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肉桂醛
Ⅰ 肉桂和桂皮区别求图
1.肉桂:植物科属及发展演进肉桂树是樟树科的常绿植物。野生的肉桂树高10米以上。肉桂是选用新鲜优质的树皮,将其剥下,去除外层的软木质,经干燥3—4天制成,靠近树干中心剥出制得的肉桂为上等品。肉桂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应用的香料之一。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一带,是古代宗教礼仪及保存埃及木乃伊必备的香料之一。肉桂甘甜且又略带刺激的香气,自古被视为爱情与思念的象征,更是进贡王公贵族的最佳赠礼。传说古罗马有位君主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妻,便搜掠了全罗马的肉桂并集中焚烧,以示对爱妻的挚情挚爱。另有传说:在为亲人送葬时,手捧肉桂也是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在15-16世纪的航海时代,肉桂也是探险家远渡重洋寻找的香料之一。1636年,荷兰商人先在斯里兰卡掠取加工肉桂并垄断了肉桂市场,为了维护高额利润,不惜将生产过量的肉桂烧毁。 2.肉桂和桂皮的比较 桂皮原产于牙买加群岛一带,和肉桂一样同属樟树科,树高约3米,树皮比肉桂厚且粗糙,颜色也深;虽然桂皮和肉桂香味相似,但桂皮比肉桂在甘甜中夹带着苦涩。中国、缅甸、越南等地都生产桂皮,市场上将桂皮粉当作肉桂粉来贩卖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3.肉桂的主要成分 在我国种植的肉桂主要有3个品种:即白茅肉桂(黑油桂)、红茅肉桂(黄油桂)和沙皮桂。以白茅肉桂品质好,含油量高。肉桂主要成分是肉桂醛,其次还有乙酸肉桂酯、肉桂酸等。肉桂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不同,如锡兰肉桂的树皮中含80%肉桂醛和8%-15%的丁香酚,而在桂叶中含有70%~90%的丁香酚,肉桂醛仅为0-4%;树根中只含50%樟脑,而不含丁香酚和肉桂醛。 4.应用 肉桂在使用时有片状和粉状。肉桂作为中药和重要调味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书记载为:补命门火,平肝通四脉,引火归元,有强心、健胃、驱风邪止吐的效用。肉桂在制作中国的五香粉、印度咖喱粉等复合调味料中都是必备的原料,主要用以去除腥膻,腌制泡菜、炖菜、煲汤。有的将肉桂片制成精巧的汤匙,用来盛舀咖啡和红茶,使其甘甜的香气借此融入其中。肉桂粉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在各种甜点中使用,会使甜点味道更为香甜醇厚。肉桂树脂精油也被广泛用于食用香精、烟用及日化香精。 肉桂与桂皮不是同一种,一般我们称肉桂,又称是中国肉桂。是肉桂的树皮及茎部表皮,经干燥而成。成品卷曲呈圆筒状或半圆筒状。原产越南及喜马拉雅山东麓,以我国云南、广东一带所产最多。桂皮(斯里兰卡肉桂),是桂皮树的树皮内层部分。成品内外光滑,由8-10层叠卷成卷筒状。产于斯里兰卡。
Ⅱ 卤菜常用哪些香精
1、花椒:又名秦椒、风椒,其味芳香、微甜,辛温麻辣。花椒的用途可居诸香料之首,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辛麻而持久,生花椒味麻且辣,炒熟后香味才溢出。
2、胡椒:又名胡、黑川、百川,胡椒气味芳香,有刺激性及强烈的辛辣味,
温中祛寒、消炎、解毒。
3、丁香:丁香又名公丁香、丁子香,其气味强烈芳香、浓郁、味辛辣、可调
味、制香精,并克入药。
4、小茴香:又名茴香、小茴、小香、角茴香,刺荔(江苏)等。其气味香辛、
温和、带有樟脏酸气味、微甜、又略有苦味和有炙舌之感。
5、砂仁:砂仁又名宿砂密、阳春砂仁。其干果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6、百里香:又名五助百里香,俗称山胡椒,有独特的叶臭和麻舌样口味,带
甜味,芳香强烈,用于鱼尖加工烹饪及汤的调味增香。
7、孜然:又名青蒿,藏苗香、苗香。具有独特的薄荷,水果状香味,还带适口的苦味,咀嚼时有收敛作用。
8、山奈:又名沙姜。有樟木香气。作为香料克加工肉脯,是制作扒鸡、熏鸡
的增香辛香料,也是西式调味料的原料之一。
9、肉桂:又名木桂,桂树,阴桂,连桂。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和微迢辛辣味,性温热,略苦。
出味后,味稍辛,肉料吸收后,可去油滞,解燥热及暖和肠胃。
10、香草:主要用增香、加味、增加色彩。果味辛,性温,气芳香,有调味,疏风散寒发表开胃的功能。
11、肉豆蔻:又称肉果、香玉果,药用:香果,肉豆蔻性温,味辛香,有调味、行气、止泻、祛湿和胃,收敛固涩作用。作为调料,可解腥增香,是配置咖喱粉的原料之一。
此外还有草果、香叶、甘菘、排草、八角、甘草、陈皮、干辣椒、干姜等。
Ⅲ 面膜里含有香茅醇,苎烯,芳樟醇,水杨酸苄酯安全吗
摘要 容易致敏的香精包括芳樟醇,柠檬烯,香茅醇,香叶醇,丁苯基甲基丙醛,苯甲醇,己基肉桂醛,水杨酸苄酯,苯甲酸苄酯,α-异甲基紫罗兰酮,以及柠檬醛,香豆素,羟基异己基3-环己烯基甲醛,丁香酚,羟基香茅醇,戊基肉桂醛,戊基肉桂醇,茴香醇,肉桂酸苄酯,肉桂醛,肉桂醇,树苔提取物,橡苔提取物,合欢醇。(前十种成分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根据自愿申报的配方统计使用频度的结果排序)
