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树油画
① 正大剧场90年代一部关于水彩画的电影
美梦成真/飞越来生内缘容
http://www.verycd.com/topics/188715/
② 王景岚是中国油画大师吗
(1942.12—)女,哈尔滨人。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美术专系油画属专业,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1979年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基础课教员。。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全军美展、赴国外展出及多项联展,并有作品获奖。出版有画册《王景岚油画集》。油画《和谐》入选庆祝建国50年全军美展,《丁香树》入选中国油画风景展,《塞北夜话》入选中国油画艺术展,《花香》、《三月》入选北京女画家油画作品展。作品还曾参加土耳其双年展、中国风情艺术展、92中国油画双年展、94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油画艺术大展、98中国国际美术年等。
③ 丁香花束的雅姆·蒂索作品欣赏
1、美丽副标题:KathleenNewton帆布油画
2、艺术家的女人1883——1885年帆布油画
3、旅行者版1883——1885年帆布油画
4、公园长椅上权1882年帆布油画
5、藏猫猫1880——1882年帆布油画
6、宝贝副标题:KathleenNewton1877年帆布油画
7、十月1877年帆布油画
8、圣日副标题:野餐1876年帆布油画
9、一束紫丁香1875年帆布油画
10、渡口1878年帆布油画
④ 12月15日的生日花到底是雨伞花 还是紫丁香啊
12月15日紫丁香(WinterDaphne)
花语:不灭
花占卜:您沉默寡言,不喜浮夸,是个踏实、自爱的人专。但您也属有感性的一面,珍惜永恒的爱情,将意中人的心意埋於心底。可是,对被爱者而言却感受不到这种幸福,您需要坦白一点,那麼对方才能接收您的信息。
花箴言:将情人的方香藏於心中,是有点可怜的单恋。
⑤ 高莽写的文章<<丁香>>,谁能找到这篇文章的全文
高莽其人
高莽,1926生于哈尔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他是将剧本《保尔·柯察金》带到中国的人,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阿赫马托娃、叶赛宁、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俄文著作30余部。并著有《久违了,莫斯科!》、《妈妈的手》、《画译中的纪念》、《俄罗斯美术随笔》、《心灵的交颤》等随笔集和长篇传记《帕斯捷尔纳克》等。
此外,他还曾为世界许多国家文学家创作过肖像画,为我国作家鲁迅、茅盾、巴金、丁玲、冰心、胡风、艾青、萧乾、萧军、曹靖华、冯至等作家画的肖像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所收藏;为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歌德、巴尔扎克、易卜生、井上靖、博尔赫斯等人画的肖像,为外国文学馆或纪念馆所收藏。
1997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因其对中苏中俄文学艺术交流的贡献而授予“友谊”勋章。此外还获得普希金、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奖章,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他为荣誉会员、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聘请他为荣誉院士,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等。
把《保尔·柯察金》译介到中国,却自言没什么站得住的作品;为数百计中外名人的画笔所描画,偏“自得”于给上百中外名人画过像;唯恐记错生日的亲友尴尬,半年里有人来时皆“不迟不迟,正好八十”……《我画俄罗斯》、《白银时代》、《乌兰汗译诗集》、《乌兰汗译文集》———短短俩月内,高莽4部著作问世。3月,《高贵的苦难———我与俄罗斯文学》刚出版;文画集《历史之翼》又将诞生。这位年过八旬的翻译家、作家、画家,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越老越不敢翻译了。”
几十部译著,高莽感觉站得住脚的没几部,“我文字上不行”
高莽曾慨叹,当他稍稍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高深意义时,人已年近半百。在他的记忆中,孩提时代的哈尔滨,是一座有异国情调、充满诗情画意、又“畸形”的城市。1933年,他就读一所教会学校,那里的十年,成了他人生所有的学校教育。老师主要是俄侨,用俄语授课。这位中国人的艺术启蒙,是俄罗斯小说、俄罗斯诗歌以及俄罗斯绘画。
小时,高莽没有专门学过汉语。在“高莽版”《保尔·柯察金》剧本台词里,好些都是东北话。“全国演出时作了一些改动。那会儿我才明白,不是全国人民都说东北话……不是每句普通话都能搬上舞台……要经过艺术加工。”
几十部译著,高莽感觉站得住脚的没几部,“我文字上不行”。1946年,他在哈尔滨已小有名气,“大伙儿都知道我是搞翻译的”,但延安一位老作家,看他翻译的照片说明时说他语言不纯。“说我语言不纯,我吓一跳。后来想想是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恶果。”那以后,他开始“认认真真学汉语”。“文革”结束时,他出版一本集子,里面有他上世纪四十年代翻译的作品,编辑说他“三十年文字上没有进步”。这让他觉得“五雷轰顶”:“当时我已做编辑了,还是文字编辑。”此后,他找来老作家们翻译的作品,比照学习。“巴金、瞿秋白、蒋光慈、曹靖华、戈宝权等怎么翻译,怎么用词儿,我用心思考与琢磨。”
若干年过去了,有一次巴老给他写信,提及他外语、中文都不错,让他甚感欣慰。“我慢慢悟出来,语言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一门学问。同一个词儿,它可以有很多种说法。翻译哪儿那么简单?!戈宝权曾跟我讲过,他说自己越到
老年越不敢翻译,乍听我还觉着他是客气,现在我也越来越不敢翻译了。只不过还有股顽强劲儿,想碰碰那些带棱的硬石头,看看怎么能把它滚圆了。学会一件事很简单,会中文、会俄文……真正掌握语言艺术、语言特征,就太难了。什么事都很难。”第页跟帖匿名发表笔名: 密码: 注册主题:内容:精彩专题
麦当劳肯德基违法用工
财富课堂 教您理财
2007年两会专题报道青年论坛新闻速递
娱乐资讯
体育资讯
科技资讯
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信息产业报北青网法制晚报竞报第一财经日报
中学时事报北京科技报北京少年报休闲时尚千龙网时事魔镜三十九度二志愿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10639号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
1989年离休,高莽离而未休,开始了自由创作,先后出版了《枯立木》、《心灵的交颤》、《俄罗斯大师故居》等十几部随笔,很多都是回忆文章。“我现在写点回忆文章,是向朋友还情,向社会还债。”
学画于列宾的学生,却不敢说自己在绘画上和列宾有什么“瓜葛”
