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病虫害

牡丹病虫害

发布时间: 2021-03-01 06:22:53

A. 牡丹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在牡丹的整个栽培过程中,往往由于气候、土壤重茬及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导致病虫害专发属生,以致危害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其长势变弱。因此,加强牡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其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牡丹病虫害主要包括灰霉病、红斑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金龟甲、中华锯花天牛等。

B. 牡丹有哪几种病虫害

①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后期发生。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一般版直径为3~7毫米的圆权斑。发生严重时整个叶面全变为病斑而枯死。可用代森锌400~600倍液防治。②红斑病:为害叶片,还可为害绿色茎、叶柄、萼片、花瓣、果实甚至种子。叶片初期症状为新叶背面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直径3~5毫米的紫褐色斑,有时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7~8天喷1次,连喷2~3次。③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苗木感病后,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叶片变黄枯萎,全株枯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④根结线虫病:引起早落叶,发病重时牡丹叶片8月份全部落光。连年发生,植株矮化、叶小、花小或不开花。发现病苗在48~49℃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土壤可用98%的棉隆微粒剂沟施或撒施,每平方米30~40克,深度为20厘米左右。

C. 牡丹花夏季病虫害有哪些

1.灰霉病,幼苗到成株的茎叶花芽都可侵害,幼苗受害,茎基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定型病斑,后变褐色,病部凹腐。叶片和叶柄受害初现圆形褐色并有不规则状轮纹,病斑发生在叶尖与叶缘处,花感病褐腐,病茎折断,上有黑色球形菌核,遇潮湿天气上生灰褐色霉层。

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风雨传播,6~7月易发病。发病期可用80%的代森锌500倍,百菌清800倍,10~15天喷一次。

2.红斑病,危害叶、嫩茎,叶部被害现褪绿色略突起圆形小点,扩大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大斑,具浅褐色轮纹,叶背有浅绿霉层。茎部受害出现褐色长圆形斑,边缘略突起,中央开裂稍下陷。病菌在病残茎株与病果壳上越冬,气流传播,只有1次再侵染,病的严重与否决定于初侵染,高温少雨不利病菌生长。早春萌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1000倍,杀死病菌,展叶后每隔10~15天喷多菌灵1000倍一次,连喷3~4次。

3.褐斑病<,感病后叶面产生圆形斑点,扩大呈褐色或黑色,具同心轮纹,上有黑色霉点,叶枯死。病菌在病叶越冬,风雨传播,7~9月发病重。发病期间可用代森锌400~600倍喷布,10~15天喷1次。

4.根结线虫病,侵害新生营养根,产生近圆形花椒粒大小的根结,表现地上部叶尖,叶缘皱缩、变黄,全叶枯焦、早落。是由一种叫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病害。可采用检疫,清除野生寄主(紫花地丁),轻病株,用49℃温水浸根30分钟杀死线虫后再种。土壤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1.2~5.6克,掺上细土后施入种植穴内。

虫害有介壳虫、金龟子、刺蛾、卷叶蛾、天牛及地下害虫,及时喷药防治。

D. 牡丹病虫害防治 牡丹病虫害主要有哪些

在牡丹和芍药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虫危害,发生病虫害的牡丹苗植株,叶片常常布满病斑或边缘枯焦,枝条瘦弱,根系腐烂成残缺,严重者甚至少开花或不开花,植株生长发育迟缓,还会影响根皮的质量和产量,若不及时防治,也将影响到其它花卉。因此,在牡丹与芍药的栽培、管理过程中,了解它们的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1.灰霉病

该病发病时间短,并由风传播,危害很大。

(1)症状 幼苗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斑,幼苗逐渐凋萎并倒伏。叶片侵染后产生褐色、紫褐色水渍状斑,有时具不规则轮纹,以叶尖和叶缘较多。病部产生灰色的霉层是该病的突出特点。灰霉病属真菌病害。

(2)发病条件

持续低温和潮湿的气候是该病的主要诱因。以春季和6~7月花期结束后为发病盛期。株丛大而繁密,氮肥过多也易发病。

(3)防治

①及时发现并清除患病部位,拔除病株并及时销毁,注意不要污染健康植株,对接触过病株的工具也要及时消毒。

②一旦发病,可进行化学防治: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氯硝铵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并松土锄草。新购的牡丹苗木之前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min,重病区要实行连作。

