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盆景制作
❶ 岭南盆景的技法特点是什么
【中文名】岭南盆景
【时 间】1990年
【国 家】中国
【地 区】广西
【简 介】盆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珍品,而岭南盆景则是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岭南盆景的创作,多就地取材,选用亚热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一般以广州人称之为“树仔头”的树桩为主,其品种多达30余种,如九里香(月橘)、榕树、福建茶、水松、龙柏、榆树、满天星、黄杨、罗汉松、簕杜鹃、雀梅、山桔、相思树等。岭南盆景的构图形式有单干大树型,或双干式、悬崖式、水影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树桩盆景外,还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积石等。其中英石是广东英德的特产,具有皱、瘦、透的特点,故多被石山盆景制作选用。近年来广州盆景艺术家们又发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树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耸型、含珠滴翠的叠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技法特点】岭南派盆景有三种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
第一,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力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机结合,故岭南盆景被誉为“活的中国画”。
第二,着重景与盆的造型和选择,力求盆与景和谐协调。
第三.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迹。这种技法是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岭南盆景纯粹是用刀剪剪裁而成的。通过修枝剪叶让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长发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迹逐渐消失,各种造型一如天成,巧夺天工。
❷ 山水盆景的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透”就是指石块里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呈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呈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云峰、洲岛、土山,还可作独石欣赏。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态进行布局、组拼安排,有下面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①独石。独石俗称孤峰,在盆内的左边或右边安置一块较大的石峰,另一侧放置一两块小石作岛屿,这样大山、小岛大小悬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异起于辽阔水面上的景致,此景蕴含深远,主题集中。这种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独石为佳。
②子母石。在盆内设置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对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于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于盆的中央,这样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衬,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宾主分明。两石隔水相望,遥相呼应,既对立又统一,既简练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实性。
③群石。这种石山状如“众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内山几座较大的石山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须摆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体积、高度要占绝对的优势,在拼接山石时,主景要突出,宾主有别。如制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选其中一块最高大的石块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后的位置,其余各石,围绕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较前的地方。这样山石层叠,穿插联络,丘壑森严,深厚自然,一幅层峦竞秀、清水涟漪的立体山水画犹置眼前。
盆中诸景既要富于变化,又不宜过于人工斧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气势。山有高低、远近,坡有陡缓、长短,峰有高峻、奇险,峦有圆浑、宏伟,崖有峭险,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树有疏密参差,草苔有秀丽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峦,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举足轻重的,要全盘考虑,马虎不得。如果能“搜尽奇峰打草稿”,制作起山水盆景来,胸中有千山万壑,自然能够达到完美的境地。
❸ 盆景假山如何制作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体,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制作,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么,我们不仿就先来制作假
山吧。
制作假山需要准备如下工具、材料:
工具:锯、凿、钳子、榔头、嵌板、笔刷等。
材料:浅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
假山的制作过程:
1、构思设计:在假山制作前,必须要做到胸有成竹,制作哪一类盆景,哪一种盆景造型,都要确定好,否则就无
从下手,根据构思,初步在沙盘中摆放出山体的形状。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与浅口盆的大小比例协调。
2、粘合胶接假山:胶接山体,第一步,先要调好水泥胶浆,注意胶浆要随用随调,还要注意胶浆的稀稠度。第二
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胶接的山体用锤、凿、锯等工具加工出纹理和比较奇特的形状来。第三步,粘合山体,在需要粘
合的山石两面用嵌板分别涂上水泥胶浆使山石吻合为一体,粘合时要注意,尽量使山石粘合处看不出断裂的痕迹,还要
注意把粘合处多余的胶浆清除干净。
3、保养假山:山体制作完成后,不能马上碰动,要喷水养护两三天,山体才会基本牢固。
山石盆景是一种立体的画。它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进行移天缩地神奇手法的处理,在咫尺盆盎中把自然美景通过山
体、植物、配件组景的形式再现出来。
❹ 怎样制作山水盆景/汪彝鼎+
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主要用石有浮石、砂积石、浮石等。
石料的加工
选取了合适的石料后,必须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四种。
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透”就是指石块里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呈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呈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云峰、洲岛、土山,还可作独石欣赏。