年过八旬,至今难忘孩提时代的三位俄罗斯籍美术老师:第一位叶·斯捷潘诺夫,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油画家,他只给高莽上过大课,但教会了他“色彩也会说话”的道理———五十年后,高莽在俄罗斯驻华使馆的门厅里“邂逅”了老师的作品。第二位奥西波夫,在哈尔滨以临摹油画出名,教会了他临摹,此外还教会了他怎么做画布。第三位阿·克列缅捷夫———这位老师对高莽绘画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是大画家列宾的学生。1943年,克列缅捷夫为自己的学生举办了一次画展,高莽的《自画像》参展———这是他最早被报章评论的作品。这幅画一直被珍藏着,只是高莽不敢说自己在绘画上和列宾有什么“瓜葛”:“怕给列宾丢人。列宾的徒子徒孙画得如此这般,太惭愧了。”
17岁,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年。除了第一次展出了画作,还在中文报纸《大北新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译作———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虽然是个豆腐块儿,我还是高兴地蹦了起来,手都摸着天花板了———当然,哈尔滨那房子矮。”他曾想过写自己的传记———《从17岁到71岁》。“17和71,都是除不开的数字。可是71岁过了,就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数字了。再说,写的时候,毕竟有些事
情不能回避。别人回避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不敢回避,那样觉得对不起读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良心。活着的时候还是不写为好。”
50岁,他放弃油画,改习国画。
今年是俄罗斯“中国年”,高莽原本接到俄中友协邀请,于今年10月赴俄举办个人画展。现在,他说没准就不去了:“看我的外表像是不错,其实内部零件儿都不行了。到那儿以后,万一出点什么事儿,给人家添麻烦”。此外,“作品你看着好,人家行家一看,都什么呀?!我画的国画,都不敢称之国画,笔墨掌握得不行。展览,头一天热热闹闹,大家都来了,下午就没人看了。”
现在,高莽自得其乐,走到哪儿,写到哪儿,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画坏了也没有关系,我又不是专业画家。这好处就是能不断向别人学习。看别人画画,看别人怎么用色运笔。”
母亲走时忘了给剪脚指甲,高莽心里一直放不下
1947年,高莽把俄文剧本《保尔·柯察金》翻译成中文,中国舞台上第一位冬妮娅的扮演者
孙杰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两人同属虎,所以家里到处可见布的、泥的、毛绒的玩具老虎。杨绛等几位前辈和好友为这个家题写了“老虎洞”三字;而且“我俩‘同一天生’,她阴历,我阳历。相差一个月多一点。”去年二老八十寿辰,许多中外朋友惦记,高老说:“这个生日过了几个月。过了阳历过阴历。有一天,俄罗斯作协打来电话,问我生日按照阴历过了没有。那时按阴历生日已过了两天。我说没过,免得让别人不好意思、扫兴。他们那边挺高兴,说那还来得及,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俄罗斯作协以主席加尼切夫为首等四十多人签名的贺词。后来,就不管哪天了,谁来咱们就索性默认那天生日了。”
比他大一个月的妻子眼睛失明已十余年,高老一直悉心照顾。家里挂着一幅华君武的漫画,画上两只老虎亲热地依偎在一起,一只用双爪蒙着眼睛,旁题曰:“不是害羞,是点眼药的恩爱。”据女儿介绍,母亲有事情总是叫“高莽、高莽”,“很少叫我,我看着急了就帮他做了;父亲好使唤,因为无论她动作有多慢,父亲当时有多忙,他都会应声,并在一旁候着”。高莽说:“希望每个人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家庭。‘文革’时,自己没垮掉就是因为家庭。在我被‘否定’的时候,妻子对我说,她跟我那么长时间,觉得我不错,叫我别自杀。”第页跟帖匿名发表笔名: 密码:注册主题:内容:精彩专题麦当劳肯德基违法用工财富课堂教您理财2007年两会专题报道青年论坛新闻速递娱乐资讯体育资讯科技资讯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信息产业报北青网法制晚报竞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学时事报北京科技报北京少年报休闲时尚千龙网时事魔镜三十九度二志愿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010639号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
现在,高莽最懊恼的事是———102岁的母亲走时,他没有给她修脚。“我一直觉得对不住母亲。她是裹脚的,指甲长到肉里。她一般能自己动手修脚时,坚决不让别人插手。平常都是自己修剪,弄得血淋淋的。她走的时候,我就应该给她修剪。这个事儿老在我脑子里转,为什么当时我就没有剪呢?”最近高莽发现一幅当年侄儿参加工作时,给他画的画:《雄鹰展翅》。他把画要了回来,找人重新装裱一下,因为“上面有我妈写的字”。
中国知识分子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有时做事有被迫或违心的时候
能走到今天,在高莽看来,是个“惊喜”。50岁时,他不知得了个什么病,医生给他开的假条,都是一周一周的休息。“意思是你必须休养,但假条我都没有上交。不好意思。大家都在工作,你老请假。那些假条都保留着,留作纪念!”
1945年起,他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北京中苏友好协会任口语翻译。当他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工作时,中苏关系有一阵“并不友好”。“现在看来,那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波澜。”高莽说,但即便在那种时刻,他也没有失落与沮丧。“德国,并不因为出了个希特勒,我就不喜欢贝多芬了。俄罗斯民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给了我信心。俄罗斯出现了那么多顶级的人物,我所爱的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家,还有好多画家、音乐家。我相信这些文学艺术的深刻思想和美会是持久的。”
1962年,高莽调到《世界文学》做编辑。“我主张文化的多元化。我当主编时,发表过我并不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既然在它们本国有很大影响,得到肯定,我们必须了解。”
在他的翻译生涯中,有一页是高莽的“痛”。阿赫马托娃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女诗人,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46年,苏联大肆批判阿赫马托娃和左琴科。那时,我国非常重视苏共的文件。他翻译了这个批判的决议,但此前他并没有读过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这个决议和报告把阿赫马托娃骂得一无是处,说她是“混合着淫声和祷告的荡妇和尼姑”云云。“文革”后,他想了解阿赫马托娃为何挨骂。当他在图书馆借到她的原著时,他醒悟了。她的长诗《安魂曲》,让高莽深切地感受到阿赫马托娃的爱国爱人民的胸怀和正义感。现在,他还常常想,“那个时候脑子怎么那么简单?”后来,他专程去瞻仰她和左琴科的墓,凭吊这两位作家,也写过文章悼念他们。
言及此,高莽感慨:“中国的文化历史太悠久了。中国知识分子什么事都经历过。大风大浪,升腾降落。中国知识分子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有时做事有被迫或违心的时候。能不能设一专门的学科,深入地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态与表现?”
记者手记
“你知不知道丁香花有几瓣?”