④秋季摘除枯枝落叶,并及时摘除病芽、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2、叶斑病类

    A.红斑病

    红斑病也称叶斑病,牡丹发病较少,以危害芍药为主。

    (1)病原 牡丹枝孢菌:真菌病害。

    (2)症状

    为害叶片、植条、花器、种实等部位。病斑最初在叶片上下表面出现,褐色,近菌形,斑缘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扭曲,干枯。潮湿多雨的天气可见灰绿色的霉层,茎和叶柄处的病斑长条形,中央开裂,病部易折断。花器上的病斑严重时引起花瓣边缘枯焦。

    (3)发病条件

    温暖多雨的气候,施用氮肥过多,栽植密度过大而导致通风不良或病株滞留都会引起或加重病害。春、夏两季发病盛期。

    (4)防治

    ①及时彻底清除病株,早春萌发前喷50%多菌灵600倍液或3°Be石硫合剂,杀灭植株及地上病菌。

    ②早春芍药萌发时,在地上铺薄膜,边缘用土压严,可防止病原物扩散,并加速病残体腐解。

    ③发病后可喷160-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10~15天一次;或50%多菌灵10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天。

    ④加强牡丹苗栽培管理,合理安排栽植密度,适当施用氮肥,多施巴内达碧卡复合肥和有机肥。

    ⑤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B.轮斑病

    又名白星病,是常见的牡丹病害。

    (1)病原

    ①芍药尾孢②黑坐尾孢

    (2)症状

    叶片受害最重。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褐色,并可见明显的轮纹,上面散生许多细小的霉点,以病斑中央最为密集。叶缘和主脉附近的病斑多呈半圆形。病重时整片叶片枯焦。

    (3)发病条件

    多雨潮湿的气候,低洼易积水的地势,通风透光不良及栽植密度过大的生长环境,皆宜引发该病,是牡丹生长后期主要的叶部病害。8~9月为盛发期。

    (4)防治

    ①生长季节进行化学防治: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发病后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1~2个月。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并注意通风透光。

    ③预防疾病发生,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 C.轮纹点斑病

    又名叶灰斑病,对牡丹、芍药均有危害,但不及前两种常见,是一种真菌病害。

    (2)症状

    叶片上形成较大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5mm以上,可见明显的同心轮纹,呈灰褐色,中部有许多黑色小霉点呈轮状排列,危害严重时,病斑破裂、穿 孔。

    (3)发病条件及防治

    同牡丹轮斑病。

  • 牡丹炭疽病

    (1)病原

    一种炭疽病菌:属半知菌亚门。

    (2)症状

    为害叶片、叶柄及颈部。花后在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并受叶脉的抑制菌呈半霉圆形,黑褐色,到后期病斑中部转化为白色,边缘红褐色,并开裂、穿 孔,斑上散生许多黑点,在潮湿的条件下,可见红褐色的粘孢子团,茎和叶柄上也会出现略凹陷的、菌形的长条斑,染病的茎常扭曲,若嫩茎发病则会很快死亡。芽 鳞和花瓣受害常会造成幼芽枯萎和花朵畸形。

    (3)发病条件

    高温、多雨、多露,栽植密度过大易引发该病。

    (4)防治

    ①生长季节进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0%炭福美500倍液,或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1~2个月。

    ②预防疾病发生,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根腐病

    (1)病原

    主要为腐皮镰刀菌,另有镰刀菌属其它种和蜜环菌的复合侵染。

    (2)症状

    春季牡丹、芍药展叶后症状即可显现。地上部分长势衰弱,叶片失绿、发黄、泛红,严重时枝条和叶片枯死,若不及时防治,将导致整株死亡。挖掘病株时,常可见根部全部或部分发生腐烂呈黑褐色,并可见蛴螬啃食的痕迹。

    (3)发病条件

    田间积水和潮湿的环境发病较多,重茬地也常大量发病。土壤地下害虫严重时,根部的伤口也使病菌易于侵染。牡丹种苗种植时,带土坨移植者也易发病。

    (4)防治

    ①加强对蛴螬防治,秋季翻土壤前,每亩撒施呋喃丹或甲基异柳磷3~5kg,翻耕时翻入土壤,种植穴内也要施入同样的药剂3~5g,出现成虫及成虫羽化盛发期注意防治成虫。

    ②栽植栽植牡丹苗前,先经晾晒,然后裸根放入可湿性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和1000倍的甲基异柳磷混合液浸泡2~3min后再行种植。

    牡丹紫纹羽病

  • 俗称“黑疙瘩头病”,是危害较严重的牡丹病害之一,属根部病害。

    (1)病原

    桑卷担菌

    (2)症状

    发病时,接近地面的根茎处及根部覆有棉絮状紫色或白色的菌丝,受害部位初期呈黄褐色,后期转为黑色。老根腐烂,不生新根,地上部分枝条细弱,发芽迟、叶变小,最后自上而下干枯并死亡。

