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盆栽水石
Ⅰ 上水石盆景怎么养护技巧
可施用翠姆水溶肥哦,由于上水石盆景种类繁多,不同的盆景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在养护上水石盆景时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植物的习性,比如喜阳植物因应在向阳通风处,喜阴植物注意避光;喜暖植物应摆在温度适宜的室内,喜寒植物可以放在较为通风的地方,如此种种。另外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勤换水,因为上水石盆景中植物是从上水石中吸取水分,而盆中的水又是不流通的,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很容易导致水质污染。
换水时的水量也要因植物而异,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植物有害。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液会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要注意勤洗盆底以防细菌的滋生。植物上的枯叶要及时处理掉,发现有病虫害时要及时处理,这些小细节都可能会导致植物的死亡,从而影响整个盆景的美观。
当出现植物死亡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可以将死去的植物移除再种上新的植物。适合种植在上水石上的植物有:酢浆草、铁线蕨、虎耳草等草本植物,以及小叶罗汉松、紫衫、金钱松等小型木本植物。更换植物时最好在原来的位置种上相同的植物,一定要更换植物的话尽量不要破坏上水石的结构,毕竟盆景要作为一个整体才有欣赏价值。
Ⅱ 日本盆景都用什么土
日本盆景盆制作内容简介:
喜欢盆景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树桩盆景最有名,其实日本的树桩盆景是由中国传入的,称“盆栽”。14世纪绘画中已有出现。1909年,日本盆栽通过伦敦的一次展览会而传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始在欧美流行,并音译为“bonsai”。现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协会。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开了世界第一届盆景大会,同时举行了世界盆景展览。
树桩盆景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现已被用作树桩景树的约有
160种,除通过人工繁殖外,常从山林野地掘取经多年樵砍后留下的老干树桩培养。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并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树桩盆景成型后须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措施。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对产自高山的松柏、杜鹃等还需经常行叶面喷水。视盆景规格大小隔1~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须除去部分旧土,剪去周围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养土,重新种植。此外,还须采取防治病虫害和防寒、遮荫等养护措施。
Ⅲ 西方赏石文化(Western Culture of Ornamental Stone)是指
西方赏石的诞生距今只有200年时间,是工业时代发展至鼎盛时期的产物,是基于矿物学、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而产生的,从一开始便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倡导者也是以从事自然科学的工作者和博物馆为主,所以是一种理性化的收藏活动,更注重观赏石本身的科学内涵,强调美感与科学的统一,注重观赏石形成机理的探究,重视其学术科研价值,以科学眼光及思维评价其观赏性与艺术品位,这与东方赏石强调的艺术化欣赏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赏石并无深厚的文化积淀,类似东方赏石的那种富于含蓄、想象的题名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它容易普及并建立通行评鉴标准的原因所在。
欧洲奇石协会主席威利?本兹多年前就对中国进行过多次访问。他认为东方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而西方人则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操纵者。如宋代石癫米芾,对待石头如同对待亲兄弟一样(图1.44),这样的想法与做法对西方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
西方人对事物的理解更加理性,更多地关注其本质,如成分、结构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而对于象形、会意等的观察与理解自然不如东方人般耐人寻味。
