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谁知丁香愁

谁知丁香愁

发布时间: 2021-02-24 17:44:15

① 谁知道丁香花的歌词

歌手:唐磊
专辑:落花的窗台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内
多愁善感的人啊
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容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
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当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
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院子里栽满丁香花
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
我在这里陪着她
一生一世守护她

②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哪里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 的《代赠二首专》属。

③ 谁懂丁香空结雨中愁唯独素静心朝前!丁香数人看来只是植物,更是花,却不知它真正的寓意。

这句诗原文好像是“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南唐·李璟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
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④ 丁香不展芭蕉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⑤ “春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何处 何解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注: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⑥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出处

“芭蕉不展复丁香结”
出自制
李商隐
《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
“丁香空结雨中愁”
出自
李璟《浣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
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诗出自哪全文是什么

浣 溪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⑧ 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忧愁

丁香是爱情之花,还因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年轻英俊的书生赴京赶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边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热情周到,书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两日。店主女儿看书生人品端正、知书达理,便心生爱慕之情;书生见姑娘容貌秀丽,又聪明能干,也十分喜欢。二人月下盟誓,拜过天地,两心相倾。接着,姑娘想考考书生,提出要和书生对对子。书生应诺,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联:“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 姑娘略想片刻,正要开口说出下联,店主突然来到,见两人私定终身,气愤之极,责骂女儿败坏门风,有辱祖宗。姑娘哭诉两人真心相爱,求老父成全,但店主执意不肯。姑娘性情刚烈,当即气绝身亡。店主后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儿临终所嘱,将女儿安葬在后山坡上。书生悲痛欲绝,再也无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伤中度日。 不久,后山坡姑娘的坟头上,竟然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丁香树,繁花似锦,芬芳四溢。书生惊讶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见到了姑娘一样。一日,书生见有一白发老翁经过,便拉住老翁,叙说自己与姑娘的坚贞爱情和姑娘临死前尚未对出的对联一事。 自发老翁听了书生的话, 回身看了看坟上盛开的丁香花,对书生说:“姑娘的对子答出来了。”书生急忙上前问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联?”老翁捋捋胡子,指着坟上的丁香花说:“这就是下联的对子”。书生仍不解,老翁接着说: “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寓头。” 你的上联“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为一点水,“冷”为二点水, “酒”为三点水。姑娘变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为百字头,“香”为千字头,“花”为万字头。前后对应,巧夺天工。书生听罢,连忙施礼拜谢:“多谢老伯指点,学生终生不忘。”老翁说:“难得姑娘对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难买,现在她的心愿已化作美丽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让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锦,香飘万里。”话音刚落,老翁就无影无踪了。从此,书生每日挑水浇花,从不间断。丁香花开得更茂盛、更美丽了。 后人为了怀念这个纯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对爱情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从此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而且把这幅“联姻对”叫作“生死对”,视为绝句,一直流传至今。 又是一年丁香盛开的季节,看着那星星点点的花朵,总有 一丝莫名的伤感,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多么犹豫的花,多愁 喜欢丁香花的颜色 所以它也代表了忧伤 丁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她象征的是淡雅、美丽、忧愁。诗人们总是喜欢用丁香来描写女子的忧与愁。李商隐的七言律诗《代赠》中,“芭蕉不展丁香结”用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的确,素白、淡紫的丁香花蕾不正像女子的心情、怨愁、神秘、纯洁,而不易被人看透。再说南唐的《浣溪纱》吧!“丁香空结雨中愁”则是用雨中丁香更形象的描绘那女子心中的愁,女子的情人远游,杳无音讯,每日与女子相伴的就只是那雨中的丁香和她自己心中的寂寞。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中,出于各种原因的,就算手法不同也罢,丁香与愁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⑨ 谁懂丁香空结雨中愁唯独素静可心前

年轻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丁香只是开的特别一点,便被赋予许多含义,其专实丁香如属果能表达说话的话,它肯定不会希望一个个看到它就想到“愁”,它肯定会说我希望你们一个个都快快乐乐的!
而且从生态学的角度讲,也是这样,植物会令人心情愉快,心情愉快的人也会使植物茁壮成长!
再说沙子就是沙子,它肯定不希望被层层“唾液”包裹变成珍珠,珍珠只是被人类喜爱,那是蚌和沙子痛苦的见证,如果你是沙子,设身处地的想想,你愿意变成珍珠吗?
我真的不想打击你,热爱文学是好事,但是别东施效颦,弄得自己半死不活,让人看着膈应!要学就好好学,没学会之前少乱发感慨,写作是发自内心的,你觉得你是吗?
珍珠是永远成不了钻石滴!

⑩ 青鸟不传云中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什么意思谁写的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2652&PostID=893532&idWriter=0&Key=0
浣 溪 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热点内容
番红花盆栽种植方法 发布:2025-07-10 08:51:38 浏览:899
丁丁香下载 发布:2025-07-10 08:49:55 浏览:108
绿植环保作文 发布:2025-07-10 08:41:58 浏览:394
朝阳绿植租摆怎么样 发布:2025-07-10 08:32:28 浏览:276
杀梅花鹿犯法吗 发布:2025-07-10 08:27:24 浏览:839
丁香月月 发布:2025-07-10 08:13:10 浏览:536
情人节3d素描图片 发布:2025-07-10 08:12:57 浏览:321
胡说盆栽进化 发布:2025-07-10 08:02:21 浏览:350
新月形插花 发布:2025-07-10 07:54:30 浏览:36
陈半丁画牡丹 发布:2025-07-10 07:53:07 浏览: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