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牡丹的花签
❶ 红楼梦中抽花签一回,众人花签上的话都有什么特殊含义
席上行占花名酒令,袭人拈到“桃红又是一年春”,选自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原诗为: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暗指袭人将来嫁与蒋玉菡为妻。
--------------------------------------------
麝月掣出的诗句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选自宋代诗人王淇的《春暮游小园》,原诗为: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了事,丝丝夭棘出莓墙。
(暗示麝月是贾宝玉婚后身边留下的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丫鬟。)
唉 只有她陪宝玉走到最后
--------------------------------------------
宝钗抽到牡丹,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此句选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原诗为: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
指宝钗艳冠群芳,却仍旧免不了悲剧一生。
情傍上宝钗的评语内一定有“无情”二字。宝钗出园,固然是为了抄检不便抄亲戚家,所以她避嫌疑搬出去了,但是抄检也是为了园中出了丑闻,她爱惜名声,所以走了。后来宝玉刚发现宝钗搬出园去了,对于他是个大打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
探春的结局当是远嫁。杏花 “瑶池仙品” —日边红杏倚云栽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
道你也是不成?”一句戏言很可能一语成谶。太虚幻境关于探春的曲词全文如下: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的结局当是远嫁。而且很有可能是作为求和的“礼物”嫁到别国去做王妃。(暗示探春将嫁得贵婿,红杏指探春,倚云说明她是倚靠他人。)
--------------------------------------------
芙蓉形容黛玉纯洁聪颖,清丽脱俗,代表了士人的品格,“莫怨东风当自嗟”批评黛玉性格孤高的缺点。多愁善感,自身亦可悲可叹 不自助反倒自我放弃,最后只能老天放弃她。
--------------------------------------------
湘云: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意为结局令人担忧 湘云掣出的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选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海棠》,原诗为: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暗示湘云后来的遭遇,虽有洞房花烛之喜,可惜转眼就云散高唐,水固湘江,春光别去了。)
--------------------------------------------
李纨:老梅 “霜晓寒姿” —竹篱茅舍自甘心 孤独,但是内心并不抱怨
李纨掣出的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选自宋代诗人王淇的《梅》,原诗为: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如今。此诗可谓李纨一生的写照。喻示李纨青春丧偶,终身守寡的枯寂形象。
--------------------------------------------
香菱 并蒂花“联春绕瑞” —连理枝头花正开 最后正结连理(被薛蟠收入)香菱掣出的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选自南宋女诗人朱淑贞的《落花》,原诗为: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❷ 红楼梦 选择题(24)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掣得的是什么花签 A,牡丹 B,芙蓉 C,蜡梅 D,兰花 (1)
B
1-5 ADABB
6-10 DBDCA
我看红楼也有几百遍了,只是这给出的题目有些不是很恰当,是命题人的问题。如果要回答的话,答案就是这样,应该没什么问题
❸ 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掣得的是什么花签别人呢
黛玉抽到的花签是芙蓉花,即荷花。花签上的签语诗句是“莫向东风当自嗟 ”,比喻黛玉的特质是清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暗示她不要再在风中嗟叹哀怨自己的命运,徒劳哭泣。
抽到牡丹签的是宝钗;梅花的是李纨;海棠花的是湘云;并帝花的是香菱;杏花的是探春;桃花的是袭人;茶花的是麝月。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内容梗概:
香菱、芳官等斗草,两人玩到地上,香菱裙子弄脏了水湿,其裙为宝琴所赠;宝玉教袭人给她换一件,香菱临走不叫把裙子事说与薛蟠。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林之孝家走后,丫头们请来了姑娘们,大家宴聚玩耍,时已二更,薛姨妈派人接黛玉。
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第二日早,袭人向平儿夸昨晚“热闹非常”。妙玉下帖祝寿,署名槛外人,岫烟说宝玉应署“槛内人”。贾敬死,尤氏理丧,尤老娘母女三人到宁府着家,贾蓉戏二姨。
(3)红楼梦中牡丹的花签扩展阅读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作者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
❹ 求红楼梦 中行酒令 花签全部有哪些
其实这些诗全部都是《千家诗》中的名句:如下,这些诗都很有名,初中老师就叫我们背了:
1、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该句写宝钗)
芍药与君为近待,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2、海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该句写湘云)
故烧高烛照红妆
3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该句写袭人)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4落花 朱淑贞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该句写香菱)
愿教青帝常为主
莫遣纷纷点翠苔
5上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该句写探春)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6梅 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该句写李纨)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7(这不是《千家诗》中的,是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春风当自嗟。(该句写黛玉)
8、春暮游小园 王淇
一丛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该句写麝月)
丝丝夭棘出莓墙。
