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川派大型盆景

川派大型盆景

发布时间: 2022-08-20 07:59:12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是什么

1、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2、川派盆景

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

3、苏派盆景

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

4、扬派盆景

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

5、海派盆景

以造型形式比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闻名于世。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临水式、悬崖式、枯干式、连根式、附石式,还有多于式、双干式、合栽式、丛林式,观花与观果盆景。

㈡ 川派盆景的种类有几种

川派树桩盆景用棕丝蟠扎造型(即用棕丝在树干和分枝上蟠扎连续渐变的回半圆形弯子并施答以修剪而成),初造型时,以蟠扎为主,其后加以补蟠、修剪为主,使其达到要求的造型,其造型有掉拐法、接湾掉拐法、对拐法、滚龙抱柱法、方拐法、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法、逗身照蔸法、直身逗顶、巧借法(10种身法);平枝式规则型、平枝式花枝型、半平半滚型、小滚枝型、大滚枝型(5种技法)。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㈢ 不同地区的盆景艺术

导语:艺术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有歌曲形式的也有舞蹈形式以及绘画等等,但是盆景艺术确实别具一格的一种艺术的形式。盆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死板的,因为在一部分的人的眼里看来,局限于方寸之地不像是生长在室外的植被那般自在。但是要知道的是打理的好的盆栽是非常具有艺术感的,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去很多的福利,而且盆景艺术也是一门非常的学问,里面含有着非常多的知识。


不同盆景艺术的知识

岭南盆景艺术:岭南派盆景艺术又被称作是广东盆景艺术,而这种盆景艺术受到了早期的岭南文化的深深的影响,所以它的盆景在形态是比较开放的。同时它的那种“截干蓄枝”的方式,使得盆景在生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造型,同时植被的枝叶树干也会张的非常的好。这也是其它流派的盆景所不能够相比的。而且这个流派的盆景最有特色的就是松石的盆景,在市面上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川派盆景艺术:川派的盆景是非常具有地域的特点的,同时也很好的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的特色。特别是那些树木的盆景看起来非常的苍古雄奇,同时又给人一种非常有节奏感以及韵律感的感觉,其它流派的盆景所不具备的特点。而且从川派的盆景中可以看出,这一类带有着巴蜀山水气息的盆景非常的注重造型的组合。


苏派盆景艺术:苏派的盆景常见的还是以树木居多,当然也会有着其它类型的盆景,不过树木的盆景是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出名的。它的那种古朴、淡雅的感觉是很多的盆景的。同时苏派盆景还非常的注重修剪的手法的,它很好的突破传统的修剪方式,改用的是“粗扎细剪”的方式,所以使得整个盆栽生长起来的时候非常的具有特色。而且在修剪的同时又尽可能的保持盆景元有特色,是苏派的盆景的又一大亮点,所以苏派的盆景具有着自然清新的感觉,在市场上也是非常的特点的。


结语:可以发现的是盆景市场上的盆景种类是覅从多的,同时各个流派的盆景也格局特色,所以在哪种盆景的时候试着先了解一下有哪些盆景的流派以及它们的特点,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欣赏盆景艺术。

㈣ 川派盆景的基本介绍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青藏高原,盆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国富饶地区之一,素有“天府之国”称号,高原海拔较高,山岭重叠,尖峰深壑,耸人云霄。还有风景秀丽的峨嵋,山势巍峨,峰峦挺秀。这些风景资源和植物等材料,都是川派盆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川派盆景艺术的繁荣起着很大的作用。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最后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即规律类和自然类。两种主要类型的特点为:对称美、平衡美、韵律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活泼而有序,庄重而灵动。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是对大自然的艺术概括与艺术加工。基本技法为自然树的顺势加工和10种身法及3式、5型。
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锺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成都是中国历史名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成都平原中心,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都建城于春秋时代,自秦汉至现在一直是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国的蜀汉和五代时的 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立都城。成都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之乡,历代诗人无不为巴山蜀水所哺育,无不为巴山蜀水纵情讴歌。历代 画家无不以四川名山胜迹为题材。许多著名的诗人、画家都在此 留下了传世佳作。成都又是一个著名的“花乡”,青羊宫花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少川西农户,都有种花植草,蟠扎盆景的习惯。还有花草“赛市”之风气,在成都郊区,世代相传,以 蟠扎桩头盆景为生的“盆景世家”,就有60多户。现在成都一带 还保存了许多百年以上的珍贵古桩盆景。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为中国西 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山城,城市被群山 环绕.市内岗岭起伏,依山而建,道路、房舍参差排列,层层错落极富诗情画意。重庆盆景艺术开始是受成都的影响,但后来发展很快,在川派盆景艺术中自成一体,与成都盆景形成两种地方风格。
此外四川多名山大川,除峨嵋外还有号称“青城天下幽”的 青城山和长江三峡等。山势雄、秀、奇、险,山中还多古木、奇石。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范本。
川派盆景的代表树种有金弹子(瓶兰花)、六月雪、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梅花、紫薇、罗汉松、银杏、偃柏等,其他还有虎刺、黄桷树、紫荆、山茶、桂花等,竹类品种繁多,有绵竹、邛竹、风尾竹、观音竹、琴丝竹和佛肚竹等。