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赏石组织,1992年卢森堡还成立了欧洲赏石联合会(ESA)。但总体来说,赏石不像盆景那样在欧洲得以迅速推广,当地的赏石交易主要依附于盆景市场,赏石者与赏玩矿物晶体的人互不相干。欧美一些国家将中国传统供石称为文人石(Scholars'Rocks),同时许多国家仍对观赏石沿用日本“水石”之称(Suiseki)。赏石之风能得以在一些欧美国家传播,部分得益于21世纪初人们从日本的盆栽水石(图1.45)中发现的赏石意趣。
Ⅳ 日本盆景是怎么形成的
盆景是以植物、石料、土壤、水体、风、雨、雪、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中国 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盆景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1972年在陕西出土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壁画上两盆盆栽,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盆栽。盆景源出我国,盛于日本,播于世界 。依据盆栽发展经过以及各种迹象来加以考究推敲,可以推定和证明盆栽是在我国的东晋以前业已发生,至初唐时发展进步具体形成一门盆栽艺术,在盛唐期才由日本派来的朝唐使节带回国,经过日本的爱好家改良后,广传国际间流行普及世界。我国的盆景艺术起源虽早,但由于战乱连年,及至南宋偏安局部生活稳定,盆栽则加速普及扩延到民间富闲人士阶级。及至元朝演变成为些子景(即盆景),再经明、清的几段太平时期,盆栽书籍陆续问世呈现一番盛况。后因国运多艰、战乱频生、兵连祸结,以致这一高尚艺术日趋式微,将近销声匿迹,甚至清末军阀和民初富绅反由日本进口盆栽赏玩。
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
2.盆景三个要素
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此三个要素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盆、几(架)三位一体。“景”在盆景中为主体部分,盆、几为从属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几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盆”或“几(架)”上来。盆、几(架)无论在形状、体积、色彩等方面与景的关系要处理得协调、自然。要保持主客关系,这就是常说的: 一景二盆三几(架)的原因。
3.盆景流派和大类:
五大流派为:五大流派: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闽派、桂派、京派、香港、台湾、鲁新派。
两大类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这两大类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我国盆景的新类别也在逐步产生。现在可分为下列七大类:
第一类,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形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者,统称为树木盆景。由于树木盆景的材料常从山野旷地采掘而来,所以树木盆景习惯上又称为树桩盆景。
第二类,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题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翠峦碧涧等各种山水景象者,统称为山水盆景,又称山石盆景。
第三类,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为材料,通过加工、布局,采用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种景观盆景。
第四类,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和点缀配件,在盆中表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景色的,称为花草盆景。
第五类,微型盆景:一般树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长不超过10厘米的这些盆景,称为微型盆景。
第六类,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将一般盆景与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形式。挂壁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山石为主体,称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类以花木为主体,称为花木挂壁盆景。
第七类,异型盆景: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种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
