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盆景
❶ 常见优良攀援类庭荫树种有哪几类
1.紫藤(Wisteria sinensis)
蝶形花科,紫藤属。落叶大藤木,小枝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对生,7~13枚,卵形或长圆形。幼叶两面密被平伏柔毛,老叶近无毛。花序长15~30厘米,花冠紫色或蓝堇色。荚果具喙,密被黄色柔毛,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有银藤(Alba)和香花紫藤(Jako)两个品种,前者花白色,后者花极香。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甘肃及四川。喜光,耐干旱,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萌蘖性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抗性强。紫藤干基钩连缠绕,先叶开花,紫花烂漫,是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最华美的藤木之一,多用以攀援亭廊、棚架,整形装饰,十分美观。也可攀援门廊和拱形建筑,构成围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用紫藤攀援枯干朽木形成“枯木逢春”等园林景观。在工矿企业,可用其攀援漏空柱架,垂直绿化景观效果极佳。同属种有:①多花紫藤(W.floribunda),又名丰花紫藤,小叶13~19片,卵状椭圆形,秋季转黄。花序长约30~45厘米,花冠紫或蓝紫色,芳香,与叶同放。②美丽紫藤(W.formosa),为日本紫藤与中国紫藤的杂交种,许多性状介于两者之间,浓香,先叶开花,小叶7~13枚。③白花紫藤(W.venusta)成熟叶两面均有毛,小叶9~13枚,卵状长椭圆形。花白色,种荚有毛。
2.凌霄
紫葳科,凌霄属。又名紫葳。落叶大藤木,长达10米,树皮灰褐色,呈细条状纵裂。小枝紫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两面光滑无毛。花较大,呈疏松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冠外橙红内鲜红色,萼长约花冠管之半,5深裂几达中部,裂片三角形,渐尖。花期7~8月。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北一带。喜阳,也略耐阴。喜温暖湿润及排水良好之处,耐寒性一般。凌霄花大色艳,花期甚长,为庭园中攀援廊架、营造庭荫的良好绿化材料。藉以气根攀附枯树、假山、墙垣也甚美丽。另可作桩景。同属种:美国凌霄(C.radicans),小叶9~11枚,卵状长圆形,背面脉间有毛,花冠细长,漏斗形,深橙红色,筒部为萼长的3倍,花期7~10月,原产北美,耐寒性较凌霄为强。
3.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属。半常绿藤木,茎皮条状剥落,枝中空,幼枝暗红色,密被黄色糙毛及腺毛,下部常无毛。叶卵形,幼叶两面被毛,成叶表面毛脱落。双花单生叶腋,苞片叶状,花冠白色、后变黄,外被柔毛和腺毛。花期4~6月。产于辽宁以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适应性强,耐寒,耐旱,根系发达,萌蘖力强。金银花藤蔓缭绕,冬叶微红,花先白后黄,富含清香,适于篱墙栏杆、门架、花廊配植;在假山和岩坡隙缝间点缀一二,更为别致;因其枝条细软,还可扎成各种形状。老枝可作盆景栽培。变种有:黄脉金银花(var.aureo-reticulata),叶有黄色网脉;红金银花(var.chinensis),花冠表面带红色,叶片边缘或背面脉上具短柔毛;紫脉金银花(var.repens),花脉带紫色,花为白色或青白紫彩色。
4.木香
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攀援灌木,高达6米。枝细长绿色,光滑而少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枚,罕7枚,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表面暗绿而有光泽,背面中肋常微有柔毛。托叶线形,与叶柄离生,早落。萼片全缘,花梗细长;花常为白色,芳香,3~15朵排成伞形花序,花期4~5月。果近球形,红色,萼片脱落。原产我国西南部,久经栽培,是著名观赏花木。性喜阳光,耐寒性不强,北方须选背风向阳处栽植。木香生长迅速,管理简单,开花繁茂而芳香,花后略行修剪即可。在我国长江流域各地普遍栽作棚架、花篱材料。变种有:重瓣白木香(var.abla-plena),花白色,重瓣,香味浓烈,常为3小叶,应用最广;重瓣黄木香(var.lutea),花淡黄色,重瓣,香味甚淡,常为5小叶。变型有:单瓣黄木香(f.lutescens),花黄色,重瓣罕见。同属种:大花白木香(R.fortuneana),可能是木香与金樱子(R.laevigata)的杂种,藤木,小叶3~5枚,有光泽;花单生,大形、重瓣、白色,香味极淡,花梗有刚毛。
5.葡萄
葡萄科,葡萄属。落叶藤木,长达30米。树皮红褐色,条状剥落。幼枝有毛或无毛。卷须分枝,间歇性着生。单叶掌状裂,近圆形,3~5裂,基部心形,背面有短柔毛,叶柄长。花期5~6月,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大而长。果期8~9月,浆果椭球形或圆球形,有白粉。原产亚洲西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尤以长江流域以北栽培较多。喜光,喜干燥及夏季高温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需一定低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湿度适宜的微酸性至微碱性沙质或砾质壤土生长最好。深根性,耐干旱,一般怕涝。生长快,对二氧化硫稍有抗性。葡萄翠叶满架,硕果晶莹,常用于棚架、门廊绿化;是观赏结合品果的优良藤本庭荫树种,观赏价值亦高。
6.光叶蔷薇
蔷薇科,蔷薇属。半常绿灌木,有细长平卧之枝,散生硬钩刺。小叶7~9,广卵形至倒卵形,表面暗绿,两面无毛,有光泽。花白色,单瓣,芳香,数朵成圆锥状伞房花序。花期7~9月。产于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日本、朝鲜也有分布,是地面覆盖的好材料,又是杂交育种的原始材料。本种1893年传入美国,后与杂种香水月季等杂交,育成若干杂种光叶蔷薇品种(Hybrid wichuraianas),均为藤木,叶近常绿而有光泽,花小,多为单瓣,有各种色彩,能连续开花,抗性特强,如花旗藤(American pillar),开玫瑰粉色而具白心的大型单瓣花,生长健壮,花大而繁茂,是布置花架、花门、花柱的好材料。
7.光叶子花
又称光三角花、九重葛。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常绿攀援灌木,有枝刺,枝、叶无毛或稍有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叶状苞片3枚,紫红色,椭圆形,大而美丽,花被管淡绿色,疏生柔毛。原产巴西,我国各地有栽培。喜光,不耐寒。华南及西南暖地多用于棚架或栽植攀援山石、墙垣、廊柱。花期很长,极为美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多盆栽观赏,于温室越冬。同属种:叶子花(B.spectabilis),又称三角花,枝、叶密生柔毛;苞片鲜红色,也有砖红色变种。原产巴西,我国各地有栽培。
