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丁香链霉菌
A. 天然防腐剂有哪些
天然防腐剂也称天然有机防腐剂,是由生物体分泌或者体内存在的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经人工提取或者加工而成为食品防腐剂。此类防腐剂为天然物质,有的本身就是食品的组分,故对人体无毒害,并能增进食品的风味品质,因而是一类有发展前景的食品防腐剂。如酒精、有机酸、甲壳素和壳聚糖、某些细菌分泌的抗菌素等都能对食品起到一定的防腐保藏作用。天然防腐剂具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作用范围广等合成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中文名:天然防腐剂外文名:natural preservatives别 名:天然有机防腐剂作用本质:抑菌作用作 用:防腐保藏作用
动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
天然防腐剂精蛋白
精蛋白是在鱼类精子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细小而简单的含高精氨酸的强碱性蛋白质,鱼精蛋白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显示出很强的抑菌能力,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210 ℃条件下加热1.5h 仍具有活性,同时抑菌范围和食品防腐范围均较广。它对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型芽孢杆菌、凝固芽孢杆菌、胚芽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粪链球菌等均有较强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抑制效果不明显。 研究发现,鱼精蛋白可与细胞膜中某些涉及营养运输或生物合成系统的蛋白质作用,使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受损,进而抑制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使细胞死亡。鱼精蛋白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的抗菌效果更为显著。广泛应用于面包、蛋糕、菜肴制品(调理菜)、水产品、豆沙馅、调味料等的防腐中。
天然防腐剂蜂胶
研究表明,蜂胶中含有大量活跃的还原因子,因其较强的抗氧化性,可用作油脂和其他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蜂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经过降解其最终产物是苯甲酸,是一种天然防腐剂;蜂胶还可用作食品天然添加剂,改善食品的口味和色泽;用作食品功能增强剂,增强食品的保健作用,近年来,研究还发现,蜂胶不仅在食品中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医疗保健价值。蜂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处理后,可制成天然口香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洁齿、护牙作用,且可防止龋牙的形成,同时可以逐渐消除牙垢。
天然防腐剂壳聚糖
壳聚糖又叫甲壳素,是由蟹虾、昆虫等甲壳质脱乙酰后的多糖类物质,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食品风味。广泛应用于腌渍食品、生面条、米饭、豆沙馅、调味液、草莓等保鲜中。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了不少关于壳聚糖以及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应用等研究报道。随着科研工作者对甲壳素的研究深入,其应用也必然越来越广泛。
天然防腐剂植物源天然防腐剂
国内外对植物源食品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异常活跃,究其原因是自然界的天然植物中存在许多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进行了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大蒜、生姜、丁香等50多种香辛科植物及大黄、甘草、银杏叶等200多种中草药及其它植物如竹叶等提取物的抗菌试验,发现有150多种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各提取物之间也存在抗菌性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在某些食品中。
最近许多研究人员报道,很多植物的提取物如银杏叶提取物、肉桂提取物, 丁香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红曲提取物,甘椒提取物,辣椒提取物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作为天然防腐剂。
天然防腐剂茶多酚
大量实验表明,茶多酚具有很好的防腐保鲜作用,茶多酚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番茄溃疮、龋齿链球菌以及毛霉菌、青霉菌、赤霉菌、炭疽病菌、啤酒酵母菌有抑制作用。而且,茶多酚摄入人体后对人体有很好的生理效应;能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能改进血管的渗透性能,增强血管壁,降低血压,防止血糖升高,促进维生素C 的吸收与同化,调节人体内微生物,抑制细菌生长,还有抗癌防龋、抗机体脂质氧化和抗辐射等作用。
天然防腐剂香精油
香精油是指一般生长在热带的芳香植物的根、树皮、种子或果实的提取物。早在史前时代香精油已作为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并用于医药及保存尸体。近几十年来香精油抑制微生物的作用及作为食品保存剂有不少报导。除月桂、肉桂、大蒜、胡椒、洋葱等植物的香精油可以用作天然防腐剂外,也有报道说茴芹的挥发油中的茴芹脑可抑制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病菌;采用酒精提取的辛香料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辛香料提取物可和酒并用作为防腐剂。
丁香油中含有丁香酚、鞣质等。研究发现,丁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黑曲霉等食品有广谱抑菌作用,且在100 ℃以内对热稳定,其突出特点是抑制真菌作用强。
天然防腐剂大蒜素
