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的功效
Ⅰ 毛草龙的作用
毛草龙,中药名。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水丁香Ludwigiaoctovalvis(Jacq.)Raven[JussiaeasuffruticosaL.]的全草。植物水丁香,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高血压,水肿,湿热泻痢,淋痛,白浊,带下,乳痈,疔疮肿毒,痔疮,烫火伤,毒蛇咬伤
Ⅱ 这些是什么植物
毛草龙,别名:草里金钗、草龙、水丁香、针筒刺、水龙、水秧草、扫锅草,拉丁文名:Ludwigia octovalvis (Jacq.) Raven.柳叶菜科、丁香蓼属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有时基部木质化,甚至亚灌木状,多分枝,稍具纵棱,常被伸展的黄褐色粗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侧脉每侧9-17条,在近边缘处环结,两面被黄褐色粗毛,边缘具毛;叶柄长至5毫米,或无柄;托叶小,三角状卵形,或近退化。种子每室多列,离生,近球状或倒卵状,一侧稍内陷,种脊明显,与种子近等长,表面具横条纹。花期6-8月,果期8-11月。
梵天花(学名:Urena procumbens Linn.)又名:头婆、小桃花、小叶田芙蓉等,属锦葵目,锦葵科小灌木。有分枝,高约1米,枝条密生星状短柔毛。分布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一般生于生于山野、路边、荒坡、干旱地或灌丛中。具备祛风解毒、健脾去湿,化瘀活血等功效。
Ⅲ 这些是什么植物
毛草龙,别名:草里金钗、草龙、水丁香、针筒刺、水龙、水秧草、扫锅草,拉丁文名:Ludwigia
octovalvis
(Jacq.)
Raven.柳叶菜科、丁香蓼属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有时基部木质化,甚至亚灌木状,多分枝,稍具纵棱,常被伸展的黄褐色粗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侧脉每侧9-17条,在近边缘处环结,两面被黄褐色粗毛,边缘具毛;叶柄长至5毫米,或无柄;托叶小,三角状卵形,或近退化。种子每室多列,离生,近球状或倒卵状,一侧稍内陷,种脊明显,与种子近等长,表面具横条纹。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
)
Spreng.
),俗名:大狗尾草、戾草、光明草[湖南.江西]、稂、童粱、孟、狼尾、董蓈、宿田翁、守田、狼茅、小芒草、狗尾草、者鼠根、狗仔尾、黑狗尾草、芦秆莛、老鼠根、光明草、(狗尾巴草是一年生,狼尾草是多年生)、芮草。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叶鞘光滑,两侧压扁,主脉呈脊,秆上部者长于节间,叶舌具纤毛,叶片线形,先端长渐尖。圆锥花序直立,刚毛状小枝常呈紫色,小穗通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雄蕊3,花柱基部联合,颖果长圆形。
梵天花(学名:Urena
procumbens
Linn.)又名:头婆、小桃花、小叶田芙蓉等,属锦葵目,锦葵科小灌木。有分枝,高约1米,枝条密生星状短柔毛。分布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一般生于生于山野、路边、荒坡、干旱地或灌丛中。具备祛风解毒、健脾去湿,化瘀活血等功效。
Ⅳ 丁香蓼的介绍
丁香蓼,别名:小抄石榴树、小石榴叶、小疗药,拉丁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柱头近卵状或球状,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1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Ⅳ 丁香蓼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丁香蓼(图43)。
图43 丁香蓼学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科属分类柳叶菜科,丁香蓼属。形态特征高20~100厘米,茎近直立或下部斜升,具较多分枝,有纵棱,略带红紫色,无毛或疏被短毛。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0.4~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毛或脉上被少数柔毛,叶柄长0.3~1.0(~2.0)厘米。萼片4~6,卵状披针形或正三角形,长0.2~0.5厘米,外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花瓣4,黄色,狭匙形,长0.1~0.2厘米,宽不到0.1厘米,无毛,基部有2苞片。雄蕊与萼片同数,花粉粒单一。花柱长约0.1厘米,子房密被短毛,柱头球形。蒴果线状圆柱形,5室,稀4室,长1.5~3厘米,宽约0.2厘米,褐色,稍带紫色,近无柄,成熟后室背果皮呈不规则开裂。种子斜嵌入于内果皮内,每室1~2行,淡褐色,长卵形,一端锐尖,长约0.1厘米,宽约0.03厘米,种脐狭,线形。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具休眠期,但在冬季低温时休眠即已解除。丁香蓼为湿生、沼生杂草,萌发对温度、湿度、光照要求均比较严格。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偏高或偏低萌发均较少,发芽水分以土壤饱和至薄水为最好,水层2~3厘米尚能萌发,10厘米以上即不能萌发,干旱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由于丁香蓼种子较小,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在土层1厘米之内能顺利出苗,1厘米以下则萌发很少,在秧田小苗阶段、移栽大田封行前发生较多,秧田大苗期、移栽稻田封行后即很少出苗。2)营养生长田间丁香蓼植株高矮相差较大,与水稻的相对高度从0.1~1.0,决定植株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光照,田边及水稻栽插前期发生的丁香蓼因光照充足,生长较快,株高与水稻可同步增长,发生较迟的丁香蓼,随着稻田行间逐渐荫蔽,而长势越来越差。其次与土壤湿度有关,丁香蓼部分侧根可变成白色的呼吸根伸出水面,适生于淹水的环境,在土壤保水性能好、灌水充足的稻田生长较好,在长期干干湿湿、经常脱水的稻田长势较差。
