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盆景山公园

盆景山公园

发布时间: 2021-01-27 00:43:03

⑴ 北京景山公园50日记

今天,我去了景山公园。景山非常漂亮,景山有许多小亭子。

一进景山,公园回的大门首先看见的答是摆放着三个大大的花盆。我们往亭子的方向上去了,那里有三个大亭子都非常精致。我问妈妈有三个亭子为什么只有一个亭子上
有佛祖。而不是三个亭子上都有佛祖呢?妈妈告诉我在八国联军的时候那两个佛祖都被他们抢走了。听了这句话我特别恨那些外国侵略者。我们下了山,下山后我看
见了许多花,有黄的、白的、紫的、蓝的、粉的、红的••••••各种各样的花很美丽。有许多蝴蝶和蜜蜂在采蜜。
景山公园真美呀!

⑵ 景山公园的牡丹开了吗

已经开花了,非常漂亮,可以去看看,
观赏性比较高,牡丹花喜光耐旱植物,盆栽放阳台上明亮通风处比较好,干透浇水就可以

⑶ 2013,今年景山公园的郁金香和牡丹开了么

这个周来末20日去看,应该自是海棠、榆叶梅、丁香、桃花盛开的时候,郁金香和牡丹要晚些,可以等下周末去看,当然这个周末也会有个别开花的,但不会太多。建议先去中山公园,可以观赏上述盛开的花,顺便看看盆栽的郁金香。牡丹要开得多才过瘾,下周末去景山公园可以观赏到大片的牡丹。我一直盯着各种花开,安排每周去各个公园赏花。上周末看完梅花了,这周末主要看海棠,下周末到五一就只能看郁金香和牡丹了。

⑷ 北京,景山公园附近哪有花卉市场朋友搬家,想送盆蝴蝶兰,谢谢!

公交线路:109电 → 420路,全程约9.2公里
1、从景山公园步行约80米,到达故宫站内
2、乘坐容109电,经过8站, 到达东大桥路口东站
3、乘坐420路,经过5站, 到达燕莎桥南站
4、步行约270米,到达亮马花卉市场

谢谢采纳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⑸ 加拿大极区与中国煤山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对比

Ch.M.Henderson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University of Calgary,Calgary,Alberta,Canada)

A.Baud

(Geological Museum,UNIL-BFSH 2,CH-1015,Lausanne,Switzerland)

摘要由于特提斯和北方区生物地层对比的缺乏及世界上许多二叠系-三叠系剖面上推测的不整合存在,部分地阻碍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对比。从加拿大西北的Ellesmere岛和AxelGriesbach岛Blind Fiord组(Confederation Point段)底部的六个剖面收集了层序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资料。本文仅介绍Griesbach Creek和南Otto Fiord剖面的层序生物地层资料。这些资料指出了某些障碍,并与中国煤山的可能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菊石生物地层学加拿大极区中国

1引言

1.1位置

研究区(图1)位于加拿大西北的Ellesmere岛(南Otto Fiord剖面:81°08′N,84°59′W)和Axel Heiberg岛(Griesbach Creek剖面:80°28′N,94°30′W)的Sverdrup盆地。从二叠纪至三叠纪,泛大陆(大约在古纬度45°N)北缘的Sverdrup盆地在其南北都被大陆地块所围[5]。在晚二叠世与附近大洋只有很窄和可能很浅的海相连,允许与全球大洋体系流通[1]

1.2地质

作为海平面波动的结果,Sverdrup盆地在二叠纪末期可能已被陆块所包围。一个盆地范围的不整合可用来解释分开了的盆地内二叠系与三叠系岩层[14];传统上三叠系的底部与Blind Fiord组的Confederation Point段(CPM)页岩底部相对比;在接触面上几米处经常可以采到早格里斯巴赫期菊石。然而,包含页岩和针状燧石的二叠系最顶部单元最近被解释为二叠系最上部—下三叠统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其最大洪泛面位于下CPM页岩内(此处据文献[2]修改)。这个层序是在Sverdrup盆地三叠纪层序中确认的9个区域性三级海侵-海退层序的第一个,为早长兴期至早格里斯巴赫期(此处据文献[4]修改)。