㈤ 中国盆景艺术流派有哪些

1.扬派扬派(扬州)盆景整体壮观,采用以扎为主的造型方法,具有绘画中“工笔细描”的特色。它在造型上讲究“一寸三弯”,根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用棕丝将每寸枝干缠成三弯,最后不留束缚的痕迹。其次,它讲究“疙瘩法”、“提根法”,即在树木幼小的时候将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圆圈成疙瘩形状,从而显得苍劲、奇特;另外,将树木的根部逐年向上提,使其拔地而起,便有龙盘虎踞之妙。扬派盆景贵在自幼培养,讲究深功,兼有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

2.海派海派(上海)盆景以松为基本材料,以铅丝蟠扎见长,具有明快流畅、自然入画和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是盆景艺术创新的一个范例。海派盆景或自幼培养,或从山野掘取树桩培养,造型均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即先用金属线将主干蟠扎加工,一年后拆除,以后就以修剪加工为主,以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在修剪上,吸取岭南派蓄枝截干的长处,显得苍劲自然。近年来出现了“微型盆景”和装饰墙壁的“挂壁盆景”。

3.岭南派岭南树桩盆景以苍劲、古朴著称,它或挺拔雄奇,或潇洒轻盈。截干法是岭南派独创的方法,即在树桩、树干的适当位置截断,让截留下的树干顶端长出不定芽成为新的顶梢。它提倡根要提,要露,平底起爪舒展,显示久经风雨而盘龙稳固的风貌;树干要矮壮而带转,由大而小,顺其自然,干上多皱裂、鸟眼、嶙峋,显出古树稀岭;干、枝高低、粗细比例适度,前不撞后;树种叶片较细,结顶自然流畅。

4.苏派苏派(苏州)盆景主要特点是“云片”枝盘造型,具有清秀古雅的风格。枝片“薄如厚纸”,几近水平。枝片配置每株三片以下为台式,三片以上为巧云式。树桩主干屈曲无定则,以低矮著称,高不盈尺,配以既圆又薄的枝片,俨然黄山古松。此外,在主干造型中还有疙瘩式、提篮式,以剪裁为主,蟠扎为辅,粗扎细剪,剪扎结合。

5.川派川派(四川)盆景也采用棕丝蟠扎和讲究树干弯曲,但它以雍容曲雅、虬曲多姿见长。

㈥ 盆景小知识:关于川派盆景的风格特点,你了解多少

独特的巴山蜀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流程,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记载:“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广汉的三星堆,也足以证明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
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
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十种;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
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成并广泛采用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着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着名的有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除悬 崖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作规律类盆景的树坯,顺势加工为自然类。其后李忠玉及邱开春、王明文等发展了自然类,逐渐成为今天川派树桩盆景的两大主要类型之一。
川派山水盆景,虽然远在两宋已见端倪,尤其是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 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
四川民间有“盆树无根如插木”的谚语,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部的处理,盆中树木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自然式的盆景常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有情趣。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㈦ 川派盆景有哪些艺术风格

