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陆抑非牡丹

陆抑非牡丹

发布时间: 2021-02-25 13:17:16

A. 谁画的国画牡丹最受欢迎

吴昌硕的吧,他画的牡丹艳而不俗,而且在着色上喜欢用艳丽的颜色,像是西洋红,这是一般画家所不能的

B. 全球最大花卉国画是什么花谁画面积是多少

牡丹花.作品名《和谐中华》万丈豪情图,莫华生画.面积600平方米.他是首位被授予"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的书画家
花卉之最《和谐中华》牡丹国画创作者
迎北京奥运创巨幅卷轴万里巡展第一人
国画“百千万”和谐三部曲创造者

2009年12月08日 13:49:14 来源:新华网
莫华生艺术简介

莫华生 曾任过大学教师、某文化企业总监,中国著名实力派书画家、公益书画家。现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宁市委员、广西新阶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央金国发书画院院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北京和谐花开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监等社会职务 。
从小受祖父影响学习书法,深得真传。特长书法、国画,素有"莫牡丹"、 "华生牡丹"之誉,并以巨幅闻名。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国家级的艺术展,荣获国际金奖等各种荣誉四十多项。个人被授予联合国和平使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南宁)、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等殊荣。
曾多次在北京、吉隆坡等海内外成功举办大型个人书画作品展。国画巨创"牡丹和谐三部曲"创作者:《和谐花开》百米牡丹图、《和谐众芳》千里山河图、《和谐中华》万丈豪情图。
其中,《和谐花开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被誉为"巨无霸"、"含金量"将不亚于一枚奥运金牌而闻名,同年成功在南宁、北京、吉隆坡等多地展出,实现和谐花开万里巡,是首幅以艺题创作兼命名万里巡展成功的作品,深受中马国两国使节赞赏,增进了国际友谊。引起艺坛轰动一时的是迎祖国60华诞《和谐中华》图作品,在北京顺利收笔及亮相时刻,深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传媒播报及电讯,数以万计报道发表或转载为之震憾,开创中国画个人巨制的先河, 牡丹图惊艳世界,成功摘取面积最大花卉国画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杰出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原主席王琦观后以:和谐花开颂"和谐中华"一文高度评价称: 任伯年小写意的严谨整体,吴昌硕大写意的粗犷酣畅,齐白石九十岁以后的大刀阔斧,皆令人敬佩,当代前辈画牡丹的大家北有王雪涛,南有陆抑非,他们画的牡丹品种多,方法新异,独有建树,两家方法迥然不同,各有千秋。如今,书画家莫华生先生的《和谐中华》图融汇诸家风范,尽显异采。书画家莫华生先生的《和谐中华》图融汇诸家风范,尽显异采;"和谐中华"图具有很高的学养、才识和格调;画家的牡丹花超脱出生气与动感,是不可多得之巨作,此巨幅作品反映了新一代艺术家用心谱写出新时期的一曲壮丽画卷,画家笔下的"牡丹和谐之美"诠释出炎黄子孙对祖国发自肺腑的一腔热忱与眷恋,对国泰民安的赞颂,更是对世界和平和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与希冀。
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等三十多家国内外机构等以各种方式珍藏其作品;艺作常作重要拍品募善款, 常被邀创作赠送为国际政要、社会名流,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大奖获得者的高级别礼物赠礼就选用其作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受到了老前辈、艺术大师等的关怀,启功、阳太阳、王琦、沈鹏、廖静文等艺术大师不同方式题诗、题词、指点勉励,深受启发。
多年来,个人作品深受媒体关注,新华社多次向海内外发了电讯,《人民日报》、《人民艺术》、《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政协报》、《大公报》、《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广西日报》、《星洲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的新闻报道或文章发表。个人传略或作品收录于《世界名人录》、《国际中国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大辞典》等30多种大型辞书。著有《莫华生书画艺术作品集》、《莫华生书画艺术作品精选》、《和谐花开图》、《和谐中华图》及《和谐中华》刺秀图、陶瓷图等多形式结集。

