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绿植
⑴ 吹响号角!莲都有“艺”思乡村自驾游向最美逆行者发起召集令!
全程体验免费!
还有专业摄影师全程拍摄精美照片
莲都有“艺”思乡村自驾游发起了召集令!
▼
那么这次的自驾游活动
怎么玩、怎么吃、怎么住呢?
首先都妹先给大家看下行程安排
接下来呢
公社君马上为大家揭晓具体玩法!
玩什么?怎么玩?
莲都是出了名的山清水秀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所以呢
先给大家介绍风景极好的地方
▼ 第一站:漫步诗画般的仙境
古堰画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相接之处,距丽水市区23公里,景区交通便捷、山水隽秀、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河川保存完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第一个“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和中国巴比松油画基地,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山水浙江”之典范。
亲近自然:在这里,你可以开启一场亲近大自然踏青之旅。这里有参天的大树,有五彩的花朵,有蔚蓝的天空,还有清澈见底的瓯江水……无论哪一样都能化解你心头的烦闷,带给你希望和活力。
触摸历史:古堰画乡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有留存1500多年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有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石函,还有历史悠久的古樟、古宅、古庙、古街……一边参观古迹,一边听着讲解员讲述关于通济堰那些有趣传说故事,也十分有意思哦!
感受艺术:这里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是中国摄影之乡,艺术气息十分浓厚。老街上、瓯江边,随处可见拿着画笔写生的艺术爱好者。这里还有力美术馆,里面的名家名画让你不舍离去。
体验文创:画乡的江滨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繁华老街,在街边的文创小店,买上几件有“艺”思的手工作品送给亲人或朋友!这里还有28文创中心,可以自己动手做些小玩意。
第二站:逛浙南的小西溪
九龙湿地公园,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基地,位于丽水市城区西偏南方向。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丽水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也是瓯江的自然江段,是八百里瓯江的精华所在。走进公园,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空气清新,仿佛置身一座天然氧吧。
感受大自然:夏日里的九龙湿地公园,大丛大丛绿色的芦苇,在蓝天下显得愈加美丽。瓯江水流蜿蜒曲折,水质清丽明净,两岸层林叠翠,流水、沼泽、河滩、湿地千变万化。置身其中天人合一,美不胜收。
穿越廊桥:九龙廊桥全桥长203.75米,中跨跨度39米,边跨分别为28米、22米,桥面宽度5米。桥长和单孔跨度在中国目前现有木拱廊桥中居首位。整座桥古色古香,倒映在“水上森林”的九龙湿地公园里,就像处在画中一般。
邂逅它们:公园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最受欢迎的还是要数羊驼了,它们可是这里的网红一号。
约会萤火虫:如果是羊驼是网红一号,那么九龙湿地的萤火虫就是网红二号啦!每当夜幕降临,无数萤火虫聚集在草丛周围,将静谧的丛林点亮,俨然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欣赏了这些美丽的风景
接着咱们要去
感受另几种风情!
第三站:感受畲族风情
东西岩风景区为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距市区西北19公里。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因东、西两岩石对峙而得名。景区处于全国最为集中的少数民族畲族聚集地老竹镇,是集观光、度假、休闲、地质科考、畲乡风情、红色之旅为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欣赏别样风景:翠绿的竹林,清幽的林间小道,险峻的山石……这里的一切都能引人无限的联想与想象。玉甑岩、将军岩、夫妻岩等等,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体验畲家风情:东西岩是“大山里的民族”——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上千年来,畲族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畲族文化。多彩的畲族图腾柱,飘扬的畲族姓氏旗帜,可爱的畲族人物卡通形象……在东西岩,到处都能感受到千年畲乡的独特风情。
第四站:看很“忙”的蘑菇
魔幻菇林,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菌菇为主题,以有趣的菌菇文化、休闲的风格布置,给人带来崭新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憩体验。探秘菇林,揭开农业现代化中工厂化栽培菌菇的神秘面纱,触摸时间的回忆与温度。
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型游乐园,到处充满游乐、体验的气息。小朋友穿梭在展示长廊学习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蘑菇饼干,和家人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而且菇菇铺子里的产品都能在蘑锅餐厅吃到呢!
第五站:弘扬革命传统
新屋红色营地以南乡革命根据地为载体,以其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对旅游线路进行布局与规划,融红军长征路线于拓展项目中,依托红色资源打造莲都“红色之旅”教育基地。
重走一段红军路:新屋南乡革命纪念馆,纪念碑,革命烈士故居,红军广场,红军桥这些红色建筑见证着一段不屈不挠做革命历史。新屋红色营地带你重走一段红军路。
各种闯关:这里有全长238米的滑草,在陡坡的山道滑行,气势磅礴壮观,可以一览新屋美景!除了滑草之外,还有丛林闯关、高空绳索等很多拓展项目呢!
