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盆景
A. 白水仙杨素素(古画、盆景、服饰中的水仙)
作为一年一度的“岁朝清供”中断不可少的水仙,以其蹈水凌仙之姿成为各朝文人、画师表现的对象,发展至明清时期,水仙已成为各类器物、服饰中重要的纹饰之一,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赵孟坚《水仙卷》、明代陈洪绶的《水仙灵石图》、仇英的《水仙腊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玉海棠式水仙盆景”等等。
史籍中关于“水仙”之名的记载常取其三个方面的意涵,起初是指传说中的水中神仙。司马承祯《天隐子》解释:“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越绝书》记载伍子胥为水仙,因为伍子胥自杀后,吴王以其尸沉之江中;《拾遗记》中称自沉汨罗江的屈原为水仙。
文献中第一次以“水仙”指称水仙花,出自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户录》,其卷三“睡莲”条下注:“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如橘,置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故而水仙花是在晚唐由国外传入,到了宋代开始大量栽培,诗人们也多有吟诵,如刘兼《郡斋寓兴》:“秋庭碧藓铺云锦,晚阁红蕖簇水仙。”辛弃疾《贺新郎·赋水仙》:“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也是从宋代开始,贯穿到明清,水仙成为诗词和绘画中的重要题材。
宋元时期的水仙画:雅致秀丽
宋代流传至今的名家所绘的水仙不多。五代西蜀宫廷画师黄筌的儿子黄居寀在其《花卉写生图册》中绘有水仙,黄居寀秉承家学,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与父黄筌早期同仕后蜀,进入北宋时期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宋太宗赵光义看重,授光禄丞,负责搜藏名画及鉴定品目。北宋《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
《花卉写生图册》该图册绘及各种花卉几十种,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他笔下丛生的水仙勾勒细致,形态逼真,“金盏银台”色彩对比鲜明。
《花卉写生图册》局部
《花卉写生图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人写生水仙图页中的《赵子园写生水仙》册页,绘制一株水仙上,叶片修长疏朗,水仙花朵形态各异,清明雅致。是宋代院体画的代表。
《赵子园写生水仙》册页
南宋院体风格到后期已经愈发僵化,宋末元初的钱选所绘的《八花图卷》就是钱选从南宋院体风格向文人审美意趣过渡的见证。钱选这卷画的后面,有赵孟頫的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八花图卷》中的水仙
宋代画水仙最出名的则是赵孟頫的哥哥赵孟坚,赵孟坚一生都在南宋,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精于白描水仙,他的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
赵孟坚的一幅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水仙卷》,是文人画中水仙形象的典型代表。此卷长丈余,共绘水仙四十株,花苞花朵一百八十余,水仙由卷首单株的疏朗到卷尾密集,花叶高下相互穿插,俯仰照应,水仙气韵灵动。细节方面,水仙叶用粗笔双钩法画成,墨色淡雅,花朵花蕊用工笔描摹。
赵孟坚《水仙卷》
赵孟坚《水仙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赵孟坚的《水仙图卷》,此类画水仙长卷存世有数本,学界尚存歧见,然多可见其运笔细致、构图繁复之共通特色,在叶片周围皆以细线勾勒轮廓,再于叶脉两侧烘染墨色。水仙花的画法也能见到延续墨梅技法,藉晕染表现花朵的多样姿态。此类水墨花卉技法,可视为南宋墨戏的新成就。以视觉效果而言,赵孟坚更强调画面上水墨的运用表现,展现丰富的变化型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坚的《水仙图卷》局部
明代水仙画:淋漓洒脱的写意
明代是中国花鸟画的变革期,笔墨开始趋向于简洁清润,墨色也开始淋漓洒脱,更加写意,带有一种即兴写生创作的韵味。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淳被誉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创始人,在花鸟画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年时的陈淳画风由之前的工整秀丽逐渐转变为疏简奔放。《水仙图》就是这种转变的代表,陈淳笔下淡墨双勾的水仙有着清雅之态,花蕊以重墨点染,叶片直直地上扬,一改之前水仙的柔媚,很有气势。并有五言诗“环佩飘然至,群推洛浦仙,微尘真不染,幽韵自生怜”。此外,《水仙图》也综合运用了诗书画的结合和水墨写意的技法。