图1本文的研究剖面位于加拿大西北的Ellesmere岛和Axel Griesbach岛的加拿大极区群岛

Sverdrup盆地边缘范围已用点线标出,图上还表示了南Otto Fiord(OFS)剖面和Griesbach Creek(Gb)剖面的位置

该层序底部为10cm厚板状海绿石针状粉砂岩,上覆10cm厚针状砂质燧石。这些单元又被5cm厚的黄色粘土所覆盖,它可能是古土壤(推测这个针状单元与其顶部的一个较小的不整合可能为稍早的层序)或更近代的风化地貌,然后被厚度为25cm的浅绿色至灰色粘土。粘土上面的层序包括暗灰至黑色纹层状粉砂质页岩夹黄铁矿,接着为黑色易剥裂黄铁矿页岩(最大洪泛面或洪泛带;MFS),上覆暗灰至黑色纹层状粉砂质页岩。盖在层序顶上的,在南Otto Fiord剖面中为稳定的波形交错纹错状粉砂岩夹结核,在Griesbach Creek剖面中为稳定的极细粒砂岩(图2)。

图2Griesbach Creek剖面和南Otto Fiord剖面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对比

对每个剖面都指出了其主要软体动物和牙形石各种的垂直分布范围。主要的层序地层界线〔层序边界(SB)〕、最大洪泛面和副层序边界(ParaSB)用虚线标示。菊石生物带的界线(包括boreale,commune和stri-gatus带)用点线标示。层序地层和生物带界线充当了与牙形石属种垂直分布范围对比的资料。在南Otto Fiord剖面上部45m未采集标本。岩性说明见正文。Arti.代表亚丁斯克阶Great Bear Cape组;Dzh.代表(?)朱尔法阶上Degerbols组/Van Hauem组;Griesbachian代表Blind Fiord组Confederation Point段

2生物地层学

2.1介绍

从加拿大极区六个剖面中采集了牙形石样品和大化石(双壳类和菊石类)。本文提出了南Otto Fiord和Griesbach Creek两个最完整的剖面所出现的动物群(图2)。另外,作者准备用一篇更长的文章来介绍所有剖面的化石、分类和测定方面的细节。

2.2Griesbach Creek剖面

Griesbach Creek剖面即格里斯巴赫阶的典型地区,Blind Fiord组底部不整合于亚丁斯克阶Great Bear Cape组的燧石灰岩之上。本区是一个具有大部分上二叠统的区域。本剖面的MFS被认为在底面以上8m处。与南Otto Fiord剖面相比,Griesbach Creek剖面在沉积上更近源,可能由于生物相的原因,导致所有采自该剖面的牙形石样品都是空白的。然而,菊石和双壳类在该地区格外丰富;这一点Tozer[15]早就指出过。作者采集了另外一些标本。Otoceras concavum、Otoceras boreale、Ophiceras spp.(包括0.commune)和Bukkenites strigatus依次出现在层序中。据Tozer[15],一个大约15m的空隙将最后的Otoceras concavum与最早的O.boreale分开。但是据作者的采集猜测性地认为这两个种可能重叠(图2)。双壳类Claraia直接就在0.boreale之上,重叠在Otoceras boreale和Ophiceras commune的垂直分布范围上。这些软体动物化石提供了与南Otto Fiord地区软体动物和牙形石分布对比上的生物带资料。

2.3南Otto Fiord剖面

南Otto Fiord剖面底部的Blind Fiord组不整合于(接近整合?)细针状页岩和砂质燧石单元之上,该单元之下为Degerbols组的燧石和碳酸盐岩。Degerbols组上部和细针状页岩都含有Neogondolella rosenkrantzi。一薄层黄色粘土盖在针状单元之上。往上依次为黄铁矿纹层状黑色页岩和粉砂岩,它们有可能是在缺氧或贫气条件下沉积的[19,20];其支持证据包括痕迹化石的缺乏和除了几个无铰腕足动物碎片与砂盘虫类有孔虫(ammodiscid foraminifers)外底栖生物群的缺乏。然而从这个时间段内采到了浮游的菊石和牙形石化石。该剖面的MFS大约在14m处。牙形石动物群可再分为三个组分:

(1)MFS以下,包括Neogondolella sp.cf.subcarinata、N.sp.aff.changxingensis(可能与N.orchardi相似[7]、N.meishanensis,可能还有N.deflectus;

(2)与Otoceras boreale共生的,包括N.Taylorae、N.carinata、N.sp.cf.planata、N.tulongensis、N.meishanensis和Hindeos parvus;

(3)与Ophiceras commune共生的,包括N.taylorae、N.carinata、N.tulongensis和N.sp.cf.planata。

3牙形石动物群及其与中国煤山的比较

为了比较,有关的牙形石可被划分为4个组合(图3,A—D)。本文只是最低程度地给出了一些分类特征。作者准备了一篇更长的文章将讨论所有极区剖面的资料,并提供分类描述和说明。尽管下述的一些分类上的比较还不够精确(如N.sp.cf.subcarinata),但通过举出大部分牙形石种群中的变化和广阔的分隔区域后,可以认为对比是合理的。为了说明所有变种,以便从地理上和在不同环境下确定成因组分(表型)的变化,种群研究是必需的。一些变种可以更好地适应(更成功地)不同的区域,这样来改变像华南特提斯和北Sverdrup盆地这样广阔的分隔区域内的选择压力和种群间的基因流动。

图3Otto Fiord剖面和中国煤山的牙形石对比图上指示了4个牙形石动物群或组合(A-D;A只出现在OFS,B只出现在煤山)。南Otto Fiord的最大洪泛面与煤山的海侵面(TS据[23])相对比。厚度单位为米;注意完全不同的比例尺度反映煤山剖面的凝缩性。关键性菊石出现的位置以圆圈表示以供参考(①—Otoceras concavum?;②—Otoceras?;③—Otocerasboreale首次出现;④—Otoceras boreale最后消失;⑤—Ophicerascommune;⑥—Ophiceras)。中国煤山牙形石资料据文献[23]修改

3.1组合A

包括N.rosenkrantzi的这个组合,只发现在Otto Fiord剖面,在上述的南Otto Fiord剖面中也已作了简要的论述。这个种最高可出现在下朱尔法阶[9],但如果在二叠纪最晚期,由于低水位Sverdrup盆地限制了其他新舟牙形石类各种间的迁移与竞争,那么该种在这里的出现甚至可能更晚。

3.2组合B

这个组合大部分出现在煤山的长兴阶中,包括Neogondolella subcarinata、N.changxin-gensis、N.deflecta和Hindeostypicalis[23]。新舟牙形石类各种的分类命名在不同的出版物中有些变化。该组合和它们代表的明显的年代地层范围在加拿大极区的Sverdrup盆地没有出现。

3.3组合C

该组合在Otto Fiord剖面中出现在下部的14~18m处,在煤山大概出现在第24e至26层中(20cm厚的间距)。在Otto Fiord剖面,该组合包括Neogondolella sp.cf.subcarinata(具高而合并的后脊),N.sp.cf.changxingensis(类似于N.orchardi[12],具尖后端,低而分离的后脊和圆后边缘),和有争议的N.deflectus(可能是共生种的老年期)。这个动物群能否与煤山出现N.subcarinata(第24e层)的第24e层中的动物群相对比还有疑问;相比之下,Otto Fiord剖面中的种是类似的,实际上可能是N.subcarinata(见这个剖面的介绍)。该动物群也可以很好地与出现N.changxingensis、N.deflecta和N.meishanensis的第25~26层中的动物群相比较。然而,Hindeos的种在煤山剖面的这个间距内也已采集到,包括H.typi-calis和H.latidentatus。一些第25层内的H.latidentatus标本(文献[23]之图版Ⅱ图12;同样的标本在文献[7]之图版Ⅱ图4中也有说明)相似于Hindeos parvus(梅仕龙[12]将它们鉴定为H.parvus)。Kozur[7]指出这是一种过渡类型。我们赞成这种类型似乎是过渡型的观点,因为在标本中有parvus岬和latidentatus后部齿状突起。一个谱系在被证明以前对这些欣德牙形石类的种(hindeodid species)需要做更多更详细的工作[7,8,12]。尽管对这一层的重要性还有不同的意见,但这个组合也可与色龙地区[12]的长兴阶第19层(8~17cm)化石组合相对比[6,13]