丁香蓼具有较强的再生力,在地上茎叶折断后,基部节上发出须根,重新长出植株。3)开花结实丁香蓼花期8~9月,果期9~10月。高大、分枝多、接受光照强的植株结实率高,水稻行间生长矮小的植株结实率较低甚至不能结实。种子细小,蒴果开裂后落入田间,可随水传播。
分布与为害丁香蓼分布较广,几遍全国,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发生较多,尤以灌水条件好、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稻田为害较重。据在江苏里下河地区调查,严重发生田块,密度每平方米达100株以上,多度达30%,频度为100%,水稻分蘖减少、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均有所下降,减产30%以上。
Ⅵ 丁香蓼的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制法】: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淋痛,水肿,带下;吐血,尿血,肠风便血;疔肿,疥疮,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蛇虫、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治痢疾,鲜品可用3-4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煎汤,15-30g或泡酒。
【药理作用】: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质后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和诃子次酸三乙酯,体外抗菌试验证实对宋内、舒氏、鲍氏、志贺等痢疾杆菌及金葡球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含没食子酸(gallicacid)和诃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chebulaie)。
【选方】:
①急性肾炎水肿:丁香蓼、地胆草、车前草各30g,水煎服;或丁香蓼、星宿菜、爵床各30g,水煎服。
②泌尿道感染:丁香蓼50g,蒲公英、金丝草、猫须草各15g,水煎服。
③湿热白带:丁香蓼30g,苡米根、白鸡冠花各15g,白果10g,水煎服。
④急性喉炎:丁香蓼30g,爵床、金银花各15g,玄参10g,水煎服。
⑤痈肿:鲜丁香蓼适量,红糖少许,同捣乱,敷患处。
文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全株较光滑。主根明显,长圆锥形多分枝。茎直径0.2-0.8cm,茎下部节上多须状根;上部多分枝,有棱角约5条,暗紫色或棕绿色,易折断,断面灰白色,中空。单叶互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长4-7cm,宽1-2cm。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弯曲,紫红色,先端具宿萼。种子细小,光滑,棕黄色。气微,味咸,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组成,外被单细胞非腺毛,并有5个向外突起的棱角。皮层窄。外侧2-3列细胞为厚角组织,内侧3-4列细胞形大,壁薄;近内皮层有少数纤维散在,壁厚木化。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散在,壁木化;射线宽1-2列细胞。贿财薄壁细胞类圆形,贿中部常中空。本品薄壁细胞含少数草酸钙方晶。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外被非腺毛及腺鳞。栅栏组织不通过中脉,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列厚角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簇晶。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回流30分钟,冷却,滤过。
滤液供下列试验:
1.取滤液少许,滴于滤纸上,喷以0.1%溴酚蓝的乙醇溶液,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2.取滤液1ml,滴加1%三氯化铁溶液1滴,显蓝黑色。(检查没食子酸)
Ⅶ 丁香泡水喝功效有哪些
丁香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
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备用,用时要捣碎。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
丁香树一身都是宝,其树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丁香皮散寒理气、止痛止泻,可用于治疗胃寒、脘腹痛胀、腹泻、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肿毒;丁香枝理气散寒、温中止泻,可治疗脘腹胀满、恶心、腹泻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与中药郁金同用。
(7)丁香蓼的功效扩展阅读
除了真正药用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外,在民间还有不少以“丁香”命名的药物,他们品种不同,科属有别,功能亦异,需加以甄别。