陈淳《水仙图》
陈淳《梅花水仙图》
明代陈洪绶虽少时师承蓝瑛,在水仙这一题材风格上则推崇赵孟坚,但在其三十岁左右所绘的《水仙灵石图》中,已有鲜明的陈氏风格。图中一立石崛起,其后有水仙一株,石边野草数丛。水仙与立石高度相近,挺立高大,不似别家水仙低矮丛生的姿态。水仙造型忠实于自然,花朵盛开者饱满,未开者浑圆,枯叶部分色彩过渡自然。此幅《水仙灵石图》题诗曰:“此华韵清冷,开与梅花俱。却如孤性客,喜与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绶”。
陈洪绶《水仙灵石图》
陈洪绶差不多同时期创作的《水仙湖石图》,水仙和山石的变形更为抽象,用笔转折流畅,水仙清刚婀娜,寓妩媚於古拙。
陈洪绶《水仙湖石图》
水仙也是“明四家”的绘画题材之一。以工细著称的仇英著名的《水仙腊梅图》中,顶端一枝腊梅折斜而下,十数朵花,姿态各异,水仙叶子以勾勒填色法绘制,墨色润泽。该画右下角有题识:明嘉靖丁未仲冬仇英实父为墨林制。这里提到的墨林为项子京,即项墨林,他是明代唯一收藏家,且擅绘事,与仇英关系密切。
仇英《水仙腊梅图》
唐寅现存扇面作品较多,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此水仙图扇面将三丛水仙置于画面中央,长叶用线顿错有节,气贯始终,水仙花姿态多样,形象逼真。画面兼工带写,设色淡雅。
唐寅水仙扇面
清代水仙画:天然玉质逞风流
有清一代,水仙的种植更加普遍,甚至作为出口花卉远销海外,因而在画家们笔下,水仙的出镜率更高。
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八大山人笔下的水仙,与其他写意花鸟一样受到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用笔较方硬,题材、布局也未脱离前人窠臼,但八大山人最突出的特点“廉”——即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画中风物的精神意趣的手法也贯穿于他绘画的始终。水仙也和一尾鱼、一只鸡、一棵树一样,都可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并处处凸显画家的兀傲之气。
八大山人的水仙图
八大山人的水仙图
石涛也多次以水仙为题材进行创作,关于水墨双钩水仙画法石涛也在一首题画诗中进行了论述,他写:“冰姿雪色奈双钩,淡淡丰神隔水羞。一啸凝脂低粉面,天然玉质逞风流……”石涛的水仙也从早年的工细拘谨到中年的格法兼备,再到晚年挥洒如意地写意。
石涛的水仙图
学石涛、而又自成一派的“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笔下的花鸟画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李鱓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李鱓是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李鱓的水仙图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布衣终身。好游历,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金农花卉册》中金农绘有水仙,以淡墨勾染,不着颜色,清雅可人。题画诗写作:“水仙是世外人,须以奇石作供,薄冰残雪之中乃见精神。口脂眉黛,画时不敢着半点尘土也。”
金农的水仙图
“岁朝清供”题材中的水仙:热闹的点缀
明清时期,水仙作为“岁朝清供”中的重要组成,在文物遗存中有诸多表现。
汪曾祺在曾谈及,“‘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明代张宏的《岁朝图》为张宏六十八岁在友人家除旧迎新之际所作。他以对角线式的构图,绘制了水仙、柏枝、天竹以及友人所藏的哥窑瓷器、青铜花觚等器皿。尤以与“福”谐音的佛手和燃烧的炭盆最引人注目。运笔工致,色彩丰富。鉴藏印有清内府“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古希天子”“嘉庆御览之宝”等。
张宏《岁朝图》
岁朝清供是吴昌硕比较喜欢表现的一种题材,下面这幅作品中,绘梅花、牡丹、兰草、荔枝、灵芝,所蕴含的美好含义,如缶翁所题:神仙贵寿,多子团员。全画洋溢着岁朝时节的喜庆气氛。吴昌硕在绘画的用色时喜欢用浓淡对比明显的颜色,尤其擅长用洋红色。它常常把红、黄、绿等颜色调入到赭石色中,在冲突中取得协调。它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用色上的特点,成为历代写意画家中比较擅长用色的一位。
吴昌硕《岁朝清供》
吴昌硕《岁朝清供》
任伯年 《岁朝图》