C. 何水法的专家评价

刘海粟
观看何水法先生牡丹作品后作诗为赠:“疮痍满目小楼寒,静极无聊酒瓶干,忽见山东菏泽本,敢遣春色上毫端。”并说:“何水法这个小青年将来有两个可能:“一是昙花—现,二是大器晚成。”“浙江的何水法是个小青年,有一年他从山东写生回来,毛遂自荐地让我看他在菏泽画的牡丹墨线稿,我看了很高兴,当场把他的画稿留下来,仔细地看他怎样写生,实际上也汲取了于我有益的东西。”“我觉得他(何水法)写生的态度较严肃,取材的角度也不错。很少去画牡丹,因此也信手地临了几张。”(何水法)“因为他画得很用功,而且有点灵气。”“我相信(何水法)这是个用功的而且有出息的年轻人。”(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为何先生作品题词:“精极笔法,豁然心胸,略无凝滞。” 谢稚柳
为《何水法花鸟画集》写的序言:“所作白描牡丹气韵生动,章法各异,笔势圆润,骨体苍劲,确非一般常入可比,意趣横生,深得写生三昧。”“观其画,无论是一花一草,皆植根于生活,取法于自然,使之幡然升华,别开生面……无论是彩毫细写,或者点色泼墨,他都不是对一花一草只作如实描写,而是观其神态,取其神韵,挖其意境,寻其诗情。因此所作之画,无不尽态极妍,生面别开,逸远疏澹,萧然物外,画中诗意流溢而出,又意在笔先,气势磅礴。”“何水法对传统书画均作研究,书法功夫极为精深,而他习画,初学工笔,远宗徐(熙)黄(筌),上追宋元,熟驾明清,对陈老莲之用笔,徐青藤之泼墨皆细心研究思悟,使之从没骨点染到兼工带写,近年又致力于泼墨点彩,然追青藤、白阳、八大、石涛,所作大写意气旺神畅,笔墨华滋,浑然天成。墨沈淋漓,潇洒清新,厚实灵动,相映成趣,堪称一家。”
陆俨少(中国美院教授)
为何水法先生白描作品题:“水法年方壮,刻镂谨微,精进不已,因此而放笔直扫拓为意笔,可医近世无根少蒂之病。”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图》题:“水法此作气旺神畅,得青藤、八大法,大笔如椽,千夫辟易。”
关山月(岭南画派巨擘)
观看了何先生在广州美院举办的花鸟画展后,面对何先生融合西洋画技法的作品说:“外国人有的,你也有;你有的,外国人却没有,”又针对他的工笔画说:“你有了工笔的底,再画大写意,好比黑夜行路有明灯,怎么走也不会迷路。”
唐云(上海中国画院前名誉院长)
题:“水法贤友画此笔墨奔放,有青藤、白阳之妙,然气势更盛,可谓后来居上,佩服,佩服。”
程十发(上海画院院长)
盛赞水法“六法翻新”;“水法画师寓虎林,以传统而言当为浙派画家。今日察之不尽相同,地区愈远,渊源愈近。水法之画有溯自两宋院体,有类近代白石山翁放笔,以古今中外为法,不铭一家,自为水法耶”;“何水法能工能写(意),工(笔)的极工、写(意)的极放,而且工、写都很好,这样的画家全国很少见。”程十发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题词:“青藤梦里画芭蕉,落笔苍茫气自豪。”
为牡丹手卷题:“春光第一”。
为四季花卉手卷题:“万法生无法,无法生有法”。
为花卉册页题:“笔墨神、奇、趣,江南第一枝”。
陈大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何水法的作品我见过很多,画得很好,在传统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总的一句话是:‘出蓝’。”
陆抑非(浙江美院终身教授)
书赠何水法:“水法仁弟法眼存念。工笔野逸兼通,飞腾气盛,前程远大。”为何水法题词:“休言泼彩是新路,水法通时八法通,水法仁弟近有泼彩创新法,可嘉也。”为水法白描作品题:“水法此帧颇得经营位置之法,可作白描借鉴。”“水法写生以钢笔对花写之,能取舍自如,颇非易易。””水法钢笔线描对花写照用笔已能得虚实断续之趣,在章法上精心经营堪称写生上品。”
张桂铭(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何水法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谦虚,很真实,他怎么看,怎么想就怎么说,无论是现代芝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有他的看法,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个人认为很值得学习。”
喻继高(江苏画院副院长)
“水法同志这个画展到江苏来,给我们大饱眼福,这样的大写意多年不见,我们的一代大师相继都走了,现在看起来大写意后继有人了。通过这个画展,感觉到有一种力,这种力表现在他的章法、线条、气度,感觉到比较有气派。看出来他在认真地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沿着中国画发展的规律在继承发扬。” 沙孟海
