,只要风险低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㈥ 牡丹江在哪里
晕 一点地理知识都没有
牡丹江有2个意思:1.地名 2.江名
1.牡丹江在黑龙江的东南回方,黑龙江南部偏中一点,是答黑龙江纬度最低的市,所以牡丹江气候很温暖
2.牡丹江有条江,在抗日时期,因为有八个女战士投江了,所以起了很女性化的名字——牡丹江!
㈦ 谁知道牡丹江的海林是到底怎么样
北方木业地板加工基地
【海林自然状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90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国际空港20公里。滨绥、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可直达天津、北京、大连等地。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区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7万亩,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3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4%。市区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有朝鲜、满、回、蒙等1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2.5%,其中朝鲜族占8%。海林市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热点区域之一,靠近国家一类口岸,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及投资商的关注。
【海林地理】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地理座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最高西南部老秃顶子海拔1687米,最低东北部木兰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3.6℃之间,年日照2300-2600小时,无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
【海林历史】
海林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海浪河流域生息繁衍。境内已发现14处自商周时期以来的历史遗迹、遗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汉、满民族特点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文化,铸就了海林人侠义正直、性格豪爽、粗犷奔放、热情忠厚的品格。
海林县制几经更迭,1948年9月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立海林县,隶属松江省,1954年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撤销县制,1962年10月恢复县制,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8镇,123个行政村,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
【海林资源】
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林木资源富饶,境内林地面积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6%,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平方米。林木树种繁多,主要有红松、水曲柳、柞、桦等针阔叶树种约20科120多种。动植物资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獭、獐、鹭等野生动物;盛产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类、野果、山野菜等100余种;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多种。矿产资源多样,有金、铁、水晶、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矿藏36种。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已开发利用56万千瓦,其中莲花水电站装机55万千瓦,并在境内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莲花湖。
【海林交通】
海林区位条件优势,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会城市哈尔滨286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珲春口岸274公里。铁路有滨绥、图佳、牡长线穿越境内,公路有301国道横贯东西。距牡丹江国际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设施发达,光缆已连接全市城乡,各种数据通迅可满足用户国内国际通讯需要。
【海林发展】
海林的30年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1983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全面展开,拉开了我市改革发展的序幕;随后,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这期间,我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1988年,海林县被省委确定为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县,当年就实现了财政收入、工商税收“双超亿”,成为全省第一个“双超亿”的县份。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市全面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18号,海林正式撤县建市,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3年,海林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特别是1992—1995年海林连续4年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之首”。1995—1997年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城市特有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显现,企业兼并破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任务。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为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正是这一机遇,我们全面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体出售、破产、兼并为主要形式,对全市90%的乡(镇)及乡(镇)以上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实现了调整中发展向发展中调整的重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2年海林经济开发区正式辟建到2005年,我市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12月,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追赶跨越,振兴崛起”,以“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作风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环境上项目、正作风树形象,强势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加速提速、领跑争先的强劲态势。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海林经济总量只有2.74亿元,财政收入只有1770万。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达到7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长11.4%和1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100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三次产业发展也更加协调。到2007年,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转变为22.25:48.9:28.8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开发逐步加快,并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显著提升。顺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不断扩大开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国雪乡”、“中国虎乡”、“中国猴头菇之乡”已成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试点市、全国经典旅游景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首届“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等多项殊荣,海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集聚了财气和人气。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30年的发展,主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老城区全面对接,城区棋盘式道路骨架全面拉开,实现了通乡公路硬质化,明年将实现村村通硬质路。特别是今年城市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是过去10年的总和。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长为“舒适、干净”和初具中等城市雏形的现代城市,正向着建设北方生态明珠城的目标迈进。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科教文卫事业明显进步。