“几十年的岁月,像松花江的水一样浩浩荡荡地流过去了。”从爷爷讲到母亲,再讲到妻子、女儿,高莽言辞间总是满足。
他本姓宋,小时候叫宋毓槐,爷爷见他老生病,说槐树上好长虫子,这名字得改。后来他改成了今天的名字。 第页跟帖匿名发表 笔名:密码:注册主题:内容:精彩专题麦当劳肯德基违法用工财富课堂教您理财2007年两会专题报道青年论坛新闻速递娱乐资讯体育资讯科技资讯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信息产业报北青网法制晚报竞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学时事报北京科技报北京少年报休闲时尚千龙网时事魔镜三十九度二志愿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010639号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
他讲了1996年,老母亲庆祝百岁生日。高老取出漫画家华君武送给老寿星的人参酒,母亲一边抚摸儿子的手,一边回忆第一次在哈尔滨见到华君武的情形,问儿子:“华君武也老了吗?”母亲已仙逝,高老没见多老几分。瞅着电视机里的自己,他说:“不像80岁的人。”自得片刻,随即感慨:“人虽然不能预算自己出生的日子,但可以估计自己将离去的时间。”
这时,高老突然问我:“你知不知道丁香花有几瓣?”我遗憾地摇摇头。高老说:“四瓣。如果你能发现五个瓣儿的花朵时,你就发现幸福了。这是俄国人的迷信。小时候,家里种了多株。跟俄国孩子在一块儿,看着五个瓣儿的,就赶紧吃掉。只是生活一直没见好。”丁香喜阳光,耐寒也耐旱,对土壤几乎没什么要求。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丁香,搬来北京后,在自家门口种了一排,有紫红的、有白的。“一看到丁香花就想到小时候,想起哈尔滨。”
他很早就对女儿说过,用他的骨灰种一株丁香花,留个纪念。女儿原本在巴西工作,十几年前孙杰眼睛失明后就回国了,一直陪伴双亲左右。现在父女俩天天“贫”。高老说不愿躺在床上,与其那样,不如安乐死;还说愿意先把夫人送走,哪怕就早一分钟。“她眼睛不好使,我先走,撂下她一步都对她不住。”
这时,女儿抢过话茬:“别总说走啊走的,别走,走了退休工资没了”。对女儿问起父亲,她说“他讲不好,我也讲不好”,然后说父亲“有时多愁善感,有时很有童心”。母亲眼睛看不见了,父亲让母亲写下“珍惜光明”。还说父亲是个“阳光男孩儿,对什么都很热爱,包括新事物,特有追求”。这时,高莽来了句:“我还以为你会讲我怎么砢碜,怎么吝啬,怎么是科盲……你怎么讲这些啊。”女儿反诘道:“你还有什么可表扬的啊?!”
接着女儿也说了丁香花,那一刻,女儿哭了,说她很小时父亲就跟她说过,但身为独女的她不敢想。“丁香花对我而言是很沉重的符号。他经常拿死开玩笑。妈不愿意听,他还老是拿这个开玩笑。”曾有媒体把高老名字错印成“高葬”,他一点儿也不生气,还把这个名字纳为“笔名”之一。“用这个名字写了篇散文,还获了奖呢!”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他说起自己还会有本书,叫《绿梦》,将要出版。书名缘于一种叫“绿萝”的花。
“我不知道花名,问女儿;女儿也不知道,就问一位搞植物研究的朋友。他回信了,但把‘萝’写得像‘梦’字,很长时间我一直以为这花叫‘绿梦’。”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我从事文学翻译、作画、写文章,都是出于偶然。不知命运是在怎么安排我的。”
⑥ 急求高莽丁香全文
丁香
妈妈带我在院中种了几棵丁香树。
丁香树很快长得就超过了我的身高。我常常站在丁香树前观察它的变化。早春,一张张嫩叶,形状酷似心脏。然后,它的枝头出现了一团团紫色的或白色的云,这是由许许多多小花朵组成的。到了秋季,它接下扁扁的果实,再过不久,寒冬来临了,丁香树却脱掉身上的全部绿装,裸露出干瘦的躯体,让枝丫忍受零下四十余度寒冷的袭击。最初,我担心这娇嫩的小树会被冻死。可是到了翌年早春,它又开始生枝、长叶、开花。在那苦涩的时代,我往往感觉不到丁香的芬芳。有时在它的花瓣上反而会发现颗颗晶莹的泪珠,莫非它也尝到了人间的辛酸?
老师说,丁香的花朵有四个小瓣儿。可是俄罗斯小同学们偷偷地告诉我,还有五个瓣儿的。如果发现了五瓣儿的丁香花,就是发现了幸福。这时,可不能让幸福跑掉,要马上把它吃掉。这或许是俄罗斯人的风俗?从他们的风俗里,也不难看出他们对幸福的殷切渴望。那时我们都是孩子,不知道幸福须要去争取。我们男男女女小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时,只要发现五瓣的丁香花,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我吃过多少,不得而知了。
有一年盛夏,狂风卷着暴雨,呼啸了两天两夜。我的小丁香树被刮断了。我以为它再也活不了了。妈妈说:“别哭,它会活的!”果然,断干敖过了寒冬,到了春天,它抽出新条,长出新叶。那年开的花朵中,虽然我也发现了五个瓣儿的,可是不忍心把它吞掉。这五瓣的丁香花来之不易,它历尽艰辛才得以绽放,我不忍心吃它啊。更何况幸福不是靠吃五瓣的丁香花就能获得的,而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高莽其人
高莽,1926生于哈尔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他是将剧本《保尔·柯察金》带到中国的人,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阿赫马托娃、叶赛宁、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俄文著作30余部。并著有《久违了,莫斯科!》、《妈妈的手》、《画译中的纪念》、《俄罗斯美术随笔》、《心灵的交颤》等随笔集和长篇传记《帕斯捷尔纳克》等。
此外,他还曾为世界许多国家文学家创作过肖像画,为我国作家鲁迅、茅盾、巴金、丁玲、冰心、胡风、艾青、萧乾、萧军、曹靖华、冯至等作家画的肖像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所收藏;为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歌德、巴尔扎克、易卜生、井上靖、博尔赫斯等人画的肖像,为外国文学馆或纪念馆所收藏。
1997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因其对中苏中俄文学艺术交流的贡献而授予“友谊”勋章。此外还获得普希金、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奖章,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他为荣誉会员、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聘请他为荣誉院士,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等。
把《保尔·柯察金》译介到中国,却自言没什么站得住的作品;为数百计中外名人的画笔所描画,偏“自得”于给上百中外名人画过像;唯恐记错生日的亲友尴尬,半年里有人来时皆“不迟不迟,正好八十”……《我画俄罗斯》、《白银时代》、《乌兰汗译诗集》、《乌兰汗译文集》———短短俩月内,高莽4部著作问世。3月,《高贵的苦难———我与俄罗斯文学》刚出版;文画集《历史之翼》又将诞生。这位年过八旬的翻译家、作家、画家,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越老越不敢翻译了。”
几十部译著,高莽感觉站得住脚的没几部,“我文字上不行”
高莽曾慨叹,当他稍稍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高深意义时,人已年近半百。在他的记忆中,孩提时代的哈尔滨,是一座有异国情调、充满诗情画意、又“畸形”的城市。1933年,他就读一所教会学校,那里的十年,成了他人生所有的学校教育。老师主要是俄侨,用俄语授课。这位中国人的艺术启蒙,是俄罗斯小说、俄罗斯诗歌以及俄罗斯绘画。