Ⅳ 如何鉴定肉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肉桂,原名菌桂、牡桂,是樟科(Lauraceae)植物樟属(Cin-namomum)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树皮,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流行的香料之一,且为常用中药。肉桂的嫩枝(桂枝)、幼嫩果实(桂丁)、叶均可供药用。肉桂中主要含有挥发油、二萜及其糖苷、黄烷醇及其多聚体,此外还含有黄酮类、多酚类等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肉桂醛(Cinnamal-dehyde),以反式结构的形式存在于肉桂挥发油中。肉桂中的肉桂醛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肉桂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PubMed数据库、谷歌学术及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0-2014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完整地检索和综述,旨在为肉桂提取物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1化学成分
GengS等从不同的肉桂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41种不同成分,包括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醇乙酸酯等,其组成比例主要取决于肉桂的生长阶段和产地。TungYT等[7]从土肉桂的嫩枝中提取不同蒸馏时段的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包括丁香酚、石竹烯氧化物、β-石竹烯、γ-桉叶油醇、δ-荜澄茄油烯、δ-杜松醇、L-冰片、E-橙花叔醇等。梁忠云等[8]从肉桂皮挥发油中鉴定出21个组分,包括咕吧烯(Copaene)、反式-肉桂醛、α-依兰油烯等。
药理活性
抗氧化
肉桂中的抗氧化化合物在延缓和防止食物变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该类化合物对因年老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和代谢类疾病综合征等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肉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多为高极性化合物,采用乙醇提取法制备的提取物比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Shoba-naS等[10]报道,肉桂的乙醚、水以及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在体外显著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反应。AravindR等[11]的初步研究表明,肉桂叶各类提取物(如正己烷、乙醇、水提取物)中都含有酚类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过氧化氢、一氧化氮和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作用。DongY等[12]研究发现,肉桂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E-肉桂醛,其在肉桂叶中含量高达72%。此外,肉桂提取物作为一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能够抑制色素沉着、褐变等,在食品、化妆品以及药品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抗炎
肉桂植物的抗炎活性于1987年被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已有来自不同部位的多种肉桂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机制也各有不同。LeeSH等[14]从肉桂皮中提取出的2′-羟基肉桂醛是一种较好的消炎剂,其抗炎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的激活来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YuT等[15]认为,肉桂乙醇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Src/Syk-酪氨酸酶介导的NF-κB的活性来发挥其抗炎活性。同时,有研究指出,多种肉桂提取物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诱导型一氧化氮(iNO)、环氧化酶2(COX-2)的合成发挥其抗炎活性。由此提示,肉桂提取物可成为炎症介导的神经变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潜在新型化合物[16]。此外,肉桂水提物可通过降低人血浆中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来发挥抗炎机制。
2.3降血糖
肉桂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誉为“胰岛素强化因子”(IPF),其水提物的胰岛素增效作用比其他香料高约20倍。
据报道,肉桂水提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而且分离纯化的肉桂多酚A型聚合物还可作为胰岛素样分子提高体内葡萄糖的代谢。KimSH等[21]对肉桂多酚A型聚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一种新型羟基肉桂酸衍生物萘甲基酯,对C57BL/Ksdb/db型糖尿病小鼠给药12周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均可明显降低。CaoH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包括芦丁(9.0672%)、儿茶素(1.9%)、槲皮素(0.172%)、山柰酚(0.016%)、异鼠李素(0.103%)等,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胰岛素样活性,能够参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生成。