配种植物与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山水盆景的保养
水盆景因泥薄、水浅,植物幼嫩,在保养上要倍加小心。为了便于植物生长,平时应放在半阴阳、向南通风而又方便观赏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不宜久晒,必须遮挡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确保盆中不能断水,而且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硬石盆景还要在山石上经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长旺盛,同样要进行修剪、整容。
6
总之,山水盆景要制作出中国山水画的味道,既有山的峻拔,又有草的葱郁,也有水的清澈。
❺ 盆景生产特点
岭南盆景的创作
岭南盆景的创作,多就地取材,选用亚热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一般以广州人称之为"树仔头"的树桩为主,其品种多达30余种,如九里香(月橘)、榕树、福建茶、水松、龙柏、榆树、满天星、黄杨、罗汉松、簕杜鹃、雀梅、山桔、相思树等。岭南盆景的构图形式有单干大树型,或双干式、悬崖式、水影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树桩盆景外,还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积石等。其中英石是广东英德的特产,具有皱、瘦、透的特点,故多被石山盆景制作选用。近年来广州盆景艺术家们又发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树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耸型、含珠滴翠的叠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岭南盆景的制作、陈设和欣赏,有"一景二盆三几架"之说,即除景外,盆具和几架的选用也很重要。岭南盆景多用石湾彩陶盆,有圆盘、方盆、多角盆、椭圆盆、长方企、高身盆等,讲究吸水透气、色泽调和、大小适中、古朴优雅。几架有落地式和案架式,多用红木等较名贵的木材制作,使之协调和谐,相映成趣。
岭南盆景的艺术特点
第一、雄伟苍劲,纯朴自然,是岭南盆景的鲜明特色。一盆成功的盆景,从头?到枝干都分布均匀,神韵有致,刚劲有力。随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加修剪),都符合独立的盆景造型标准,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即摘去叶片)后,仍保持树型的优美和自然风貌,毫无矫揉造作,而且更能显示出盆树的骨干苍劲和枝托间的流畅自然,这是岭南盆景的独特风格。
第二,截干蓄枝是创制岭南盆景的主要艺术手法。所谓截干蓄枝,就是将所栽盆树的主干截断后,待其长出横桠,到它长到比主干稍细时,便将横桠留下一寸多长(所留横桠不少于两个芽位),多余部分剪去;待留下的横桠再长出新的横枝,并长到比横桠稍细时,又留下一寸多长,把余下枝条剪去,如此反复进行。这种截干蓄枝的修剪艺手法,妙似绘画的明朗笔触,其构图布局有如在绘枝托,一枝接一枝,枝枝有交代,最终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或"鸡爪式"。这种修剪功夫,心急不得,特别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每修剪出一寸枝条,就得花上一两年时间,要修剪出一盆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精品盆景,需要十多二十年工夫,或更长的时间。真所谓"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
第三,用分段培育进行艺术整形,是岭南盆景的主要培育方法。树桩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木,要培育出一盆矮化和艺术化的变态古树,既不能完全让树木自然生长,也不可能在培育过程中,使树桩的根、干、枝、梢一次达到预想的艺术造型,而必须经过分段培育实现这一艺术造型效果。所谓分段培育,就是把树桩营养生长过程分为促进阶段和抑制阶段,即分阶段进行艺术整形。在分段培育过程中,要根据盆栽树胚的形状及设计要求,划分时段,合理控制施肥浇水,枝梢剪留,运用截干蓄枝的手法来完成骨干枝的培育。一盆树桩盆景,要经过多阶段培育,才能把根、干、枝、梢逐步培育得合乎艺术要求。
岭南盆景风格
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岭南盆景风格之一
岭南盆景的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最先是以几百年古老的荔枝树)为师,以达到形似。所以在观赏岭南盆景时,会觉得无论是古拙嶙峋的大树型或是飘逸潇洒的画意树都会给人一种天然古朴的印象。当你流连在一盆岭南盆景前,你会首先感觉到它是一棵生长在自然界的古树,是一双神奇的手把它缩小在盆钵之中。然而再仔细观赏,又会发现,它的一枝一托,从树头到树干和分枝都分布得那么巧妙自然,均匀合理,毫无矫揉造作。透过这完美的整体造型,让人们得到一种天然美的陶醉与享受。它的美是含蓄的自然的美,艺人的一切加工、一切雕饰的痕迹都深藏不露地融于树形的整体之中。
岭南盆景的创作型式不受任何程式的限制,只是要求作品让观众观赏之后有回归自然的愉悦感受。其实就是要求作品既要形似,有自然大树的美姿,在整体布局中又渗透着诗情画意(包括用盆大小、颜色、形状及景树栽植在盆中的位置等,能构成一幅整体画)。岭南盆景同样是一种形象思维艺术,它的造型千姿百态,到目前受到公认的就有:悬崖、水影、企树、木棉、斜树、双干、自然大树型……等十多种型式。构成这些型式的主要依据是按照从山野挖来的天然桩头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树造型)去进行创作(改造)。
根据天然桩头的特征去塑造作品的型式。如桩头和树干雄浑嶙峋、盘根错节的,则将它塑造成大树型或老榕树型;头根流畅,树干侧斜的,将它塑成飘斜树型;树干挺拔冲霄的则塑成木棉树型等。所成作品的形态都符合自然,使每一种形态都有它的个性和特征,既有天然美,又有艺术美,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目的。
形神兼备 传情达意----岭南盆景风格之二
岭南盆景的作品不仅有"形似"的美,而且每一个造型都有特征,独具神态和意境。例如老榕型将它造成盘根错节,躯干苍老嶙峋,枝干回旋伸延扩散,枝繁叶茂,覆盖婆娑。这样的形态使人联想到岁月漫长,人生易老。红棉树型表现出枝垂干劲,雄伟挺拔,气贯云霄,给人以踌躇满志之情。斜树型则轻盈潇洒,清雅飘逸,充满动感,让你脱俗超凡,涤荡一切烦恼。双干树型,树与树相互顾盼,枝与枝的互相追逐互为传情,人世间的情与爱,流露无遗。悬崖树型跌宕险峻、悬根露爪,咬定悬崖不放松的形态,鼓舞人们与风雨搏斗、宁死不屈的气概。
风吹树的树干迎风屹立,而枝条形态却随风飘拂,看后恍若有飒飒风声。这些,观众都能通过盆景实体去感受作者创作的主题和企图表现的情感。这就是岭南盆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有些作品处理得好,无须点题也能与观众发生艺术共鸣。一经点题,则身价十倍。还有一些作品在展出的时候把叶片摘光,但见得枝条回旋曲节、苍劲,有如寒冬腊月中的老树在抵抗风霜,使观众能够尽情欣赏枝条的造型美。过了几天苞芽冒发,继而嫩绿满枝头,冬去春来,满园春色。再过几天又绿叶丛生枝繁叶茂,生气勃勃又一派南国风光。在一个月之内,能出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这些艺术效果不仅在外型上,而且在内涵的意韵上更接近于自然,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截干蓄枝 手法独特----岭南盆景风格之三
岭南盆景的风格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是因为它运用了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截干蓄枝法。而其他流派则不同,如四川盆景以丰富多采的传统蟠扎技艺见长。他们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对主干和侧枝自幼就用棕丝按不同的格式作各种角度、各种方向的弯曲,造成立体的空间构图、难度很大,造型也很丰富。
扬州的盆景传统工艺也是以蟠扎为主,对树桩自幼就加工整形,根据树无寸直的画理,用棕丝将枝条作蛇形弯曲,密到一寸三弯,使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大有将满盆清水置于"云片"之上而无半点外倾之感。可见其叶片之平, 技巧之深, 令人叫绝。苏州盆景的传统工艺有剪有扎。形成粗扎细剪。树材多采自山野,这些形态古朴奇特的老树桩挖来后,截去旧枝,使其重发新芽,然后在适当的位置上选留新枝,用棕丝把新枝扎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曲弯,使其长成半球形的叶片。