小时,高莽没有专门学过汉语。在“高莽版”《保尔·柯察金》剧本台词里,好些都是东北话。“全国演出时作了一些改动。那会儿我才明白,不是全国人民都说东北话……不是每句普通话都能搬上舞台……要经过艺术加工。”
几十部译著,高莽感觉站得住脚的没几部,“我文字上不行”。1946年,他在哈尔滨已小有名气,“大伙儿都知道我是搞翻译的”,但延安一位老作家,看他翻译的照片说明时说他语言不纯。“说我语言不纯,我吓一跳。后来想想是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恶果。”那以后,他开始“认认真真学汉语”。“文革”结束时,他出版一本集子,里面有他上世纪四十年代翻译的作品,编辑说他“三十年文字上没有进步”。这让他觉得“五雷轰顶”:“当时我已做编辑了,还是文字编辑。”此后,他找来老作家们翻译的作品,比照学习。“巴金、瞿秋白、蒋光慈、曹靖华、戈宝权等怎么翻译,怎么用词儿,我用心思考与琢磨。”
若干年过去了,有一次巴老给他写信,提及他外语、中文都不错,让他甚感欣慰。“我慢慢悟出来,语言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一门学问。同一个词儿,它可以有很多种说法。翻译哪儿那么简单?!戈宝权曾跟我讲过,他说自己越到
老年越不敢翻译,乍听我还觉着他是客气,现在我也越来越不敢翻译了。只不过还有股顽强劲儿,想碰碰那些带棱的硬石头,看看怎么能把它滚圆了。学会一件事很简单,会中文、会俄文……真正掌握语言艺术、语言特征,就太难了。什么事都很难。”第页跟帖匿名发表笔名: 密码: 注册主题:内容:精彩专题
麦当劳肯德基违法用工
财富课堂 教您理财
2007年两会专题报道青年论坛新闻速递
娱乐资讯
体育资讯
科技资讯
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信息产业报北青网法制晚报竞报第一财经日报
中学时事报北京科技报北京少年报休闲时尚千龙网时事魔镜三十九度二志愿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10639号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
1989年离休,高莽离而未休,开始了自由创作,先后出版了《枯立木》、《心灵的交颤》、《俄罗斯大师故居》等十几部随笔,很多都是回忆文章。“我现在写点回忆文章,是向朋友还情,向社会还债。”
学画于列宾的学生,却不敢说自己在绘画上和列宾有什么“瓜葛”
年过八旬,至今难忘孩提时代的三位俄罗斯籍美术老师:第一位叶·斯捷潘诺夫,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油画家,他只给高莽上过大课,但教会了他“色彩也会说话”的道理———五十年后,高莽在俄罗斯驻华使馆的门厅里“邂逅”了老师的作品。第二位奥西波夫,在哈尔滨以临摹油画出名,教会了他临摹,此外还教会了他怎么做画布。第三位阿·克列缅捷夫———这位老师对高莽绘画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是大画家列宾的学生。1943年,克列缅捷夫为自己的学生举办了一次画展,高莽的《自画像》参展———这是他最早被报章评论的作品。这幅画一直被珍藏着,只是高莽不敢说自己在绘画上和列宾有什么“瓜葛”:“怕给列宾丢人。列宾的徒子徒孙画得如此这般,太惭愧了。”
17岁,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年。除了第一次展出了画作,还在中文报纸《大北新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译作———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虽然是个豆腐块儿,我还是高兴地蹦了起来,手都摸着天花板了———当然,哈尔滨那房子矮。”他曾想过写自己的传记———《从17岁到71岁》。“17和71,都是除不开的数字。可是71岁过了,就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数字了。再说,写的时候,毕竟有些事
情不能回避。别人回避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不敢回避,那样觉得对不起读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良心。活着的时候还是不写为好。”
50岁,他放弃油画,改习国画。
今年是俄罗斯“中国年”,高莽原本接到俄中友协邀请,于今年10月赴俄举办个人画展。现在,他说没准就不去了:“看我的外表像是不错,其实内部零件儿都不行了。到那儿以后,万一出点什么事儿,给人家添麻烦”。此外,“作品你看着好,人家行家一看,都什么呀?!我画的国画,都不敢称之国画,笔墨掌握得不行。展览,头一天热热闹闹,大家都来了,下午就没人看了。”
现在,高莽自得其乐,走到哪儿,写到哪儿,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画坏了也没有关系,我又不是专业画家。这好处就是能不断向别人学习。看别人画画,看别人怎么用色运笔。”
母亲走时忘了给剪脚指甲,高莽心里一直放不下
1947年,高莽把俄文剧本《保尔·柯察金》翻译成中文,中国舞台上第一位冬妮娅的扮演者
孙杰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两人同属虎,所以家里到处可见布的、泥的、毛绒的玩具老虎。杨绛等几位前辈和好友为这个家题写了“老虎洞”三字;而且“我俩‘同一天生’,她阴历,我阳历。相差一个月多一点。”去年二老八十寿辰,许多中外朋友惦记,高老说:“这个生日过了几个月。过了阳历过阴历。有一天,俄罗斯作协打来电话,问我生日按照阴历过了没有。那时按阴历生日已过了两天。我说没过,免得让别人不好意思、扫兴。他们那边挺高兴,说那还来得及,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俄罗斯作协以主席加尼切夫为首等四十多人签名的贺词。后来,就不管哪天了,谁来咱们就索性默认那天生日了。”
比他大一个月的妻子眼睛失明已十余年,高老一直悉心照顾。家里挂着一幅华君武的漫画,画上两只老虎亲热地依偎在一起,一只用双爪蒙着眼睛,旁题曰:“不是害羞,是点眼药的恩爱。”据女儿介绍,母亲有事情总是叫“高莽、高莽”,“很少叫我,我看着急了就帮他做了;父亲好使唤,因为无论她动作有多慢,父亲当时有多忙,他都会应声,并在一旁候着”。高莽说:“希望每个人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家庭。‘文革’时,自己没垮掉就是因为家庭。在我被‘否定’的时候,妻子对我说,她跟我那么长时间,觉得我不错,叫我别自杀。”第页跟帖匿名发表笔名: 密码:注册主题:内容:精彩专题麦当劳肯德基违法用工财富课堂教您理财2007年两会专题报道青年论坛新闻速递娱乐资讯体育资讯科技资讯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信息产业报北青网法制晚报竞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学时事报北京科技报北京少年报休闲时尚千龙网时事魔镜三十九度二志愿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010639号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
现在,高莽最懊恼的事是———102岁的母亲走时,他没有给她修脚。“我一直觉得对不住母亲。她是裹脚的,指甲长到肉里。她一般能自己动手修脚时,坚决不让别人插手。平常都是自己修剪,弄得血淋淋的。她走的时候,我就应该给她修剪。这个事儿老在我脑子里转,为什么当时我就没有剪呢?”最近高莽发现一幅当年侄儿参加工作时,给他画的画:《雄鹰展翅》。他把画要了回来,找人重新装裱一下,因为“上面有我妈写的字”。
中国知识分子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有时做事有被迫或违心的时候
能走到今天,在高莽看来,是个“惊喜”。50岁时,他不知得了个什么病,医生给他开的假条,都是一周一周的休息。“意思是你必须休养,但假条我都没有上交。不好意思。大家都在工作,你老请假。那些假条都保留着,留作纪念!”