ZhengH等提取出了一系列的肉桂挥发油成分,该类成分能靶向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改善糖尿病肾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保护肾功能。另有研究显示,肉桂提取物能竞争性抑制哺乳动物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低餐后高血糖,从而使整体血糖趋于平稳,这与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相似。
2.4抗心血管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肉桂能够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和心肌营养状况,故常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
据报道,肉桂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肉桂醛、肉桂酸等均能够保护模型大鼠伴发缺血性心肌损伤,这与二者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抗炎、抗氧化的活性有关。HwaJS等[27]从肉桂中分离提取出化合物2-甲氧基肉桂醛(2-MCA),并利用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证实该化合物能减少TNF-α活化的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生成来改善局部缺血/再灌注(I/R)损伤。XueYL等[28]研究表明,肉桂醛能够扩张内皮非依赖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这与其能够阻滞Ca+通道有关。
此外,肉桂提取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多的是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Cinnamophilin。该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血栓素A2受体拮抗药(TXA2)和潜在的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血栓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对预防血管疾病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作用。
2.5抗癌
近年来,水溶性聚合物肉桂多酚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关注。SchoeneNW等研究发现,肉桂总多酚能抑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周期蛋白B1两种信号蛋白,破坏细胞周期G2/M期中磷酸化/去磷酸化作用,阻碍细胞周期G2/M期的进程。AssadollahiV等[32]研究发现,肉桂水提取物能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与其能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有关。
此外,肉桂醛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明显的杀伤、抑制或细胞毒作用。KingAA等研究发现,用最小浓度(0.5~2.5mmol/L)的肉桂醛体外作用于结肠癌HCT细胞4~6h即可以明显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发生,抑制其DNA修复重组,减少自发性突变的发生。给予雄性转基因小鼠CB6F1-TgHras2(rasH2)5000ppm肉桂醛26周后发现,甲基盐硝氨基吡啶(NNK)诱发的肺癌发生率以及肿瘤的基因多态性均明显降低。CabelloCM等[35]研究发现,反式-肉桂醛是一种亲电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其在低浓度时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且对荷黑色素瘤的SCID小鼠(T、B淋巴细胞缺陷型)模型也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作用。
2.6其他
肉桂提取物除了上述药理活性之外,还具有止咳、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cts,AGEs)形成等活性[衰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跟体内AGEs的慢性蓄积有着密切的关系]。
