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课文牡丹图

课文牡丹图

发布时间: 2021-03-01 06:46:23

⑴ 《中国的花》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是梅花牡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牡丹代表着富贵,也就是达官贵人,或者富人
梅花代表有贫寒而有志向之人,或者历经磨难而终于成功之人
这样写的好处是鲜明对比,

⑵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权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⑶ 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写一写牡丹花

例文一:

春天来了,各种花都开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有的人喜欢水仙花,有的人喜欢桃花,有的人喜欢茉莉花,有的人喜欢牵牛花,而我却喜欢牡丹花。

牡丹花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粉红色、紫色、白色;花形状是圆圆的;我还知道牡丹花是我国的四大名花之一呢!牡丹花象征着富贵。

我为什么喜欢牡丹花呢,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一下,有次我已经在学校写完作业了,回家后爸爸妈妈很快就把作业检查完了,我和爸爸妈妈闲着没事干,爸爸说:“我们上楼顶花园玩吧!”我接着说:“好,好!”

于是,我们一家人就上到楼顶花园去了。一到花园,我突然发现,我们家的花的旁边多了一盆漂亮的花,我惊喜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花呀?”妈妈对我说:“这是牡丹花。”我仔细一看,牡丹花好美丽呀!

粉色的花朵有小碗般大小,一朵花的直径达到了十几厘米,层层叠叠的花瓣拥在一起,翠绿的叶子衬托着鲜花,显得更加雍容华贵、娇俏艳丽。我每天写完作业之后,都会到楼顶去看牡丹花,看见那盆牡丹,闻着那芳香,就神清气爽。

牡丹花多美呀,香味多宜人呀。嗅嗅牡丹花,看着新绽的花苞,我的脸上也像盛开了一朵鲜花,心里也荡漾着笑意呢。就这样,我越来越来越喜欢牡丹花。

我爱我家的牡丹,特别是牡丹盛开的时候,这些花不仅仅开在花盆里,也开在了我们全家人的心里。

例文二:

昨夜下过一场蒙蒙的小雨,早上空气格外清新,这给美丽的牡丹换上了新颜,使她变得更加万紫千红。

我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了牡丹园。刚刚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多姿多彩的一片牡丹。瞧,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该看哪一朵。

快看啊,眼前这一朵粉色的牡丹花,遮遮掩掩地躲在叶子里多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啊。仔细瞅瞅她,她那花瓣一层包着一层,中间那金灿灿的花蕊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风一吹就翩翩起舞。

我蹲下身,伸手轻轻地摸一摸花瓣,像水一样光滑,像孩子们的脸一样嫩嫩的。微风一吹,花香扑鼻而来。旁边的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它也从绿叶中悄悄地探出头来。

再看看它那像小巴掌一样的叶子,碧绿的,上面还托着几颗像宝石一样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美丽呀!