1945年起,他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北京中苏友好协会任口语翻译。当他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工作时,中苏关系有一阵“并不友好”。“现在看来,那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波澜。”高莽说,但即便在那种时刻,他也没有失落与沮丧。“德国,并不因为出了个希特勒,我就不喜欢贝多芬了。俄罗斯民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给了我信心。俄罗斯出现了那么多顶级的人物,我所爱的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家,还有好多画家、音乐家。我相信这些文学艺术的深刻思想和美会是持久的。”
1962年,高莽调到《世界文学》做编辑。“我主张文化的多元化。我当主编时,发表过我并不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既然在它们本国有很大影响,得到肯定,我们必须了解。”
在他的翻译生涯中,有一页是高莽的“痛”。阿赫马托娃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女诗人,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46年,苏联大肆批判阿赫马托娃和左琴科。那时,我国非常重视苏共的文件。他翻译了这个批判的决议,但此前他并没有读过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这个决议和报告把阿赫马托娃骂得一无是处,说她是“混合着淫声和祷告的荡妇和尼姑”云云。“文革”后,他想了解阿赫马托娃为何挨骂。当他在图书馆借到她的原著时,他醒悟了。她的长诗《安魂曲》,让高莽深切地感受到阿赫马托娃的爱国爱人民的胸怀和正义感。现在,他还常常想,“那个时候脑子怎么那么简单?”后来,他专程去瞻仰她和左琴科的墓,凭吊这两位作家,也写过文章悼念他们。
言及此,高莽感慨:“中国的文化历史太悠久了。中国知识分子什么事都经历过。大风大浪,升腾降落。中国知识分子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有时做事有被迫或违心的时候。能不能设一专门的学科,深入地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态与表现?”
记者手记
“你知不知道丁香花有几瓣?”
“几十年的岁月,像松花江的水一样浩浩荡荡地流过去了。”从爷爷讲到母亲,再讲到妻子、女儿,高莽言辞间总是满足。
他本姓宋,小时候叫宋毓槐,爷爷见他老生病,说槐树上好长虫子,这名字得改。后来他改成了今天的名字。 第页跟帖匿名发表 笔名:密码:注册主题:内容:精彩专题麦当劳肯德基违法用工财富课堂教您理财2007年两会专题报道青年论坛新闻速递娱乐资讯体育资讯科技资讯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信息产业报北青网法制晚报竞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学时事报北京科技报北京少年报休闲时尚千龙网时事魔镜三十九度二志愿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010639号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
他讲了1996年,老母亲庆祝百岁生日。高老取出漫画家华君武送给老寿星的人参酒,母亲一边抚摸儿子的手,一边回忆第一次在哈尔滨见到华君武的情形,问儿子:“华君武也老了吗?”母亲已仙逝,高老没见多老几分。瞅着电视机里的自己,他说:“不像80岁的人。”自得片刻,随即感慨:“人虽然不能预算自己出生的日子,但可以估计自己将离去的时间。”
这时,高老突然问我:“你知不知道丁香花有几瓣?”我遗憾地摇摇头。高老说:“四瓣。如果你能发现五个瓣儿的花朵时,你就发现幸福了。这是俄国人的迷信。小时候,家里种了多株。跟俄国孩子在一块儿,看着五个瓣儿的,就赶紧吃掉。只是生活一直没见好。”丁香喜阳光,耐寒也耐旱,对土壤几乎没什么要求。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丁香,搬来北京后,在自家门口种了一排,有紫红的、有白的。“一看到丁香花就想到小时候,想起哈尔滨。”
他很早就对女儿说过,用他的骨灰种一株丁香花,留个纪念。女儿原本在巴西工作,十几年前孙杰眼睛失明后就回国了,一直陪伴双亲左右。现在父女俩天天“贫”。高老说不愿躺在床上,与其那样,不如安乐死;还说愿意先把夫人送走,哪怕就早一分钟。“她眼睛不好使,我先走,撂下她一步都对她不住。”
这时,女儿抢过话茬:“别总说走啊走的,别走,走了退休工资没了”。对女儿问起父亲,她说“他讲不好,我也讲不好”,然后说父亲“有时多愁善感,有时很有童心”。母亲眼睛看不见了,父亲让母亲写下“珍惜光明”。还说父亲是个“阳光男孩儿,对什么都很热爱,包括新事物,特有追求”。这时,高莽来了句:“我还以为你会讲我怎么砢碜,怎么吝啬,怎么是科盲……你怎么讲这些啊。”女儿反诘道:“你还有什么可表扬的啊?!”
接着女儿也说了丁香花,那一刻,女儿哭了,说她很小时父亲就跟她说过,但身为独女的她不敢想。“丁香花对我而言是很沉重的符号。他经常拿死开玩笑。妈不愿意听,他还老是拿这个开玩笑。”曾有媒体把高老名字错印成“高葬”,他一点儿也不生气,还把这个名字纳为“笔名”之一。“用这个名字写了篇散文,还获了奖呢!”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他说起自己还会有本书,叫《绿梦》,将要出版。书名缘于一种叫“绿萝”的花。
“我不知道花名,问女儿;女儿也不知道,就问一位搞植物研究的朋友。他回信了,但把‘萝’写得像‘梦’字,很长时间我一直以为这花叫‘绿梦’。”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我从事文学翻译、作画、写文章,都是出于偶然。不知命运是在怎么安排我的。”
⑦ 如何鉴定油画的年代,以及油画画布的基本情况,怎样的作品才算是好油画。
