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中宅牡丹
① 有关刘禹锡的一些文章
刘禹锡《石头城》鉴赏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后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如元萨都刺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② 牡丹花有什么寓意
牡丹,国色天香,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从唐代起,牡丹就回被推崇为“国色天香答”。
在盆景花中,牡丹花为花中之王,王者风范,系高档次,是送给亲朋好友最理想的选择,表达内心诚挚的祝愿和崇高的敬意。
白牡丹摆设在办公室、卧室,当您看到她的美,给人以舒畅的视觉享受,睹物思人、启迪人生,以明智远、激发出内心深处的灵感。摆设在酒店、宾馆经商之地象征生意发达。白牡丹寓意做人的风格:王者风范,以及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2)浑中宅牡丹扩展阅读
牡丹不仅因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还因为其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历代人所称颂。牡丹从秦汉时期就以药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
牡丹浑身是宝,其根经加工是名贵的中草药,有散淤血、清血、和血、止痛、痛经的功效,还可以降低血压、抗菌消炎,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种也可以榨油。
③ 牡丹有几片花瓣
牡丹花瓣10-15片,分为2-3轮;
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专等;萼片5,绿色,属宽卵形,大小不等,为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
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3)浑中宅牡丹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
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④ 找寻文章
秋词 浪淘沙 秋风引 乌衣巷
春词 秋词 浪淘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 竹枝词 始闻秋风 忆江南
咏史 忆江南 竹枝 杨柳枝
浪淘沙 竹枝 玄都观桃花 杨柳枝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石头城 竹枝 竹枝
竹枝 望洞庭 竹枝 杨柳枝
再游玄都观 杨柳枝 竹枝 杨柳枝
杨柳枝 潇湘神 西塞山怀古 杨柳枝
竹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杨柳枝
杨柳枝 竹枝 竹枝 九华山歌
浪淘沙 视刀环歌 杂曲歌辞·浪淘沙 杨柳枝
杂曲歌辞·忆江南 浪淘沙 浪淘沙 杨柳枝
竹枝 杨柳枝 蜀先主庙 相和歌辞·采菱行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洞庭秋月行 金陵怀古 昼居池上亭独吟
纥那曲 踏歌词 学阮公体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
游桃源一百韵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淮阴行
杂曲歌辞·潇湘神二曲 潇湘神 踏歌词 浪淘沙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 踏歌词 抛球乐 墙阴歌
送张盥赴举诗 金陵五题·台城 秋萤引 百舌吟
武陵观火诗 纥那曲 抛球乐 杂曲歌辞·纥那曲
步虚词 杂歌谣辞·步虚词 杂曲歌辞·抛球乐 西塞山怀古
杂曲歌辞·壮士行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初夏曲三首
平齐行二首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 历阳书事七十韵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赏牡丹 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 忆春草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 马嵬行 踏潮歌 泰娘歌
萋兮吟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 酬乐天咏老见示
琴曲歌辞·飞鸢操 相和歌辞·贾客词 相和歌辞·团扇郎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相和歌辞·阿娇怨 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 杂曲歌辞·踏歌行 踏歌词
杂曲歌辞·纪南歌 杂曲歌辞·宜城歌 桃源行 白鹭儿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读张曲江集作 葡萄歌 西山兰若试茶歌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武陵书怀五十韵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 尝茶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寄赠小樊
吐绶鸟词 平蔡州三首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 观八阵图
元日感怀 和乐天题真娘墓 莫瑶歌 养鸷词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早夏郡中书事 步虚词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
调瑟词 望衡山 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左丞 偶作二首
昏镜词 咏古二首有所寄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送春曲三首
观云篇 捣衣曲 苦雨行 华山歌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寄杨虢州与之旧姻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伤我马词 七夕二首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和浙西尚书闻常州杨给事制新楼因寄之作
韩信庙 台城怀古 路傍曲 送寥参谋东游二首
望夫山 柳絮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徼后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 寄毗陵杨给事三首
曹刚 秋夜安国观闻笙 思黯南墅赏牡丹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寄湖州韩中丞 田顺郎歌
楼上 梦扬州乐妓和诗 省试风光草际浮 浑侍中宅牡丹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酬乐天晚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诗见贻 和窦中丞晚入容江作
怀妓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早秋集贤院即事 寄唐州杨八归厚
巫山神女庙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今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秋扇词 别苏州二首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答表臣赠别二首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柳花词三首 金陵五题·江令宅 监祠夕月坛书事
与歌者米嘉荣 望夫石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赠李司空妓 和乐天春词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 咏庭梅寄人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泽宫诗 酬杨侍郎凭见寄 武昌老人说笛歌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和重题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凄然继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乐天池馆夏景方妍,白莲初开彩舟空泊,唯邀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双鹤 终南秋雪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 城东闲游 赠乐天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送元简上人适越 西塞山怀古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 哭庞京兆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 题淳于髡墓 送王司马之陕州 汉寿城春望