第六站:来这里雾里看花
夫人山铁皮石斛基地坐落于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瑶畈行政村黄村自然村,该村位于莲都区西北处,距丽水城区20公里,距国家4A级景区东西岩7公里,距远近闻名的汝河太极湾景点仅3公里,美丽的宣平溪支流沿村前流过,丽武公路从村边绕过。
这里海拔在100-160米,山上拥有上百年以上的苦槠树、松树,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极其丰富,是丽水周边难得的一片“原始森林”,目前利用近野生活树附生栽培技术,通过实施规模化发展、组织化生产铁皮石斛,大力打造“中国莲都农林业养生基地”。
第七站:忘却城市的喧嚣
乡村绿道:习惯了城市的笔直道路,每天寻找有着目的地,却常常忽略了路上的美景。春暖花开的季节,举目远望,感受山路带来的魅力,给心灵放个假。
介绍过玩的地方之后呢
吃什么才是接下来的重点
▼ 吃什么?怎么吃?
都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美食才行
都妹马上奉上莲都特色美食!
第一道:瓯江溪鱼宴
莲都的溪鱼可是很有名的呢,新鲜的溪鱼从欧江里打捞上来,添上一撮紫苏的豆腐溪鱼火锅、椒盐溪鱼还有红烧石斑鱼,道道鲜美,让您感受味蕾的跳动。
地点:古堰画乡
第二道:菌菇宴
魔幻菇林的菌菇宴也是不能错过的,热气腾腾、鲜美无比的菌菇小火锅将为您开启 “菌文化奇妙之旅”。
地点:魔幻菇林
第三道:畲家盛宴
酥香莲花、莲子宴样式齐全,山哈大席,不拘小节的畲家盛宴,还有黑米饭、麻糍这些本地小吃,都妹相信,绝对可以满足你的味蕾!
畲乡十大碗,用美味留住你;畲家特色民宿,用温暖留住你;畲乡婚嫁表演,用真情留住你。
地点:东西岩景区
第四道:莲都本地菜
稀卤鱿鱼、豆腐丸、油焖笋、泡精肉……这些都是莲都最具特色的的本地菜色啦!丰富多样的本地菜,可以满足大家对美食的需求~
吃饱喝足之后
再来一个环境舒适的栖息之地那就完美啦!
▼ 住哪里?很舒适!
莲都除了风景优美、食物美味吸引人之外
各具特色的民宿也是吸引全国
乃至世界各地的小伙伴过来的理由之一呢!
▼
第一家:和隐城市民宿
和隐城市民宿,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诠释都市人的生活态度。不同于酒店单一、程式化的装修风格,走进屋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生活的香气。
门口从小到一株绿植,大至凉亭、沙发等摆设,以及不经意间暗藏的细节,处处饱含着民宿对于“生活”的用心,让人忘记现实中的世界,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温度。
第二家:沙溪民宿
老竹镇沙溪村毗邻省级风景名胜东西岩
距离市区28公里
是莲都区区级农家乐特色村之一
汝南旧家:这是一栋木质的小楼,朴素扎实,透着一股憨厚爽直的味道。这就是汝南旧家给人的第一印象。客房特色更为明显,水击花、五字带、十三行、畲乡情、青风峡、铜钱帮,这些豪迈雄浑的房间名字,取自畲族彩带的图案纹饰。房间的布置也是各有不同、风情浓郁。
这样的地方,催生出大山的气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最原始的情怀,才是最纯粹的力量。
各位抗“疫”英雄们
快拿起手机来报名
来莲都开启一场“放松”之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两山一古寨 烁古又耀今
潮安 历史 悠久,人文鼎盛,风光绮丽,素有“潮人首邑”之美称。北部凤凰山群峰叠翠,蕴藏着鸟髻第一峰、天池仙境、高山茶园等自然生态和畲族“发源地”;南部桑浦山文化荟萃,梅林湖古海蚀石群被誉为“稀世之宝”,是韩江三角洲沧海变桑田的 历史 见证;位于韩江中下游的龙湖古寨,更是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承载着历代先贤创立的潮文化 历史 长卷。
如何用区域文化激活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力?潮州市潮安区以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为重要节点,着力塑造三大人文景观带,深入挖掘优质潜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把自然、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撰文:纪金娜 安宣
大凤凰山
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生态文旅特色圈
群山竞秀,万壑争流。潮安北部的凤凰山,拥有峭拔雄伟的峰峦山色、绚丽多彩的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单丛茶。以凤凰山区为核心,涵盖文祠、归湖、赤凤、万峰林场等片区,潮安北部形成了大凤凰山生态文化 旅游 区。
这片山脉间,不仅拥有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畲族发祥地、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美誉,还形成单丛茶制作技艺和以“习尚风雅,举措高超”著称的潮州工夫茶文化,以及畲族祖图、畲歌、畲族招兵节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两纵”的根据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去年底,首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节的举行,让海内外畲族宗亲代表首次齐聚“寻根问祖”。