城乡中小学校结构日趋合理,初步构建起以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基础,以在职教育、老年教育为补充的城市教育体系。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海林”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0200元、6200元。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水平显著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系列学教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着力打造了与众不同的海林作风,各级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为加速振兴崛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团结、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大好局面。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简介】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海林城区北侧,紧邻301国道,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处于东北亚经贸大通道中心地带和全省重点打造的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上。该园区始建于2002年6月,2005年底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规划有“十二纵四横”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划为东、中、西三个分区。东区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食品、药品等出口产业;中区为商服、居住、行政办公和配套服务区;西区为海林国际木业城,重点发展木业产业。
2004年7月,海林市政府引进北京泛华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采取BOT方式建设经营开发区,实现了政府职能公司化运作。市政府与泛华集团共同组建新城区经济开发公司,由泛华控股,公司代表泛华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进行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给予其10年的经营期,以土地经营收入和入区企业税收地方分成部分返还作为公司收入。通过政企合作建立起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建设经营机制,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目前,已完成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累计投入4.2亿元,完成征地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建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和铁路物流专用线,年内力争完成12平方公里道路建设和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已引进企业34户,合同引资额21.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税收2—3亿元以上,创汇能力1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开发区将建成海林的新城区,新增税收4—5亿元,城市建设和商饮服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以木业加工为主的北方制造业名城,建成生态优良、经济繁荣、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海林新城区。2006年4月15日,省委书记钱运录到海林视察工作时,给予开发区建设充分肯定,称赞其“起步早、机制好、定位准、潜力大”,并指示要以开发区建设为龙头、为牵动,带动海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杨子荣烈士陵园】
杨子荣烈士陵园是杨子荣的安葬地,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由纪念园区、植物园区、碑林园区三部分组成,每年接待全国各地谒陵群众7万多人次,对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AAA级景区。
杨子荣烈士纪念馆是杨子荣陵园的核心。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03年,海林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总投资1080万元,为依山半地下建筑,馆碑相映,浑然一体,造型壮观,独具一格。馆内设序厅、陈列厅、多功能厅、4D影院及观众休息室、贵宾室等。新馆在省内外、军内外、各相关单位踊跃捐款和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半,于2005年8月1日正式落成,成为历史上修建杨子荣烈士纪念馆社会各界参与程度最高、投资规模最大、展陈内容最权威、布展水平最高的一次,达到省内同类馆一流水平。
目前,子荣陵园已经成为海林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东北地区剿匪文化重点展区和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简介】
海林市山市镇属于深山区和浅山区交汇处,周边市县及接壤省份吉林省也多属深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产品资源丰富。辖区内驻有山市种奶牛场及山市、奋斗、密江、青岭子四大省直森工林场及地方林业局所属四个林场。共有红松果林2.9万公倾,产果林2.4万公倾,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新栽植红松果林6300亩,采取嫁接方法可新增红松果林4200亩。每年红松果林可产松籽5000吨。辖区广阔的山林、荒坡等地带,每年自然生长大量的蘑菇、蕨菜、猴头、黄花菜、黄瓜香、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山野菜。年产蕨菜600吨以上,黄花菜300吨,刺嫩芽等其它种类山野菜达1000吨,蘑菇产量1500吨以上。人工地栽木耳1000万袋以上。滑菇800万袋以上。为我们创办山产品交易市场提供了原材料的基础保障。
多年以来,山市镇已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山产品经纪人队伍,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广泛的市场空间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信息联系,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占有着大量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近几年也创建了部份山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始终以小规模大群体的较为原始的方式经营,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这支队伍进入大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将会给我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必将推动大市场的迅速成熟。
目前,山市镇的山产品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同时也占有这些市场的大量份额,以黑木耳,蘑菇为例,据统计,北京市市场80%以上的黑木耳来自山市,其余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威海、大连、沈阳等城市的黑木耳市场,山市镇也拥有40%以上的份额,如此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原材料供给渠道,将会为市场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并且由粗放型经营,转化为精深加工,创建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加工增值,占有市场先机。
山市镇交通便利,滨绥铁路从镇中心穿过,省级通乡公路全线贯通,镇址内主干道建成白色水泥路面。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位于海林市山市镇内通乡公路南侧,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设计有50-20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68户,分为交易区、加工区、仓储区、综合管理区四个部分,是集山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加工、储藏、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市场。
市场将于11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实行集中供暖,统一物业管理,并将工商、税务、卫生等一切面向业户收取的费用合为一费制收取,将最大限度的降低业户经营成本。
目前,黑龙江地区同等功能的市场只此一家,将成为影响省内,辐射东三省的山产品交易加工基地。
【海林食用菌】
海林市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基础,遍布全市各乡镇,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一批种植大户。2005年初,我市将其列为全市农业重点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食用菌协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菌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措施,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栽培菌类已发展到猴头、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黄蘑、鸡腿菇等十多个菌类,全市食用菌发展到1.44亿袋(椴)。2006年全市栽培总量为15969.7万袋,约1.6亿袋。2007年全市栽培总量为25089万袋,约2.5亿袋。2008年全市栽培总量预计为3.28亿袋。平均每年以31.2%递增.