8.常春油麻藤
又称红花油麻藤。桑科,油麻藤属。常绿藤木,茎长达10米,羽状3小叶,常具三基出脉,顶生小叶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生于老茎,萼被毛,花冠深紫色。花期4~5月。产于浙江、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多生于石灰山地。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微酸性、中性土均能适应,抗干旱。常春油麻藤劲枝苍老,若龙盘蛟舞,花序大而美丽,适于大型花架、跨路长廊架或垂直绿化,还能攀石穿缝,生长势甚强,庭荫浓郁。
9.常春藤
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藤木,茎长达30米。具攀援气根。小枝被锈色鳞片,营养枝之叶三角状卵形,全缘成5裂,侧脉及网脉明显。产甘东南、陕南、豫及鲁南。喜温湿气候,稍耐寒,耐阴,土壤适应性强,抗烟耐尘。是垂直绿化营造墙荫的良好树种,亦可用于廊荫攀援。攀援老树可产生枯木逢春的效果。同属种:①中华常春藤(var.sinensis),小枝被锈色鳞片,营养枝之叶长基部平截。产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以南,稍耐寒。②加那利常春藤(H.canariensis),亦较耐寒。
10.爬山虎
又称地锦、爬墙虎。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藤木。卷须短而多分枝,顶端常扩大成吸盘。叶互生,掌状复叶或单叶3裂,广卵形,具长柄,背面叶脉常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小叶或为全裂。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有白粉。果期10月。分布很广,北起吉林,南至广东,都有分布。喜阴,耐寒,对土壤及气候适应性强;生长快。对氯气抗性强。爬山虎密生气根,蔓茎纵横,翠叶遍盖如屏,入秋转绯色或橙红色,是垂直绿化的好材料,适于攀援墙垣、山石、老树干等,短期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属种:五叶地锦(P.quinquefolia),又称美国地锦。幼枝带紫红色,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具长柄,小叶5,质较厚,表面暗绿色,背面稍具白粉并有毛。秋叶血红色。性耐寒,喜温润气候,攀援力较地锦为弱。
11.络石
夹竹桃科,络石属。常绿藤木,莲长达10米,有乳汁,上有气根,嫩枝被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革质,叶背被短柔毛,具短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长总梗。花冠白色,有浓香。花被筒中部膨大,花冠裂片5枚,向右覆盖形如风车。花盘杯状,5裂。蓇荚果筒状。花期4~5月,10月果熟。原产我国,除新疆、青海、西藏、东北外,均有分布。喜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且能抗干旱,萌蘖性尚强。络石叶色浓绿,经冬不凋,花白色繁密,且具芳香。在温暖地用来点缀山石、岩壁及挡土墙,营造墙荫优美自然。极耐阴,在林下照度为空旷地的1/25~1/65时,仍然生长正常,故亦宜用作林下或孤立树下的常青地被,地荫效果明显。
12.薜荔
桑科,榕属。常绿藤木,借气根攀援。小枝有褐色茸毛,含乳汁。叶二型:营养枝上的叶薄而小,心状卵形,几无柄;花序枝上的叶大而厚革质,有柄,椭圆形全缘,背面有短柔毛,网脉凸起。隐花果梨形或倒卵形,红色,单生于叶腋。花期4月,果期9月。产华东、华中及西南。稍耐阴,不耐寒,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可用于假山及墙垣垂直绿化,墙荫效果佳。若与凌霄相配,则隆冬碧叶、夏秋红果,煞是可爱。
❷ 适合盆栽的攀岩花卉有哪些 适合盆栽的攀岩花卉有什么
1、藤本玫瑰。每个人都熟悉罗斯。它种类繁多,可以呈现多种姿势。但如果你想说玫瑰擅长攀爬,那它一定是藤蔓植物。它有很强的生长力,藤蔓会继续延伸,一两年后就会长出一道花墙。它喜欢光线,最好在户外保养。平时多施农家肥,它就能迅速生长。如果是地面种植和养护,它可以在不施肥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开花会特别旺盛。我们还应该注意花后修剪,这样我们就不会浪费养分,可以持续开花。
2、铁线莲。这是一种攀缘藤蔓植物。它的花又大又鲜艳。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花卉。尤其适合在院子里饲养,并在围栏周围生长。它的形状特别漂亮。铁线莲的栽培非常简单。只要用种子栽培,它就可以缓慢地生长出健壮的植物。使用松散的土壤,不要过度浇水。它不怕阳光照射,所以可以露天存放。更多的阳光照射将使其更加繁荣。当枝叶生长,花朵盛开时,植物变得越来越美味。他们只是莉安娜女王,人们无法将其放下。
3、三角梅。夏天,三角梅开始疯狂生长。在南方,你经常可以看到大面积的三角梅盛开。特别是在一些公园或亭子里,你总能看到一片火红的开花植物,那就是三角梅。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它放在家里,最好是放在露天院子里。只要阳光充足,适当浇水、施肥和修剪,你就能一直开花到秋天。
4、甜蜜红木香。是攀缘植物,属于蔷薇科,只要在可以攀爬的环境中,甜蜜红木香就会一直生长。家里如果有院子或者露台的话,就可以蔓延到整理屋子的外墙,相当好看。甜蜜红木香有很长的花期,如果进行正确地培养,可以一年都在开花。同时,甜蜜红木香四季飘香。而且,甜蜜红木香的花朵晒成花干后,还可以做成抱枕或者其他的用品。
❸ 谁知道清远这个地方好不好
概况
北江明珠、香清溢远。清远是一座年轻而充满魅力的城市。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清远地级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现辖清新县、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清城区5县1区,并代管英德、连州两个县级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7万人,是广东省地域最大的地级市和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建市以来,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地区、海内外社会各界的热诚关心支持下,顺利实现了新市各阶段战略发展目标,一座现代化滨江新城在北江两岸巍然耸立。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新挑战,清远市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后花园四大发展战略,掀起了“二次创业”高潮。