为何水法牡丹作品题词:“锦窠仙髻”“水法同志春风妙笔,为牡丹写照,象征盛世文明,读后率墨志佩。”沙孟海书赠何水法对联:“下笔开生面,搴帷览物华,水法同志方当妙年,画名籍甚,集唐人语奉贻以曹将军(即唐代大画家曹霸)期之。” 邓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突破原有画风,向泼墨、泼彩展其胆力,纵横驰骋,苍茫错落,挟风雨雷霆之势,具惊心动魄之奇,独辟蹊径,力求创新。”“何水法的泼墨作品,正在于善用水和笔力,故墨色华滋,光彩焕发,深得墨法三昧。至于泼彩画法如《紫藤》比泼墨更引人入胜,画面布满青藤,色墨交融,浑然—体,笔走龙蛇,用狂草笔势写藤,用朦胧彩色写花叶,交织成诗一般的神奇境界,无法之法,不似而似,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陈绶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文艺报》发表的《花鸟精神》中写道:“何水法是当代中国画坛上极为引入注目的花鸟画家,他底蕴丰厚,气度爽朗,既有极正统的学养功夫,又有极广博的人生阅历,还有更可贵的秉赋胸襟,加之他勤勉善思,坚持从时代生活中发掘灵感悟性,终于在他研究生毕业之后不到二十午的努力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貌,以雄强的画风一扫花鸟画画坛自古多轻柔的旧貌,独树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画特有的花鸟精神,反映出这个时代所铸就的一代新风。”“在古住今来的画家中,像他这种在两端(工笔画和大写意)极度的法则中游刃有余,双善兼美的画家也是不多见的。”
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
“何水法是我的学长,经过十几年以后,突然见到那么大规模,那么全面的展览,强烈印象真让我刮目相看,因为整个风格有很大的改变。他尽管也使用笔墨,尽管也强调笔墨视觉效应,但更多地强调即性的、感性的,笔墨以及笔墨视觉效应相互配搭以后形成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样式,这种绘画式样在某种意义上跟古代传统是有距离的,也正是现代入孜孜以求的创新成分所在,所以在这点上来说,比以前是进步很大的,他的面貌和气息有了很大的飞跃。总的来说,一个是丰富性,另一个是视觉冲击力比以前大大加强,这两点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孙克(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近代写意画大师,浙江的吴昌硕、潘天寿,他们在中国文入画的历史上,都属于里程碑式的人物。我想,何水法的艺术应该属于这古老悠长,历久弥新的文化链条上的一环。首先,画家的强烈个性是绝不可少的。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陈子庄这些大家的个性多么鲜明强烈!何水法的艺术已经显露了他的个性:率直、真诚、强烈、突兀、大胆,当然还有些“狂”。在这强烈的个性中,我感到这位浙江画家和他的浙江先辈在气质上的某些接近处。其次,何水法毕竟是当代人,他的创造意识是明确的。他敢于试探,不断前进。在题材的觅取上,内容的取舍上,构图的变化上,色彩与墨色的配比上,他都在有所继承延续的同时而不停地在变化。所谓“我有我法,自有我在”,是个性也是创造性。何水法笔墨厉害。他用笔凌厉,恣肆磅礴却不失厚重。何水法用笔有力度,一是胆量,二是功力。他用墨也颇有法,浓淡、枯湿、收放有法,并不一味野战,功力火候已到。”
徐恩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著名浙派画家何水法的花鸟画,总体来说,风骨遒劲,笔墨酣畅,生机勃勃,雍容大度,画面之间删繁就简,何水法正是把一种生命的豪气注入笔墨之中,使物质的笔墨转换为“神韵”的活力,因而同是一叶一花,他的作品便现出苍翠欲滴、娇艳妩媚的特点,一种不同于古人的艺术内涵便溢荡画面。何水法秉性豪放旷达,故大写意花鸟是他直抒胸臆最好的媒介,作为优秀的花鸟画家,何水法并未一任性情驱使,恣肆放纵笔墨,而是分寸有度,收放得体,使画面既弥漫着淋漓之气,又体现一种精湛的文化品位,细察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小心谨慎地区别着写意挥洒与粗野空泛的界限,审慎地区别着含蓄与含糊的界限,简练与简单的界限。”
林丰俗(广州美院教授)
“董其昌‘造化在吾手,笔下有生机’。我觉得用这句话来送给何水法先生很合适。何水法的画,画面充满着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就不光是自然界本身。这包含了生活、修养,还有手头上的功夫。他对生活有很深的体验,对传统又有很深的修养。……我很佩服何先生的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三者分家,拉开距离,而且都做得很到家,这不用说我们现在,就是老一辈的画家也都不容易做到。”
杨之光(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
明清以降,水墨花卉画的技法,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想超越十分不易,如画牡丹者众多,然多数有“熟”走向“俗”,走向绝路。而水法的画独辟蹊径,不拘形式,着眼传神,色彩艳而不俗,吸收缶老之巧用复色,青藤八大之流动水墨,渗至以书法入画,加强力度。他善于运用传统技法,又在创造新的水墨技法,十分难得。