Ⅳ 上水石盆景的制作技术及养护方法
上水石盆景在很多家庭都有看到,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制作上水石盆景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上水石盆景的制作技术,一起来看看。
上水石盆景的制作技术
制作工具:中小型锋斧或砍刀一把。钢锯弓一个,钢锯条数根,小镐头(用14号圆钢加工,总长度25厘米左右,找好弯度,一头加工成纵向扁刃状,另一头加工成圆锥尖形,中间有柄孔,镐柄长30厘米左右)一把,小泥板一把,平锉刀一把,尖形割肉刀一把。
石料的分类和选择:上水石料在同一矿区或一个整体中就有不同的石质结构和不同色泽,大体分为三类;石质结构均匀,重量轻,用斧砍有较硬感,能任意加工的为“细雕型”石料,石质硬的、松软的,软硬合为一体的为“粗雕型”石料,上水石矿区空洞中的钟乳石、芦管石为“自然型”石料。在加工前先进行石料的选择,选出主体石料后,其他大小组合石料要选择与主体石料的石质、纹理走向、色泽完全相同方能配合。
不同的石质就有不同的加工 方法 。具体方法有:平底、粗加工、细加工与定形要求、自然石料的加工、组合与拼接、挖穴 种植 、养护生苔。
平底:先根据石料的体形和纹理走向定出底部。体积大的、石质硬的可用斧头或砍刀砍平。石料体积小的、石质软的就用钢锯割平。
粗加工:根据平底后石料的形态立意后,大刀阔斧的砍出制作体形和峰恋的分部,再换用小镐头把峰峦、沟涧、悬崖等部位加工成形,松软石料可用尖刀加工即可。
细加工与定形要求:细加工就是加工纹理,对不合适部位进行雕琢,达到完美。粗纹理的加工根据石质选用小镐头扁头或尖刀进行加工,细纹用手握住钢锯条进行加工。对沟涧、悬崖、山洞和加工痕迹,要用小镐头尖轻轻加工。如在一个主体上出现两个以上峰体,必须有高有低,部位有前有后。山峦要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互相错落,不能出现平行峦。沟要弯曲自然,有深有浅,有宽有窄。涧要整体垂直,宽窄参差,要做到宽处有悬,窄处有崖。悬中有吊,崖部要峭。山洞要有藏有漏。山脚要弯转,有伸有缩,高低错落,有平有坡,近脚纹理清浙,远坡只求轮廓。纹理或直或斜。都要顺向一致,长短参差,有深有浅,粗中含细,由细组粗,近粗深,远细浅,上细浅,下粗深。对于“细雕型”石料可尽力发挥其制作水平,对“粗雕型”石料在粗加工后稍以把加工痕迹消除,再进行适度加工,达到其轮廓完美,成形部局得当即可,过细则会前功尽弃。
自然型石料的加工;对芦管石、钟乳石自然动态完美的,总体布局理想的要尽量保持独体成景,对不能独体成景的要组合拼凑完成。对石料的残损部位,要进行补缺加工。钟乳石乳头的损伤,用用挫刀进行锉割,尽量达到自然完美。对石料跟部、中部、两侧等部位的损伤,根据伤损程度,小用镐头按洞、悬、沟、涧和挖穴种植等法,进行加工补救,达到其完美无缺。
组合拼接:就是把按构思要求加工好的大、小不等的数块整体,在合适的盆钵内进行组装连接。组合前先把全部景石用水冲洗干净,待浮水渗净后进行。如要景和盘不连接的活动式盆景,在组合时盆内放一层薄膜即可。按照景石实况在盆内组合,布局好后,进行连接。把高标号水泥适量放人容器内,拌成干糊状,不要拌沙。把组合好的主体景料轻轻提起,底朝上或一边,用小泥板铲适量水泥在底部均匀的涂一薄层,放回原处轻轻压实,其他景石除依此进行外,还有与主体连接缝和操作要干净利落,连接各部位压出的多余水泥,待水泥处于凝固状态时用尖刀轻轻割除。 挖穴种植和生苔养护,在景体水泥凝固好后,用镐头尖在种植合适部位轻轻挖穴,在达到一定深度时,根据植物用穴的大小,用小镐扁头轻轻扩穴。植物在栽种前要根据穴的大小和适景需要,进行修根整枝,种类应选择生命力强,宜成形,枝短叶小的植物。栽植时先把植株根部放人穴内找好角度,用渗水性好的田园土或培养土把穴填平,轻轻摇动植株使其土与根充分连接,再轻轻压实,穴口用黄泥或黑泥压封,以保护穴内土的外流和便于生苔。养护生苔如在冬春季节,要放人暖棚内,夏秋季节要放在阴棚内养护。以上条件不具备的,冬春季节可在向阳处,根据需要的深度和长宽挖坑,把制作好的盆景放人坑内加足水,上封薄膜,以后要保持水份的充足。夏秋季节可放在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保持充足的水份即可。要想加快生苔和增加生苔密度,进行养护时,先把景体上喷洒一次稀薄的淀粉水。
上水石盆景的养护方法
居无石不雅,上水石具有上水性好,可生长各种小型树木、花草、绿苔等植被,造型美观、奇特、观赏价值高,可在居室或者办公室摆放,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上水石的材质是取自天然环境,经过特殊的地质变化形成的,有些吸水石表面有树叶、动植物遗体的痕迹,是研究当地地质变化的活化石,也能制作成盆景,供人观赏。 上水石是经过特殊的地质变化形成的,表面有树叶、动植物遗体的痕迹.吸水石盆景是根据其自然造型加工 雕刻 成不同形状,层峦叠峰。在上面栽植上花草,放在一个浅水盆中,花草在吸水石上生长、开花结果,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上水石还是一个天然的加湿器,能使室内保持正常的湿度
在上水石的上面可以栽种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绿植,如珍珠草、文竹、…也可以洒点草种子,那样吸水石上就会长满小草,可爱着呢~~,而且这些绿色植物依靠上水石供应的水源生长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显得格外迷人,吸水石可以做为天然的加湿器,能使室内保持正常的湿度,为整个居室增添了高雅的气氛.