    (3)发病条件

    不限季节,随时发生。初夏雨季为发病盛期。新开垦的土地及低洼潮湿地,或因施用生肥、重肥不当,也会引起此病。

    (4)防治

    ①3~4年轮作一次,注意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势,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避免肥料直接基础根部。

    ②及时拔除病株,也可用刀刮除腐烂部位后用4~5°Be石硫合剂,或1%硫酸铜消毒后栽植,对病株周围的土壤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③秋季用分株法繁殖牡丹苗时,将根部用1%硫酸铜浸壤3h,或用石灰水浸泡0.5h。用清水洗净后栽种。

    ④发病初期用5%代森锌1000倍液浇根部,每株500~1000ml,浇后覆土。

E. 牡丹花的病虫害要怎样防治

牡丹花的病虫害防治:炭疽病防治方法:喷洒45%退菌特1000倍液或45%多菌灵回500~600倍液。

为增加节日或庆答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摄氏度,日均15摄氏度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F. 牡丹花有哪些病虫害

1.灰霉病,幼苗到成株的茎叶花芽都可侵害,幼苗受害,茎基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定型病斑,后变褐色,病部凹腐。叶片和叶柄受害初现圆形褐色并有不规则状轮纹,病斑发生在叶尖与叶缘处,花感病褐腐,病茎折断,上有黑色球形菌核,遇潮湿天气上生灰褐色霉层。

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风雨传播,6~7月易发病。发病期可用80%的代森锌500倍,百菌清800倍,10~15天喷一次。

2.红斑病,危害叶、嫩茎,叶部被害现褪绿色略突起圆形小点,扩大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大斑,具浅褐色轮纹,叶背有浅绿霉层。茎部受害出现褐色长圆形斑,边缘略突起,中央开裂稍下陷。病菌在病残茎株与病果壳上越冬,气流传播,只有1次再侵染,病的严重与否决定于初侵染,高温少雨不利病菌生长。早春萌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1000倍,杀死病菌,展叶后每隔10~15天喷多菌灵1000倍一次,连喷3~4次。

3.褐斑病<,感病后叶面产生圆形斑点,扩大呈褐色或黑色,具同心轮纹,上有黑色霉点,叶枯死。病菌在病叶越冬,风雨传播,7~9月发病重。发病期间可用代森锌400~600倍喷布,10~15天喷1次。

4.根结线虫病,侵害新生营养根,产生近圆形花椒粒大小的根结,表现地上部叶尖,叶缘皱缩、变黄,全叶枯焦、早落。是由一种叫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病害。可采用检疫,清除野生寄主(紫花地丁),轻病株,用49℃温水浸根30分钟杀死线虫后再种。土壤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1.2~5.6克,掺上细土后施入种植穴内。

虫害有介壳虫、金龟子、刺蛾、卷叶蛾、天牛及地下害虫,及时喷药防治。

G. 对牡丹生长有影响的病虫害有哪些

(一)病害

牡丹病害主要有红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锈病、病毒病等。以红斑病,黑斑病为害严重。

1.红斑病

(1)症状特征

发病初期,叶上生近圆形褐色小斑,边缘不明显,扩展后呈不规则形大斑,中央浅黄褐色,边缘紫红色,具褐色轮纹,严重时病斑融合,整叶枯焦,脆而易破裂。病斑生于叶缘的,致叶片扭曲变形。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出现暗褐色霉层。此外,花萼、花瓣受害,边缘枯焦。茎和叶柄生褐色长圆形病斑,中央开裂并下陷。连年发病时,植株矮小,不开花或全株枯死(图10)。

图10 牡丹红斑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 3.分生孢子梗

(2)防治方法

①降低株丛密度和湿度,保持良好通风透光。

②做好清洁卫生。彻底清除病茎、病落叶,并将其烧毁;也可加垫肥土15厘米厚进行隔离。

③早春植株萌动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杀死越冬菌源。注意地面也要喷药。

④在发现病斑初期喷施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喷2~3次。

2.黑斑病

(1)症状特征

叶面或叶柄上的病斑近圆形,灰黑色,有轮纹,中间略呈灰白色。叶上病斑扩展较慢,常在8~9月发生。湿度大时,病部生黑色霉层。病菌以菌丝在病部或病落叶在土壤中越冬。植株长势弱、下位叶、湿气滞留或雨季易发病。

