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学术
① 黄扬文人盆景一般多高
黄洋的盆景,多多的都有,就看你喜欢什么样的,一般的在50分公分左右。
② 菊花是怎么样的
形态特征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菊科菊属植物的栽培种,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又称鲍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平、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携州郑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菊花(20张)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7月菊、五月菊等。根据花径大小区分,花径在10厘米以上的称大菊,花径在10—6厘米的为中菊,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为小菊。根据瓣型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物种分类
因菊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 分类:菊科,菊属 白菊花-原植物
有时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种的总称。 菊科是种子植物最大科,总数25000~30000种,而其花卉种类也很多,仅次于兰花。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产地
在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均有产。浙江桐乡的杭白迹差菊和黄山脚下的黄山贡菊(徽州贡菊)比较有名。 产于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济源的怀菊花(四大怀药之一)都有很高的药效。
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辩颂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繁殖与栽培
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 (1)扦插可分为芽插、嫩枝插、叶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脚芽扦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 粉红色的菊花
远,芽头丰满。除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在18-21℃的温度下,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质以素沙为好,床上应遮荫。全光照喷雾插床无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一张带腋芽的叶片扦插,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栽植后给枝条喷施新高脂膜,使植株快速成活。 (3)嫁接 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祥锦”或大立菊,可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定植田间,5—6月间在晴天进行劈接。 (4)组织培养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脱毒及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适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茎尖、嫩茎或花蕾为外植体,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培养室温度为25℃+1℃。每日照光8小时,光强3000—4000勒克斯。经1—2个月培养,可诱导成苗。 野菊花
栽培 (1)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长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强肥水管理,促其生长,10-11月开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种:扦插后即上盆,此法优点为根部损伤少,花色正,花期长,但较费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于三片瓦围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时挖起上盆。此法较前者省工,但挖苗时易伤根,花期与花的品质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于高畦菊花盆景照片集锦(20张)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从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现色时铲断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间播种育蒿苗,5月间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后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壮,花大且开花较早,但较费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间将育好的青蒿苗栽于畦中,5月间嫁接,花蕾现色时移人盆中。其优点为管理方便,株植强健,花亦大。缺点为伤根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东北地区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应用。在5一6月秆插,幼苗成活后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侧枝长出盆沿后,用盘枝法调整植株的高度,并将枝条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匀,上部加上覆盖,不久盘压的枝上即生出根来。当枝条长到一定高度时,还可再盘枝调整一次,然后加足肥土。应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齐美观,植株较矮,叶片丰满,枝条健壮,花大,花期长。因盘枝上又生根,故称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华北地区常用的栽培方法。从冬季秆插至次年11月开花,需时1年。北京艺菊名家总结出以下4个阶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选健壮脚芽扦插养苗;春种,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叶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进脚芽生长,至7月中旬出土脚芽长至10厘米左右时,选发育健全,芽头丰满的苗进行换盆定植,秋养,7月上中旬将选好的壮苗移入直径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养土加0.5%过磷酸钙。将小盆中的菊苗连土坨倒出,以新芽为中心栽植,并剪除多余蘖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压实。换盆后,新株与母株同时生长,待新株已发育茁壮后,将老株齐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后松上,填人普通培养上,并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这时盆中已有8成满的肥土,1周后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强大根系,整个栽培过程,换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发根。 (2)造型菊的栽培管理 即将菊花进行艺术加工,构成一种特定的型式。 悬崖菊 一般选用小菊品种,用一端弯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于架上,国画菊花图(20张)使植株沿竹片生长,与地面呈45度角,每2-3节绑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长,侧枝反复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现蕾后进行几次剥蕾,移人大盆养护。悬崖菊一般主枝长约1.5米,置于石旁水畔及假山上,枝垂花繁,颇具特色。如制作大悬崖菊,须提前7—8月间扦插,并于8月至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用至14小时以上,以抑制当年出现花蕾。因悬崖菊植株长大,故所需水肥较多,应子充分供应。 选用分枝性强,枝条柔软的大花品种,精心培育1—2年,每株可开数十至数千朵花,适于展览会及厅堂用。右用扦插法栽培。特大立菊则常用蒿嫁接,并用长日照处理培养2年妈成。扦插法栽培要点如下:9月间挖5-10厘米长的健壮脚芽插于浅盆中,生根后移于直径12厘米的盆中,室内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当苗生7-9片叶时,留6-7片叶摘心。上部留3-4个侧枝,以后每侧枝留4-5片叶反复摘心。春暖后定植,以后约每20天摘心1次,8月上旬停止。植株蹭插1根细竹,固定主干,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绑侧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后加强水肥管理,经常除芽、剥蕾。当花蕾直径达1-1.5厘米时,用竹片制成平顶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并与各支柱连接绑牢,然后用细铅丝把均匀地系于笔圈上,继续养护。这样培养的大立菊,一株可开花数百朵。 菊花
塔菊(十祥锦) 将各种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黄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顶,让其生长,在侧枝上分层嫁接,呈干革命形。各色花朵同时开花,五彩缤纷,非常壮观。培养十祥锦菊,在选用接穗品种时,要注意花型、花色、花大小等的协调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现和谐一致。 案头菊 株矮、花大,可布置厅堂、几案。它有占地面积小,生长期短,观赏时间长等优点。案头菊的栽培主要掌握选择品种、适时育苗与激素处理三要点。案头菊宜选用大花、花型丰满、叶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种,如绿云、绿牡丹、帅旗、灯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时间宜在8-9月间。待根系粗壮时移入直径10厘米的盆中,1周后施完全肥料,以后逐渐加大肥料浓度,至花蕾透色时停止施肥。每次浇肥水,切忌过多。扦插成活后,即用矮壮素B9(N-2甲胺基丁二酰胺酸)2%水溶液处理,以后每10天处理1次,直至现色为止,总共4-5次,即可实现矮化。 (3)切花菊的栽培管理 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约占总量的30%。 邮票菊花照片集锦(9张)菊花切花的周年供应 鲜切花生产,须做到周年均衡上市。常规栽培的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寒菊),品种极多。不开菊花的月份,则通过人工催延花期,来解决供应问题。菊花的花芽分化与开花,和叶数、株高、日照及温度都有关系。花芽分化需要生长到展叶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至开花尚须45—60天时间。一般秋菊、冬菊在短日照条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长日照条件下,则花芽不分化。而夏菊品种,则在长旧照的条件下,花芽能完成分化。 在常规栽培的条件下,广州地区夏菊最迟开花品种为六月黄、六月白、贵妃红等,但夏日气温高,日用强烈,开花时这些品种也应置于荫棚下。秋菊最早开花的为早黄、早白、白蟹爪、黄泥金,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开花。7、8、9、10月四个月需用人工加光或遮光,调节气温及湿度等即能将秋菊提前开花,将夏菊延迟开花,使切花生产全年分批均衡上市。人工加光,一般用100瓦或60瓦电灯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处,每盏照射面积4平方米。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间歇或短暂加光,即在黑夜里加光0.5—1小时,二是白天给以若干小时的黑暗处理(即日间遮光);三是早、晚提前加光,以增加日照时数,或遮光以延长黑夜时间。 北海菊花展