上海盆景的传统工艺是采用金属丝对主干或枝条进行强度屈曲,然后逐年细致修剪,形后解开金属丝即枝干屈伸自如,线条明快流畅,外型自然,雄浑苍劲,矫捷奔放。
❻ 盆景花卉是怎么制作
选材后
长时间栽培修剪养护而成
❼ 怎样做石山盆景 新闻
布局是制作山水盆景关键性的一步,山水盆景造型有无意境,表现什么主题,全赖构思布局。布局包括局部与整体的构图关系和主宾及远近关系、山石与水面的比例关系等。布局属于立体的构图,因此要考虑到多种不同角度的造型,较之绘画构图更为复杂。
加工好的山石在布局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不合要求之处,必须再作加工或调整。因此,山石的布局和石料的加工是不可分开的,往往是交替进行的。
布局主要是属于艺术构思问题,它是通过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实现的。这里将一些要点简述如下。
布局之始,要将各组成部分(包括点缀的植物与配件)集中起来,根据表现主题及创作意境的需要作一全面考虑,包括布局的形式、主峰的位置,配石的安排、水面的处理以至植物的栽种、配件的放置等问题。
主峰是盆景的重心所在,最为突出显眼,在布局中要首先确立。主峰位置一般不宜放在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边缘。前者显得呆板,后者显得重心不稳。通常以在盆长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为宜,可以略为偏前或偏后。主峰应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在其所向处留下一定的空间。
主峰确定后,便可安排配石。配石应与主峰相呼应,围绕主峰,右耸左舒,左绕右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山景,切忌杂乱无章,各奔东西,缺乏有机的联系。配石与主峰在风格上要统一,但形状、体量又必须有所变化。配石在盆景中应起着衬托主峰作用,本身不可突出。要做到“客不欺主,客随主行”。因此,要处理好主峰与配石的位置、高低、大小和远近等关系。盆景中所有山峰要避免等高或形状雷同的现象,也不可顺次安排,应高低起伏、参差不齐。整个布局须做到疏密得当,虚实相间,不可均匀安排,也不可处处填满。
在山水盆景的意境构图方面,国画中的三远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宋代画家郭熙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创作山水盆景同样有“三远”:高远式的主峰高耸险峻,配峰低矮,以衬托主峰,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二左右;深远式多以一峰为主,群峰夹峙,从近景透视远景,在前后峰的关系上,宜前实后虚,显得山峦重叠,层次丰富,忽隐忽显,深不可测,山石占盆面的二分之一左右;平远式多为低矮平缓的山峦,延绵不断,无明显山峰奇石,排列错落有致,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水面辽阔,在低平曲折的山峦掩衬下,显得地阔天广。
还有一点须特别提出的,就是在布局时,要着意山脚的处理,特别是水岸线的处理,宜曲折多变,有隐有现,切忌平直无奇。
山水盆景是以观赏岩石为主的一类盆景。制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须进行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气质,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浅盆中,盛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
1、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
(1)砂积石
砂积石呈灰褐色或土黄色,因产地不同,不但色泽有深浅之分,而且质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别。一般来讲,砂质石质轻而松,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雕出各种形态的峰、洞、岩以及纹理等,还因其吸水性好,栽种植物易于生长,因此,这种松质石是制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这种石料也有缺点,日子久了容易风化。这种石多产于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东等地。
(2)芦管石(也称麦秆石)
芦管石同砂积石的质地、颜色及产地基本相同。芦管石有粗有细,有天然形成的管状小孔和奇峰异洞。选取该石时,应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时要特别小心,否则芦管断裂便影响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种,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颜色有灰、灰黄、灰白等色,质地疏松,内部有较均匀的小孔,能浮于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随意雕刻出各种形态。此石产于东北的吉林长白山以及黑龙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种贝壳类的冲积化石,因多产于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其盐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该石质地疏松,便于改造,吸水性也好。这种石多产于海滨。
(5)钟乳石
钟乳石多产于广东、广西等各地岩洞,多为白色或微黄色,经过长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状、锥状等各种形状,质地较疏松,锯截较方便。}([gdwh|)}.com.cn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产于广东英德一带。据《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乱削,乳窦交通,p54岩勾漏,无不奇巧玲珑”。其颜色以灰黑色为多,间有白色、浅绿色和带白纹理的杂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较平坦,正面纹理自然,富于变化。质地坚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较困难。在选择英石时,以峥嵘、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为最佳。
(7)灵壁石
灵壁石质地坚硬,叩之有金属声,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夹杂有黑、白、赭、绿等色,俗称五彩,多产于安徽省的灵壁县。
(8)蜡石
蜡石无整体的岩层,多以独石存于山中。在我国南方各式各地高温多湿的山坑里,经常被水冲击,形成各种形态,质地坚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独石摆设。色有深黄、浅黄、白等。全石以无损坏、无杂质、表面滑净而有光泽及以窦穴奇形怪状的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质硬而脆,颜色有多种,有深灰、浅灰、灰黑色和土黄色等。这种石具有丝状或片状的纹理。顺其纹理,略施斧凿或锯截,加工整形,可表现悬崖峭壁或高耸入云、雄伟挺拔的山峰。此石产于江苏一带。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树木的化石,质地坚硬,加工较困难。颜色有黄褐色和深灰色。它是制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还有其他岩石,如产于广东花县的菊花石、芙蓉石,肇庆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笋,四川的龟纹石、鸡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2、石料的加工
(1)工具
①锤子。平口锤(如斧头状),适合加工松质石料;尖头锤(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凿洞和雕琢石纹;平头锤,于于打凿子。这三种锤子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特制大、中、小规格,以备用。
②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纹。凿子必须是钢质的,长短、大小应根据需要而定,可多备几套不同规格的凿子。