海林猴头菇的特点:毛短、单个重量大、内部实心硬实、口感好、无苦味、营养丰富。
近年来我市主打猴头菇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2005年制定了海林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2006年在海林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牡丹江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海林猴头菇凭借其优良品质享誉全国,2005年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定为国家级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海林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认定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境内海林镇被评为“猴头菇特产镇”。产品销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2008年政府投入100万元,个人投入270万元新建一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租地6万平方米,完成水、电、路建设,同时建设30栋标准化菇棚,9月中旬可投产。预计2009年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3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菌种厂;2010年三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10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食用菌科普馆。同时正在进行猴头菇有机产品认证及海林猴头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东北部,是国家重点工程莲花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湖面133平方公里,全长99.9公里,平均水深40米,景区控制面积1900平方公里。
莲花湖风景区以森林、湖泊岛屿和峰崖石壁为主体蠊观,景区内有三大峡谷、四大湖湾、五大蠊区、七岛屿和三十多个主要蠊点。百里长湖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莲花湖两岸峰峦叠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鹰嘴峰、神龟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蠊观为蠊区增添了灵性与神韵。山中平湖碧波如镜,水中群山倒影摇摇,波光山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莲花湖四季风光各异,蠊色宜人。春日,峰岭鹅黄,山花万点,相映成趣;入夏,山水雍容,林波同碧,生机盎然,是消夏避暑、疗养怡情的绝好去处;金秋,霜崖秋山,层林尽染,山珍与湖鲜并出,为旅游、美食佳季;隆冬,雪原林海,银装素裹,是观赏北国风光和冰雪游乐的理想胜地。
景区内植物丰茂,乔、灌、藤、草等各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松、椴、柞、桦、水曲柳等林木,有山参、北芪、五味子等野生中药材,有薇菜、蕨菜、松籽等山珍野果。在巍峨苍茫的群山中繁衍生息着大量的走兽、飞禽,有虎、豹、貂、獭、狍、鹿、獐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和鹭、雉、斑鸠等野生鸟类。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现存虎70余只,林中观虎,举世罕有,兽王神威,近在咫尺。省级保护鸟类——苍鹭,现有4000余只,在青山碧湖之间,风姿优雅,翔飞翩翩。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著名作家曲波所著《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河神庙、老道庙、锅盔山、奶头山、猴石等蠊观均处于风景区内。威虎山、夹皮沟等地留下了英雄金代江东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迹依然尚存。风景区交通、通讯发达,与滨绥、牡佳、牡图三条铁路和301国道比邻相接,距牡丹江机场和牡丹江市区仅50 公里和40 公里,牡丹江至群力码头旅游专线1998年全线开通。有两条环湖公路贯通、环绕全湖,程控电话延伸到各蠊区、蠊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开发软、硬环境良好。 威虎山下创伟业,莲花湖畔绘宏图。诚邀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到莲花湖旅游观光和开发建设。美丽温馨的莲花湖恭候您,淳朴好客的海林人民欢迎您。
㈧ 牡丹江的介绍