和一般栽培方法大同小异,最紧要的是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切花辅地每亩约栽6000株,即每平方米种8—9株。每株留5枝,定植后20天去顶,经常剥除侧芽,至现蕾期则要及时剥蕾。每亩约可收获3万枝切花。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几种病的病原菌均属真菌,皆因土壤湿度太大,排水及通风透光不良所致。故宜选生态条件良好处栽培,并需注意排涝,清除病株、病叶,烧毁残根。盆土宜用1:8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中再用波尔多液,80%可湿性代森锌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液喷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蛴螬、潜叶蛾幼虫等,可通过人工捕杀及喷药进行防治。
品种分类
菊花品种繁多,头状花序皆可入药,味甘苦,微寒,散风,清热解毒。这就是药菊。按头状花序干燥后形状大小,舌状花的长度,可把药菊分成 4 大类,即白花菊、滁菊花、贡菊花和杭菊花四类。在每一类里则根据原产地取名。在白菊花类里,以产安徽亳县的亳菊品质最佳,其次如河南武陟的怀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河北安国的祁菊,浙江德清的德菊等。 菊花
由于菊花栽培历史悠久,中国历代都相继有关于菊花品种的大体记录和分类——菊谱的出现。 1967 年汤忠皓对菊花品种提出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分类法,他根据花径的大小分为满天星和大花两个大区,然后再根据头状花序中舌状花与管状花数量之比,在每个区里分舌状花系与管状花系,最后依据瓣型及瓣化程度分成类与型。在满天星区里,舌状花系有3 类4 型:平瓣类:①平瓣小菊型;匙瓣类:②匙瓣小菊型,③蜂窝小菊型;管瓣类:④管瓣小菊型。在盘状花系里有 1 类 2 型:托柱类:⑤平柱小菊型,⑥管柱小菊型。在大花区里,舌状花系有 4 类 21 型:平瓣类:⑦宽瓣型,⑧芍药型,⑨翻卷型;匙瓣类:⑩莲座型, (11) 卷散型, (12) 舞莲型, (13) 圆球型, (14) 舞球型;管瓣类: (15) 圆盘型, (16) 疏管型, (17) 管球型, (18) 翎管型, (19) 枯针型, (20) 纽丝型, (21) 散发型, (22) 大勾环型, (23) 小勾环型, (24) 垂珠型, (25) 飞舞型, (26) 龙爪型;毛刺类: (27) 毛刺型。盘花系里有 3 类 3 型:平瓣托柱类: (28) 平瓣托柱型;匙瓣托柱类: (29) 匙瓣托柱型;管瓣托柱类; (30) 管瓣托柱型。 1982年,中国园艺学会花卉盆景协会菊花品种分类学术讨论会经过研究,对菊花的分类做了统一界定,分5类30型。分别是:(1)平瓣类:宽带、荷花、芍药、平盘、翻卷、叠球;(2)匙瓣类:匙荷、雀舌、蜂窝、莲座、卷散、匙球;(3)管瓣类:单管、翎管、管盘、松针、疏管、管球、丝发、飞舞、钩环、贯珠、针管;(4)桂瓣类:平桂、匙桂、管桂、全桂;(5)畸瓣类:龙爪、毛刺、剪绒。 分类学家对菊花的原祖有一些不同看法,或认为野菊( Dendranthema indicum )是菊花的祖先,或认为小红菊( Dendranthema chanetii )、甘菊( Dendranthema lavan-laefolium )是原祖。可以肯定的是菊花不是单元起源的,不能用简单的种系发生方法来概括。 注意:菊花品种繁多,但不可混种否则极易串种影响品质。
③ 我国古代盆景有哪几个重大历史飞跃
从我国盆景历史流派试探中州盆景风格正阳县彭桥乡乡长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国盆景发展的历史和各流派成长的过程,探讨并提出以诗、画为辅助手段,充分表现情和意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历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应具有古雅风格。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力争表现秀、壮、险、叠、广的山势磅礴、平原广阔、神韵丰富、气象万千的中原地理风貌特点;在制作树桩盆景时,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树种资源如柽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黄荆、女贞、雀梅等,凝炼出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制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珍品。
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她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爱盆景的人愈来愈多。于是,这一古老珍玩,又焕发出青春。同时,盆景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盆景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1979年至今,先后举办了五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随之,全国很多地区也相继举办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览。盛况空前,通过展览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们认识到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盆景热。我国盆景作为东方艺术珍品,近年来曾多次到国外展览,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赞赏,并多次获奖、为国争誉。
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依历史习俗来分。世人称为“苏、杭、沪、宁、徽、榕、穗、扬”八大家。综观我国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扬派:发源地扬州。常用树种有松、柏、桧、榆、黄扬。历史上扬派的盆松以“狮式盆景”最为著名。造型特点为“云片”。叶叶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蓝天中朵朵“云片”。艺术风格上层次分明,严整平稳。
苏派:即苏南派,常用树种有雀梅、枫、梅、石榴、黄荆、六月雪等。造型特点为圆片,典型造型特点为三托六台一顶,传统技法为粗扎细剪,以剪为主,以扎为辅。艺术风格上老干虬枝,清秀古雅。
川派:发源于四川成都。常用树种有瓶兰花、贴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银杏、梅、垂丝海棠、紫薇、扑地柏、金弹子等。典型造型为“三台五出”。这是一种对云雾多、日照少、树木徒长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造型特点为悬根露爪、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岭南派:常用树种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横枝、满天星等。由于岭南地处华南,树体高大,这就决定了其造型特点为大树型,传统技术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点,其艺术风格飘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树种为五针松、罗汉松、黑松、真柏、胡颓子等,造型特点不拘一格,自然式为主。微型盆景传统技法是金属丝缚扎,逐年细剪。在艺术风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畅,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特色的结果。各流派盆景艺术虽风格各异,但都强调意(境)、形(态)、精(神)三要素。在创作方法上都强调艺术夸张和强烈对比,构成虚实、动静、肥瘦、疏密、显隐等多种艺术变化,应物象形,形神兼备。虽一拳之谷,而能蕴千岩之秀,这就为我们创立中州盆景风格提供了构思基础。
从盆景艺术的纵向发展和各流派的横向发展看,都很着重表现诗情画意。正象一位盆景专家所说的那样:“盆景艺术不应该只是一种摆设,它也可以成为给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艺术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远,格调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诗情立意,取画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诗与画的结晶,既饱含诗情,又极富画意。而针对“诗情画意”而言,“诗”、“画”只是辅助手段,是为充分表现“情”和“意”服务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风格的还是“情”和“意”。因此,创立中州盆景风格,应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色上。
(一)历史特色:中州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与之相伴随,中州盆景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特色上讲,中州盆景应具有古老文雅的艺术风格,在制作盆景时应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处中原,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东部平原辽阔。全省面积的56%为平原、河谷、盆地,26%为山地,其余18%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明媚。制作山水盆景时,应突出河南山川平原并举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隽秀的山峦,又要有无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联想到中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湿热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自然特色,可制作一种独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现出中州大地上常见的那种旱地、水面、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自然气息浓厚,表现内容丰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观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壮、险、叠、广。
秀:南部的鸡公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有报晓峰,灵山寺等名胜,山下武胜关为古代中原南出湖广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疗养用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壮:中部的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中岳,其山势峻拔,雄伟壮观,山麓处多名胜古迹,有我国最早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宋代八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中外闻名的佛教古刹、中华武术史上少林派的发源地——少林寺。
险: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单面山形态,多悬崖峭壁,十分险要。
叠:南部大别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绵延数百里,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广:中州大地位于华北平原,广阔无垠,一泻千里。此处,山区还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阳盆地、林县盆地和沁阳盆地等。构成一幅宽广美丽的画面。
(三)资源特色:河南属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集亚热带植物和暖温带植物于中州之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以资源特色而论就构成了中州盆景丰富多彩的风格。例如:中州沙区平原的柽柳(三春柳)柔软多娇,俏丽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叶山楂)冠形优美,叶小枝密,分层排布,花果并茂;在山顶或绝壁上常有老干虬枝,沉静古雅的松、柏、榆、槐;由于风蚀或雨水冲刷,形成了悬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树桩;更有一些飘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苍劲挺拔的高大乔木;至于自然流畅、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屡见不鲜。
“取山川来掌上,携天地入壶中”。将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则数尺、小则寸余的盆盎内,概括、凝炼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品,以此作为中州盆景的风格,岂不美哉!