③钢锯。用钳工使用的弓锯即可,但锯齿要粗些。钢锯用于锯截疏松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锯出纵、横石纹。
④刻刀。有平口、圆口、斜口等形状,要备有各种规格的刻刀。刻刀用于松石的精雕细刻。
⑤筛子。以金属制的最耐用,用以筛泥、砂、肥料等。
⑥小铲。主要用来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时铲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胶接山石前,必须用刷子将交接口刷净,胶接后,把在外围的水泥轻轻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标号越高越好。松质和硬质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黄沙。用来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时,则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黄沙。
③颜料。为了使拼接口的色泽与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后,不留痕迹,多用墨法或色粉与水泥调拌。
(3)方法
选取了合适的石料后,必须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四种。
①锯截法。动手前,对每一块石,首先要反复认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去粗取精,截取适合造型部分作主体。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块石料,色泽、纹理、质地等方面都相近,可进行必要雕琢造型后作衬石用。不管是松质、硬质石,底部必须要锯平,使其放置平稳。对硬质石料则需要用金钢钻和专门设备才能截取,但在锯截石料时,对质地疏松的要特别小心,要用海绵或厚布垫着,也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损坏石身及边角。
②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态甚少,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在加工雕凿时,对整块石头要全面审视,再三斟酌,以确定观赏面。确定观赏面后,把底部截平,然后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观察哪些部位适宜凿洞穴、峰峦、峡谷、岗岭、斜坡、悬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数。在雕凿时还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质地,再运用不同的工具,因势利导地施行雕凿。近峰纹理线条要细致,远峰线条要粗犷。
这里介绍几种表现山石、峰峦的各种脉络、纹理的p57法:状如叶脉的荷叶皱宜表现花岗岩的山岳轮廊;乱麻一样的披麻皱宜表现土山的风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现峭壁悬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横纹曲折的折带皱宜表现石山的独特气质。
石料经过雕琢、剔刻,各种不同的纹理形成了重岩复岭、嵚崟相连、深溪洞壑、峥嵘涧道等自然形态,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峦的自然面貌。
③胶接法。石料经过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选用类似或相同的石料来胶接,以弥补不足。但胶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须在石的质地、纹理、颜色、气势上大体一致,并用水洗净,这是拼接山石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随意胶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胶合时必须留出吸水线路,防止中间隔绝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断水,植物不易生长。
通常用的胶合材料是用水泥掺少量与石色相仿的颜料调配而成的。这样胶合后,就不会露出痕迹。也有的在水泥胶接缝上,涂上原来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3、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透”就是指石块里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呈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呈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云峰、洲岛、土山,还可作独石欣赏。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态进行布局、组拼安排,有下面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①独石。独石俗称孤峰,在盆内的左边或右边安置一块较大的石峰,另一侧放置一两块小石作岛屿,这样大山、小岛大小悬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异起于辽阔水面上的景致,此景蕴含深远,主题集中。这种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独石为佳。
②子母石。在盆内设置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对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于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于盆的中央,这样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衬,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宾主分明。两石隔水相望,遥相呼应,既对立又统一,既简练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实性。
③群石。这种石山状如“众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内山几座较大的石山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须摆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体积、高度要占绝对的优势,在拼接山石时,主景要突出,宾主有别。如制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选其中一块最高大的石块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后的位置,其余各石,围绕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较前的地方。这样山石层叠,穿插联络,丘壑森严,深厚自然,一幅层峦竞秀、清水涟漪的立体山水画犹置眼前。
盆中诸景既要富于变化,又不宜过于人工斧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气势。山有高低、远近,坡有陡缓、长短,峰有高峻、奇险,峦有圆浑、宏伟,崖有峭险,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树有疏密参差,草苔有秀丽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峦,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举足轻重的,要全盘考虑,马虎不得。如果能“搜尽奇峰打草稿”,制作起山水盆景来,胸中有千山万壑,自然能够达到完美的境地。
4、配种植物与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配种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还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选择、有计划地分布。在山石的缝隙、阴暗面和山脚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绿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桥梁、亭、榭等,以丰富山水盆景的内容,增添生活气息,使内容和形式达到调和统一。