油画作为一个体系完整的画种,先是服务于封建体制落没后的新兴贵族的家族生活、社交生活和政治生活,以肖像画或情节性肖像画为主。伟大的拉斐尔就是以理想化的架上肖像画闻名于世的。这一时期也产生过杰出的宫廷画师,比如荷尔拜因。后来这个画种的题材逐渐以神话、宗教、战争、市俗风情、现实情态等内容为主,再后来又以层次、语汇、结构符号为关注点,形成了人类文明版图上的最色彩纷呈的一个王国。油画的长期繁荣离不开它的物质基础——油画的材料。而这须从整个的绘画物质基础来谈起。
(一)绘画材料的分类介绍
1、胶
能氧化凝固,在一般温度下无法再变成流体的胶叫不可逆转胶。用于油画底子的胶必须是可以固化的不可逆转胶。底子不宜厚涂,加水4-5倍为宜。不可逆转胶胶在绘画的用途,另外的还有作水溶性颜料的粘合剂;作画作表面的上光料。不可逆转胶有植物胶、动物胶、酪蛋白胶、甲其素和白乳胶。
植物胶 主要用于制媒剂。不宜熬煮,用二十五倍开水冲沏即可。阿拉伯胶与亚黄蓍胶需先加少许酒精搅拌后,再加水。
动物胶 有皮胶、骨胶、鳔胶、鹿角胶等。冷水泡一昼夜,加热至60℃进行搅拌,胶与水的比例1∶10。
酪蛋白胶 即干酪素胶,二十世纪才开始使用于绘画,化工商店有售。
甲基纤维素胶 可当作白胶用,化工商店有小包出售。
白乳胶 成分是聚乙烯醇缩甲醛。从五金店中买到的白乳胶的水、胶比例已经是1∶4了,可直接刮到基底上。
可逆转胶也能在绘画中发挥作用:明矾可防腐,每一千克胶液可加10克明矾以防腐(数滴石炭酸、杨酸、或6∶125的硼砂水也可代用);甘油和蜂蜜可用作加固、防裂。)
2、油
干性油 遇氧会氧化凝固,媒剂油必须是干性油,重要的干性油有亚麻油和核桃油。但灶火烧制的亚麻油、核桃油并不附合作画的要求,因为它们已经氧化成固体了。可是生的亚麻油、核桃油又氧化得太慢,没有粘固能力。所以符合要求的只能是半熟的。半熟的亚麻油是调色油的主要成分。怎么制出来半熟的亚麻油呢?方法是将亚麻油盛到广口玻璃瓶里,口上封盖纱布,置于通风处曝晒一二个月,油液就会变得透明纯净、油质浓厚。油质的变浓是因为氧化作用的结果。将生核桃油变成半熟的办法同上。也有人用低温加热的方法处理生核桃油(见第二部分伊威尔一节)。花生油、豆油等不是干性油,没有固化作用,不符合绘画的要求。
松节油 是最常用的油彩稀释媒介剂,由松脂蒸馏而成,药用的要纯于工业用的。纯净的汽油倒是可以代替松节油,但问题是它总是杂质多,挥发过快。所以最多只能用来洗笔。
光油 关键物质是树脂,光油所含树脂不纯会使作品昏暗。配制光油的用油可以是干性油,也可以是挥发性油。但是汽油不行,它杂质太多。通常用的松节油。光油里头,松节油同树脂的比例是2∶1,而要用这两种东西配合成媒剂的话,比例应该是3∶1,玛蒂脂和达玛脂是用于光油的两种上乘树脂,前者较昂贵,国内不产,后者也可用中药店里的“生乳香”代替。
半光光油 加了蜂蜡或硅石(Sio2)。蜂蜡不超过1/4。
速干油 制法是把亚麻油或核桃油倒入浅盘中,盖上玻璃板,曝晒三五天即可。
慢干油 丁香油滴入调色油,可使干的慢,也就是说滴入丁香油的调色油就是慢干油了。
重画光油 成分里头有天然树脂和丁香油,如果不是在紧急情况下在不该中断的地方中断绘制,一般用不到它。
3、颜料
在笔的运动下,颜料颗粒如果相互粘连成较大的颗粒,则画面透明性减弱(大颗粒颜料反射光线混乱,会使画面发乌,变得昏暗)。工笔画中罩染前先用矿物色渲染,就是因为这类颜料颗粒不易在盖色时上翻。
油画要在头一遍颜色干好(大约需要10小时)后才画第二遍,是为了防止吸油。没有“釉料”的颜料层会毫无光泽。
4、树脂
树脂(达玛树脂、马蒂树脂)彻底氧化凝固后,油画的表面就结有一层光泽的固态釉质。它的来源一是半熟的干性油,一是将现成树脂(用松节油)溶解而成的光油。就稳定性而言,后者好。绘画光油其实就是树脂比例小于上光光油的树脂与松节油的混合物。
树脂有胶固性,倒是可以缓解上下层的绞混。最先充分发挥树脂作用大大解放运笔的大师是戈雅。
5、其它
白垩 最古老的绘画材料之一。许多原始洞窟壁画是用白垩、木炭、红土画成的。
白 钛白易返;铅白怕油;锌的日久会变黄。铅白之所以怕油,是因为会发生轻度的化学反应。铅白用于丹培拉则很合适。
立德粉 即锌钡白,成份为硫化锌和硫化钡。刷底子用得多了就是吸收性底子;用少了就是中性底子;一点立德粉都不用,只用胶或油性底料,那就是不吸收性底子。最不吸油的,是用油质底料作的油性底子了,能使画面出现很好的层积感。
木活榫 内画框内角和外画框的内角最好都设两个活榫,以便随温度变化而相应地调节松紧。
(二)由典型画家分析油画技法的实质
凡·艾克最早使用半熟的干性油和树脂的混合物来作绘画媒剂,也就是所谓的 “布鲁日光油”,俗称 “黄酱”。它不但使行笔流畅,还干得快慢适中,从而使油和颜料结合了。但凡·艾克并没能彻底摆脱丹培拉。他先把白垩调胶刮涂到基底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画上单色的丹培拉底色层(细笔排线)。在不吸收性的底子上画上油彩的底色层,是提香的创举,这是后话。可以说间接画法的首创是凡·艾克,直接画法的首创是提香。总地来说,油画发展到近现代、在材料、技法方面似乎有一个 “历史的回归”, 不少的画家又开始重视步骤分明的间接画法(所谓古典画法),但他们要的精致,已不再是为了逼真,而是某种特有的画面质感。
凡·艾克的“黄浆”,是在晒稠的半熟核桃油、亚麻油中加入天然树脂而成,用以调色层层罩染(各层之间还需涂光油作结合层)。后来梅亚纳将这种媒剂的配制方法传入意大利。而意大利最早使用这个的,是米开朗几基罗的老师吉良达约。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并没有使用油彩,不是油画,而是不成功的丹培拉壁画。
乔托的丹培拉底色层是用绿来画的,“三级色”罩染,羊皮胶作结合层。上光用的油很稠,被熬成原先体软的一半,是用手擦在干好的画上的。
格列柯(西班牙)在罗马得到凡·艾克的配方。他在媒剂中加入了少量的蜂蜡。
拉斐尔的架上画技法:第一步,以石灰作底子;第二步,在干好的底子下上用深色勾稿;第三步,抹一层石灰后趁湿用绿画底色层;第四步,底色层干好后,刷一层光油,再用类似凡·艾克发明的媒剂调色进行绘制,笔触较明显。
伦勃朗的技法:第一步,作灰色底子;第二步,潇洒地画单色底色层;第三步,用胶白(胶多水少的丹培拉调制的白)再画底色层,主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原画亮部,加大明暗对比,注意,这种“胶白”干的比较快。第四步,用媒剂油罩色,局部掩盖住底色层。
伦勃朗一幅画用色不过数种。到了晚年,作画速度快得惊人。