3.4组合D

这个组合出现在Otto Fiord剖面的18~36m处,伴生有Otoceras boreale和Claraia。所采集的牙形石包括N.tulongensis、N.carinata、N.taylorae、N.meishanensis、N.sp.cf.anata和Hindeos parvus。Neogondolella taylorae刚好在MFS之上开始出现,而其它名称的种出现在MFS之上几米处。这可以很好地与H.parvus、N.carinata和N.planata都出现的煤山第27c至30层相比较,然而Neogondolella meishanensis没有出现,暗示了在Otto Fiord可扩展范围。第27层直接出现在一个海侵面之上,正好在第35层底部的一个推测的MFS的下面[13]。煤山露头极端凝缩的特性将使层序地层对比很困难,并有可能在Otto Fiord中无法鉴别出较高级别的副层序。这个动物群组合似乎也可与色龙的产有Otoceras latilobatum的第20层(10~30cm)相对比。在色龙Hindeos parvus和Neogondolella taylorae一起出现[12,13]。在Otto Fiord这两个种出现有较宽距离,暗示了一些生物相控制因素可能在Hindeos parvus的分布上显示出来。

4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意义

最近从加拿大极区收集到的、作者在此讨论的资料,对有关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资料提供了特提斯和北方区,以及沉积速度差异明显的区域之间的对比。这些意义可概述如下。

(1)生物地层资料说明了加拿大极区的格里斯巴赫阶地层的底部(Blind Fiord组的下Confederation Point段)与煤山的长兴阶的最上部(?第24e至27b层)相当。如果第27c层的底选为GSSP[见第(3)点],那么它将有力地支持过渡层(第25至27b层)归为长兴阶的观点[17]。这表明了Blind Fiord组底部的海侵开始于晚二叠世而不是早三叠世。同时它还表明极区的缺氧段开始于晚二叠世,并且可能是生物绝灭的影响因素[19,20],如果它发生在主要的生物绝灭事件后的早三叠世,那么它就有问题。

(2)Tim Tozer[16]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三叠系的底部应由Otoceras所限定。我们最近在加拿大极区的许多工作证实,Otoceras种是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一个很好的标志(至少是一个辅助标志)。在南Otto Fiord,Neogondolella taylorae的出现与Otoceras boreale的出现一致,Hindeos parvus出现在Otoceras boreale带的顶部附近。假定第(1)点中的对比是正确的,那么在南Otto Fiord二叠系最上部的牙形石则与Otoceras concavum共生在一起。在色龙,Otoceras latilobatum、Neogondolella taylorae和Hindeos parvus同时出现[12,13]。既然在Otto Fiord所定的两个Otoceras带(concavum带和boreale带)和色龙的两个Otoceras带(latilobatum带和woodwardi带)由不同的种所定,那么就没有理由要相信它们能真正相当,虽然已有人提出[3]或重复[13]了这一点。Otoceras boreale和0.latilobatum似乎同样可以作为限定三叠系底部的辅助性标志[21]。在加拿大极区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置于Otoceras concavum至O.boreale的谱系内,使它成为更有吸引力的界线标志。