山势巍峨,云雾缭绕,植被茂盛,葱翠欲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凤凰山培育出驰名中外的单丛茶。在海拔约1000米的凤凰镇凤西和乌岽村,至今仍保留一片占地约万亩的古茶树茶园,是广东唯一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茶树群。2019年,潮州凤凰古茶树茶园被评为“中国最美茶园”。早在2014年,原农业部就评定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据显示,凤凰镇茶叶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茶叶500多万公斤,年产值10亿元以上,涉茶人口超过90%。这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大自然的馈赠,让凤凰山峦散发独特魅力:春赏杜鹃漫山遍红,夏日清享避暑氧吧,秋观云海气势如虹,深冬可遇霜雪结冰。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当前,棋盘樱花茶园栈道已建成、凤凰单丛茶博物馆试运营、东兴村“凤凰谷”项目推进中……凤凰镇正通过“单丛茶”与“ 旅游 ”这两张重要名片,使良好的生态 旅游 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相结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潮安区正在筹划第三届国际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 旅游 节活动。
今年4月,凤翔峡 旅游 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 旅游 景区。走进凤翔峡景区,可见“扶阴听瀑”“晶廉溅玉”等瀑布组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水系瀑布群,呈现凤凰山脉峡谷壮秀景色。如今,大凤凰山生态文化 旅游 区已形成凤凰山生态 旅游 区、凤翔峡 旅游 区、幽峪逸林 旅游 区、凤溪 旅游 区等生态 旅游 景区。潮安区更是将“文祠镇赤水村——归湖镇狮峰村——凤凰镇凤凰山天池景区、凤翔峡”串珠成链,打造“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并被认定为“广东省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
大凤凰山生态文化 旅游 区涉及“四镇一场”,如何突出差异化布局,打造各自特色?笔者获悉,凤凰镇片区通过整合镇区茶商贸和茶生产、茶文化资源,围绕茶旅小镇建设,构建具特色的茶文化 旅游 度假区;文祠镇片区正以潮式精耕农业为主体,整合畲族文化、生态林地等资源,开发潮派农庄休闲、民族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水果采摘主题等产品;归湖镇片区将挖掘金舟岛、竹洲岛等江洲小岛资源,突破溪美乡村 旅游 发展瓶颈,重点发展沿韩江 旅游 休闲度假带;赤凤镇片区将整合顺德居古建筑文化资源、白云古寺佛教文化资源、三舟寮红色 旅游 资源、峙溪河生态 旅游 资源等,开发特色乡村 旅游 项目;万峰林场片区则以森林度假为主题,开发高端度假、山地休闲、户外运动等产品。
龙湖古寨
保育活化 历史 建筑,提升人文 旅游 环境
滔滔奔腾的韩江水,孕育着千年潮文化。潮安区以龙湖镇龙湖古寨为核心,串联江东镇、东凤镇、浮洋镇,结合古巷镇、登塘镇、凤塘镇等,形成龙湖古寨人文景观带,与潮州古城密切联动,成为潮人文化 旅游 展示带。
在韩江中下游西岸,江水池塘环抱龙湖古寨,寨中央直街形似“龙脊”。在龙湖古寨 旅游 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的带领下,笔者漫步于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古寨内,千年老榕树盘根错节随处可见,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吴福昌介绍,在这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古寨中,藏有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 历史 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精华,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