清代,无款,《乾隆缂丝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在绘画中,水仙也有多种形态的表现,如清代制作的盆景中,水仙就是重要的题材。史书记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墓道壁画中可以看到侍女捧着一盆结缀果实的小树,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时期,称盆景为“些子景”,即小景致之意。而盆景这一名称始见于明代。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极一时,许多诗人曾题咏盆景,还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艺术。而在清代宫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种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种珍贵材料仿自然景观以人工制作而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这盆“玉海棠式水仙盆景”,金叶玉卉,青玉盆,作海棠花形,四如意云形足,盆内种水仙二丛。以蓝色珐琅为地,镶嵌赭、白、蓝等各色圈纹。水仙金叶,三枝花茎自叶丛中抽出,每枝开三或四朵白水仙。整体像生、洁净清雅,为清早中期内务府造办处作品的特色。
玉海棠式水仙盆景
故宫博物院藏“染牙水仙湖石盆景”,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整株盆景形态雅致。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清代中期的这盆“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下腹又雕叶纹,上嵌绿料并错金线为脉络。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五株染牙叶水仙,雕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心。水仙主题的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宫廷庆帝后寿诞之时, 地方官多有呈进。据《宫中进单》载:“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来京呈进碧玉水仙盆景成对。” 此件很可能即为其一。此盆景风格清雅,玉盆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雕刻业盛期的工艺水平。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清乾隆 碧玉雕佛莲纹嵌玛瑙水仙盆景一对
后妃服饰中的水仙纹样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时期的绣品中,常以水仙图案为饰,还常配以其它纹样,组成各种“吉祥纹样”,吉祥纹样通过象征、借喻、双关、谐音、比拟等曲折的手法,表现一定的吉祥寓意。我国吉祥纹样之始上溯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清代,包括服饰在内的宫廷器物装饰的吉祥纹样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佛教法器、吉祥文字等,类别复杂,形象生动,涵义广博, 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清代宫廷后妃日常闲居时穿用的服装,包括便袍、氅衣、衬衣、马褂、坎肩、袄、斗篷、裙、裤、套裤等。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多件后妃的氅衣中都以水仙作为装饰纹样。氅衣是清宫后妃们的重要便服之一,与中原氅衣相比,传统的对襟变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样式——捻襟右祍,圆领,左右开裾至腋下,并在腋下饰如意云头;直身,身长至足面,穿着时露出旗鞋的高底;袖端阔平,穿用时呈折叠状,袖长及肘,可做挽袖和舒袖两用。清代后妃的氅衣是不能贴身穿用的,必须着于衬衣、便袍的外面以显雍容端庄,并且若非冬日外出,氅衣的外面不再穿用其他服饰。
氅衣的四季穿用可以以棉、夹、缎、纱等为质地,水仙,在清代后妃氅衣纹饰中,常与寿字纹、灵芝等一起共同表达“灵仙祝寿”的主题。水仙纹样以簇水仙花为主,花型端庄,晕色自然,枝叶繁茂。因为水仙是冬季及早春的花种,所以常用做夹棉及皮质为内里的冬季服饰。
黄色缂丝水墨水仙纹上羊皮下灰鼠皮氅衣
品月色缎平金银绣水仙团寿字纹单氅衣
后妃的衬衣形制也沿袭了满族传统服饰的一些基本要素,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式袍服。与氅衣的主要区别是:衬衣左右无开裾,腋下无对称的如意云头。因衬衣两侧不开裾,身长掩足,行走时可遮挡