辽阔之中原,丰富之资源,使中州盆景极为丰富多采,加之勤劳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使得盆景这一“高等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相信经过继续加工提炼,盆景的制作将日臻完美,并逐渐形成中州盆景的独特风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
④ 对节白蜡栽培,用途,价值这些你知道吗
栽培要点
可用收获和扦插繁衍。收获于3-4月间,种子先用温汤浸种或用牛粪混种堆积催芽处置。扦插繁衍于3月间剪取先年细弱的萌芽枝条,办法与普通阔叶树种相反,成活率可达80-90%。
对节白蜡 喜暖和潮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生临时可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处养护,即便盛夏也不要遮光。生临时常常浇水,坚持盆土潮湿,防止干旱,勤向枝叶喷水,以添加空气湿度,使叶色光亮润泽,防止叶缘枯槁。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使植株生长旺盛。夏季在冷室内或室外避风朝阳处越冬,适当浇水,防止盆土干冻和积水,0℃左右可平安越冬。每一两年的春季换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美、含腐殖质丰厚、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 对节白蜡 萌生力强,生临时应随时抹去树干上多余的枝芽,常常打头,以坚持盆景的美观,并防止耗费过多的营养,避免枝条增粗。 对节白蜡 盆景的最佳欣赏期是新叶刚长出后,因而可在8月中旬将没纤老叶全部摘除,以促发新叶。摘叶前五六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新叶长出后再施一次液肥,当前增强水、肥管理。国庆节时期,其株形饱满,叶片粗大厚实、色泽浓绿光亮。夏季落叶后对植株停止一次整形,剪去病虫枝、穿插枝、细弱枝、平行穿插枝及其他影响树形的枝条,以使盆景愈加优美。
对节白蜡 的繁衍以扦插为主,一年四季都可停止,冬、春时节成活率最高。可选择形状优美的枝条作插穗,蘸生根粉后扦插于沙土中,易生根。移栽普通在夏季至早春萌芽前的休眠期停止,栽种前对树桩停止整形,剪去多余的枝条、根干,将伤口修平。关于失水严重的树桩应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后再种植,也可在生根剂(如生根粉基笑、维生素B12)溶液中浸泡一段工夫。先栽在疏松透气、不含太多营养的素沙土中“养坯”,以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并浇透水。当前坚持土壤潮湿而不积水,常常向枝干喷水,用50%至80%的遮阳网停止维护。正常状况下,到了春末夏初,树桩就会陆续发芽,到8月上旬即可去掉遮阳网,承受阳光的照射。
主要用处
1、优秀的用材树种。 对节白蜡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后果标明,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木材色泽米黄,花纹美观,纹理细致,材质坚实,刚性强,韧度大,变形小,不挠不裂,耐腐性强,其质量系数高达2500,且半风干树材或湿材即可加工着漆,是理想的高档家具资料。另与同属树种的木材比拟,很多木材力学目标均高于白蜡树,其硬度尤为突出。木材为初级用材,有光泽,富弹性,适合做初级家具。尤其是具有随采伐,随即加工,随即着漆等工艺特性。
2、理想的绿化树种。 对节白蜡 枝叶茂密,亭亭如华盖,是庭荫树和“四旁”绿化的好树种,亦可丛植或成片造林。幼时或萌蘖条具有棘刺,且萌芽性极强,为理搏察含想的绿篱或刺篱资料。将 对节白蜡 配置在公园、景色区、城区机关单位,不只具有美观秀丽,严肃典雅,绿茵盖的的巧妙效果,还具有遮荫好,色相好,抗烟尘,耐贫瘠,无污点的特点,深受广阔群众的喜欢。
3、良好的生态树种。 对节白蜡 树形优美,枝叶茂密,叶色苍翠,叶形粗大秀丽,病虫害少,顺应性强,在最低气温零下17.3℃,最高气温40.3℃范围内均无不良反映。 对节白蜡 萌蘖萌芽力很强,枝叶茂密,长势旺盛,掩盖空中效果好。根系兴旺,错综复杂,固土保水才能很强,是良好的水土坚持林和水源修养林树种。无论是提根露爪,还是大水大肥都可顺应。加以其树形优美,叶护生态均衡,生物多样性,调理生态均衡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珍贵的盆景树种。其树干古朴多姿,枝节短,叶片粗大而稀疏,萌生力强,耐修剪,枝条柔软,易于造型,是制造盆景的好资料。可依据树桩的形状制造成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双干式、悬崖式、临水式、丛林式等不同方式的盆景。生长多年的 对节白蜡 根部和树干虬曲苍劲,细弱多姿,可将其雕琢成山形、怪石形,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其树桩树蔸被发现为庸俗的树桩盆景素材,其复叶易构成契合要求的树冠,是制造盆景的下品。经施艺造型加工后,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令人沉醉,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用,熏陶了肉体情操。用 对节白蜡 制造的盆景,无论是半成品、成品都具有或庄严庄严,或刚毅坚毅,或衰老挺秀,或平阔怡情,或飘逸婆娑,或动姿飞扬的艺术效果。春秋冬季枝繁叶茂,情形融合,别具风韵,蔚为壮观;夏季落叶后曲干虬枝,风骨傲然,苍劲古朴,可谓“平面的画,无声的诗”。
以“活化石”著称 对节白蜡 作为首选欣赏性珍稀动物,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木犀白蜡,属稀有名贵树种,俗称“对节树”、“思亲树”,是世界景点、盆景、根雕家族中的极品,被誉为“楚天第一节”和“盆景之王”。自1986年初次在盆景展上呈现以来,延续在国际外各项大赛中取得大奖,被盆景界誉为“天下一绝”。于1989年在京全国第二界花卉博览会上,取得新种发现科技奖和盆景三等奖。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被评为动物类金奖。
学术价值
对节白蜡 属侧生花序组Sect、FraxinusD.伞花亚组SubsectSciadanthusCoss、etDur.据以往国外文献报道,本亚组仅有1个种和2个变种,其称号和散布如下:F.xunthoxyloides(Don)Dc.原产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及喜马拉雅山等;Var.dimorpha(Coss.etDur.)Wenz.产我国西藏及临近的阿富汗、印度、喜马拉雅山东南部,及远至非洲的西南部;Var.mosaCarr.仅产非洲西南部。在我国迄今未见标本和报道, 对节白蜡 在远距该亚组散布区湖北荆门市被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端重要的珍贵材料。
八大特点
(1)生长迟缓,寿命长,可达2000年左右。
(2)树形优美,错综复杂,衰老挺秀,欣赏价值极高。
(3)叶形粗大秀丽,叶色苍翠,树节稀疏且垂直对称,耐摘叶,耐修剪,极好造型。
(4)树质细腻结实,色泽乳白光亮,是根雕的最佳资料。
(5)树枝茂密,绿荫盖地,严肃典雅,污染空气,是公园、景色区、城区街道、行政机关、企业、院校和家庭小院最理想的绿化、丑化、污染树种。
(6)顺应性强。各种土壤、肥料、气候均顺应生长;高温零下20.3℃,低温42.3℃均无不良反映,因而在北方和南方都能正常生长。
(7)生命力强,萌生力旺,根发、枝插、收获均可成苗。
(8)管理复杂。抗烟尘、无净化、耐旱涝、病虫害少;无论是提根露爪,还是大水大肥,都顺应生长。
此外, 对节白蜡 古桩春花早,夏秋枝繁叶茂,夏季曲干虬枝、苍劲古朴。种养 对节白蜡 盆景,既可养心顺眼,熏陶情操,又可劳逸结合,中途夭折。 对节白蜡 因其本身优点和数量无限而更有极大的种养、珍藏价值。目前,觉醒了数万年的“活化石”正以楚楚动人的风姿步入21世纪国际营销市场。
盆景优点
①生长迅速成型快;
②枝条柔软好造型;
③节短枝密叶小;
④四季扦插繁衍快;
⑤种类珍贵。
阅读推荐: 对节白蜡 更适合新手练习栽培吗?
