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石盆景简介
⑴ 树石盆景要怎样浇水
树石盆景用盆极浅,土石结合用土少,多为水旱式。浇水只需在土已发硬或发内白时,舀容进一瓢清水,任其渗进土内。这种既简单又高效的树石盆景养护办法,只要求制作时,将堤岸坡脚石在一定的地方和高度,留出透水的缝隙。即可在盆内江面水位一定时,水由此渗入盆土滋润植物。所留缝隙的高度、大小、数量,应根据盆土、植物的多少和水域面积的大小而定。植物少水域大者缝隙小,植物多水域小者缝隙大。缝隙渗水是持续进行的,所以一般不应太大,春秋冬季只需5毫升即可,夏季户外日晒条件下可稍大一点。当盆面临水石上长满青苔后,还可助其吸水。需控水分时,可免于向盆内加水,减少湿度,防止枝条快速生长,扰乱树型。
对无水面无水缝制作条件的树石盆景作品,可用滴灌的方式进行浇水、浇肥。化肥直接溶解于水中,农家肥过滤后掺于水中。用一厚皮2~5公斤塑料壶悬于盆之上方,将医用一次性输液器大针头扎入壶底,小针剪去针头,把管口放于需浇水的地方,控水滴速度,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夏季此法尤好。
⑵ 澳洲杉抱石的石头用什么
青龙石、假山石。
根据查询网络资料显示,抱石盆景一般用的是青龙石或者假山石,形状和根的走向吻合的更加好。
抱石式又称附石式。树石式盆景的特点是,树木栽种在山石之上,树根扎于石洞内或石缝中,有的抱石而生山老,它是将树木、山石巧妙结合为一体逗颤升的盆景形式洞搭。
⑶ 唐代的盆景是怎样的
我国盆景发展到唐代,树木盆景的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回熟,并出现了树石答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国盆景发展的一个成熟和昌盛的阶段。
(1)唐代树木盆景的记载:唐代虽尚未出现“盆景”一词,但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如李贺《五粒小颂歌》诗,便表明盆景已具备了意境美,达到了使欣赏者情景交融、浮想联翩的艺术境界。
(2)唐代树石盆景的发现:1972年在陕西出土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壁画上两盆盆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
(3)唐代山水盆景的成熟: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唐代文献中还有许多关于假山、山池、盆池、小滩、小潭、厅池、叠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和记载。
⑷ [树木盆景鉴赏(初中一年级)]树桩盆景养护
盆景是以树、石为主要材料,经过艺术加蚂碧工,在盆中微缩地再现自然界美景的一种陈设品。这种“以小见大”的“盆中景”,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既体现作者的栽培制作技术,也体现作者的艺术修养。
根据所表现的景观不同,可把盆景分为树木盆景(图1)、山水盆景(图2)、树石盆景(图3)三类。本活动我们将主要研究树木盆景。
阅读与探讨
树木盆景是以“树”为“景”,摒弃了其他参照景物,其“景”较为抽象,不如山水、树石盆景直观。而“树木”又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欣赏树木盆景是提高盆景鉴赏能力的关键,对盆景艺术的普及大有助益。
了解树木盆景鉴赏基本知识
1盆景自然美的构成要素
盆景之美有一定的要素可循。其人工之美在于构图: 自然之美在于由根盘、隆基、干形、肌理、枝态及花、叶、果的特征共同体现。好的根盘应当是:树头四周有较多粗细适当的根。紧伏地面成辐射状延伸,前端分出小根。美好的根盘不但使树稳固,还能展现盆树的“力度”,对作品的欣赏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隆基是指树木靠近根的部位(即“树头”部),它应相对膨大,与根部相结成喇叭状为好。自悉毁然界的树木以“老”和“大”为美,他们都具有美好的根头。盆景的理想干形应是:近根部粗壮。愈往树梢愈细(俗称“收尾”)。由粗而细自然过渡的圆形树干,对于任何形式的盆景而言,都是最佳干形。至于收尾的快与慢、干形的修长与矮壮,将形成不同的风格,并无优劣之别。根、头、干的状态见图4。