腿部,所以既可单独穿用,也可在其外套穿氅衣、马褂、坎肩、褂襕等短款或开裾较大的便服。氅衣和衬衣穿用场合比较多,是清宫后妃日常穿用最频繁的便服。
雪青色缎绣水仙花蝶纹棉衬衣
酱色缂丝金银水仙花纹夹衬衣
蓝色缂丝水仙花纹上羊皮下灰鼠皮衬衣
B. 宋朝时立秋这一天,宫廷中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宋代人迎秋的风俗,起源于远古之时。传说有个鸟师叫少昊,是主管秋的官。周朝时,每到立秋,天子就会亲自率领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昊的仪式。这一习俗延续了下来,在不同的朝代又有所变化,有所发展。
到了宋朝,在立秋这一天,宫廷中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树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寄寓报秋之意。
秋天的梧桐树叶在唐宋诗词中,梧桐常被寄寓离情别恨。宋代李清照有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C. 古代皇宫的御花园都有什么花
海棠:当时绛雪轩前有五株海棠树,每当花瓣飘落时,宛如红色雪花纷纷降下一般,遂将此轩名为绎雪轩。乾隆皇帝曾有"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的诗句。北京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和天坛等皇家园林中就种有西府海棠太平花:绛雪轩前琉璃花坛里有一簇极为罕见的太平花。
这是晚清时西太后命人从河南移来栽种于此处的莲花: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两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除此之外牡丹。芍药。桃花等多有种植其实古代栽培养殖技术远不如今,御花园里种植的多是当地的原生植物,而其中相隔多里的移栽如如宋朝时的荔枝。蝴蝶兰等也最多存活一两年而已。
D. 小叶紫檀盆景寓意是什么
小叶紫檀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一棵紫檀要生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所以小叶紫檀长成材的比较少,比较珍贵,一般只有比较富裕的家庭才会养殖这种植株。它寓意着富贵吉祥,显示养殖者家里的地位比较高,生活比较富足。有很多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品味和地位喜欢在家中养殖此种植株。
大家所说的紫檀,通常是小叶紫檀,其质地密度大,非常珍贵。一直以来,紫檀被称为“帝王之木”,所以多作为宫廷御用。同时,它也被人们称为“木中之王”,堪称神木,因此人们认为将其制作成饰品佩戴在身上具有辟邪之用,可保主人一生平安。不仅是在宫廷里,在民间也非常受到推崇。
盆景:盆景的换土时间、年限以及根系处理
小叶紫檀一般树干通直,小型树种可作为盆栽种植,更可打造成盆景供观赏,但如果作为盆景,往往只适合制作成丛林式造型的盆景。无论作为普通盆栽还是作为精美的盆景作品,小叶紫檀以具备茂密叶型和苍翠的叶色而颇具观赏价值。
正因为小叶紫檀“物以稀为贵”,加之其独特的外形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所以大家一遇到有机会,都喜欢盆栽几株。当然,大家更为看重的还是它的寓意,那么,盆栽小叶紫檀到底有什么美好的寓意呢?
普遍认为,小叶紫檀需要经过千年的时间方可成材,期间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不失为平衡阴阳的佳品。在家摆上小叶紫檀盆栽,不仅具有辟邪保平安,消灾解难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改善风水,供奉神灵的作用。这也正是盆栽小叶紫檀的寓意所在。
自古以来,小叶紫檀都以其优异的性能,加之珍稀而深受人们的热捧。这种“神木”不仅对人体具有安神醒脑的功效,同时还对人体组织细胞再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或减少皱纹的美容功效。
此外,小叶紫檀所释放出来的香味也有益于人体的心肝肾等机能,可起到安抚情绪,让人保持镇静,同时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消除关节肿痛等作用,而且驱蚊效果也不错哦!
E. 盆景的正确种植方法是什么
盆景是汉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很多人都喜欢 种植 盆景,作为观赏植物。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盆景的种植 方法 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盆景的种植技术
选盆与配置营养土