侯仙明等[36]利用小鼠哮喘模型观察肉桂的镇咳、平喘机制,发现肉桂能够通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和5(IL-2、5)的含量,减少内皮素(ET)的分泌,以及抑制内源性一氧化氮和IL-5的分泌等,达到舒张支气管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老年斑的核心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多肽聚合物(Aβ)。Frydman-MaromA等[37]从肉桂皮中提取出一种天然化合物CEppt,该化合物能够显著减少毒性Aβ聚合物的形成与沉淀,且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神经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活性。对AD转基因小鼠口服100μg/mlCEppt化合物4个月后,发现小鼠脑内56KDaAβ聚年第合物水平明显降低,其认知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从肉桂中提取分离的酚类化合物,如表儿茶素、儿茶酸和原花青素B2等能够显著抑制AGEs的形成。而AGEs与单核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学作用,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及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的发生和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肉桂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肉桂醛类、酚类等是肉桂提取物中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这对于揭示肉桂提取物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相关多活性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但是,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肉桂提取物的分离提取率的提高及药理活性的分子机制的揭示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Ⅳ 肉桂的副作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1. 镇静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应用小鼠压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观察扭体运动的方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 1.2. 降温作用: 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温刺引起发热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钠都有解热作用。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可减少菸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戌四唑引起者则无效。 2.降压作用: 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形结扎肾脏所形成之模型),则无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进机能降低了的肾上腺活动,使之趋向正常所致。 3.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剂(未注明品种)0.2ml/10g体重(10.8g/180ml),共服15天,服药之第3天感染血吸虫,并无预防作用,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则有一定效果。 4.对血液的作用: 肉桂体外及体内试验,均有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外试验显示肉桂水煎剂及溶甲醇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从肉桂中提取的单体--肉桂酸及香豆素,抗凝作用不明显。体内试验肉桂水煎剂也无抗凝作用,不影响兔纤维蛋白溶解活性。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5.1. 健胃作用: 桂皮油刺激嗅觉,能反射地促进胃机能,也能直接对胃粘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蠕动增强,呈芳香性健胃作用。 5.2. 肠管兴奋作用: 桂皮油给家兔口服,能促进肠运动,使肠管兴奋。对离体家兔肠管亦具有同样作用,为古人暖脾胃,除冷积之说作了很好的解释。 6.其他作用: 6.1. 通经作用: 大量桂皮油可引起子宫充血,显示通经作用,此为古本草说的坠胎作用提供了一个实验依据。 6.2. 杀菌作用: 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 6.3. 健胃和驱风剂: 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曾应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疗头癣。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扩张及家兔白细胞增加。 6.4. 祛痰镇咳作用: 桂皮油吸收后由肺排出,使粘液稀释,呈现祛痰镇咳作用。 6.5. 利尿作用: 从肾排出而致局部刺激,显示一定的利尿作用。 6.6. 