⑷ 《牡丹》文章的作者是一个什么的人

《牡丹的拒绝》教学详案
沈阳市计算机学校
王敏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通过揣摩文章的语言来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感悟牡丹的个性和品位.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牡丹的个性和品位.
【教学方法】鉴赏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1分钟)(配音乐播放牡丹图片)(课件1,2)
二,复习导入:(3分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抗抗的散文名篇《牡丹的拒绝》.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文章的作者和体裁,熟悉了课文内容,现在请一位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张抗抗.(课件3)
张抗抗现在是我们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可见她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相当突出的.另外一位著名作家王蒙曾评价说"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写的真是太绝了!"这篇文章究竟"绝在"哪里,好在哪里,我想同学们已经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感受,谁能说一说这篇散文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同学回答)
同学们的感受力还是很强的,已经说出了本文的一些特色,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将侧重于这三个方面.(课件4)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五页.
三,讲授新课:
(一)配乐朗读(5分钟):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课文精彩部分的配乐朗读,朗读是从第16段开始,一直到全文结束.(课件5)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注意留意一下,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美,感到有味道,在第一时间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建议大家最好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因为有些景象我们虽然看不到,却可以想象得到.
(二)品味佳句(5分钟):课文朗读我们听过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地回味一下,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自由回答)
同学们能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句,还能说出它们好在哪里,说明大家已经基本读懂了这篇文章.个别地方不明确,我们会在分析课文时给大家解答.其实我们学习这篇散文的内容,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文章的题目"牡丹的拒绝",牡丹拒绝的是什么
它为什么要拒绝 它的拒绝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思考问题(5分钟):在解决这个重点问题之前,老师想先问同学们两个简单的小问题:
1,第一个问题:文章里写到,没有看过什么地方的牡丹就不算真正看过了牡丹
对,是洛阳.为什么洛阳的牡丹最好,最著名呢
(课件6)欧阳修的诗句证明洛阳这个地方适合牡丹生长.所以洛阳的牡丹格外娇艳美丽.(课件7)这是一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对,武则天怒贬牡丹的传说,增添了洛阳牡丹的传奇色彩.(课件8)上面我们说的是古诗和传说中的故事.
2,第二个问题:文章还描写了一件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又是什么
(描写的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因为这一年的四月天气寒冷,面对天南海北赶来的看花人,牡丹就是迟迟不肯开放.)(课件9)
同学们回答出了这两个小问题,就能更好地理解牡丹拒绝的含义了!
(四)牡丹的拒绝(5分钟):
现在大家来总结一下,作者在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拒绝,牡丹拒绝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一)拒绝的对象(课件10)
1,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牡丹拒绝的是什么
(拒绝的是以武则天这个女皇帝为代表的高高在上者的权力和威压.)
2,在洛阳牡丹花会上它拒绝的又是什么
(拒绝的是游人满怀的期盼和渴望,拒绝了游人赋予它的荣誉和赞颂")
3,最后,在对牡丹从盛开到凋零的描写中,它拒绝的是什么
(因为牡丹是在还很鲜艳美丽的时候就落地死亡的,根本没有花叶枯萎的瞬间,所以它还拒绝了萎顿和衰老.)
(二)拒绝的结果(课件11)
1,被贬洛阳.
2,使游人失望,扫兴.
3,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就使得它像一个夭折的美丽少女,令人怜惜.)
(三)拒绝的原因(课件12)
1,表层:习性如此.——天气寒冷,花期未到.
(不管拒绝的是皇帝还是游客,表面的原因都是因为天气寒冷.)

2,深层:个性使然.——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而深层的原因则是缘于牡丹独特的个性,什么样的个性
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找的很准确."不苟且不俯就"也就是说,牡丹拒绝苟且偷生,拒绝向强权者低头;"不妥协不媚俗"是说它也拒绝屈从大多数人的意愿而改变自己行事的准则,"懂得拒绝",这就是牡丹的个性.
(四)但是,拒绝不是目的,牡丹的拒绝实际上更是一种坚守.那么,牡丹在拒绝的同时又坚守住了自己的哪些原则呢
(课件13)
1,拒绝皇命皇威,虽然被贬洛阳,却可以让自己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它坚守的是自己生命的自由和尊严;(这个问题似乎还好理解,可是拒绝荣誉和赞颂,他坚守的又是什么呢
)
2,拒绝荣誉和赞颂,当一个人的言行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时,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对,很有个性.所以它坚守的是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品位;