(3)殷鸿福等[21,18,25]已提出,煤山的第27c层底部的Hindeos parvus的出现可以作为二叠系-三叠系的GSSP。总的来说,我们在极区的工作,证实了在Sverdryp盆地存在这个关键性的种,也支持了这种观点,但也指出了这个种首次出现的位置问题。实际上,本文作者之一(A.baud)也不同意所介绍的推荐观点。对煤山第27c层底部的H.parvus的推荐介绍显然是遵照国际地层规范的,尽管对凝缩作用还有疑问,但在P-T界线工作组内有相当多人同意。继续研究在界线上和其附近的事件的性质,并作出正式决定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必须指出选用这个GSSP的一些问题,记住没有一个剖面或点是完美无缺的。这些问题包括:在特提斯剖面中要注意的凝缩作用、可能存在的生物相问题特别是H.parvus的首次出现(虽然任何一种生物类群在所有剖面上首次出现都同步的可能性为零)、需要的辅助性标志以及有关层序地层界线位置等问题。它们将在下面第(4)至(7)点提到。

(4)特提斯剖面显示出了低的沉积速率。相变发生在界线附近但显然不是正好在界线上(第27a—d层是一个单相,但所建议的GSSP出现在相变之上8cm处)。在Otto Fiord的界线上间距大约为40m,而煤山大约为40cm(在色龙也类似),凝缩因子为100。关于凝缩作用虽然在地层规范中并无详细说明,但极端凝缩段可能将分离的生物和非生物事件合在一起,这种效应对界线研究需要高分辨率来说会造成不符合要求的后果。

(5)本文作者之一(C.M.Henderson)认为,H.parvus的首次出现是一个好的GSSP标志,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形态,显然发生在Hindeos谱系内[7,12]。然而我们同意梅仕龙[12]的观点——这个谱系在任何地点都没有被清楚地限定。而且,在第25层中的H.latidentatus和H.parvus间的过渡类型很容易与H.parvus弄错。这些种的种群研究显然是需要的。但在加拿大极区H.parvus格外稀少。此外,采自南Otto Fiord的标本可能并不代表真正的首次出现,因为它们的出现位置显著地高于Neogondolella taylorae出现的位置;在别处也一样[13]。生物相可能控制了其出现的时间,更可能控制了其丰度。Kozur[7]认为,H.parvus在浅水相或深水相都出现,但是Hindeos更老(晚古生代)的种几乎总是浅水相的标志,也经常是局限浅海相的标志。其它像Neogondolella 等“较深水”牙形石种作为GSSP的标志或辅助性标志可能还是有用的。

(6)Neogondolella taylorae[13]可能是一个好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标志或辅助性标志。在色龙,它与Otoceras latilobatum、Hindeos parvus[13]和该属的一个新种和最老的种Neospathos primitivus[12]同时出现;在加拿大极区则与Otoceras boreale同时出现。在许多地点neogondolellid种比hindeodid种更丰富。但关于neogondolellid种的分类还有相当多的分歧,因为这些种趋向于具有一定“塑性”形态学特征。近来的分类工作好像正走向一致[10.12.13]。Neogondolella taylorae和Hindeos parvus垂直分布范围的比较也许有助于对生物相控制生物出现的自圆其说。

(7)最后,许多研究者认为P-T界线应该在过渡层的底部(第25层底部)或层序界线的整合部分[11,12]。张克信等[24]认为,层序界线出现在第24e层底部;这与许多特提斯生物标志的绝灭一致[22]。而层序界线从某些方面上说是最好的自然界线[12],也是相关性最小的,因为层序界线在大部分位置是不整合的。按照地层规范,为了便于对等时层位的广泛追踪,界线层型应该是可识别的。因此将GSSP置于SB之上一定距离似乎是适当的,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对比。然而,对应于色龙的第20层底部和煤山的第25层底部[12],被许多工作者公认为潜在的GSSP[12],但它在层序界线之上。在SB之上移动至稍高一点只会改善GSSP的对比性。梅仕龙[11]在激烈的争论中,认为SB的整合部分可构成最好的自然界线,在露头剖面上即使没有生物地层学资料也很容易确认和追踪,因为不整合可以显示出较大的岩性和生物变化。事实上,不应把SB之上的GSSP不位于较大的岩性间断面上看作是一个问题。在填图中,知道GSSP在SB之上一定距离后,仍可把较大的岩性间断面作为一个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对比;P-T的GSSP不应该与穿时单位一致,如果它只在一点上可以识别也不能认为是有用的。