这些句子是为点名这些女孩们将来的命运,与后文吻合和埋下伏笔。所以说,这游戏是曹老自己编纂的,可以想象他随手拿着《千家诗》就能编出个游戏,足见其高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另外,拜托一楼的多读点书,不要拿着就说诗都是曹雪芹写的。
千家诗全文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2935
❺ 红楼梦花签的玩法及所有签名与诗句
蔡 义 江的红楼梦注解中有
[说明]
夜宴中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的诗句,极大部分均可在旧时十分流行的《千家诗》选本中找到。因为人们比较熟悉,所以只要提起一句,就容易联想到全诗,这就便于作者采用隐前歇后的手法,把对掣签人物命运的暗示巧寓于明提的那一句诗的前后诗句之中,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这种“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其缺点是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感觉,这多少反映了作者有些许宿命论的思想。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倒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这应该说是有价值的艺术经验。
为了揭其所隐,在下面的注中都全引了原诗。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释]
1.“任是”句——出唐代罗隐《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
[鉴赏]
花签上的诗句虽切合宝钗灵魂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但作者引此句的主要用意还在于隐原诗的末联(“芙蓉”句也与黛玉敌不过宝钗的情势巧合)。这里韩弘是借来比宝玉的,因为“功成”一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所以皈依佛门、修炼得道等都可以说“功德圆满”。宝玉的“悬崖撒手”正是一种斩断缠绵情意、不肯“效儿女子”之态的决绝行为,而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签上诗句明明是褒其艳丽动人的,谁知恰恰是在说她徒劳无功。可见,读《红楼梦》有时不能只看正面文章。
杏花——瑶池仙品(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释]1.“日”句——出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前两句参见《红楼梦曲·虚花悟》“天上夭桃”二句注。后两句是科举落第的高蟾的自况。 [鉴赏]花签上说“必得贵婿”,这是合所引的诗句,或许将来真有其事。但“薄命司”的“册子”和其它有关诗词中则一再暗示她远嫁不归的悲切。签中歇后的两句正是说这方面的。一句以花在“江上”,点她离家时亲人“涕送江边望”,一句则与她所作的风筝谜诗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的隐义完全一样。 老梅——霜晓寒姿(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释] 1.“竹篱”句——宋代王琪《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北宋诗人林逋,赐谥和靖先生,杭州人,结庐西湖之孤山,不娶无子,性爱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他的诗以《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最著名,后来效法和评论这两句诗的人很多,“暗香疏影”也便成了梅的代称。 [鉴赏]李纨是中国古代能守节寡欲的妇女的典型,这在前面有关诗中已经说过。《梅》诗中前两句用来比她的操守,含意自明。只是她所住的稻香村虽然也是“竹篱茅舍”,却不是真正的农家,一般的地主庄院恐怕还及不上它舒适讲究。全诗与《钟山怀古》立意相同。三、四句说她后来得以荣耀,并非本意想占风情,而是受人“牵连”之故,恰如梅花本自处幽独,被林逋诗中一赞,结果“枉与他人作笑谈”,倒弄得十分热闹。作者对李纨的一生及其为人虽有同情叹惋,却并不赞扬标榜,倒是让人们看到她的命运是一点儿也不值得钦羡的。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海棠——香梦沉酣(湘云) 只恐夜深花睡去。 [注释]1.“只恐”句——出宋代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泛崇光,参见《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红香绿玉”注;后两句参见《大观园题
❻ 红楼梦中12金钗分别对应什么花
1、黛玉—芙蓉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
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2、宝钗—牡丹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
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便用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在第三十回中,宝玉偶尔不慎透露说众人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结果惹得宝钗大怒等,可见。
宝钗体态丰满,颇有杨贵妃之姿,兼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把她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元春—昙花
昙花难得开花,且只开于夜间,晨即萎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故大迭起跌落。
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败落也快。
4、迎春—迎春花
迎春花性耐寒,常在早春时节冰雪犹寒时开花,故名”迎春”。
宋代刘敞有首咏迎春花的诗:“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
贾迎春在众姐妹中才最平庸,对待丫环更冷漠无情,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迎春的无才无德,正如诗人眼中的迎春花一般,只是徒有虚名。
5、探春—杏花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
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当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
另据《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
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6、惜春—曼陀罗
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
《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
看来,此花与佛门颇为有缘。《红楼梦》里的贾惜春,好与出家人交厚,如妙玉、智能儿等,并最终“勘破三春景不长”,落发为尼。故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来比拟惜春正合适。
7、妙玉—梨花
