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陈襄的牡丹

陈襄的牡丹

发布时间: 2022-04-23 05:22:27

1. 新枝析头色倍添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朝代的

新接枝头色倍添
《和子瞻沿牒京品忆吉祥牡丹见寄》
年代: 宋 作者: 陈襄
新接枝头色倍添,马蹄寻处帽欹檐。
春工别与铅华丽,佛地偏资好相严。
红蕊欲开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诗翁何事辜真赏,不许浮根浪发黏。

2. 牡丹,新枝折头色倍添这首诗的解释

和子瞻沿牒京品忆吉祥牡丹见寄》
宋 陈襄
新接枝头色倍添,马蹄寻处帽欹檐。
春工别与铅华丽,佛地偏资好相严。
红蕊欲开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诗翁何事辜真赏,不许浮根浪发黏。
大意:新生的枝头上绿意倍添,为纵马寻胜致使帽檐倾斜。大自然的画工饱蘸铅华,为春天描绘出一副特别华丽的景色,而佛门胜地又特别偏好相严寺。红牡丹的花蕊就要绽放开了,可惜里面的红丹还没有沾上,白牡丹的花蕊素雅赛雪,又比雪更香甜。诗翁您因为什么事辜负了这十分值得欣赏的美景,莫非您是不许白发粘上您的发际

3. 有没有诗词中带有华丽两个字的

带有华丽两字的诗词有很多:比如:
1、更不贪人间华丽(元·无名氏·《水龙吟》)
2、若兰锦字多华丽(元·袁华·《无题拟李商隐(四首)》)
3、春昼华丽(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4、迥野韶华丽(宋·姚述尧2·《南歌子》)
5、山川华丽(元·侯善渊·《沁园春》)
6、弃华丽(元·马钰·《满庭芳
赠众女姑》)
7、春日逞华丽(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8、春日逞华丽(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9、华丽不相宜(元·马钰·《南柯子》)
10、人间华丽(元·刘处玄·《蓦山溪》)
11、空想当年华丽(宋·张榘·《摸鱼儿》)
12、日华丽池光(南北朝·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
三》)
13、年华丽绮宫(唐·李世民·《守岁》)
14、妍华丽兹晨(唐·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
15、叹词章、过人华丽(宋·赵彦端·《看花回》)
16、谁数锦英华丽(元·朱唏颜·《桂枝香
寿马宣差咏桂》)
17、度堂匪华丽(唐·杜甫·《营屋》)
18、日华丽山川(宋·黄庭坚·《次韵师厚五月十六日视田悼李彦深》)
19、神烛光华丽(唐·陆龟蒙·《怀仙三首》)
20、敢求华丽(元·许有壬·《水龙吟
游三台》)
21、敢求华丽(元·许有壬·《水龙吟
游三台》)
22、脉光门华丽美(元·王哲·《醉蓬莱
此首原有脱误》)
23、又恐著他华丽(元·马钰·《西江月
长安运同惠道袍》)
24、厌华丽、粝食粗衣(元·马钰·《满庭芳
混元刘法师升化,以词赞之》)
25、京城华丽所(魏晋·陆机·《为周夫人赠车骑诗》)
26、芗茅馆山居少华丽(宋·苏辙·《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
27、华丽於中莹(元·王哲·《挂金灯
刘蒋庵》)
28、道史词华丽(宋·陈长方·《王正自挽诗》)
29、耳目厌华丽(宋·陈师道·《平翠阁》)
30、春工别与铅华丽(宋·陈襄·《和子瞻沿牒京品忆吉祥牡丹见寄》)
31、金瓶玉筹固华丽(宋·王洋·《又谢丁执中寄黄龙菜》)
32、春华丽词藻(宋·喻良能·《送高炳如粹天台》)
33、元才词华丽(宋·周缮·《磨崖碑》)
34、华丽岂不好(宋·郭印·《和光亭》)
35、制作极华丽(宋·梁介·《南定楼》)
36、山居少华丽(宋·苏辙·《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六芗茅馆》)
37、日华丽仙掌(明·孙蕡·《罗浮歌寄洛阳李长史仲脩》)
38、到筵中、下笔华丽(宋·无名氏·《倾杯序/倾杯乐》)
39、万态变通兮华丽春脂(宋·释正觉·《像维那写老病阿师像请赞》)
40、素华丽高阙(明·蒋山卿·《禁城雪霁望西山》)
等等……