明清时期,这里是潮州府重要的贸易商埠,繁荣的商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涵养出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舞龙、舞鲤鱼、英歌舞等。如今逢年过节,寨内依然舞龙狂欢、英歌起舞。此外,龙湖炖糕、龙湖酥糖、书册糕等传统小吃誉满海内外,先后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广东名小吃金奖”。目前,龙湖舞龙、龙湖酥糖、龙湖炖糕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如何加强对龙湖古寨 历史 文物的保护,全面提升人文 旅游 发展层次?今年来,龙湖镇实施古寨北门广场和南门广场的整修优化、原农贸市场整治绿化、建设200个停车位的临时停车场、实施方伯第和阿婆祠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修缮工程等多个项目。此外,龙湖镇还规划完善古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包括复原古寨墙、修复建筑外立面、新建停车场、公共环境艺术等。随着沿韩江滨江栈道美化、绿化,特别是南粤古驿道之龙湖古寨“古码头水文化公园”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今年10月龙湖古寨将迎来广东省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潮州潮安站)活动。随着龙湖古寨周边环境提升,游人往来,原本静谧的古寨逐步热闹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龙湖古寨 旅游 管理力度,龙湖古寨 旅游 发展有限公司在原有股东的基础上增加股东——龙湖经联总社,进行股权变更,使龙湖经联总社绝对控股。公司成立董事会,龙湖经联总社派员参与公司管理,更好地对古寨保育开发和利用。
目前,潮安区正把龙湖古寨与左联文化(洪灵菲)、非遗文化(泥塑、木雕、刺绣等)、中医药文化(太安堂、井里村)串联,策划“海滨邹鲁,非遗研学”之旅。同时拓展红军长征文化公园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绿太阳生态 旅游 度假区、白水岩古迹、世田红色村,策划“长征文化,红色典范”之旅,以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争创省级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
桑浦山
挖掘打造名胜古迹,融合做优特色产业
在潮安南部,位于潮汕揭“金三角”地带的桑浦山,荟萃了海洋文化、岩洞文化、宗教文化和温泉文化的精华,东山湖温矿泉是我国三大低浓度、重碳酸钙泉之一,梅林湖古海蚀石群被誉为“稀世之宝”,是韩江三角洲沧海变桑田的 历史 见证。
古老的桑浦山,经历多次大型的海陆变迁,海蚀和断岩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呈现出“雄、奇、灵、秀、”的风格。沧桑变迁,时光荏苒,这里留下了众多的 历史 遗迹和人文景观,不仅有明代状元林大钦墓、宗山书院等,也有甘露寺等众多庙宇,宗教文化发达,形成桑浦山人文景观带。
按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桑浦山与周边地区被划入潮州市中心城区—高铁组团。规划提出,以桑浦山作为生态核心,强化桑浦山城市绿肺功能,塑造中心城区—高铁组团发展的标志性生态景观。目前,桑浦山片区正以潮州市潮安区界山为基础,通过名胜古迹的挖掘打造,生态廊道绿道网和服务驿站建设,打造桑浦山文化 旅游 区。
桑浦山下,太安堂医养小镇加快建设步伐,并对原东山湖温泉度假村进行改造升级,引进豪生集团酒店进行管理,打造以展现中华文化为主题的 养生 温泉。经过改造升级,东山湖温泉度假村豪生酒店于去年10月开业。今年春节前,投资3亿元的太安堂中医药 科技 馆已完工,将打造成为太安堂数字中医落地的高端体验中心和中医体验馆。
8月4日,20条广东省工业 旅游 精品线路出炉,包括太安堂智能化全自动中药提取线在内,串起扬航食品厂及广东南馥茶叶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形成的“潮州中药匠心之旅”线路入选其中。据太安堂医养小镇相关负责人曾漫路介绍,太安堂融合推动中医药文化、温泉 养生 文化和工业 旅游 的发展,今年把创建国际康养中心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小镇整体规划,整合豪生酒店、月亮湾、温泉 养生 中心、 养生 公寓和别墅等,形成完整的 养生 生态链,融入桑浦山人文景观带发展。
如今,整个东山湖特色产业园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桑浦山片区提供集生产、生活、休闲 娱乐 等为一体的产城融合“新门户”。基于现有基础资源,桑浦山片区正朝一个集商务 旅游 、购物 旅游 、休闲度假 旅游 和宗教 旅游 于一体的综合 旅游 度假区发展。
接下来,潮安区将深入发掘桑浦山人文生态潜力,强化对梅林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优化提升、白云岩风景区的整治改造,赋新宗山书院等 历史 遗存,结合金石镇花卉产业的独特优势,将“桑浦禅泉”生态韵味与人文景观、特色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统一结合、相互转化。
■一线走访
凤凰小镇打造茶旅融合发展“3.0版本”