D. 牡丹图一副。懂得人看看

画的也算不错了,用色雅致,曙红,胭脂,花青,藤黄,墨调的到位,蜜蜂点缀,使专画动静相宜属,明显受了王雪涛,陆抑非写意牡丹的影响,不过在枝干的穿插,构图上稍有不足,画牡丹,名家一般都是有老杆,有嫩叶,有寿石,有露蕊花头,有微开花头,如大幅表现更加丰富,仰卧侧翻皆而有之,书法直接入画,笔墨自然潇洒酣畅。此为一家之言。

E. 金云楚是谁

金云楚,牡丹之王。著名花鸟画家陆抑非先生的传承人。
金云楚194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从小版受到良好权的艺术熏陶,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翰墨艺术的园地。
金云楚师从朱颖人刘伽郡,董也山等美院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会会员,杭州市老干部书画家协会会员,老年大学书画院画师。当代著名女画家。善长画牡丹,并用多种艺术风格做画。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和美术创造。在绘画风格上具有美,俏,活的特点。在用笔,用墨用色上既有陆抑非的笔墨神韵,又有自己的风格,清新淡雅,颇有回归自然的朴实,注重写生,讲究从现实中吸取艺术素材,用于创作之中。在国内外参加过多次画展,深受好评,作品多次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F. 有谁知道国画大师陆柳非的详细情况

陆抑非
编辑

陆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目 录
人物简介
1人物年表
2艺术成就
人物简介

陆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别号非翁,斋名崇兰草堂。江苏常熟人 。早年就读于苏州桃花坞中学,後因病辍学,从李西山习花鸟画。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绍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助教,先后达十五年,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1937年在沪举行个人画展,此间得览内兄孙伯渊收藏的古名画,并在张大千指教下进行临摹。後拜吴湖帆为师,又三次参加“梅景书屋”画展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六十年代初应潘天寿院长之聘,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画院、浙江画院画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作品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寿桃图》等。著有《非翁画语录》。[1]
另:《八卦楼记》(新)
当代著名辞赋家金学孟游历周村时所作。
1人物年表