今日,“珠三角后花园”——清远的良好地区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招商引资势头迅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2年2月28日,清远市成功举办了48个重点项目奠基剪彩仪式,总投资额达128.7亿元。可以说清远招商引资的“羊群效应”正在形成和扩大。在新世纪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清远市正以其崭新的形象、独特的魄力、美好的前景充分展现其巨大的发展新优势。
清远是新世纪大展宏图的创业实地。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社会各界朋友前来清远参观考察、旅游度假、投资置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身体力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省委、省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兄弟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海内外客商的共同开拓下,清远必将快马加鞭,跨步腾飞,成为百业兴旺、百花争艳的珠三角后花园。
规划方案原则确定了清远市中心城区“珠江三角洲后花园,以轻加工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性质定位和“两轴三组团结构”的空间结构。
简介
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部;南连广州、佛山,北接湖南、广西,东及东北与韶关市相邻,西及西南与肇庆市为界。广东省地域最大的地级市和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
行政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清远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5个街道、77个镇、3个民族乡。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万人。家庭户数98.25万户,城区人口54万人,家庭户数16.03户。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5%,达到31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75.3万人。居住着15个少数民族,共15万人,其中瑶族、壮族约12万人。
区划简介
清城区:面积927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
英德市:面积5679平方千米,人口105万。
连州市:面积2661平方千米,人口50万。
佛冈县:面积1302平方千米,人口31万。
阳山县:面积3372平方千米,人口53万。
清新县:面积2579平方千米,人口70万。
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12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11万。
地理气候
地处东经111°55′至113°55′,北纬23°31′至25°12′之间,位于北回归线北侧附近,距南海约2OO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北江两岸的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个性鲜明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温泉等奇特景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7℃,最低气温为1月份,最高气温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无霜期平均为314.4天。
自然资源
全市有耕地面积28.9万公顷,林地面积118.8万公顷,园地面积3.0万公顷,水域面积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26.6万公顷;是广东省的主要矿产市之一,已发现有60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其中金、铜、铁、铭、锌、猛、煤和硫铁矿储量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莹石、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丰富,优质瓷土储量6500万吨,优质石灰岩储量6.37亿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87.62万千瓦,至2003年底,已开发建设小水电装机容量62万千瓦。
经济
清远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及后花园发展战略,确立了三大产业的主导产业志向。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第二产业以大力发展生物医学、能源、陶瓷、建材、电子、电器和轻工业等高科技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为主。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电子、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生物医学、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上下游产品较为配套的工业头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强。
①工业:全市已初步形成生物医学、陶瓷、建材、电子、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印染、化纤、轻工、玩具、纸制品、机械电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头系,组建了多家大型集团企业及在僵或广东省正式上市的股份公司。全市私营企业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展蓬勃,目前有近1500家。
②农业:从粗放型、封闭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开放型多种经营转型。以山地农业开发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三高"农业,初步形成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三鸟"、反季节蔬菜、清远麻黄鸡、鸟鬃鹅、清远笋、北江水产养殖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出口产品形成以陶瓷、轻纺、机电、玩具为主的工业制成品和食品等农副特产两大出口产品体系。