红泥小火炉,庭院茶树荫。原本因年久失修而灰尘蒙蔽、破落残旧的古民居,经过修缮后作为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成为凤凰镇文化 旅游 一个新的标志性打卡地。目前,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已建成进入试运营阶段,并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博物馆由东兴村大夫第祖屋与守信公祠组成,通过改造翻新,融入木雕、嵌瓷、彩绘等潮州民间工艺元素。”广东凤凰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凤凰单丛茶博物馆馆长魏琪敏介绍称,除了文化与文物展示,馆内还设置了单丛茶研学教育基地、茶主题文创中心、茶乐园、潮文化“大家”工作坊、潮式生活体验馆等。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修缮完成,是“凤凰谷”项目的一个缩影。走进“凤凰谷”项目部,鱼儿畅泳石板通道间隙,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室内,露天小院里竹藤桌椅显得文艺十足。项目部原是荒废了近30年的老厝,新修后重焕生机。在项目部,笔者看到了凤凰谷文旅项目规划蓝图,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50亩,计划3年总体建成。依托东兴村丰富自然优势及保留完整的人文 历史 古村落资源,项目将单丛茶文化融合特色民俗,主要包含了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凤凰民俗文化陈列馆、凤凰文创商业街、茶山文旅酒店、后河民宿客栈、凤凰谷花海乐园、生态茶园休闲观光区等。
事实上,“凤凰谷”是撬动凤凰茶旅小镇突围崛起的一个支点。潮州凤凰茶旅小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爱文称,凤凰谷文旅项目通过依托凤凰镇后河村保护良好的茶园、山林地,结合省级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而打造凤凰茶旅特色小镇,就是要将茶产业、茶文化、茶 旅游 进行有机结合,达到茶叶立镇、商贸活镇、 旅游 旺镇的目的。
曾爱文介绍,凤凰茶旅小镇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950亩,总体定位是依托全省最大的“凤凰单丛茶”品牌效应和潮州工夫茶技艺的文化特色,推动单丛茶种植业向生产营销、民俗文化、休闲体验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大力推进茶叶一条街、茶博会、茶企总部发展,搭建凤凰单丛茶文化展示、体验平台和潮商创投平台,形成对外交流窗口。
除了“凤凰谷”项目外,凤凰茶旅特色小镇首批若干项目也正落地实施中。凤凰下埔党建文化公园和滨江文化长廊已全部完成、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推进中、如意溪桥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已开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整治创建项目有序推进等。其中,棋盘村樱花茶园栈道完成后,吸引众多游人前来。绿色茶园环绕、木栈小道弯曲、樱花绿植遍布……该条栈道全长约1公里,利用溪流走向铺设,并点缀种植樱花树,成为凤凰茶旅小镇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的又一特色亮点。
目前,凤凰镇将发展生态文化 旅游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和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措施优化生态环境,以打造茶旅小镇为抓手,发掘利用凤凰资源禀赋,促进生态、茶业、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茶旅融合发展“3.0版本”。
■大美潮安
乡村生态游成游客心中“诗与远方”
青山掩绿树,碧水绕村流。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越来越多有颜有料的精品乡村在潮安大地涌现,如“网红”狮峰村、“红色”世田村、“生态”叫水坑、畲族李工坑等。每逢假期,潮安乡村人气旺盛,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这两条市级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涵盖了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三大人文景观带中的特色 旅游 点,串联 美食 体验、康养体验、民俗体验、新业态文化体验。依托自然环境优美、 旅游 资源丰富的禀赋,潮安区全力推动美丽潮安品牌化发展,以乡村生态游为特色,用区域文化激活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力。
⑶ 浙江武义9大古村落,温泉名地更可访古赏景
浙江金华,武义。
传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武义名县。
这里是全国著名的温泉名城,温泉资源“华东第一、全国一流”。这里,还散落着很多避世的古老村落,没有人山人海,只有江南的诗情和画意。
一起来看看武义最美的9处古村落,你可曾去过几处?
武义,山下鲍古村。坐落于武义县南面的大溪口乡,古风悠悠的淳朴静美地。“水抱孤村怀,山通一径斜”。古诗里描写的美好村落,山下鲍像得很完美。
山下鲍村,可以说是一个既低调又高调的小山村。说它低调,是因为它不算景区,平时压根没有多少游客,只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村庄。说他高调,是因为它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选座浙赣山区建筑代表,写入了《中国建筑史》一书当中。
