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热盆景
❶ 什么是“热盆景”文化
热盆景文化是指对四川成都的火锅文化的泛称
❷ 极具特色的四川饮食文化
川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四川饮食文化中辣是主要的口味。川菜的历史悠久,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川菜也逐渐被全中国甚至国际上的认可,喜欢川菜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对于四川的饮食文化您了解多少呢?下面的 四川文化 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日,中国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丰富。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种质量优异,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另外,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入四川。
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众所周知,四川人喜欢吃火锅,其喜欢麻辣在全国有名。滚烫的火锅,丰富的美食,构就了四川饮食文化中的一朵靓丽的奇葩。四川是一个盆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火锅。火锅是一个小盆子,四川乃一大盆也。
但凡到过四川的人都知道,蜀中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阴冷潮湿。在寒冷的冬天吃着滚烫的火锅,不仅可以御寒,还可以预防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的侵袭。火锅中的辣椒,麻椒,三莱,八角等物不仅可以大开口胃,而且对于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川菜中缘何多辣椒等物的原因。与湖南的酸辣、陕西的咸辣、贵州的香辣却是大大的不同。其他地方也不乏吃辣者,但推究其本意,与这种潮湿阴冷的气候没有太大关联。火锅是一个大杂烩,其包罗万象,在中华食文化中开创了伟大的先例。
肉禽蛋,各种蔬菜,凡是可以用来“烫”的都可以作为火锅的材料。所以四川人称吃火锅叫“汤火锅”。其真可谓大而全,色香味俱全。蜀文化灵秀深邃,表现在火锅和饮食文化上,则颇有些“小桥流水”的意蕴。成都火锅店的装修和包装古朴雅致,而火锅的汤料和食品的炮制更为细致小巧。在成都,火锅被称之为“热盆景”,也与这种文化差异有关。而在店名选择上,也充分显示出蜀文化的特性,“皇城老妈”、“芙蓉国”、“狮子楼”等让人可感知一斑。
成都的火锅文化来自于重庆,但比重庆火锅要香且鲜,而辣味也很适中,四川人对于辣较有心德,讲究外刚内柔,辣则刚而不压柔,柔则香而不抑刚,所谓刚柔并重,有刚有柔,既辣且香,香中带辣,辣中有香,同时还有一股麻味,三种味道混合起来回味无穷,再加上铜锅慢煮,这就是成都早先的“麻辣烫”。
俗话说:食在四川,味在成都。成都是四川的都会,同时也是四川饮食文化的中心,饮食是我们国人之天下,而川菜则代表了中国西南部人们的口味,所以,这正是川菜能并列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原因。说起成都的川菜,早已久赋盛名,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曾经提到过成都川菜那种使人“口水直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色,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竞相赞扬成都的川菜,所以到如今在川菜菜品里还有以文人命名的菜品。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的不断发展也使四川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❸ 成都火锅的简介
简介
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他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四川和重庆两地的代表美食。
来源:
四川火锅的出现,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即可实用。
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3)四川热盆景扩展阅读:
吃法介绍:
一、吃法之涮
涮:即将用料夹好,在锅中烫熟,其要决是:首先要区别各种用料,不是各种用料都是能烫食的。一般来说,质地嫩脆,顷刻即熟的用料适用于烫(涮)食,如鸭肠、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