4. 有山有牡丹花有鸟的诗词歌赋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这首比较知名,我也很喜欢,还有其他诗句也非常好

牡丹诗
唐 李山甫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春晚赏牡丹奉呈席上诸君
陈襄
逍遥为吏厌衣冠,花谢还来访牡丹。
颜色只留春别后,精神宁似日前看。
雨馀花萼啼残粉,风静奇香喷宝檀。
只恐明年开更好,不知谁与并栏干。

5. 从苏轼的作品上能感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词风淩豪气 诗韵重性情
——评析苏轼其人其文

黄佳浩*

一、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博通经史,才华横溢,仕途坎坷,几经曲折,起落不定。诗词、文均称大家:诗歌卷舒自如,清健雄奇,与黄庭坚幷称“苏黄”;词开豪放之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与辛弃疾幷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幷称“欧苏”。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座巍巍山峰,其高胜天,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传世。
二、 苏轼深挚浓厚的酒情
酒是一种怪异奇特的东西,尤其是在古代,酒那浓浓的气味,芬芳了一阙绚烂瑰丽的古代文化长卷;酒那淡淡的香味,不知道熏倒了多少落魄失意的文人,还有郁郁不得志的骚客。酒真盏嘏惆橹袊�糯�娜硕冗^了无数个辗转难眠的漫漫长夜,也神奇地酝酿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曹孟德喜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李白溺酒:“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罗隐乐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苏轼也爱酒的,爱得与胁煌��炔幌癫苊系履趋嵘螋d悲壮,也不像李白那麽放荡不羁,更不像罗隐那麽悲叹忧愁。
苏轼不善饮酒,“少时望见酒杯而醉,今亦能饮三蕉叶矣。”(《志林》)然而东坡还是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中,酒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酒气、酒香、酒韵一直浸润著苏轼的杰出之作。“倾杯不能饮,待得卯君来。”(《书出局诗》)平淡无奇的诗句道出了东坡与弟弟苏辙亲密无间的深情,酒把这份情感渲染得更加浓烈。“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①点明了苏轼对陈襄如期赴约的惊奇喜悦,于是大呼“卯酒来”,与好友痛饮,实人生快事!待到醉了,“醉归扶路人应笑,十裏珠帘不上钩。”(《吉祥寺赏的牡丹》)风趣的笔调刻画出醉归的窘态,其实这恰恰是苏轼洒脱豪迈的性格的真实反映。直至酒醒之际,“欲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②是酒,让东坡文思泉涌,下笔千言;是酒,让东坡“才笔落,四海皆已传诵”。最后酒意顿失,苏轼便想起“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③透过酒杯,苏轼仿佛望见了陶潜、维摩落寞而清高的身影。照见了自己沧桑的面容和苍老的衰貌,恍然发现自己原来与古代先贤有著多麽神似的人生境遇,于是产生了奇妙的时空共鸣。
苏轼是锺情酒的,他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酒的催化下诞生的。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把酒问青天”是开启全词的钥匙;是酒诱发了词人压积在胸中的忧郁情感,喷薄出词人解脱释怀后放旷而自由的神气。酒气蒙蒙,醉眼惺忪,苏轼望到了“琼楼玉宇”,感到“高处不胜寒”,那是冷酷的现实泼来的冷水,让他措手不及。于是他便“起舞弄清影”,想必苏轼是怀想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仙李白来了,就让酒洗尽心中的烦恼与无谓的伤心事吧!酒又在词人肚子裏发酵,苏轼便吟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的千古绝唱。至此,酒气全无。一种由高贵品性和苦难人生历程锻铸的宁静与澄明,一种凡人难以步趋的潇酒与从容,一种饱经忧患而仍然对人生与社会保持热情的豪迈与旷达,游漫出纸面浸润著读者的心田。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语》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点评精炼,恰到好处,绝非溢美。
苏轼的诗词中,一泓酒泉在潺潺地流淌著,清澈而芳香;酒中,飘溢著苏轼心灵的诗句和智慧的词章。苏轼使酒更醇,更香;酒使苏轼更出校��h逸。