3,拒绝萎顿和衰老,则保证了自己绽放时的辉煌和完美.
所以说,牡丹的拒绝更是一种坚守.就像文中写的那样,富贵和高贵只是一字之差,牡丹不是"富贵",而是"高贵".
四,拓展训练
(一)思维拓展训练(5分钟):
(课件14)
关于牡丹的个性我们已经分析得很多了,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虽然全文都只写牡丹,但她的用意就只是为了赞美牡丹吗
如果不是,你认为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作者的真正用意是由牡丹的个性联想到人的精神品质.)
1,那么牡丹懂得拒绝,同时又坚守原则的个性会让你联想到哪些人呢
他们就像是人中的牡丹.比如那些在金钱和权势面前不低头,不屈服,挺直腰杆做人的人.还有那些不受周围的人或事儿干扰,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人. (同学自由发言)
(课件15)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这里面有我们同学提到的孟子,陶渊明,文天祥,也有大家没有提到的,比如屈原,他拒绝与楚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而宁可投江自尽.大诗人李白也是因为不愿意点头哈腰地去侍奉那些当权者,而辞官不做的.著名画家徐悲鸿曾经拒绝给蒋介石画像,并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还有大文毫鲁迅也非常有原则性,他对待反动统治者和他们的走狗是"横眉冷对",而对待好学上进的青年人,却是甘当老黄牛.可以说是立场鲜明!)
教师小结:这些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伟人们有时正是因为善于拒绝而变得伟大的.不过,拒绝是需要勇气的,你拒绝了金钱,就要面对生活的清贫;你拒绝了荣誉,就可能变得默默无闻.但只有懂得拒绝的人,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2,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到这一点了吗
在应该拒绝的时候就绝不妥协.如果大家以前没有做到,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同学自由发言)
学习过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是不是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生中有一种智慧叫做拒绝! (课件16)
(二)写作手法训练(10分钟)
:(课件17)
由牡丹到伟人,再到我们自身,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而其实,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并不罕见,它就是我们常说的"由物及人,托物言志".什么叫托物言志呢
(请同学读一下课件内容)(课件18)为什么会用到这种写作方法呢
因为有时候如果我们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就会显得很直白,很单调,相反,如果借助某个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就会更巧妙,更有感染力.比如下面这些事物我们就常用它们来象征人类的哪些精神品质呢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野草—"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绿叶—
甘当配角的淡泊.大地—谦虚坦荡的情怀.蜡烛—无私奉献的精神.海燕—搏击风暴的勇士.(课件19)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发现某一事物的特点与人的品质有相通之处.
另外,用这种方法写文章,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要点:(课件20)
1,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要求用心观察,角度新颖.
2,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即所托之物要与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不能没有任何的共同点,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
下面就请大家仿照本文"由物及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把你的发现和感悟写下来.字数不用过多,只要能找出客观事物与人类精神的相通之处,就可以了.

⑸ 古井(小学课文)

《古井》来 老舍
我们村的自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
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有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376
评论(10)
分享
举报

⑹ 本文采用,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

托物言来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自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⑺ 读了富贵牡丹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被称为地广人稀的北方,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到处拥满了小草,由高向低流淌着抄绿色,在小的田埂上也布满了小草,把绿伸向远方;就连我家的前街后院,道路旁,墙根下……小草都是随处可见,一句话,有土的地方就是小草的乐园,小草的家,他从不讲究条件的好坏,从不选择环镜的美丑,随意的生长,多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中华好儿女,落地就生根。”
小草,假使你生长在喜马拉雅山上,也显不出你的高大,因为你身材矮小,但春风吹过,你就破土而出,不息的奋斗,默默的为大地奉献绿色。老人夸奖你活得充实;年青人赞叹你活得潇洒;就连我也认为你活得那么有趣。
今年的春风特别大,有时吹着口沙哨,有时卷着风沙,吹得人都出不了门,人们常常抱怨。这知时我不由地想起小草,小草被吹成什么样了呢?只见小草被吹得东倒西歪,腰骨折断,然而一场雨过后,坚强不屈的小草又充满了精神,长出了新的枝叶,看着嫩绿的小草充满着生机,我心里非常高兴。不由的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那千古流传的诗——《草》。也许是现在,道也许是将来,我可能成为你的化身,把那绿绿的情意留在人间。
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相关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法。

3.理解作者莲花般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与作品

周敦颐,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谥号,死后皇帝所给的称号)。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以“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是“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周敦颐。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是一篇经典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⑻ 有关牡丹的文章

1、牡丹史

作者为薛凤翔。牡丹作记、作谱,记述之详尽而言,则首推《牡丹史》。

《牡丹史》共分四卷,有纪、表、传、外传、别传、花考、神异、方术、艺文志十大类。内容相当丰富。一、对二百七十六种牡丹进行了分类;二、细致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一百五十多个品种的形状和颜色;三、总结了牡丹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四、记述了有关牡丹的轶闻掌故;五、对亳州名园一一作了简述;六、汇集了唐、宋时期一些著名诗人咏吟牡丹的诗词歌赋。

2、洛阳牡丹记

全文约2700余字,分三篇。一说“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24个。指出牡丹在中国生长的地域,认为“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二说“花释名”,解说花名由来:“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异者而志之”。