村子四面环山,坐落在东西两山相夹的一条崎岖山谷之中,村里只有一条径斜(小路)可走。有两条名字分别叫金溪、岗坛涧的小河从北往南匆匆流来,像两个顽皮淘气的儿童一路蹦跳着,来到村子北头汇合,继而又继续嬉闹着以“S”形从村中流过。这股清澈的溪水从崇山峻岭之中凌冽而出,一路向南,奔向宣平溪,最后投入瓯江母亲的怀抱。
这个隐世村落,至今依然保留着浓郁的古风古韵。站在村子中心,但见溪两岸的古民居建筑随地势高低毗连,参差分布。古意浓郁,胜似一幅水墨国画。驻足建造于民国时期的名叫“金溪桥”的玲珑石拱桥上,可观赏到湍急的溪水遇拦水坝溅起的细白水珠。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
据说,古时山下鲍只有很少几个鲍姓居住,“山下鲍”村名以其而得之。但实际上现在村里却是涂姓为绝大多数。山下鲍《双溪涂氏宗谱》中记载,此村涂氏祖先名叫涂国文,清雍正年间,从福建长汀来到一个名叫双溪住下,并在劳作过程中与一位山下鲍女子相恋,后成为了山下鲍的上门女婿。涂国文迁居山下鲍后,每天上山开荒,还在山上种植染布用的原料“靛青”,并在村里建起了10口直径为3.5米的靛青塘,供族人浸泡制作染料的植物。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生产方式,在与外界近乎隔绝的一隅祥宁之地,繁衍着一代又一代涂姓子孙。
而此后涂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至清代宣平年间,已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之一。他们秉持山下鲍梁氏家族开创的耕读传家的家风,重视教育,在清一朝亦培养出了秀才48人,增广生、太学生27名。
山下鲍的古民居在形制上主要分为三房两厢、五房两厢、五房四厢。多数建有后院。正屋和厢房的前檐均设有牛腿承托的下檐作为通廊,既在视觉上增添了建筑美感,又弱化了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袭,极具武义南部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村内涂氏宗祠,建于清代,是县级文保单位。这处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主体结构未遭破坏。祠内的雕刻、彩绘、墨书墨画饱满充盈、庄重儒雅、古色古香;门楼和厅堂的匾牌、题额、楹联字迹遒劲古拙、哲思深蕴、寓意吉祥。
山下鲍村是江南居民原生状态的代表,奇迹般地保留了几近消失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村里巷道结构、建筑装饰、民居布局等等,都完好地保存着原生态人文状态。
俞源村坐落于武义县西南方向的余源乡,是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按照天体星象排列叫人设计建造的,因此也叫太极星象村,传闻此地风水极好。
初到俞源村,迎面便是一条S型的小溪,将块块水田圈成一个巨大的阴阳太极图,让人感受太极星象的玄妙。谁能想到,这这个名气不大的村子,藏着1200多间宋元明清古建筑群。而古建筑内木雕、砖雕、石雕之精致之华丽,让人叹为观止。
古村不华丽,白墙黑瓦的建筑,参天的古木、长满青苔的石凳、斑驳的牌匾,凝聚了时光。
俞源村至今保留着1200多间古建筑,从宋朝到清朝的建筑都有。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蕴藏着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木雕、石雕、砖雕等都栩栩如生,让游客叹为观止。
郭洞村怕是武义古村落中最“有名”的一个,有“江南第一风水村”的美誉。“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这幅刻在郭洞村入口古城墙上的楹联,揭示了这个600多年 历史 古村落的隐世美好。
郭洞村 历史 悠久,先祖可追溯到宋朝宰相何执中。据说,何执中的后人仿学《内经图》营建的古村,村中桥梁水井无不按风水理论排布,极为讲究。“山环如郭,幽邃如洞”,是先人对这个村庄给予的深情。
郭洞老屋、古木很多,每一处都值得游人寻找。村边的山也是必须登的,透过百年老树的树枝看古老的村落,那是一种别样的幽深宁静。
武义全县海拔最低的古村落——范村。多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传统建筑,像这样质朴的古村落,总是令人眷恋和向往。位于武义县履坦镇的范村便是其中之一。
范村是北宋范仲淹侄儿后代的聚居地,位于武义县城的西北部,是全县海拔最低的一个村落,曾因清嘉庆年间的一场特大洪水几近摧毁,全村仅留下一棵大樟树和现范氏宗祠东边民居的一堵老墙。
如今,这株见证了当年那场浩劫的古樟树依然挺立在武义江边,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之后越发粗壮,要5个人才能抱得拢。重建后的范氏宗祠内有三块远近闻名的石碑,分别位于宗祠大门东西两侧的内墙中,且都镶嵌在墙体中。