大蒜所含有的大蒜辣素对痢疾杆菌等一些致病性肠道细菌和常见食品腐败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大蒜蒜瓣的抗菌性能十分微弱,蒜苗与蒜的茎叶具有相当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性能在高温下下降很多,因此应用大蒜提取物防腐保鲜最好在较低温度(85℃)下进行。大蒜的最适作用PH为4左右,因而适宜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保鲜中。
大蒜含蒜氨酸, 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 其中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是大蒜中的主要抗菌成份。后者抗细菌的效力为前者的5 0 %。大蒜辣素的抗菌基理可能是其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菌中半胧氨酸结合使之不能转变为肤氨酸, 从而影响细菌体内的重要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大蒜对多种球菌, 霉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日本有人用食物中毒菌和腐败菌作为实验菌株, 在食品加工, 保存中添加大蒜及提取液,发现大蒜对多种食物中毒菌和腐败菌有相当强的抗菌力。我国有人发现大蒜对橘青霉, 黄曲霉, 黑根霉, 串珠镰刀霉等几十种污染食品的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其抗菌作用相当于化学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 是发现的具有抗真菌作用植物中效力最强的一种。
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防腐剂
微生物天然防腐剂的来源很广, 细菌、防线菌、酵母菌、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都能产生抑菌物质, 但我国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使用的微生物防腐剂只有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 它们分别被5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
天然防腐剂细菌类天然防腐剂
由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称为细菌素( bacteriocin ), 它是一种多肤与糖和脂的复合物。国内外已经在乳酸菌( 包括乳酸菌, 片球菌,乳杆菌和明串珠菌) 中发现了几十种细菌素。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是乳酸链球菌素, 即尼生素( niisn )。尼生素是由3 4 个氨基酸残基和5 个硫醚桥形成的分子内环。它对多种格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对格兰氏阴性菌, 酵母及霉菌无效。
天然防腐剂放线菌产生的天然防腐剂
由纳它链霉菌产生的纳它霉素, 也叫匹马菌素, 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醋化合物, 能有效抑制和杀死毒菌, 酵母, 丝状真菌, 对细菌和病毒无效。泰乐菌素是由链霉素产生的大环内醋化合物, 其作用类似于乳酸链球菌素。由白链霉菌产生的聚溶素是由赖氨酸缩和而成的多肤, 能抑制格兰氏阳性, 阴性菌, 酵母菌, 但对霉菌无效。它的热稳定性好, 加热100℃ , 100min 或120℃ , 20min 仍有抑制微生物效果。一般它与甘氨酸, 醋酸钠, 乙醇, 溶菌酶等辅助剂合用于米饭, 煮食, 炯菜, 鱼糕等产品中。球抱链霉菌产生的溶菌酶能特异性溶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食品污染菌, 比蛋白溶菌酶的溶菌谱更为广泛。
天然防腐剂霉菌
红曲霉产生的抑菌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菌,这种抑菌物质与所产生的聚酮类色素有关。米曲霉发酵产生的曲酸对某些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沙门柏干酪青霉接种于干香肠表面, 可抑制产真菌毒素的霉菌生长。
B. gdm是什么抗菌物
链霉菌 新次级代谢产物 GDM类似物 17 19-二甲硫基除草霉素A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且类药性强,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迄今,已知大多数微生物药物来自放线菌,其中又以链霉菌为主。因此,对链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挖掘是发现创新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链霉菌产生的苯安莎类抗生素(GDM与除草霉素A)新组分的发现与鉴定,第二部分为链霉菌产生的新抗生素或新组分发现探索。 GDM是由吸水链霉菌产生的苯安莎类抗生素,它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是由于其严重的肝毒性及较差的水溶性,使其在抗癌药物研发中只能作为先导化合物;寻找高水溶性、低肝毒性的GDM衍生物成为开发此类药物的研究热点。在通过化学半合成得到的数百个GDM衍生物中,17-AAG和17-DMAG已进入临床试验,用于多种肿瘤治疗。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导致次级代谢产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一组结构相似的类似物,此即抗生素的多组分现象。近年来,从不同的GDM产生菌中,也陆续有一些天然GDM类似物的发现报道,其中有些类似物在水溶性或抗肿瘤细胞活性方面相对于GDM有所改善或提高,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潜能。 吸水链霉菌17997(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17997)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分离鉴定的一株GDM产生菌。我们通过TLC和LC-DAD-MS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跟踪分析,发现一个GDM新组分,经分离纯化后,利用NMR、Mosher法及ECD等确定其结构为19-[(1'-S,4'R)-4'-羟基-1'-甲氧基-2'-氧代戊基]格尔德霉素(化合物713)。