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名画
❶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哪个玫瑰油画是否真实存在若真,列一下作者和画年份信息
是杜撰的!有福梵高的画叫“碗中的玫瑰花”但是和电影里的画不一样!
(虽然不排回除是比较少人知道的答艺术品,但个人认为是电影里面杜撰的一个艺术品。个人认为是用来和铜首做比较的。在片子中,可以看出原本铜首并不值钱,但由于中国人的爱国心,价格被一抬再抬,所以铜首基本上是被炒作起来的艺术品。但玫瑰花就不同,从影片一开始,就在找它。而不管是之前被偷的古堡主人(不好意思,忘了名字),还是MP父子。无疑根本就不在意铜首,而更在意这幅不起眼的画,而这幅画才是真正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或许玫瑰花是影片用来提示国人,要更多去重视更有价值的艺术品。)“此内文字是我在网上搜到的觉得说的不错所以转一下”
❷ 一幅世界名画 一个花瓶 里面插满鲜花 油画 求这幅画的名字
插满来鲜花的花瓶这是西方油画里面源最常见的题材啊!以这个为题的世界名画太多了,光梵高就有十几幅——向日葵,鸢尾花等~~~你是指什么颜色的花瓶,瓶里是许多不同种类的花还是单一品种的?
有许多花种的有:
作者:让·范·惠桑 - jan van huysum
作品名称:《花瓶里的花朵》 -Flowers in an Urn
作品尺寸:宽 60厘米 高 79.9厘米
作品年代:1720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这个画家画了很多花瓶中的花的题材的世界名画,最擅长写实型静物花卉油画,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不是这幅,以前油画书上有这张。
❸ 十二生肖里面的《玫瑰花》是什么东东
成龙电来影《十二生源肖》中的世界名画《玫瑰花》是杜撰出来的画作,其原型应是19-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画家JS萨金特的作品《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是JS萨金特精心制作的传世经典作品,描绘了孩子在花丛中点灯笼的情景。这幅画最具有魅力的是画面千变万化的丰富色彩,令人赏心悦目,虽然重视色彩的表现,但花的形状历历可见,丰富的色彩和花的芬芳融为一体。
附图如下:
❹ 电影十二生肖中名画的玫瑰花的画家是谁
这幅画应该是电影杜撰的
❺ 世界名画都有什么
达芬奇自画像
天上的爱与世间的爱
岩间圣母
圣母升天
蒙娜丽莎
泉
最后的晚餐
土耳其浴版场
创造亚当权
美丽的女园丁
播种者
维纳斯的诞生
吹笛少年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拾穗者
凡高自画像
草地上的午餐
向日葵
伊莎贝尔.科沃斯.德波塞尔夫人
苹果与橘子
安涅尔浴场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画家的母亲肖像
❻ 名画介绍
世界十大最昂贵名画
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 《殴打婴儿》2002年易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
《红磨坊的舞会》雷若阿 1990 7810万美元。
《没胡子的自画像》 荷兰 凡高 1998年 7150万美元。
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曰前在伦敦的索斯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
《双臂抱胸的女人》毕加索 2000年 5560万美元。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鸢尾花是同向曰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8年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1997年 4840万美元。
《静物》 保罗 塞尚 1999年 6050万美元。
以上是从网上找的。
不过去年好像出了个所谓黄金画作——克里姆特的作品《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以1.35亿美元成交价被化妆品巨头罗纳德·S·劳德收购,超过了《拿烟斗的男孩》。不过后来被质疑为炒作。http://cul.news.tom.com/2006-06-21/074S/05333889.html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02287.html;
❼ 70 Million的《70 Million》 - 名画出处
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作者:波提切利(意)约(1445-1510)蛋彩·画布 279*174cm 1484-86年作
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时辰女神为她披上天空明星装饰的锦衣;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这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据希腊神话描写,维纳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生来就完美无缺。显然,作者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维纳斯的表情就会发现,她那木然、迟滞和略带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着清纯的稚气,这个溶成人身躯与幼童稚气眼神于维纳斯一身的表现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热衷,也正是由于这种“崇尚”和“热衷”使得他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感官本身的审美诱惑,而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实际上,这是当时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结合,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 作者:伦勃朗 巴洛克时期
(Rembrandt 1606~1669)收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
时间:1632年
这是画家的成名作。传统的解剖课题材的绘画,人物都安排成一排,姿态明显地有些做作,而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几乎被完全忽视。而画家在这幅作品中,强调了画面的情节,并通过这种情节使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普通的肖像作品具有风俗画的意义。画中学生们围在放有标本的桌子周围,正认真地在听杜普医生讲解,每个人物都被生动地作了描绘。画中主要人物杜普形象突出,他与其他被画者的联系得到了强调,从而形成变化中的统一。
右边这张是《老鸨》,MV选取的最左边的那个人物) 【创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
【创作年代】1665年
是一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经干得开裂,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是什么在震撼他们的心灵?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sa)【创作者】泰奥多尔·籍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法国)
【创作年代】1819年
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The Death of Marat)