四川树桩盆景分传统来规则型和自源然型两大类。规则型的特点是着重立体空间的造型,四面可观,步移景换。主干造型变化多端,有掉拐、方拐、对拐、滚龙抱柱、大弯垂枝和三弯九倒拐等等式样。以三弯九倒拐为例,正面观赏,主干只现三大弯,侧面品玩,又只见九个拐(弯),而半侧赏玩,三大弯、九小拐全面展现,宛如蛟龙。规则型除主干造型外;还有枝盘造型。枝盘造型大致可分平枝式、滚珠式和半平半滚式三种。滚珠式出枝自如,形式多样,每遇花期婀娜妩媚,楚楚动人。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㈧ 川派盆景有哪些特点

川派树桩复盆景有它自己的特点。制在制作上,棕丝盘扎,不露“做手”,对树木很少使用打眼钻孔、生雕硬刻的方法,虽经反复加工,却无刀劈斧削的痕迹。川派盆景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形神兼备的境界。而且棕丝的色彩与树皮相近,一个盆景在造型过程中也可以观赏,无须等待几年甚至十几年成型之后才观赏。这种特殊技法,既区别于岭南派的剪裁造型和上海、杭州的铅丝造型,也不同于其它艺术流派的棕丝造型。再以树干为例,四川桩景的主干雄伟高大,与主干短缩的扬州古桩相比,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四川树桩盆景的这种特色,正是云雾多、日照少、树木陡长的四川地区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

㈨ 川派盆景有哪些介绍

川派盆景是以四川省名来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版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权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四川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山势巍峨,江河奔腾,又盛产砂片石、砂积百等多种石料,这些都是有利于盆景发展的物质条件。