5结论

通过对Blind Fiord组Confederation Point段底部的牙形石与煤山的长兴最晚期和过渡层的对比,确认了一个较大的海侵开始于二叠纪末而不是三叠纪初。研究结果表明,Hin-deosparvus、Neogondolella taylorae和Otoceras boreale是GSSP潜在的标志。提出了与煤山第27c层中可能的GSSP位置相关的问题。尽管进入极区剖面很难,但补充了不少北方区的资料,因为它具有厚的连续沉积剖面,又没有大的相变,还含有牙形石(数量较少)、菊石和双壳类的标准化石。

致谢感谢GSC Vancouver的Mike Orchard博士和GSC Calgary的Benoit Beauchamp博士对手稿的审阅和提供的有益建议。牙形石标本由Calgary大学的Lorraine Bloom处理。我们还要感谢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加拿大极区提供的后勤支持和从NSERC研究基金到CMH的支持。

(余青译,聂浩刚校)

参考文献

[1]B.Beauchamp,A.E.Oldershaw and H.R.Krouse.Upper Carboniferous to Upper Permian 13C enriched primary carbonates in the Sverdrup Basin,Canadian Arctic;comparisons to coeval western North American ocean margins.Chemical Geology(Isotope Geoscience Section),1987,65,391~413.

[2]B.Beauchamp,U.Mayr,J.C.Harrison and A.Desrochers.Uppermost Permian stratigraphy(Unit P6),Hvitland Peninsula and adjacent areas,northwestern Ellesmere Island,Arctic Canada.In:Current Research,1995-B.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1995,65~70.

[3]A.S.Dagis and A.A.Dagis.Biostratigraphy of the lowermost Triassic and the boundary between Paleozoic an Mesozoic.Societa Geologica Italiana,Mem.34,1988,313~320.

[4]A.F.Embry.Triassic Sea-level changes:Evidence from the 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In:Cheryl K.Wilgus et al.(eds).SEPM Special Vol.42,Sea-level changes:An Integrated Approach.1988,249~259.

[5]A.F.Embry.Mesozoic history of the Arctic Islands;Chapter 14.In:Geology of the Innuitian Orogen and Arctic Platform of Canada and Greenland.H.P.Trettin(ed.).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No.3,v.E,1991,371~434.

[6]Jin Yugan,Shen Shuzhong,Zhu Zili,Mei Shilong and Wang Wei.The Selong section,Candidate of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In:The Palaeozoic-Mesozoic boundary candidates of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Yin Hongfu,ed.).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1996,127~139.

[7]H.Kozur.Some remarks to the conodonts Hindeos and Isarcicella in the latest Permian and earliest Triassic.Palaeoworld,Academia Sinica,1995,6,64~80.

[8]H.W.Kozur,A.Ramovs,Wang Cheng-yuan,Y.D.Zakharov.The importance of Hindeos parvus(Conodonta)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sections for a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for the base of the Triassic.Geologija,Ljubljana,1994/1995,37,38,173~213.

[9]H.Kozur and H.Mostler.Guadalupian(Middle Permian)conodonts of sponge-bearing limestones from the margins of the Delaware Basin,West Texas.Geol.Croat.,Zagreb,1995,48(2),107~128.

[10]L.Krystyn and M.J.Orchard.Lowermost Triassic ammonoid and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of Spiti,India.Albertiana.1996.

[11]Mei Shilong.The best natural boundary:a new concept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sequence boundary with the GSSP.Acta Geologica Sinica,1996,9,98~106.

[12]Mei Shilong.Restudy of conodonts from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beds at Selong and Meishan and the natural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In:Pala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Wang Hongzhen and Wang Xunlian;ed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1996,141~148.