梨花洁白如雪,暗吐幽香。《红楼梦》中的妙玉,最大特点便是爱洁成癖,刘姥姥用了她的杯子喝茶,她便嫌脏把杯子扔了,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性格孤僻,不近情理。生活在大观园中花花世界中的她,却要去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最终还是陷于淖泥之中。
元好问的一首《梨花》诗,可以说是最形象地描绘出了梨花的品格,也可看作是妙玉一生的写真:“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
8、李纨—兰花
梅花,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它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
《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高致,她所住的“稻香村”,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故自拟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的。
9、巧姐—牵牛花
牵牛花一名,大概源自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故事。
巧姐生于七夕,又巧得刘姥姥起名,在贾府衰败之后又与板儿成婚,象牛郎织女那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
如此看来,巧姐和平平常常,多长于山野田间的牵牛花多少有可比之处,故以牵牛花来喻之。
10、凤姐—罂粟
罂粟花,其花灿然艳丽,其果可制药,少量用之有镇痛、镇咳和止泻的效用,但吸多成瘾却可置人于死地。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满身锦绣,珠光宝气,“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表现出了无人可及的聪明才智。
但是她面艳心狠,背地里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11、可卿—仙客来
仙客来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把秦可卿比喻为仙客来,实是取该花之名,原因在于: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言及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二是秦可卿临死前在凤姐梦中讲到了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
所有这些都暗示了她是个“非常人”,只能是来自仙境之客。
12、湘云—海棠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其典亦出自杨贵妃: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
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后文人墨客多以“睡美人”比之,苏轼更咏有一首著名的《海棠》诗。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写湘云酒醉眠卧芍药丛中,活脱脱便是一幅“海棠春睡图”。而在第六十三回中,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则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拓展资料: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❼ 薛宝钗牡丹花签艳冠群芳,为何蘅芜苑无一株花树
在《红楼梦》里,每个女儿都有属于自己的花签,薛宝钗的是“牡丹花签”,花签提着题着“艳冠群芳”。这也是薛宝钗位列众花之首的由来。面这位众花之王,居住的蘅芜苑一株花树也没有,房间如同“雪洞”一般。其实原因很简单,花签影射命运,并不代表各人的喜好。
❽ 红楼梦中第六十三回中花签对应的人名
牡丹----薛宝钗(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杏花----贾探春(上面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老梅----李纨(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海棠----史湘云(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荼蘼----麝月(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并蒂花----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旧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芙蓉花----林黛玉(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桃花----袭人(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写着旧诗,道是:桃红又见一年春。)
希望能帮到您,如果满意请采纳,若有疑问可我。
❾ 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抽到牡丹签的是( )梅花的是( )海棠花的是( )并帝花的是( )
抽到牡丹签的是(宝钗 )梅花的是(李纨 )海棠花的是(湘云 )并帝花的是(香菱 )芙蓉花的是(黛玉 )杏花的是(探春 )桃花的是(袭人 )茶花的是(麝月 )。
❿ 求红楼梦中对牡丹花的描写
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红楼梦描写牡丹花的诗句如下:
薛宝钗:牡丹
抽签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原诗:
《牡丹花》唐·罗隐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第六十三回,薛宝钗喝酒抽签,抽的就是牡丹签: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答案似乎很明显了。但是,我要说,《红楼梦》的叙述,“互为本文”的地方太多,也就是说,并不能仅仅依靠这点,就说薛宝钗是牡丹,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我之所以确定薛宝钗就是《红楼梦》里的牡丹花,并不仅仅依靠上述这一段文字来判定,其实暗示薛宝钗是牡丹花的证据,还有。
还记得贾宝玉曾经把丰满的薛宝钗比作杨贵妃吗?说她“体丰怯热”。薛宝钗大怒说可惜自己没有一个好哥哥。薛宝钗在愤怒之余,其实还是很自信的,认为自己并不比杨贵妃差,只是自己的哥哥薛蟠很不争气,打死了人,不善理财,不善持家,否则,薛家也不会败落如斯,要跑到贾府来寻求庇护。这是薛宝钗的难言之隐。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薛宝钗与杨贵妃的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而杨贵妃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就是牡丹花神。这出自一个著名的典故。
杨贵妃与牡丹的故事甚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沉香亭前赏牡丹,李白为此醉写《清平调词三首》,将牡丹与杨贵妃相比拟,花与人融为一体,情趣盎然,为世人所赞美,所谓“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也。
很显然,从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写来看,关于薛宝钗的花神的属性的定位是较为一致的和没有出入的,这一点十分重要。为此,我才以为,薛宝钗就是《红楼梦》里的牡丹花,是“群芳之冠”。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