鲁本斯的技法:第一步,逸笔画出生动的线稿;第二步,以媒剂油调色辅陈;第三步,趁湿深入,亮部厚涂,暗部半透出油性的底子,必要时用中间色重勾轮廓。
鲁本斯临摹提香和委拉斯贵支的画,都用自己的办法临,并且不求毕似。他的“一次过”画法即是纯粹的直接画法,是将油彩趁湿层层叠加的意思。鲁本斯是第二个摆脱了丹培拉底色层,并让素描与色彩同步的油画大师。第一个是谁呢,前面已提到了,是提香。像他们这种纯正的油画家,根本不屑于借助详细的底层素描。所以单从技法上看,凡·艾克还只能算是一个画匠,只不过他的“想象造型能力”又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画匠。总之对凡·艾克这样的画家的观念和技法,应该分开来看,这关系到关于油画命运的判断。
籍里柯显然是用层层罩染的方法在作画,他所用多层透明画法(间接画法)照样离不开类似于“黄酱”的媒剂。
柯罗不用丹培拉画底色层,但他的技法显然不是一气呵成的直接画法。同时他的手法又异常丰富,经常依托于底色去罩色,有时是靠粗鬃画的笔干扫而透出底色;有时可能是调光油薄薄罩染;有时留出底层色正好是树枝什么的,弄的很巧妙,一切都事先计划好了似的,很有章法。
间接画法是分层画的,这似乎有利于颜色的耐久。德拉克洛瓦是用直接画法的,有人说他的有些作品(如《希阿岛的屠杀》)变暗是因为颜料配伍的问题,而我则认为其原因是媒剂不净,含有油和树脂之外的东西。
库尔贝在技法上有一个贡献,丰富了油画的语言,那就是他对于画刀的使用。当然他所刮的颜料是从店辅里买来的,是用媒剂配过的。库尔贝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自己配制颜料了。
波那是肖像画家,凡高受过他的指导,徐悲鸿出于他的门下。波那是趋于厚涂颜料的,并不注重分层的程序。直接的厚涂很容易降格为拙劣的涂抹,如果是那样的话,则与“直接画法”没有关系了。
封丹·拉·杜会弹钢琴,画画是使用分层法。先以细笔弄出有肌理的底色层,然后再薄色釉染。罩染时媒剂里有树脂,干后有透明坚硬的保护层,就可称为釉染。
德加早年用古典技法,中年恣肆,四十岁后衷情于色粉笔。当时的风气是直接画法大受欢迎。整个印象派,都是在做把“画法”从“做法”当中解放出来这件事,在德拉克罗瓦的旗帜之下进行了一次“直接画法”在新时代的复兴运动。
莫奈所用媒剂以松节油为主。那时从颜料工厂生产的颜料已然掺进了树脂。只用松节油也还因为他喜欢亚光的效果。
劳特累克喜在不掺粉的胶底上薄涂颜色。他的直接摄取的手法曾经把老年的德加感动得热泪盈框。其实真正的油画精髓在技法上就是直接摄取,具体说就是直接凭素描抓住色彩,或凭色彩抓住素描(体面),并把这个捕抓的过种保护留在画面上。
赛冈蒂尼(19世纪意大利画家)以胶彩预做肌理,然后或擦或涂或染,有时在釉染之后又用粉笔,手法很多。
藤田嗣治(日本)惯用吸收性白色底子,以透明色罩染,画面效果是压光的。
巴尔丢斯60年代以前的作品用胶彩画底色层,再用稠的光油调色绘制。从60年代开始他的底色层开始用干酪素胶,这种胶粘结力强,最适于厚涂而不易开裂。复绘层他改用半透明的蛋彩!从材料上说,这已经不是油画了。巴尔丢斯提醒我们,油画不是西方绘画的全部,历史上不是,现在和将来也不是。要真正理解油画技法,需要先了解整个西方绘画技法的本质。这种本质,比绘画在材料上的分类更重要,那就是:分层涂绘。不管是用什么材料。
怀斯多用干胶彩和蛋彩。前者用来画头发。怀斯又是这样一个例子:吃透了传统的绘画精神,才能对绘画有所开创,可以说怀斯是一个现代丹培拉技法的代表,是美国的巴尔丢斯。
伊维尔的超写实,不等于照相写实主义。在中国,石冲和冷军对于伊氏的技法,在学和用方面都做的很好。媒剂的制法是:核桃油加黄铅(氧化铅,有剧毒),在112℃-116℃下熬制两小时,然后与松节油、玛蒂树脂溶合而成胶冻状媒剂。底子层的做法是:用长刀将胶和土红混成的涂料刮到布上,打磨后再薄涂上油性的灰底。给制底色层时轮廓要确定好,基色辅陈上可以稍概括一些,把一部分问题留待复绘层解决。
赛尔努斯是居住在巴黎的波兰裔画家。他的釉染媒剂是稠亚麻油、达玛树脂和松节油的混合液。大约他每幅画使用七、八种透明的颜料,基本一色一层,每色层一次画完,步骤清楚,干净利落。
宾戈斯的技法:吸收性底子;画笔主要是用小号长峰狼毫和两三支大的扁刷;他的媒剂有两种:第一种,由纤维素、亚麻油(生熟比例4∶1)和达玛脂光油混合而成,用于底色层的绘制(所调的白是广告白);第二种,是用于罩染的,由达玛脂光油、晒过的半熟亚麻油和松节油按1∶1∶3的比例混合而成。宾戈斯作画的步骤是:木炭起稿,丹培拉勾线,画赭色底色层,大笔刷白画亮部,净笔扫之使过渡柔和,最后釉染。
巴黎美院技村室底子配方:一、吸收性底子:用1∶6的胶水(通常的白乳胶已经是1∶4)涂2-3遍,打磨,再将由立德粉、白垩、白胶、水按1∶1∶1∶1比例的混合物(浆状)刷涂上去即可,乳胶膝可代用。二、油性底子:调色油加白,或直接刮涂油画白。三、半吸收性底子:用两个小盆,一个盆里胶液加蛋黄,慢慢滴入亚麻油,边滴边搅;另一个盆里白粉与水搅成浆。然后将两个盆的东西混合,即成半吸收性底子浆,其实质是丹培拉调白。
我曾见过一个纽约美院的学生画人体写生,技法属直接画法,不过她调色板上的情形同中国学生不一样,一排原色下面,一一对应着又有一排用灰色调配过的颜料。德拉克罗瓦有倒是有事先配色的习惯,但他不是这么配。联系上面提到过的对于整个绘画技法体系的理解,这个纽约学生的配色方法应该没有多大的代表性,可能与她自己喜欢科里姆特有关。不过此事倒是佐证了一个事实:纽约的风气,不重底色层,而在于事先配色。
列宾美院和中央美院(中国)是即不重视底色层,也不重视事先配色,就是直接画。其实这种出发点也能够产生大师。本来间接画法和直接画法的提法就是相对的。就“直接画法”本身而言,它需要很好的造型修养,需要画家胸中的诗情和精确的形象记忆能力,否则很容易降格为拙劣的深抹。成功的直接画法与拙劣的涂抹的这两者之间,手法上看也许相接近,但效果差远了,“差之毫厘,失之手里”啊。直接画法必须有着相对的分层,在一定基础上趁湿一气哈成是它的要害。直接画法是油画家的技法,是整个绘画技法体系时的最高,它使画面透气、生动、鲜活、运动,是使技法本身具有人文内含的唯一一种油画技法。
技法没有什么发展史的问题。其实直接画法早就存在,一直就存在,只是在一般画匠那里你找不到它。不能因为所谓的“古典画法”是间接画法,我们就说古典时代以前就没有直接画法。如果这样,那说太小看古人了。比如17世纪的伦勃朗在有生之年,已经完成了技法上的升华。他在晚年的画的极快的小画,才是他探索工作的精华。