牡丹江,古称忽汗水、瑚尔哈河。据文献记载,古代的牡丹江,自镜泊湖版以下称“忽汗”(“湖尔权哈”、“呼尔哈”、“虎尔哈”、“富尔翰”、“胡里改”)江(海、河)等,文字虽略有出入,实为同一名称的音转。镜泊湖以上称“穆丹”(“木丹”、“牡丹”)江,亦系同一名称的音转,清代始称为牡丹江。牡丹江之称,系因发源于穆丹哈达而得。“哈达”,满语,意为山岭,“穆丹”,满语,意为弯曲。《金史》曾称牡丹江为“曲江”其“曲”字,恐与“穆丹”有关。1松花江干流右岸最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发源于长白山脉白头山之北的牡丹岭,流经吉林省敦化市和黑龙江省宁安、牡丹江、海林、林口、依兰等县(市),在依兰县城西注入松花江。全长726公里(一说全长为725公里。2),河宽100-300米,水深1.0-5.0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主要支流有珠尔多河、海浪河、五林河、乌斯浑河、三道河等。流域总面积37023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28543平方公里。著名的镜泊湖是该河干流是的一个大型堰塞型湖泊。3名片图:牡丹江牡丹江市温春镇段
㈨ 南拳妈妈的《牡丹江》到底唱的是什么地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不过是国共内战前的景象吧 那时候江面上有很多村庄 从几句专歌词里可属以证实写的就是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 其中 歌词中的儿化音较多 符合东北人的发音 还有歌词中的“姥姥”就是东北人对“外婆”的称呼 最后牡丹江满人较多“牡丹江”中的“牡丹”是满语 意为“弯弯曲曲”的意思 歌词中的“牡丹江弯了几个湾儿”更证明了这一点 方文山能写出这样的歌词 一定是查阅了很多资料的 在下佩服的狠呀
㈩ 黑龙江牡丹江别称是谁吗>>
塞外小江南!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4.06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现辖海林、宁安、绥芬河、穆棱四市,林口、东宁两县,是黑龙江省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牡丹江市是一个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交通发达、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
牡丹江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已探明的78种矿产资源中,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2种。其中,原煤储量16亿吨,花岗岩储量27亿立方米,石墨储量12亿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一些产品已销往日、韩和东南亚各国。
牡丹江市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以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为主的六千多条河流,水量丰沛、水质优良,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三花、五罗、七十二杂鱼"而闻名于世。这遍布全市城乡的河流,不仅给牡丹江人以饮用、舟楫、灌溉之利,也为电力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著名的三大林区之一,素有"林海雪原"之称。目前牡丹江市的森林面积为3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人均占有林地为全国和全省的12倍和3倍。
牡丹江市是一座风光秀美的旅游城市。
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就座落在牡丹江境内。这处火山爆发后,熔岩堵塞江道形成的百里长湖,山环水绕、景色天成。1998年8月15日国家信息产业部曾以镜泊湖为题材的邮票《镜泊湖》。从此,镜泊湖的名字便作为国家的名片传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牡丹峰,是牡丹江人引以自豪的另一处著名景观。这座占地2500公顷,具有浓郁温带原始森林特色的森林公园,300多年前曾作为满清皇族盘马弯弓的北围场而严加保护。如今这座巨大的绿色宝库不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的基地,也是中外游人避署度假的乐园。
火山口原始森林,是又一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一万多年前,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岩浆冷却收缩,顶部自然塌落,形成了内壁陡峭,大小不等的火山口。经过千万年的沧桑巨变,大自然重新给它披上了绿装,成为世界闻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