到了范村,范氏花厅不得不去。走进这里,眼前的景象,即便使用上所有描绘木雕技艺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它的美好。巧夺天工的牛腿、花窗,栩栩如生的花瓣、松柏,一个个木雕图案历经风霜却依然清晰可见,透过它们你仿佛能看到匠人雕琢于其中的心思与心境。厅堂的正中间悬挂着古色古香的灯饰,待到夜晚来临,这些承载着厚重过往的文物在花灯的照耀下折射出磅礴大气之美,欣赏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除了花厅,范村中如今仍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古建筑,散落在村中。走过花厅的门口,沿着村巷右拐,在转角的回廊之下又是一处古建筑。再往前走,又是一处。随便选择一幢走进去,都仿若梦回千年,感受着 历史 带来的浓浓韵味,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未曾见过的惊喜。
古建筑内外还有着为数不少的绿植,随着夏天的到来变得越发郁郁葱葱,成为村中的又一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喜欢摄影的市民在这里停留片刻,相信可以拍出不少文艺范十足的美照。
华塘古村落。
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历史 上曾出过不少人才,是武义南部地区传统“耕读文化”村落的典型。
华塘村周围都是山,当中低,象一口塘,元朝叫坳塘。清朝末年,人口增多,改名为华塘。村落层峦环抱,溪流围绕似弓。村东岱石峰,峭拔似剑,直插云霄,旧为宣阳八景之一,名岱石流霞。
华塘村较为完好地保存了连片的古民宅,其中建筑精美、雕梁画栋的清代古民居11处。古建筑内天井均以青石板或鹅卵石拼镶成精美图案,保留了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
村北侧有云华乡政府旧址,建于民国时期,由四合院和两座附屋组成,二层结构。四合院内,檐廊楸楣呈月梁形,梁身刻麒麟,栩栩如生。
村中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闲适的乡村生活,华塘村没有城市的喧闹声,远离车水马龙,村里古木成荫,溪水潺潺,鸟鸣清幽,一片祥和景象。
宣平东溪的云华溪从华塘村的北向南穿村而过。大坪尖顶两组花岗岩柱,当地人称“岱石双峰”,亦称“宝剑峰”。巨大的岩柱从上到下都垂直节理,风化地貌十分明显。大坪尖山体终年流水不断,而且水中富含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村里人就从山脚的岩隙中引水建池作为全村的自来饮用水,在山的西侧一处涌泉作为农田用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县率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茶叶,所产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质量上乘。
《重修华塘陈氏宗谱特序》中记载:“据考证,颖川陈氏始祖十公自北宋徽宗崇宁乙酉(1105)年于栝城迁徙宣慈马口,二世孙廿三公由马口来坳塘,观其山川环抱,林壑泉美,岱峰耸起,生态盎然,羡其世外桃源风光……遂卜筑而居焉。”大自然的造化,加上人文积淀,使这个古村形成独特的山水风光。
华塘村四周群山环绕,古树参天,如同原始森林。地形如一“日”字,村落在日中,上下两畈为平坦的百亩良田,四周山峦起伏、山川环抱。东侧有凿坛后、前山、龙脚山、水口山。村后(西侧)有钟坛脚、后山、上庵等山,阔叶林、苦槠、枫树、松树铺天盖地,特别是只有华塘龙脚山特有的一树种,当地人称青紫树,叶如红豆杉,高大挺直,材质坚硬,属上等好材。原在华塘凉亭边有一棵两人合抱的松树,树干挺拔笔直,民国时宣平县政府派人来砍此树,结果被村里绅士骂一顿而阻止。
华塘村陈姓祖宗非常重视山林的保护,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就设立春分护林会。《陈氏宗谱》记载,宣统二年就制订保护农业、林业的乡规民约。民国八年(1919)《陈氏宗谱》修谱时族人陈倜记:“林业:环华塘皆山也,土质瘠薄,惟宜于林。村东前山松柞杂木素禁樵采,自昔密茂特甚。林内诸山育苗养护,则肇始于学栋公(1797—1862),若米挈坞、凿坛后、大淤等山之合抱古松,犹公之手植也。尝闻先叔祖玉瑜公(1836—1908),言昔栋公造林栽苗,保护躬亲其事,巡回往来日夜不休,僻静之处更筑室招工守山,亲勤五十余载,村内童山始蔚然成林。”日后发现“私砍之风甚炽,前功不致尽弃。”“民国八年(1919)组林业公会,族孙均为会员,轮流值日巡山护林,年终则开会商讨改进之方。”年终时“分发丁谷以为子孙护林之奖励,全族人柴薪燃料不虞缺乏,建筑木材不需外求,而村景优美,苍翠宜人,应知非一朝一夕之所致也。”
陶村古村。位于桃溪镇,当地因“有桃千树而得名”。而陶村,作为陶渊明后裔聚居地,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延福寺在畔,犹如世外桃源般,引人入胜。
据清嘉庆年间重修的《桃溪西祠陶氏宗谱》记载,陶村人是陶渊明后裔,至今保留了许多明清古民居。一座座祠堂和古建连成片,气势非凡,相当精美。
据统计,陶村现存各种 历史 建筑89处,除了元代建筑1处,还有明清建筑就有37处,民国建筑39处。
只要走过陶村东西二溪上的镇澜桥、普济桥、永隧桥,眼前定会出现石门、灰砖粉墙、造型宏阔的古屋、祠堂。
登山俯瞰,主要集中在后山脚、西山下、上下畈心和街路两旁,共有六七十座,而且,几乎每一幢古建筑与陶渊明都有一些渊源。
陶氏祠堂墙上画有族谱系图表。据介绍,陶村作为陶渊明后裔聚集地,村有六座祠堂,下辖自然村还有一个祠堂。
延福寺是江南最早的元代建筑。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天成二年,重建于元代延祐四年,采用重檐歇山斗拱建筑,整座大殿梁柱之间不用钉不用榫,完整地保留了元代木构件半拱建筑艺术风格和构造特征,是江南仅存的三座元代建筑之一。
