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女牡丹
A. 古代怎样用一个字称呼美女
古代含“美女”之意的字主要有:妔、姝、姩、姼、娥、娪、媛、嫭、嬽。
妔内kēng
《广韵》:客庚切,《集容韵》:丘庚切,音坑。美女也。
姝shū
《乐府诗集·陌上桑》: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姩niàn
《集韵》乃见切。美女
姼shí
《说文》:美女也。从女多声
娥é
《说文解字注》:秦晋谓好曰娙娥。方言。娥、好也。秦曰娥。秦晋之闲凡好而轻者谓之娥。
娪wú
《广韵》:五乎切 ,音吾。《埤仓》:美女也
媛yuàn
《说文》:媛,美女也,人所援也。从女,从爰,爰,于也
《尔雅》:美女为媛
嫭hù
《汉书·杨雄传上》:“知众嫭之嫉妒乎,何必扬累之峨眉?”
嬽yuān
《说文解字注》:好也。《上林赋》:柔娆嬽嬽。郭朴曰。皆骨体耎弱长豔皃也。
B.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内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容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http://ke..com/view/1507365.htm
C. 有哪位知道一部关于牡丹花仙与她主人故事的漫画 故事是说一个上仙栽培了一支牡
木知道哦,亲
不好意思了。
D.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中梁思成先生的夫人设计了什么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女士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参与了设计。
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林徽因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参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是她建筑人生的又一座丰碑。每当林徽因参与设计一个项目,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筑如何表现中国的民族形式。在国徽设计中她圆满地做到了这一点,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她又进行了一番坚持民族形式的艰苦努力。
1949年9月30日下午,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提案,并通过了纪念碑的碑文。接着,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征求纪念碑设计方案。在收到的近180份方案中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1)认为人民英雄来自广大工农群众,碑应有亲切感,方案采用平铺在地面的方式;(2)以巨型雕像体现英雄形象;(3)用高耸矗立的碑形塔形,体现革命先烈高耸云霄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至于艺术形式,有用中国传统形式的,有用欧洲古典形式的,也有“现代”式的。[7]都市计划委员会邀请各方面单位、团体的代表以及在京的一些建筑师、艺术家会同评选。平铺地面的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于是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以碑的形式为主,还是以雕像的形式为主?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致主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应以碑的形式为主,以碑文为中心主题。当时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以雕像为主,天安门前建筑群的和谐可能会被苏联的青铜骑士之类的雕像破坏。[8]中国的现实情况与外国不同,外国的纪念雕塑一般只是纪念一人、一事,而人民英雄纪念碑则是纪念鸦片战争以来跨越百年的无数人和事,这是任何群雕大师无论用具体或抽象的雕塑都难以构思和表达的。如果以文字和书法表达纪念内容的传统方式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既能简单明了地表达这一伟大内容,又符合中国传统民族形式,体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魄。林徽因曾直率地说:“任何雕像或群雕都不可能和毛泽东亲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周恩来亲题的碑文相比。”[4](pp.170~171)经过多次讨论,都市计划委员会采用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建议的设计方案,即以碑为主,以碑文为主题。这是林徽因追求民族形式的又一次成功。
1952年5月,参加设计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以下简称碑建会)委员。[8](p.321)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林徽因不仅承担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整个设计小组的实际领导者,对于纪念碑的整体造型、结构都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当时作为碑建会主要负责人的梁思成工作十分繁忙,经常赴苏联访问,林徽因承担了设计小组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特别是纪念碑小须弥碑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林徽因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在设计风格上,林徽因主张以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唐代风格为蓝本,盛唐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华彩乐章,显示着时代风貌和社会形态。唐代雕塑吸收了南朝文化精致、细腻、华美的优点,又刚柔并济,浑厚中有灵巧,粗犷中有妩媚,豪放中有细腻,凝重中有轻盈。唐代雕塑代表着完满、和谐,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构体系。唐代艺术具有与欧洲文艺复兴类似的人文主义特点,因此能更好地表达人民对英雄的歌颂与怀念。[6](p. 272)
在选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林徽因最初选用木棉花,咨询花卉专家后得知木棉并非中国原产,便放弃这一构想。[6](p. 273)最后选定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做出最完美的图案,林徽因画了数百张不同风格的草图;对笔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描画过几十次、上百次。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须弥碑座采用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设计意见,小须弥碑座四周刻有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图案组成的8个大花环浮雕,同大须弥碑座的8幅近代历史浮雕相互照应,把英雄的乐章推向高潮。
E. 恳求含有花卉的古诗,并加上诗句的评论,手抄报急用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给分吧
F. "埤"是什么意思
埤pí pì
埤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埤 pí
部首笔画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五笔86:FRTF 五笔98:FRTF 仓颉:GHWJ
笔顺编号:12132511312 四角号码:461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7E4
基本字义
1.
增加:~益。
详细字义
〈名〉
1.
通“陴”。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parapet (wall)]
举兵伐曹、五鹿,及反 郑之埤,东卫之亩,胜 荆人于城濮。——《商君书·赏刑》
〈形〉
1.
通“卑”
2.
低下 [low]
其流也埤下。——《荀子·宥坐》
3.
操行鄙陋 [inferior]
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荀子·非相》
〈动〉
1.
(形声。从土,卑声。本义:增加) 同本义 [increase]
埤,增也。——《说文》
政事一埤益我。——《诗·邶风·北门》
政事一埤遗我。
2.
又如:埤助(助益;帮助);埤益(大大增加);埤遗(厚加)
3.
另见 pì
埤 pì
基本字义
1.
〔~堄〕城上矮墙。
详细字义
〈名〉
1.
