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牡丹扇面
1. 古代人的折扇上的字画有什么讲究
浓缩的书画艺术--扇面 折扇的结构由扇面和扇骨两部分组成。扇面按质地不同又主要有纸面和绢面两种。扇面作为艺术品始于宋代,北宋时已有人在纸面折扇上题诗作画,而南宋时才出现绢面折扇。由于宋元时期流行团扇,用折扇的人不多,而折扇又是易损日用品,所以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明代中期,折扇书画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扇面的形状呈半圆弧形,因而其构图别具一格,形成妙趣横生的画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绘画",还是诗词歌赋等"书法",都可以创作出格调清新多变、布局错综纷繁的构图效果,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为中国书画史开辟了崭新的一页。 但应该指出的是,并非存世的所有扇面都值得收藏和投资。道理很简单:扇面书画与一般的书画作品一样,只有精品才具有升值和鉴赏价值。下面按不同的时代及类别,大致介绍一下具有投资价值的扇面。 明代成化以后,扇面艺术进入辉煌时期,许多着名书画家(如仇英、沈周、兰瑛、唐寅、董其昌等),都在扇面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这是中国书画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扇面弥足珍贵,很难觅得,不少收藏投资者把它们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 在明代扇面书画的基础上,清代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形式多样,除继续表现各家名派的个性艺术风格外,还流行双人甚至多人联合创作,有夫妇合作、师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种形式。比如高翔画的"梅花疏枝瘦朵"扇面,便由金农和陈章题诗。乾隆的几柄消暑折扇,扇面的一面由刘统勋题写书法,另一面由邹一桂画兰花、蝴蝶,或蒋迁锡画牡丹花。其中由双人合创"一字一画"扇面的方式,后来被文人雅士们广为仿效,例如:梁启超的书法扇面,由余绍宋配画山水图;陈法琛的书法扇面,由其弟子陈懋侗配画工笔折枝牡丹。有意思的是,"柯桥竹石图"扇面是由一位名家与其5个弟子联合创作,其配合默契,作品风格浑然一体,令人叫绝。 民国以后,"一字一画"扇面的合作更为流行,此种形式一直沿袭至今。由于合作伙伴各自都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能够前呼后应、互为衬托,自然能够收到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这类扇面备受藏家青睐,从历年的拍卖价位看,一般都大大高于单人的作品。 从清代起,折扇艺术再显历史的辉煌,很多书画家在扇面构图上刻意创新,尤以山水画的构图有超常的突破。通常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地平线",而扇面却是上宽下窄,且呈半圆形状,如果依然水平地处理地平线,则扇面下端的两角势必形成空白。为了使构图合理,景物自然,创作者们相继创立了满幅构图、边角构图和一河两岸构图的三种新章法。其中,满幅构图是让景物占大部分空间,整体感觉实多虚少,通常以描绘山景居多;边角构图是把主要景物集中在左侧或右侧的下角,或自左边或右边向下伸展,整体感觉虚多实少;一河两岸构图则主要是表现江河两岸风光,如一江春水或左右横穿,或上下直流,或斜向而泻。这三种构图形式为后来扇面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篇章,很多画家创作了大量构图精妙、题材新颖、气势磅礴、风光秀丽的山水扇面佳作,深受历代藏家青睐。如袁江、王鉴、黄宾虹、张大千、冯超然等的山水扇面,在海内外书画市场被推崇为传世之作,极具保值增值意义。山水扇面的成就,对花鸟扇面的创新也颇有影响力,近现代画家高翔、王云、杨晋、任伯年、齐白石、傅抱石等都有格调清新的花鸟扇面问世,其同样走俏国内和国际市场。 此外,自明清以来,一些着名的书画家都有一种习惯,即在绘画、书写扇面时,总要先考虑扇骨的工艺水平,甚至只有出自名手的扇骨,才肯挥毫落墨。如明代苏州制骨名家李昭、马勋、马福、柳玉台等所制的扇骨,便都有落款,它们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2. 画扇面有什么工具
画扇面的工具:
笔
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
“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笔”等。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型号。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墨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所谓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一般市场上出售的墨汁不能用,但近几年北京、上海、天津特制的书画墨汁可以用。只是画工笔画时,最好还是用墨自己研磨比较好。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纸(白胚扇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这里的白胚扇面要用宣纸。
3. 给国画牡丹图起个什么名字
花开富贵、迤逦春风、洛阳之春、国色天香、、醉春风。
4. 为何古人喜欢在折扇上作画
为何古人喜欢在折扇上作画?