5、山水盆景的保养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浅,植物幼嫩,在保养上要倍加小心。为了便于植物生长,平时应放在半阴阳、向南通风而又方便观赏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不宜久晒,必须遮挡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确保盆中不能断水,而且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硬石盆景还要在山石上经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长旺盛,同样要进行修剪、整容。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❽ 假山盆景制作方法 怎么制作假山喷泉 广东假山制作
以假山喷泉制作为例:
(1)建造水池:
喷水池一般要大于射流的高度,即成45°角,以防水溅。就是这样,风大时还是会有水珠飘散。因此水池周围地面要有坡度和粗糙度。特别是室外空旷的地方要注意。如果水质洁净,也可理解为一种趣味参与性。
池底和池壁的颜色,过去常用浅色,白、浅蓝等,以显水清。现在有用深色,甚至全黑的设计。选用深色,喷泉宜用泡沫型喷头,对比之下,更为分明。同样道理,不喷射也要有某项对比色如雕塑、花钵等,以免过于沉闷。 复杂的喷水池,池内各种管线错综复杂。这种状况,喷射时并不为人注意,停喷时就会反映出来,如果水池维修断水,冬季放空,顿杀风景。因此有的喷水池在池中散铺卵石,但此对清洁打扫不利。必要时可于水面下铺放一层卡普隆、玻璃板,只留出灯光和喷嘴地位,或者在池底做凹槽。实在无法解决,就做旱喷泉。
池壁池底宜易于清洁。池底要做出≥0.005坡度向清污口。在北方池壁,最好有一点向外倾角度。池口最好有反边,一是可以防风吹灰尘杂物和雨水倒灌,二是减少喷射的波涌。
土建池体设计
一般常见的景观水池深度均为0.6~0.8m,这样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证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并且池底为一整体的平面,也便于池内管路设备的安装施工和维护。
只有在为体现亲水特点的浅蝶形池体设计时,才采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性。同样,在儿童戏水池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深度为0.3~0.6m左右,一旦幼儿落入景观池中的将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认为较为适宜的水深以0.2~0.4m为宜。这样做的另一优点是,当水质浊度略高的,给人的感觉仍然清澈见底。池壁顶面应可供游人坐下休息,池壁顶面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于地面为宜。若水面水位较低,便会有如临深潭的感觉。从亲水的角度出发,较为合适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顶面为0.2m较为合理。潜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则只需局部加深以满足吸水条件,泵坑表面可设置篦子,即可遮蔽设备又可作为格栅以阻止大颗粒杂质吸入。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池表面应尽量减少外露的管道设备,尤其是垂直设置的溢流管口,它会在水面上升时产生很大的排水吸气声。
(2)建造假山:
假山喷泉根据假山的制作材料不同,分为真石假山喷泉和塑石假山喷泉,一般情况下,真石假山喷泉主要用于制作室内、庭院、花园等地的小型假山喷泉。而塑石假山喷泉主要用于制作广场、景区、公园等地的大型假山喷泉。以下是两种假山的简单制作步骤:
1、真石假山制作:
(1)选择石材:建造假山不必过分追求山石造型,太讲究瘦、漏、透,这样选石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应改变原有的看法,树立新的选石观念,按奇、怪、丑的标准选山石。
(2)山石布局:通常有太湖石、灵璧石、斑马纹石、泰山石、石笋、卵石等。对石的形状、色泽、纹理、体量要求较高。常安放于树下、水边、宽阔的场所中,按放置的形式分为特置、散置。
(3)石料加工:石材天然未经加工的占多数,因此必须根据景观要求进行对石材的锯截、连接和粘合,锯截石材用切割机或钢锯进行,也可用锤子敲断理平的方式进行。
(4)假山粘接:现代掇山,广泛使用1:1需要水泥砂浆,勾缝用“柳叶抹”,有勾明缝和暗缝两种做法。
2、塑石假山制作:
(1)制作骨架:制作塑石假山骨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砖或建筑废渣造型,根据模型,砌筑出假山形状即可,称为砖骨架。
(2)铺设钢网:砖基架可设或者不设钢丝网,一般形体大者都必须设钢丝网。钢丝网要选易于挂泥的材料。
(3)打底抹面:这是假山造型成型的最后和最终要得环节骨架完成后,对于骨架,常采用M7.5混合沙浆打底
(4)假山上色:石色材料,石色水泥浆进行面层抹平,抹光装饰成型。
三、安装喷泉:
1、选择喷泉喷头: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各种喷头的特性。一般水膜喷头的抗风性较差,不宜在室外有风的场合使用;而射吸式喷头如雪松或涌泉对水位变化较为敏感,使用时不但要注意水位变化,还要在池体设计上有相应的抑制波浪的措施。如设置较长的溢流堰或水下挡浪墙。但是,也有利于波浪共振这一水力现象建成脉动喷泉的,由规律的波浪涌动使水流喷射有规律地跳跃、高低变化。
目前也有许多高技术喷泉设备,也可以用于水艺景观中。光亮泉和跳泉的射流非常光滑稳定,外观如同玻璃棒一样,可以准确落在受水孔中;跳泉可以计算机控制下,生成可变化长度的水射流;跳球喷泉可以喷出大小可控的光滑水球。它们都极具趣味性,令人过目难忘。大型音乐假山喷泉中所使用的各种高技术喷头和水下运型音乐喷泉中所使用的各种高技术喷头和水下运动机械及控制部件,也是种类繁多,可供广泛选择。
2、安装水泵:
(1)泵的出口连接采用硬管连接形式;
(2)小型潜水电泵随机电缆长度一般不够,有的喷泉工程上泵的连接电缆长度需200 m以上:
(3)为实现喷泉造型的多样性、变幻性,小型潜水电泵并联安装的方式常见;
(4)小型潜水电泵安装完成后,除检修外,一般常年潜在水下。
从运行特点看:
(1)在程控运行方式下,泵的运行过程为:启动一运行一停机一启动。在喷泉系统运行期间,泵每分钟启动数次,处于频繁启动状态;
(2)在音控运行方式下,泵的任一时刻的转速由当时的音乐频率决定,电机变载荷运行。普通泵在程控和音控运行方式下,电机的平均电流通常高于额定电流。
3、水位控制
对于水景水位的控制有时是极为重要的。例如,采用雪松喷头,涌泉等射吸式喷头,均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水位稍有升降,喷泉高度及水形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为此,应有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较好的作法是采用独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压式水位控制阀,并采用足够直径的联通管与水景水池连接。若放在室外,应对水位平衡井进行伪装,如外形做成大树根或假石山等,北方地区还应充分考虑防冻问题。溢流管路应设置在水位平衡井中,由于平衡井一般加顶盖,也可屏蔽溢流和补水噪音。
4、水质控制
景观水质首先要求清澈无色无异味。水景观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质作保证,就谈不上美感。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区,一般7~15天需换水清理一次。其原因一是尘土飘落导致浊度升高,更重要的是因为藻类滋生使浊度与色度影响观感,以至达到感官难以接受的程度。
当水中总磷浓度超过0.015mg/l,氮浓度超过0.3mg/l,藻类便会大量繁殖,从而成为水质恶化的首要原因。抑制藻类有效的方法一般是向水中投加硫酸铜,但效果并不显著。就问题的根本解决,仍是如何去除N和P。笔者认为,以优质杂排水为水源,在经过比较完善的中水处理之后,应再增加处理流程,以降低水中N、P浓度,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❾ 吸水石山水盆景
制作
作吸水石假山盆景重要要找块合适石头挖去松软部分并根据造型需要合适位子挖坑种回些植物放水盆里答大功告成了因石头吸水只要盆里有水植物长势良好管理容易上生长多植物而且有些植物各地有同叫法好拍照片知道了吸水石山盆景吸水石盆景制作视频濠滨酒店对面有水族馆好像有卖去看下吧都差多载得掏洞放点土要脱离了前生存环境好活直接种好也放点土