盆栽花卉的盛器称为花盆。由于制作原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
瓦盆、紫砂盆、釉盆、瓷盆、水泥盆、塑料盆等。一般花卉栽培多用瓦盆。
瓦盆又叫泥盆、素烧盆。以粘土烧制,盆上有细微孔隙,透气性
好,质轻而使用方便,有利花卉生长。但质脆易碎,又因价格便宜,
使用仍十分普遍。
选择口径40cm,底径35cm,高30cm有排水孔的瓦盆、木桶、木箱。配制营养土:肥沃熟土6份、河沙2份、腐熟的羊粪1份、沤烂的树叶及马掌发酵肥1份,按比例混合均匀、过筛。
上盆
选择植株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为害的苗木,于4月上中旬上盆栽植,栽植时用5度石硫合剂浸根消毒,并剪去坏死根,先把少量营养土装入盆底,放入苗木,将根系摆布均匀,埋土踏实,及时浇水,即可保证成活。
肥水管理
萌芽前后施0.2%速效性氮肥1次,从5月份开始,每10天左右追施液肥1次,以200倍液有机饼肥为主,尿素、二铵、硫铵等各0.2%的无机液肥为辅。果实膨大期进行叶面喷肥,可喷施0.3%-0.5%尿素、3%-5%草木灰浸出液。秋梢旺长,果实接近成熟期每半月追施1次200倍有机液肥。新梢停长、果实成熟期、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每10天左右追肥1次,以200倍有机液肥为主,配合使用0.2%的无机氮肥。
盆栽苹果的土壤要干透浇透,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要及时补充水分,6月份为促进花芽分化,要适当控水,7-8月雨季要少浇水。
整形修剪
盆栽果树,可根据个人的 爱好 ,修剪成盆景树形,注意角度开张,使之通风透光,利于形成花芽,获得高产。
盆栽苹果控制树冠要从1年生苗起,要以干高相当于盆体高度或高出盆体一倍为宜,采用盘绕式拉枝方式,抑制长势,促使发枝,也可对1年生苗木所需高度进行摘心,促壮主干,再发新枝。对新发技拉技培养树形,对徒长枝、竞争枝在枝条的5-7片叶间进行扭梢,可有效控制树体高度,防止徒长,促成花芽。对生长旺的徒长枝和竞争校要充分利用,结合拉枝进行扭梢、摘心、刻伤、环剥,可培养大量结果枝,并促使其形成花芽,达到早结果多结果的目的。当盆栽苹果进入结果期时,树形已基本确立,要根据品种合理选留枝条,以整个树冠空间占满,得到合理利用为宜,有空间的长枝可留培养新骨架,中、短枝培养为结果枝组,,使树冠保持稳定,做到长短校相间,叶果比适宜。
花果管理
1、人工授粉:为保证盆栽苹果坐果率,在苹果开花前2-3天,从物候期相近的果园采取授粉品种花朵获得花粉,在盆栽苹果盛花初期,花朵开花的当天上午进行人工授粉。
2、花期喷硼:在开花期用0.25%的硼砂喷洒,提高坐果率。
3、套袋:在生理落果后,为提高果实品质,防止病虫危害果实,进行果实套袋,在果实成熟前15-30天取下果袋,使果实着色。
4、着色与贴字:盆栽苹果具有管理方便的特点,在果实生长后期转动盆子,使果实全面着色。在成熟前15-30天摘除果袋,在果实向阳面贴上“福”’“寿”“喜”’“禄”“发”“吉祥”等字样或花纹、图案,当果实着色成熟后揭去贴纸,苹果果实上就会显露出字样和各种美丽的花纹,使盆栽苹果更加美观。
护理果实
在果实成熟前的25-40天,每10天喷洒和对果柄涂抹30×10-6(-6为上标)—50×10-6(-6为上标)萘乙酸2次,在果实成熟前继续喷洒和涂抹30×10-6(-6为上标)—50××10-6(-6为上标)萘乙酸,护理果实,延长观赏期。
倒盆换土
盆栽苹果为了给施肥和根系修剪,改善营养条件,使树长得强壮,在每年冬季休眠前或春季发芽前进行换盆,把原来的土换上新配置的栽培土(含有施入的有机肥和灭除地下害虫的药剂)。倒盆换土时,先用竹片沿益内壁转一圈,再将盆倒置,用手托住苹果植株和土团,在重力作用下,使之倾出。然后用利刀削去土团外围3-4cm厚的旧土和根系,再放入装有栽培土的新盆中,四周填入新的栽培土压实,并浇足水量。
盆景的制作
树桩盆景
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现已被用作树桩景树的约有160种,除通过人工繁殖外,常从山林野地掘取经多年樵砍后留下的老干树桩培养。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并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树桩盆景成型后须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 措施 。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对产自高山的松柏、杜鹃等还需经常行叶面喷水。视盆景规格大小隔1~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须除去部分旧土,剪去周围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养土,重新种植。此外,还须采取防治病虫害和防寒、遮荫等养护措施。
山水盆景
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拼接胶合来弥补。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盆景的设计