上水石为山石中珍品,是若干年倒埋树木因地壳运动高温高压而形成,其石质地极硬脆,线条刚劲有力,色泽为黄褐色、灰褐色,特别宜于表现岩壁高峻、雄伟的山体。制作上水石山水盆景时,要注意色彩、皴的统一,可用凿子沿石缝劈入分开,然后选用有一定轮廓线的主客山体拼接,底部可用切割机切平,山足平台和散点石是上水石盆景最为精采部分。植物配植可多样化不受局限,但要注意喷水养护。
上水石上面有白斑,可以溶于水,似乎是盐类,原来没有的,现在就像上面包了一层雪,如何处理?
是盐碱。用自来水浇要存放几天,就不容易生白霜了。试着用纯净水加少许醋,就可以解决了。上水石的打理尽量不要破坏盆景景观,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理,换水也很重要。
上水石盆景适合种植的植物
(1)天胡荽
又称破铜钱草、地光钱草。为伞形科,多年生常绿小草本,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生叶和根。叶肾圆形,边缘有浅裂和圆齿,上面光亮,种在山石上垂挂下来,很富有画意。
(2)虎耳草
别名金丝荷叶。 属虎 耳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单叶,基部丛生,具长柄,匍匐枝细嫩丝状,赤紫色,枝端可长出幼苗,能爬生土上、石上、石缝内,水边石上更好。
(3)铁线蕨
又称铁线草。为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叶柄细而长,有光泽,近黑色,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厘米,中部以下为二回羽状复叶,小裂片互生。
(4)漆姑草
为石竹科1年生或2年生小草木。茎多数簇生,稍铺散,叶对生线形,基部微成短鞘状,春季开白色小花。生于田问路边草地或山地。
(5)酢浆草
又名酸浆草,为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茎和叶含草酸,有酸味。复叶,倒心脏形,合生成一大叶,色鲜绿,昼开夜合。茎柔软,易倒伏。花有白、黄、红等色。
(6)石菖蒲
天南星科。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叶线形而主脉不显著。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多生于山涧水石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7)翠云草
又称蓝地柏。卷相科蕨类植物。草本茎柔细、匍匐,能到处生根。叶在主茎上排列疏松,侧枝上排列紧密,叶面有翠蓝色光泽。我国东南各省均产。
(8)木本植物
有雀梅、六月雪、五针松、小叶罗汉松、真柏、紫杉、金钱松、地柏、绒柏、虎刺、大叶女贞、杜鹃、锦熟黄杨、榆树等。
Ⅵ 室内盆景上水石假山怎么制作
1、要选择好上水石的材质。根据软硬的程度选择的工具也不太一样,如果质地较硬的上水石,则可以使用电锯,平镐头等,如果是质地较软的话,那么则用普通的锯子和一些矬子就行了。
2、在制作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花盆,根据的花盘来进行材料的大小选择。选择好划分之后,需要将上水石底部和边缘进行粗略的处理下,把一些比较锋利的地方先弄平滑。
3、把假山做到花盆当中比划一下,感觉大小合适之后再进行细致局部的处理,在选择上水石的时候颜色不要区分得过于明显,最好是一种颜色。在进行细致处理之前,先用水笔在上水时身上绘制一下外形这样制作起来才不会没有目标。
4、打磨好以后可以在盆底铺一些青苔,在上水石上也可以加一些青苔,这样的上水石盆景基本就制作完成了。
(6)日本盆栽水石扩展阅读:
室内盆景有如下优点:
1、生长快、周期短、质量高,盆景植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土栽培对盆景植物龙柏、雪松、紫杉、蜀桧、紫荆、雀梅、小叶榕、杜鹃、六月雪、火棘、小叶黄杨等有明显得促进生长作用,而且能增强盆景植物的抗寒耐暑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盆景的观赏效果。