三、 苏轼空明了彻的禅思
苏轼有不少作品都印刻著他思索的痕迹,闪烁著他感悟的光芒。他擅于把深刻的哲理寓含在滐@的诗句中,用高超自然的手法把它表现得显而不露而又不言而喻。譬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题西林壁》中诗人道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语句平常清新,令人叹服。王文诰评说:“凡此种诗,皆一时性灵所发,若必胸有释典,而后炉出之,则意味索然矣。”④至于第二首,诗人用琴、手指和声音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的哲理。可惜,当时英明的宋神宗偏偏就不懂得这个道理,自以为是的新派投机官僚也不懂,他们千方百计诬陷排挤苏轼,他们不知道失去苏轼这个突出“部分”的参与将是难以估计的损失,将会是整个北宋深刻的悲哀。
结果,一群势利小人导演了历史上“莫须有”的一场闹剧——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苏轼经历的第一次灾难,也是最沈重而且最彻底的一次。黄州之贬使他精神上受了严重的打击,在贬黄途中他一再悲叹自己“楚囚”、“逐客”“放臣”的身份,如“未忍悲客学楚囚”(《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夹子自逐客,沿能哀楚囚”(《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索漠齐安群,从来著放臣”(《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等等。但是积极乐观的苏轼还是立刻坚强起来,收拾好破碎的心,包扎好受伤的血口,懂得了用禅道来保护自己。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说:“谪居于黄……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与孔老,博辨无碍。”东坡在给朋友的信中也提到:“人生悲乐,过眼如梦幻,不足追惟。”(《与王庆源》)可见,深重的不幸把苏轼逼到绝境,而他茫然间一擡头却看见佛光,晶莹而灵动。如《答径山琳长老》: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曰。一曰一千偈,电往那容诘。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这是苏轼的绝笔诗,作于临终前两日,表现了他参透世道的真正的大彻大悟。
苏轼在诗词中开辟了一个波浪壮阔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难、叹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种飞天抚琴般的神韵,一种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种在苦难中体证生命价值的深沈,一种在笑噱中寄托人生追求的闲致。
四、 苏轼洒脱放达的豪情
苏轼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不屈不挠的文人,是一个饱经沧桑而又谈笑自如的智者,困难与挫折把他磨炼得更加坚韧,更加顽强,更加毅然,这在他的诗词中则具体地化为一阵阵潇洒雄肆的豪放之风。如苏轼在贬黄州后写的《东坡》中有句云:“莫嫌荦确坡头路,自受铿然曳杖声。”东坡是黄州山脚下的一片荒地,尽管荆棘丛生,碎石阻道,可对于刚刚从冤狱中挣脱的苏轼来说似乎有著更新奇的情趣,足见其豪气。这裏还有其他的诗句词句可说明这一点:“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寓居定惠院〉》“村舍外,古道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鹧鸪天》)“自庇一身轻箸笠,相逢到处绿蓑衣。”(《浣溪沙》)苏轼的豪气就潜藏在杖藜中,隐匿在蓑衣裏。他的心境是明澈而安祥的,满目是黄花翠竹,气质早已是如兰似桂,芬芳袭人。最典型的当数《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县先去,同行皆狼狈,馀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仿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听!“穿林打叶声”,让人心寒。你看!“同行皆狼狈”。而苏轼却拉著拐杖,拖著芒鞋,悠悠然在“一蓑烟雨”中跋涉前行,自得其乐。最后竟然还豪气十足地啸出“也无风雨也无晴”。这该是何等广阔的心胸,何等豪迈的情怀,何等乐观的人生态度,何等健朗的风格!刘永济说:“上半阙可见作者修养有素。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之精神……下半阙则显示出其对子人生经验之深刻体验而表现出忧乐两忘之胸怀。”(《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这是很中肯的。至此,苏轼的豪风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得浩荡雄浑,让人佩服不已。难怪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⑤
苏轼诗词意象总是高远不凡,语气也甚为旷达,充分表现了他超旷的浩气逸怀与悲切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其诗词的显著特点:豪旷。正如王国维之言:“东坡之词旷”。(《人间词话》)近代蒋兆兰也云:“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⑥这股豪放给当时的词坛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大大丰富了词的内容,对后来的陆游、辛弃疾等影响颇大。
五、 结语
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同时又是遭受磨难最多最深重的文人之一,他的诗词始终充盈著生命的力度与艺术的帅气,千姿百态,光彩照人。林语堂说得最精彩: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大文豪,一个创意画家,一个酒仙,一个小丑,但这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传》)