此外,我们还在吸水链霉菌17997的gdmP基因阻断变株中发现并鉴定了化合物713的4,5双氢形式—19-[(1'S,4'R)-4'-羟基-1'-甲氧基-2'-氧代戊基]-4,5双氢格尔德霉素(化合物715)。与GDM相比,化合物713和715的抗肿瘤细胞活性分别降低了约50倍和80倍,但水溶性提高了数千倍。 除草霉素A是一个在化学结构方面与GDM非常类似的苯安莎类抗生素,也是由吸水链霉菌产生。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除草霉素A及其类似物也受到一定的重视。我们通过在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从除草霉素A产生菌—吸水链霉菌N02Z-0421(S. hygroscopicus N02Z-0421)中,分离纯化、NMR鉴定了一个除草霉素A新组分—17,19-二甲硫基除草霉素A。初步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测定显示,该新组分与除草霉素A基本相当。此外,17,19-二甲硫基除草霉素A的获得,也为本实验室阐明19-S-甲基格尔德霉素中的甲硫基化机制以及甲硫基的来源(甲硫氨酸分解代谢产生甲硫醇,甲硫醇与格尔德霉素经迈克尔加成反应生成19-S-甲基格尔德霉素),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吸水链霉菌17997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它不仅产生GDM及其类似物,还产生一些有待鉴定的抗革兰阳性菌化合物。在我们对链霉菌产生的新抗生素或新组分发现探索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该菌株产生的抗革兰阳性菌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从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中,鉴定了洋橄榄叶素。洋橄榄叶素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原虫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鉴定洋橄榄叶素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洋橄榄叶素及其产生菌的方法,主要包括TLC硅胶板分离和NaOH溶液喷雾显色、HPLC和LC-DAD-MS分析,以及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保守基因的PCR检测与序列分析;其中,NaOH溶液喷雾显色为首次报道。在链霉菌新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研究中,洋橄榄叶素是需要早期鉴别或排除的一个假阳性化合物。我们已经成功地将NaOH溶液喷雾显色用于洋橄榄叶素的早期快速鉴别。 利用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丰富的菌种资源,我们在对多株从我国土壤中分离的链霉菌菌株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出2株具有显著抗菌活性、产生丰富次级代谢产物的链霉菌菌株,进行新抗生素或新组分的挖掘探索。 首先,链霉菌CPCC200002.我们通过TLC及LC-DAD-MS分析法,对该菌株产生的5个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分别为硫藤黄菌素、硫藤黄菌素氧化物、金丝菌素及丁酰-pyrrothine或异丁酰-pyrrothine(002-1~002-5)。这5个化合物均属于dithiolopyrrolone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最初以其显著的抗微生物活性受到关注,后来研究发现它们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最近,发现新结构的该类化合物受到关注,以及阐明了该类抗生素生物合成与半胱氨酸紧密相关。 硫藤黄菌素类化合物是两个半胱氨酸分子的缩合产物。作为半胱氨酸的类似物,我们在CPCC200002的培养过程中添加高半胱氨酸,希望硫藤黄菌素的生物合成酶系能够识别并利用高半胱氨酸,产生新的硫藤黄菌素类似物。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检测到新化合物,只是看到金丝菌素等上述5个化合物生物合成水平的提高。 其次,链霉菌CPCC203577.我们通过TLC及LC-DAD-MS等方法对该菌株产生的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蓝色化合物进行了鉴定,为衣草花青菌素及其类似物(1032-A-F)。衣草花青菌素属于吩嗪类抗生素。氯苯吩嗪是已知的临床应用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天然或化学合成的一些吩嗪类抗生素是抗炎或麻风杆菌的药物开发候选物。 经天然产物化合物库、SciFinder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排重后,确定衣草花青菌素类似物1032-C、1032-D和1032-F为衣草花青菌素新组分,相关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正在进行中。
C. 如何杀死白色链霉菌
生殖器念珠菌病绝大多数是一种条件致病性感染,除不洁性交引起本病的感染外,个体所患的某些疾病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所以,在治疗本病前,应该检查有否患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患者有否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如果患者有这样的情况,应及时予以治疗。这对治疗本病是非常关键的。 有效药物繁多,具体用法也不少,可根据病情、条件和患者意愿等选择。外用药安全性好,起效快,但难以根治。口服药须顾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男性龟头包皮念珠菌病通常只需外涂药物。 女性生殖器念珠菌病常由于糖原分解,阴道在酸性的环境中,白色念珠菌繁殖加快。所以,用改变阴道酸碱度的方法对于治疗本病是有帮助的。常用的方法是,用2%~4%的苏打水冲洗阴道及外阴,轻轻拭干后,置制霉菌素栓于阴道内,这样治疗往往能取得好的疗效。 对于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常用的药物为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1)制霉菌素可内服和外用。内服,每次50万单位,每日4次。外用为栓剂,每栓为25万单位。 (2)氟康唑又名大氟康,一般口服1次,150mg即可生效,但是治愈后容易复发,值得注意。