1908年3月31日
(星期二 农历 一九零八年二月二十九 戊申 猴)
生于江苏常熟前辛巷,名翀,字一飞。
1913年——1923年
在家乡常熟读小学、初中。
1921年
从师李西山。
1923年9月——1925年7月
入苏州桃坞中学读高中。
1925年夏——1928年
未入高三,高二升高三暑假时因咯血辍学。养病于常熟虞山三峰寺。
1919年——1931年
陆抑非
陆抑非(2张)
从师陈迦 。
1930年
随父母从常熟到上海。
1932年——1947年
由朱屺瞻介绍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花鸟教授,前后十五年。
1933年——1934年
由马万里介绍兼任上海省立上海中学(海潮寺)花鸟选科教授一年。
1933年
于上海四泾路利利公司开“陆一飞画展”
1934年——1936年
兼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花鸟教授,抗战时停办。
1934年
陆一飞与孙淑渊喜结良缘。
1934年——1937年
出版《陆一飞花鸟画集》《陈迦盦、陆一飞合集》《陆一飞画集(山水花鸟)》。
1935年——1937年
在上海寓所办飞声国画函授学校,因抗战停办。
1937年6月
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
1937年下半年
拜师吴湖帆,入“梅景书屋”。由吴湖帆老师将“一飞”改成“抑非”,从此以“抑非”字行。
1940年、1941年、 1942年
在上海共三次开“梅景书屋师生画展”,为十人参加者之一。
1943年3月5日
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展出。参展者陆抑非、王季迁、朱梅邨、徐邦达、俞子才等共二十四人。
梅景书屋众弟子为祝贺吴湖帆五十岁生日及宣扬其艺术建树而精心编撰的《梅景画笈》出版。
1944年7月13日
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吴湖帆、王季迁、朱梅邨、陆抑非、徐邦达、俞子才等三十四人作品参展。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梅景书屋师生父子第一届书画展全集》出版。作品二十二幅。其中有陆抑非书画作品。
在抗战八年期间,在上海法租界住所(萨坡赛路207号,现为淡水路219号)应社会各界之请,绘制了大量的花卉草虫扇面,同时有不少大幅花鸟画问世。
1946年——1949年
在上海外国人家中分班教授花鸟画三年,每星期六个下午(用英语讲课示范〕。
1947年4月
国民政府上海教育局发起组织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并提请第七十一次市政会议讨论通过。施南池任筹备处主任;吴待秋、吴湖帆、汪亚尘、沈尹默、张大千、张道藩等任指导委员;姜丹书、马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5张)
公愚、张书旂、陈秋草、贺天健、郑午昌、谢海燕等任设计委员;王个簃、方介堪、白蕉、江寒汀、朱屺瞻、吴子深、徐邦达、唐云、陆抑非、应野平、谢稚柳、钱镜塘等任征集委员;俞剑华、郑逸梅、丰子恺等任编辑委员。
在上海美专任教,历十五年之久,于1947年结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6月5日
陆抑非慈母周福骈病逝于沪上家中,享年六十三岁。
1950年——1951年
任苏州美术专科沪校花鸟教授。是时,兼画连环画谋生。
1952年——1954年
解放后,教留在上海的外籍学生和华侨子女花鸟画。
1952年——1955年
与张守成、俞子才、吴少云等人画教学用科学挂图。
1954年
创作工笔重彩《花好月圆》年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续再版至1964年,共计一百余万份。文革后又再版一百万份。
1954年——1956年
入上海国画合作社画檀香扇一年余。
1956年——1959年
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57年
定期赴上海中国画院创作并示范作品,带领一批青年画师入门。
1958年——1959年
兼任画院附设市办艺术中专花鸟课授课一年余。
1958年
创作《春到农村》四尺大横幅,在国内外二十余种杂志上刊登,《美术》杂志1959年2月号以彩色封面刊出。原作在多次展出后遗失,一九五九年画的复制品已被沈阳博物馆收藏。
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合作“秋柳金鱼图”。
1959年——1997年
受潘天寿院长之聘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任国画系花鸟教席,“文革”之后曾先后带过两届花鸟画研究生( 1978年一1980年带马其宽、徐家昌、何水法、闵学林、陈穆之,1986年一1989年带张伟民)。
1962年1月15日
陆抑非先父陆章甫病逝于杭州,享年七十八岁。安葬于南山公墓。
由陆抑非推荐,潘天寿一再要求下,上海中国画院同意陆俨少赴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1963年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新成立的“书法刻印”科兼授有关课程。创作《白掠鸟》《梨花锦带鸟》。
1964年10月17日
创作《喜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创作《亭亭玉立苍波上》六尺整张大横幅。
参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画谱》编绘,共一百余幅(花卉草虫均由陆抑非绘制,翎毛由江寒汀绘制,蔬果由张大壮绘制,竹石松柏桐柳由唐云绘制,来楚生、张守成等人略有参加。文章由邵洛羊主笔)。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70年代
创作《赤城霞》《绣眼腊梅》。
1973年
创作《龙吐珠》。
1974年
创作《一捻红》。
1976年
创作《一池春水》《九节兰》。
1977年
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恢复中国画系,本科恢复招生(四年制)。创作《到处莺歌燕舞,迎来一片春光》。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2张)
1978年夏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潘韵合展,随后在杭州湖滨“杭州书画社”举行个人画展。创作《白孔雀》等。
创作《青春处处争飞跃》四尺立幅《此画由中国新闻代表团于1979年11月 20日访日时,赠给日本大平首相)
1979年秋
患胃癌手术切除,术后由张慕槎题号“苏叟”。
1980年
西泠印社出版《陆抑非花鸟画辑》。
1980年10月
应文化部之邀赴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并参加北京荣宝斋成立三十周年笔会。
1980年12月
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陆抑非花鸟画观摩”展览(12月11日至12月20日)
1981年8月
参加上海展览馆展出的“吴湖帆梅景书屋师生画展”。
1982年
创作《鲚鱼肥苜蓿出》等。
1983年
在《新美术》杂志上发表《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一文。
1984年春
于上海市美术馆开“陆抑非书画展览”(3月12日至3月24日)后转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继续展览(5月5日至5月18曰),有一百余幅字画展出。
1984年秋
右腹股沟斜疝开刀。愈后仍挥毫不辍。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2张)
1984年
参加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大庆学术研讨会。
1985年
创作丈二匹《清奇古怪》,并创作《四鳃鲈》等。
1986年2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花鸟画辑》。
1986年夏
右腿股骨颈骨折开刀。
1986年10月
受常熟市人民政府之聘,任常熟市书画院名誉院长。
1987年5月
在苏州博物馆举办“陆抑非、朱海邨等六人画展”。
1987年10月
为美国妇女短训班上课。
1988年3月10日
会见日本访华团,写“龙飞凤舞”四尺立幅赠予日方。
1988年5月
在《西泠艺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非翁画语录》。
1988年6月29日
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中国画短训班学员讲课。
1988年8月9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任命陆抑非为西泠书画院副院长。
1988年8月
于家乡常熟开“陆抑非、朱颖人花鸟画展”。
1989年8月底
在上海朵云轩举办陆抑非暨陆友兰、沈雪生书画展。
1990年9月27日
参加在杭州湖天一碧举行的“浙江旅台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式。
1990年11月
创作巨幅横披《八卦楼记》(890cmX96cm)书法。
1991年6月
于杭州西泠书画院开“陆抑非书画展”,展示九十余幅书画,是以册页为主的小品。
1992年1月
被西泠印社聘为西泠印社顾问。
1992年5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行草长卷》字帖,书元曲十二首。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2张)
1992年12月
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教学画稿》,集一百九十八幅画稿。
创作《富贵寿考》,用没骨法绘牡丹及寿带。
1993年8月
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大型画册。
1994年4月
北京荣宝斋出版“《荣宝斋画谱》(九十九)陆抑非绘花鸟部分”
1994年9月14日
参加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在主席台上就座。
1995年9月
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陆抑非书画展暨陆公望习作展”。
1995年10月
为庆祝西泠书画院建院十五周年,由陆抑非先生主持,十余位画师共同创作《群芳争艳》丈二匹巨幅作品。
1996年1月30日
陆抑非夫人孙淑渊在浙二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1997年6月
苏州古吴轩出版《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
1997年6月24日
陆抑非病逝于浙二医院,终年九十岁。
2艺术成就