列举了各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说珍贵的品种姚黄、魏花被尊之为花王、花后、花型已有单叶型(单瓣)、千叶型(重瓣)的区分,花色已有黄、肉红、深红、浅红、朱、砂红、白、紫、先白后红等。并记述了牡丹由药用本草扩展为花卉观赏的历程。

三说“风俗记”,记述洛阳人赏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并说为将花王送到开封供皇帝欣赏,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及蜡封花蒂的技术。

(8)课文牡丹图扩展阅读:

牡丹的一些典故:

武则天与牡丹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

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

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⑼ 描写牡丹花的文章

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观牡丹花
江苏省南京 力学小学分校 3(1)班 陈方丁
今天,我和公公去古林公园观赏牡丹花。一到车站,我仰望天空,立刻被天上那道美丽的云霞,它像一条长长的绸带飘在天上。我回过神来,车正向我缓缓地驶来。我们上了车不一会就到了古林公园。

一进大门我就闻到了浓郁的花香,我放眼望去,看见一朵朵数不胜数、品种繁多的牡丹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特点。它们好像在争奇斗 地比美。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它让春风吹醒大地上所有的花草树木唤发出光彩。牡丹花也一样唤发出了光彩,五颜六色的牡丹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红的、有紫的等等。人们观赏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人用照像机把牡丹花拍下来,有的人用眼睛观赏牡丹花,有的人用画笔把牡丹花画下来,我用铅笔写下了这篇观赏牡丹花的作文。

牡丹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花。因此,我们在爱护它。我祝愿牡丹花一年比一年盛。我更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洛阳牡丹
郑州纬五路一小 6年级6班 刘佳
“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来赞扬“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今天,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洛阳的牡丹。
洛阳牡丹的茎又细又短,老干可达3米,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又扁又短,绿得好像就要底下来似的。每当到了百花盛开的四月份,洛阳就成了花的海洋。那里的花颜色各异,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最绿的牡丹是“豆绿”,它的颜色近似叶绿;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它的颜色是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数“魏紫”,约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它的颜色近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是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它一朵花上两种颜色。
洛阳的牡丹不仅丰姿绰绝,而且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花朵可供观赏,许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的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药后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并且味道鲜美。
洛阳牡丹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并且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心动了,“百闻不如一见”,有空一定要来洛阳-----看牡丹。

⑽ 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十二个月份花开的歌谣

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全文如下: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10)课文牡丹图扩展阅读:

花的意义:

梅花:梅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冲破冰雪为人们带来早春的气息,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

牡丹:花大色艳,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素称“花中之王”,古人视其为荣华富贵的象征。

菊花:菊色彩缤纷,又风韵多姿,或雍容端庄,或幽静含情,或热烈奔放,又有画意诗情的雅号。

山茶 :茶花英勇顽强 ,能“烂红如火雪中开”,又是“雪里开花到春晓”,而且团团簇簇,竞相怒放,一片烂漫,可“曾将倾国比名花”,因此,被人们誉为富丽堂皇的象征。

荷花 :周濂溪的《爱莲说》中调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人计为一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就赋予它清白、纯洁的象征。

桂花: 杨万里诗曰:“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后来洪适吟诗又对桂花作了高度评价说:“谁为花王定等差,清芳瑞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子乡”,由此桂花便成为光荣的象征。

水仙 :“翠柏黄冠白玉英”,又是冰肌玉骨,飘逸潇洒,亭亭玉立,凌波微步,故有“凌波仙子”之美称。

热点内容
诡异的盆栽 发布:2025-07-04 15:48:11 浏览:357
穷赵海棠 发布:2025-07-04 15:42:57 浏览:470
七夕诗词吧 发布:2025-07-04 15:42:21 浏览:798
七夕草原流星雨 发布:2025-07-04 15:24:41 浏览:383
梅花苗子 发布:2025-07-04 15:09:07 浏览:924
绿植小电脑 发布:2025-07-04 15:09:06 浏览:380
家里养桃树盆景好吗 发布:2025-07-04 14:53:13 浏览:856
樱花绝恋 发布:2025-07-04 14:53:09 浏览:547
盆栽徽章 发布:2025-07-04 14:39:03 浏览:215
有kiss的百合动漫 发布:2025-07-04 14:17:05 浏览: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