或5%阴道用软膏6g,l次性放入阴道内。 (3)伊曲康唑又名斯皮仁诺,一般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为1疗程。 (4)克霉唑:1%霜剂5g,涂外阴、阴道内,每晚1次;疗程l周-2周。或10%霜剂5g,l次性局部外用。 (5)阴道栓:100mg,每晚l粒,疗程7d;或500mg阴道栓,l次性使用。 (6)硼酸。 (一)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CC) 主要是局部用药,咪唑类抗真菌药比制霉菌素效果好。经咪唑类抗真菌药治疗后,80%-90%的患者症状消失,念珠菌培养阴性。 1.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或1:5000龙胆紫溶液灌注阴道,每日1-2次。 2.制霉菌素栓剂或咪唑类抗真菌药栓剂,如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布康唑,每晚一枚,塞入阴道深处,共1-2周。 3.外阴炎可外涂咪唑类抗真菌制剂,如克霉唑霜,咪康唑霜,益康唑霜,酮康唑霜或联苯苄唑霜等。 4.如上述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时可内服下列药物:①酮康唑,每日400mg,共5天;②氟康唑150mg单剂量一次口服;③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一日疗法)或200mg每日一次,连服3天。 (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临床上较为常见,虽然可找出某些诱因,但是流行性和影响客观存在发病的因素还不清楚。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然而,预防或维持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RVVC的复发率。所有RVVC病例在开始维持治疗前应作培养证实。 1.伊曲康唑,口服,月经第1日200mg,共连续应用6个月经周期,然后每日200mg,3日疗程。 2.酮康唑,口服,每日100mg,共6个月。 满意的请采纳。
D. 作为异源基因表达和分泌系统
工业生产已经证明木霉具有很高的蛋白分泌能力,例如T.reesei的CBHI启动子就是强启动子,在其强启动子控制下利用CBHI的前导肽序列引导重组蛋白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T.reesei中的分泌性表达,用来生产所需的同源或异源蛋白。并已成功构建了多种能过量产生目的蛋白的木霉工程菌株。这些成功表达的蛋白有葡聚糖酶基因、木聚糖酶基因、漆酶基因、几丁质酶基因、乙烯形成酶ef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抗真菌蛋白AFP、长醇磷酸甘露糖合成酶、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GOD等10余种。分述如下:
(1)同源或异源β-葡聚糖酶基因在T.reesei中的表达。2001年Karlsson等将β-葡聚糖酶基因cel61A置于T.reesei纤维二糖水解酶Ⅰ cbh1强启动子(及其信号肽)和cbh1终止子之间,同时引入组氨酸标签方便亲和纯化,构建了第一个含组氨酸标签的T.reesei的表达系统,并实现了120mg/L的表达量;2004年Wang等将葡聚糖内切酶 eg3置于T.reesei纤维二糖水解酶Ⅰ cbh1强启动子(及其信号肽)和cbh1终止子之间,通过同源重组获得的转化子L29,滤纸水解活性降低为亲本株Rut-C30的60%,但CMC酶活性增加了33%;2010年Zhang使用含四拷贝cbhI启动子的表达载体,用于表达β-葡萄糖苷酶,提高了T.reesei纤维素酶活性,该菌株具有成为生产纤维素酶细胞工厂的潜力;2011年王冰冰等将来源于黑曲霉的纤维二糖酶基因在T.reesei的cbh1强启动子下表达,发酵试验表明,基因表达产物可以在cbh1信号肽的引导下顺利地向细胞外分泌。发酵48h重组菌株的纤维二糖酶活力可以高达5.3IU/mL,是原始菌株的106倍;2011年Jin等将前期优化后的瘤胃厌氧真菌内切β-1,4葡聚糖酶celEn置于里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Ⅰ强启动子Pcbh1(及其信号肽)和终止子Tcbh1之间,采用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3个高产β-1,4葡聚糖酶活力的转化子,发酵培养96h的β-1,4葡聚糖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26.3IU/mL,是原始菌株的4.23倍;2011年Ma等将斜卧青霉的β-葡萄糖苷酶在T.reesei纤维二糖水解酶(CBH1)启动子下表达,获得的转化子较亲本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提高6~8倍,滤纸水解活性提高了30%。转化子对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糖化能力也显著增强。异源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和Rut-30产生的复合酶混合糖化处理经过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糖化过程中葡萄糖产量增加约80%,说明其纤维素降解的复合酶制剂中各纤维降解酶组分更为均衡。2013年Miyauchi等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的中性内切-β-葡聚糖酶基因cel5A在T.reesei重组并完成高效表达和胞外分泌。在pH值为6.5的条件下,于摇瓶中96h发酵后重组T.reesei的内切-β-葡聚糖酶活性达到3068U/mL,是亲本菌株的11倍以上。在2M3发酵罐中发酵96h后,内切-β-葡聚糖酶活性可进一步增加至8012U/mL,显示了良好的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前景。
(2)木聚糖酶基因在T.reesei中的表达。例如2003年Paloheimo等在纤维二糖水解酶Ⅰcbh1强启动子下实现了木聚糖酶xynllA在T.reesei中的高效表达,木聚糖酶的产量明显增加(高达820mg/L);2007年Mäntylä等利用T.reesei异源表达来源于嗜热真菌球毛壳菌嗜热CBS730.95的木聚糖酶CT xyn11B,xyn11A和CT xyn11C,并使用T.reesei cel7A强启动子。重组木聚糖酶在pH值5~7下具有较高的耐热稳定性,其耐受温度特性使其可被用于工业漂白木浆;2012年Li使用编码丙酮酸脱羧酶(PDC)和编码烯醇化酶(ENO)基因的启动子,在真菌T.reesei中表达木聚糖酶Ⅱ,获得重组T.reesei,在高糖培养基发酵上清液中木聚糖酶活性分别为9266IU/mL和8866IU/mL。木聚糖酶II的产率分别为1.61g/L(PDC启动子)和1.52g/L(ENO启动子),约分别占T.reesei总蛋白分泌的83%和82%;2013年Wang等采用基因枪法使用T.reesei RUT-C30菌株表达生产内切木聚糖酶基因(PoxynA),其中采用丙酮酸脱羧酶(PDC)启动子表达内切木聚糖酶,其转化体的木聚糖酶较野生菌株活性高29~35倍。