城上的矮墙 [parapet (wall)]
掖垣竹埤梧十寻。——杜甫《题省中院壁》
2.
另见 pí
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
异体字:壀
汉字首尾分解:土卑 汉字部件分解:土卑
笔顺编号:12132511312
笔顺读写:横竖横撇竖折横横撇横竖
G. 什么叫碑坊
不是碑坊叫牌坊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我们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在古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门的称谓,但是到什么时候确定它为牌坊的呢,这要从唐代说起。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的种类
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分,牌坊大体分南、北两大派。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式、苏式、桂式牌楼,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北派牌坊则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如果按材质分,牌坊分为四大类:石坊、砖坊、木坊、水泥坊;如果按名称分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
牌坊之最
最多的城市
北京曾建各式知名牌坊三百多座,现仍有百余座古牌楼傲然屹立在各景点,目前北京还有新建牌楼百余座。
最小的牌坊
最小的石牌坊:北京最小的石牌楼在颐和园东北角谐趣园内名为“知鱼坊”。
最小的木牌楼:位于北京颐和园公园内的琉璃塔坊。
最大的牌坊
最大的木牌楼:北京顺义县杨镇的三联木牌楼其夹杆石就有两人高,主牌楼总高18米,总长42米。它不但是亚洲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木牌楼。
最大的石牌楼:昌平十三陵有一个北京最大的石牌楼,总宽28.86米,高14米。为六柱五间十一楼,建于嘉靖19年(1540)。
楼柱最短的木坊
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内的普安殿坊。
最老最厚的琉璃牌坊
位于北京神路街的东岳庙坊。
您别以为只有中国才有牌坊,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建有中国的牌坊,牌坊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1988年在加拿大唐人街建有“中华门”牌楼;伦敦的爵禄街头街尾及麦高田街,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建立起3个牌楼;英国曼彻斯特“唐人街”中心竖立着一座“曼彻斯特中国城”中英文字样的牌楼;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埠商业区矗立着一座目前美国最大的中国式牌楼;日本横滨市的中华街有七款颜色不同的中国牌楼;英国利物浦于2000年1月31日建成利物浦乐华坊;毛里求斯路易港市中心皇家大道上,1997年“香港回归”前建立了一座高大的中国牌楼;澳大利亚卡勃拉玛打市的中式牌楼,耗资35万澳元所建,筹建时间达四年,有人甚至认为定全澳最美观的一座中式牌楼。
牌坊的内涵
别以为牌坊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实牌坊中蕴涵的文化内涵真的可以让每一个国人琢磨几辈子的。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例如牌坊上常有这些图案:
龙凤:如果你看到哪个牌坊上刻有龙凤,那一定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
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长寿、健康、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及子孙满堂等五种天赐之福。
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
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同时,鲤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
除了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外,牌坊最大的特色还有“坊眼”。比如北京中山公园进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字,为的就是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建造的意义和价值。另外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的、为什么事建的、由谁建的和什么时候建的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可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并不是你想立,你有钱就可以立的。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但孔庙的“万古长春”坊仅是一个破例,因为人家可是“孔圣人”。所以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牌坊里的故事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6月2日德国公使克林德,乘轿车前往总理衙门。在途经西总布胡同西口时,不服巡逻盘查并向清兵开枪挑衅,被端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恩海还枪击毙。
1902年9月清光绪皇帝与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击毙处修建“克林德碑”以作纪念。
1903年1月18日克林德牌坊建成。匾额处铭刻着:由于庚子年义和团拳民之变,致使德国公使被杀,有幸与帝国议和告成,特立此坊以作纪念……。
克林德碑之所以被建立,还另有个原因:外国人不懂立牌坊的意义,而京城名妓赛金花懂得立牌坊的光荣。当时赛金花深受八国联军瓦德西宠幸。赛金花有机会能见到克林德的老婆,这位名妓对克林德的老婆大谈中国人最光荣的事,莫过于死后立个牌坊。赛金花竭力鼓动克林德的老婆,要求皇上亲自给其先生立个最大的牌坊,上面再刻上皇上为克林德赔罪的话,那不就万古流芳了吗?于是在赛金花的鼓动,这座牌坊还就真的立起来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被协约国战败。我国也是协约国之一,所以也算是对德战胜国。胜利的喜讯使北京市民群情激昂,要求捣毁“克林德碑”以雪中国人的耻辱。但是协约国和当时的军阀都宣扬这是“公理战胜”。于是,1919年,这座意味着民族侮辱的牌坊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并改名为“公理战胜”牌坊。1952年,在北京召开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友好会议”。会议期间确定要将“公理战胜牌坊”改为“保卫和平”坊。郭沫若同志亲笔为牌坊题字。(央视国际 王建文)
H. 古代怎样用一个字称呼美女
古代含“美女”之意的字主要有:妔、姝、姩、姼、娥、娪、媛、嫭、嬽。
妔专kēng
《广韵》属:客庚切,《集韵》:丘庚切,音坑。美女也。
姝shū
《乐府诗集·陌上桑》: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姩niàn
《集韵》乃见切。美女
姼shí
《说文》:美女也。从女多声
娥é
《说文解字注》:秦晋谓好曰娙娥。方言。娥、好也。秦曰娥。秦晋之闲凡好而轻者谓之娥。
娪wú
《广韵》:五乎切
,音吾。《埤仓》:美女也
媛yuàn
《说文》:媛,美女也,人所援也。从女,从爰,爰,于也
《尔雅》:美女为媛
嫭hù
《汉书·杨雄传上》:“知众嫭之嫉妒乎,何必扬累之峨眉?”
嬽yuān
《说文解字注》:好也。《上林赋》:柔娆嬽嬽。郭朴曰。皆骨体耎弱长豔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