分析树材
对于将来要加工制作的树胚要眼观四方,选择最佳的一面,是该树材优点最大发挥,缺点最小暴露的一面。大多山采的树胚有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要求在初胚植入土壤之前,做一定的裁剪,杂木好些,像松柏一旦截坏就非常遗憾了,尤其对于一些不可多得的素材来说,所以此时将大脑中的构想绘制简单的草图,在有朋友交流的情况下,面对图纸,针对桩材,讨论结果,将生胚裁剪做到最理想化的东西。
应图养护
生胚在一年培植成活后,芽点出枝点到位的情况下,有目的有定向的培养需要的枝托,在对应图纸的同时,养护者心中应该明白设计效果图上的出枝前后以及空间关系,图片是二维空间的,盆景艺术是三维空间的,尽可能在绘图时做出明暗处理,拉开树木的空间关系,主次,穿插,前后等要素,可以在相对应位置画上箭头,标上 说明文 字,自己也好,别人也好,拿起图来一目了然。
少走弯路
第一种是有不少盆景爱好者由于当时对桩材难以选择判断,脑中无明确的走向,常导致几年后返工重来,第二种是初学者,见任何材料都采挖或花钱购买,几年后,金钱花出不说,落个废桩一堆,时间白白的消耗,虽然说学习花时间金钱买 经验 ,但个人认为可以减少其中的环节。笔者提高自己的认识有几种办法,其中有一条就是绘制效果图,在大量的绘制情况下,知道桩材自身的优劣,盆景美与不美在什么地方,平庸与大雅的差别。
结合草图
设计最终展出效果图。由于展出需要盆与几架的配合,对盆景爱好者提高和使用适当的盆与几架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余地,高耸,空旷,雄奇,儒雅,平淡等种种树自身气质在配盆用几架不妥当的情况下,会大大削弱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另外,除盆与几架之外,还应有一些配件,例如挂轴山石等,在物品的组合上,体现出盆景的自然美与意境美的。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几张效果图,作抛砖引玉用。
人工盆景
清代宫廷中以珠宝、玉石、翡翠、珊瑚、金银和玛瑙等贵重材料制作的点景,配以金银、珐琅、玉石、雕漆和镶嵌等工艺制作的盆,二者合为一体,称为盆景。
清宫盆景多由内务府造办处的镶嵌作制作,遇有皇太后、皇帝庆寿、皇帝大婚等事,大臣和各地官员也要进献盆景作为礼品。这些盆景多用寓意、谐音来象征吉祥、福寿和太平等。
料石梅花盆景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造办处造,通高30.5厘米。
玛瑙雕佛手为盆,佛手一大一小二枚合抱,盆壁上又巧雕一蝴蝶飞落。盆下配镂雕木座。盆上用绿丝线包缠铜丝并弯作枝条状做成梅树,梅花之银鎏金花萼、花蕊焊接于铜枝顶端,又以铜丝裹以红丝线为花心雌蕊,以白玉和白色料做梅花之五瓣,镶粘于花萼与花蕊之间。含苞未开之蕾则在银萼上镶嵌白玉或芙蓉石,花叶以青玉雕成。梅花之间又点缀几朵牙雕菊花,因日久花瓣略有脱落,叶以染色象牙制成,并以金彩勾画叶脉。
此景花枝扶疏,亭亭如盖,细而不弱,柔而蕴刚,色彩配搭明快清丽,一树白色梅花与玛瑙盆相得益彰,雅洁而不失妩媚之风韵。
水仙湖石盆景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造办处造,通高27.6厘米,盆高6厘米,长26.6厘米,宽17.3厘米。
以竹根 雕刻 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又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
此盆景中间立二座湖石,两株水仙欹侧而生,线条柔和多变。象牙、黄杨木质地细腻柔和,而紫檀木雕湖石则粗砺峻峭,花叶鲜丽明艳,湖石色泽沉着厚重,二者之材质、色泽和造型相互衬托,刚柔相济。此景工艺精湛,物象写实而清新简洁,风格高雅,在以华丽繁缛为能事的宫廷盆景工艺中可谓别树一帜。
乘槎仙人盆景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
清,造办处造,通高39.5厘米,最宽处54厘米。
以天然木根雕作槎舟状,槎下以 彩绘 泥塑 波浪为托,波浪上留孔插入象牙雕刻的莲花、莲叶、莲蓬。槎头置铜镀金四出葵瓣式錾胎珐琅盆,内植小型碧玺果桃树。槎中部端坐一位以染牙雕刻的老者,长髯及胸,一手抚膝,一手执画卷,神色安详。老者身前置掐丝珐琅圆盘,内盛葡萄,身后置錾胎珐琅六方瓶,瓶内插象牙菊花等。槎尾缠绕铜镀金藤萝,上卷如龙尾,覆于老者上方,垂挂白玉小葫芦及烧蓝叶,细巧可爱。
仙槎源于神话 传说 。晋张华《博物志》中记某人乘槎泛海漂去,竟遇牛郎织女。后世又将 故事 人物附会为张骞,谓其乘槎寻黄河之源。目前所知最早以仙槎为工艺品题材者是元代著名的冶银工匠朱碧山,他所制银槎流传至今。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宝爱,是清代宫廷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景结构匀称,置景错落有致,富于装饰趣味。雕饰材质多样,色彩丰富,技巧繁难,堪称同类制品中的经典之作。