般栽植苔藓迷矮珍珠摩南景天凹叶景天些迷豆植物还有也虎耳草非洲堇风兰等耐阴花卉摩南景天&cl=2&lm=-1&tn=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4%A6%C4%CF%BE%B0%CC%EC&s=0#pn=15制作吸水石假山盆景重要要找块合适石头,挖去松软部分并根据造型需要,假山塑石工程,欢迎您北京集雅斋北京集雅斋山水盆景社专业假山塑石工程,尽我好养花网站:养花DIY用于山水盆景植物有多其常用草本植物有:(1)天胡荽又称破铜钱草、地光钱草伞形科多年生常绿小草本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生叶和根叶肾圆形边缘有浅裂和圆齿上面光亮种山石上垂挂下来富有画意(2)虎耳草别名金丝荷叶属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单
❿ 盆景的制作方法
盆景是一幅有生命的立体画,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无声的诗,是自然界的名山大川、奇树怪木的艺术缩影。因此,制作盆景,除了具有一定的园艺知识和制作技术外,还要缌观察自然界中的老树、古木、奇山、怪石的姿态,大量吸收古今山水画中的艺术养料,并多体会别人成功的盆景作品的创作意境,才能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境界,制作出构图精巧、寓意深刻、余味无穷的艺术盆景。岭南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树桩盆景制作,二是山水盆景制作。
(一) 树桩盆景制作
树桩盆景的主要材料是树木,而关键是要选择适合制作意图的树形。首先要懂得鉴别哪些是优良的树形,哪些是不良的树形。因为生长在荒山野岭的各种树木,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形状各异,姿态不一,因而对树桩的头、根、干、枝要全面鉴别,而重点则是头、根、干的选择。如果树形不好,即使花费很大的功夫,也难培养成为艺术精品。因此,在制作岭南盆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鉴别树形、酝酿构图、挑选良干、疏整根系、精心培植,其目的是将树桩特有的妙处表达出来,使制作的盆景,气韵生动,古雅如画,不流于俗。
⒈鉴别树形优劣
(1)优良的树形
① 对树干的要求。树木的各种形态都出于天然形状,树干应从基部一直往上节节收小,形似竹笋状。最忌中部膨大,失去自然比例。整株树的比例,树的基部、树根与树干的造型等要配合得当。如树干挺拔雄伟,是木棉形状,树头就要求有板根或三面露根,不能有偏根。树干是悬崖形的,就要有合方向自然生长的偏根。除单干木棉形外,其他各种树形的干,要选择圆浑而又回旋曲弯,近头部多坑槽的古朴老树干。
②对树根的要求。桩景的树木的基部应三边或四边长根,裸露土面生长,根的大小以一厘米左右的直径为宜,太小缺乏自然美,太大不易生长,树根的走向为向心辐射,成风车形,向各自的方向自然伸展,互不交搭在一起。有这样的树根配合树头、树干,便是上品的树坯。
③对树头的要求。最好是相连头,各自根,即每株树都有自己的根系,但树与树之间又是同一母体相联结的,这种树头叫丛林式树头,是十分难得的树形。
(2)不良的树形
① 树干隆起、蛇行、死曲。对树桩造型,不管选择的是曲干、直干、斜干、卧干、悬崖干等树形,都以树干为主。树干有三忌:一忌树干中部突然隆起。中部一粗,象肿瘤一样,使树形变得臃肿不自然,破坏了整株树干的造型。二忌蛇形树干。树干的姿态,贵在按照树干的不同形态匀称而又自然伸展,而蛇形树干,则是连续左右弯曲,而且弯角粗大,向左右延伸的干却幼小。三忌死曲。树干的弯曲,要顺势而成,曲度不可成直角,如角尖又无长枝,俗称死曲,这种树干生硬呆板,失去自然美,不可采用。
② 树头偏长、过大或无树头。树头是指树干的基部。树木产生偏头现象,是因为树头在生长过程中,受岩石等挤压,造成发育不全,偏斜在一边,摇摇欲坠,很不稳重,这种树头,不能选用。一般的树头是比树干稍大一些,但头部如果过大,树干幼小,比例失调,形成俗话说的“香鸡笃芋头”的形态,很不雅观,也不能用。绝大多数树木的头部都长得快,较肥大。但有的却长成树干上部粗大,头部瘦小,形成头重脚轻,竖立不稳,即使树干姿态很美,也不能造就成材,故不宜取。
③ 树根偏长、回根。树根偏长是指树根集中长在一边,如果长在右边,则右边基部肥大,而左边基部发育不平衡,这种形态的树头,只适宜悬崖形的树干使用,除此之外,其他树形不应选用。树木的根系如果正常生长,是有规律、有秩序伸长的,故树根有的长成“人”字形,有的长成“众”字形,有的四边露蔃.但有的树根,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根系回转、乱翘、臃肿,完全不符合树木自然形态,失去自然美,不能使用。
在催促生根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掌握供水量。不能让根受水过多,如果灌水过多,新根还没有生出来,而芽长多了,一旦水分不足或空气干燥,植株就易估死。其次,是选择气温合适时培植。当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植物就先生根后发芽,或根生长快而生长慢,原因是吸收大于蒸发,树木容易成活。因此必须极力避免在气温高时培植新树桩,一般在气温二十至二十五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时最为适宜。最后,不要随意将幼芽摘去。对新出的幼芽切勿随便摘去,即使没有用的也应暂时保留,一旦摘去幼芽,发根力亦随之而削弱,或全不生根,甚至已生的根也可能萎缩,因为叶和根是相互制约的。植物的叶有蒸发水的功能,叶的蒸发催促根迅速恢复吸收作用,如果失去有蒸发功能的叶,就会堵死根的输水通路,降低了树桩头的成活率。
(2)缩短树桩离土时间
一般树桩头都是从山野间挖掘回来的,离时间少则三、四天,多则十天八天,如果搁置过久,树木只有蒸发,而没有水分补充,就很容易脱水枯萎,因此,一定要掌握时机尽快种植,缩短树桩离土时间。
泥土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种新树桩头覆土时,要注意透气、疏水,要把泥土轻轻压实,使根部的每一条根都与泥土密接,做到根必附泥,泥必贴根。首先,根据树桩头的需要,把泥土打碎成合用的小粒,再把泥土分成粗、中、小三种,粗大的放在盆底和掌握的周围,另放一些中、小的垫于树头,树根不可贴盆边或盆底,再把颗粒小的泥大量覆上,但装入的泥土不可太满,然后用小竹签插入泥里,左右摇摆插实,使泥与根密贴为止。再将盆置入水内,使水自盆底孔渗入,上升盆面;也可以从盆面洒水,便要洒足,然后放在阴棚下培养。
(3)封口
新树桩头经过剪裁修整之后,有不少刀锯斧凿的伤口,这些伤口容易为细菌所侵入,小则伤害局部,大则牵连全株,因此封闭伤口是必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蜜蜡、洋蜡、乳白胶涂抹伤口,或用布条包缠伤口。要注意的是,凡有旧伤口的,要一律重新削过或剪过,削剪之后,立即封闭。封闭伤口除可以避免细菌侵入之外,对于防止水分蒸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4)输水
刚种的树桩头,新根未生,原有的根受了伤,未能吸收水分,因而枝干容易干枯。一方面可在早晚用洒壶喷雾,洒湿枝干,使树皮湿润。另一方面可用脱脂棉花(药棉)湿水缠敷在每个伤口上,不使干燥,这样处理就可以不用蜡封。新种的树头,不宜多淋水,否则树桩发芽过多,而根的生长慢,无法供应芽的蒸发需要,会造成树桩枯萎。因此,必须尽可能节制水量,等到新根新芽发生之后,按照芽的多少,淋适量的水就行了。
植物的黑暗的地方容易生根,因此,新树头种好这后,应放置阴暗的地方,等萌芽后逐渐给予适度的阳光。待枝叶茂盛时,就可多给水分、多晒阳光,以利于植物的生长。
(5)施肥
新种的树桩头,一般都主为不能施肥,尤其是过早施肥会使树桩头“消化不良”。但实践证明并不是这样,只要能掌握树桩头的发育情况,特别是在新根长出后,争取及时施以适当的淡薄液肥,更能促进须根的生长和枝叶的茁壮成长。
(二)山水盆景制作
山水盆景是以观赏岩石为主的一类盆景。制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须进行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气质,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浅盆中,盛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
④树枝偏长。树枝聚长在树干的一边,长枝一边的树干必然肥大、膨胀,而空白一面的树干多变成狭窄、偏身,缺乏美感,这种树枝不能采用。
⒉ 构图构图是盆栽艺术处理开始,也是整株盆栽定型的关键,要因材料的实形构图。因为树桩各有不同的本质和形态,它们绝大部分是自然成长的,加工时也要顺其自然,力求简单,不能牵强改造。如果制作木棉型盆景,常以木棉树为仿照蓝本。而岭南地区常见的木棉树,其形状高大刚健、雄伟、挺拔,显示一种轩昂俊逸的气慨。如果在制作时,不根据树形的特点,硬要将适合制作木棉型盆景的树坯改造成大树形、飘斜形、蟠曲形盆景,这不但违反了自然规律,而且也制作不出精品来。所以,对于制作树桩盆景,首先要区别树种、判别树形、反复观察、再三琢磨研究,并在画纸上画出蓝图,或在脑海中描绘出大体轮廓,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然后按构思进行裁剪。这样既保持了树的风格,又将特有的妙处表现出来。