(3)漆酶在T.reesei中的表达。例如2010年Sun等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技术转化T.atroviride T23,获得的3株转化子产漆酶能力显著高于初始菌株T23,其中,在限碳培养基中,转化子TA5的漆酶酶活为25.3U/mL,显著高于发菌株;2012年董欣睿等将优化后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漆酶基因pox1,在里氏木霉中进行高效表达筛选漆酶表达工程菌LC-7,该重组菌经摇瓶发酵144h后粗酶液酶活性达237.134IU/mL,酶活较其初始菌Pleurotus ostreatus提高了28.6倍;2012年Zhang等将漆酶基因lacA在Aspergil-lus nilans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启动子下由T.reesei异源表达。两个转化子L8和L38能够分泌重组酶,其漆酶的ABTS氧化相应的活动达到3.62IU/mL和1.50IU/mL,由L8和L38发酵获得粗酶液糖化的玉米渣,与亲本相比分别增加31.3%和71.6%。工程菌可以用来提高纤维素酶制剂的生物糖化效率。
(4)几丁质酶在T.reesei中的表达。例如2001年Viterbo等采用基因枪法将链霉菌来源的几丁质酶chit 36置于pki1启动子下实现了在T.harzianum中的异源表达,转化子D1的几丁质酶活性是野生型的36倍,并对灰霉病和白绢病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5)其他蛋白的表达。例如2003年徐军等在绿色木霉(T.viride)中成功表达了巨大曲霉(A.giganteus MDH18894)中分泌的一个抗真菌蛋白AFP,为研究对利用绿色木霉分泌表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异源真核蛋白质打下了基础;2004年Liu等利用REMI法在T.viride中成功表达了疫霉来源激发子蛋白elicitin;2006年母敬郁等利用高表达分泌纤维素酶的真菌T.reesei重组表达了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GOD,生产的重组酶活性为25U/mL,相当于sigma公司葡萄糖氧化酶标准品的产量为0.5g/L;2006年Kontkanen H等将来源于嗜热真菌Melanocarpus albomyces的ste1基因在T.reesei CBH1启动子下诱导表达,获得比野生菌显著提高的表达量,为利用T.reesei工业化大规模异源表达生产M.albomyces甾醇酯酶STE1提供了技术支撑;2010年Schmoll在T.reesei表达了A.nilans的Ⅰ类疏水蛋白dewA,并且发现疏水蛋白dewA可在T.reesei的hfb2启动子和乳糖作为碳源条件下实现有效的外源表达,表达量高达总的分泌蛋白的15%。但在cel7 A启动子下则无表达,说明外源基因在木霉中的表达与所选启动子有关;2010年Chen等构建了三个表达载体用于乙烯形成酶efe基因[来源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表达,在三个表达载体中efe基因分别由cbhI启动子、gpd(A.nilans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和pgk(T.reesei 3-磷酸激酶基因)启动子控制,转化T.reesei后,pgk启动子的C30-3转化体有最高的乙烯生产量,达4012nl/h/L;2011年Zhong用蛋白酶缺陷型菌株RUTC-30M3和糖基化修饰的菌株T108成功地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证明木霉具有生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潜力。此外,为了更好地表达外源基因,研究工作者还对表达载体和宿主进行改进,例如2004年汪天虹等利用部分蛋白酶缺陷突变菌株T.reesei Rut C30M3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用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的表达质粒pAN7-1分别转化T.reesei Rut C30和Rut C30M3原生质体,转化结果显示Rut C30M3(pAN7-1)对潮霉素的抗性比Rut C30(pAN7-1)提高约20%,说明蛋白酶缺陷菌株RutC30M3 适于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受体菌株用于大量生产同源和异源蛋白;2006年Urszula将酵母长醇磷酸甘露糖合成酶(DPMS,O-糖基化途径中的关键酶)引入T.reesei表达系统,其表达可以促进木霉的蛋白分泌。可以用于促进外源基因在木霉中的分泌表达;2008年Liu等为了提高T.reesei表达异源基因能力,对CBH1启动子进行了改造,并构建了含不同拷贝数和改造的CBH1启动子的T.reesei表达载体,表达gus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结果显示有助于提高异源蛋白在木霉中的表达;2010年Zhang使用含四拷贝cbhI启动子的表达载体,用于表达β-葡萄糖苷酶,提高了T.reesei纤维素酶活性;2013年苏建臣等构建了可用于外源蛋白在T.reesei中的细胞壁定位表达的木霉细胞表面表达系统。将AfMp1 p(烟曲霉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修饰定位于细胞壁上的蛋白)的细胞壁定位GPI信号肽和烟曲霉几丁质酶AfChiB1的N端信号肽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C末端和N末端融合并转化T.reesei。荧光观察结合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在平台期、中期和后期,带有GPI信号的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壁。
E. 雨后泥土为什么会散发一种好闻的土腥味,是什么物质导致的
这就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回馈啊,多么清新,多么怡人。
好了,开个玩笑,其实土腥味的罪魁祸首是链霉菌。
总的来说,链霉菌不是故意在土囊中释放出这种气味的,毕竟夏天已经够热了,还要下一场雨,又热又湿,就如同链霉菌被煮熟烫熟了一般。都已经付出生命的代价了,难道还不能允许它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气味,随着温度升高,会慢慢消散的气味吗?