⑤ 西方赏石界论“赏石艺术与非艺术”
On Western stone appreciation—— of stone appreciation and non-art
文/马鸿斌
by Ma Hongbin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家在呼唤
【石种】对节白腊石 龟纹石
【规格】盆长150cm
【收藏】冯连生
众所周知,尽管“赏石”(也称观赏石、奇石、雅石等)的概念与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赏石”的概念与界定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而非人为加工制作的)岩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本文探讨的领域只局限在“大自然天然形成的岩石类的赏石”这个范围,未包括对矿物晶体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赏石界关于“赏石艺术与非艺术”的论述,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方赏石学术理论的研究现状,以便开阔视野,并期待在今后的东西方赏石理论比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美国主流赏石界的多元化观点:盆栽和水石是两种艺术相关联的艺术形式,赞成水石是一门艺术认为具有底座的赏石整体是艺术品;以对中国古典赏石的文化艺术关联的深入研究为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古典赏石以及底座进行研究受到日本人赏石观念的影响,间接承认观赏石是艺术。
中国观赏石.3
西方世界称中国古典赏石、中国文人石为“Spirit Stones of China”或者“Chinese Scholars Rocks”,而称呼现代奇石为“Rock”或“Enjoying Rock”。笔者认为,目前,美国主流赏石界对赏石文化与艺术方面的研究呈现多元化,主要分为以下四支:
水石是艺术,盆栽和水石是两种艺术相关联的艺术形式
根据2002年秋季出版的欧洲水石协会英文版《水石期刊》报道,2002年5月17日至19日,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植物园举办了一场盆栽与水石的专题研讨会,论坛的主题是盆栽和水石这两种艺术相关联的艺术形式。举办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更加深入的有关盆栽科学和水石艺术,以及相关艺术形式的历史与发展的各种资讯。美国国家植物园理事Thomas Elias博士、Petedel Tredici博士、Bill Valavanis先生、Robert D Mowry先生和Larry Ragel先生分别以《盆栽:西方的发现与传入》《Larz Andersen及其盆栽》《盆景介绍》《中国传统供石》和《美国加州景观石欣赏的发展》为题做了演讲。盆栽与水石历史学家Hideo Marushima先生讲述了盆栽与水石两种艺术形式。Arishige Mstsuura先生认为:“没有一件东西比得上自然的石头,但是有可以允许的人为加工的范围……水石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石头,美石(优美的石头)就是这些没有任何人为加工的石头。因此,我认为石头是可以使之成为水石的,除此之外,人为加工石头顶部或者加工太多而使石头成为了人造制品。在天然石头与人为加工石头两者之间,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石头。因此,我认为一些石头可以切割某一部分而且也应该切割和加工才更好看。”显然,美国部分赏石家认为水石是一门艺术。遗憾的是,对于水石是否是艺术品,他们没有做深入的论证。
中国观赏石.3
赏石整体是艺术品
1 996年开始,美国雕塑艺术家Richard Rosenblum的文人赏石收藏开始在纽约、波士顿、西雅图、苏黎世、柏林等欧美的大博物馆、美术馆巡回展出。1997年,他出版了研究专著《Worlds Within Worlds:The Richard Rosenblum Collec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Rocks》(《世界中的世界:理查德·罗森布鲁姆的中国传统供石收藏》笔者译,下同)。该书汇集了文物、历史、绘画、雕塑、地质诸方面的专家为本次展览所撰写的论文。该书被认为是代表了近期西方学界将赏石作为艺术,并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对赏石所做的研究。罗森布鲁姆认为,奇石底座是文化与自然的巧妙结合,“拿走底座,奇石还原为自然物体;把它放回座子上,它又从石头变成了艺术品。”罗森布鲁姆逝世后,他生前捐赠给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数方藏石,至今还在该博物馆亚洲馆展出,供游人参观。
对中国古典赏石的文化艺术关联的深入研究
根据丁文父著《中国古代赏石》(三联书店2002年9月版)“绪论”,他对中国古典赏石与现代西方世界赏石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有一种艺术”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悠久的绘画、雕塑、园林以及工艺历史,但又突显于西方的艺术学界并引起强烈的震撼,它就是“中国的古典赏石”。美国主流赏石界对中国古典赏石所进行的文化、历史、断代、分类、欣赏、雕刻、功能、地质诸方面的深入研究,不仅将中国古典赏石的认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对国际赏石界有关赏石与艺术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中国观赏石.3
美国赏石界关于中国古典赏石的文化艺术关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中的赏石”和赏石作为文化
根据丁文父“绪论”的介绍,1985年,美国纽约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中国古典赏石为题的展览。这次展览的副标题是关于“艺术中的赏石”(Rock in art),而非“作为艺术的赏石”(Rock as art)。美国美术史学者John Hay先生撰写的论文《Kernels of Energy, Bones of Earth》(《精神之魂 地球之骨》),代表了早期西方学界从文化内涵方面对中国古典赏石所做的研究,论述了赏石在园林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95年,John Hay先生发表了《The Culture of Rocks in China and Japan:Meaning and Context》(《中国和日本的石文化:内涵与联系》)一文,以东西方以及中国和日本不同的宗教体系为背景,通过比较,再次阐述了古典赏石的文化涵义。这一次的研究,作者径直把赏石作为文化现象(Rock as culture)。因此,可以说美国赏石家将“艺术中的赏石”和赏石作为文化。
二、具有暗示能力的艺术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现的现代艺术的意味
也有美国赏石家认为,赏石“具有暗示能力的艺术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现的现代艺术的意味”,比如:1997年,美国学者Claudia B rown在论文《Chinese Scholars Rocks and the Land of Immortals: Some In Sight from Painting》(《中国人文石及其永恒主题:绘画之我见》)中认为,虽然中国的赏石不全然是象征的,至少也是具有很强的暗示能力的艺术形式。
Robert D Mowry所撰写的《Chinese Scholars Rocks:An Overview》(《中国人文石概论》)文章认为,以灵璧石和英石为主的、供文人在室内欣赏的所谓文人石充满抽象的和表现的现代艺术的意味。
三、关于中国古典赏石“天成”与“人为”的关系研究
Jan Stuart在其论文《Where Chinese Art Stands:A History of Display Pedestal S for Rocks》(《中国艺术的底座:人文石陈列几座的历史》)中,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底座在赏石展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底座成为附属赏石而又独具一格的艺术品。艺术家Richard Rosenblum (1940-2000)在《An Artist Collects》(《艺术收藏》)中强调,赏石曾经雕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对于赏石“天成”与“人为”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把一直到Auguste Rodin仍在争论的艺术创作问题引申到中国古典赏石的评介中。
中国观赏石.3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古典赏石以及底座进行研究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古典赏石以及底座进行检测,恐怕是美国人最先的研究。比如:美国哈佛大学Eugene Farrell等人运用扫描电镜(SEM)、X光衍射法(XRD)、散能光谱电子微探分析(EMPA-EDS)以及傅立叶转换光谱(FT-IR)技术对中国古典赏石进行研究,证明有多种雕琢、打磨、涂色手段。但是,自然和人为作用的痕迹通常很难准确区分。Alan Jay Kaufman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还表明,灵璧石和英石的碳氧比率变动很大,比较而言,灵璧石可能有单一产地而英石可能是多源的。美国赏石界对中国的古典赏石进行技术研究,有助于鉴定人为和天成的赏石,以便于理解历史上的赏石文化和赏石艺术及其流变历程。
五、受到日本人赏石观念的影响,间接承认观赏石是艺术
根据美国赏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伦·沃克在《当代世界赏石概况》中的介绍,日本移民盆景大师Yuji Yoshimura与美国学者Vince Covello合著的《日本观赏石艺术》一书于1 984年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玩石的入门书籍,影响了西方人的赏石观念。可以认为,它影响了一些西方赏石家间接承认观赏石是艺术的观念。
英国、德国及其欧洲赏石界的观点
根据丁文父“绪论”的介绍,1995年,英国文物专家Paul Moss和Brian Harkins出版了《When Men and Mountains Meet:Chinese and Japan Spirit Rocks》(《人与景观的对话:中国赏石和日本赏石》)一书,该书著录了中国赏石和日本赏石各大约三十件以及其他三十余件与赏石相关的作品,并就赏石的形象、种类以及底座的样式和年代做了简要说明。美国赏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伦·沃克在《当代世界赏石概况》中介绍,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将两件体积庞大的中国文人石“作为中国艺术品收藏整体的组成部分”(见上海《环球赏石盆景》创刊号)。
根据《赏石文化》(总第7期)刊登的德国水石协会主席、欧洲赏石协会副主席Willi Benz (威廉·本茨)在所撰写的《水石——亚洲美石的艺术》中指出“在许多远东国家,这样作为艺术品具有很高的价值的石头具有不同的称谓。”德国赏石家指出:具有很高价值的石头可以作为艺术品。
意大利赏石家Marco Favero也指出:“在欧洲,石头当作水石来欣赏的主要是那些美丽的石头,除了很少的石头外,我还没有见到过任何有灵性的盆石。无论如何,在欧洲,我可以作证,对水石的痴迷令我感到疑惑。”
由于笔者掌握的资料的局限,也由于英国、德国和欧洲赏石界涉入赏石文化的时间还很短,他们对赏石是否是艺术的观点的论述,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是中国与世界接轨,还是世界与中国接轨
2006年5月3日,在云南昆明“第七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上举办了“国际赏石高峰论坛”。欧洲赏石联合会主席、国际赏石博物馆副主席、国际赏石收藏联合会副主席、德国赏石协会名誉顾问威廉·本茨先生在“论坛”上介绍了欧洲赏石文化的历史、分类以及艺术鉴赏等内容。他说,赏石文化在欧洲最大的困难有两点:一是欧洲没有赏石文化的背景,二是不懂中文。在欧洲,将赏石分为四类:景观类、象形类、抽象类和色彩类。欧洲人赏石受日本人的影响最大,他本人最喜欢景观类的赏石。他们后来了解到日本很多文化艺术(包括赏石文化)的根源在中国。笔者联想起1997年10月31日在上海“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及展览会”上举办的“赏石研讨会”,当时的欧洲赏石联合会副主席、德国赏石协会主席威廉·本茨先生也介绍了欧洲水石文化的情况,认为赏石在欧洲还是一门很年轻的艺术形式。令人遗憾的是,威廉·本茨先生在1997年10月的演讲和9年以后的2006年5月的演讲内容,除了承认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之外,两次演讲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赏石界在学术性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创新与突破。相比之下,北美洲赏石界似乎在赏石学术研究方面做得更深入。
中国观赏石.3
【名称】腾飞
【品名】附英德石榔榆盆景
【规格】树高45cm
【作者】薛平
目睹了目前日本赏石界“渐次开始出现衰退迹象”的状况,反观中国赏石界理论研究出现的空前活跃状况和中国赏石界取得的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佐藤观石先生发出了“果然我充分地领会中国是汉字之国、语言之国”和“在中国赏石的观赏态度实在是‘美学般的’且‘哲学般的’”的感慨。然而,笔者曾认为,就算在中国,相对于当代的主流文化而言,赏石文化是介于“主流文化”“亚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亚主流文化”或“准主流文化”。
笔者认为,赏石是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无可非议,然而“赏石是艺术”似乎没有完全得到认同。“赏石是否是艺术”,问题本身并不重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赏石家有着不同的回答。重要的是,我们对赏石文化的应有态度以及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日本赏石史上曾经出现的认为赏石不是艺术而不租给展览场地的做法以及“赏石非理论”态度或者将赏石视为一般文化行为等做法不应该在当代中国赏石界再重演,日本赏石界“渐次开始出现衰退迹象”也不应在当代中国赏石界发生。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赏石文化的发源地,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要盲目崇洋媚外,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侧重于科学性的矿物晶体类赏石文化而言,与世界接轨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对于侧重于审美艺术性的岩石类赏石文化而言,不是中国要与世界接轨,而是世界在与中国接轨!