肌理是指树干表皮的纹理,因树种不同而异。例如闷陆举:山松呈鳞甲状肌理、柏树呈丝状肌理、榆树呈石状肌理。这些肌理都能增加树木苍老古朴的美感。
枝态之美,以“脱衣换锦”法展示的岭南盆景最为突出。该法是将树叶全部摘除,以展示落叶后的“寒树”相;而后又能陆续展示新叶初萌的春树和枝繁叶茂的夏树。摘叶观赏必将使得树的优缺点暴露无遗,所以必是形态优美之树才可如此。好的枝态能够提升树的形态美,它应是粗细长短合适、生长情况正常、疏密得当。至于枝的造型,则属人工美的范畴,“枝法”是盆景的高级技艺。
盆树之叶以小为好,叶子宜平展、有光泽。叶色光鲜会使盆树更悦目,槭树就是以赏红叶为其特点的。盆树之花,以形简、型小、色鲜、气馨为好;果则以色艳、形美、型小为好。
2盆树的基本形式
盆树的常见形式主要有:直干式(图1)、曲干式(图4)、悬崖式(图5)、斜干式(图6)、双干式(图7)、丛林式(图8)、文人式、卧干式、临水式、附石式等。
3盆树的构图要领
盆树构图应遵循如下各项要求:
(1)枝的布局与形态。盆树枝的布局,一般应循下述原则:
①树干上下枝在形态与布局上的差异,一般是下粗上细、下长上短、下垂上翘、下疏上密。
②从正面投影看,干上的枝自上而下大体成一左一右交替布局的“互生”状态。枝的伸展方向,除了向左右以外,还要有前、后、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方向枝。但前后枝一般少用:需用这两种枝时,一般都要侧偏。
③从侧视看,枝片上方大体呈馒头形:从俯视看,枝片的外廓如同一片叶子,主脉(最大枝条)与次脉(主脉上的侧枝条)的延伸方向也与叶脉的伸长方向相似(见图9)。
(2)树冠的形态。一枝中的各枝条及叶子连缀成片,称为枝片。各枝片连缀成冠状,称为树冠。从正面看,树冠以斜三角为宜,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以角度小的一端居下为妥(见图10)。从俯视看,树冠外廓成鸡蛋形,纵向窄,横向宽。树冠虽呈斜三角形,但其外廓线不可平直圆滑,而应有曲折变化;其大小应与树干的粗细成正比。
(3)盆树树冠的虚实布局。树冠的布局讲究“虚实聚散”。密为“实”、疏为“虚”;有物为“实”,无物为“虚”;枝片间相连或相近为“聚”,相离为“散”。枝片有疏密聚散的变化才能富于韵律美感。树冠布局应避免两个极端:其一,是将所有枝叶连成一片,不露空间,形如戴帽(日本盆景常如此),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其二,是将树冠分解成若干个独立枝片,互不关联,形如云朵或云片,给人以做作、匠气之感(见图11)。
“空间”是“虚”的具体体现,应作为盆景构图的一大要素加以研究。树冠�的空间有三种:开放型空间(与树冠外空间相连)、封闭型空间(空间四周被枝叶包围)和散漫空间(稀疏枝叶间透出的支离散漫的空间),见图12。
要使盆景富有灵气。应使这三种空间在树冠中的运用富于变化。如开放型空间,就不宜左右对称,否则将使树冠断层,极不自然(见图13)。也不可数个开放空间上下均匀排列,以免显得刻板。上述的空间位置如无法改变。那就应使空间在大小、形状或空间类型上变化(见图14)。
枝片应有大小疏密的变化。大的枝片也不能一片茂密,其外廓线也要有曲折变化。因此,应在大枝片中的适当部位疏剪枝叶,以产生散漫空间或封闭型空间;或者通过剪扎造型,在大枝片中分解出一个小枝片,形成“片中有片”,以消除臃肿笨重感,并使外廓线曲折生动(见图15)。
树冠布局应先从大处着眼,避免琐碎,关键是把握好“连断互用”,即既有独立枝片,又有合并枝片。上下枝片间的“连”有三种形式:全连(连成一片)、半连(部分相连,留有空间)、散连(通过稀疏枝叶相连,似连似断)。通过这三种形式的相连,使各枝片之间产生联系,使树冠形成有机整体。
考察当地盆景园
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同学们考察当地的盆景园。如当地有能工巧匠善做盆景,也可以虚心求教,并视情况进行交流和探讨。
如果当地没有条件考察盆景实物,同学们可以就本文中提供的几则附图,进行研究和讨论:
(1)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有何异同?
(2)好的盆景,其根、头、干应具备什么样的形态?