⒊选干
树干的大小、斜直、弯曲都各有其妙处,主要是具有自然的美和根部发育健全,凡身有棱节、嶙峋、皱纹和苍老奇特的都可入选。干的高低粗细,应符合盆景的整体比例,力求自然和谐。若树干平滑,在长生旺盛期中也可以用刀刻凿树皮,人为地使树干生疤痕,以增古雅之情趣。树干应由基部起至顶端渐次细小,最忌中部膨大,失去自然比例。如系曲干,曲节要自下而上,由疏至密。在选干时,不要忽视枝条在干的位置,如干中带枝爪,并在干中部的上下、前后斜角对生的枝条,都不能全部剪去,而要留下一寸左右为好,以缩短栽培枝爪时间。以后各枝层叠五至七层,裁剪则由长至短,由疏至密,枝在干中以三角形位置安排为好。如果干中所有的枝条过于粗大,与干的比例失调,那就同其他繁杂枝一齐剪去,让干重新发芽后,再行定位。这是选干中不可忽视的。
⒋整根
根是支撑树体、吸取土壤养料的器官。修剪树根时首先要注意保留原有的须根,但对粗根必须裁短,因为树桩成活后,很多须根都是从锯截口处新长出来,如果根过长,就会影响成形的盆树上盆。所以,粗根锯截长短,必须根据树桩的形状来决定。如树桩拟装圆盆的,则四边的粗根相应截短;如拟装长方形盆的,向左或向右伸延的粗根要稍留长。根要露出泥面生长,显示出盘根突出,苍劲老辣。
⒌整枝
整枝,这里介绍的是素材树木造型的方法,与盆树正常管理中的剪枝有所不同。枝条是构成盆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表现盆树主要的姿态。特别是从盆面算起位于树干三分之一的地方长出的枝条,起到左右整株树的形态的作用,对这种枝条必须小心剪裁,不要破坏素材的自然美。总之,培养成形的盆树,枝条的疏密、粗细、长短,枝条间的远近距离必须匀称。如果素材的枝条不符合这种要求,宁可把原有的枝条完全剪去,只剩下一样树干,使它重新发芽,长枝后才按需要剪裁。
6、培植
经过修剪定形的新树桩头,必须抓紧在其发芽前进行培植,因为此时树木还在休眠期,吸收和蒸发作用不大。如榆树、松柏类等可在大寒前后移值,九里香、雀梅等可在立春前后移植。因此,盆景爱好者一定要掌握每种植物发芽生长情况,提高培植的成活率。培植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促根
要提高新头树桩的成活率,关键在于使它早生根并迅速生长。
根据植物的生理作用,每当机体受到创伤后,其细胞就受到刺激而加速分裂,以补其损失来达到生理平衡,这是再生的作用。要使新树桩的根迅速形成,必须注意将主根末端切齐,让新根从新的切面周围生长出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较粗的树根周围,用利刀在不同的方向轻劈几刀,一般从创口周围会生出幼根,即使生不出根来,也不会影响树桩的生长和美观。根在微弱光线中比在强光中生长快,在无光线的环境下生长更快。根据这个道理,可将树桩头放在暗处或遮黑泥面,促其生根。还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齐催促树桩头生根。
1、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
(1)砂积石
砂积石呈灰褐色或土黄色,因产地不同,不但色泽有深浅之分,而且质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别。一般来讲,砂质石质轻而松,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雕出各种形态的峰、洞、岩以及纹理等,还因其吸水性好,栽种植物易于生长,因此,这种松质石是制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这种石料也有缺点,日子久了容易风化。这种石多产于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东等地。
(2)芦管石(也称麦秆石)
芦管石同砂积石的质地、颜色及产地基本相同。芦管石有粗有细,有天然形成的管状小孔和奇峰异洞。选取该石时,应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时要特别小心,否则芦管断裂便影响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种,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颜色有灰、灰黄、灰白等色,质地疏松,内部有较均匀的小孔,能浮于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随意雕刻出各种形态。此石产于东北的吉林长白山以及黑龙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种贝壳类的冲积化石,因多产于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其盐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该石质地疏松,便于改造,吸水性也好。这种石多产于海滨。
(5)钟乳石
钟乳石多产于广东、广西等各地岩洞,多为白色或微黄色,经过长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状、锥状等各种形状,质地较疏松,锯截较方便。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产于广东英德一带。据《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乱削,乳窦交通,P54岩勾漏,无不奇巧玲珑”。其颜色以灰黑色为多,间有白色、浅绿色和带白纹理的杂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较平坦,正面纹理自然,富于变化。质地坚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较困难。在选择英石时,以峥嵘、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为最佳。
(7)灵壁石
灵壁石质地坚硬,叩之有金属声,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夹杂有黑、白、赭、绿等色,俗称五彩,多产于安徽省的灵壁县。
(8)蜡石
蜡石无整体的岩层,多以独石存于山中。在我国南方各式各地高温多湿的山坑里,经常被水冲击,形成各种形态,质地坚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独石摆设。色有深黄、浅黄、白等。全石以无损坏、无杂质、表面滑净而有光泽及以窦穴奇形怪状的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质硬而脆,颜色有多种,有深灰、浅灰、灰黑色和土黄色等。这种石具有丝状或片状的纹理。顺其纹理,略施斧凿或锯截,加工整形,可表现悬崖峭壁或高耸入云、雄伟挺拔的山峰。此石产于江苏一带。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树木的化石,质地坚硬,加工较困难。颜色有黄褐色和深灰色。它是制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还有其他岩石,如产于广东花县的菊花石、芙蓉石,肇庆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笋,四川的龟纹石、鸡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2、石料的加工
(1)工具
①锤子。平口锤(如斧头状),适合加工松质石料;尖头锤(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凿洞和雕琢石纹;平头锤,于于打凿子。这三种锤子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特制大、中、小规格,以备用。
②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纹。凿子必须是钢质的,长短、大小应根据需要而定,可多备几套不同规格的凿子。
③钢锯。用钳工使用的弓锯即可,但锯齿要粗些。钢锯用于锯截疏松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锯出纵、横石纹。
④刻刀。有平口、圆口、斜口等形状,要备有各种规格的刻刀。刻刀用于松石的精雕细刻。
⑤筛子。以金属制的最耐用,用以筛泥、砂、肥料等。
⑥小铲。主要用来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时铲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胶接山石前,必须用刷子将交接口刷净,胶接后,把在外围的水泥轻轻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标号越高越好。松质和硬质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黄沙。用来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时,则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黄沙。