中华传统扇文化艺术拥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家日常生活标准的改进,现如今的扇子已从实用品演化为赏析品,扇文化艺术的风采也更加变大。它不但反映于大家对扇子的应用,并且更取决于对一把扇子的赏析。
而赏析扇子,主要是赏析扇面和扇骨,各代书法家喜爱在扇面上美术绘画或撰写古诗词抒发感情传意,或为别人个人收藏或赠友人以题词纪念,因而扇面安装着整扇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感情寄语。
第三,因为扇面材料不一样,大家所做项目前期也不一样。绢扇一般都大会上胶,就能立即落墨绘制工笔画;假若拿到手的圆扇没有涂胶只是一层布,
那么为了更好地避免 因碰水书画掉下来,我们可以应用水溶性彩铅来着色,可是这类方式 的缺陷是假如色浆浓,行笔便会不畅,倘若稀释液了色浆,绘制图案设计的颜色对比度便会差,实际效果会受到非常大影响。
一样,空缺折扇也需看纸本是不是有胶,没有胶只有美术绘画写意画,若有胶则写意画工笔画能够随意充分发挥。此外,还可以自身选购胶矾水将生宣刷完善宣。
第四,绘制进行后要考虑到中后期装饰设计工作中。扇子总体要维持颜色统一,不但是扇骨的颜色和界面总体的和睦,我们在进行制作后还需要加上与之相当的扇坠的颜色,假若是配上扇座欣赏,那么还应当考虑到扇座的颜色和样式。
赏析一页扇面,不论是寥寥数笔,或者绘以青山绿水,都能从这一柄“怀袖雅物”中窥探画扇人的情绪与闲逸。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看完对你有所帮助。
5. 李怀臣的白色牡丹用什么颜色调制
看这本书吧 有介绍
《当代画家技法表现丛书:李怀臣工笔牡丹》是讲解工笔牡丹技法图书。含工笔牡丹画史简述、牡丹分类资料介绍、牡丹花头、牡丹叶写生稿、工笔画用具简述、工笔绘画构图要诀,及花瓣、花苞、嫩叶、老干、常见配景的绘制步骤等,工笔牡丹技法有白色、粉红、黄色、紫色、水墨、复瓣牡丹多种不同手法表现的绘制步骤,并配有斗方、扇面、金笺等各种规格的创作作品,以及古代经典传统工笔画范例赏析。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技法图书。
6.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颜色是否协调,意境还有内涵
7. 工笔画四个步骤是什么
一、构思立意
深入生活、观察体验、写生记录、收集素材等活动,只是为了创作打好基础或是准备条件,并不等于创作过程。而进入创作的第一步,则是如何将在生活或大自然中的发现、感受和体验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反映出来,这就是构思和立意的过程。
二、章法布局
章法布局首先应该考虑采用何种幅式以及幅式的尺寸大小。中国画的幅式多种多样,如中堂、横披、立轴、条屏、手卷、斗方和扇面等,待幅式确定后则主要考虑如何将要表现的各种物象(包括题款与用印的位置)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上,并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三、定稿制作
构图的过程也是一个边思考边打草稿的过程(先打小草稿),一旦小草稿确定之后,便须根据预定的尺幅的进行放大。如画工笔画,则需要先放大草图,草图确定后再行拷贝正稿,然后勾线、赋色、三矾九染等;如画写意画时,除较大尺幅需用木炭条根据小草图的安排大体确定位置后即可落墨绘制。如一次失败,还要进行两次、三次,直到成功为止。
四、收拾整理
一幅作品大体完成后,还要挂在墙上反复审视,上墙后的效果往往是和在画案或地面观察不一样的,如有不足之处,则需进一步收拾和调整。
(7)工笔牡丹扇面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工笔画在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不要随着手指动)。
无论勾哪一种线,在行笔的过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气呵成。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 例如:白描勾线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出形象。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
8. 清代“扬州八怪”画派中,以花鸟画论最杰出的代表画家是
高其佩,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9. 古代书法折扇有什么用处
1、书扇是身份的象征,其浓郁的文雅玲珑之气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版。如果说作为一个文人,而权没有一把像样的能够代表自己身份象征的书法折扇,必定会被大家所嘲笑。
2、书扇是地位的象征。不同的地位的古人,他们所拿的书法折扇有也是不尽相同。
3、书法扇面已成为一种阶层文化。凝聚了书法、雕刻、名家做工等传统艺术的书扇,无论是附庸风雅,还是把玩,都是一件风流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