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上的白毛点
A. 植物叶子上长白毛,像棉絮一样的是什么东西
是吹绵介壳虫。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其飞翔和爬行能力都很弱。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
它们一般喜欢生活在阴湿和空气不流通或阳光不能直射处,多寄生于各种树木之叶片及枝条上,通常躲在植物缝隙或重叠交错的地方(例如叶背、叶片下方、甚至藏身在植物根部),寄生在果实近蒂部果萼相接处或果面凹陷处,靠吸食植物的汁液生活。
平时在植株上基本上不大活动,甚至是完全固着在植株上。可以在小范围内爬行,但是爬行距离有限,所以,介壳虫一般只在植株内不同部位或临近植株范围内活动。
(1)绿植上的白毛点扩展阅读
吹绵介壳虫繁殖速度非常快,当发现吹绵介壳虫开始繁殖时,应立即将它挑掉(可以使用竹签或者牙刷),或者剪除虫枝,切勿乱扔。
不过需要每天都坚持,因为它的若虫很小,繁殖和生长都很快,如果杀灭速度不够,很快会恢复的。 另外,介壳虫在潮湿枝叶密生的地方容易生存,平常维护保养盆栽时,应保持通风、并注意蚂蚁的出没(蚂蚁是介壳虫的司机,会载着它们到处跑并运送到植物身上)。
在农业上,也有一些方法防治介壳虫:
1、保护天敌瓢虫;
2、在少量发生时剪除虫枝烧毁;
3、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亚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
4、用松脂合剂,春季加水8-10倍,夏秋季加水16-20倍,每隔15天喷杀一次,连续2-3次。
B. 植物上长白色絮状物是什么原因
植物叶子上长白毛,像棉絮一样的是吹绵介壳虫;
吹绵介壳虫,一种很讨厌的害虫,靠吸食植物的汁液生活,是同翅目昆虫,和知了,蚜虫一个目。白色的棉毛里含有蜡质,是它分泌出来用以保护自己的,可以防止雨水浸湿。吹绵介壳虫的排泄物含有很多糖分,常喷到叶子上,引起霉菌滋生。
吹绵介壳虫幼虫发育时,会分泌如白色棉絮般的蜡质物,4~7月比较常见,传播迅速,会阻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枯萎。
(2)绿植上的白毛点扩展阅读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此虫大多数成群集中,可在发生周期数量不多时,直接在枝叶上人工使用竹片压杀虫体。
(2)药剂防治:要抓住初孵若虫抗药力弱的特点,把握施药时 期。成虫体有蜡质,防治效果较差。常用药剂有用松香和烧碱(苛性钠)加水烧煮而成的松脂 合剂(松香∶烧碱∶水=3∶2∶10),该药液为黑褐色,主要含有过量的游离碱和松香皂液,对 蚧壳虫体外蜡质覆盖物具有强烈腐蚀作用,为防治多种蚧壳虫的有效药剂。
(3)改善花卉的通风透光条件,经常清洗叶面,抑制蚧壳 虫的生长和繁殖。
吹绵介壳虫繁殖速度非常快,当发现吹绵介壳虫开始繁殖时,应立即将它挑掉(可以使用竹签或者牙刷)。平常维护保养盆栽时,应保持通风、并注意蚂蚁的出没(蚂蚁是粉介壳虫的司机,会载着它们到处跑并运送到植物身上)。
C. 植物枝干 白色霉点怎么办
膏药病,发生与介壳虫危害有关,膏药病以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为营养,介壳虫危害严重的树木膏药病发病严重防治膏药病,要加强管理,适当修剪,除去病枝,或刮除病菌的实体和菌膜,并喷施1:1:100倍波尔多液,用波美4~5度石硫合剂涂抹病斑。加强介壳虫的防治,使用松脂合剂,冬季每500克原液加水4~5升,春季加水5~6升,夏季加水6~12升喷洒枝干,防治若虫。
知识扩展
柑橘膏药病
▲近圆形褐色大病斑
一、为害症状
1、枝干受害
受害枝干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的或褐色的绒状菌丝黏附,并沿着枝条横向和纵向扩展,外观恰如贴着膏药一般。白色膏药病菌的子实体表面较平滑,白色或灰白色,在条件适宜时,边缘常扩展新的菌膜,严重时菌膜包围枝条。褐色膏药病菌子的实体表面呈丝绒状,周围有狭窄的灰白色带,略翘起。两种子实体老熟时多发生龟裂,容易剥离。
2、叶片受害
从叶柄和叶基开始,渐扩大到叶片大部。
3、果实受害
多在果柄和果肩发生。受害枝条逐渐衰弱,而后枯死。
二、用药参考
78% 波尔·锰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400-600倍液 喷雾
75% 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喷雾
3% 甲基硫菌灵 糊剂(低毒) 使用200-300克/平方米 涂抹病斑
50% 咪鲜胺锰盐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30-40克/亩 喷雾
42% 烯唑·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2000-2500倍液 喷雾
35% 甲霜·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400-800倍液 喷雾
40% 唑酮·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喷雾
50% 异菌·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93-120克/亩 喷雾
50% 甲硫·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中等毒) 使用500-700倍液 喷雾
D. 叶子上有白色斑点毛绒绒的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弄
是蚧壳虫
花卉介壳虫的防治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为害的花卉有米兰、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办法有:
①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③ 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E. 绿植长白色点点,蔓延到周围慢慢枯萎
白粉病
1. 发病症状: 白粉病系真菌性病害,是花卉植物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叶片,严重时可侵染植株的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等部位,被害花卉品种主要有月季、蔷薇、玫瑰、牡丹、芍药、菊花等数十种。突出特点是发病时叶背面或两面出现一层粉状物,在发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粉斑,并略显褪绿或呈畸形。在适宜的条件下,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使得叶面布满白色粉状霉。在发病后期,病叶会出现皱缩不平,并向背卷曲,花期明显缩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开。而严重时,植株矮小,花少而小,叶片萎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2. 发病规律:白粉病的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或落叶上越冬,温室中能周年发生。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露地春天温度20℃左右,白粉病开始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对植株进行传播和侵染。夏季高温高湿时又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在叶片萌发,从叶片气孔进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在栽培管理上,施氮肥过多,浇水过多,栽植过密,该病害的发生适宜条件主要是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氮肥施用过多,缺钙或过干的轻沙土,温度变化剧烈以及花盆土壤过干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 预防方法是要有允足的光照,通风,经常施肥,罹病植物喷布硫酸铜肥皂液或者粗制碳酸钠溶液(4~5g溶解在1L水中)防治。对患病植物喷洒混合肥液。
防治植物病害还可以使用蒜汁(25g捣碎的蒜和1L水混合浸泡一昼夜),每6天洗刷植物一次。还可以喷雾1g水杨酸、3g食碱、5mg变性酒精、10g肥皂和1L水组成的混合液,稀释3倍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