[13]M..J.Orchard,W.W.Nassichuk and Rui Lin.Conodonts from the Lower Griesbachian Otoceras latilobatumbed of Selong,Tibe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In:Pangea:Global Environments and Resources.Canadian Society of Petroleum Geologists.Memoir 17,1994,823~843.

[14]R.Thorsteinsson.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stratigraphy of Axel Heiberg Island and western Ellesmere Island,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Bulletin,1974,224,115.

[15]E.T.Tozer.A standard for Triassic Time.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Bulletin,1967,156,103.

[16]E.T.Tozer.Definition of the Permian-Triassic(P-T)boundary:the question of the age of the Otoceras beds.Mem.Soc.Geol.Italiana,1986,36,291~302.

[17]Wang Chengyuan.A conodont-based high-resolution eventostrati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 for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ies in South China.Palaeoworld,Academia Sinica,1994,4,234~248.

[18]Wang Chengyuan.Conodonts of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beds and biostratigraphic boundary.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1995,34,129~151.

[19]P.B.Wignall and A.Hallam.Griesbachian(Earliest Triassic)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alt Range,Pakistan and southeast China and their bearing on the Permo-Triassic mass extinction.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1993,102,215~237.

[20]P.B.Wignall and R.J.Twitchett.Oceanic anoxia and the end Permian mass extinction.Science,1996,272,1155~1158.

[2 1]Yin Hongfu,Wu Shunbao,Ding Meihua,Zhang Kexin,Tong Jinnan,Yang Fengqing and Lai Xulong.The Meishan section,candidate of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In:The Palaeozoic-Mesozoic boundary candidates of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Yin Hongfu,ed.).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1996,31~48.

[22]Yin Hongfu and Zhang Kexin.Eventostratigraphy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Meishan section,South China.In:The Palaeozoic-Mesozoic boundary candidates of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Yin Hongfu,ed.).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1996,84~96.

[23]Zhang Kexin,Lai Xulong,Ding Meihua and Liu Jinhua.Conodont Sequence and its global correlation of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Meishan section,Changxing,Zhejiang Province.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5,20(6),669~676.

[24]Zhang Kexin,Tong Jinnan,Yin Hongfu and Wu Shunbao.Sequence stratigraphy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Meishan section,South China.In:The Palaeozoic-Mesozoic boundary candidates of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Yin Hongfu,ed.).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1996,72~83.

[25]Yang Zunyi,Sheng Jinzhang and Yin Hongfu.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Episodes,1995,18,49~53.

⑹ 北京旅游,七天左右,不跟团,想去几个景点,求公交和地铁的路线图,和省时的行程安排 给50分谢谢盆友们了

我给说说来北京一般都去哪些景点:
故宫、天坛、天安门、前门、毛主席纪念堂、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前门、雍和宫、恭王府、景山、北海、什刹海、长城、十三陵、清华北大、圆明园、王府井、军事博物馆、香山....

线路安排:
第一天:天安门广场、故宫、晚上前门大栅栏
第二天:八达岭长城、十三陵
第三天:颐和园、圆明园(护国寺小吃)
第四天:什刹海、恭王府、南锣鼓巷、晚上九门小吃
第五天:天坛、潘家园;雍和宫、晚上簋街(羊蝎子火锅)
第六天:孔庙国子监、鸟巢水立方
第七天: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晚上王府井

按你去的景点安排线路:
第一天: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公园、晚上前门大栅栏
第二天:居庸关、十三陵
第三天:颐和园、圆明园、护国寺小吃
第四天:动物园,世界公园
第五天:天坛、潘家园;恭王府、晚上簋街(羊蝎子火锅)
第六天:潭柘寺一天
第七天:八大处一天
建议不去八大处,世界公园

关于交通和导游讲解这块给你一点小建议:建议您去租一台“品游电子导游”,它已经基本替代了导游的作用,精彩全面的导游讲解、随时随地查询公交地铁,告诉您如何乘车,让您不会担心迷路。随时随地查询美食小吃和打折餐厅。如果喜欢自助游,不愿意跟团和想摆脱导游的导购,又希望能得到好的旅游质量,这种电子导游非常适合你