注:
① 苏轼复用前韵《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所作的诗。
②、③ 苏轼复用前韵《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所作的诗。
④ 见孔凡礼辑校《苏轼诗集》卷二十三,中华书局版。
⑤ 见《御选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五引,浙江古藉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⑥ 见《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参考书目:
①:《宋词一百首》(溪明选注,华龄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②:《浪迹东坡路》(史良昭著,江西古藉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③:《中国文学史常识》(吕振索主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④:《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海南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⑤:《诗馨篇》(叶嘉宝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10月北京第1版)
⑥:《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出版社1998年4月)
⑦:《名作欣赏》(名作欣赏出版社1999年2月)

6. 《和子瞻沿牒京品忆吉祥牡丹见寄》翻译成现代文

新生的枝头上绿意倍添,为纵马寻胜致使帽檐倾斜。大自然的画工饱蘸铅华,为春天描绘出一副特别华丽的景色,而佛门胜地又特别偏好相严寺。红牡丹的花蕊就要绽放开了,可惜里面的红丹还没有沾上,白牡丹的花蕊素雅赛雪,又比雪更香甜。诗翁您因为什么事辜负了这十分值得欣赏的美景,莫非您是不许白发粘上您的发际?

7. 牡丹,新枝折头色倍添整首诗的含义

和子瞻沿牒京口忆吉祥牡丹见寄(宋。陈襄)
新枝折头色倍添,马蹄寻外帽欹(qi)檐。
春江别与铅华丽,佛地偏资好相严。
红蕊欲开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诗翁何事辜真赏?不许浮根浪发黏。

8. 关于大统 诗句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李白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贯休
上玄大帝降坤维,箕尾为臣副圣期。
岂比赤光盈室日,全同白象下天时。
文经武纬包三古,日角龙颜遏四夷。
今日降神天上会,愿将天福比须弥。
异香滴露降纷纷,紫电环枢照禁门。
先冠百王临亿兆,后称十号震乾坤。
羲轩之道方为道,草木沾恩始是恩。
今以謏才歌睿德,犹如饮海妙难论。
茂祉遐宣胜事并,薰风微入舜弦清。
四洲不必归王化,一统那能计圣情。
合合鼓钟膏雨滴,峨峨宫阙瑞烟横。
西逾昆岳东连海,谁不梯山贺圣明。
远人玉帛尽来归,及物天慈物物肥。
春力遍时皆甲拆,王言闻者尽光辉。
家家锦绣香醪熟,处处笙歌乳燕飞。
为报蜀皇勤祷祝,圣明天子古今稀。
积劫修来似炼金,为皇为帝万灵钦。
能当浊世为清世,始见君心是佛心。
九野黎民耕浩浩,百蛮朝骑日駸駸。
今朝献寿将何比,愿似庄椿一万寻。