2、无毒、无臭、无菌,清洁卫生。无土栽培盆景不用土壤和有机肥.不污染周围环境,使其更适宜宾馆、饭店、办公室和居室的室内装饰,有利于盆景的普及,使盆景能进入千家万户。盆景无土栽培能彻底根绝有害病菌和虫卵,使植物处于无菌或少菌条件下进行栽培。
3、为盆景出口创汇创造了有利条件。盆景是中国花卉生产和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都不允许带土入境,限制了中国盆景的出口。无土栽培盆景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为顺利通过海关检疫检查提供了技术保证。
4、可以充分发挥盆景的浅奇风格。盆景植物生长不靠土壤而用营养液,因此,基质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盆钵可以更浅,从而更加突出景物的观赏效果。由于基质的微孔性,盆钵可以用更精美的材料制作,使盆景变得更加美观优雅。
5、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无土栽培盆景简化了栽培中的翻盆换土、除草等工序,而且搬运轻便,大大节省了劳力。
Ⅶ 盆景 上水石 怎么粘到一起的
吸水石并来不是用胶水粘到一起的。
吸水自石的实质是沙积石,软而又脆,吸水性特别强。吸水石由于软而脆易于造型,可随意凿槽、钻洞、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吸水石天然洞穴很多,有的互相穿连通气,小的洞穴如气孔,这就是吸水性强的主要原因。
(7)日本盆栽水石扩展阅读:
上水石因为暄而脆,可塑性很强,可以打造各种造型出来,又因为吸水性很强,可在其上种植物,上水石盆景适合点缀以下植物:
1、铁线蕨
铁线蕨四季常绿,茎细长且乌黑光亮,叶子为淡绿色,而且质薄且细,整体看起来很飘逸,很优雅。
2、翠云草
翠云草可以到处生根,茎干很细,分枝很多,叶片细密,且有着蓝宝石般的光泽,且茎和枝匍匐,有种柔美感。
3、漆姑草
漆姑草的茎大多数是一簇一簇的,稍微有些铺散,叶子则是对生线形的,整体形状极美。到了春天还会开小白花,特别可爱。
4、天胡荽
天胡荽呈伞状,覆盖能力很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形成茂密的一大片。天胡荽四季常绿,茎蔓还有一种飘垂感,而且天胡荽还散发着香味,用来点缀水上石盆景别有一种风味。
Ⅷ 上水石盆景怎么养护技巧
1、植物习性
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这是大自然的定律,因而我们养护上水石回的时候首先就要依答据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养殖养护方法。通常上水石会与文竹、金边吊兰、虎耳草、铜钱草和铁线蕨一起养殖,于是养护过程中需要遵循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喜阳植物多晒太阳,放在室内向阳通风处,喜阴植物注意遮光,喜暖植物保持温暖的室温,喜寒植物注意降温等。
2、浇水换水
上水石盆景其实就是一种山石盆景,这其中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上水石还是一种吸水石。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充足且干净的水分供给,要勤换水,使盆景中的水分保持整洁,避免水质污染的情况发生。同时还需要常常对整个上水石喷晒清水,既滋润上水石,同时也是为了给周边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避免植物枯萎的情况发生。
Ⅸ 请大师们看看这种是水石吗
1.个人绝对够不上水石,顶多是带有皮壳的普通石头罢了。
2.日本赏石界将室内观赏石分为两类,一类称作“装饰石,包括色彩石、图案石、抽象石等;一类称作“水石(suiseki)",包括山水景石、形象石(如茅舍型、罗汉型、鸟兽型等等)。日本的奇石展览往往称作‘水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