“桂丁香”为樟科植物肉桂幼嫩的果实,能温中散寒止痛;
“苦丁香”是葫芦科植物甜瓜的瓜蒂,内服可催吐;
“水丁香”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白丁香”及麻雀的粪便,能化积消翳;
“荷花丁香”属木犀科植物暴马丁香,功在镇咳利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药丁香温胃补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验方:丁香粉快速止牙疼
Ⅷ 草龙有什么药效
中药草龙是柳叶菜科水龙属植物线叶丁香蓼的全草。中医认为草龙有发表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与作用。
Ⅸ 丁香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呢
丁香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有着很好的功效。
在用作中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户户厨房里的香料。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备用,用时要捣碎。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
丁香树一身都是宝,其树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丁香皮散寒理气、止痛止泻,可用于治疗胃寒、脘腹痛胀、腹泻、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肿毒;丁香枝理气散寒、温中止泻,可治疗脘腹胀满、恶心、腹泻等疾病。
(9)丁香蓼的功效扩展阅读:
丁香类别
除了真正药用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外,在民间还有不少以“丁香”命名的药物,他们品种不同,科属有别,功能亦异,需加以甄别。如“桂丁香”为樟科植物肉桂幼嫩的果实,能温中散寒止痛;
“苦丁香”是葫芦科植物甜瓜的瓜蒂,内服可催吐;“水丁香”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白丁香”及麻雀的粪便,能化积消翳;“荷花丁香”属木犀科植物暴马丁香,功在镇咳利水。
Ⅹ 水丁香的功效
【水丁香的功效介绍】:
水丁香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间草药》),水苴仔、水黄麻(《闽南民间草药》),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湖南药物志》),水蓬砂(《贵州植药调查》),水油麻、山鼠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柳叶莱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丁香蓼一年生草本。
须根多数。
幼苗时平卧地上,或作倾卧状,后抽茎直立,长20~50厘米。
茎有棱角,多分枝,枝带四方形,至秋茎叶皆变紫红色,全体光滑无毛。
单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渐狭,叶柄长不及叶片之半。
花腋生,通常1~2朵,无梗;花萼4~5裂,裂片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有细毛,宿存;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椭圆形,长约3毫米,先端钝圆,基部狭,作短爪状,早脱;雄蕊4~5;子房下位,外面密被短细毛,4室,花柱短,柱头单一,头状。
蒴果线状四方形,直立或微弯,两端截切,长15~20毫米,成熟时变成紫色;种子细小,光滑,棕黄色。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生长于水边。
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采集】秋季结果时采取。
【性味】苦,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涩,无毒。
③《福建中草药》:微苦辛,凉。
【功用主治-水丁香的功效】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治水肿,淋病,痢疾,白带,痈疽,疔疮。
①《中国药植志》:治红白痢疾。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肿胀。
③《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治水肿,血淋,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③《贵州植药调查》:清热,止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水肿:水丁香一两.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饭前服,日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淋病:鲜水丁香二两,加水二碗,煎成九分,泡糖或蜂蜜,内服。
③治妇女白带,头晕,肢软足酸:鲜水丁香一两半,白鸡冠花一两。
加水二碗半,煎成-碗,去渣取汁,和猪小肚炖服,连服三次。
忌酸辣食物。
④治痈疽肿毒:鲜水丁香,洗净,合酸饭及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⑤治目翳:水丁香,煎水洗。
(《湖南药物志》) ⑥治咽喉炎:鲜水丁香一两。
加承煎,调糖内服。
(《泉州本草》) ⑦治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水丁香叶捣烂敷患处。
(《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