《祭方丘乐章•肃和》褚亮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上张令公》王维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
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
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
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
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
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
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王建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
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
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
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杜甫
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刑。
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
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
文章开穾奥,迁擢润朝廷。
旧好何由展,新诗更忆听。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伊昔贫皆甚,同忧心不宁。
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
俗态犹猜忌,妖氛忽杳冥。
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扃。
华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
帝力收三统,天威总四溟。
旧都俄望幸,清庙肃惟馨。
杂种虽高垒,长驱甚建瓴。
焚香淑景殿,涨水望云亭。
法驾初还日,群公若会星。
宫臣仍点染,柱史正零丁。
官忝趋栖凤,朝回叹聚萤。
唤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
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
羽书还似急,烽火未全停。
师老资残寇,戎生及近坰。
忠臣辞愤激,烈士涕飘零。
上将盈边鄙,元勋溢鼎铭。
仰思调玉烛,谁定握青萍。
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鶺鴒。
秋风动关塞,高卧想仪形。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送刘道士游天台》白居易
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
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
灵旗星月象,天衣龙凤纹。
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
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
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
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
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
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
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
假如金阙顶,设使银河濆。
既未出三界,犹应在五蕴。
饮咽日月精,茹嚼沆瀣芬。
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
仙中有大仙,首出梦幻群。
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
不知万龄暮,不见三光曛。
一性自了了,万缘徒纷纷。
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
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坟。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白居易
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
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
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
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
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
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
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
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
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
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
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
磊落尝许君,跼促应笑予。
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统汉峰下》李益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韩碑》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袁朗
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
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
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
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
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
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
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
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
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
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
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
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
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储光羲
昆明滨滇池,蠢尔敢逆常。
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
冢宰统元戎,太守齿军行。
囊括千万里,矢谟在庙堂。
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
蒐兵自交趾,茇舍出泸阳。
群山高崭岩,凌越如鸟翔。
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回溪深天渊,揭厉逾舟梁。
玄武扫孤蜮,蛟龙除方良。
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
斩伐若草木,系缧同犬羊。
馀丑隐弭河,啁啾乱行藏。
君子恶薄险,王师耻重伤。
广车设罝梁,太白收光芒。
边吏静县道,新书行纪纲。
剑关掉鞅归,武弁朝建章。
龙楼加命服,獬豸拥秋霜。
邦人颂灵旗,侧听何洋洋。
京观在七德,休哉我神皇。

《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储光羲
北伐昧天造,王师示有征。
辕门统元律,帝室命宗英。
灵威方首事,仗钺按边城。
膏雨被春草,黄云浮太清。
文儒托后乘,武旅趋前旌。
出车发西洛,营军临北平。
曰予深固陋,志气颇纵横。
尝思骠骑幕,愿逐嫖姚兵。
惟贤美无度,海内依扬声。
河间旧相许,车骑日逢迎。
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
忠言虽未列,庶以知君诚。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时蔡戎未弭故》刘禹锡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刘禹锡
忆逐羊车凡几时,今来旧府统戎师。
象筵照室会词客,铜鼓临轩舞海夷,百越酋豪称故吏,十洲风景助新诗。
秣陵从事何年别,一见琼章如素期。

《武陵书怀五十韵》刘禹锡
西汉开支郡,南朝号戚藩。
四封当列宿,百雉俯清沅。
高岸朝霞合,惊湍激箭奔。
积阴春暗度,将霁雾先昏。
俗尚东皇祀,谣传义帝冤。
桃花迷隐迹,楝叶慰忠魂。
户算资渔猎,乡豪恃子孙。
照山畲火动,踏月俚歌喧。
拥楫舟为市,连甍竹覆轩。
披沙金粟见,拾羽翠翘翻。
茗折苍溪秀,苹生枉渚暄。
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
沉约台榭故,李衡墟落存。
湘灵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露变蒹葭浦,星悬橘柚村。
虎咆空野震,鼍作满川浑。
邻里皆迁客,儿童习左言。
炎天无冽井,霜月见芳荪。
清白家传远,诗书志所敦。
列科叨甲乙,从宦出丘樊。
结友心多契,驰声气尚吞。
士安曾重赋,元礼许登门。
草檄嫖姚幕,巡兵戊己屯。
筑台先自隗,送客独留髡。
遂结王畿绶,来观衢室樽。
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
晓烛罗驰道,朝阳辟帝阍。
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
独立当瑶阙,传呵步紫垣。
按章清犴狱,视祭洁苹蘩。
御历昌期远,传家宝祚蕃。
繇文光夏启,神教畏轩辕。
内禅因天性,雄图授化元。
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大孝三朝备,洪恩九族惇。