而质地稍密一些,顷刻不易熟的,要多烫一会儿,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观察汤卤变化,当汤卤滚沸、不断翻滚、并且汤卤上油脂充足时,烫食味美又可保温;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过头,食物则变老,火候不到,则是生的;第四,烫时必须夹稳食物,否则掉入锅中,则易煮老、煮化。
二、吃法之煮
煮:即把用料投入汤中煮熟。其要决是:首先要选择可煮的用料,如带鱼、肉丸、香菇等这些质地较紧密的,
三、吃法经验
吃火锅的经验应是先荤后素,烫食时汤汁一定要滚开,要全部浸入汤汁中烫食;其次是调节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着,可从火锅边上油处烫食;反之则从中间沸腾处烫食;再次就是吃火锅时,必须配一杯茶,以开胃消食,解油去腻,换换口味,减轻麻辣之感。
❹ 求:成都东罗马和西罗马的故事(高分)
成都本土名火锅“热盆景”红星店本月悄悄地关上了大门,停业装修思索新的出路。而“热盆景”旗下的另一家分店———“热盆景”金沙店也早在为改做川菜馆作准备。这家在成都餐饮界驰骋了20年的老牌本土火锅店,在经历了近几年来重庆火锅与成都火锅之间的残酷价格战后,从火锅业中退出,意味着成都本土火锅时代的结束。
现场“停业装修”人去楼空
昨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红星路四段,热盆景总店的硕大店招依旧立在大楼的二楼上。但昔日总是热闹非凡的一楼营业厅,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偌大的店堂内冷冷清清,桌椅板凳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几名装修工人在里面席地而坐。紧闭的玻璃门上贴着一纸告示,上面写着“停业装修”四个大字。
而与红星店被清理过的现场一样,位于西门的热盆景金沙店也是同样处于水泥、沙子俱全的装修阶段,营业大厅内一片狼藉,墙角安放空调的两个地方已经搬空,灶台、炉具、锅碗瓢盆均无踪影。
“吃饭哇?你下个月来吧。”一位装修工人看到记者在“打望”顺口说道:“不过,你下次来就只能吃中餐了。”
店方
做中餐一样可以发展
“热盆景不卖火锅了?”20分钟后,远在北京的四川热盆景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健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热盆景正在做战略调整,9月份,我们的中餐就要开张了。”
当记者再次询问“热盆景”是否今后不做火锅的问题时,李健的回答很肯定:“金沙店以中餐为主打,红星店现在正在装修,具体以什么为主,现还未定,不过,今后红星店会成为集茶坊、休闲于一体的综合酒楼。”
而对于为何会转行做中餐,李健的回答很模糊,只是说这是公司的战略调整,“其实,我们并不是突然转行,从火锅改做中餐,公司是经过长时间论证的,公司认为,做中餐一样有发展。”
李健解释道:“做中餐,可以弥补做火锅比较单一的客户群,可以将事业做得更大一些。”他透露,装修后的红星店和金沙店不仅像以前一样具备就餐功能,而且还会为食客提供一些休闲娱乐功能。“开张后的两家店,应该是集餐饮娱乐为一身的新店。”
历史
热盆景打开成都火锅之门
“在成都,说热盆景火锅,可以说是‘世人皆知’,从上世纪80年代初,热盆景在成都新南门大桥侧创立第一家店以来,在过去20年历程中,‘热盆景’发展成为川派火锅的一大杰作。”省美食家协会会长李树人看起来对“热盆景”感情颇深。
他说:“热盆景是成都本土火锅的元老。它打开了成都火锅之门,并将火锅称为热盆景。‘日暮汉宫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归’等颇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将四川火锅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并非为了温饱的水平。”
今年已75岁的李树人老先生对当年“热盆景”的盛况仍记忆犹新。“在上世纪90年代,去吃热盆景,是很上档次、很有面子的事。”李树人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都称得上是“热盆景”的辉煌期。
据悉,1995年,在新南门桥头的“热盆景”因国家征用拆迁后,在2001年重新选址,到红星路四段开设了红星店。由于定位明确,装修又极具川西民居风格,红星店一炮而红。尽管红星店一次可以容纳700人就餐,但就餐高峰时仍有不少食客排队等座。公司就趁热打铁,2002年又在金沙车站旁开设了热盆景金沙店。
设计就餐人数在1100人的热盆景金沙店果然不出投资人所料,开业后每天也是一派宾客盈门的热闹场面。
“在当时金沙那里上档次的餐馆就只有‘热盆景’,它想不红都不行。”李树人说,“在那时重庆火锅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时,热盆景当之无愧为成都火锅的代表之一。”
在热盆景红星店旁边卖了3年烟的曾大爷,提起当年“热盆景”的红火场面也是印象深刻:“2002年时,这里天天都有排队等着吃火锅的人,有时候连坐到等的板凳都没了,只有站着等了!”他回忆道,“当时生意就那么好!连带着我的生意都好做了!”