F. 兔子粪是良性还是热性
果树施用兔子粪第一条好处兔粪含有机质和氮磷钾肥效高,兔粪中有机质含量高达86.3%,兔粪中氮含量是鸡粪的1.53倍、羊粪的3.29倍、猪粪的3.83倍,磷含量是鸡粪的2.88倍、羊粪的4.6倍、猪粪的5.75倍,钾含量是鸡粪的1.6倍、羊粪的2.67倍、猪粪的2倍。每吨兔粪相当于108.5 kg硫酸氨,100.9 kg过磷酸钙,17.85 kg硫酸钾的肥效。氮、磷、钾的含量在鸡、鸭、猪、鸡、牛、羊等畜禽粪中兔粪算是排在第一名。
但随着新技术的问世,果蔬使用兔子粪未知的好处又接踵而至,那就是把兔粪加工一下,兔子粪的综合肥效又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使兔子粪这么好的肥料物尽其用。
大家知道,传统的兔子粪在施用前,多是采取晒干,或者人工堆积自然发酵。自然发酵的兔粪与自然晒干的兔粪兔粪相比,有大幅度减少臭味,杀死兔粪中的部分虫卵,腐化兔粪中的有机质更有利于果树根部吸收作用。但是,在自然发酵中,产生的高温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了兔粪中的有益菌。因为益生菌群对促进果树根系吸收肥料养分和改良土壤环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经过一次发酵,却减少了有益菌群,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兔业专家刘本明抓住这个兔粪发酵节点,把经过一次发酵的兔粪有机肥,进行控温加菌二次发酵,制作出新型高效兔粪生物有机肥。兔粪生物有机肥是含有多种功能益生菌群的新型高效环保生物肥料。经过施加功能菌控温二次发酵,“兔粪生物有机肥”中不仅具有氮磷钾元素肥、农家肥、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功效,加入解磷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乳酸菌、曲霉菌、酵母菌、链霉菌、固氮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木霉菌、酵母菌和链霉菌。功能活菌数(cfu)含量巨大,综合肥效更上一层楼。这样制作的兔粪生物有机肥就从原始的兔粪中脱胎换骨了。不仅能够更好的培肥土壤,还能改良土壤结构、杀虫灭菌,分解消除土壤中农药、化肥残留有害物质,营造土壤绿色环境,培养作物地下根固定吸收空气中的氮素能力。功能性微生物能够有效分解有机质,解磷,解钾固氮,提高有机肥营养成分20~30%,不仅肥力高而且可以防病害、改良土壤和周围环境,无毒、、无污染,持效期长,绿色环保,改变水果、蔬菜变味现象,使水果更香甜,蔬菜味道回归几十年前的那个正宗口味。因此,经过二次目标发酵的兔粪生物有机肥是更适合果木、蔬菜使用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型肥料。
具体说起来,果树施用“兔粪生物有机肥”有以下六大好处:
1、肥效强
“兔粪生物有机肥”中有效功能活菌数(cfu)可达到0.25亿/g以上。功能性微生物能够有效分解有机质,解磷,解钾固氮,刺激作物更全面的吸收利用兔粪中的氮磷钾和有机质有效成分,作物吸收有机肥营养成分提高20~30%。肥效高,肥力长,增产显着,尤其适用于西瓜、南瓜、番茄、果树等。施用兔粪生物有机肥可使小麦增产30%,水稻增产20%~28%。
2、益生菌调控作用
“兔粪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抑制有害菌生长并转化为有益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起到群体的协同作用,有益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转化,能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
3、防病害
在发酵过程中,“兔粪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大量吞噬有害细菌。施入土壤能在作物根系形成的优势有益菌群,能抑制有害病原菌繁衍,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连年施用可大大缓解连作障碍。有效防止土壤中病害的发生。兔粪生物有机肥对减轻粘虫、麦秆蝇的危害有一定的效果。兔粪生物有机肥对果木,水果,蕃茄、白菜等蔬菜,可减轻地老虎的危害,还可防红蜘蛛等棉花害虫。
4、有香味
“兔粪生物有机肥”经过生物菌肥发酵后,不仅没有臭味,还带有较浓酵香气味。
5、改良土壤
发酵后的“兔粪生物有机肥”含有大量有益生物菌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通透交换性及植物成活率、增加有益菌和土壤微生物及种群,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同时改良土壤,建立土壤微生态平衡。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全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6、“兔粪生物有机肥”无毒、、无污染,持效期长,绿色环保,符合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一种环保型高效新型肥料。
G. 红谷霉素高产菌种的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应用微生物研究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链霉菌,简称链霉菌702,其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测定它的抗菌谱,发现其所产生生物活性物质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同时还能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稳定性的研究测定表明其对热和紫外线稳定,在pH3-pH12条件下稳定,从该菌的发酵产物分离提取和纯化其抗细菌活性物质,经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和X衍射等测定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与国外报道的放线菌素X2为同一物质,我们命名为红谷霉素。红谷霉素是链霉菌702发酵所产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抗细菌活性.在摇瓶条件下,对链霉菌702生料发酵生产红谷霉素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生料发酵工艺,筛选出摇瓶生料发酵条件为7.5%的种子接种量和添加抗菌剂1.5ml.在此条件下进行生料发酵,使红谷霉素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46g/L,比常规灭菌发酵产量提高25.7%,实验结果表明红谷霉素生料发酵是一种潜在可行的发酵方法,不但可以很好地节约发酵成本,还可以提高发酵产量.