松滋渡望峡中 寄杨八寿州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 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 百花行 插田歌 畲田行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和乐天秋凉闲卧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更衣曲
酬牛相公独饮偶醉寓言见示 海阳十咏·蒙池 武夫词 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诗答之
途中早发 翠微寺有感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 秋江早发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有獭吟 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句
句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 洛中早春赠乐天
白太守行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谪居悼往二首 观柘枝舞二首 寄陕州姚中丞 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 磨镜篇 登司马错古城 谒柱山会禅师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 善卷坛下作 缺题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 海阳十咏·棼丝瀑 海阳十咏·双溪
海阳十咏·月窟 龙阳县歌 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 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海阳十咏·吏隐亭 海阳十咏·切云亭 海阳十咏·云英潭 海阳十咏·玄览亭
海阳十咏·裴溪 海阳十咏·飞练瀑 岁夜咏怀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酬冯十七舍人宿卫赠别五韵 送惟良上人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鶗鴂吟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 度桂岭歌 顺阳歌 蛮子歌
抛球乐词 华清词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 酬乐天请裴令公开春加宴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 和乐天柘枝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酬思黯见示小饮四韵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寄杨八拾遗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 酬令狐相公赠别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 酬杨司业巨源见寄 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 重酬前寄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酬令狐相公见寄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酬乐天衫酒见寄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酬乐天见寄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河南白尹有喜崔宾客归洛兼见怀长句,因而继 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题于家公主旧宅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赴苏州酬别乐天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和乐天鹦鹉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 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 和乐天以镜换酒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 题集贤阁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答乐天戏赠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赠东岳张炼师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谢寺双桧 荆门道怀古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
送春词 送李尚书镇滑州 送浑大夫赴丰州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
谢宣州崔相公赐马 南中书来 题招隐寺 思归寄山中友人
有感 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 送李中丞赴楚州 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归阙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 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送景玄师东归 送李庚先辈赴选
阳山庙观赛神 送僧元暠东游 赠日本僧智藏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时,严常侍萧给事同过访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 刘驸马水亭避暑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
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庙庭偃松诗 赠致仕滕庶子先辈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顾余尝识之,因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斋见寄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瓜花顷接 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令狐相公频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汉中,因抒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酬乐天闲卧见寄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
秋中暑退赠乐天 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秋夕不寐寄乐天 冬日晨兴寄乐天
答乐天见忆 罢郡归洛阳闲居 晚泊牛渚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和乐天早寒 曲江春望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赠眼医婆罗门僧 海门潮别浩初师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新秋对月寄乐天 酬乐天小台晚坐见忆 早秋雨后寄乐天
秋晚病中乐天以诗见问力疾奉酬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酬马大夫以愚献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和令狐相公寻白阁老见留小饮因赠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见招南亭看雪四韵 和郓州令狐相公春晚对花