抗放射作用: 桂皮酸钠对给小鼠和狗一次全身照射钴60,丙种射线的致死量的实验,证明有抗放射作用。 6.7. 抗补体作用: 肉桂中的二萜类成份有抗补体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桂皮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桂皮酸乙酯(ethylcinnamate),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苯甲醛(benzaldehyde),香豆精(coumarin),β-荜澄茄烯(β-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β-榄香烯(β-eleman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等。 桂皮还含3'-甲基-左旋-表儿茶精〔3'-○-methyl-(-)-epicatechin〕,5,3'-二甲基-左旋-表儿茶精,5,7,3'-三甲氧基-左旋-表儿茶精,4'-甲基-右旋-儿茶精〔4'-○-methyl-(+)-catechin〕,7,4'-二甲基-右旋-儿茶精,5,7,4'-三甲基-右旋-儿茶精,左旋-表儿茶精-3-○-β-葡萄糖甙,左旋-表儿茶精-8-β-葡萄糖甙,左旋-表儿茶精-6-β-葡萄糖甙,左旋-表儿茶精,桂皮鞣质(cinnamtannin)A2、A3、A4,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C1、B1、B2、B5、B7、A2,原矢车菊素B2-8-C-β-D-葡萄糖甙,原矢车菊素B2-6-C-β-D-葡萄糖甙,锡兰肉桂素(cinnzeylanine),锡兰肉桂醇(cinnzeylanol),脱水锡兰肉桂素,脱水锡兰肉桂醇及多种二萜类化合物-肉桂新醇(cinncassiols)A、B、C1、C2、C3、D1、D2、D3、D4、E,肉桂新醇A、B、C1、D2、的-19-○-β-D-葡萄糖甙,D4的-2-○-β-D-葡萄糖甙等,另外还含有南烛木树脂酚-3α-○-β-D-葡萄糖甙(lyoniresinol-3α-○-β-D-gluranoside),3,4,5-三甲氧基酚-β-D-洋芫荽糖(1→6)-β-D-葡萄糖甙〔3,4,5-trimethoxyphenol-β-D-apiofuranosyl(1→6)-β-D-gluranoside〕,消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5,7-二甲基-3',4'-二氧亚甲基-消旋-表儿茶精〔5,7-dimethyl-3',4'-di-○-methylene-(±)-epicatechin〕,肉桂醛环甘油-1,3-缩醛(9,2'-反式)〔cinnamic aldehydecyclicglycerol-1,3-acetal(9,2'-trans)〕,肉桂醛环甘油-1,3-缩醛(9,2'-顺式),肉桂甙(cassioside),桂皮甙(cinnamoside)和桂皮多糖AX(cinnaman AX)等化合物。 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药(毒)理学 1.小量桂皮醛引起小鼠运动抑制,眼睑下垂,大量则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耳血管扩张,呼吸促迫,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外观表现镇静,但对声音及触觉刺激反应仍敏感。对小鼠半数致死量(mg/kg),静脉注射为132、腹腔注射为610、口服为2225。桂皮油6-18g可致狗死亡,死后见胃肠道粘膜发炎与腐蚀现象。 2.毒性:肉桂醛对小鼠的LD50,静脉注射为132mg/kg,腹腔注射为610mg/kg,灌胃为2225mg/kg。肉桂煎剂小鼠iv的LD50为18.48±1.80g(生药)/kg。桂皮醛对小鼠iv、ip、ig的LD50分别为132、610、2,225mg/kg,小剂量的桂皮醛使动物运动抑制;大量则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呼吸急迫,最终麻痹而死。桂枝浸液小鼠ipLD50624.7mg/kg(白昼给药),子夜给药组的LD50为773.6mg/kg。
麻烦采纳,谢谢!
Ⅵ 肉桂的化学成分
肉桂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 Trew植物,肉桂的树皮、枝(桂枝)、叶、幼嫩果实(桂丁)皆可入药,肉桂的干皮为常用香料,樟脑、樟油、肉桂油等为医药及化工重要原料,有重要经济价值[1]。《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等病症。肉桂在历代本草中皆列为上品,按其规格可分为官桂、企边桂、板桂、油桂、油通、桂心、桂碎等[2]。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和《卫生部药品标准》及医学网络网、药智数据网等数据统计,在中国以肉桂入药的成药品种达565种,肉桂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气血两虚、怯寒畏冷、腰膝酸软、肢冷尿频、肾囊湿冷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对肉桂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研究逐步深入,本文对肉桂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探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肉桂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其生源途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为明确肉桂中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开展基于“质量标志物”理论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基础。
