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母丁香
① 中药里面所谓的“八大味”是哪几味中药啊
中国调料之“八大味”如下:
一:
肉 桂
俗名桂皮,是我这一代人极熟悉的“口香糖”。小学校的门口总有提篮小卖的小商贩,他们的竹篮里量多且便宜的就是那一根根卷成筒状的桂皮。一、两分钱就可以买到一根,放在口袋里,不时地掰下一小块送进嘴里,那种味道有些辛辣,但异常清凉爽口。在那贫瘠的年代,桂皮是孩子们的首选,扮演着零食的主角。时至今天,若见到调料中的桂皮,还会情不自禁地嚼上一片,那辛辣而清凉的味道恰是我少年时代的感觉……
现代研究表明:桂皮确有杀菌作用,有助于对付口腔细菌,防止口臭。现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如此说来,儿时选择的零食还是很科学的。只是今天的孩子再也不会去吃桂皮了,甚至不知道桂皮为何物。
二:良 姜
八大味中见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状,干硬粗糙。从画图上看,良姜呈圆柱形,根茎有节,节上生根,与平日食用的生姜不像亲兄弟。不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异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药,用于胃寒痛,呕吐,消化不良,疝气等病症。相传刘邦与项羽争雄之际,身染疾病,久治无效,服了良姜茶即愈。后来刘邦将良姜定为贡品。
虽然都有一个姜字,但生姜似乎要威猛得多。俗语说“姜还是老的辣”———喻人年老即成“老奸巨猾”,城府也越深。毕竟走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还要多,怎么能不“辣”呢?但也有“不辣”的,比如糖姜片,辣中有甜,甜中含辣,既开胃又爽口,不失为一味独特的休闲食品。
三:白 芷:
白芷作为八大味中的一员似乎有点亵渎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犹如阳春白雪,颇有贵族气息。因为在两千多年前,白芷就在屈子的《离骚》中散发着芬芳:“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白芷因其天生异禀,常常被栽于园庭,若蔽于衣袖,则芬馨满径,衣袂生香。自古就有“孔子佩白芷,屈原挂泽兰,曹操藏江离”,以喻其行止清洁,并为后人赞美效仿。香草名士,“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有一种不俗的气节和气度。这应该是白芷一类香料的本来意旨。
中国的文人与香似乎达到了难舍难分几近情侣的地步:抚琴燃香,品茗香伴;衣需香熏,衾乃香暖;那读书呢,则更要“红袖添香”了。但一直心存疑惑:身边有如玉红袖,那书还读得下去吗?
四:丁 香:
丁香的样子煞是可爱,像一枚微型的小钉子,又因其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产我国,主要品种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为“公丁香”,成熟的果实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仅是香料,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
但若说起丁香,总令人联想到秋风秋雨,和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据说南唐李璟是第一个把丁香与雨中愁怅联袂在一起的人,他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承袭了这一愁绪,他希望逢着“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想象着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这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动了无数人。
而我却看不出丁香花的愁怨。在我眼里,丁香恰似一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出手阔绰、肆意挥霍着她的豆蔻年华,她是那样随意可人、蓬勃恣意,还不懂得哀怨为何物。尽管不懂,无辜的花儿就这样永远与愁绪联姻,小小的丁香花只怕是“载不动,许多愁”。
好在丁香不解风情,至今香如故。
五:豆 蔻:
唐代诗人杜牧《赠别》有诗句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从此“豆蔻”一词也就诗意了起来,后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旧时,豆蔻专指女孩子十三岁,这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阴,青春、羞涩、风情犹如即将破土而出的嫩芽儿正在一天天蕴涵萌动。
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因对豆蔻的好奇与神秘,曾特意去看豆蔻花,那花果然是想象中的细腻、娇媚,用来形容十三岁的少女真是恰如其分。但也令人担忧那种娇嫩不堪风雨,秋风乍起就会落英委地。
仔细搜索自己的豆蔻年华及有关往事,脑海里竟是一片空白:没有娉娉袅袅,没有青春的萌动,甚至连娇羞也不懂得。因为在那个“革命是暴动”的年代,豆蔻这两个字太斯文太嗲,让人恶心摒弃是自然的,有谁愿意与豆蔻比肩呢?