③颜料。为了使拼接口的色泽与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后,不留痕迹,多用墨法或色粉与水泥调拌。
(3)方法
选取了合适的石料后,必须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四种。
① 锯截法。动手前,对每一块石,首先要反复认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去粗取精,截取适合造型部分作主体。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块石料,色泽、纹理、质地等方面都相近,可进行必要雕琢造型后作衬石用。不管是松质、硬质石,底部必须要锯平,使其放置平稳。对硬质石料则需要用金钢钻和专门设备才能截取,但在锯截石料时,对质地疏松的要特别小心,要用海绵或厚布垫着,也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损坏石身及边角。
② 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态甚少,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在加工雕凿时,对整块石头要全面审视,再三斟酌,以确定观赏面。确定观赏面后,把底部截平,然后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观察哪些部位适宜凿洞穴、峰峦、峡谷、岗岭、斜坡、悬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数。在雕凿时还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质地,再运用不同的工具,因势利导地施行雕凿。近峰纹理线条要细致,远峰线条要粗犷。
这里介绍几种表现山石、峰峦的各种脉络、纹理的P57法:状如叶脉的荷叶皱宜表现花岗岩的山岳轮廊;乱麻一样的披麻皱宜表现土山的风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现峭壁悬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横纹曲折的折带皱宜表现石山的独特气质(图二十三)。
石料经过雕琢、剔刻,各种不同的纹理形成了重岩复岭、嵚崟相连、深溪洞壑、峥嵘涧道等自然形态,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峦的自然面貌。
③ 胶接法。石料经过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选用类似或相同的石料来胶接,以弥补不足。但胶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须在石的质地、纹理、颜色、气势上大体一致,并用水洗净,这是拼接山石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随意胶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胶合时必须留出吸水线路,防止中间隔绝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断水,植物不易生长。
通常用的胶合材料是用水泥掺少量与石色相仿的颜料调配而成的。这样胶合后,就不会露出痕迹。也有的在水泥胶接缝上,涂上原来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3、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 “透”就是指石块里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呈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呈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云峰、洲岛、土山,还可作独石欣赏。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态进行布局、组拼安排,有下面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①独石。独石俗称孤峰,在盆内的左边或右边安置一块较大的石峰,另一侧放置一两块小石作岛屿,这样大山、小岛大小悬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异起于辽阔水面上的景致,此景蕴含深远,主题集中。这种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独石为佳。
②子母石。在盆内设置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对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于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于盆的中央,这样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衬,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宾主分明。两石隔水相望,遥相呼应,既对立又统一,既简练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实性。
③ 群石。这种石山状如“众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内山几座较大的石山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须摆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体积、高度要占绝对的优势,在拼接山石时,主景要突出,宾主有别。如制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选其中一块最高大的石块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后的位置,其余各石,围绕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较前的地方。这样山石层叠,穿插联络,丘壑森严,深厚自然,一幅层峦竞秀、清水涟漪的立体山水画犹置眼前。
盆中诸景既要富于变化,又不宜过于人工斧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气势。山有高低、远近,坡有陡缓、长短,峰有高峻、奇险,峦有圆浑、宏伟,崖有峭险,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树有疏密参差,草苔有秀丽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峦,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举足轻重的,要全盘考虑,马虎不得。如果能“搜尽奇峰打草稿”,制作起山水盆景来,胸中有千山万壑,自然能够达到完美的境地。
4、配种植物与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配种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还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选择、有计划地分布。在山石的缝隙、阴暗面和山脚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绿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桥梁、亭、榭等,以丰富山水盆景的内容,增添生活气息,使内容和形式达到调和统一。
5、山水盆景的保养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浅,植物幼嫩,在保养上要倍加小心。为了便于植物生长,平时应放在半阴阳、向南通风而又方便观赏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不宜久晒,必须遮挡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确保盆中不能断水,而且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硬石盆景还要在山石上经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长旺盛,同样要进行修剪、整容。