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示新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
酬令狐相公岁暮远怀见寄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酬令狐相公首夏闲居书怀见寄 将赴苏州,途出洛阳,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饯,
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亲情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 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题报恩寺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 寻汪道士不遇 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谨 聚蚊谣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城西行 伤秦姝行 竞渡曲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春有情篇 叹水别白二十二 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 答乐天临都驿见赠
再赠乐天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送鸿举游江西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挽歌三首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
伤丘中丞 哭王仆射相公 伤韦宾客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初至长安 岁杪将发楚州呈乐天 鹤叹二首
答白刑部闻新蝉 门下相公荣加册命,天下同欢忝沐眷私,辄感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秋江晚泊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登陕州北楼却忆京师亲友 途中早发 送从弟郎中赴浙西 送元上人归稽亭
赠别君素上人诗 送深法师游南岳 赠别约师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春日退朝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 边风行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
送赵中丞自司金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 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忆乐天 醉答乐天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有所嗟二首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吟乐天自问怆然有作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 酬令狐相公见寄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 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言仰和且戏 酬思黯代书见戏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 题欹器图
伤桃源薛道士 王思道碑堂下作 伤愚溪三首 伤循州浑尚书
与歌者何戡 与歌童田顺郎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酬瑞州吴大夫夜泊湘川见寄一绝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赠长沙赞头陀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戏赠崔千牛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吟之
君山怀古 庭竹 罢和州游建康 九日登高
答柳子厚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 魏宫词二首 堤上行三首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 遥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经伏波神祠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麻姑山 自江陵沿流道中 别夔州官吏 鱼复江中
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送周鲁儒赴举诗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白鹰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海阳湖别浩初师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古词二首 寓兴二首 经檀道济故垒
伤段右丞 伤独孤舍人 再伤庞尹 咏红柿子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 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和令狐相公春日寻花有怀白侍郎阁老 淮阴行五首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 故洛城古墙 梁国祠 杨柳枝
夜闻商人船中筝 闻道士弹思归引 喜康将军见访 赠刘景擢第
赴连山途次德宗山陵寄张员外 杨柳枝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酬杨侍郎凭见寄 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 答杨八敬之绝句 重寄表臣二首
重寄绝句 酬杨八副使将赴湖南途中见寄一绝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吴兴敬郎中见惠斑竹杖兼示一绝聊以谢之
奉和裴令公夜宴 答前篇 答后篇 重答柳柳州
登清晖楼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64.shtml
⑤ 牡丹花合适宜昌种植吗
牡丹花适应性很强,在宜昌的气候条件下,牡丹花种植是比较合适的,只要精心管理,他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好的
⑥ 古诗中“牡丹
1.《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2.《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
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又空枝。
3.《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4.《惜牡丹花二首》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5.《牡丹芳》
牡丹芳,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6.《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7.《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8.《牡丹》
牡丹一朵值千金,
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
一生辜负看花心。
9.《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10.《牡丹》
紫蕊丛开未到家,
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
满眼空中别有花。
⑦ 刘禹锡写的古诗有哪些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⑧ 适合家里挂描写牡丹的诗词
赏牡丹(唐·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稜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牡丹(唐·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赴东都别牡丹(唐·令孤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牡丹种曲(唐·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断春草。