东西方赏石文化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把21世纪中国赏石文化和世界赏石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高峰!
⑥ 菊花品种
菊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三,也是花种四君子之一,并且还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非常高。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菊花的诗词描写,可见,菊花从很早就受人喜爱。菊花经过人们长期的选择培育已经成为了非常名贵的观赏花卉,并且品种也随着培育的时间而越来越多。
菊花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差散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乱迟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中文学名:菊花
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别称: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哗庆李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春黄菊族
属:菊属
种:菊花
同义学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命名者及年代:Ramat.,1792.
英文名称:Florists Dendranthema
⑦ 著名的盆栽树有哪些
1.苏铁
又称铁树。苏铁科,苏铁属。常绿木本植物,树高约2米。树干圆柱形,粗壮,不分枝,有明显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痕。羽状叶着生于树干顶部,长0.7~2米。羽状裂片数可达100对以上,厚革质、条形、坚硬,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缘显著向下反卷,叶色深绿,有光泽。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状单生树干顶端,直立,小孢子叶扁平鳞状或盾形,螺旋状排列。雌花大孢子肉质羽状分裂,裂片12~18对,密生淡黄色茸毛。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各地有栽培。喜光,对烟害及空气污染的抵抗力强。宜植于沙质壤土,但略为黏质土壤也能适应,惟需排水良好,否则根部易受水湿影响而生长不良。华南、西南各省区多露地植于庭园,长江流域各地和华北多盆栽,但要补充铁质,如施矾肥水(硫酸亚铁肥水)或在盆内施放铁屑、铁钉等物。冬季在温室越冬。苏铁是亚热带植物,在原产地年年都能开花,但移至北方盆栽后,气候等条件不能满足生长发育要求,不易开花。同属种有:①台湾苏铁(C.taiwaniana),树高约3米。羽状叶长1.8米,羽状裂片90~144对,条形,薄革质,中部羽状裂片长,边缘不反卷,中脉两面隆起。叶柄两侧有刺。雄球花近圆柱形,大孢子叶密生黄褐色或锈色毛,成熟后脱落。产于台湾,广东、福建等地有栽培。②篦齿苏铁(C.pectinata),树高3米。羽叶长1.2~1.5米,叶柄两侧具疏刺,刺略向下弯。羽状裂片80~120对,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厚革质,坚硬,中部羽状裂片较长,边缘稍反曲,叶脉在两面隆起。雄球花锥状圆柱形,大孢子叶密被褐黄色茸毛。产于云南西南部,昆明有栽培,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也有分布。③华南苏铁(C.rumphii),树高4~8米,上有残存叶柄。羽叶长1~2米,近直展,上部拱弯,叶轴下部通常有短柄。羽状裂片50~80对,长披针状条形或条形,革质,绿色,有光泽。雄球花椭圆状长圆形;大孢子羽状分裂,被茸毛,后脱落。
2.南山茶
又称云南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大灌木至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棕褐色;叶椭圆状卵形,锯齿细尖,表面深绿而无光泽,网状脉显著,背面淡绿色。花2~3朵,直生于叶腋,无花柄,形大,径约20厘米。花色自淡红至深紫,花瓣15~20枚,内瓣倒卵形,外瓣阔倒卵形或圆形,缘常波状;萼片形大,内方数枚呈花瓣状。花期很长,在原产地早花种自12月下旬始开,晚花种能一直开到4月上旬。原产我国云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有栽培,北方各省多盆栽。喜侧方庇荫,耐寒性比山茶弱,喜温暖湿润气候,畏严寒酷暑。生长季适温18℃,越冬温度-5℃以上。如果气温降至0℃,则花蕾会受冻而逐渐枯落,但枝条抗寒力较强,可经受-12℃的低温而不死亡。空气相对湿度以60%~80%为理想。对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比山茶更为敏感,以pH5左右最佳,可在pH3~6的范围内正常生长。忌碱土,以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最好。南山茶是我国云南特产、并享有国际盛名的观花树种之一。生长缓慢,但寿命很长。花期较久,花芽大都着生于近枝梢部,花朵繁密似锦,极美艳,可谓一树万苞,妍丽可人。每年开花时节,如火烧云霞,花海一片。古人曾谓茶花有十绝:花美,寿长,气魄大,肤雅,姿美,根奇,叶茂,性坚,颜荣,宜赏。为园林绿化用珍贵树种。
3.罗浮
又称金橘。芸香科,金柑属。常绿灌木,树高3米,通常无刺,多分枝。叶互生,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革质,全缘或具不显细齿;叶柄具极狭翅,顶端有关节。花小,萼、瓣各5,1~3朵腋生,白色有芳香。果椭圆球形,长约3~5厘米,金黄色。原产我国南部,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常温室盆栽观赏,为我国民间新春佳节的贺岁佳品。
4.佛手
芸香科,柑橘属。枸橼变种,常绿小乔木或小灌木。为著名的叶、花、果兼赏型南方园林树种,多作园景树或盆栽应用。地栽树高可达1.5米、蓬径2米,盆栽多1米左右、蓬径0.4米。叶革质,墨绿,有光质。花序圆锥状或腋生花束,花朵洁白,成簇开放,香气袭人。春花以单性花居多,形体细长,顶端尖锐,因子房发育不良不能结果,但可采摘晒干泡茶或作药用。夏秋季以两性花为主,形体短壮,尖端圆钝,坐果率较高。果实幼时青绿色,成熟后色泽橙黄,有奇香,在树上挂果时间可长达3~4个月之久。春果一般在夏末成熟,顶端分裂如手指,呈伸指形,俗称“开佛手”;夏果在秋冬成熟,一般为握拳状,称为“闭佛手”。古代乡土诗人雪樵赞曰:“苍烟罨丘壑,绿橘种百手;黄柑大佳丽,伸指或握拳;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涎。”佛手除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外,全株皆能入药,营养保健功能亦非常显著,在国内外市场十分抢手。可在南方适宜地区结合园林树种的选择、应用,大力推广,以增效益。浙江金华是佛手经济栽培的主要产地,有“佛手之乡”的美誉。生长期适温20℃,安全越冬温度5~15℃,长期低于0℃即显冻害。佛手菌根数量较多,易腐烂,断根后不易恢复。
5.澳洲鸭脚木
又称昆士兰伞树、放射叶鹅掌柴。五加科,伞树属。常绿乔木,株高可达30米以上。掌状复叶,似伞状。幼树有小叶3~5枚,成年植株7~16枚,叶长椭圆形,革质,叶缘偶有锯齿,绿色。花序长达1~1.5米,紫红色。原产地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较耐阴,怕强光暴晒。生长季适温20~25℃,越冬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受冻落叶。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澳洲鸭脚木株形硕大,叶态清丽,为大型室内盆栽观叶树种。配置于门庭两侧和厅堂中央,轻快柔和,舒展自如。摆放楼梯或屋角,春色盎然,生机蓬勃。常见变种有:①斑叶海湾鸭脚木(var.variegata),叶片深绿色,有不规则乳白色斑纹。②短柄伞树(var.compacta),植株矮性,叶片、叶柄均小而短,适合盆栽观赏。
6.斑叶橡皮树
又称印度橡皮树、斑叶印度榕。桑科,榕树属。常绿大乔木,株高20~25米。主干粗壮,分枝力强。茎干上有大量气生根,褐绿色。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肥厚、革质,叶面深绿色,镶嵌乳黄色和灰绿色的不规则条纹。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喜温暖多湿、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环境。生长季适温16~21℃,越冬温度不低于5℃,否则易受冻害。土壤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宜。斑叶橡皮树叶大色美,是常用的大型耐阴观叶树种,盆栽陈设宾馆大堂和家庭居室的极佳材料。南方常配置建筑物前、花坛中心和道路两侧,是效果很好的景观树。常见的观赏变种和栽培品种有:①狭叶白斑橡皮树(cv.Doescheri),叶片较狭,叶面绿色,镶嵌乳白色和黄色不规则条纹。②金边橡皮树(var.auero-marginata),叶面淡绿色,叶缘为淡黄色。③红叶橡皮树(cv.Rubra),新叶淡红色,叶缘红色。④红缅树(cv.Decora),叶片宽,深绿色,有光泽。
7.花叶垂榕