交通
从清远市区出发, 30分钟车程到广州、60 分钟车程到佛山、90分钟车程到深圳。全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广清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道106、107、323 线为主干线, 京广铁路为主动脉,大、小北江为主航线,清远火车站、清远客货汽车总站、清远港为主枢纽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与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联成一体, 已经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成为接纳港澳台和珠三角辐射的最前沿。相距仅28公里的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后,清远市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旅游
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龙山、瑶山、云开大山与北江、连江、滃江、潖江在这里交汇,从而孕育出雄奇险陵的高山峡谷,松涛如海的原始森林、纯如深闺的湖泊温泉,以及豪放古朴的瑶、壮民族风情。飞霞风景名胜区、广东第一峰、清新温矿泉、宝晶宫、英西峰林、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三排瑶寨、大旭山瀑布群等等,正是清远风光的代表之作。近年来,清远漂流、四驱越野车节更是塑造“山水清远,活力之乡”旅游整体形象。
清远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清新生态、飞霞风景名胜、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连阳民族风情等“五条热线”和温泉休闲、漂流感受、山水风光、溶洞奇观、民族风情等“五大品牌”。
旅游项目
活力参与: 漂流、溯溪探险、野战、高山滑草、卡丁赛车、户外拓展……
名胜古迹: 飞来寺、福山古寺、飞霞山、慧光塔、北山古寺、千年古寨……
湖江山色: 北江小三峡、桃花湖、湟川三峡、谭岭水库……
休闲度假: 清新温泉度假区、新银盏温泉度假区、后花园……
民族风情: 三排瑶寨、油岭风情、瑶族篝火晚会、连山鹰扬关……
大自然风光: 天子山瀑布风景区、牛鱼嘴原始风景区、太和古洞、大旭山、碧沙州、阳山渔水风情……
奇峰异洞: 连州地下河、宝晶宫、金龙洞、燕子岩、仙桥地下河、通天岩……
摄影圣地: 沙龙圣景万山朝王、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连州古村……
土产特产
清城区特产:清远鸡、乌鬃鹅。
特色小吃:白切清远鸡、鹅�煲、鸡�煲、刀切糍。
清新特产:骆坑笋、 蒲坑茶。
特色小吃:全菇宴、全羊宴、全鹿宴、石潭豉油鸡、石潭豆腐。
阳山特产:板栗、阳山鸡、阳山酥李、玉米、无花果、桐冠梨、粤北生态茶、红薯干。
特色小吃:白切阳山鸡、麦羹(即玉米羹)等。
连州特产:连州白茶、蜜枣、黄精、东陂腊乳狗、瑶安冬菇、星子黄烟、 孔塘烟、黄精、龙须草、东陂马蹄、星子红葱、水晶梨以及根雕、汉白玉工艺品。
特色小吃:白切狗、狗脑煲、连州花肠、酿田螺、东陂水角、酸辣豆角干、黄茅粽等。
连南特产:猴头菇、无核山楂果、无花果、山菊花、红薯干、萝卜干、百合、蜜枣。
连山特产:沙田柚、梅洞肉姜、太保白果、连山大糯、香粳米。
英德特产:英德红茶、苦丁茶、西牛笋干、英石。
特色小吃:擂茶粥、卷筒糍、大湾菜包、东乡蒸肉等。
佛冈县特产:琶江鸡、芦笋、竹山粉葛。
①英德红茶“英红”是与“祁红”、“滇红”并列的约中国五大红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条、色泽乌润、内质鲜甘、汤色红艳、香气浓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赞赏,获奖无数,据传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就十分爱喝英德红茶。
②九龙豆腐是九龙镇特产,以当地特有山水磨豆制成,吃来口感嫩滑、豆香盈口,在英德人人皆知。吃九龙豆腐一定要到九龙镇,那才是正宗。
③清远麻鸡,俗称清远鸡,因母鸡背羽面点缀着无数芝麻样斑点而得名。清远麻鸡属小型优质肉用鸡种,其特征为三黄、二细、一麻(即脚黄、嘴黄、皮黄;头细、骨细、毛色麻黄),素以皮色金黄,肉质嫩滑、皮爽、骨软、鲜香味美、风味独特而驰名省港澳市场。
④连州木屐,连州有一首民谣:“三江草鞋,连州屐;东陂马蹄,西岸石。”连州人很喜欢穿这种木屐。每当夏夜,连州人会穿上木屐,手摇葵扇,悠然慢行在石板街上。连州木屐已有几百年历史,在东南亚一带都小有名气。它用白花木或泡桐木做鞋底,面上交叉或平行钉上条带,穿在脚上很凉快。现在的连州木屐又设计出多种流线屐型,穿着更舒适。
⑤连州白茶,又叫“藤婆条”,是连州家家必备的茶,具有清热、润肺、解暑消毒的作用。据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贬到连州当刺史时,岭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当时有不少中原人也迁移到连州来,因水土不服而生疮中毒。刘禹锡发现山寨中的原住居民却身体强健,很少患病。了解后得知,原来山寨里的人们经常去山顶摘一种叶面呈白色的藤状枝叶回来煎茶喝,这种茶具有祛病健身的作用。于是刘禹锡请人将这种藤叶制成茶饼分发给百姓服用,终于解除了当地的疫病。后来,饮用白茶的习俗在连州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⑥英德英石是与太湖石、灵璧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产于英德东北25公里的英山,所以叫“英石”,有很高观赏收藏价值。在英石脚望埠镇的英石市场里可以买到。
⑦黄精是一种滋补中药,连州所黄精肉厚、蜜炼酿造,经去皮九蒸九晒加工而成,用来下药或浸酒功效最好。当地酒厂所产黄精糯米酒,酒精含量不高,甜而不腻,滋补强身,包装时款,是送礼自奉之佳品。
⑧石潭豆腐以石潭山水制作,特别新鲜嫩滑,豆香盈口,非普通豆腐可比。
⑨阳山板栗又叫枫栗、栗子、栗果、大栗。阳山县是广东省板栗的主要产区。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近1万公顷,产品绝大部分出口东南亚,在国内市场也甚为畅销。阳山板栗品种分为油栗、香栗、木栗三种,但以油栗为贵。油栗大小适中,壳呈黑褐色,有油质泽。其肉厚味甜,营养丰富,含有极高的糖、脂肪、蛋白质,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8、B2等,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阳山板栗美味可口,生吃熟食皆宜,除了砂炒、水煮之外,还可做成席上佳肴,如栗子鸡、栗子肉等,均属脍炙入口的上品。此外,阳山板栗还可入药,有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之功能。每逢中秋时节,板栗上市,吸引众多商家,阳山“板栗节”更是热闹!