以实验室的链霉菌702为初始菌株,应用抗药性基因致死标记诱变筛选模型进行UV诱变和NTG诱变,选育红谷霉素高产菌种,传代实验检测高产菌株稳定性,建立红谷霉素检测方法和高产菌株的生长代谢模型。
H. 被女孩子的细带拉炎症引起症状严重吗
常见的有含放线菌和真菌孢子、动植物蛋白质、细菌及其产物、昆虫抗原和某些化学物质 等有机尘埃。有些尘埃的抗原性质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农民肺的病因主要是普通高温放线菌。近年来,国内学者相继报道了另一株与农民肺有关的高温放线菌 一热吸水链霉菌。在许多抗原中,以嗜热放线菌最为常见和重要,特别是微小多孢子菌,其次是普通高温放线菌。该菌具有真菌的形态,但属于细菌。在潮湿、温 热、霉烂的有机物中孳生,堆肥、泥土、食物和污染的水中含大量该菌。农民吸入发霉的干草、谷物和蔗末等常易发病。种植蘑菇的肥料和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存在较 多嗜热放线菌,并以普通高温放线菌为主,种植者吸入可导致蘑菇工肺。禽类饲养者肺(如饲鸽工肺、饲鹦鹉工肺等)是由于鸟血清、鸟粪排泄物、鸟羽粉霜和鸟卵 等所引起。有人认为鸽羽毛上的粉霜是一种约1μm大小的角蛋白微粒抗原,其致病作用较鸽血清及排泄物更为重要。另有国内报道的绢纺织工人吸入车间空气中的 桑蚕丝粉尘(可能为丝胶蛋白)而引起过敏性肺泡炎。湿化器、空调器肺的病因是白色嗜热放线菌。化学工业中应用颇广的甲苯二异氰化物、邻苯二酸酐等吸入后, 其半抗原作用也可能引起过敏性肺泡炎。关于烟草种植者、茶叶种植者病等,其抗原性质尚未完全清楚。
I. 什么防腐剂最安全
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具有杀死微生物作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杀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添加剂称为抑菌剂。防腐剂按组分和来源主要分为化学类食品防腐剂和天然类食品防腐剂。
2.1化学类食品防腐剂
化学类食品防腐剂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盐防腐剂。
2.1.1酸性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酸性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以及它们的盐类。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体系酸性越大,其防腐效果越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效。
(1)苯甲酸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其抑菌机理是使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发生障碍,使三羧酸循环中乙酸辅酶A→乙酸醋酸及乙酸草酸→柠檬酸之间的循环过程难以进行,并阻碍细胞膜的正常生理作用[1]。由于其有效成分是未解离的苯甲酸分子,所以在酸性食品中使用效果好,对酵母、霉菌都有效。但因有叠加中毒现象的报道,在使用上有争议,虽各国都允许使用,但应用范围越来越窄。在我国,因其价格低廉,仍广泛使用于汽水、果汁类、酱类、罐头和酒类的防腐[2]。
(2)山梨酸
山梨酸是不饱和脂肪酸,其抑菌机理是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细胞壁内,利用自身的双键与微生物细胞中酶的巯基形成共价键,使其丧失活性,破坏含有硫氢基的酶类,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山梨酸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安全的化学防腐剂之一,主要抑制霉菌和酵母。但是在微生物过多的情况下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它适用于有良好卫生条件和微生物数量较少的食品中[3],目前主要用于高端食品中。
(3)丙酸盐
丙酸盐的有效成分是丙酸,它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才能产生抑菌作用。单体丙酸分子可以在霉菌细胞外形成高渗透压,使霉菌细胞内脱水,失去繁殖力,且还可以穿透霉菌细胞壁,抑制细胞内的活性。目前主要用于面包、糕点类食品的防腐保鲜。
2.1.2酯型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酯型防腐剂主要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没食子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这类防腐剂的特点就是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都有效,毒性也比较低。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也称尼泊金酯,其抑菌机理主要是使微生物细胞呼吸系统和电子传递酶系统的活动受阻,抑制了丝氨酸的吸收和三磷酸腺苷的产生,从而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结构,起到防腐的作用。Ramos J L[4]等在对该类物质的定量结构活性的研究表明,由反相HPLC测的亲脂性参数与它们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性有显著关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溶解性随酯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抗菌效果则于分子中醇链长度成正比,毒性与醇链长度成反比[5]。目前我国国标规定,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系列中只有乙酯、丙酯可以用于食品中。
2.1.3无机盐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无机盐防腐剂主要包括含硫的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等。其有效成分是亚硫酸分子,亚硫酸的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消耗食品中O2使好气性微生物因缺氧而致死,并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生理活动中酶的活性。由于使用这些盐后残留的二氧化硫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因此现在一般只将其列入特殊的防腐剂中。例如,广西地方标准DB45/319-2007《鲜湿米粉质量安全要求》中就规定米粉中SO2的残留量要低于方法检出限。
2.2天然食品防腐剂
天然食品防腐剂一般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具有防腐作用的一类物质,也称作生物防腐剂,是食品防腐剂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根据来源可分为3种类型: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
2.2.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
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是指从动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防腐剂。常用的主要包括:蜂胶、鱼精蛋白、壳聚糖等。
(1)蜂胶及其作用机理