(2)防治方法

①秋末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下年侵染源。

②科学施肥,增加寄主抵抗力。雨季注意防止长时间的湿气滞留。

③发病前开始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

(二)虫害

牡丹的主要害虫有扁刺蛾、中华锯花天牛、盗毒蛾、黑绒金龟子等。以扁刺蛾、中华锯花天牛为害较重。

1.扁刺蛾

(1)为害特征

2龄幼虫取食叶肉,3龄取食叶表皮成穿孔,5龄蚕食叶片为害严重。体有毒毛,触人体,皮肤红肿,刺痛。

(2)防治方法

冬季在寄主植株周围挖土灭蛹。诱杀成虫。幼虫初期,喷施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10%安绿宝乳油2000倍液。

2.中华锯花天牛

(1)为害特征

幼虫蛀食木质部,造成植株衰弱,生长缓慢,开花不正常。

(2)防治方法

在枝干外伤和腐烂处捕杀成虫。幼虫孵化时,喷施25%园科3号200倍液。

H. 牡丹常见病虫害如何防治

①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后期发生。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一般直径为回3~7毫米的答圆斑。发生严重时整个叶面全变为病斑而枯死。可用代森锌400~600倍液防治。②红斑病:为害叶片,还可为害绿色茎、叶柄、萼片、花瓣、果实甚至种子。叶片初期症状为新叶背面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直径3~5毫米的紫褐色斑,有时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7~8天喷1次,连喷2~3次。③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苗木感病后,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叶片变黄枯萎,全株枯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④根结线虫病:引起早落叶,发病重时牡丹叶片8月份全部落光。连年发生,植株矮化、叶小、花小或不开花。发现病苗在48~49℃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土壤可用98%的棉隆微粒剂沟施或撒施,每平方米30~40克,深度为20厘米左右。

I. 牡丹花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如何防治

有叶斑病,黄叶病,菌核病,紫纹羽病

牡丹花常见病害一: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危害牡丹花的叶片和嫩枝。发病一般在花后的15天左右,7月中旬最为严重。初期叶片的背面会出现谷粒大的黑色斑点,边缘发黑,病斑逐渐相连,导致叶片枯焦凋落。

解决方法:做好预防,在花落之后,及时喷洒波尔多液,10~15天喷洒一次,一直持续到7月底。可以避免叶斑病的发生。发病时,喷洒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溶液,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牡丹花常见病害二:黄叶病牡丹花黄叶病主要是因为植物缺少磷导致的,表现为,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从茎基部老叶开始,自下而上,逐渐脱落。

解决方法:及时补充养分,花谢之后对叶片喷洒磷酸二氢钾或者微肥。

牡丹花常见病害三:菌核病菌核病又叫作茎腐病,主要危害根茎造成其腐烂。发病时茎上出现水渍状的病斑,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的棉状物。严重时会危害花蕾和叶片。

解决方法:做好消毒工作,在种植植株之前对土壤消毒,干燥后种植,养护期间避免土壤过于潮湿,以免滋生细菌。植株发病时,将植株挖出,消毒后重新栽种。对腐烂较为严重的,可以直接扔掉了。

牡丹花常见病害四:紫纹羽病紫纹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颈和根。受害部分会出现紫色或者白色的絮状物,边缘发黑。轻者会形成片状的斑块,根不生长,枝条枯瘦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死亡。此病多发生在6~8月,9月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降雨的减少,逐渐减轻。

解决方法:注意养护环境的整洁,避免环境滋生细菌。在高温多雨的天气,要减少浇水,经常通风。对于受害植株,可在土壤表面撒上石灰或硫磺消毒,严重时,脱盆重新栽种。

J. 牡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牡丹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紫纹羽病和菌核病等。可用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内可湿性粉剂喷洒;虫害有蚜容虫和红蜘蛛等,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也可采取换土、修去患病部分、挖出病株烧毁等措施防治。花卉寓意牡丹花朵硕大肥美,色彩艳丽,形态多姿,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美称。牡丹花型宽厚,被称为“富贵花”,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牡丹可象征“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等。具有“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等寓意。牡丹的根皮叫“丹皮”,可供药用。

热点内容
七夕酒醉 发布:2025-07-04 16:06:41 浏览:336
情人节送素圈 发布:2025-07-04 16:03:00 浏览:872
醉酒的荷花 发布:2025-07-04 16:02:56 浏览:711
死了的盆栽 发布:2025-07-04 15:58:12 浏览:929
樱花校园模拟器王后中文版 发布:2025-07-04 15:55:57 浏览:347
去小区卖盆栽 发布:2025-07-04 15:55:35 浏览:737
诡异的盆栽 发布:2025-07-04 15:48:11 浏览:357
穷赵海棠 发布:2025-07-04 15:42:57 浏览:470
七夕诗词吧 发布:2025-07-04 15:42:21 浏览:798
七夕草原流星雨 发布:2025-07-04 15:24:41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