代表作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秋葵》《一池春水》《白掠鸟》《龙吐珠》
柳抑非书画作品
柳抑非书画作品(40张)
《九节兰》《白孔雀》等。先后在上海、杭州、苏州、常熟等地举办过十余次大型书画展。不少精品被北京、上海、常熟、杭州、沈阳及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花鸟画谱》《陆抑非花鸟画辑》《陆抑非教学画稿》《陆抑非行草长卷》《陆抑非》大型画册、《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荣宝斋画谱·陆抑非花鸟专集》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家教学示范作品精选——陆抑非花鸟画示范作品》《非翁画语录》《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纪念盖老话三通》等画集、著作、论文。

G. 请高手给指点一下,看看这幅画的作者是谁题字的内容是什么意思谢谢

作者:陆柳非。一九五九年清和月于龙华苗圃,写芍药散本:卓约娇姿不减花王。渞旧帝爱,拟南田赋色法为之。陆柳非并谦。(印章)
陆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陆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别号非翁,斋名崇兰草堂。早年就读于苏州桃花坞中学,後因病辍学,从李西山习花鸟画。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绍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助教,先后达十五年,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1937年在沪举行个人画展,此间得览内兄孙伯渊收藏的古名画,并在张大千指教下进行临摹。後拜吴湖帆为师,又三次参加“梅景书屋”画展 。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六十年代初应潘天寿院长之聘,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画院、浙江画院画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作品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寿桃图》等。著有《非翁画语录》。