⑩东陂的腊味,闻名粤港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当地人常引以自豪。东陂人心灵手巧,东陂的腊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制作奇特,以下小录几款。
腊蛋:蛋也能腊吗?是的,腊蛋是有名的东陂腊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东陂镇“遂昌号”的腊蛋、腊狗和风肠,就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诸国和港澳地区了。腊蛋的主要原料是花油(猪网油)和蛋,花油为皮,蛋为馅。 腊蛋的制作工艺极繁,先以盐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后备用;再选蛋,鸡蛋或鸭蛋皆可,去白留黄,下盐、糖、酒;做腊蛋时,花油切至大小适中,垫于小瓷碟上,放蛋黄、风肠片、芫茜(若制作“银玉蛋”,周边还须放瘦肉),包成扁圆状;然后放太阳下晒,等表面稍干,加一碟盖上,反转碟子再晒另一面;两面晒至至三四成干,移至竹箕,又再晒;八成干,以小绳吊晾。腊蛋可蒸吃。要问味道?香又爽。
腊狗:东陂腊味中的腊狗,首推关屋“遂昌号”制品。80多岁的关佐贤老人说,1912年,肉食供应紧张,制作传统腊味缺乏原料,其祖父就试着用狗做腊味的原料,先是做腊狗条,之后是腊全狗,从此,便开了“东陂腊狗”之先河。 制腊狗要选2.5千克至3.5千克重的肥乳狗,宰好洗净后去骨,用炒干的碎盐腌;腌好后再以温水洗净,晾干水,淋姜汁酒,涂上糖和沙姜粉;然后造型,风干。
东陂腊狗嫩、爽、香、不腥不腻,可蒸可炒。
风肠:别处都叫“腊肠”,为什么东陂却叫“风肠”呢?原来东陂风肠要靠山风来风干。一条自西北方峡谷钻出来的西溪,缓缓地流到东陂镇边,也把习习的山风带到了镇子上。五更天,制风肠的人家便将一篙篙的风肠从凉棚里托出来,晾到露天“打冷风”;中午日头猛,又将一篙篙的风肠托回凉棚里去。
东陂风肠的肥肉瘦肉搭配很有讲究,三成肥肉七成瘦肉的叫“三七肠”;二成肥肉八成瘦肉的,便叫“二八肠”。
精于做生意的东陂人深通藏而不露之道,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制腊味技术,有人夸东陂腊味好,便说:“腊味全靠风,我们地方风好。”还有更神奇的说法:“东陂街的风,街东和街西的也不一样哩。”
(11)东陂牛肉干:其制作历史也很悠久。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东陂是湖南蓝山、新田、嘉禾至广州官道的中转站,每年经过此道者不下十万人。东陂镇每天都杀牛供应客商,偶逢卖不完时,因牛肉易腐,生意人就要亏本了,为此家家大伤脑筋。有一屠户,灵机一动以炭火烧烤,发现其味特香,于是试着加进各种佐料,其味更佳。东陂牛肉干的制作自此开始,沿袭至今。
东陂牛肉干的做法说起来并不复杂,只需将去骨的牛肉切成250克或500克不等的条块,洒以适量酒、盐水,放铁筛上,再置于炭炉上慢慢烘烤,不时翻动,等两面皆黄即成。但是,酒与盐水洒多少,以及火候大小很有讲究。将制作好的牛肉干洗净,切成薄片,蒸、炒均可。酸笋佐料称“酸笋牛肉干”,咸酸菜佐料称“酸菜牛肉干”,还有“甜笋牛肉干”、“豆豉辣椒牛肉干”等等。据说当年邓小平率红七军过连州东陂镇时,冯达飞将军的家人曾用东陂牛肉干招待过这些特殊的客人。小平同志吃后连说:“好吃,好吃。”
宝晶宫位于英城南郊7公里的燕子岩山中。未入“宫”门,“宫”外景色已让人驻足:三面环山,平静如镜的宝晶湖倒影着山色,几座青翠的孤山错落湖滨,九曲木桥连接湖心亭台,舟泛湖中,美景天成。而燕子岩的石崖上,是著名书画大师关山月所题“宝晶宫”三大鲜红石刻大字,每字有100平方米大,气势磅礴。
整个宝晶宫,是一座四层相叠呈金字塔形的山中溶洞(目前只开了三层),游程长达7.5公里,因形似宫殿、钟乳晶莹而得名。
进入宫内,首先是“海底长廊”,有“雄狮守道”、“原始森林”等景点,最珍贵的是一株水中矗立、形如铁树的石花,花蕊部分精致细腻,在红灯映射下,无疑就是千年铁树正开花。它名为“宝宫琼蕾”是镇宫之宝。
接着走入“龙王宝殿”顿感豁然开阔,这里高30多米,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正是藏龙卧虎之地。殿中重头戏是“龙王出巡”全景图,波涛汹涌的“大海”、翻腾起浪的“巨龙”、“虾兵蟹将”、“方天画戟”样样齐备。 另一奇观是一条高20多米宽约10米的“天池飞瀑”,它水线分明,洁白晶莹,简直如真的一样。