㈩ 川派盆景的规则式造型形式

川派盆景的造型有规则式与自然式两 种形式。以规则式为主,因为它是川派盆景艺术的代表。规则式讲究“身法”,所谓“身法”就是蟠缚主干的造型方法,它是川 派盆景艺术的主要特色。和扬派盆景一样,自幼培养以蟠扎技艺 见长,表现了川派盆景严谨、奇雄的风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 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规则式主干有十种表现形式(身法)。
①掉拐法先选择从未蟠扎过的小树,带土掘起,斜栽于盆 中,倾斜角度大约在300~40。之间。斜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蟠 缚第一个弯子。如果树向右斜栽,则第一个弯子蟠向左边。若树 1日左斜栽,则第一个弯子向右边。第二弯是全株的主要弯子。如 树梢向东方倾斜,第一弯则将树梢蟠向西方。此时若作者以背靠 北方,面对南方而站立,第二弯将指向西方的树梢掉转头指向北力,第二弯的弯内面向作者,这是正面对着作者;相反,将树梢 转向南方,则弯背对着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弯子背面。这就是将 第一弯横拐成第二弯,“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弯有两种 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对,一株弯内向着作者,一株弯背向 着作者。陈设在门厅两侧。第三弯是再将第二个弯子拐回来。四
弯、五弯是来回弯曲,五弯做成顶片,有时还再加一个六弯做成 顶片。习惯蟠成五个弯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弯、二拐、三 出、四回、五镇顶,或称一弯、二拐、三怀、四抱、五照足。镇 顶和照足都是做成顶片的意思,并且要求顶片和干基部(足)在
一条与地面的垂直线上。
造型完毕后,从正面看,可以看见第一个弯子和第二个弯的一部分,三弯以上看不见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称“一弯大,二 弯小,三弯、四弯看不到”。由侧面看,第一个弯子看不到,是 一段直线条,第二个弯子可见一部分,第三个以上的弯子全部可 以看见。此种形式在主干蟠曲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 的道理。巧妙地运用了露藏关系,从正面转侧面,各个弯子渐隐 渐现,隐现交替,不论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见到所有的弯子,确 实使人有一种变化莫测的感觉。
②对拐法又称正身拐,主干在同一立面上来回弯曲。弯子 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无带子。从正面可以看到全部弯 子,在侧面看不到弯子。此式适合于陈设门、厅两侧,左右各 一,颇为壮观。
③滚龙抱柱法又称螺旋弯。第一弯与第二弯的蟠曲方法与 掉拐相同,第三个弯子以上是盘旋丽上,经过蟠缚,主干呈螺旋状,如古代宫殿中龙柱形状,故称滚龙抱柱。又如旋卷的螺体,故又称螺旋弯。
④方拐法又称汉文弯,此形与对拐相似,只是对拐的弯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弯子是方的“弓”字形。流传于川西郫县、灌县、彭县、新繁等县。此型多用垂丝海棠、紫薇两个树种。蟠缚时,先在主干两侧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横的小竹竿,扎成方格形。待嫩梢长到适当的时候,将嫩梢捆缚到方格上,并使嫩梢的转角成为直角,形成方格状的弯子。因为嫩梢不易断裂,成型需要10—20年时间,费工较多。但形态别具一格,还是会给人 以一种新的艺术感受。
(5)三弯九倒拐法方法先是自茎基部(足)起向上,如对拐法一样.蟠扎九个弯子至顶端。再在与九拐垂直的立面上蟠曲三个大弯子,三个大弯子形成正面,九个小弯子是侧面。故称三弯 九倒拐。树种有罗汉松、垂丝海棠、紫薇、石榴、水杉等。此式盛行于川西重庆、大邑、温江、灌县等地。
⑥大弯垂枝法先将主干蟠蓝成一个大弯子,将大弯顶部以 上的主干剪去,留下的弯子上的枝条也全部剪去。如果在弯背上。靠近弯顶处有可以蟠成后足盘的枝条也可留下不剪。此后足盘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个以上的枝盘,否则这个枝条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种高接法)法接一枝条作后足盘。前足盘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弯的弯内顶部,后足盘枝条上一点的部位,倒接一枝条,蟠成前足盘,促其下垂,其上需蟠三至五个枝盘。大 弯顶部也巴接一枝条做成顶及四至五个枝盘。此法技术性强、难度大、时间长、用工多。蟠缚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干大弯一
株,前足盘、后足盘、顶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l 米的六方形花台内,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动势较强,垂枝倒 挂。
⑦接弯掉拐法又称逗身掉拐法,先将树干自40~50厘米 高处截去,大树可高一些,小树要低一些。掘起斜栽,倾斜度50度--70度为宜(与地面的夹角)。待新枝萌发后,选一粗壮枝条蟠 作主干的延伸,最好在主干上,选一侧枝作前足盘,再选一后足盘和一个带子。主干蟠缚近视三弯九倒拐。顶部与掉拐的上部相同,因此称接弯掉拐。上半弯子是逗上去的,故又称逗身掉拐法。此法适用于树干不能蟠成弯子,或虽能蟠成弯子,但缺少枝 条的桩头,此造型别具一格。
⑧逗身照蔸法又称立身照蔸法,立身照足法。选择没有主 干的树蔸,掘起,根据树形栽植。待萌发新枝后,选二三根生长 位置合适的粗壮枝条蟠为主干。选两根枝条的一主一辅,选三根 枝条的一主二辅。主干蟠三至四个弯子,副干两至三个弯子。树 蔸似山,主副于则是山上之小树。
⑨直身逗顶法又称直干接头法和直身加冕法,此法适用于 大中型树桩。主干不宜弯曲,干的基部具有能蟠缚成三层以上枝 盘的枝条。截去顶端,选留主干延伸的枝头要具有两至三个可蟠 扎成枝盘的枝条。
⑩巧借法 又称综合法,主干一部分似掉拐法或对拐法,或 滚龙抱柱法,或主干某一段为直干处理。此法根据树木的形态特 点。至于选择何种造型,要灵活自由,以画面的需要为准。这也 是一种有趣的造型方法

热点内容
盘点直男七夕礼物 发布:2025-07-08 18:37:37 浏览:145
海上兰花 发布:2025-07-08 18:22:53 浏览:355
蓝羽情人节 发布:2025-07-08 18:14:48 浏览:956
白兰花说说 发布:2025-07-08 18:13:22 浏览:21
樱花草周深 发布:2025-07-08 18:13:15 浏览:85
兰花草诗歌胡适 发布:2025-07-08 18:08:22 浏览:961
和农民工猛烈插花小说 发布:2025-07-08 17:57:26 浏览:57
莒县情人节小三 发布:2025-07-08 17:56:47 浏览:201
七夕送情诗 发布:2025-07-08 17:50:22 浏览:572
北京樱花园租房 发布:2025-07-08 17:42:27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