水灌香泥郤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牡丹芳 (唐·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 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题牡丹
五代·捧剑仆
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
谁能为何无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
清平乐 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牡丹
五代·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牡丹
五代·孙鲂
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
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
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
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题南平后园牡丹
五代·齐已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
玉账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
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赏牡丹一首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五代·孙鲂
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
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
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
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
五代·唐彦谦
真宰多情巧思新,因将能事送残春。
为云为雨徒虚话,倾国倾城不在人。
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帝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鵶黄作蕊尘。
白牡丹 唐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看天王院牡丹
五代·王贞白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牡丹石诗 唐 李正封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看牡丹
五代·殷益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鬓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牡 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
五代·裴悦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宋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题牡丹
五代·卢士衡
万叶红绡翦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
风光九十无多日,维惜尊前折赠人。
牡丹吟 宋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再看光福寺牡丹
五代·刘兼
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
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
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妖羞醉眼斜。
来岁未朝金阙去,依前和露载归衙。
胡武平遗牡丹一盘
宋 梅尧臣
畴昔居洛阳,看尽名园花。
⑨ 明朝咏牡丹诗词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
年代: 明 作者: 张淮
绿云堆里露精神,依约如羞认未真。
开落后天皆有数,品题先汉却无人。
金铃送响多惊鸟,翠幄围娇不受尘。
何处托根偏得地,年年独让魏家春。
《山中见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李祯
不嫌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奉和诸社长小园看牡丹枉赠之作(二首)》
年代: 明 作者: 马湘兰
露滋绣萼弄轻寒,把酒同君带笑看。
忆昔汉宫人去远,阿谁今倚玉阑干。
《怀舍中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蔡羽
轻薄东风燕子斜,长安有客未还家。
烧灯不是春山夜,对月虚怀旧馆花。
卧处小屏霞寂寞,梦中芳草蝶喧哗。
天涯物候关情极,乘兴思浮碧海搓。
《赋素轩沭公家牡丹一首和杨彦谧韵》
年代: 明 作者: 郭登
浅红深碧画难分,左紫姚黄未足云。
五色应将灵药染,三生曾用妙香熏。
枝头直讶妆成锦,梦里还疑化作云。
不与群芳竞开落,任教蜂蝶自纷纷。
《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鲁山泰公
十年不见此花开,宝地芬芳我独来。
坐赏东风诗未就,钟声催上说经台。
《昌公房看牡丹歌》
年代: 明 作者: 陆师道
尝闻乐府牡丹芳春来,一城人若狂。
我今日日被花恼,毋乃花淫如洛阳。
吴中三月花如绮,百品千名斗奇靡。
名园往往平泉庄,禅宫处处西明寺。
我今曳杖登武丘,昌公精舍花枝柔。
动如迎笑静若醉,颊白腮红名玉楼。
此花初移得春浅,六寸圆开天女面。
对花一饮三百杯,醉里题诗写花片。
沈家白花涅不缁,三花相亚玉交枝。
何郎腻粉拭香汗,虢国新妆淡扫眉。
主人开筵浮大白,为花传神赠宾客。
轻绡飒飒欲飘香,琪树盈盈转生色。
酣酒为言兴未已,邀看石佛千头紫。
衣色相鲜绣佛前,天芬似入祇林里。
初来一朵如倾杯,坐久数花相次开。
花神好客向客笑,不用临风羯鼓催。
三日看花花转靓,未似潘园称最盛。
中庭一树丈五高,碧瓦雕檐锦丛映。
西斋亦是玉楼春,数之二百花色匀。
寿安红与细叶紫,更有异种夸东邻。
越罗蜀锦看不足,艳裹明籹贮金屋。
身如游蜂绕花戏,月明还向花房宿。
也知天意自怜人,但令到处花枝新。
况逢晴景与佳侣,狂吟烂醉今经旬。
人生欢乐能几许,百病千愁更风雨。
安得年年似此游,作歌且纪千花谱。
《同院僚观阁中牡丹作》
年代: 明 作者: 唐顺之
西掖衡连翡翠城,笼烟袅雾百花明。
祇谓紫薇方吐萼,忽言红药已敷英。
红药葳蕤艳盛阳,万年春色在文昌。
宁同邺下芙蓉苑,讵比雒阳桃李场。
裁成异瓣千般锦,缬就同心一样黄。
金閤披时浑是画,绮楼凝处并疑妆。
濯枝故向凤池上,裛露偏依仙掌傍。
仙掌嶙峋对凤池,词郎侍直鹭鸳齐。
玲珑玉佩花间映,飘曳罗衫叶下迷。
花间叶下情无极,含笑含娇似相识。
羞将鸡舌斗馨香,欲取鸃冠并颜色。
翠幕分看态转新,朱栏斜倚不胜春。
未采孤根助灵液,聊持芳蕊赠佳人。
《和陈夫人红牡丹诗次韵》
年代: 明 作者: 汪宗孝
深叶繁枝芘苑墙,朱颜赢得配花王。
风回盼盼筵间态,日映杨妃醉后妆。
娇艳由来称覆锦,秾华应许傍沉香。
也知春昼饶清赏,烧烛相看更断肠。
《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吴宽
嫣然国色眼中来,红玉分明簇一堆。
最爱倚阑如欲语,缘知举酒特先开。
洛中旧谱头须接,吴下新居手自栽。
若向花间求匹配,扬州琼树是仙材。
《赏牡丹呈席上诸友》
年代: 明 作者: 先竹深府
国色天香映画堂,荼蘼芍药避芬芳。
日熏绛幄春酣酒,露洗金盘晓试妆。
三月繁华倾洛下,千年红艳怨沉香。
看花判泥花神醉,莫惹春愁点鬓霜。
《吴瑞卿染墨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沈周
雨晴风晴日杲杲,趁此看花花更好。
浇红要尽三百觞,请客不须辞量小。
野僧栽花要客到,急扫风轩破清晓。
知渠色相本来空,未必真成被花恼。
吴生又与花传神,纸上生涯春不老。
青春展卷无时无,姚家魏家何足道。
《牡丹图扇面》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倚槛娇无力,临风香自生。
旧时姚魏种,高压洛阳城。
《题折枝牡丹图》
年代: 明 作者: 刘崧
华清野尘未曾来,孔雀屏深扇影开。
九奏乐停春日午,绿衣初进紫霞杯。
《题赵昌所画御屏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浦源
绿芜春雨洛阳城,不见名花国已倾。
影落画屏何处物,断金残粉故宫情。
⑩ 牡丹 诗词 刘禹锡
赏牡丹来
作者:刘禹锡自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