穿过天然的半月型“彩虹门”,经过虚虚缈缈的“蓬莱宝殿”,便来到“王皇宝殿”,这是宫中最美丽迷人的宫殿,此殿弥漫了一层浅浅的潭水,水如明镜,将殿中的万千景致,万千色彩倒影无遗,置身其中,彷如走进了万花筒,似乎世间的所有斑斓色彩都云集到了这里,只感天花乱坠、眼花缭乱。潭边一个石窟,如天然歌台,最妙的是台中央一柱石笋,形态窈窕,如一位美丽的女歌星,十分逼真。殿中另一妙处叫“花果山’:这里的钟乳石如香蕉,如木瓜、似南瓜,似葡萄,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当中还有一个被孙大圣咬掉了一口的大“寿桃”;旁边一幅“大瀑布”从天而降,那应是水帘洞的所在;瀑布前是一根十多人方能合抱的擎天石柱,那当然就是“金箍棒”了。如此巧妙的组合,您不能不感叹真是来到了“花果山”。殿中一角还有一段古代河床的遗迹,它沉积在岩石的其中一层,当中鹅卵石、沙粒清晰可见,由此可知,这里原是河底,地壳运动使河底上升到了山腰。看着这古河床,就是看着2亿年历史的浓缩,沧海桑田顿现眼前, 那种感觉太玄妙了,不可以不看。
经过九曲十八弯,上到第二层,这里是宫中唯一可以见到阳光的地方,故称“一洞天”,洞中一块突起而平坦的大石,可容百人闲坐品茗,是名符其实的洞天茶座。
第三层“凌霄宝殿”,处在宫内最顶层,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最大的一殿,殿中有“玉宇垂帘”,“雷峰塔”,“玉树寒林”等美景,还有一片亿万年前由彩色石粉沉积而成的灰华坡,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规模之大非常罕见。最具特色的是一处“暖洞气它是由整个宫内的暖空气自然上升到这个顶端位而形成,气温高出几度,能明显感觉出来,让人称奇。
综观整个宝晶宫,山水交融、规模宏大、景色璀璨,特色众多,确是国内罕有的溶洞精品。早在几年前,就已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是“岭南洞府不二家”。
3. 碧落洞坐落在宝晶宫南面约1公里山中,远远望去,一岭青山之中,如被开山大斧当面劈下,劈出一片40多米高的笔直岩壁,灰白的岩壁,在青山中分外抢眼。岩壁之下,一洞如新月垂地,一湾碧水从洞中流出,这就是碧落洞。溯溪望去,穿过幽暗的山洞,可见到洞的另一面折射的阳光,好一派穿山洞溪景致。步入洞里,洞顶高30多米,钟乳垂吊;洞左侧溪水成潭,蝙蝠飞掠,另有一洞可直通后山顶上。沿溪前行80多米,转一个弯,便是洞的另一边,只见洞外翠竹丛丛,不远处峰峦叠嶂,溪流曲折不知其源,又是另一番世外桃源景象。碧落洞自东晋以来便是游览胜地,留下了不少神话传说和摩崖石刻,当中以苏东坡父子的题诗最为珍贵。
4. 通天岩位于市区西南面8公里的长岭乡子贡岭,是个尚未开发的溶洞,此岩有三大特色:
一是通天。在岩中最大大厅的顶上, 有个直径约1米的圆孔直通蓝天,阳光射入黑暗洞中时,一条几十米高的光柱赫然斜立,彷如科幻作品中的UFO探射灯。阳光带来的热量,使洞中潮气蒸发升腾,如烟如雾,缭绕着厅中几根擎天石柱,虚幻之间,彷佛来到了南天门前。
二是恐怖。因没有电灯,要靠火把,电筒照明,在昏暗的光线下,仿如进入黑白世界,因光照范围小,很容易因看不到周围参照物而迷路;千奇百态的钟乳石,岩石在朦胧之中显得特别阴森,狰狞,总感到怪石丛中似藏着杀手、怪兽,不自觉之间已冷汗湿背,而寄居洞中的蝙蝠在你惊魂不定之际,会突然像幽灵般从黑暗深处飞来,从你鼻尖前或耳边掠过,直吓得你高声尖叫。还有传说此洞深远难测,有好事者在洞中放了一只猫,后来竟然在30多公里外的涪洗镇出现,更增添恐怖色彩。
三是奇特的猪嬷石。在洞中一个小厅里,一块巨石靠壁突兀出来,形如一头横卧的母猪,头、鼻、耳、身、乳、脚,尾俱全,身旁12头“小猪”正伏在母猪身上,状若吃奶,栩栩如生,故当地人多把此岩称作“猪嬷岩”。
5. 茶趣园 位于英德市区西郊, 是充分展示著名茶乡英德的茶文化的特色景区。这里原是英德茶树良种繁育场,近千亩碧绿滴翠的茶林遍布山岗坡地。场中用竹木、树皮搭建了凉亭,茶寮、品茶轩、知茶厅、 制茶坊以及相互连接的410米风雨长廊,游人可以一边欣赏茶园风光,一边听农艺师介绍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品尝知识,增加对英德茶文化的认识。之后还可以亲自参与采茶、制茶、泡茶的全过程,慢慢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定会倍添风味。品茶之际,采茶姑娘会跳起欢快的采茶舞,为您增添雅兴,尽享茶道之乐。
园内还有现场擂制当地驰名的“擂茶粥”,不可不试。
6. 长湖 位于市区东南面10公里的群山之中, 是修建水电站截流翁江河后形成的库区湖,因群山相夹,湖的宽度仅是几十米至二百多米之间,却延绵25公里长,故得“长湖”之名。长湖胜景大致分为三个景区:
第一处是老虎滩景区,这里群山簇拥,杉林茂盛,两岸山顶石岩裸露、石骨雄峻,与碧翠的湖水相映,刚柔相济,更觉秀美,泛舟湖面,美景全收。景区中部的老虎滩,是一个两山相峙的峡谷,谷中巨石丛生,由低而高,交叉错叠,颇有海南岛东山岭的风格,但这里多了一条有灵气的山溪,溪水穿过石丛每一处缝隙,如水银泻地、水声淙淙,流入长湖。溯溪攀石而上2里, 尽头是一绝壁,高几十米,雨天瀑布飞挂,旱天则飞珠溅王,让不辞劳苦的宋客四时都有景可赏。峡谷旁有小路上山顶,从上面俯瞰湖区全景,如同在看一盆“碧玉凝于石山之谷”的盆景,感觉十分有趣。
第二处是黄岗林场湖湾景区,离老虎滩约2.5公里,乘舟前去,只见湖湾三面环山,杉林茂密,由于独处一隅,故这里水平如镜,是欣赏倒影的上佳地方:湖岸的小山、 杉林自然是倒影其中,就连远一点的高山山顶、乃至蓝天白云,都在这面湖镜中清晰映出,简直可与九寨沟的镜海媲美。轻荡一只小舟,让平静的境画轻轻起伏,添上几分生气;如心疼揉碎了那山影云影,那干脆就收起船桨,让船儿自由飘荡,只管尽情去享受这飘浮于山顶云影中的神仙境界便是。
第三处是狮子口峡景区,位于长湖的末端,从老虎滩乘船前去,约20公里,沿途青山逶迤、树木繁茂,经过“情人谷”、 “桃花园”、“濂滩烟雨”、“深山野渡”、“桃源村舍”等风光景点。来到峡口,只见这里的山势比沿途的更高峻,两岸石崖向江中倾斜对峙,势如雄关。峡长约3公里,平均宽度仅50米左右, 两岸石崖层层相叠,经受洪流冲刷的岁月痕迹清晰可辨,崖中还有古老的开山栈道,使之更显沧桑。峡内水流明显湍急,船夫不停划动双桨,也要在左、右两岸之间走“之”字形线路才能前进。在水库建成前,这段是淄江河上最险恶的微滩、玉门头滩、烟板滩的所在地,古有“鹅叫三滩”之说,意谓鹅叫一声之间,船就已飞驰过了三个险滩,由此可见水流之激急。百姓为祈平安,在峡口建有观音庙,故这一带又称“神前”。在交通闭塞的古代,淄江河因与北江相通而成为翁源,新丰,英德东部与外交往的黄金水道,神前一带因地处翁江中段歇脚之地, 曾一度繁华、十行九铺,但近几十年随着公路的开辟,现在已是人迹罕至,昔日繁华已成今日水下世界,让游人充分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迁。
长湖除了优美的风光外,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孕育出肉质结实、美味鲜活的各种河鲜,如黄骨鱼,鳝鱼,左口鱼、鲸鱼、鳙鱼等等,小至一斤几两、大至几十上百斤的都有。不少广州、珠三角的美食之人,假日专程驱车百多公里来到这里,就因为这里能吃到正宗河鲜,当中大部分是回头客。所以,来到长湖游完美景,还要吃顿河鲜,才是圆满的旅程。另外,备战时期建造的长湖水电站,其机房藏在百米深的山脚地下掩体之中,很有特色,值得顺道参观一下。
❹ 清远市哪里有比较人文的地方可观光
旅游
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龙山、瑶山、云开大山与北江、连江、滃江、潖江在这里交汇,从而孕育出雄奇险陵的高山峡谷,松涛如海的原始森林、纯如深闺的湖泊温泉,以及豪放古朴的瑶、壮民族风情。飞霞风景名胜区、广东第一峰、清新温矿泉、宝晶宫、英西峰林、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三排瑶寨、大旭山瀑布群等等,正是清远风光的代表之作。近年来,清远漂流、四驱越野车节更是塑造“山水清远,活力之乡”旅游整体形象。
清远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清新生态、飞霞风景名胜、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连阳民族风情等“五条热线”和温泉休闲、漂流感受、山水风光、溶洞奇观、民族风情等“五大品牌”。
旅游项目
活力参与: 漂流、溯溪探险、野战、高山滑草、卡丁赛车、户外拓展……
名胜古迹: 飞来寺、福山古寺、飞霞山、慧光塔、北山古寺、千年古寨……
湖江山色: 北江小三峡、桃花湖、湟川三峡、谭岭水库……
休闲度假: 清新温泉度假区、新银盏温泉度假区、后花园……
民族风情: 三排瑶寨、油岭风情、瑶族篝火晚会、连山鹰扬关……
大自然风光: 天子山瀑布风景区、牛鱼嘴原始风景区、太和古洞、大旭山、碧沙州、阳山渔水风情……
奇峰异洞: 连州地下河、宝晶宫、金龙洞、燕子岩、仙桥地下河、通天岩……
摄影圣地: 沙龙圣景万山朝王、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连州古村……
宝晶宫位于英城南郊7公里的燕子岩山中。未入“宫”门,“宫”外景色已让人驻足:三面环山,平静如镜的宝晶湖倒影着山色,几座青翠的孤山错落湖滨,九曲木桥连接湖心亭台,舟泛湖中,美景天成。而燕子岩的石崖上,是著名书画大师关山月所题“宝晶宫”三大鲜红石刻大字,每字有100平方米大,气势磅礴。