1资源分布
樟科植物约45属,2 000~2 500种,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樟属植物约250种,我国有46种和1变型,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及甘肃南部。樟属分为2组,肉桂与其他28种植物同属于樟属肉桂组(Sect. Cinnamomum)。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各国许多热带地区都有栽种。我国肉桂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1]。根据《南方草木状》《三辅黄图》《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代著作中关于“桂”的原植物记载,肉桂的道地产区为中国广西、广东和越南部分地区。
2化学成分
肉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黄烷醇及其多聚体、萜类、木脂素类、酚酸类、香豆素类、皂苷类、多糖类等成分,此外还含无机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
2.1挥发油
2.1.1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肉桂含丰富的挥发油,油中以肉桂醛(cinnamaldehyde)为主[3-11],肉桂醛是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3],也是《中国药典》规定的指标性成分,但不同品种和产地的肉桂中肉桂醛的相对含量差异很大[4-5]。肉桂酸(cinnamic acid)也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7],在桂丁中的量高达1 275.50 μg/g[7]。
肉桂挥发油中还含多种其他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肉桂醇(cinnamic alcohol)、邻甲氧基肉桂醛(2- methoxycinnamaldehyde)、邻甲氧基肉桂酸(2- methoxycinnamic acid)、乙酸苯丙酯(phenylpropyl acetate)、乙酸肉桂酯(cinnamyl acetate)、肉桂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邻甲氧基肉桂酸乙酯(ethyl 2-methoxycinnamate)、丁香酚(eugenol)、丹皮酚(paeonol)、1,2,3,4,4a,5,6,8a-八氢化萘、1,2,4a,5,8,8a-六氢化萘、1-甲氧基-4-(1-苯基)-苯、3-苯基-2-丙烯醛、3-环已烯-1-甲醇、3-(2-甲氧丙基)-2-丙烯醛、3-(2-甲氧丙基)-2-丙烯醛、4-甲氧基-苯甲醛、4-苯基-异噻唑、4-异丙基-1,6-二甲萘、苯并呋喃、苯甲醛、苯乙烯、苯乙醇、苯乙酮、苯丙醛、氢化肉桂醛、水杨醛、香芹酚、1-甲基-3-(1-甲乙酮) 苯酚、甲基丁香酚[7]等。
Ⅶ 肉桂精油的植物简介
中文名称:肉桂
英文名称:Cinnamon
学名:cinnamomum zeylanicum
中文别名:肉桂油; 桂油;桂皮油
CAS 编号:8007-80-5
性状:属挥发性油,是一种黄色至红褐色澄清液体
香味:具有中国肉桂特有的辛烈、暖甜香气
特性:时间放置或露置于空气中,肉桂油会逐渐氧化变成深褐色的黏稠液体。先是有甜味,然后有辛辣味。
溶解情况:溶于乙醇、冰乙酸中,不溶于甘油和矿物油。
主要成分:肉桂醛(98.2%),其次为α-水芹烯、1,8-桉叶油素、对伞花烃、樟脑、芳樟醇、β-石竹烯、α-依兰烯、α-松油醇、香叶醇、桂酸甲酯、桂酸乙酯、丁香酚、肉桂醇等。
制备:以唇形科植物中国肉桂树的鲜枝叶、梗和树皮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油,并经熏蒸精制而得。由于内桂油的相对密度大于1,馏液油水分离时油沉于水的底部,油水较难分离,易产生乳白色的液体。因此,须采用破乳技术来提高出油率。
用途:可用于调配烟草、饮料、酒、牙膏用香精。在某些皂、薰香香精中也可使用。可从油中单离肉桂醛,并进一步合成肉桂醇和桂酸酯。
药理作用:肉桂可以扩张末稍血管、进进血液循环,能缓和地刺激肠胃功能,帮助肠胃排气,避免肠胃痉挛,也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此外,肉桂还可以强化胰岛素的分泌,并清除血中坏的胆固醇,不但有助于降血糖、降血脂,而且还有预防癌症发生的食疗效果。
Ⅷ 玉桂桂皮区别
玉桂,又名肉桂。生长在亚热带的常绿乔木,是世界主要的香料植物之一。盛产广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玉桂枝叶含有挥发性桂油,油中含桂皮醛,丁香酚等成份,味辛,甘。玉桂作为中药,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经痛等。
桂皮,学名:柴桂 ,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秦代以前,桂皮在中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桂皮,广东民间叫“阴香”属樟科肉桂之一种。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产。用作芳香调味品,此外还可提取桂皮油,为食品工业之重要香料,亦入药。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