9. 描写檀香的诗句

1、《谅公洞庭孤橘歌》

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飞花檐卜旃檀香,

结实如缀摩尼珠。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2、《望江南》

年代: 宋 作者: 廖刚

无诸好,方面镇全闽。

千骑泛云归洞府,三山明玉外风尘。

依约是蓬瀛。贤刺史,龙虎檀香名。

金花已传当日梦,锦衣聊慰故乡情。

和气万家春。

3、《南歌子·桂魄分馀晕》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桂魄分馀晕,檀香破紫心。

高鬟松绾鬓云侵。又被兰膏香染、色沈沈。

指印纤纤粉,钗横隐隐金。更阑云雨凤帷深。

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

4、《桃源忆故人·寒苞初吐黄金莹》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寒苞初吐黄金莹。色染蔷薇犹嫩。

枝上紫檀香喷。洒落饶风韵。

南枝一种同春信。何事不忺朱粉。

自称霓裳孤冷。怨感宫腰恨。

5、《短歌寄鼓山长老》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雪峰雪峰高且雄,峨峨堆积青冥中。

六月赤日烧不熔,飞禽瞥见人难通。

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围坐绕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于中一子最雄猛,称尊独踞鼓山顶。

百千眷属阴□影,身照曜,吞秋景。

我闻岷国民归依,前王后王皆师资。

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

6、《宫词》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柳带分阴接殿基,笙歌还拥翠华归。

前宫晓赭匀妆脸,别馆春红晒舞衣。

槐影对笼苔点细,桐花西倚夕阳稀。

夜来梦上檀香阁,犹映珠帘避贵妃。

7、《颂古》

年代: 宋 作者: 释道颜

老僧正在东司上,不将佛法为人说。

一般屎臭旃檀香,父子之机俱漏泄。

10. 牡丹,新枝折头色倍添,马蹄寻外帽这首诗的解释

《和子瞻沿牒京品忆吉祥牡丹见寄》

陈襄
新接枝头色倍添,马蹄寻处帽欹檐。
春工别与铅华丽,佛地偏资好相严。
红蕊欲开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诗翁何事辜真赏,不许浮根浪发黏。
大意:新生的枝头上绿意倍添,为纵马寻胜致使帽檐倾斜。大自然的画工饱蘸铅华,为春天描绘出一副特别华丽的景色,而佛门胜地又特别偏好相严寺。红牡丹的花蕊就要绽放开了,可惜里面的红丹还没有沾上,白牡丹的花蕊素雅赛雪,又比雪更香甜。诗翁您因为什么事辜负了这十分值得欣赏的美景,莫非您是不许白发粘上您的发际?

热点内容
5荷花 发布:2025-08-05 08:10:28 浏览:331
五色兰花苗 发布:2025-08-05 07:58:14 浏览:551
丁香树与风水 发布:2025-08-05 07:54:45 浏览:579
植物花卉简笔画大全 发布:2025-08-05 07:44:46 浏览:344
建山插花 发布:2025-08-05 07:31:49 浏览:289
清洗兰花叶子 发布:2025-08-05 07:27:39 浏览:710
哪种盆景好养 发布:2025-08-05 07:27:37 浏览:363
水栽小盆栽 发布:2025-08-05 07:17:12 浏览:679
巨人的新娘漫画樱花 发布:2025-08-05 07:12:01 浏览:715
盆栽指天椒 发布:2025-08-05 07:07:58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