创作时间:1794年
作者:雅克·路易·达维特 古典主义(又译大卫)法国(1748年-1825年)
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杀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文艺复兴流派(意大利)
【创作年代】1510年【类别】壁画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 【创作者】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11/21-1967/8/15)
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 【创作者】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创作者】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
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那紧紧缠绕他的整个孤独,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这种将声波图像化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与凡高的名作《星夜》中力与能量的图像化表现相联系。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 【创作者】沃霍尔 波普艺术画家
波普艺术又称“流行艺术”,这些艺术家以流行的
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比如废弃的啤酒罐、广告画、明星照以及商标、卡通漫画等作为对象,采用重复拼贴,或者大幅度的丝网印刷等方式进行常做的流行艺术。 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开始有“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梭和米叶,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叶的农民画朴实感人,《晚祷》《拾穗的人》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名称】《宝座上的圣母》 【年代】1310年 【作者】乔托
这幅祭坛画属于乔托早期的宗教画。尽管看来还保留许多中世纪笔法。画上的人物安排与他于1328年画的《宝座上的圣母》几乎是一样的:宝座前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跪 着的天使,圣母抱着圣婴坐在宝座上,神情呆板。椅侧也是圣保罗、圣加百列、圣米迦勒等传统人物。整个构图完全对称。为了表达圣母的女性人体,在衣服上添上了一些明暗光影。这是中世纪宗教壁画上较少见的成功尝试。 【作者】卡拉瓦乔
《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是卡拉瓦乔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画幅最大的,在首都瓦莱塔的圣约翰联合大教堂“原地”(in situ)展出,想看真迹就必须亲访这个地中海小岛国。马德里有一幅卡拉瓦乔画的《莎乐美和施洗约翰的首级》,可以看作《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之续篇,我觉得不如后者好看,但有一处可圈可点:盘子里的首级实际上是卡拉瓦乔自画像。莎乐美虽是主角,亮点却是右边的裸男。卡拉瓦乔一辈子追逐美少年,他在艺术里实现“做花下鬼”的理想,几幅《大卫与歌利亚》,被大卫砍下的头也都是卡拉瓦乔本人。 【作者】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画家爱德华·马奈
在这幅画作中,画家用一种可以在平面上展现整个身体的角度来表现裸体,既不求充分表现立体感,也不求半立体感,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压缩式立体感,结果身体却比乍一看来所显得更有体积感。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作者】欧仁·德拉克罗瓦 (法国)
创作年代:1830年
风格: 浪漫主义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作者】奥托·迪克斯
迪克斯早期以各种风格作画,从印象派到立体派,最后以无政府主义者的叛逆表现而转向达达派。后来又转向现代主题,转向一种相对来说更为写实的处理手法。毒气和阵地战的残忍使迪克斯感到恐怖,他在画中坚决地给予揭露。二次大战后,迪克斯摒弃了写实方法而以明确的表现主义进行创作。 【作者】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
这是一幅装饰性壁画,也是一幅广受好评的艺术杰作。画中大量使用了金片、银箔等 装饰性要素,使画面看上去熠熠生辉、金光闪闪。在这种金色的背景下,一对恋人在开满鲜花的柔软草地上,热烈拥吻。男人的双手轻柔而充满爱意地抱起了女人的头,正富有激情地吻着她的脸。女人的左手握着男人的右手,闭着眼睛,沉浸在无尽的幸福和浪漫 【作者】马克·夏加尔
夏加尔1887年生于俄国西部的小城捷布克斯。是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 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 【作者】委拉斯凯兹1656年创作
是一幅有着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它展示了宫中的日常生活
这幅高度达3米的作品,画面的每个物体与实物同等大小,这些正显示出了委拉斯贵支高超的技法。画家将每件物体都刻画得相当到位,毫不敷衍。质感、形体、空间、明暗的处理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画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时间片段的塑像。 【作者】梵高
1888年4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❽ 制作一张资料卡,把《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正好刚做过,希望对你有帮助
资料卡
画名:《蒙娜丽莎》
大小:长三十一英寸,宽二十一英寸。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画面内容:长发,环抱手微笑的蒙娜丽莎,空旷,深远,幻觉般的山水背景,微黄、温馨’神秘的整体色彩。
历史价值:《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个有幸看到她的人。她是那么的神秘、优雅。
我的感受:《蒙娜丽莎》是那样端庄、典雅。她的面部表情,无疑显露出自信的样子,还有她那神秘的微笑,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呈现出不可侵犯的尊严,也可以感受到达·芬奇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画面处理的严谨。
然后花边什么的建议你用宫廷式的花边,最好加上几朵玫瑰花,这样才能体现出蒙娜丽莎的地位很高
❾ 十二生肖 电影里的《玫瑰花》是真的还是假的,那人说的值2亿美元,算下来比龙首还要值钱得多
【有】它的原型是一张叫《玫瑰花》的邮票。电影里则换成了油画,而这张名叫《玫瑰花》的邮票之所以价值上亿美元,是因为它是世界仅存的一枚。真实来历是这枚邮票在最早期曾是以全4枚的姿态,在拍卖会上以百万被一位商人拍下。商人拿到邮票后,在记者面前,将三枚撕毁,余下的这枚成为了全世界的唯一。让这张本只值百万的邮票价值瞬间上亿。当时可谓轰动一时。而这张《玫瑰花》邮票的故事在这部电影的一开始,导演就巧妙的暗示过了。至于这张邮票如今去了哪里,大家就不要去过问了。或许就像电影中所说的,被雪藏在某个古堡中,随着记忆被岁月的冲刷而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