蜂胶是蜜蜂用从植物幼芽与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其上颚分泌物和蜂蜡加工而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6]。其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主要成分约20种黄酮,同时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研究表明,蜂胶中含有大量活跃的还原因子,因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用作油脂和其他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Lim[7]等指出蜂胶液能阻止猪油和棕榈油氧化,防止肉制品脂肪氧化变质。蜂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经过降解其最终产物是苯甲酸,是一种天然防腐剂。蜂胶可使被保鲜物表面形成一层及薄的膜,起到了阻氧、阻碍微生物、减少水分蒸发及营养损失的作用,从而延长了畜产和水产的保鲜时间,防止其腐败变质。Yang[8]等研究了蜂胶对鱿鱼干的作用,发现蜂胶液不仅能抑制鱿鱼干的微生物繁殖,还能保持原有水分、品质和风味不变。
(2)鱼精蛋白及其作用机理
鱼精蛋白发现于1870年,20世纪中期作为防腐剂引起关注。鱼精蛋白是在鲑、鲟、鲱等鱼精子细胞中提取的一种细小而简单的碱性球形蛋白,具有无臭、无味、热稳定性好、安全无毒的特点。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有很强的抑菌能力。研究发现鱼精蛋白可与细胞膜中某些涉及运输或生物合成系统的蛋白质作用,使这些蛋白的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使细胞死亡[9]。其主要应用于面制品、肉和肉制品、乳与乳制品等食品的防腐保鲜。
(3)壳聚糖及其作用机理
壳聚糖又叫甲壳素,是从蟹壳、虾壳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类物质[10]。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浓度为0.4%时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理主要为壳聚糖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半透膜,这层半透膜能够有效阻止病菌的侵入和生长。我国于1991年批准使用的甲壳素是一种无毒性,优良的天然果蔬防腐剂。
2.2.2植物源天然防腐剂
研究植物提取物作为防腐剂是国内外开拓食品防腐剂新领域的研发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大量成果。
(1)茶多酚及其作用机理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复合体,大约占茶叶干重的20%~30%[11]。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病菌等有抑制作用[12]。茶多酚具有抗氧化的原因是由于含有60%~70%的儿茶素物质,它的抑菌机理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性羟基特有的供氢体能与脂肪酸在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结合,中断脂肪酸氧化的连锁反应,抑制其氧化物的形成,达到抗氧保鲜的目的。王绍美[13]等研究发现,将茶多酚应用在水果、蔬菜的保鲜方面,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保持其色泽,同时由于其具有多个酚羟基,具有供氧活性,可以将分子中的氢直接提供给果实中的Vc,减少其损失。
(2)香辛料及其作用机理
香辛料一般指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芳香植物的根、树皮、种子或果实,具有调味增香的作用,其中不少种有抑菌防腐作用。香辛料的抑菌成分主要有丁香酚、异冰片、茴香脑、肉桂醛等,将这些成分协同起来可得到效果更好的防腐剂。通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香辛料能抑菌防腐,真正起作用的是其精油,而目前研究与开发食品防腐剂使用的大多也是香辛料的精油或者提取物。
对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性能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与精油中有效成分透过细胞而进入菌体的能力直接相关,而抗菌性则基于抗菌剂在菌体细胞膜双层磷脂中的溶解度,精油中的类萜类降低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干扰了能量代谢的酶促反应。
(3)中草药及其作用机理
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中草药抗菌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发现多种中草药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范围广,对常见病原菌淋病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黄曲霉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草药天然食品防腐剂抗菌的作用机理,目前普遍认为中草药存在抑菌活性的多数是疏水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且对微生物细胞膜组织具有干扰作用甚至使其溶,从而对微生物起到抑制或杀死作用[2]。
(4)其他植物提取物
银杏叶、竹叶、苦瓜、荷叶、芦荟等植物提取物具备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如银杏叶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2.3微生物源防腐剂
微生物防腐剂具有安全、高效和健康的特点。常见的有细菌素、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等。
(1)细菌素
由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称为细菌素,它是一种多肽或多肽与糖和脂的复合物,由包括乳酸菌在内的很多种细菌合成[14]。细菌素具有生化性能和遗传性能,绝大多数细菌素都没有毒性。
(2)乳酸链球菌素
乳酸链球菌素是世界公认安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1951年首先将乳酸链球菌用作食品防腐剂,成功控制了由肉毒梭菌引起的奶酪膨胀腐败。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批准使用。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胞膜的正常功能,造成细胞膜的渗透、养分流失和膜电位下降,导致致病菌和腐败菌死亡;乳酸链球菌素和溶菌酶一起作用,有协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对食品的色、香、味、口感无不良影响,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罐头制品、鱼类制品和酒精饮料中
(3)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也称匹马菌素、游霉素,是由纳他链霉菌受控发酵制得一种白色至乳白色的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商品名称为霉克,是一种高效的真菌抑制剂。
纳他霉素的抑菌机理主要是与真菌的麦角甾醇以及其他甾醇基团结合,阻遏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细胞膜畸变,最终导致渗漏,引起细胞死亡,它能有效抑制和杀死酵母菌、霉菌及其它丝状真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罐装食品、啤酒酿造、方便食品、焙烤食品等领域的防腐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