到了北京去办个公交卡。

⑺ 适合学生穷游的地方有哪些可以具体说说吗

适合学生穷游的地方有马来西亚、越南、日本、泰国、土耳其

1、马来西亚

在这里你可以用有限的金钱玩转美丽海滩,下海探索美丽的海底世界,到吉隆坡买到各种国际大牌并且便宜到令人尖叫。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国家,常年都是热情洋气,这里没有冬天,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这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到这里感受多元民族是不错的选择。这里阳光、海浪、沙滩和雨林等多种旅游资源,各种玩法绝对可以满足你。

3、日本:大部分到日本的女同学都是疯狂的购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到日本旅游,这肯定也是暑假、寒假的最佳去处之一!这里有充满魅力的北海道,有巨美的富士山,夏日成片的薰衣草,烂漫的向日葵花海和各种美食简直令人垂涎三尺。

4、土耳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从《带你去旅行》这首歌“我想带你去浪漫土耳其”,后来了解到这里有热情好客的人民、灿烂的文化、迷人的景色和神秘的传说。去棉花堡泡温泉,去爱琴海边发呆,真的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

5、泰国,现在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的“后花园”,许多朋友都会选择到这里度假。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充满各种神话色彩的寺庙,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并且这里的“人妖秀”已经成为泰国旅游必打卡项目,也吸引着世界各地好奇的朋友前来观看。你可以在清迈来一次文艺之旅,也可以到曼谷普吉来一次狂热之旅。

⑻ 景山公园什么时候再现木海观鱼奇景

8月5日消息,今年来夏季,景山公园首次举源办金鱼展,并开设夜场,再现“木海观鱼”盛景。即日起至8月底,每天18时30分到20时30分,大木盆里的观赏灯将全部打开。其间共展出500多尾名贵金鱼,形成独特的夏日景观。

据了解,大木盆采用天然木色,每个木盆边上都放着一个木帘子,过了中午即会盖上半边木盆,以防止阳光直射。此外,为确保公园内的野猫、鸟兽不偷食金鱼,每个木海均将在夜间加盖带有网眼的金属盖子。

⑼ 韶关盆景山公园在哪里

好难我不会

⑽ 韩梅家住鼓楼附近,约好同学夏宇一块儿去景山公园踏青.(1)韩梅要查询交通路线,用百度地图查到了图1.

(1)电子地抄图与传统地袭图相比,此类地图的特点有信息容量大,保存时间长,制图精度高等优点.
(2)一般地说,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范围越小的地区,越应该选择较大的比例尺,而范围越大的地区则应该选择较小的比例尺.根据图2上的指向标,可知,景山公园东门位于万春亭的东北方向,于是确定了行进路线,先向西行,在第一个路口左拐,再沿着道路向东南方向,最后从周赏亭,经观妙亭到万春亭找夏宇.
(3)根据地图作用与类型可知,图3为等高线地形图,万春亭的海拔高度为80米,它与周赏亭的相对高度=80-60米=20米,故选B.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稀疏的地方坡缓.
故答案为:
(1)电子;信息容量大;保存时间长;制图精度高;
(2)大;小;详细;东北;东南;
(3)等高线地形;80;B;
(4)山脊;长;缓.

热点内容
猜茶花的谜语 发布:2025-05-16 08:18:25 浏览:559
茶花网名 发布:2025-05-16 08:13:45 浏览:387
朱红雪樱花 发布:2025-05-16 08:12:58 浏览:981
御庭兰花眼霜 发布:2025-05-16 08:09:02 浏览:344
七夕皮图片 发布:2025-05-16 08:08:03 浏览:323
大连绿植公司 发布:2025-05-16 07:37:28 浏览:804
怎么折一朵 发布:2025-05-16 07:32:16 浏览:494
绿植哪里能买 发布:2025-05-16 07:24:26 浏览:867
玫瑰花15朵的意义 发布:2025-05-16 07:15:26 浏览:128
樱花明媚 发布:2025-05-16 07:12:52 浏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