祝寿图盆景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中期,苏州造,通高7.3厘米,座长90厘米,宽37厘米。
紫檀木垂云纹八足随形座,座边缘设铜镀金镂“万”字纹栏杆。座中设天然木山,古意盎然。山中以白玉、碧玉、玛瑙、翡翠、碧玺、松石等制作灵芝、仙桃、瑶草嘉蕙等,于孔隙石笋之间倒挂丛生,五色缤纷。山腰置一座蓝顶圆亭,7位仙翁或立于山腰,或相伴行于山间,或对坐亭间畅谈。玉鹤口衔仙草飞悬在山顶,玉鹿则伏卧于山腰亭旁,仰望上方的灵草。
此件寓意仙人祝寿的景观造型大方,人物刻划细腻,神态各异。花草与鸟兽等色泽清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颇富情趣,是中、大型景观中的精心之作。
看了盆景的种植方法还看:
1. 如何种红薯盆景
2. 如何自己做盆景
3. 种植盆栽的方法
4. 盆景葡萄种植技术教程
5. 室内盆栽种植方法
F. 盆景名字及寓意
植物是有灵性的,在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在家中庭院种植盆景植物具有“藏水避风,化解煞气,增旺增吉”的功能,所以传统的中国园林,面积虽小,却绿荫满满,花木芬芳。今天给大家盘点十大盆景的寓意和象征。
1、松树
松树是万古长青、长寿的象征,也寓意名扬天下。松树孤独,正直,朴素,无畏严寒历严冬而不衰,四季常青,是真正的强者。同时,松树盆景也是全国最广泛种植的盆景品种。
2、真柏
真柏代表着是坚强不屈,不怕困难打倒的精神,它枝干有力,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真柏盆景是世界盆景界种植最多的品种。
3、黄杨
黄杨素有“家有黄杨,福寿绵长”之美誉,黄杨被称之为木中君子,能为家庭带来祥瑞之气。千年难得一好杨,黄杨生长很慢,不骄不躁,黄杨木被称为“不是红木的名贵红木”其木质细腻如玉,有招财辟邪的功能。无论是雀舌黄杨还是瓜子黄杨,都如谦谦君子,不争不抢,四季常青,春来新叶满枝头,翠绿透亮。
4、栀子花
栀子花被称为“文人之花”,自古就是宫廷和民间的高雅植物,象征感恩、真诚,清白高洁,南宋时期开始,每逢端午“遍插葵,榴,栀子,环绕殿阁”。称为文人雅士的参禅之友,具备“比德”的意蕴。栀子也寓意永恒之爱,家人和睦。除此之外栀子花香清幽不浓烈,花朵洁白不妖艳。家中置一盆栀子,能够吸附烟尘,清新空气。而栀子本身从花到根,都具备药用价值。
5、榕树
榕树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也寓意荣华富贵。是给长辈祝寿的最佳礼品。榕树是自然界中唯一能独木成林的树种。传说释迦牟尼就在菩提榕下顿悟成佛。榕树生命力强,大型的榕树冠如伞状,历经风雨,四肢生长,包容一切。
6、朴树
也叫相思树,在江南庭院,朴树多和榉树搭配种植在庭院中,取谐音“前仆后继”,寓意家族兴旺发达,一代比一代强。朴实本身对一些有毒害气体和粉尘吸附能力也很强,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树。它适应力强生命力旺盛。
7、杜鹃
又名映山红,象征“美好希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将杜鹃花作为希望和革命胜利的象征,“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神州大地,杜鹃花争奇斗艳。
8、对节白蜡
寓意“庄重肃穆,刚劲坚毅”,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对节白蜡叶片细小通透碧绿,树干光亮嫩白如玉。对气候和土壤适应力很强,夏季炎热的南方和冬季寒冷的北方都能生长。
9、罗汉松
中国传统文化中罗汉松象征长寿、镇宅。在广东地区民间流传“家有罗汉松,世世不受穷”的说法,古代官员在庭院种植罗汉松,视他为自己官位的守护神。
10、梅
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梅开五瓣,冰清玉洁,傲雪凌霜。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梅既寓意着春之到来,也预兆着吉祥喜庆,诸如“梅莺迎春”、“梅开春似海”、“梅开五福”等吉祥语也相应而生。
G. 宋代的盆景是怎样的
宋代盆景复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宋代,不论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已蔚然成风,并对盆景的题名之举。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山水盆景的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着提高。
H. 清代盆景的极品有哪些
在清代,我国涌现出许多盆景中的极品,其中大多成为宫廷中的珍藏宝物。
如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錾金委角长方形盆,盆上敞下敛,略呈斗形,其口沿錾如意纹,口沿下凸起如意云纹一周,盆腹以万字雷纹锦为地,凸錾一周22个“寿”字。