六:陈 皮:
即晒干了的橘子皮 。陈皮,贵在陈字,年代越久越好,过百年的陈皮甚至贵于黄金,可谓至宝。
橘子人人爱吃,没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药、做香料,还给人们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贝陈皮、甘草陈皮、九制陈皮、陈皮梅、陈皮李等……,若没有陈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而八大味中有了陈皮的加入,自是品味不俗,味高一筹。因为它是“后皇嘉树”:“横而不流”、“淑离不淫”,有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即使撕成碎片,其味也依然不改初衷。
七:八 角:
八角,也称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状最美:蓇葖果,星状放射八角形。特别是裹在八角里面的种子,油鉴光滑十分可爱。八角的香气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鸡蛋、花生、炖肉、煲汤等,别的调料可以缺,但八角是不能缺席的。
幼时,我常常把长相端庄的八角挑选出来,让它在中秋节一展身手。每年中秋节,母亲总要蒸上一只大月饼。当母亲把九层大月饼做好之际,我先用父亲的小酒盅在大月饼上印上一轮满月,然后用八角在满月旁边烙印上一颗颗星星:那星星疏朗有致,自然天成。八角这时不再是香料的身份,而是高级的绘画大师。
近年,禽流感的传播让人们惶恐不安,八角突然之间具有了重要的医用价值,因为它含有一种抗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小小的八角,在送给人们香味的同时,还做着胜造七级浮屠的伟事呢。
八:花 椒:
是最家常的调味品,最普通最常见且价格低廉,正因为此,花椒通常不在正宗的“八大味”之列,但它却位居“十三香”之首,与百姓的关系最紧密,用它做的菜肴也最多。它是中国特有的香料,因而有“中国调料”之称。
② 丁香茶的功效和禁忌
丁香茶的功效:主要用于泡茶或者入药,其药理作用为养胃抗菌,健胃驱风,温中内壮阳,下气降逆。
禁忌:容不能与郁金香同时饮用,不适合胃热人群、口舌生疮人群。
(2)陈皮母丁香扩展阅读:
丁香茶的作用
1、养胃
其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的作用。一般3到5克泡茶,为治疗胃寒呃逆的重要药物。凡属呃声低微,并有形寒气弱、胸闷脉迟者。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泻等。
2、改善消化不良
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泻等,中医认为,丁香的功效为温中、暖肾、降逆。可用于治疗打嗝和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泻、呕吐、口臭等症。
3、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一般的胃炎患者都含有幽门螺旋杆菌,而幽门螺旋杆菌的大量繁殖可能会诱发胃癌,丁香茶中特有的丁香酚,能够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
4、治疗口臭
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之类而引发的口臭气等。
丁香基本是没有副作用的,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关于丁香的副作用的报道,丁香茶的适用人群除了口臭者,脾胃虚寒者、呕吐者同样适用,而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
③ 八大香 指那几种香料
陈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花椒、八角和良姜
一:肉 桂
俗名桂皮, 现代研究表明:桂皮确有杀菌作用,有助于对付口腔细菌,防止口臭。现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
二:良 姜
八大味中见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状,干硬粗糙。从画图上看,良姜呈圆柱形,根茎有节,节上生根,与平日食用的生姜不像亲兄弟。不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异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药,用于胃寒痛,呕吐,消化不良,疝气等病症。
三:白 芷:
白芷作为八大味中的一员似乎有点亵渎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犹如阳春白雪,颇有贵族气息。
四:丁 香:
丁香的样子煞是可爱,像一枚微型的小钉子,又因其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产我国,主要品种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为“公丁香”,成熟的果实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仅是香料,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
五:豆 蔻:
唐代诗人杜牧《赠别》有诗句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从此“豆蔻”一词也就诗意了起来,后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旧时,豆蔻专指女孩子十三岁,这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阴,青春、羞涩、风情犹如即将破土而出的嫩芽儿正在一天天蕴涵萌动。
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