又称花叶垂枝格。桑科,格树属。垂榕的栽培品种,常绿灌木。株高1~2米,分枝较多,小枝柔软下垂。叶片互生,密集,革质倒卵形,淡绿色,叶脉及叶缘具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喜温暖、湿润和散射光的环境。生长季适温20~25℃,越冬温度不低于5℃,否则叶片易受冻大量脱落。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斑叶垂榕树形优美,叶片绮丽,耐阴性好,是目前室内装饰十分流行的盆栽观叶树种。适用于宾馆、车站、空港、商厦的厅堂绿饰,雍容华贵。用于点缀家庭客厅、书房,清新悦目。栽培品种有:①斑叶垂榕(cv.Variegata),叶片绿色,叶面镶嵌不规则乳黄色斑缘。②爪哇垂榕(cv.Exotica),叶片长,亮绿色,边缘呈波状,叶尖呈螺旋状。还有星光(cv.Starlight)、金皇(cv.Golden King),以及矮生种微金(cv.MiniGold)和微星(cv.MiniStar)。
8.帝王葵
又称伐诃纳葵。棕榈科,帝王葵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株高6~8米。茎干单生,棕色。叶大,长1.5~3.5米、宽70~90厘米,羽状不分裂,叶面鲜绿色,背面银色,有微柔毛,羽状脉明显,边缘具浅缺刻,叶柄基部具纤维状叶鞘。肉穗花序,长50厘米,有3~4分枝。原产南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喜高温潮湿和阳光充足环境。怕强光暴晒,较耐阴。不耐寒,生长季适温25~30℃,越冬温度不低于15℃,低于8℃时叶片易受冻变黄。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帝王葵属大型观叶植物。叶片巨大、壮丽,叶缘不分裂,形似硕大的羽毛扇,在棕榈科植物、甚至在观叶植物中不多见。盆栽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厅堂摆放,色翠姿美,气派非凡。小型盆栽可点缀居室、客厅、书房,翠叶绿羽生机蓬勃。在南方,配置在公园、风景区内或布置大型建筑物两旁,其庞大的体姿,十分引人注目。
9.鱼尾葵
棕榈科,鱼尾葵属。常绿乔木,树高达20米。叶二回羽状全裂,每侧羽片14~20枚,中部较长,下垂。裂片厚革质,酷似鱼鳍,端延长成长尾,近对生。叶轴及羽片轴均被棕褐色毛及鳞秕,叶柄长1.5~3米。叶鞘巨大,长圆筒形,抱茎,长约1米。原产中国南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低海拔林中,耐阴,喜湿润酸性土。为本属中最耐寒种,能耐-5℃左右短暂低温。树形美丽,叶型奇特,为良好的盆栽绿化树种,陈设厅堂,绿叶婆娑,如游鱼在即,同属乔木型种董棕(C.obtusa),产印度和泰国北部及我国西双版纳,原产地分布至海拔100米高山,能耐-4℃低温。灌木型种肯氏鱼尾葵(C.cumingii)、短穗鱼尾葵(C.mitis)等较不耐寒。
10.散尾葵
棕榈科,散尾葵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状,株高5~8米,基部多分枝,丛生。茎黄绿色,叶痕明显、似竹节。叶羽状复叶,平滑细长,叶柄尾部稍弯曲,羽状小叶线形,浅绿色。果实紫黑色。原产马达加斯加岛。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强光暴晒。生长季适温20~25℃,越冬温度不低于10℃。适生腐殖质丰富、疏松的沙质壤土。散尾葵株形优美,兼富竹的风韵和热带情调,又有耐阴和管理方便的特点,是应用广泛的优良观叶树种。盆栽布置居室小型空间,清幽淡雅。绿饰宾馆、商厦、车站等公共场所,典雅豪华。在南方与其他高大棕榈类景观树配置,优美雅致。切叶作插花素材,应用广泛。同属观赏种有卡巴达葵(C.cabadae),株高10米,茎干细长,基部膨大,叶片交互排列,小叶细长、亮绿色,果实小,红色。
11.棕竹
棕榈科,棕竹属。常绿丛生灌木,树高约2米,茎干圆柱形,有节。叶掌状深裂,裂片4~10枚、叶脉疏显,叶色翠绿,条形叶柄长10~20厘米。变种有斑叶棕竹(var.variegata),叶片具有金黄色条斑,异常美丽。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阴,怕强光暴晒。不耐寒,生长季适温13~18℃,越冬温度不低于5℃。适生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棕竹叶形优美,挺拔潇洒,四季常绿,盆栽观赏作室内绿化装饰,尤适于大型会场台侧或作背景用,风采典雅,格调清丽。同属种:①矮棕竹(R.humilis),植株稍矮小,叶掌状深裂,裂片7~20枚,淡绿色,较柔软。②粗棕竹(R,robusta),植株矮小,叶掌状4深裂,裂片披针形。③细叶棕竹(R.gracilis),株高1米,叶片掌状深裂,裂片数2~4枚,长条状,具切状齿缺。尤适于小型室内空间的盆栽绿饰。
12.袖珍椰子
又称矮生椰子。棕榈科,玲珑椰子属。多年生常绿小灌木,株高1~3米。茎干细长,直立单生,深绿色,具不规则环纹。羽状复叶着生于枝顶,小叶20~40枚,裂片披针形,深绿色有光泽。雌雄异株,肉穗花序直立有分枝,花小,鲜橙红色。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强光直射。耐干旱,不耐寒。生长季适温18~24°C,越冬温度不低于10°C。适生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袖珍椰子叶色翠绿光亮,树姿扶疏俊美,盆栽点缀楼梯转角处或卧室,活泼轻盈,生机蓬勃。如用于宾馆大堂或会场列植布置,景观繁盛。常见同属种:①禾叶椰子(C.seifrizii),小型种,具匍匐茎,茎秆丛生状;羽状复叶,裂片长而窄,淡绿色。②匍匐椰子(C.stolonifera),小型种,株高2米,具匍匐茎,茎干呈攀援状,形似藤条;叶宽阔,先端二裂,形似鱼尾状。③美丽袖珍椰子(C.elegans cv.Bella),植株矮,茎干生长慢,羽状复叶,裂片宽,深绿色。④玲珑椰子(C.metallica),是棕榈科中最小的种类,株高不足1米,叶宽阔,先端二裂,似鱼尾状。
13.加那利常春藤
又称爱尔兰常春藤。阿尔及利亚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多年生常绿藤木。株高7~10米,茎枝柔嫩,茎节处常长气生根,成年茎呈半木质化。幼叶卵形,成年叶卵状披针形,全缘或掌状3~7浅裂,革质,基部心形。叶片全绿色,茎枝及叶柄为红褐色。原产加那利群岛。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寒,怕强光暴晒。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长季适温15~22℃,越冬温度10~15℃,能耐短暂-3℃低温。加那利常春藤枝蔓飘逸,叶片素雅,适于盆栽悬垂欣赏,是绿饰家庭居室、阳台、窗台和花架的理想材料,也可布置宾馆、商厦、车站的门庭、立柱和墙面,景观舒展自然。其栽培品种斑叶加那利常春藤(cv.Variegata),叶面深绿色,叶缘淡黄白色,中脉鲜绿色至灰绿色,有蓝绿色斑块。同属种:波斯常春藤(H.colchica),常绿藤木,叶卵形或心脏形,径8~18厘米。其栽培品种:齿叶常春藤(cv.Dentato),具软齿状叶片;斑纹齿叶常春藤(cv.Dendato Variegata),叶面上具深绿色、灰绿色和乳白色斑纹,是常春藤属中叶片最大的品种。
14.斑叶薜荔
又称雪荔、花叶木莲。桑科,榕树属。蔓性常绿植物,茎蔓长约1米,节间易长气生根。卵形叶宜生,深绿色,革质。叶缘有不规则的圆弧形缺刻,镶嵌乳白色斑纹。原产中国和日本。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强,耐水湿,耐干旱。喜富含有机质、疏松的沙质壤土。生长季适温20~25℃,越冬温度不低于5℃,能耐短时间-7℃低温。低温受冻后,叶片脱落。栽培品种:锦荔(F.sagittata cv.Variegata),蔓性常绿植物,初生枝蔓直立,发育成熟后下垂,单叶互生,披针形,全缘波状,叶面起波皱,浅灰绿色,叶缘具乳白色镶边。常野生在岩石、树桩或墙根的阴湿处。斑叶薜荔株形小巧玲珑,叶色清新悦目,立柱或悬垂盆栽,观赏效果俱佳,适书房、茶几、案头摆设,清幽典雅。成片栽植作为室内花园的地被植物,景观效果新奇。美国有将斑叶薜荔制作成大型动物绿雕。
15.变叶木
又称洒金榕。大戟科,变叶木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大小、形状变化较大,颜色有黄、红、粉、绿、橙、紫红和褐色。叶质厚而光滑,具叶柄,聚生于顶部。总状花序,花单性,不明显,雄花白色,雌花绿色。原产印度尼西亚及太平洋岛屿。喜高温、多湿和强光照射。夏季适30℃以上高温,越冬温度不低于15℃,否则易遭冻害落叶。喜肥沃、保水性较好的壤土。变叶木叶形千变万化,叶色丰富多彩,栽培品种繁多,是观叶植物中叶形和叶色、叶斑变化最诱人的种类,有“观叶胜观花”之效,是室内环境中十分理想的盆栽绿饰树种。切叶是极好的花环、花篮和插花的陪衬材料。根据叶形变化,栽培变型有:阔叶变叶木(f.platyphyllum),戟叶变叶木(f.lobatum),长叶变叶木(f.ambiguum),螺旋叶变叶木(f.crispum),细叶变叶木(f.taeniosum)和飞叶变叶木(f.appendiculatum)等。
16.金边胡颓子
又称金边麦婆拉。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胡颓子变种,常绿灌木。株高4米,有棘刺。小枝开展,被锈褐色鳞片。叶互生,草质,椭圆形至长圆形,叶面绿色,背面银白色,叶缘具不规则黄色斑纹,叶柄粗壮。花银白色。果实椭圆形,成熟时红色。原产中国和日本,喜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既耐寒,又耐高温酷暑;既耐阴,又不怕阳光暴晒。耐干旱,怕水涝。生长季适温20~25℃,越冬温度不低于-5℃,能耐短时-10℃低温。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金边胡颓子枝条交错,叶色亮丽,盆栽点缀居室、厅堂或公共场所,美艳绝伦。室外配置庭院或缀饰山石、池畔和建筑物,层次分明,感触清新,是南方城市园林、风景区重要的色叶类常绿灌木。老桩可制作盆景,是观叶、观果的精品。常见变种有:①金心胡颓子(var.fredericii),叶狭小,中央淡黄色,叶缘深绿色。②玉边胡颓子(var.variegata),叶缘黄白色,中央部绿色。③圆叶胡颓子(var.simonii),叶片大,椭圆形,背部白色。
17.花叶木薯