整个宝晶宫,是一座四层相叠呈金字塔形的山中溶洞(目前只开了三层),游程长达7.5公里,因形似宫殿、钟乳晶莹而得名。
进入宫内,首先是“海底长廊”,有“雄狮守道”、“原始森林”等景点,最珍贵的是一株水中矗立、形如铁树的石花,花蕊部分精致细腻,在红灯映射下,无疑就是千年铁树正开花。它名为“宝宫琼蕾”是镇宫之宝。
接着走入“龙王宝殿”顿感豁然开阔,这里高30多米,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正是藏龙卧虎之地。殿中重头戏是“龙王出巡”全景图,波涛汹涌的“大海”、翻腾起浪的“巨龙”、“虾兵蟹将”、“方天画戟”样样齐备。 另一奇观是一条高20多米宽约10米的“天池飞瀑”,它水线分明,洁白晶莹,简直如真的一样。
穿过天然的半月型“彩虹门”,经过虚虚缈缈的“蓬莱宝殿”,便来到“王皇宝殿”,这是宫中最美丽迷人的宫殿,此殿弥漫了一层浅浅的潭水,水如明镜,将殿中的万千景致,万千色彩倒影无遗,置身其中,彷如走进了万花筒,似乎世间的所有斑斓色彩都云集到了这里,只感天花乱坠、眼花缭乱。潭边一个石窟,如天然歌台,最妙的是台中央一柱石笋,形态窈窕,如一位美丽的女歌星,十分逼真。殿中另一妙处叫“花果山’:这里的钟乳石如香蕉,如木瓜、似南瓜,似葡萄,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当中还有一个被孙大圣咬掉了一口的大“寿桃”;旁边一幅“大瀑布”从天而降,那应是水帘洞的所在;瀑布前是一根十多人方能合抱的擎天石柱,那当然就是“金箍棒”了。如此巧妙的组合,您不能不感叹真是来到了“花果山”。殿中一角还有一段古代河床的遗迹,它沉积在岩石的其中一层,当中鹅卵石、沙粒清晰可见,由此可知,这里原是河底,地壳运动使河底上升到了山腰。看着这古河床,就是看着2亿年历史的浓缩,沧海桑田顿现眼前, 那种感觉太玄妙了,不可以不看。
经过九曲十八弯,上到第二层,这里是宫中唯一可以见到阳光的地方,故称“一洞天”,洞中一块突起而平坦的大石,可容百人闲坐品茗,是名符其实的洞天茶座。
第三层“凌霄宝殿”,处在宫内最顶层,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最大的一殿,殿中有“玉宇垂帘”,“雷峰塔”,“玉树寒林”等美景,还有一片亿万年前由彩色石粉沉积而成的灰华坡,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规模之大非常罕见。最具特色的是一处“暖洞气它是由整个宫内的暖空气自然上升到这个顶端位而形成,气温高出几度,能明显感觉出来,让人称奇。
综观整个宝晶宫,山水交融、规模宏大、景色璀璨,特色众多,确是国内罕有的溶洞精品。早在几年前,就已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是“岭南洞府不二家”。
3. 碧落洞坐落在宝晶宫南面约1公里山中,远远望去,一岭青山之中,如被开山大斧当面劈下,劈出一片40多米高的笔直岩壁,灰白的岩壁,在青山中分外抢眼。岩壁之下,一洞如新月垂地,一湾碧水从洞中流出,这就是碧落洞。溯溪望去,穿过幽暗的山洞,可见到洞的另一面折射的阳光,好一派穿山洞溪景致。步入洞里,洞顶高30多米,钟乳垂吊;洞左侧溪水成潭,蝙蝠飞掠,另有一洞可直通后山顶上。沿溪前行80多米,转一个弯,便是洞的另一边,只见洞外翠竹丛丛,不远处峰峦叠嶂,溪流曲折不知其源,又是另一番世外桃源景象。碧落洞自东晋以来便是游览胜地,留下了不少神话传说和摩崖石刻,当中以苏东坡父子的题诗最为珍贵。
4. 通天岩位于市区西南面8公里的长岭乡子贡岭,是个尚未开发的溶洞,此岩有三大特色:
一是通天。在岩中最大大厅的顶上, 有个直径约1米的圆孔直通蓝天,阳光射入黑暗洞中时,一条几十米高的光柱赫然斜立,彷如科幻作品中的UFO探射灯。阳光带来的热量,使洞中潮气蒸发升腾,如烟如雾,缭绕着厅中几根擎天石柱,虚幻之间,彷佛来到了南天门前。
二是恐怖。因没有电灯,要靠火把,电筒照明,在昏暗的光线下,仿如进入黑白世界,因光照范围小,很容易因看不到周围参照物而迷路;千奇百态的钟乳石,岩石在朦胧之中显得特别阴森,狰狞,总感到怪石丛中似藏着杀手、怪兽,不自觉之间已冷汗湿背,而寄居洞中的蝙蝠在你惊魂不定之际,会突然像幽灵般从黑暗深处飞来,从你鼻尖前或耳边掠过,直吓得你高声尖叫。还有传说此洞深远难测,有好事者在洞中放了一只猫,后来竟然在30多公里外的涪洗镇出现,更增添恐怖色彩。
三是奇特的猪嬷石。在洞中一个小厅里,一块巨石靠壁突兀出来,形如一头横卧的母猪,头、鼻、耳、身、乳、脚,尾俱全,身旁12头“小猪”正伏在母猪身上,状若吃奶,栩栩如生,故当地人多把此岩称作“猪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