老寺历经700年沧桑,有着饱经时光洗礼的美好和神秘感。延福寺大殿平面方形,分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四壁为明清时绘制的山水佳作和草书。大殿前有一座长方形长生池,围栏斑驳,荷花熠熠,一只小龟浮在水面,似在默默絮语。
上黄古村。座落在武义、遂昌、松阳交界海拔850米的半山腰,层叠依山而居的古朴人家。
上黄村离武义县城有60多公里,100多幢泥坯房错落有致镶嵌在半山腰,其布局特殊,十分壮观。
古村落背靠着1100米海报高的茅山尖,在半山腰,可俯瞰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村民介绍,茅山尖是把龙椅,整个上黄村就坐在龙椅上,龙椅两侧及对面山峰是青龙白虎引领狮子、骏马、神牛奔腾……
历史 悠久的上黄村,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人在此居住。上黄村全部姓王,自山西太原迁入。早先这里不通公路,所以村民就地取材,全用黄泥垒墙,村道基本采用巨石打造,层层叠叠,颇为壮观。
以石块为屋基,以黄泥为土墙,屋顶片片黑瓦。大部分建于清代民国期间,古朴秀美。虽是泥墙,大部分屋子都还坚固如初,看上去,就有一种墩实厚重、淳朴美好的感觉。
盘山公路上看去,一排一排建在山坡上的黄泥土屋层层叠叠,似梯田一般向上积累,足有10层之多。整个村庄坐落在一个漏斗形的山坳之中,背靠一座长满竹子的大山,两侧亦是群山高耸。
因房子都造在山坳里,往往这幢房子盖在这里,另一幢房子就处在这幢房的屋顶。虽然当时造房没有规划设计,但每家每户造新房时都会围着村中心布局,于是就形成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壮观景象。以致人拍照发现,上黄村房屋布局有点像西藏的布达拉宫,因此也成了摄影者的热门爱好地,也被誉为”江南版布达拉宫“。
武义上周村,位于武义县坦共乡境内,海拔约800余米,雨量充沛,常有云海翻滚,风光优美。
上周村是一个原始村落,村庄中大部分为黄泥土房,适合纪实摄影。云海最佳观赏点有一座亭子,其实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开,沿途可以发现美景就可以停车拍照。
乌漱古村。位于武义柳城畲族镇乌漱村,乌漱村地处黄历岱尖山脉东半山腰,很有韵味的古朴山居村落。
依山而建层的乌漱村落,整体呈褐色,巷道和民居的地基几乎全部用石块、卵石铺就,层层叠叠的建筑富有节奏感,褐色泥土建成的房屋沿着山坡成排成片,几块大岩石在最高的土胚房后边巍然而立,远远看去很是雄伟。
据《吴氏宗谱》记载,乌漱村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吴氏始祖吴寄生、吴寄白兄弟俩打猎至此,点燃篝火居然数月不断香火,他们就从丽水遂昌四都镇梧桐口举家迁居“香火堂”发祥繁衍,乌漱古村就以香火堂为核心沿上屋、下屋、后山坛、五房头、乌漱后、牛栏坛、乌漱岭脚连片发展。村落发祥发展已有近600年 历史 ,村落清一色土坯房,四周古树众多,迷踪交错的巷道,错落有致的屋子别有一番韵味。
吴氏迁居初期村名命名“哨川”,民国初年改名“乌哨”,民国二十年(1931),时任明山乡乡长文生参政吴绍良见宣平县城隍庙有副对联叫“江水泱泱绿岩谭,青山巍巍乌漱岭”,就将“乌哨”改名“乌漱”延用至今。如今,村落吴姓人口占全村94%左右。
吴氏一族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修建吴氏宗祠作为敬祖祭祀之地。如今的吴氏宗祠,白色的墙与周围的清一色的黄形成鲜明对比,独具特色,宗祠边上有一口无井圈的井,内壁用石块砌成,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几百年来,它孜孜不倦的见证着人们兴衰起落。吴氏宗祠,坐南朝北系四合院式,由前厅、后厅、两侧厢房组成,进深22.8米,宽14米,总面积319.21平方米,泥砖古瓦,重歇山顶鱼翼起翘,封檐栋,浮雕梁,人物禽兽,装饰特别讲究,粗梁巨柱。
乌漱溪穿村而过,山山岭岭山环水绕,古村落坐落海拔922米黄历岱尖半山腰,门前山是仙霞山系海拔1039米的乌龙尖,往来宣平、松阳、遂昌等地古道交织其间。乌漱溪村前流过,与门前村口风景林组成“门外青山屋下溪”溪山幽景。
乌漱古村不仅环境优美, 历史 遗存也相当丰厚,至今村内保存着大量文物古迹, 历史 建筑众多,古驿道穿村而过,古井、古桥、古树、寺庙殿宇等 历史 环境要素散布古村各个角落,是明代古村落乌漱 历史 悠久文化深厚的见证。
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
⑷ 去厦门必玩的十大景点是哪些
厦门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分别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旅游景点是华新路。事实上,华新路也算是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这里其实是厦门的风水宝地,有非常浓厚的厦门氛围。
第二个旅游景点是文曾路。文曾路两侧林荫浓密,空气清新,一头是喧闹,一头是安静,非常适合旅游。
第三个旅游景点是南华路。南华路能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这里有很多文艺小店,非常适合文艺青年旅游。
总而言之,以上五个景点都是厦门非常出名的景点,也是非常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