六:陈 皮:
即晒干了的橘子皮 。陈皮,贵在陈字,年代越久越好,过百年的陈皮甚至贵于黄金,可谓至宝。
橘子人人爱吃,没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药、做香料,还给人们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贝陈皮、甘草陈皮、九制陈皮、陈皮梅、陈皮李等……,若没有陈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
七:八 角:
八角,也称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状最美:蓇葖果,星状放射八角形。特别是裹在八角里面的种子,油鉴光滑十分可爱。八角的香气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鸡蛋、花生、炖肉、煲汤等,别的调料可以缺,但八角是不能缺席的。
八:花 椒:
是最家常的调味品,最普通最常见且价格低廉,正因为此,花椒通常不在正宗的“八大味”之列,但它却位居“十三香”之首,与百姓的关系最紧密,用它做的菜肴也最多。它是中国特有的香料,因而有“中国调料”之称。
④ 有哪些我国特有的调味品
醋是中国特有的调味品。
醋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它应该是紧随着酒的出现就出现了,酒一个不下心就会变成了醋,所以就有《韩非子》比喻朝政的“狗猛则酒酸”之说。而酒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杜康的酿酒传说,每个中国人都愿意承认杜康是造酒的祖先,在曹孟德的诗中也有提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也是酒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广告,杜康的形象也是由这两首诗塑造的。
根据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的洛阳就出现了酒器。商代朝歌(现在河南省淇县)有一个“酒池肉林”的故事。周朝周公还颁布过劝告戒酒的《酒诰》。那么杜康应该不会晚于夏商时代。
所以是杜康的儿子发明了醋,他的儿子跟随父亲的脚步。传说杜康的儿子黑塔和他的父亲一起酿酒。他感到遗憾的是,酒糟就这样被扔掉了。于是他把酒糟密封在一个罐子里,等到21天以后的酉时,他打开罐子看一看。里面有一种带酸味的液体。他就以二十一加酉(醋)命名了这个液体。
《论语》、《楚辞》、《吕氏春秋》中都有记载醋。可以看出,醋在汉代销路很好,被广泛消费。北魏( 386 - 534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包含了制作醋的详细方法。
醋是谷物微生物发酵的产物。曲霉菌首先把谷物变成葡萄糖,酵母然后把糖变成酒精。如果此时酒没有密封,醋酸杆菌会将酒变成酸——变成醋。
⑤ 真实 桂林米粉卤水配方
传统美食
桂林米粉(卤粉)制作方法
本方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制法:
一、各香料之间比例及配方:
桂枝,波扣(自扣),玉果,甘松,千里香,山黄皮,母丁香,各l两。
砂仁,甘草,花椒,沙姜,白芷,陈皮,槟榔,八角,桂皮,小茴香,各半两。罗汉果3个,草果5~6个,豆豉2两。
牛骨头3斤,猪骨3斤,牛腱子肉20斤,酱油5斤,水50斤,精盐6斤,冰糖3两,高度酒3两,味精250克。
二、制作方法:
1.将上述香料(玉果、草果、罗汉果、千里香切成小粒)入大锅中加入50斤清水,入牛骨头、筒骨、先用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煲,5小时后加入牛腱子肉,卤熟后捞出待用。
卤水继续煲制,一般经过18~24小时香料味基本出来,后捞出香料留下次再用,牛骨头和筒骨不要。
2.水中加入精盐,味精,酱油,冰糖,酒,调味即成。
3.要领:香料必须是市场上新料,不要隔年的,必须大火烧开文火长煲这样才能制出更香的卤水。
4.卤熟的牛腱子肉入5成油锅中炸制,外皮略脆即可捞出。
酥豆制法:将大豆用温水泡大(大约经过36小时),捞出沥干水份,入7成油锅中炸酥即可。
5.米粉汤水制法:100斤水入10斤猪筒骨,2两老姜,大火烧开小火煲12小时即可。
6.每方可煲两次。
7.卤水制好后可以边续使用,但要妥善保存,以防变质。
8.卤水在煲制10小时后放入甘松,因为甘松细小易出香味,所以不易过早放入。
浓香型(二十八种组成)
一、各香料及之间的比例:
花椒、川椒、八角、良姜、波扣(白扣)、香叶、丁香、母丁香、沙姜、小沙仁各25克。
碧伯、甘草、山黄皮、桂枝、桂皮、千里香、香果、木香、槟榔片、玉果各35克、罗汉果5个、白芷35克。
香草、陈皮、大沙仁、胡椒各30克、甘松、小茴香各50克、草果40克、豆豉500克、牛骨头、猪筒骨各5斤、姜葱适量。
二、将上述香料(草果、香果、玉果、千里果、良姜、桂皮、陈皮切成小粒)除甘松、罗汉果、豆豉外,剩下的全部香料入炒锅加入250克食油用小火慢慢炒至有香味溢出即可离火待用。
将炒好的香料放入装有80斤的清水锅中,然后放入牛骨头、猪筒骨、葱姜和罗汉果,用大火烧开小火慢煲,然后下入20斤左右的牛腱子肉卤制,然后捞出待用,然后放入甘松。继续卤制,一般经过24小时香料味出来后,再下入豆豉再煲2小时即可制成。
捞出香料浮油,加入10斤精盐、冰糖1.5斤、老抽适量(根据颜色浓深可自己调制)、味精750克即可。
⑥ 什么是八大味
良姜、桂皮、砂仁、陈皮、草果、山柰、甘草、胡椒
⑦ 八角肉桂沙姜良姜草果冰榔母丁香白蔻,小茴香香叶白芷公丁香砂仁陈皮豆蔻肉蔻千里香这个卤水方子怎么样
具体要看量多量少,而不是品种多少,举个比分,香叶用多了,药味浓,少了达专不到效果,另外有的属的去异味的,有的是增香的,有的是增色的,而且你这个配方里面槟榔,在周黑鸭类的卤水里面用的多,如果卤猪肉类的材料,不能加花椒,出现怪味,卤羊杂,不能加八角,会恶臭的,所以就是同一款卤水也要有针对性的露
⑧ 卤料配法
市场上配卤料的香料有几百种,比较常见的有八角,桂皮,花椒,甘松,小茴香,白寇,肉寇,砂仁,香叶,公丁香,母丁香,沙姜,南姜,香茅草,甘草,草果等。麻辣鸭脖卤料就是好火计选用28种香料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