又称斑叶木薯。大戟科,木薯属。木薯的变种,直立灌木,株高1.5~2米。块根肉质,长形。掌状叶3~7深裂,裂口几达基部,裂片披针形,全缘,叶面绿色,中央有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叶柄红色。原产热带美洲。喜温暖和充足阳光,耐半阴,不耐寒,怕霜冻。生长季适温25~30℃,越冬温度不低于15℃。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花叶木薯,掌状裂叶,色彩鲜艳,妩媚动人。盆栽点缀阳台、窗台和小庭园,倩景娇艳。大型盆栽美饰宾馆、商厦、车站等公共场所,气氛喜庆欢乐,令人流连忘返。南方室外配置亭阁、池畔、山石等处,景观惬意非凡。常见同属种:盾叶木薯(M.peltata),叶片盾状,全缘,叶面灰绿色,叶脉凸出明显,粉红色。
18.孔雀木
又称手树。五加科,假楤木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株高可达8米,茎、叶柄紫红色有乳白色斑纹。掌状复叶互生,小叶7~11枚,革质,线形,形似指状,叶缘有粗锯齿,中脉明显,叶面光滑,暗绿色。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群岛。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喜光,但不耐强光直射。生长季适温18~20℃,越冬温度不低于10℃,成年植株能耐5℃低温。空气湿度保持40%左右,叶片生长特别茂盛。适生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孔雀木树形优美,叶形雅致,为名贵、稀有的观叶植物。幼苗适合盆栽观赏,常用于居室、厅堂和宾馆布置。成年植株,在南方配置庭院,与水池、小品、堆石等组景,潇洒自然。也可用于公园、风景区作园景树。常见同属种和品种有:①宽叶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Castor),掌状复叶,小叶3~5枚,较宽阔。②斑叶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Variegata),掌状复叶,小叶深绿色,有黄白色斑纹。③狭叶孔雀木(D.veitchii),灌木,叶窄长,灰绿色,小叶周边深红色,中肋粉红色;变种细叶孔雀木(D.veitchii war.gracillima),小叶狭窄,中脉白色。
盆景树是盆栽树微型应用的一朵奇葩。盆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艺术处理和园林加工,藉方寸之器,集中、典型地表现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以景抒情,挥就深远的山水画轴,追求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以自然植物为主要材料的盆景,具有天然的神韵和生命的特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的典范,是一种活的艺术品。
盆景创始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即出现观赏植物的栽培及模仿山林的造园。据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公元25—220年)墓壁画上即有盆栽花卉的图形。陕西乾陵唐章怀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中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表明盆景栽培在初唐已基本形成。宋代(960—1279年)绘画艺术的空前发展,促进了盆景技艺的提高,造型已较完美,并已形成山水盆景和树木盆景两大类别。中国盆景在南宋时期传到日本,20世纪初又由日本传到西方,今天已成为世界性的树木栽培艺术。近20年来,中国盆景先后参加了在法国、日本、美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荷兰、丹麦、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新加坡等国及港、澳地区举办的展览,中国盆景工作者多次应邀出席国际性的盆景学术会议,并在国外作示范表演。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对世界盆景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盆景的对外出口在逐年上升,国内各地的盆景园每年都接待众多的国际游客,对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1年中国花丼盆景协会成立,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成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盆景的普及与提高,许多城市都建有专类的盆景园。江苏省农林厅已建立若干省级盆景示范基地,盆景爱好者的个人收藏园也愈见增多,盆景的商品生产得以发展,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中国盆景,依照其创作材料、表现对象及造型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以及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挂壁盆景和异型盆景等衍生的类型。
树木盆景以木本树种为主要材料,通过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器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山林。树木盆景的造型,可分直干、斜干、卧干、曲干、双干、多干、垂枝、藤蔓、丛林、连根、提根、临水、附石、贴木、枯峰、悬崖等样式。山水盆景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选和工艺加工,布置于浅口水盆中,表现自然界的山水景象。山水盆景的造型,主要有孤峰、双峰、群峰、偏置、散置、开合、悬崖、峡谷等式样。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材料,在盆器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观。水旱盆景的造型,常见的有水畔、溪涧、江湖、岛屿等样式。花草盆景以草本花丼为主要材料,配石造景。微型盆景以体量来定义,指树高或盆长在10厘米以下。挂壁盆景是垂直悬挂在墙上的直立置景形式。异型盆景,则是在特殊的器皿里对植物进行造型加工。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遐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盆景创作的重要原则,贵在源于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超越自然、就里再现自然景观。
盆景创作,必须按照自然材料的特点,因材处理、因势利导,确定如何造型和表现主题,使作品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首先,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清”,采取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体突出;“繁中求简”,抓住景物特点,使立意更加集中和典型。再是,布局要“虚实相生”,使观者能有自由想象的天地;“动静相衬”,使作品显出生气与度势。盆景艺术,太平则没有趣味,太奇又失去自然。应通过高低、起伏、疏密、开合等变化,表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各部之间顾盼呼应,有机结合,以传达人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盆中景物不可一目了然,而应露中有藏,利于意境的创造,引发观者的深思。
盆景要在些微之中表现出若大的境界,必须遵循透视法则。景物的体量、尺度应比例恰当,合乎自然情理,才能体现小中见大的观赏效果。盆景艺术,不仅要逼真地反映出自然景物的形貌,而且更要表现景物生动而鲜明的神态和独具匠心的个性,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才能耐人寻味,百看不厌。作品的命名,可以扩大和延伸作品所能表达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作品主题,提高欣赏价值。
造型优美的盆景,必须选配大小适中、深浅恰当、款式相配、色彩谐调、质地相宜的盆器,才能成为完美的盆景艺术品。树木盆景多采用紫砂盆和釉陶盆,大型的也常用石盆。盆的底部均有出水孔,以利排水。盆土的配制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来选用,不同盆景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都需要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基质,以利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盆景树种的选择,一般以盘根错节、叶小枝密、姿态优美、色彩亮丽者为佳,若有花果、具芳香,则更为上乘。同时,要求具有萌芽性、成枝力强,耐修剪,易造型,寿命长等生物学特性。目前我国使用的树木盆景材料约有100~200种之多,通常可分为:①松柏类:五针松、黑松、黄山松、圆柏、刺柏、罗汉松、紫杉、澳洲紫杉等。②杂木类:榔榆、黄杨、雀梅、九里香、朴树、福建茶等。③叶木类:三角枫、鸡爪槭、银杏等。④花木类: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梅花、蜡梅、杜鹃等。⑤果木类:果石榴、火棘、金弹子、老鸦柿、佛手等。⑥藤木类:山葡萄、紫藤、凌霄、常春
⑧ 野草一文,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盆花象征了啥,野草象征了什么赞美的是