H. 陆抑非的人物简介

陆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别号非翁,斋名崇兰草堂。江苏常熟人 。早年就读于苏回州桃花坞中学,後因答病辍学,从李西山习花鸟画。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绍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助教,先后达十五年,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1937年在沪举行个人画展,此间得览内兄孙伯渊收藏的古名画,并在张大千指教下进行临摹。後拜吴湖帆为师,又三次参加“梅景书屋”画展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六十年代初应潘天寿院长之聘,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画院、浙江画院画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作品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寿桃图》等。著有《非翁画语录》。
另:《八卦楼记》(新)
当代著名辞赋家金学孟游历周村时所作。

I. 我看了一幅图画,花上面有一个太阳,为何取名《花好月圆》

国画家陆抑非画的工笔牡丹,画面一轮圆月,牡丹花团锦簇,名曰《花好月圆》。

J. 有关古代泼墨画家的电视剧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

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

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

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

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

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

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

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

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善子(1882-1940年)
原名正兰,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又名泽,字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内

江市人。国画家。1901年赴日本,先后习经济及绘画专业。1905年加入同盟

会。1907年回国,在四川先后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斗争。历任乐至、南部、阆中

知事。1922年起任总统府咨议、财政部佥事、咨议等职。孙中山逝世后,

离开政界,潜心绘画,成绩卓著。先后在南洋群岛、新加坡和国内举办画展。抗战爆

发,创作《怒吼中国》、《精忠报国》等。1939年初赴法、美等国约二年,举办

画展百余次,举行义卖、募捐,支持抗战。尤擅画虎,自号虎痴。

张僧繇 ,吴(苏州)人。长于,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

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张萱,唐,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

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县)人,曾

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曾为宣和年间翰林待诏,后因为丢失官

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其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

、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

争标图》等。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又号江海客,传世作品有《九歌图》

张孝师[唐]为骠骑尉。善画道释、鬼神,地狱气候幽默,尝死而复苏,自谓入冥

得识所见,为画阴刑阳囚,众苦具在,酸惨悲恻,使人畏栗。吴道子见之,因效为地

狱变相。刻于庐山归宗寺。《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广川画跋》

张辛稼(1909--1991年)[近现代]名枢,字辛稼,一字行,一字星阶,晚号霜屋老

人,苏州市人。自幼喜好绘事,与陆抑非同为吴门老画师陈摩弟子,擅国画之写意花

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苏

州画院院长

张东林,1968年生於河南,毕业於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画院特聘画师。 2007中国美协

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

张军,笔名石桥,1952年生于辽宁营口,自幼受父影响,酷爱丹青,后研习中国绘

画苦耕数载,1970年至1990年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90年至1996年任中南海画委会

编委,编辑出版国家礼品级画册:《中南海珍藏画集》一、二卷和书法卷一集。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华夏书画院常

务副院长。作品《牡丹》曾获第12届国际公募展金奖;《紫藤》获96.国际美术大展金

奖;《凉秋》获北京市大型美展二等奖;《九秋过客图》获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银

奖。

张馨羽,又名晓艳,璋轩等,河北省高碑店市人。原保定地区书画院专业画家,河北省

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雄县明珠画院副院长,河北省雄县美协副主席

张彦青,又名张焕,字剑进,号无愠斋主人,山东省临清市人,1918年生。先后毕业于

辅仁大学美术科、中央大学艺术系,受业于溥雪斋、启功、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诸

先生。

张艺华,汉族,河南内黄人。现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副院长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特聘画师、中国历史博物馆委员会委员画廊客座教授。

热点内容
梅花古诗操 发布:2025-07-09 20:17:35 浏览:138
曹娥樱花谷 发布:2025-07-09 20:04:33 浏览:222
盆栽用材 发布:2025-07-09 20:04:32 浏览:915
七夕不青蛙 发布:2025-07-09 19:47:52 浏览:695
花语是纪念 发布:2025-07-09 19:36:11 浏览:528
梅花鹿背景墙 发布:2025-07-09 19:18:23 浏览:155
罗汉竹图片盆景 发布:2025-07-09 19:17:30 浏览:475
游乐场荷花杯 发布:2025-07-09 19:15:55 浏览:523
西兰花放黄了 发布:2025-07-09 19:15:06 浏览:238
四万万朵玫瑰是谁写的 发布:2025-07-09 18:53:44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