(3)为了使盆景能“以小见大”。树种要求“叶小节密” (节密是指枝条上侧枝的间距短)。那么,什么是“以小见大”,它与“叶小节密”有何关系?
(4)阐述图例所示的几种主要形式的树木盆景造型特征。
(5)图1、图16、图17均为直干式盆树。请鉴别它们的优劣,并加以评析。
参与盆景设计
树木盆景最好“按图制作”;对不良的作品也可“按图改造”。图19即是根据图18改造设计的。请同学们谈谈图18作品的优缺点,图19有何改善?分组讨论图20与图21作品的优缺点,并尝试绘制这两件作品改善后的成型图。
佳作收集大比拼
(1)分组查阅有关刊物或到相关网站查询,看看盆树的形式都有哪些,并设法获取相应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在班上交流。
(2)收集佳作照片,从中筛选出最佳作品,并在班上展示、评析。
(3)评出班级收集的最佳盆景图片若干,写出评析文章,并据此办一个专刊。
⑸ 我有一盆盆景,但是我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谁能详细的告诉我怎么分辨是什么类型的盆景
应该是榕树盆景~~!
榕树叶革质,深绿色具光泽,四季常青,树皮黑褐色,枝条柔软,具有强大的须状气生根。气生根有的下垂入地,形似支柱;有的婉蜒下垂,盘根错节,颇为壮观。实生苗的根部有的还能形成较大的块根,形状各异,这些都是制作盆景时可充分利用的。栽种榕树一般在4~5月进行,因榕树适应性较强,可用较浅的紫砂盆栽种,这样更能显露出千姿百态的树根美。
盆器应选用长方形或长椭圆形。栽种前要剪除伤根和短截无用的过长根系和侧枝,栽后浇透水置蔽荫处缓苗,待恢复生机后转入正常管理。榕树常制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盆景,根可冲刷使其裸露出地面并附抱于山石上,结合修剪成为附石盆景。根系奇形怪状,可制成提根式盆景,以示悬根露爪的姿态。枝干的造型要注意矮化和直中求曲的变化。因叶片较大不宜加工成云片状,一般常加工成具有一定层次的自然形。另外,由于枝条柔软且具韧性,可任意弯曲和编扎,曾见有将枝条弯曲做“福”、“寿”等字形及各种图案的,也很别致可观。榕树原产热带。榕树盆景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在生长季节应经常浇水,但盆内不可积水,炎夏要适当遮荫,并向地面洒水和叶面喷雾,以降温和增加空气湿度。每月施腐熟油粕饼稀薄液肥1次,切忌肥水过多,不然枝叶徒长,优美的树姿将被破坏。榕树耐修剪,萌发力强,生长快,除早春进行修剪蟠扎外,平时养护中对新生枝条和徒长枝,要根据造型要求进行短截或剪掉,以保持树形的美观,常有榕母蓟马危害,使枝叶卷曲呈褐色,要及时摘除烧掉并喷药防治。秋末冬初应将榕树盆景移入室内越冬,室温保持在l0℃左右。榕树可根据树龄不同和生长情况,可2~3年或3~4年翻盆1次。
⑹ 树石盆景有哪些特点
树石盆景是将树桩盆景与山石盆景巧妙结合为一体的盆景形式,特点是树木栽种在山专石上,根或抱石而生,属或扎于石洞、石缝中。树身嵌入石壁,绕石洞,树干有依托,奇石有险势,树姿苍萃,根裸露抱石,穿石有形,气势连贯,浑然一体,神态多姿,风韵潇洒。
⑺ 树石盆景如何在山石上种植树木麻烦告诉我
树石盆景植树方法较多,但一旦遇到在硬质石料上植树,就不那么容易了。在中、大型盆景植树可用附着法和洞栽法。所谓附着法,是指先将树木栽植于塑料纱包中、附植于山石背后,使部分枝叶从山石两侧显露出来;洞栽法是在山石胶合时,预留一洞穴或直接在较大的山石上,开凿洞穴。但在制作小、微型树石盆景时,因山石体量一般较小,又能独石成景,山石形体也十分精致,既无需胶合,又不宜敲凿,所以,通孔深植是理想、安全的方法。 </FONT></P>
<P><FONT size=3>通孔深植,顾名思义,就是在山石上钻以通孔,直达底部,再将山石底部加工成一大喇叭口,使树木茎干藏于孔洞中,其根须深植于大喇叭口内。这种方法植树成活率高,易管理,且干(旱式)、湿(山水)兼顾,随心所欲。克服了附着法山石背后裸露一大纱包、洞栽法山石加工时易损废的不足,能在山石上多方位,多角度群植树木,使作品更切合大自然中树石相融的客观规律,提高作品档次。 </FONT></P>
<P><FONT size=3>山石钻孔时,先在山石周围衬以较厚的橡胶片,再用铁丝箍紧,将山石浸没水中,用合金钻头(俗称冲击钻头),采用平钻(不宜冲击)档,从已切平的山石底部钻几道深孔,以便喇叭口的加工和所需植树部位横(斜)孔的贯通,在横(斜)孔进钻时,必须相应加大与竖孔相交(通)的角度,避免急弯,以便事后树木根系能顺利通过。 </FONT></P>