- 在《野草》一文中,作者鲁迅通过盆花和野草的对比来表达了不同人生的命运和价值观,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具体来说:
盆花在文章中被象征为“精致、优美、被人喜爱、人为培养”的形象。它们被放置在盆中,汲取着阳光和营养,花开时被人赞美和欣赏。因此,盆花象征着精英阶层,比如官场、商场、学术界等赢家们。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灌溉,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赞美。
而野草则被象征为“平凡、朴素、不被人重视、自然生长”等形象。它们生长在路边、墙角、荒地上,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虽然没有盆花那样的美丽和优雅,但却有自然和陆世坚强的生命力。因此,野草象征着社会底层、边缘人群,以及那些不被社会看重但依然坚旦悉答强生存的个体。他们在社会上往往默默无闻,但却有着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力量。
整个文中并没有赞美模慧或贬低某一方,而是通过盆花和野草的对比,表达了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每个个体的内在价值。
⑨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是盆景艺术高层次的学术社团,是遵循并执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盆景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中心。
第二条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旨在调动中国盆景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从事盆景艺术创新和理论研究,使盆景艺术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力争中国逐步成为一流的盆景艺术大国。
第三条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任务是:
1、为实现“更新观念,把握机遇,继往开来,努力创新,创立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术”。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努力实现盆景艺术研究与发展方向规定的奋斗目标。
3、研究盆景艺术发展史,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建立中国盆景艺术理论体系。
4、进一步研究盆景美学和画论,用以指导盆景艺术创作。
5、吸收和推广现代科技新成果,运用于盆景造型和培育。
6、调查并开发盆景资源。
7、筹办国内外盆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国内外盆景艺术团体和爱好者的友好往来。
8、研究国内外盆景发展趋势,改革与促进我国盆景艺术发展。
9、研究和促进我国盆景商品化生产。
10、发展盆景教育事业,培养盆景艺术人才。
第二章 会员
第四条 凡承认本会章程,参加本会活动,品行端正,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均可申请为本会会员。
1、在全国性盆景展览中获得优异成绩者。
2、出版或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盆景艺术论文者。
3、盆景界公认的地方流派、风格的代表人物。
4、擅长组织领导工作,并在促进盆景事业发展中有贡献者。
入会需由本人申请,两名会员介绍。按规定填写申请表并附论文集作品照片3~5份,经监察组审查,参加基层组活动,经半年至一年考察,符合条件后方可批准成为本会会员。
第五条 会员的权利、义务
1、权利:在本会内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有参加本会组织的一切活动权;有退会自由,但必须按规定办清一切手续后方可退会。
2、义务 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计划,完成本会赋予的工作任务,交纳会费,参加活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团结合作,不谋私利,并经常向本会反映有关情况。
第三章 组织
第六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责是:
一、讨论决定本会工作方针、任务、规划
二、审议批准理事会工作报告
三、修改通过本会章程
四、选举新理事会
第七条 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根据本会章程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贯彻全会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制定工作规划、计划和各项规定。
三、领导各项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四、筹备下届会员代表大会。
第八条 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职权。
理事会选举会长1人,副会长若干人,(其中1名常务副会长),秘书长1人,(副秘书由秘书长选聘),监察组成员若干人,聘请名誉会长若干人,顾问若干人,特邀理事若干人。
正副会长,在常务理事会统一领导下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常务理事会下设若干专业研究委员会:即树木盆景艺术研究委员会,山水盆景艺术研究委员会,盆景艺术综合研究委员会,盆景盆与架研究委员会,国际盆景事务委员会。
秘书处下设科研、宣教、开发、组织四个职能部。
各专业研究委员会负责人由副会长兼任。秘书处各职能部负责人由秘书长聘任报常务理事会批准。
第九条 各地方协会,为本会业务分支机构,与本会为业务指导关系。一律为本会的“团体会员单位”。
第十条 理事会有权授予盆景艺术创新研究有重大贡献者荣誉称号及奖励研究成绩优异者。
第四章 制度
第十一条协会理事会每5年换届改选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理事会每二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各研究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秘书处各职能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各种会议可视情况延期或提前举行。
第十二条研究工作实行“目标计划负责制”根据盆景艺术发展方向所定的奋斗目标,制订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选题实行“指定”与“自选”相结合。
第十三条建立监察制度,成立“监察组”负责对会员及各级领导进行定期考查,对要求入会者进行审核,提出评语及处理意见。并对协会经济收支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实行经济民主,由监察负责协会的一切经济收支的审查。
第五章 纪律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廉洁奉公,反对以权谋私。
第十六条以法治会,在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一切活动。严格遵守本会章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第十七条实行民主管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凡以协会名义活动必须经会长批准,重大问题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第六章 经费
第十八条本会经费主要来源是协会各项事业活动和咨询服务,会员交纳的会费,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资助。
第七章 章程修改和终止程序
第十九条本章程修改在每次理事会换届改选时进行,或有三分之二理事提出意见,以及上级指示始得修改,修改时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条本章程终止程序为,根据三分之二理事或三分之二会员提出意见,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再经上级批准,即行终止。
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⑩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主要职责
1、为实现“更新观念,把握机遇,继往开来, 努力创新,创立既有民族特色,回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答术”。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努力实现盆景艺术研究与发展方向规定的奋斗目标。
3、研究盆景艺术发展史,总结经验, 进行理论探索,建立中国盆景艺术理论体系。
4、进一步研究盆景美学和画论,用以指导盆景艺术创作。
5、吸收和推广现代科技新成果,运用于盆景造型和培育。
6、调查并开发盆景资源。
7、筹办国内外盆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 发展国内外盆景艺术团体和爱好者的友好往来。
8、研究国内外盆景发展趋势,改革与促进我国盆景艺术发展。
9、研究和促进我国盆景商品化生产。
10、发展盆景教育事业,培养盆景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