盆中主景为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蕊,意态生动。树下衬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宝石灵芝、玉叶珊瑚珠万年青、点翠叶玛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机盎然,错落有致。
梅花是清代盆景广泛采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寿长春”或“梅寿万年”。此景以金为盆,盆壁上錾刻的万字地纹和“寿”字气派豪华,光灿耀目。
梅花瓣所用红宝石共达284粒,一树晶莹的红梅与碧绿的翡翠叶相衬托,又与灿烂的金盆相辉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风格富贵而热烈。此红宝石梅花盆景应是专为宫中帝后寿诞特制的祝寿礼物。
再如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下腹又雕叶纹,上嵌绿料并错金线为脉络。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5株染牙叶水仙,雕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心。
水仙主题的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宫廷庆帝后寿诞之时,地方官多有呈进。此盆景风格清雅,玉盆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雕刻业盛期的工艺水平。
还有碧玉万年青盆景。盆呈筒式,涂红漆,口沿、底沿各饰描金卷草纹一周。盆体浅刻万字锦地及八仙人物纹并描金漆。盆中植碧玉万年青,叶片宽厚肥硕,挺拔如剑,碧绿茂盛。叶丛中立缠绿丝茎,茎上有以染骨、红珊瑚珠所制万年青籽3簇,珠粒红艳。
此盆景将万年青植于筒中,寓“一统万年”之意。此件作品为清代帝后寿诞时宫廷的陈列品。
另外一件碧玺桃树盆景,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以深、浅蓝色釉为地,彩绘牡丹花纹。盆中植桃树为主景,木枝干,碧玉叶,桃实以芙蓉石、碧玺、蜜蜡等红、粉色宝石制作。树下衬以湖石、山茶、锦花一周。
此景错落有致,意态生动,表现出清爽明丽的江南盆景风格,是清宫中日常陈设品,桃树景配牡丹花纹盆取“蟠桃献瑞”、“富贵长寿”之意,应是皇帝寿诞之日百官祝寿所进献之物。
碧桃花树盆景也为清宫旧藏。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盆外壁绘折枝花卉。主景碧桃树以染铜为叶、染牙为花瓣。周围衬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铜片小草等,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长寿”。
清代南方盆景多用这种式样,据清代《宫中进单》记载,1748年,广东巡抚岳浚进象牙盆景四对,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清宫旧藏中还有一件嵌玉石仙人祝寿图盆景。紫檀木垂云纹八足随形座,座边缘设铜镀金镂“万”字纹栏杆,座中设天然木山,古意盎然。
山中以白玉、碧玉、玛瑙、翡翠、碧玺、松石等制作灵芝、仙桃、瑶草嘉蕙等,于孔隙石笋之间倒挂丛生,五色缤纷。
山腰置一座蓝顶圆亭,7位仙翁或立于山腰,或相伴行于山间,或对坐亭间畅谈。玉鹤口衔仙草飞悬在山顶,玉鹿则伏卧于山腰亭旁,仰望上方的灵草。
此件寓意仙人祝寿的景观造型大方,人物刻画细腻,神态各异。花草与鸟兽等色泽清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颇富情趣,是中、大型景观中的精心之作。
蜜蜡料石刘海戏蟾盆景。四方折角形座,座壁上嵌饰仿羊脂白玉、仿蓝宝石、仿青金石等3种彩色料及孔雀石、金星石、珊瑚等五色材料。其中蓝色套金星料和孔雀石作上下边框和分界格条。
座壁框格内所嵌的18块仿玉料和4块透明蓝料均镂雕方拐子夔龙纹。座壁正面嵌浮雕蝙蝠流云纹珊瑚片,珊瑚片中央再嵌一块如意形蜜蜡片,上刻夔龙纹。
座以孔雀石雕山石为座面,石上立琥珀、蜜蜡所制刘海仙人,其手持珊瑚镂雕金钱链,喜笑颜开,正在戏一三足蟾,蟾以金星料制,嵌红宝石和蓝料,屈背昂首,仰视刘海手中的金钱链,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态。
刘海身旁植红珊瑚枝佛手树,染牙叶,砗磲与红蜜蜡制佛手果,还有铜枝叶、珊瑚花的茶花和珊瑚、蓝料大灵芝等。
清代工艺品中以“刘海戏蟾”为题材者较多。此盆景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华贵,人物、动物生动活泼,是清代盆景中一件颇为独特的珍品。
玉花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