即然直接画法还要有相对的分层,那么这种提法本身是否不合理呢?其实,“直接”这个词,如果我们从“趁湿”、“一气呵成”、“连贯性”的角度去想,就觉的比较准确了。关键是只要我们能理解到这种最活生生的技法的价值就行。实现“相对的分层”的办法,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先薄后厚”或 “先大笔后小笔”地去画。
绘画技法体系在各个不同时代都有除直接画法之外的匠作技法,它们随着时代变迁会千变万化,但在金字塔尖的部位(即直接画法)却变化极少。这就好比接力赛跑,持棒的人变了,但棒没变。
(三)油画技法的几种参照
古欧洲丹培拉
1、蛋黄丹培拉:去膜与绒状胚的蛋黄加等份亚麻油、上光油,搅匀,再加一倍水搅匀,一两滴醋可有利于乳化。
2、全蛋丹培拉:鲜蛋去胚,加亚麻油、上光油和水,密封摇匀。
丹培拉的特点:
1、易腐。若无冰箱,最好只制当天用的。
2、干得快,干后反而非常耐久,不变色。
3、可加水稀释,但最多七、八倍的水,水过多的话,画好干好的画面还会被水溶解。
4、可调进多种颜料粉末,不怕产生化学反应的颜料配伍问题。
5、适合画在吸收性底子上,特别是白垩画底。
6、用丹培拉调色一层层地画,应先薄后厚。未干透时再加画丹培拉色层,得先涂一层丹培拉(没调色的),以防止底色上翻,同时也是为了两层间的粘接。干透了以后还要画的话,更得先涂丹培拉了。
7、油彩可加画在丹培拉底子或底色层上,却不可以相反。因为已画上去的油彩层不吸水,所以就不能再画丹培拉在上面。
以上就是传统丹培拉的配制和使用的情况。到后来,人们在丹培拉的制作中曾将鸡蛋(胶)改换为干酪素、骨胶、稞麦粉、肥皂等,现在的工业合成胶(比如白胶)也可以用。
十五世纪意大利湿壁画的制作方法:
1、将砂与石灰按2∶1比例混合,涂底子。
2、快速用赭石勾线起轮廓,用红色粉笔画底色层。
3、趁底色层未干,薄涂一层石灰。
4、趁湿用丹培拉调灰绿色去画暗部。
5、趁湿完成画面,用色的种类可以放开。
蜡彩热画法:
动物蜡、植物蜡、矿蜡都不可用,只有蜂蜡可以。蜡彩热画法不能用油性底子,蜡与油在温度较高时会反应。蜂蜡在60℃以上能与松节油相溶,也能与高级汽油、水相溶。蜡彩热画的媒剂是这样制的:将蜂蜡、卡尔努巴蜡、光油按8∶1∶1的比便混合即可。也可用乳化蜡(蜂蜡加入(NH4)2CO3水溶液中加热即成)代用。作画前要将颜料粉置入媒剂中搅匀。画完后可用绒布和刷子打磨画面,使之抛光。
油画画布鉴别
画家用来做画布的面料,化纤布由于有很多未知因素,不去说它。结合我本人使用的底布经验,只说纯亚麻布和纯棉布。解决纠结,最好用排除法,认准优质的。
一,亚麻布
国内优质的亚麻布主要是用欧洲原产地(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进口的优良原麻,经过严格的专业程序加工生产的。从面料的原料(纱)和纺织方法(剑杆机制造)来看,最讲究、最适合做油画支撑物的,是雨露麻,而双雨露麻(经纬向都是用的雨露麻纱)最为稳定。
国产纯亚麻布中,双雨露麻才是上品,用它做的画布并不比欧洲进口的成品布差到哪里(前提是底料和工艺过关)。事实上,国内有几家大型的亚麻布生产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用进口亚麻原料织成的优质亚麻坯布和经过染整后的亚麻面料出口到欧美。你买到的所谓进口画布,没准就是用中国生产的坯布加工而成(因为成本低),但价格会比国产高出不少。
自己手工做布,选择只经过定型和烧毛处理(亚麻布织好后表面有一层毛絮,有实力的大厂会作烧毛处理)的原色双雨露麻。市场很多所谓雨露麻,由于要有卖相,做了上浆处理,洗去浆后,表面会留下很多浮毛。
鉴别的方法:
1,裁两块同样大小的布。
2,目测:表面光滑,织纹均匀,光面几乎没有跳纱和接头的,有亚麻固有光泽的,是大厂的长纤维好布。
3,手摸:手感滑溜,有自然垂感的,是好布。
4,称重:同样面积、同样纱支、同样风格的布,好布重量重,劣质布重量轻(劣质布为了掩饰这一点,同时为了表面光,通常会上浆,上过浆的布,重量会增加,手感会很硬)。做面料行当的,很重视“克重”这个指标(每平方米的重量,简称米克重)。应该注意,同样纱支(粗细)劣质的短纤维麻布,米克重也会很高,但它会看上去线纱粗细不匀,接头很多(从反面能看出来),布表面粗糙(浮毛很多)。
5,火烧:抽经纬两股纱线,分别烧。燃烧充分,几乎没有灰烬的,是优质纯亚麻布;灰烬多且发灰黑色的,有糊味的,是棉麻混纺布或其他混纺布,不适合作画布。
6,看价格:市场上雨露麻坯布,每米(门幅150cm左右)低于40元左右的,不可能是好布;相反,价格高的,也有可能掺假,要结合上述1-5鉴别。
7,纯黄麻(因为成本低,以前经常拿它做麻袋)织出的高密度粗纹布(手感硬)也凑合能用。价格比纯亚麻要低得多。
小贴士:工厂关于雨露麻的解释
雨露麻:原麻在收割后放在露天,经露水、雨淋,阳光日晒、细菌作用后脱胶,经过打麻、疏麻等工序加工成的麻纤维叫雨露麻。成品雨露麻都是长纤维的。
双雨露布:一般是指经、纬向同时用雨露麻织成的坯布。
单雨露布:一般是纬向采用雨露麻的坯布。
一般雨露麻坯布加工为成品布时为麻原色布不需要染色的。
单雨露麻:经向为白色的亚麻纱,纬向为土黄色的雨露麻原色。
双雨露麻:经、纬向都是土黄色的雨露麻原色。
二,纯棉布
首推纯棉帆布,这也是西方也推崇的优质油画底布(见《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一书),前提是优质纱织成的高密度布。(缩水后再绷布,一般预绷一遍后再绷出的布也很挺括)。
市场上用来做高档全棉服装的高纱支高密度度纯棉细纹布也可以选择用来做古典风格油画的底布。
三,与价格有关的因素
1, 面料纱支、品质
2, 工厂设备与规模
3, 门幅
4, 商家的利润目标
5, 关于成品布:其实涂层加工费,每米也就5-8元左右。
⑧ 丁香的个人作品
作品《家乡山》(国画)、《春》(版画,合作)分别获河北省一等奖,《刘少奇在草原》版(版画)获省三权等奖,油画《云岗行》、《草原上的花》,版画《中南海的早晨》、《春风送暖》、《先驱詹天佑》、《冯玉祥将军》、《抗日烽火》,国画《官厅掠影》、《驮手》、《火花》,漫画《宣宾夺主》、《佚题》等多福曾参加省以上展览获在报刊上发表。曾出版《李飞和他的战斗小组》连环画册。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当代河北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当代文艺家名典》(河北卷)、《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