转折遭遇重庆火锅低价冲击
一直密切关注成都餐饮市场变化的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周宁表示,“热盆景”创业之初就与别的火锅店不同,“它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意红火,其实是当时成都火锅市场缺乏竞争力和特色的一个表现。”
据他透露,2000年,成都只有不到1000家火锅店,其中重庆火锅的比例还只占到40%左右。“热盆景”在开张后,由于酒楼的铺面是自己的,菜品和味道也很符合当时的消费潮流,很快这家店就给投资人带来了不少甜头,随后,公司又在西门开设了第二家店,依旧定位在中高档消费的商务宴。
“毛肚18元/份,鹅肠20元/份……荤菜的价格一般都在15—18元之间,素菜也要5元,这样高的价位从长期来看,客源肯定有限。”周宁说。
2003年年底,重庆火锅开始大举进入成都餐饮市场。也就在这一年中,重庆火锅大打“8632”的低价牌,发动了一场价格大战,导致大大小小的成都本土火锅在这轮价格
战中倒闭过半。
今年3月,重庆孔亮鳝鱼火锅直接将店开到了热盆景红星店的对面,外来的重庆名火锅店与成都本土的名火锅店开始了面对面的“竞争”!
“由于价格便宜一半左右,每天下午六七点钟,孔亮火锅门口是排列子等吃饭,‘热盆景’是喊到喊到吃饭。”在孔亮火锅旁边摆烟摊的张大爷说:“差距太大了,简直是两回事。”而就是在这种价格悬殊的竞争中,“热盆景”也始终没有调低价格来应对。
周宁说,“热盆景”从价位上来说肯定拼不赢重庆火锅的“8632”,而从综合方面来讲,“皇城老妈、谭鱼头、川江号子”等崛起的成都本土火锅又与“热盆景”对峙。“两头都没占到什么优势,热盆景的处境尴尬。”周宁说。
评价
“放熟就生”是个挑战
“成都火锅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热盆景改做中餐是明智的。”成都市烹饪协会彭子渝先生说,2004年,成都的火锅店总数已上升到了2000多家,而重庆火锅的比例也随之上升到了85%,竞争的严酷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成都媒体干了近20年的王先生说,现在朋友相约吃火锅,很多时候都选择吃重庆招牌的火锅,感觉口味、价格都还不错。不过,对于陪伴了自己近20年的“热盆景”现在的处境这么尴尬,王先生还是觉得很惋惜。“重庆火锅太厉害了,成都火锅要想点对策才行啊。”
与王先生一样,成都市美食研究会秘书长杨淮伯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成都火锅现在需要升华,不管是在菜品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成都火锅都需要一个飞跃,如果光从价格上进行竞争,这样显然是饮鸠止渴!而放熟就生,由火锅改为中餐,企业管理是个挑战。”杨淮伯认为,毕竟从做火锅到做中餐是一个大的跳跃,中餐的厨房管理和菜品的经营运作都比火锅要复杂得多,从管理的层面上来说,做中餐对“热盆景”来说是一个挑战。
新闻背景:
热盆景火锅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创办于成都新南门,是一家以麻、辣、烫、鲜为特色的火锅店,属于成都本土较出名的原创火锅之一。现在成都尚存的本土名火锅有:皇城老妈火锅、谭鱼头、狮子楼、快乐老家、玉龙火锅、川江号子、子火锅、红天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