<P><FONT size=3>小型树石盆景的树与石的选择十分重要,视石为“麟角”,视树为“凤毛”,一点也不过分。千姿百态的山石,所选择的余地相对要大些,但在无奇不有的树的世界里,要选择适合小、微型树石盆景所用的树木,就十分困难了,除选用株型小巧,紧凑,叶片极小的树种外,其枝干、根系还必须柔软,并要求为深根型树种,因浅根型树种根系开张角度较大,不便理顺和缠缚。图一《洞天石扉》及图二《三峡楼台依别情》两件作品都是采用虎刺(亦名绣花针)这一优秀树种。该树种除完全预备上述各要素外,还具有常绿,叶片主脉呈金黄色,叶片光亮,花繁,且红果满枝(移栽后三至五年挂果),座果期长,终年不绝,有特别强的抗逆性,既喜强光、亦耐浓阴,是其他树种无法比拟的。 </FONT></P>
⑻ 树石盆景根据表现景观有哪些分类
树石盆景根据表现景观的不同,分为旱盆景、水旱盆景、附石盆景等三类。
(1)旱专盆景:以属植物、山石、土为素材,应用创作树木盆景手法,因材制宜,按立意组合成景,并精心处理地形地貌,点缀亭榭、牛马、人物等各种摆件,在浅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景观。旱盆景不同于树木盆景,是旱地(地形、地貌)、树木、山石兼而有之景观,意境,幽境,如诗似画。
(2)水旱盆景:以植物、山石、土为素材,分别应用创作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组合成景,并精心处理地形地貌,点缀亭榭、舟车、牛马、人物等摆件,在浅盆中注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水面、旱地树林、山石兼有之景观。
(3)附石盆景:以植物、山石、土为素材,分别应用创作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将树木的根系裸露,包附石缝或穿入石穴组合成景,并精心处理地形、地貌,在浅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树木、山石兼而有之景观。
⑼ 软石盆景作品意境
软石盆景作品意境。以石为主体的山水盆景,是通过截取、雕琢、拼配、胶合等手法,配置植物或摆件,在浅盆中注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山水景观神貌的艺术品。
相关信息
制作山水盆景所用软石类的代表石种及其特点有
1、 砂积石由泥沙和碳酸钙混合而成。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台湾和湖南等地的石灰岩地区。大多数理化结构粗犷,适于做近景特写,颜色有黄、灰褐、棕、红等多种。适宜表现土山或土夹石的山景景观。
2、浮石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泡沫凝结成,结构疏松多孔,质地轻巧,因其可浮于水面上而得名。颜色有灰黑和黑色,也有灰、灰黄和粉红等色。主要产地吉林长白山、通化、黑龙江、嫩江流域等地。由于浮石易风化,所以适于做中小型盆景。一般适宜表现江南的丘陵风光。
3、海母石又名海浮石,是由珊瑚虫的灰质骼堆集而成,一般为白色。质地较疏松,吸水性好,但含盐分较多,需用清水多次漂洗后才能栽种植物。一般不易形成大的山石,适于做中小型盆景。其色泽纯白,多用于表现冬景。产于我国福建、海南、台湾等沿海各省。
4、玄武岩 是火山岩浆冷凝后形成 的岩石。岩石内常具有大小不一的气孔,气孔较多时,能浮于水面。适于做近景造型。产于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的火山地区。
5、树石盆景是以植物、山石、土为素材。用创作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组合成景。浅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神貌的艺术品,称为树石盆景。
⑽ 树石盆景的介绍
附石盆景bonsai of trees and rocks 树植石上,石置盆内,以树为主,石为宾,树附石而生,树有姿,石有势,树石交融浑然一体的盆景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